都匀市城乡用地需求与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研究08-03-31

更新时间:2024-03-30 00: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都匀市城乡用地需求与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研究

一、都匀市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趋势

(一)人口与城镇化趋势

都匀市2005年全市总人口47.62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5.61万人,城镇人口22.01万人,城镇化水平46.21%。城镇人口是居住在镇一级以上政府所在地,比较集聚、享受镇以上基础设施和市政服务设施的常住人口和部分暂住人口的总和。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暂住人口中居留时间在一年以上的部分均作城镇人口的统计范围。都匀市城镇人口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城区不仅是全市中心,也是全州的中心城市,它的作用超越于全市范围,人口聚集力远高于全州各城镇。都匀市城市建成区范围涉及老城区、开发区、沙包堡和小围寨等行政单位,按规划城区范围统计人口。都匀市城区人口的构成包括: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部分暂住人口。都匀市城区人口近两年发展相当迅速,贵州省南下通道贵新公路的建成通车,带来了城市新的发展机遇,城市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扩大,城市人口规模也在扩大,机械增长成为城区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自然增长仅占很小一部分。机械增长水平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二、户籍制度改革;三、贵新公路的开工建设;四、黔南州、都匀市经济制度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及综合实力提高,扩大了都匀市的影响范

围,招商引资更具活力,带动了都匀市城市产业的发展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1、都匀市总人口预测

在加快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将都匀市建设成贵州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时期,都匀市总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其主要方式, 自然增长只占较少部分,宜采用年均增长率法对都匀市全市总人口进行预测。该方法利用都匀市人口变动的增长率,作为规划预测总人口的增长参数基础,同时参照都匀市及全省、全国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和相关的社会发展目标,拟定符合全市实际的人口综合增长率,作为今后一段时间里人口发展的增长水平控制指标,达到控制人口增长的目的。根据《都匀市城市总体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专题研究》(2005~2020年),1995~2000年人口年均综合增长率为12.18?,而2000~2004年的年均综合增长率达到16.59?。自1995年以来都匀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总的呈降低趋势。从 “十五 ”计划实施以来,都匀市人口的机械增长规模较大,“十五”计划期间的人口年均综合增长率较“九五”期间年均综合增长率为高。因此,在利用年均增长率法预测总人口时,考虑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城镇化进程战略等时效性影响,近、远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根据《都匀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7.00?以内”,分别选择7.00?、6.00? 为参数,而机械增长率近、远期分别选择16.00?和15.00?。则预测近、远期人口综合增长率分别为23.00?和21.00?。

预测模型:PN = P0·( 1+ R )N

式中: P0 、PN 为规划基期年、规划期年的总人口规模 N:规划年限

R:总人口综合增长率 则预测过程如下 :

P2010 = P2005· ( 1+R)5 = 53.35 万人,确定53.00万人; P2020 = P2010· ( 1+R)10=65.68万人,确定为66.00万人。 综合增长率法预测参数及结果如下表:

总人口综合增长率预测表

期 间 年综合增长率(?) 预测总人口(万人) 备 注 2005年 16.59 47.62 2005~2010年 23.00 53.35 2011~2020年 21.00 65.68 2005年年综合增长率采用2000—2004年平均数 以上总人口预测结果高于《都匀市2001~2030年人口规划》人口预测结果(2010年51.00万,2020年55.00万),根本原因在于《都匀市2001~2030年人口规划》仅考虑自然增长,未考虑机械增长。

2、都匀市城镇人口预测

在对都匀市的城镇人口预测时,由于缺乏都匀市城镇人口系统的统计资料,因此,在测算城镇人口时通过有可比性的非农业人口的预

测,加之与城镇人口存在的稳定经验比例常数换算,作为测算城镇人口的途径,从而对全市的城镇人口进行规模测算。

采用1996年以来都匀市非农业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回归预测如下:

非农业人口回归预测结果表

单位:万人 规 划 年 非农业人口(万人) 2005年 16.93 2010年 22.69 2020年 26.01 由以上几个分析方法可以看出,都匀市在2010年和2020年的非农业人口规模可望达到23.00万和26.00万人左右。近年非农业人口所占城镇人口的比重为75.00~80.00%,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发展,近(2010年)、远(2020年)期非农业人口所占城镇人口的比重将会发生一定变化,参考70.00~75.00%的比例常数计算,则近、远期城镇人口将分别达到30.25万人和37.16万人,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55.00%和56.30%左右,年均增长1.00个百分点。

非农业人口与城镇人口换算表

规 划 年 非农业人口 城镇人口 换算系数(%) 2005年 16.93 22.01 79 .00 2010年 22.69 30.25 75.00 单位:万人 2020年 26.01 37.16 70.00 都匀市的城镇化水平在省内是较高的,这是因它是黔南州的地区性中心城市,是贵州南下出海大通道上的重镇,近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外部环境条件改善,都从各个层面上扩大了城市的张力和吸纳能力,城镇人口增长和转化较快,可以说都匀市已驶入城镇化加速发展

的快车道。体现在量上的城镇化虽有很大发展,由于城市经济实力的提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都匀市城镇化出现质的飞跃还相当艰巨。

(二)经济发展趋势

都匀市是贵州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又是贵州省实施“南下”通道经济开放带动战略的前沿城市。都匀市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还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体上属于欠发达地区,二元经济经结构表现得较为突出。由于历史的和体制上的原因,都匀的企业分属于中央、省、州、市各个方面,妨碍了市政府对市域经济的统一调控力,给经济的宏观管理带来不便。

但都匀市蕴含的发展潜力巨大,它具有各种优势,包括生态环境优势、生物资源优势、矿藏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驻市大工业优势、现任领导班子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及区位优势等。1999年都匀市被列为全省首批建设的二十个经济强县,列为中国第二批优秀旅游城市,随着贵新高等级公路的开通,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匀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05年都匀生产总值336657.00万元,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5.0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60%,第二产业增长19.70%,第三产业增长13.40%。财政总收入33168.00万元,增长20.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678.00万元,增长24.40%。市属规模工业产值118688.00万元,增长22.77%。农业总产值完成77983.00万元,

增长8.99%;粮食产量9.89万吨,增长1.85%,再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2482元,增长6.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058.00万元,增长17.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93元,增长10.84%。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8604.80万元,增长33.37%。

2005年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都匀段)各项工作基本就绪,即将开工建设;完成了主要城区道路改造;改造乡村公路134公里,加强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0平方公里,解决2.67万人饮水困难,新增节水灌面4000.00亩,新增水浇地1020.00亩;茶园水库、黄山水库蓄水运行、绿茵湖水库、高街水库完工;完成退耕还林2.52万亩。2005年商品房成交26.40万平方米,增长10.50%,成交额32000.00万元,与上年持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23.30平方米,增长21.48%;城镇化水平达到46.21%,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十一五”拟定的目标是:GDP增长率高于全省、全州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调整有明显成效;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强,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能力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收入水平高于全州平均水平;以交通、通讯及农田水利等为主的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进一进发展;扶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生态建设有新的进展;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过快增长,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该目标充分考虑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实际可能提出来的。如果没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就不可能有效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也不可能获得较好的经

济效益,同时,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其他许多问题,都需要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加之中央增加投资,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也会对都匀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建立贵州南部区域中心城市,都匀市的基本发展思路是:

