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07 17: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多数孩子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能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获取知识,但抽象思维水平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经过四年多的学习,多数孩子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能力,但在合作中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的基础差、习惯差, 究其原因是经常上课走神,课后不做作业;需要时时刻刻地督促辅导。从上学年的质量检测情况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本学期需要继续与这家长沟通,做好问题孩子的转化工作,争取更多人取得更大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八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中有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中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平面图或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7.认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并根据统计图做出简单的分析。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2

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五、教学措施:

1.努力提高个人教学能力。

(1)营造宽松、合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关注学生的个人体,作好参谋;

(3)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

(2)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实际问题教学。

3

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重点,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

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7、扎实开展培优辅差。 (一)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培优指导。

(二)后进生辅导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对后进生做到:诚心、爱心、耐心。

2、加强对后进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

3、及时辅导后进生,课堂上多给后进生机会,适时的给与辅导,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4、后进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当面批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5、多进行家校联系,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共同促进后进生进步。 六、教学进度: 见下页

4

周 日期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因数和倍数的含义【1】 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1】 练习课【1】 2、5的倍数特征【1】 课时 2 4 5 4 3 5 备注 月考 清明节 1 3.4-3.10 2 3.11-3.17 3 3.18-3.24 4 3.25-3.31 5 4.1-4.7 6 4.8-4.14 7 4.15-4.21 3的倍数特征【1】 2、3、5倍数特征练习课【1】 质数和合数【1】 奇偶性【1】 练习课【1】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的特征【1】 正方体的特征【1】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1】 表面积解决问题【1】 表面积练习课【1】 体积和体积单位【1】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1】 体积单位的进率【1】 容积和容积单位【1】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1】 整理和复习【1】 探索图形【1】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 分数与除法【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1】 真分数和假分数【1】 假分数化的转化【1】 5 练习课【1】 分数基本性质【1】 最大公因数【1】 8 4.22-4.28 5 因 公因数的应用【1】 约分【1】 劳动节/月考 9 4.29-5.5 10 5.6-5.12 11 5.13-5.19 12 5.20-5.26 13 5.27-6.2 14 6.3-6.9 15 6.10-6.16 16 6.17-6.23 17 6.24-6.30 18 7.1-7.7 约分练习课【1】 最小公倍数【1】 2 公倍数的应用【1】 分数大小的比较一【1】 5 分数大小的比较二【1】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练习课【1】 整理和复习【1】 第五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 5 认识旋转【1】 画旋转后的图形【1】 练习课【1】 描述图形的运动【1】 第六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分母加减法【1】 练习课【1】 5 异分母加减法【1】 练习课【1】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1】 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1】 4 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应用【1】 练习课【1】 打电话【1】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1】 复式折线统计图【1】 4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找次品【2】 总复习一因数与倍数【1】 1 总复习二分数的意义、性质、加减法【1】 1 总复习三图形与几何【1】 2 总复习四统计与广角【1】 月考 测试 测试 测试 期末检测

教师:***

2018年3月

5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 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

6

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建构了数据分析观念。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

7

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入渗出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入渗出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

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教学内容涉及数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丰富素材。例如,“图形的运动(三)”中“你知道吗”呈现了艺术家们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图案;综合与实践活动“打电话”、数学广角“找次品”等,都蕴含了优化思想方法,简洁巧妙的解决问题策略中闪烁着数学方法的奇妙。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

8

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基础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2.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教具、课件、投影仪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3.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继续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4.继续深入开展情感教学,使学生在等高、等爱、等距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9

5.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而准备。 6.认真写好每节课后的反思。 六、课时安排

(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

1.因数和倍数 ……………………………………… 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 ………………………… 3课时 3、质数和合数 ……………………………………… 2课时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3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探索图形(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2课时 2.分数与除法………………………………………… 2课时 3.真分数和假分数…………………………………… 3课时 4.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 5.约分………………………………………………… 4课时 6.通分………………………………………………… 4课时 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

10

课时 )

11

制订人:*** 2018

年3月2日打电话( 1课时)

(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 (九)总复习(4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 校: 化 屋 小 学

姓 名: 龙 丽

12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化屋小学:龙丽)

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包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简易方程”:本单元内容是由原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方程内容整合而成。修订后的教材有几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是以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为主,同时适当启发学生依据方程特点灵活进行思考。二是增设列方程解稍复杂相遇问题的例题。三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求不同方程的解法,逐步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2)“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不仅知识点较多,而且存在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材注意以学生熟悉的整数乘除法为基础,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突出相关知识和方法的逻辑关联,有序地展开教学内容。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含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第二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 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4)“分数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亦已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所以本单元教材十分注意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5)“解决问题的策略”: 删除用 “倒推“ 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

13

在此前的各类数学活动中曾经多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考虑到上述具体学情,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转化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尝试从策略角度重建相应的认知结构,体会转化的策略能够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疏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从而使原有的相对模糊的认识趋于清晰和明朗,使原本相对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具一般意义。

2.“图形与几何”领域

“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六单元“圆”。

本单元教学圆的知识,主要有圆的形状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曲线图形,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较为直观的层面,还应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感悟。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是呈现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之一,而呈现和描述数据仅是统计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更多地在于学会根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及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不断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理解,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4.“综合与实践”领域

“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蒜叶的生长”和“球的反弹高度”。

《蒜叶的生长》是结合 “折线统计图” 的认识重新设计的,其侧重引导学生围绕蒜叶及其根须的生长情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球的反弹高度》由原实验教材中同名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造而成,其一方面强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主动开展实验探究;另一方面则突出了 “回顾反思”的活动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认识水平。

