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各地化学中考真题经典实验、探究题汇编

更新时间:2024-07-03 02: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各地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

一、实验,探究题

1、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 ,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 ; 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

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 + H2O = 2NaOH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 验 操 作 方案1 实验现象 结 论 白色物质 为Na2O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溶液变成样品 红色 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出现白色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沉淀 溶液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白色物质 是 方案2 【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通过以上探究,你还能获得哪些结论,请写出两条。

① , ② 。 2、某兴趣小组发现一袋腌制松花蛋的泥料,配料表上的成分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他们要探究在腌制松花蛋过程中都有哪些物质对鸭蛋起作用。于是取少量泥料在水中溶解,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探究其成分。 【猜想与假设】他们都认为滤液中一定有NaCl和NaOH。生成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为 。 对其他成分他们分别做出了如下猜想:

小亮猜想:还可能有Na2CO3

小强猜想:还可能有Ca(OH)2和Na2CO3

你认为谁的猜想是错误的 ,理由是 。你还能做出的猜想是:还可能有 。 【活动与探究】小亮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了几滴稀盐酸,振荡,没有气泡,于是他得出结论:没有Na2CO3。

请你选择CO2以外的物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及相应结论 【反思】小强认为小亮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 3、在化学实验探究课上,化学老师交给化学兴趣小组一包可能含有Na2SO4、NaNO2(亚硝酸钠)、NaCl(至少含有两种物质)的白色粉末,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探究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 (1)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查阅资料

化学式 NaNO2 NaC1 (3)提出猜想:

酸碱性 碱性 中性 与稀盐酸作用 放出棕红色气体 不反应 毒性 有 无 猜想Ⅰ:只含有NaCl、Na2SO4 猜想Ⅱ:只含有NaCl、NaNO2 猜想Ⅲ:只含有 猜想Ⅳ:含有NaCl、Na2SO4、NaNO2 (4)进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取少量固体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试管1:溶液变一定有 , 一 向试管1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向试管2滴入过红色 一定没有 . 量的氧化钡溶液. 试管2:无明显现象 步骤另取适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 一定有 . 二 滴加硝酸银溶液 (5)通过实验,猜想 成立.

(6)写出步骤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7)拓展:粗盐中常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是溶解、 、蒸发.

4、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① 。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 ② ,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③ ,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④ (均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 ⑤ (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 ⑥ (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 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1)猜想 ⑦ (填“1”或“2” 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 ⑧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⑨ 。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⑩ ,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 。 5、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

(1)能证明装置A“释放CO2”的现象是 ; (2)装置B在实验结束撤掉酒精喷灯时的作用是 ; (3)上述反应结束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以证明是否“捕捉”到CO2。

【猜想与假设】 D中的固体可能为:I.只有氧化钙;Ⅱ.氧化钙与碳酸钙;Ⅲ.只有碳酸钙 【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Ⅲ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Ⅲ成立,其理由是 。 ②乙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 ③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Ⅱ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Ⅱ成立 (4)通过以上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该设想的优点有 (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释放出的CO2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组对溶液的鉴别进行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实验目的】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四种溶液的鉴别。

【实验药品】未贴标签的四瓶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和紫色石蕊试剂。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等。

【设计并实验】甲组同学利用紫色石蕊试剂鉴别四种溶液:

实验操作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1)用4支试管,各取少量四种溶液,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2)另用3支试管,各取少量未确定的三种溶液,分别滴加步骤(1)检验出的溶液。 (3)另用2支试管, 一支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则原溶液是 溶液。 一支试管中溶液有气泡放出,则原溶液是 溶液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原溶液是 溶液,另一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则原溶液 是 溶液。 乙组同学经讨论认为,不用紫色石蕊试剂也能鉴别出四种溶液。种自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同学 小红 实验操作 实现现象 结 论 用3支试管,各取少量三种溶小勇 液,分别滴加另一种溶液。 小新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气泡放出,所滴加的溶液是稀盐酸。 其余两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其余两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 三支试管溶液中都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Na2CO3溶液。 所滴加的溶液是NaOH溶液 乙组三位同学经过交流后发现本组 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所滴加的溶液应是 溶液,由此鉴别出了四种溶液。

【反应与体会】①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②鉴别物质的关键是利用物质的特征性质等。

7、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Na2CO3。

【查阅资料】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②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u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④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记录

序号 实验操作 ① 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 主要实验现象 A中产生大量气泡 E中出现浑浊 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 G中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结论和解释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 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 反应产物一定有_______和_______ ③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产物还有________ ?实验反思

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__________。

③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

8、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右图烧杯中,缓慢倒入CO2后发现处于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同时了也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

Ⅰ.实验过程中“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需另一满足的条件是 。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1)按上图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 (2)摊贩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风;