1、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

都匀市城市发展的基本构想是:除城市中心区外,逐步建设发展剑江西区、甘塘、洛邦、大坪等新城区。加强小城镇建设,按“乡镇城市化,城市园林化”要求,近年重点建设五个卫星乡镇,人口发展规模不低于1.00万人。近郊镇按组团规划建设,作为今后新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他乡镇根据实际进行功能定位,建设集贸乡镇、交通要道乡镇等。总体目标是努力建成贵州省经济强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中国园林城市。15年左右发展成为贵州南部区域中心城市。

都匀市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将离不开工业这一重要支撑。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前提,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建强的机遇,调整思维,更新思想,以改革统揽全局,既要抓住工业不放松,又要跳出工业抓工业,以大手笔、大思路,调整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脱困,工业复苏,重振昔日雄风。按照规划,到2015年,都匀市将建设和形成六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工业园区,即谢官冲食品加工业园区、306制药工业园区、杨柳街建材工业园区、大坪化工工业园区、坝固锌矿选冶工业园区和

沙包堡实用机械工业园区。另外,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元件、生物产业主要集中在都匀开发区。 2、继续实施资本置换

如何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加速经济,包括城市建设发展步伐,都匀市从现实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资本置换”的思路,开创了“没有钱照样搞建设”的局面。实现低成本扩张,完成资本原始积累。通过资本置换,每年市财政可减少对市政设施运转和维护费用200.00多万元;通过实施资本置换直接增加税收3000.00多万元;有效调动各种社会资本5个多亿投入建设,民间资金由分散储蓄保值向理性投资增值转变,进一步放大了民间经营资本的功能。 3、加强生态建设

一是继续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努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加大城区街道、公共绿地、社区的绿化力度,努力打造绿化精品,开发区龙山大道行道树选择性地栽种提升城市景观的大树。二是完成青云湖森林公园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工作。三是通过剑江河治理、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处理、小黄河治理等多项城市环境建设项目的实施,让市民充分享受到都匀“青山、绿水、蓝天、清新”的城市环境,努力打造城在绿中的人居都匀、生态都匀的城市品牌。四是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切实做好森林植被保护和城镇绿化工作;充分发挥多项城市环境治理维护功能作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人居都匀、生态都匀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五是稳步推进退耕还茶,抓好珠防工程1万亩封山育林建设,力争启动石漠化治理项目。六是

继续抓好天保工程,搞好159.70万亩天然林资源管护,完成0.50万亩公益林建设,创建全国天保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示范市。七是加快“生态村第二期建设工程”项目规划编制,确保至2006年20个生态村建设任务完成。八是安排50.00万元生态化基金,主要用于主干道上的绿化工作。 4、基础设施先行

加快交通运输网络体系、通信网络体系和水电体系网络体系建设,努力使都匀市基础设施落后面貌有较大改善;再经过十年努力,到2015年,使都匀市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得到根本改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公路交通方面,都匀市已有了南下通道—贵新高等级公路,按照国家“要加快打通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通江达海、连接周边的运输通道”的精神,因此,重点应放在连接周边的公路网建设上,启动厦蓉高速公路的建设。提高一小时、一上午、一天交通时空目标。

铁路方面,主要是贵(阳)—福(建)铁路,贵阳—珠海铁路,包(头)—柳(州)铁路。目前,贵福铁路、贵珠铁路明确接轨点设在都匀,贵福铁路途经的五省区已起草会签了“关于请求国家批准修建贵福铁路的请示”,包柳铁路是铁道部 “五大走廊,八大通道”中的一条通道。

电力方面,结合都匀市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重点考虑都匀发电厂2×30万KW改扩建工程实施“西电东送”和市区至各工业小区

输变电工程。

(1)都匀发电厂2×30万KW扩建工程,市里要配合电厂继续做好各项前期工作,争取国家的支持或引资建设。

(2)输变电工程,要积极配合好供电局抓好福泉—都匀—凯里两个220KV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协调解决建设中的有关问题;配合供电局抓好市区至几个工业小区电网建设的规划及可研设计工作,争取得到国家的支持。

(3)水电资源开发,把桃花电站续建作为重点,争取国家或银行贷款,或引资续建,以便早日建成投入运行。 5、发展特色经济

城市化要有产业支撑,都匀城市化的产业重点是:一是实施以都匀毛尖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建成贵州乃至西南最大的“茶都”;二是以物资、信息要素流动建成辐射周边、影响全省区的商品集散地,形成人流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三是培育建材、食品、医药等新型工业园区;四是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体育等第三产业;五是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积极推进旅游产业。

二、都匀市城乡用地潜力分析

(一)城镇用地潜力分析

2005年都匀市城镇用地面积908.42公顷,城镇人口22.01万人,人均占地41.27平方米/人,远低于建设部中等城市人均占地标准90~

105平方米/人,导致老城区存在着挤、乱、差等现象,城镇居民工作和生活环境较为恶劣,严重影响着城镇形象,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称很不相适应。按建设部中等城市人均占地标准下限90.00平方米/人计算,都匀市城镇现状用地应为1980.90公顷,缺口达1072.48公顷左右,城镇发展空间已显得更为突出。都匀市城镇用地理论潜力倒挂,似乎无潜力可挖。但由于计划经济时期机关、企事业单位用地较为粗放,现状城镇用地中都遗留有一定的闲置、空闲土地。如江洲镇粮管所就存在空闲土地达0.50公顷。2005年底,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一次城镇闲置、空闲土地专项调查。据都匀市国土部门的调查显示,都匀市城镇用地中存在闲置、空闲土地共10.56公顷,其中闲置土地6.31公顷,空闲土地4.25公顷。闲置土地是土地使用者资金不到位而未能使用的土地,空闲土地是土地使用者不需要使用的土地。这些闲置、空闲土地是一种浪费,与城镇用地的紧缺形成强烈反差。盘活这些闲置、空闲土地已成为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关键在于土地权属的调整和经济补偿,因此已成为可能。目前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正在进行调研,拟将出台盘活包括闲置、空闲土地在内的城镇存量土地的政策措施。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分析

都匀市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3383.59公顷,农村人口25.61万人,人均占地132.12平方米/人,加上无法统计的农村分散住户面积,村庄人均实际占地还要高,反映了农村居民用地较为粗放。参照《贵州省村镇规划标准》,该《标准》明确规定了农业人口人均占地控制指

标:中心集镇56.20~75.20平方米/人、一般集镇59.10~79.60平方米/人、中心村44.80~71.50平方米/人,若将农村居民用地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0.00平方米/人之内作好村庄规划,在农民进行原住宅拆旧建新时,引导和鼓励农民按照新村规划进行迁移、归并,控制难以迁移、归并农村分散住户新建住宅标准,逐步腾出旧村庄内的闲置地、空心地和旧宅基地用于新增住户建设或复垦成耕地,可挤出建设用地面积约1300.00公顷。但由于农村几千年来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以及迁村并点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地权属和拆建经费问题,规划期内难以全部实现农村居民用地人均80.00平方米/人的标准。结合都匀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本轮规划期内确定农村居民用地人均90.00平方米/人的标准较为合理,可实现的集约利用潜力为1100.00公顷。