第八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14

此外,修订后的教材删除了《找规律》单元内容,增设探索“积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专题活动。教材侧重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思等活动,探素并发现几个数相加的和或几个数相乘的积的奇偶性规律,帮助他们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感受基本数学思想,培养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丰富对奇数和偶数的认识,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也有利于他们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 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和几何的学习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

15

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培养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5)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6)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不同平面图形的相互关联,发展空间观念。 (7)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问题解决方面

(1)联系分数的意义、方程的特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等数学知识和方法,尝试从数量的多少及其关系、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等角度,提出和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2)在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基于数据作出判断和简单预测,以及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增强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5)在探索计算方法、检查计算结果、发现数学规律,以及应用所学知识

16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条理的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总结,进一步增强主动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2、5、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求组合图形面积等活动中,经历克服困难、发现规律、获得结论的过程,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和进步,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分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和关系,用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等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严谨性,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初步了解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参与实际调查,探索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等关系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逐步养成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及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握圆的特征及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将问题抽象成方程,掌握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吃透新教材,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精心备课。 2.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17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4.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创设情境——经历探索——交流体验、感悟——评价反思——应用拓展”的基本过程。

(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通过探究、交流、指导、反馈、总结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6.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教学进度表:(附后)

18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单元 教学内容 1、等式与方程 2、等式的性质(一) 1 3.1-3.4 3、解方程(一) 一、简易2 3.7-3.11 方程 1 课时 1 1 备注 2月28日教师集中,2月29日报名注册,发教科书,3月1日正式上课。 4、等式的性质(二) 5、解方程(二) 6、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 7、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 8、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清明节:4月4日放假。 3 3.14-3.18 9、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四) 10、整理与练习 1、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折线统4 3.21-3.25 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图 蒜苗的生长 1、因数与倍数 5 3.28-4.1 2、2和5的倍数的特征 3、3的倍数的特征 4、质数和合数 6 4.5-4.8 三、因数与倍数 5、分解质因数 6、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7、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7 4.11-4.15 8、整理与练习 和与积的奇偶性 19

1、分数的意义 8 4.18-4.22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4、真分数和假分数 9 4.25-4.29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劳动节:5月1日放假,5月2日(星期 5、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7、分数的基本性质 8、约分 9、约分练习 10、通分 10 5.3-5.6 一)补休。 11 5.9-5.13 11、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 12、整理与练习 球的反弹高度 五、分数的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加法和减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2 5.16-5.20 法 1、圆的认识 2、认识扇形 13 5.23-5.27 六、圆 3、圆的周长 4、圆的周长的计算的实际应用 5、圆的面积 14 5.30-6.3 6、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 7、整理与练习 20

七、解决1、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的策略 15 6.6-6.8 八、整理与复习 16 6.13-6.17 2、数的世界(二) 3、图形与统计 4、应用广角 17-18 6.20-7.1 19 7.4-7.9 复习迎考 期末检测 转化 2、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 1、数的世界(一) 1 1 1 端午节:6月9日至11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12日(星期日)上班。 1 1 1 考查科目检测 语文、数学、科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0 7.11-7.15

21

期末工作总结 期末工作总结 ……………………………………………………………………装…………………………订…………………………线……………………………………………………… 化屋 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 龙丽 授课人: 龙丽 全册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等式与方程 第 1 课时,第 一 单元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练习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 一、 预习作业 直接写出得数: 5x+4x= 8y-y= 7x+7x+6x= 7a×a= 15x+6x= 5b+4b-9b= 二、 自主学习 1、交流预习作业 指名学生口答 2、出示天平 知道这是什么吗?你长大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呢? 3、教学例1,出示例1图。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50+50=100 (板书)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2)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 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4、教学例2,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22

集体备课意见 二次备课记录 质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 x+50>100 x+50=150 X+50<200 x+x=20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 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5、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 指出:像500÷2=x。20-12=x虽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x单独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的方法。 三、 多层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第3题 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咧?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一中相关练习。 四、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等式与方程 50+50=100 x+50>100 x+50=150 板 50<100 X+50<200 x+x=200 书 等式 设 方程 计 教 学 反 思

23

化屋 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 龙丽 授课人: 龙丽 全册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等式的性质(一) 第 2课时,第 一 单元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对等式第1个性质的探索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 一、 预习作业 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14 y-28=35 5y=40 二、 自主学习 1、交流预习作业 (1)指名学生回答预习作业 (2)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 2、教学例3 (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2)取出天平,情景引入(在天平两边各放入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的两边一样重吗?天平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的砝码质量写一个等式吗?(20=20) 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左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失去平衡) 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在另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或拿走这个10克的砝码) 添上一个10克的砝码。 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24

二次备课记录 备注 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质质量的关系吗? 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再汇报。(20+10=20+10) 通过刚才的演示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等式两边同时加上10,所得结果还是等式) (3)出示第1组天平图 观察这两幅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板书: x=50 x+10=50+10 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4)出示第2组天平图 你能用等式表示第2组图中两边物体质量变化前和变化后的关系吗? 50+a=50+a 50+a-a=50+a-a 通过这一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5)归纳等式性质 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出两个结论,能把这两个结论结合起来说一说吗?现在小组中说一说。 归纳:等式两边同事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就是等式的性质(板书) (6)完成试一试 独立完成填写,交流想法。 你们是怎样理解“x-25+25”和“x+18-18”的?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25

等式的性质(一) 50=50 50+10=50+10 50+a=50+a X+a=50+a x-a-( )=50+a-( ) 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任然是等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tv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