(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 (4)一段时间后,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 (2)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3)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1)D装置的烧杯内变浑浊的原因是 。

(2)B装置的作用是 ;C装置的作用是 。 实验结论;(1)“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 ;(2)“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

9、(淄博市)“禽流感”是一种H5N1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从禽类发病到人类染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预防这类病毒的方法是消毒,常见的碱类物质、甲醛等都有较好的杀死病毒的作用。其中NaOH溶液因消毒效果好且廉价易得被广泛使用,从而使工业烧碱用量增加。但工业烧碱中含有杂质碳酸钠,为了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某工厂甲、乙两实验员分别设计了实验方案:

Ⅰ 甲的方案是: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烧碱样品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1)甲实验员洗涤沉淀的具体操作是:向沉淀中加入蒸馏水,然后过滤,重复2~3次 。确认沉淀已洗涤干净的依据是 。 (2)氯化钡溶液和氯化钙溶液都能与该样品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但使用氯化钡溶液比氯化钙溶液所得的结果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原因是 。 Ⅱ 乙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1)根据乙的实验装置图分析,浓硫酸的作用是 ,碱石灰的作用是 。小明认为按照乙的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不可避免的误差,例如: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等。该设计中还有一个因素也会导致不可避免的误差,你认为是下列因素中的(填序号) 。 ①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②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③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2)经测定知,该工业烧碱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80%,某养殖户需配制2000g 2%的氢氧化钠溶液对禽舍进行杀菌消毒,需要这种工业烧碱 g。

10、一次性塑料包装袋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使用纸制的食品袋。同学们经过查阅资料,得知食品袋的组成成分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请选择以下实验装置进行验证:

(1)你所选择的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用a、b等符号表示)

纯氧→( )→( )→( )→( )→( ) (2)请简单叙述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选择纯氧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镁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这些特性使金属镁成为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从而获得“国防金属”的美誉。海水提镁是国际上的主要趋势,工业流程图如下:

其步骤为:

Ⅰ.将海边大量存在的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3 )锻烧成生石灰,并将生石灰制成石灰乳Ⅱ.将石灰乳加入到海水反应池中,经过沉降、过滤得到Mg(OH)2沉淀

Ⅲ.在Mg(OH)2沉淀中加入盐酸中和得到MgCl2溶液,再经蒸发结晶得到MgCl2?6H2O Ⅳ.将MgC12?6H2O 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得到无水MgCl2 V.电解熔融的无水MgCl2 可得到Mg (1)请根据上述步骤回答问题: ① 写出步骤I 、Ⅲ 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Ⅰ.贝壳锻烧成生石灰

Ⅲ.Mg(OH)2 沉淀中加入盐酸中和

② 步骤Ⅰ―V 中有分解反应的是(填写步骤序号): 。 ③ 步骤Ⅲ中的蒸发是利用风吹日晒来完成的,而在实验室中进行蒸发操作需要的主要仪器有 、 、酒精灯、带铁圈的铁架台、坩埚钳等。

④ 上述海水提镁的流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的?请写出其中一点: 。 (2)回答下列问题:

① 下图为镁元素的某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该图表示(填序号) A.分子 B.原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② 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镁是一种(填“活泼”或“不活泼”) 金属,除了能与氧气反应,还可以与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

(3)为测定约含镁30%的镁铝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

① 第一小组设计下列实验方案:称量ag镁铝合金粉末,放在如下图所示装置的惰性电热板上,通电使其充分灼烧。

讨论一:欲计算镁的质量分数,该实验中还需测定的一种数据是 。讨论二:若用空气代替O2 进行实验,对测定结果(填“有”或“无”) 影响。② 第二小组设计下列实验方案:称取bg镁铝合金,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欲计算镁的质量分数,该实验中还需测定的一种数据是 。 12、纳米级Cu2O因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备受关注.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系列研究. I 纳米级Cu2O的用途研究

【查阅资料】

①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高浓度氧气中才能燃烧,生成氮气和水. ②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以下化学反应: 4NH3+5O2═4NO+6H2O 4NH3+3O2═2N2+6H2O 工业上用NO制备硝酸、氮肥等化工产品. 【实验1】

设计图1的实验装置验证氨气在氧气中燃烧:将过量的氧气与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实验组需先通入氧气,后通入氨气,理由是 . 【实验2】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并对生成物进行成分分析

根据气体成分分析数据,同学们绘制了曲线图(见图3),发现在纳米级 Cu2O的催化作用下,300℃时以生产 为主.若利用后续处理装置 模拟硝酸的工业制法,最好将电热丝的温度控制在 ℃左右. II 纳米级Cu2O的制备研究

利用某些特殊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将某岩石中的不溶性硫化铜(CuS)转化为可溶性硫化铜,进而制得纳米级Cu2O,其流程如图4:

(1)在细菌作用下,岩石中的硫化铜(CuS)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③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在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N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生成Cu2O、Cu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 .