(三)独立工矿用地潜力分析

2005年都匀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7亿元,独立工矿用地1200.63公顷,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为147.17万元/公顷。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32号)要求“对工业项目用地必须有投资强度??等控制性要求”,并确定了各类城市工业用地不同行业投资强度标准,其中第五类城市工业用地不同行业投资强度标准范围:450.00万元/公顷~1275.00万元/公顷。都匀市属于第六类市市,参照相应的投资强度标准可看出,都匀市现状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在全国属于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是现有大部

分工业企业基本上是在2000年以前通过划拨和零地价协议出让获得,工业企业对用地普遍采取宽打窄用,使工业用地处于低强度利用状态,需对现有工业用地进行内部挖潜,对新工业项目实行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比重等指标控制,严禁建造各类非生产性配套设施,大力推进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国土资发[2004]232号)主要是针对今后新占土地工业项目用地而言,对现状工业用地主要是起参照作用。挖掘现状工业用地潜力主要是指从促进现状工业用地集约利用途经实现,即对国有企业部分,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合理处置国有土地资产,按照集约利用土地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将国企改革中分割出的多余土地交与市场;对非公有制部分,鼓励其加大投资强度、或引进外资、或转让土地等途径,可减轻大约40亿元工业投资对新占土地的压力,相当于900.00公顷土地。但要加大现有工业用地投资强度,需依赖于现有企业的经济增长。根据《都匀市“十一五”和规划期内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分析》,到2020年工业产值将达31.60亿元,净增21.90亿元,则相当于可挖掘现有工业用地潜力480.00公顷。另外,在现有工业用地中,原中央、省驻匀企业如洛帮原红旗机械厂、大坪原军工企业、开发区083厂矿、久远机械厂、113厂、小围寨剑江化肥厂等用地基本已处于闲置状态,一些市属老工业基地如杨柳街老工业基地、谢官冲老工业基地正在进行增资、技改,这批土地的潜力在规划期内是完全能够挖掘的,据对《都匀市工业发展规划》分析,这批土地面积大约为160.00公顷。因此

在规划期内,都匀市工矿用地可实现的集约利用潜力大约为640.00公顷。

城乡用地优化可实现潜力 单位:公顷

0.00 500.00 1000.00 1500.00 系列1

10.56 500.00 640.00 城镇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 独立工矿用地

三、都匀市城乡用地需求预测

(一)城镇建设用地需求

根据《都匀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年)》,都匀市城镇规划思路是:依托黔桂铁路、贵新公路、321国道,以贵新公路为都匀市城镇发展主轴,以丹寨—都匀—惠水、王司—墨冲—凯口公路作为都匀市城镇发展次轴,形成,“—区(中心城区)—城(卫星城)三轴”为特点的都匀市城镇空间结构,划分五个经济区:一是北部及东北部经济区,以现状老城区为中心,包括新华、文峰、小围寨、剑江、沙包堡、杨柳街、甘塘、洛邦、大坪,重点发展机械、电子仪表、建材、化工、医药、轻纺、现代物流、房地产开发、商贸、旅游等产业;二是南部经济区,以墨冲为中心,包括沙寨、良亩、河阳、平浪,重点发展能源工业、特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服务业;三是

东南部经济区,以王司为中心,包括奉合、阳和、基场。重点发展采矿、矿产品加工、民族村寨旅游业、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四是西北部经济区,以摆忙为中心,包括江洲,重点发展采矿、矿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业、生态农业;五是西南部经济区,以凯口为中心,包括石龙,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和食品加工业。据此,《都匀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年)》将城镇等级和规模结构划分如下:

一级:都匀市中心城区(现状城区、开发区、沙包堡、小围寨、杨柳街、甘塘、洛邦、大坪),50.00万人,建成区面积3244.12公顷;

二级:卫星城(墨冲),4.00~10.00万人,建成区面积297.35公顷;

三级:中心镇(凯口、摆忙、坝固、王司),1.00~3.00万人,建成区面积分别为296.72公顷、118.47公顷、338.43公顷、258.01公顷;

四级:一般镇(石龙、沙寨、奉合、基场、江州、阳和、平浪、河阳、良亩),<0.50万人,建成区面积分别为石龙97.03公顷、沙寨262.12公顷、奉合91.93公顷、基场68.91公顷、江州158.85公顷、阳和89.22公顷、平浪155.65公顷、河阳190.02公顷、良亩172.09公顷。

都匀市中心城区为黔南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贵州省南部区域中心城市,以发展现代工业和旅游服务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规划

站,以及将建设的桃花水电站,电力充裕,剑江河穿过该区域,水力充沛,城镇硬件设施较齐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考虑到贵福(珠)铁路在都匀市接轨沿东部出线,有较好运输条件和发展区位优势,今后将主要作为我市重点发展的工业区。发展产业包括化工、制药、电子、食品、冶炼、造纸、玻璃等。

3、杨柳街工业加工基地:该区位于都匀市北17.00公里,杨柳街镇内,区内有209国道通过,交通便利,运输条件好,离贵新公路的入口近,该区域电力充裕,供水设施完备,通讯发达。区内以都匀匀山建材有限供水,都匀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及匀杨化工厂等建材、化工企业为主。产业方面继续发展水泥、磷化工等传统产业。同时加强技术改造,同时引进先进的企业、技术、人才、管理模式,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批量,搞好节能降耗,走产品多元化的道路,开发新型水泥制品、化学建材、塑料建材、复合建材等新型建材及装饰材料,开发生产高浓度磷肥及合成氨等。重点发展项目为化工实业有限公司5.00万吨合成氨节能技改项目及第二期生产8.00万吨合成氨技改项目,匀山建材有限公司扩建30.00万吨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 4、谢官冲工业加工基地:该区位于都匀市西南,与市区紧密相连,位于321国道旁,交通便利,占地面积25.00万平方米,该区由开发区变电站供电,电力充裕。剑江河支流穿过该区,水资源丰富。具有建设食品工业园的良好基础。区域内现从事食品加工的企业有5家,分别是都匀市金榕啤酒有限责任公司,黔南州食品保健总厂都匀油脂化工厂,占地面积约15.00万平方公里。可积极扶持区内企业做

好技改的扩建工作,同时通过引资、引企,引导现有食品加工企业向该区域聚集,引导本地投资者投资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对都匀市金榕啤酒厂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现产量为5000.00吨,产值750.00万元,预计2005年产量达1.00万吨,产值可达2000.00万元。

5、都匀市经济开发区:该区为都匀市高新科技发展新区,占地约80.50平方公里,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城镇基础设施也非常完备,开发区南与市区紧密相连,北端即为贵新公路出入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有建设工业小区的良好条件,该工业区主要以诸多有特点的工业园区如风险投资及创新园、生物医药工业园区、信息制造工业园区、机电加工工业园区、食品工业园区等构成,支持鼓励发展高税收、高技术、新技术、新材料、低能耗、少投入、多产出、见效快为主体的新兴产业、优先发展无污染的实用电子电器、机械加工、生物制药和民族医药、轻工等,产值至2005年预计达4.00亿元,发展方向为:

机电工业园区:以现有的083厂矿,如久远机械厂、113厂等为基础,发展高、新精技术机电产品。

生物工业园区:以都匀特色药业为龙头,加大扶持力度,促使其GMP生产线的建成投产,并以此为基础,依托我省中药材丰富的资源优势,引进项目资金发展民族制药业。

轻工食品工业区:以缘叶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公司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形式发展食品加工项目。

6、小围寨坝干工业加工基地:该区位于小围寨镇坝干村,该村距离剑江南路约2.50公里,交通便利,离铁路货运站约3.00公里,运输方便,该区域地势较为平整,经土地部门初步勘测,小区规划用地约626.25亩,可用地面积约567.00亩。小区由城南变电站供电,电力充裕,完全能够保证整个工业区生产及生活用电。因有河道通过该区域,另距该区域西南面约2.00公里处有蓄水量15.00万立方米水库一座,水资源极为丰富,有着建设高能耗工业小区的良好条件,该区域重点发展一生产硅铁合金及硅锰合金为主的项目。现该区域内有都匀广兴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入驻,设计年产硅锰合金3000.00吨,产值1200.00万元。拟以广兴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为重点,积极引导和扶持其做好扩建工作。借沿海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引进铁合金生产项目。初步设想为2005年产量达到28000.00万吨,产值约1.12亿元。

远期优化完善城北、城南、大坪、甘塘四个工业团:

1、城北工业团。保留啤酒厂、面粉厂、机械厂、羊毛衫厂等用地,迁出水泥厂、桥梁厂、复烤厂等工业企业,规划在已有工业设施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用地整合,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农副产品、食品加工为重点的工业组团。工业门类主要为二类。该工业组团离中心城区较近,与居住生活用地邻近,因此要对其发展规模进行控制,并制定严格的环保要求,以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城南工业团。位于小围寨附近,工业设施基本集中于剑江两岸较为平坦的用地上,基础设施的建设条件较好,建设的再投入成本

较少,对城中区的发展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并为近城就业岗位的提供具有一定的便利条件,规划在已有工业基础上,在规模期内,结合铁路扩能改线工程的建设及电厂的拆迁,积极进行土地置换,调整该区域内的用地结构,适时接纳城中区内部外迁的中小型工业企业、重点发展精纺、精细化工及装饰装修材料的生产。工业部门类以二类为主。该工业组团要限制污染物排放,并加强治理力度,注重城市的门户形象。

3、大坪工业团。位于城市市区东南侧,是都匀市城市扩展区域,该区域马寨是贵福铁路走线站场定点外,该区域用地较开阔,且用地总体开发强度较小,利于大面积的集中开发,且位于城市边缘地带,对外交通比较方便,对城市中心区干扰较少,适合发展集中、规模较大、且对外运输量较大的在中型企业,规划建议以水泥厂、桥梁厂、复烤厂的外迁建设为基础,布局建材、矿产、化工、制药为重点的工业设施,工业门类以二类为主,适当发展三类工业。

4、甘塘工业团。位于城市市区西北侧,该区域为城市水源上游地区,同时是规划中科教设施重点布局区域,它的发展对周围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确保城市工业布局的平衡,在该区域内也布局相应的工业设施,但对进入该区域的工业项目必须严格控制,安排无污染的电子工业及旅游工艺品制造工业等,除保留现有电子工业企业外,优先布局科技信息产业,形成一个环境优良、科技信息产业为重点的工业片区,工业门类为一类。

为支撑各工业基地原材料供应,规划期内,配套建立矿产采掘点72个,规划用地面积如下表:

矿产采掘点用地预测表

单位2005—2010年 2011—2020年 乡镇名称 项目数量 面积 数量 面积 名称 坝固 工业 2.00 350.00 1.00 180.00 杨柳街 工业 11.00 1362.00 3.00 650.00 大坪镇 工业 9.00 2300.00 4.00 2250.00 洛邦镇 工业 6.00 900.00 3.00 3100.00 良亩乡 工业 3.00 110.00 3.00 210.00 河阳乡 工业 5.00 195.00 1.00 200.00 墨冲镇 工业 5.00 420.00 4.00 130.00 王司镇 工业 6.00 400.00 6.00 1900.00 合计 单位:个、亩 2021—2030年 合计 数量 3.00 10.00 5.00 6.00 5.00 2.00 12.00 10.00 面积 300.00 478.87 1278.10 803.60 227.59 500.00 501.05 449.78 面积 830.00 2490.90 5828.10 4803.60 547.60 895.00 1051.10 2749.78 19195.9工业 47.00 6037.00 25.00 8620.00 53.00 4538.99 0 根据《都匀市工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建成洛邦制药加工基地、大坪化工加工基地、杨柳街建材加工基地、谢官冲食品加加工基地、小围寨坝干化工加工基地、开发区综合、开发区共6个工业加工基地,在坝固、杨柳街、大坪、洛邦、良亩乡、河阳乡、墨冲镇、王司镇建立矿产采掘点72个,在各乡镇建立移动通信基站355个,共新增用地9114.00公顷,工业用地规模增加到10252.62公顷。

部门预测的工业用地规模过大。据我国经济学家研究,我国多数城市中,工业用地一般为城市总用地的25.00%~30.00%,在工矿业城市和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城市,可达到50.00%~60.00%。从都匀市发展大工业战略出发,按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城市计,工业用地规模宜确定在1834.01公顷以下,新增规模633.28公顷,其中占用耕地278.69公顷。

都匀市各城乡用地合理需求预测表

单位:公顷 2005年—2010年 2011年—2020年 规划期间 用地类型 现状规模 新增规模 占耕面积 总规模 新增规模 占耕面积 总规模 新增规模 占耕面积 总规模 城镇用地 908.42 1852.00 1111.20 2019.62 1629.00 977.40 2997.02 3481.00 2088.60 4389.42 农村居民点用地 3383.59 0.00 3383.59 独立工矿用地 1200.63 1200.00 720.00 1920.63 300.00 180.00 2100.63 1500.00 900.00 2700.63 合 计 5492.64 3052.00 1831.20 3940.25 1929.00 1157.40 5097.65 4981.00 2988.60 10473.60

(四)其它建设用地需求 1、交通用地规模需求

2005年,都匀市交通用地666.74公顷,其中铁路用地222.37公顷,公路用地444.37公顷。在公路方面,全市形成以G050贵新高等级公路、G321、G210国道公路为主骨架,都匀至三都公路、都匀至丹寨公路、都匀至平塘公路、都匀至惠水公路等县乡公路和乡村简易公路为辅助的交通运输网络。至2005年底,全市100.00%的乡镇、99.00%以上的村可通汽车,全市5个办事处、18个乡镇已全部开通客运班车。全市公路里程1120.60公里,但是其中有687.30公里的等外公路,道路技术等级低,通行能力弱。尤其是一些边远乡村不能通客运班车,部分村的道路处于晴通雨阻的状况,建设缺乏长远全面的合理规划布局,没有形成合理的道路网络,农村公路发展不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都匀市交通建设土地利用规划》,为了抢抓国家实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历史机遇,加快我市城市及农村

公路发展,构建较为合理和完善的都匀公路交通网络,规划期间新建各级公路14条,全长408公里;其中厦蓉高速公路都匀段占地280.81公顷,延伸各级断头公路18条,全长176.00公里;改造村级公路45条,全长330.00公里;新建各乡镇汽车站22个,共需占地1424.56公顷,其中占用耕地700.65公顷。在铁路方面,根据成都铁路局2004~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规划,2004~2010年完成黔桂线扩建,2011~2020年增建黔桂线二线,共需新占都匀市土地300.00公顷。 2、水利设施用地规模需求