(4)经测定该岩石由硫化铜(CuS)和其他不含铜元素的物质组成.现用1000g该岩石制得21.6g纯氧化亚铜(Cu2O),该纯氧化亚铜(Cu2O)中铜元素的质量是 g.若制得氧化亚铜(Cu2O)的过程中,铜元素的总损耗为25%,通过计算确定该岩石中硫化铜(CuS)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13、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图12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资料在线】

(1)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2)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X反应。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

(3)本实验条件下,氮气密度为1.15g·L,装置内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对相关数据测定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取一定量氧化铜,准确称得其质量为2.40g。

(3)按图12所示装入药品,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Ⅰ(见表1)。

(4)连接A、B、C装置, 将气体X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D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当A装置中氧化铜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Ⅱ(见表1)。 【实验装置】

-1

【相关数据】

【回答问题】

?B装置中氧化钙吸水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 ,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 。 ?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 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 由此推知,气体X中一定 (填“有”或 “没有”)氧元素。 ?通过计算推导出气体X的化学式。

14、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应用研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备研究】

(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3+N2O = NaN3+NaOH+X,实验室检验X气体使用的试纸是湿润________。 【Na2CO3质量分数测定】

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为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 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

(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的实验步骤为:①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C;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④再打开弹簧夹,___________________;⑤再次称量装置C。计算碳酸钠含量至少需要测定______(填数字)个数据。根据制备反应,分析工业级NaN3中含有Na2CO3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5)使小试管中的NaN3样品与M溶液接触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为67.2 mL(N2的密度为1.25 g/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_____。 A. 100 mL B. 1 L C. 2 L (8)计算NaN3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1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乙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写出A、B两个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 。

丙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 , ④ 。

(3)实验结论: 甲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乙、丙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4)你认为 ⑤ 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 ⑥ 。 (5)导致其他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⑦ , ⑧ 。因此,如果 ⑨ 的反应,则一定要设计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16、龙海实验学校初三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制备氮化钙,并探究其化学式(实验式)。 (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 (3)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是:①打开活塞k并通入N2;②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③反应结束后, ;④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4)数据记录如下: 空硬玻璃管质量m0/g 114.8 硬玻璃管与钙的质量m1/g 120.8 硬玻璃管与产物的质量m2/g 122.2 ①计算得到化学式(实验式)CaxN2,其中x= 。

②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如上计算得到的x 3(填写“>”、“=“<”),判断依据

是: 。

参考答案

一、实验,探究题

1、【进行猜想】 炭[C] Na2CO3或Na2O、Na2CO3 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或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答案合理即可) 【实验探究】Na2CO3

【反思评价】Na2CO3 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

【得出结论】4Na + 3CO2 2Na2CO3 + C

奖励: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CO2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金属Na着火不能用CO2灭火;金属Na与CO2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等,合理即可)

2、【猜想与假设】Na2CO3+Ca(OH)2=CaCO3↓+2NaOH 小强 Na2CO3和Ca(OH)2不能共存 Ca(OH)2

【活动与探究】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滤液中有Ca(OH)2;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滤液中没有Ca(OH)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反思】滴加盐酸量很少,在氢氧化钠未反应完之前,不会产生气泡。 3、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4、①悬浊液变澄清 ②继续滴加稀盐酸 ③CaCl2 ④NaCl ⑤NaCl、CaCl2 ⑥NaCl、CaCl2、HCl ⑦ 2 ⑧黄 ⑨Fe2O3+6HCl=2FeCl3+3H2O (2分) ⑩腐蚀下水道等答案合理即可 ?将废液用熟石灰中和至中性再排放 5、)(1)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装置A中热的试管内(炸裂试管)

(3)①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可能出现白色不溶物

②即使有碳酸钙,加人的少量稀盐酸先消耗氢氧化钙,不会出现气泡(2分) ③

实验步骤 取少量D中固体加入试管中,加水振荡,滴加无色酚酞试液(1分) 再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1分) (4)A、B、C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1分) 有气泡产生(1分) 6、(1)稀盐酸(2)Na2CO3溶液(3)分别滴加步骤(2)检验出的溶液。 Ca(OH)2溶液 NaOH溶液 小勇, Ca(OH)2溶液

7、?①CO2+Ca(OH)2=CaCO3↓+H2O ②C CO ③Na2CO3

?①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的干扰 ②水 ③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若溶液变红,则产物中有Na2O;若溶液不变色,则产物中没有Na2O。