2005年,都匀市水利设施用地436.71公顷,其中水库水面428.98公顷。都匀市境内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岭地带,是沅水水系和柳江水系的发源地之一。境内河流众多,共有大小主要河流275条。境内河流均为源头河,因而流程短,流域面积小,且多数河流落差集中,常年既有较为丰富的径流水量,又有一定的水能资源,有利用于发展灌溉和水电。目前全市有中型水库2座,总库容1880.00万m3;小型水库18座,总库容1771.00万m3;塘坝93座,总库容266 .00m3;引水工程529处,引水流量8.86 m3/s;固定机电提灌站188处,装机容量5.81千瓦;水轮泵站68处,装机79台;堤防总长度达16.30公里,使全市年供水量已达7557.00万m3,其中农业供水7105.00万m3,城镇生活供水452.00万m3,有效灌溉面积已达8.50千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1.14千公顷,解决人畜饮水困难达11.79万人、7.35万头,节水灌溉面积达2.96千公顷。但我市现有水利工程中,骨干工程少,灌溉保证率低,多数骨干工程均建于1980~1996年,

老化失修,效益下滑,城市防洪体系不完善,城市防洪能力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根据《都匀市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用地规划》,为实现农村人口达到人均0.50亩以上旱涝保收基本农田和增强城市抗洪能力的目标,规划期内建设各类大小水库11座,总库容4470.00万m3;建立各类防洪堤7道,总堤长93公里;修复、扩建引水渠道1300.00公里,需新占土地409.60公顷,总规模达846.31公顷

3、特殊用地规模需求

都匀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斗篷山一剑江风景名胜区由斗篷山景区、螺丝壳景区、剑江景区、都柳江景区和风啭河景区五个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2180.00公顷,是一个集自然山水、溶洞桥梁、园林、文物古迹、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特色风景区,高山、草场、峡谷、飞瀑、河流、岩溶地貌、繁多的物种群和城市风光、民族风情自然交融,具有较高的科研考察价值及旅游观光价值。为促进都匀市旅游产业发展为市支柱产业之一,根据《都匀市旅游产业发展用地规划(2005~2020)》,规划期间加大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景区范围,增加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集中建设旅游产业有“线”、有“片”,点线片有机结合,重点开发生态旅游、民俗文化考察、保健度假、探险猎奇等旅游产品,共需新占土地362.13公顷,其中新占耕地16.97公顷。

四、都匀市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不可避免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需要占用部分耕地。按照“大都匀”的思路,都匀市以大胆打破常规的姿态进入了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大发展阶段,都匀市正在加大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必将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也必然猛增对建设用地产生的需求,占用部分耕地。正是因为建设用地需求大,更是要考虑土地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都匀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拒绝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但都匀市平地少的实情不容许平地资源的浪费和粗放利用、也不容许粮食生产安全受到威胁,更不容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取短期发展。通过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而挤出的建设用地是十分有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这份土地就是为了在这有限的空间内能容纳最大的经济建设活动。如果今天以浪费、粗放利用的形式将这份空间占满,明天再出现一个更为先进、高效的项目时就难以安置。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建设用地要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盘活存量,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重点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精神,本轮规划修编的核心就是以“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通过内涵挖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解决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根据都匀市历年人口统计资料分析,2005年与1996相比,都匀市农村人口减少约3.70万人,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了45.02公顷,城乡土地缺乏互动的二元结构,不仅导致农村建设用地闲置低效利用状况无法改变,同时也影响到城乡土地问题的整体解决,制约着城乡的协调发展。根据对都

匀市建设用地理论潜力与规划期可实现潜力分析,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理论潜力为2700.00公顷,但受经济水平、社会状况、技术水平、政策措施及当地风俗等多重因素影响,在规划期内城乡建设用地可实现的潜力为1750.56公顷。根据对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合理需求分析,规划期间城乡建设用地合理总需求为2968.96公顷,其中占用耕地2586.00公顷,若建设用地扩展的行为模式不调整,不考虑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的挖掘,一味地向外扩张,城乡新增建设用地将对粮食生产造成很大的压力;若建设用地扩展的行为改为节约和集约用地模式,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城乡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将降至1698.00公顷左右,其中占用耕地降至1304.00公顷左右,有效地缓解耕地的压力。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要求,拟定都匀市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如下:

(一)都匀市城乡用地结构调整

1、挖掘城镇、农村用地潜力,支持城镇发展。盘活城镇各类闲置、空闲土地,对村庄进行迁村并点,复垦旧宅基地、空闲地整理,将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置换用于城镇建设,其中2005年至2010年将各城镇10.56公顷的闲置、空闲土地基本利用,开展村庄整理试点,挤出农村建设用地100.00公顷,2011年至2020年扩大村庄整理,挤出农村建设用地400.00公顷;

2、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在中央、省、州驻匀企业的遗址上建立新工业加工基地,对其他低效利用的工业用地进行增资、技改,促进分散的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充分利用现有工业闲置用地

160.00公顷,其中2005年至2010年初步挖掘现有工业闲置用地60.00公顷,2011年至2020年充分利用剩余工业闲置用地100.00公顷;

3、合理安排城镇新增建设用地合理规模。城镇建设用地原需求2435.58公顷,因规划使用城镇、农村存量土地510.56公顷,故规划期间确定新增城镇建设用地1925.02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656.22公顷,根据《都匀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年)》进度,2005年至2010年新增城镇建设用地1289.44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109.07公顷,2011年至2020年新增城镇建设用地635.58公顷,其中占用耕地547.00公顷;

4、缩小农村居民用地规模。因农村居民用地较为粗放,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要求,规划期间内原则上不再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农村建房应在现有村庄用地中安排。通过村庄整理,将农村居民用地由现状3383.59公顷压缩至2020年的2783.59公顷。

5、合理安排工矿新增用地合理规模。独立工矿用地原需求633.38公顷,因规划期可挖掘现有工业闲置用地160.00公顷,故规划期间确定新增独立工矿用地473.38公顷,其中占用耕地208.29公顷,根据《都匀市工业用地规划》进度,2005年至2010年新增独立工矿用地340.0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49.60公顷,2011年至2020年新增独立工矿用地133.38公顷,其中占用耕地58.69公顷。

都匀市节约集约用地模式下规划期间城乡建设用地

存 量 和 增量 统 筹 安 排 表

单位:公顷 时 序 新增规模 其中占用耕地 新增规模 其中占用耕地 新增规模 其中占用耕地 新增规模 其中占用耕地 规划期2005—2010年 2011—2020年 间 2435.58 633.38 3068.96 10.56 500.00 160.00 670.56 1925.02 1656.22 473.38 208.29 2398.40 1864.51 800.00 400.00 1200.00 10.56 100.00 60.00 170.56 1289.44 1109.39 340.00 149.60 1629.44 1258.99 1635.58 233.38 1868.96 0.00 400.00 100.00 500.00 635.58 546.83 133.38 58.69 768.96 605.52 城乡城镇用地 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 合理独立工矿用地 需求新增合 计 规模 存量城镇用地 建设农村居民点用地 用地独立工矿用地 安排供应合 计 规模 城镇用地 安排 供应农村居民点用地 新增 建设独立工矿用地 用地 规模 合 计

(二)都匀市城乡用地布局调整 1、工业用地布局调整

抓住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第二阶段,以及贵新高等级公路的全线贯通、黔桂铁路扩能扩建给我市经济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根据《都匀市工业发展规划》的框架,以

贵新高等级公路匝道口及项目实施地为点,以贵新高等级公路和国道、省道为轴,以“点轴衍生”形式,充分利用现有中央、省驻匀企业旧址建立新工业体系,分别建立洛邦、大坪、杨柳街、谢官冲、开发区、小围寨坝干共6个工业加工基地:

①洛邦工业加工基地为高能耗工业区,位于洛邦镇,距都匀市13.00公里,距321国道4.00公里,距黔桂铁路都匀火车站15.00公里,交通较为便利,现有原红旗机械厂(113)旧址,面积20.00公顷,电力由白泥田变电站供电,电力充裕,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②大坪工业园区以大坪镇为中心主要由洛邦、大坪、坝固、王司等地构成,现有部分原军工企业留下的闲置厂房设施,有将建设的桃花水电站,电力充裕,剑江河穿过该区域,水力充沛,城镇硬件设施较齐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考虑到贵福(珠)铁路在都匀市接轨沿东部出线,有较好运输条件和发展区位优势,今后将主要作为我市重点发展的工业区。发展产业包括化工、制药、电子、食品、冶炼、造纸、玻璃等。

③杨柳街工业加工基地位于都匀市北17.00公里,杨柳街镇内,区内有209国道通过,交通便利,运输条件好,离贵新公路的入口近,该区域电力充裕,供水设施完备,通讯发达。区内以建材、化工为主。 ④谢官冲工业加工基地位于都匀市西南,与市区紧密相连,位于321国道旁,交通便利,占地面积25.00万平方米,该区由开发区变电站供电,电力充裕。剑江河支流穿过该区,水资源丰富。具有建设食品工业园的良好基础。

⑤都匀市经济开发区为都匀市高新科技发展新区,占地约80.50平方公里,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城镇基础设施也非常完备,开发区南与市区紧密相连,北端即为贵新公路出入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有建设工业小区的良好条件,主要发展高税收、高技术、新技术、新材料、低能耗、少投入、多产出、见效快为主体的新兴产业、优先发展无污染的实用电子电器、机械加工、生物制药和民族医药、轻工等。

⑥小围寨坝干工业加工基地位于小围寨镇坝干村,距都匀2.50公里,交通便利,离铁路货运站约3.00公里,运输方便,该区域地势较为平整,规划用地约42.00公顷,由城南变电站供电,电力充裕,水资源极为丰富,有着建设高能耗工业小区的良好条件,该区域重点发展一生产硅铁合金及硅锰合金为主的项目。借沿海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引进铁合金生产项目。

2、城镇用地布局调整

依托黔桂铁路、贵新公路、321国道,以贵新公路为都匀市城镇发展主轴,以丹寨—都匀—惠水、王司—墨冲—凯口公路作为都匀市城镇发展次轴,形成,“—区(中心城区)—城(卫星城)三轴”为特点的都匀市城镇空间结构,划分五个经济区:一是北部及东北部经济区,以现状老城区为中心,包括新华、文峰、小围寨、剑江、沙包堡、杨柳街、甘塘、洛邦、大坪,重点发展机械、电子仪表、建材、化工、医药、轻纺、现代物流、房地产开发、商贸、旅游等产业;二是南部经济区,以墨冲为中心,包括沙寨、良亩、河阳、平浪,重点

发展能源工业、特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服务业;三是东南部经济区,以王司为中心,包括奉合、阳和、基场。重点发展采矿、矿产品加工、民族村寨旅游业、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四是西北部经济区,以摆忙为中心,包括江洲,重点发展采矿、矿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业、生态农业;五是西南部经济区,以凯口为中心,包括石龙,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和食品加工业。

根据各城镇在城镇体系中的地为,确定各城镇等级及职能如下: 一级为都匀市中心城区,包括现状城区、杨柳街、甘塘、洛邦、大坪,规划人口规模为50.00万人,是以发展机械、电子仪表、建材、化工、医药、轻纺及旅游服务为主的综合型城市。

二级为墨冲镇,规划人口规模为4.00~10.00万人,是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为主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卫星城。

三级为凯口、摆忙、坝固、王司中心镇,各中心镇规划人口规模为1.00~3.00万人,其中凯口是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地区性商贸为主的西南部工贸型中心镇,摆忙是以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交通运输业为主的交通型中心城镇,坝固是以采矿和矿产品加工为主的工矿型中心镇,王司是以采矿、矿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东部工矿型中心镇。

四级为石龙、沙寨、奉合、基场一般镇,规划人口规模为0.50万人以下。

都匀市中心城区为黔南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贵州省南部中心城市,以发展现代工业和旅游服务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确定

城市发展方向依托现城市市区,结合自然山体,呈组团状沿周边发展:一是在规划期内,利用开发区、杨柳街、洛邦、大坪、甘塘等区位、交通优势及其较好的地形条件,城市向东、西、北面发展,逐步形成中心城区,二是在大力发展中心城区的基础上,规划期末利用墨冲区位,水资源优势,城市向南发展,为城市的进一步拓展创造条件。规划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规模36.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1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186.40公顷,人均83.48平方米;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规模46.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8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322.00公顷,人均90.00平方米。都匀市中心城区具体划分为“一城二区三片”,包括现状老城区,开发区,杨柳街片区,洛邦—大坪片区、甘塘片区,各区功能如下:

老城中心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用地布局,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强化政治、商贸、金融、信息、文化、旅游服务等职能。现状城南小围寨现有工业企业近期以技术改造、环境改造为重点,远期考虑迁出工业企业。

开发区紧邻老城中心,首要任务是接纳老城中中心疏解人口,完善城市功能,同时形成以第三产业为重点,环境优良的综合性新城区,以居住、商贸、金融、文化娱乐、科研教育职能为主,通过土地置换,特区内环境影响较大的工业企业进行搬迁。

洛邦—大坪片区是都匀市工业项目布局的重点区域,结合其用地相对独立、开扩、地处剑江河城区下游等特点,布置现代工业。在大

力引进、发展工业的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居住区,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另外充分考虑工业中水的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甘塘片区以科技及居住为重点,作为城区居住发展的最佳选择区域,在此片区内,除保留现有电子工业企业外,优先布局科技信息产业;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居住区。

杨柳街片区地处剑江河上游,西靠斗篷山,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发展旅游、商贸为主,在完善旅游配套及居住设施的基础上,应创造条件,迁出化肥厂、水泥厂。

都匀市中心城区功能分区表

分区名称 中心城区 开发区 其中 老城区 洛邦—大坪片区 甘塘片区 杨柳街片区 20.00 7.00 5.00 3.00 人口规模 50.00 15.00 单位:万人 主要功能 综合 商贸、金融、文化、科研、居住。 行政管理、商业金融、旅游服务、居住——城市中心。 工业、仓储、居住。 科教、居住、信息产业。 旅游服务、居住 3、农村居民用地布局调整

都匀市城乡用地结构中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居民用地多、小、散和粗放利用与城镇用地普遍存在的挤、乱、差和人均用地吃紧的强列反差。2005年与1996相比,都匀市农村人口减少约1.38万人,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了45.02公顷,人均占地132.12平方米/人,而2005年都匀市城镇人均占地仅41.27平方米/人。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今天,城乡用地结构需要进行缩小农村居民用地规模,扩大城镇用地规模的优化调整。优化调整的关键在于对农村居民