8、

9、Ⅰ(1)取适量洗涤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或稀硫酸溶液、硫酸钠溶液等)无沉淀产生。(也可用同样的操作,滴加相应的试剂检验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等) (2)①Ca(OH)2微溶于水,使沉淀的量偏多 ②等量的Na2CO3分别与CaCl2、BaCl2反应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大,称量时误差小(答出一项得1分) Ⅱ (1)吸收水分 吸收反应中生成的CO2 ③ (2)50

10、(1)纯氧→(a)→(b)→(c)→(i)→(h)或纯氧→(a)→(c)→(b)→(i)→(h)

(2)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发现U形管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有水生成,由此推断食品袋中含有氢元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由此推断食品袋中含有碳元素。 要点: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有水生成,由此推断食品袋中含有氢元素。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由此推断食品袋中含有碳元素。 (3)使纸袋燃烧得更充分;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干扰实验

11、(1)①CaCO3CaO+CO2↑ Mg(OH)2+2HCl==MgCl2+2H2O

② Ⅰ Ⅳ Ⅴ

③ 蒸发皿 玻璃棒(本题答案不分先后顺序) ④ 电解产生的氯气用于生产HCl(合理答案均给分) (2)① C ② 活泼

(3)①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固体的质量 有 ② 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体积) 12、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实验1】根据实验目的分析 【实验2】根据图象数据分析 (1)根据书写方程式原则书写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分析实验现象;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写方程式原则书写

(4)根据氧化亚铜的化学式可 求出铜元素的质量,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可求出CuS中铜元素的质量,从而求出CuS的质量与质量分数. 解答:

解:【实验1】由于装置上端开口,若先通入NH3,NH3在空气中不能点燃,并且NH3逸出会造成污染. 【实验2】由图曲线可以看出,在300℃时氮气比NO产量高,以氮气为主.若利用后续处理装置 模拟硝酸的工业制法,生成物中应以NO为主,因此最好将电热丝的温度控制在900℃左右.

(1)反应物是硫化铜(CuS)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物是硫酸铜,反应条件是细菌,化学方程式为CuS+2O2CuSO4

(2)③中反应是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生成物中有氢氧化铜,因此可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

(3)反应物是液态肼(N2H4)和Cu(OH)生成物是Cu2O、N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4Cu(OH)2;2↑+6H2O,Cu2O中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铜元素化合价为+1价;

2Cu2O+N2

(4)Cu2O中铜元素质量为21.6g×=19.2g;制得氧化亚铜(Cu2O)的过程中,铜元素的总损耗为25%,所以CuS

中铜元素质量为

=3.84%

=25.6g,因此CuS的质量为=38.4g,故该岩石中CuS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实验1】NH3在空气中不能点燃,并且NH3逸出会造成污染. 【实验2】氮气 900

(1)CuS+2O2CuSO4.

(2)产生蓝色沉淀.

(3)N2H4+4Cu(OH)2(4)19.23.84% 点评:

2Cu2O+N2↑+6H2O,+1.

本题是一道实验信息题,阅读量较大,但题目设计不难,关键是细心耐心的读完题意才能较好答题.

13、

14、(1)2NaN3===2Na+3N2↑(2)红色石蕊试纸(3)除去空气中的CO2,缓缓鼓入空气,生成NaN3的同时有NaOH生成,NaOH吸收空气中CO2生成的Na2CO3(4)不变(5)倾斜锥形瓶,使样品与M溶液接触(6)降低其体温度(防止量气管中水喷出),调节两边液面相平(7)A (8)解:m(N2)====67.2mL*10-3L/mL*1.25g/L=0.084g 设样品中NaN3质量为x。 2NaN3 ~ 3N2

130 84 X 0.084g X=0.13g

NaN3%=0.13g/0.140g*100%=92.9%

15、(2)①BaCl2+Na2SO4=BaSO4↓+2NaCl ②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a端上铜丝变黑 ④玻璃棒a端下沉

(4)⑤甲 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5)⑦B实验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⑧C实验a端铜丝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 ⑨有气体参与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有气体

16、(1)关闭活塞k,将末端导管插入试管A的水中,用酒精灯微热硬玻璃管,若导管末端有气泡冒出,撤去酒精灯冷却后,在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分)

(2)反应过程中导管末端必须始终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末端导管进入实验装置,生成氧化钙,引入杂质。 (2分)

(3)继续通入氮气,将末端导管从试管A中撤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2分)

(4)①x = 3(2分) ②< 因为钙的总量不变,含有氧化钙的氮化钙总质量增大[ m(xCaO)>

m(CaxN2),钙与氮(不纯)元素的质量比减小,其个数比也变小,所以x值会减小。(3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u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