用地进行迁村并点,鼓励农民进城出村,挖掘农村居民用地潜力,通过建设用地置换支持城镇发展。近年来,江苏省开展了农村居民用地进行迁村并点工作,行政村个数由3.49万个缩减到1.95万个。今年国土资源部又在一些省份设置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挂钩试点,旨在通过对项目区内村庄撤并和用地布局的调整,对利用不合理、不充分和废弃闲置的现状农村建设用地进行调整利用,并将由建设用地整理新增的耕地面积,等量核定为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用于农村居民点和城镇建设,以实现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充分、合理、有序地利用土地资源。开展农村宅居民用地迁村并点工作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它是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切实保护耕地的有效对策,是经济发展中改善村镇居民点布局的有力措施,给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中提供侧面支持,使土地整理可以连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更有效率。但由于农村几千年来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以及迁村并点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地权属和拆建经费问题,使农村居民用地的迁村并点工作产生重重困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找出一条适合本市市情的可行之路。根据农村居民用地迁村并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都匀市农村居民用地迁村并点工作建议如下:

①尽早完成各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

一个好的规划是有效开展农村建设用地迁村并点的依据和前提,因此,要在充分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尽早编制好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以确保其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应体现节约

和集约用地原则,尽量少占耕地,人均用地标准要符合建设部颁布的乡镇建设用地标准,人口规模要合理确定,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趋势,增强规划弹性。

②开展农村居民用地迁村并点调查摸底

农村建设用地迁村并点调查摸底,是其开展的前提,通过摸底调查,可以充分了解农村建设用地现状、潜力及存在问题,从而为农村建设用地迁村并点规划提供依据,使之做到有的放矢。

③制定鼓励性政策,使迁建村民接受迁建

政策上要让村民认可在迁建中能得利。切实解决好村民迁居后的安置,如子女读书,户口安置,就业出路问题等;城市拆迁安置中的一些的办法可以借鉴,就是考虑让农民在安置后的产权性质改变中得到好处,就是让农民在退出集体所有性质的宅基地后,以出让的性质得到新产权,权之利弊,或许对让农民接受农村公寓式住宅或小区套房的安置有帮助。

④落实迁建安置用地,充分考虑接收方利益

一是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专门为旧村拆建规划建设留用地区,从用地规划上限制该区的使用,规定严格用于迁村并点安置;二是给接收安置的村集体以一定的开发留地指标,鼓励其接收安置。比如按3:1的比例,即接收安置三户外来户可以给接收方村集体一间宅基地出让配额(具体比例可视不同情况再研究确定)。

⑤保障基层政府积极性

从我国的政治体制出发,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从上层开始重视这项工作应是关键。要在这项工作中打开局面,就需要造出声势、有任务、有考核、有奖励。

⑥确保拆迁资金,让政府和村民都有财力接受

一是仿照土地整地耕地指标置换,将农村居民用地迁村并点挤出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给城镇发展,获取资金回报;二是从农业结构调整出发,在政策上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不复垦耕地,在拆迁的宅基地上直接改建发展畜牧业、养殖业、花木业等效益农业,也可将部分旧房分配给经济条件困难的移民搬迁作临时用房,给村集体以更好的收益回报,解决资金问题,支持迁村并点;三是借鉴城市拆迁安置的办法,在一些经济较发达乡镇结合房地产开发,将迁村并点安置与城镇住宅开发结合起来,在开发中一并解决迁村并点的安置问题。

⑦搞好试点,让村镇建设不走弯路

可以分三个层次先搞几个试点,摸索工作经验:第一层次是城镇近郊,二三产业较发达、农民脱离一产较充分、农民经济收入较高承受力较强的地方,一步到位搞小区套房安置,腾空的土地直接转为建设用地;第二层次是经济较发达城镇周边,散布田间的自然村庄或零星村宅,集中到城镇安置,可以搞公寓式几户一院的形式安置,腾空的土地转为发展畜牧、养殖等效益农业或作临时用地;第三个层次是离城镇较远的农村,下山脱贫的地方,这些地方农民一时还离不开农地,适宜就近在规划的中心村安置,搞连幢的通天房安置。

五、推进建设用地整理,促进城乡土地利用优化调整的建议

土地整理包括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建设用地整理的概念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

的认识,但从国内各地试点看,建设用地整理包含两项基本内容:一是主要针对城镇用地,将低效、闲置的现状建设用地进行盘活,实施土地收购储备、旧程改造等措施,提高集约利用水平;二是主要针对农村居民用地和废弃的工矿用地,进行迁村并点后将腾出的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等量核定为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用于农村居民点和城镇建设。都匀市一些城镇处于着挤、乱、差状况,一些城镇土地利用较为粗放,需要进行建设用地整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提出建议如下:

1、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和旧城改造,通过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缓解城镇发展中土地供求矛盾。

城镇化发展必然对建设用地提出更高要求,从市情出发,为保障城镇发展必须的用地,缓解土地供求矛盾,一是要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土地市场建设,通过经济调节,促进城镇用地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立足内部挖潜,大力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伴随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应有计划地对零散居民点进行归并,对“空心村”进行整治,把原有低效利用和闲置未用的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成耕地或农用地,将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投到城镇化建设中去;三是加快旧城改造,改善土地资源利用环境,特别是缓解一些大城市中心区部分土地超强负载压力。在大中城市,结合国有企业改革,盘活城市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激活城市土地资产,利用经济杠杆手段,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2、制定推进城镇化的改革和措施,必须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

在释放农地,保障城镇化的全过程中,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作为推进城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推行“三集中”战略,即农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用地向园区集中,农村居住向城镇集中,以实现用地集约、产业聚集和人口集中,其核心环节是土地集中。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要解决好土地与农业人口的转移关系问题;工业用地向园区集中要解决好广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问题;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要解决好广大农村宅基地有偿转换机制,鼓励农民集中建房,并放宽农民进城进镇的户籍政策和购房按揭贷款渠道等政策。要加强土地管理,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改革征地制度,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小城镇应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明确小城镇用地的责、权、利,还要建立起劳动就业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配套机制。

3、实行土地整理折抵建设用地指标政策,促进中低产田土改造。 中低产田土整理后增加的耕地(一般增地率在5-1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60%折抵成建设用地指标。如浙江省的建设用地指标每亩高达2万元左右,且供不应求。这一做法,既缓解了城镇化过程中土地供应的矛盾,也促进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又大推进了整个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民满意,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耕地面积;用地者满意,虽然用地成本略有增加,但能够及时取得城镇用地;政府也满意,通过土地整理,既解决了城镇发展用地问题,也提前实现了全省100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1998年以来,全省通过土地整理为

城镇发展提供了60.20万亩用地指标。目前都匀市正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国家投资平浪大坝中低产田土整理项目,项目内容包含了村庄整理、中低产田土改造,在项目立项后,应将其作为挖掘农村建设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很好的偿试,探索实行土地整理折抵建设用地指标途径。

4、建设用地整理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切实把握城镇建设发展方向。

建设用地整理能否及时紧跟城镇建设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建设用地整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在政府工作目标和城镇重点建设计划指导下,建设用地整理计划要与土地储备供应计划密切配合,并同步纳入城镇年度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计划。进一步改革目前配套设施投资由政府财政预算的方式,运用市场成本方式降低财政支出,公开选择有实力、有资质的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减少中间环节, 5、出台政策法规,为建设用地整理提供保障。

在土地出让方式从行政审批到市场化配置后,要进行“熟地”出让就必须开展建设用地整理。因此,建设用地整理工作已经成为政府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政府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建议考虑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用地土地权属。目前,政府通过土地征用、收购和收回土地等方式集中土地并交由土地储备机构后,土地权属回到政府手中,由土地储备机构持有,理论上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所有权合一。二是建设用地整理主体。土地储备机构事实上成为建设用地整理的主体,即通常意义的建

设主体,亟待认可土地储备机构的建设主体。实践表明,建设用地整理是熟地出让的前提条件,是土地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手段。三是建设用地整理行业规范。加强与相关行业的衔接,融人城镇建设有关环节,出台相关技术规程、整理标准等。 6、合理进行利益分配,调动各方建设用地整理积极性。 确立土地储备机构作为建设用地整理主体,企业投资参与建设用地整理的工作机制,本着“多方受益、共担风险”的原则,探讨企业参与建设用地整理的新路子。理顺财政投资和社会投资渠道.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广开资金渠道,利用土地开发权、投资回报等多种手段,调动各方面建设用地整理的积极性.吸引更多资金参与建设用地整理,充分利用建设用地整理来创造土地级差收益,实现土地资产保值增值。

7、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措施。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划定由拟整理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预留城镇建设用地地块共同组成的挂钩项目区,通过下达一定数量的挂钩周转指标,专项用于建新区城镇建设,并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折抵归还。

都匀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对策

都匀市位于贵州省南部,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贸中心。本市属于中亚热带气候,气候

温暖,雨量充沛,水热条件有利于生物生长发育,生物循环快。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发展。随着社会发展、人口不断增长,为加快本市小康社会建设,各项基础设施亦相应加强。而非农建设占用土地与人多地少、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使土地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必须进行认真研究。

一、研究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的目的意义

(一)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人多地少是我国国情。土地不仅是重要资源,也是重要资产,因此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与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并列作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既是基本国策的要求,也是发展经济的需要。 1、粮食安全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本市粮食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耕地面积减少、自然灾害仍然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生产水平之下,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使粮食产量还有增加的空间,但是粮食增产的能力有限,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要实现本市粮食安全生产必须以足够数量的耕地作保障。 2、创建和谐社会

据2005年都匀市统计年鉴数据,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1.74%,由此看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从事农业的农民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一般以上。耕地减少会导致农民失业,不利于创建和谐社会,因此,保护耕地不仅是保护“三农”的重要基础,也是对农村、全社会稳定的保障,创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生态安全

耕地减少还可能导致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大肆开发土地,人地矛盾加剧。与土地开发同时,会因毁林毁草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进而加剧土地环境恶化。其结果进一步危及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因此,保护足够的耕地是生态安全的需要。 4、经济可持续发展

耕地减少影响到粮食、社会、生态安全。还因违反用地的一系列经济行为,不合理占用资金影响到当地经济秩序,反过来加剧社会不稳定。国家2003年起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遏制开发区圈地的行为,同时强调了把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今后节约和集约用地,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已成了各级政府努力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粮食、社会、生态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才有可能。

(二)适应市场和当前经济发展形势

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也是都匀市市情。面临人多地少、经济发展需要用地的矛盾,节约用地、集约用地与保护耕地的任务十分艰巨。 1、人多地少,后备资源不足

都匀市总土地面积227458.48公顷,人均土地面积0.48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95公顷。而且未利用地中可开垦作耕地的数量有限。随着经济的发展,还会不得不占用一些土地。人多地少,后备资源不足是本市必须重视的市情。 2、经济发展必然占用耕地

为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今后会不断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其中必然要占用部分耕地以满足社会不同方面的需求,这种利用土地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土地利用行为会一直存在下去。所以土地的保护、开发利用是土地管理工作中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3、贯彻中央和国务院对耕地保护的政策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提出,重点把握好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其中把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好基本农田放在首位,进一步强调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通过本次修编,必须把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政策落到实处。

二、土地资源及耕地利用现状

(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由于土地利用不但受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制约,还受人口密度、交通、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的影响。当前的利用现状反映了本市近些年来土地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的状况。 1、土地资源各利用类型

根据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本市总土地面积227458.48公顷,其中耕地45366.10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9.94%;园地4800.20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2.11%;林地125436.60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55.15%;牧草地18544.65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8.15%;其它农用地8704.81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3.8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838.92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2.57%;交通用地666.74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0.29%;水利设施用地436.71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0.19%;未利用地15167.64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6.67%;其它土地2496.11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10%。 2、土地资源利用特点

本市土地资源利用中,以林地所占比重最大,然后依次是耕地、牧草地、未利用地、其它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园地、其它土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在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耕作水平不高,生产潜力未充分发挥的状况;林地面积虽然比较大,森林覆盖率只占27.84%;交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未利用地中可以开发利用的部分约占总土地面积的5.00%以下(约占未利用地75.00%)。在土地利用中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利用矛盾日益突出。

(二)耕地及基本农田利用现状

随着人口及其消费量的不断增长,工业和城市建设的日益扩大,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受到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耕地和基本农田生产能力提高的同时,土壤质量会受到一定影响。 1、耕地及基本农田数量和分布

据2005年变更调查结果,耕地面积45366.10公顷,其中灌溉水田9835.1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1.68%;望天田12742.7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8.09%;旱地22572.5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9.76%;菜地215.5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0.47%。

水田主要分布在河谷坝地,丘陵槽谷,河流阶地以及缓坡地上,亦有部分梯田分布在陡坡上。水田所处自然条件一般都比较好,地处山地的水田由于水利设施未解决,仍有二分之一的属于望天田。旱地主要分布在坡地上,并有相当部分是分布在较陡的山地。坡地耕作,尤其是陡坡耕作,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4年底基本农田面积40578.30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8.15%。基本农田大多分布在条件较好的坝地、缓坡及城镇附近等交通方便的地方。

2、耕地及基本农田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本市耕作水平不断发生变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1〉粮食生产能力

国家逐年都在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通过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建设、坡改梯、中低产田土改造等,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粮食生产呈逐年上升的 趋势。2005年粮食总产9.89万吨,比1999年粮食总产8.80万吨,有较大幅度增长,耕地单产平均增长速度3.40%。 〈2〉耕地及基本农田经营状况

本市垦殖率20.00%,是在当前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比较适宜的比例。当地水热条件有利农作物生长,复种指数165.00%左右,较省平均数158.00%及全国平均数150.00%高。从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角度看,复种指数提高还有一定潜力。但从种地养地及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等考虑,复种指数在目前的状况下略有提高比较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3〉耕地及基本农田质量评价

根据贵州省耕地适宜性评价办法评定,本市耕地中一级水田4028.63公顷,二级113872.31公顷,三级3446.13公顷,四级186.27公顷。旱地中一级29.02公顷,二级5906.27公顷,三级15774.09公顷,四级2875.55公顷。中低产田土面积约70.18%。

据都匀市国土资源局2005年耕地坡度分级面积统计资料,全市耕地中分布在<2°的面积1360.5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99%;分布在2°~6°的4667.84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0.29%;分布在6°~15°的17521.58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8.63%;15°~25°的19039.5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ul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