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范例

更新时间:2023-11-06 00: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 学 评 论 写 作

一、文学评论的几个要求

1.要注意评论的科学性。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 2.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谈,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4.要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文学评论与读后感有着明显的区别。文学评论是对作品作客观的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读后感是写读了作品之后的主观感受,对象包括所有体裁的作品。

二、写作角度与内容: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1

4.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5)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5.鉴赏作品的语言。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三、写作方法与过程:

1.读懂作品。写作之前,要仔细阅读全文,精读作品,找出作品中画龙点睛的句子,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以助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阅读作品一般采取“①总体—②部分—③总体”的步骤。①“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作品,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②“部分”,就是对重要部分仔细地阅读,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通过分析研究,加深印象,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的特色,初步形成观点。③“总体”,就是再次浏览全文,获得对作品完整的认识,最后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出自己准确的判断。 2.选准角度。阅读了作品,把握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作品的主要特色之后,那么,考生到底从哪个角度、选择哪个题目来写呢?这就牵涉到一个写作角度的选择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写好文学短评,在高考语文中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再根据考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经验来定。也就是说,要选择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尤其是初学文学短评写作的同学,一定要扬长避短,要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

3.安排好结构。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它也是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因此,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文学短评结构的完整,短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①总—②分—③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①“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②“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③“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2

《文学评论写作》范本分析

卡夫卡《御旨》

据说,皇上临驾崩前曾在御床上向你传下一条御旨。而你不过是皇上的光辉在极其遥远的地方投下的一丝飘忽的影子,但皇上却恰恰只对你一个人——可怜的属臣传下了这条御旨。皇上命传旨人跪在榻前,贴着他的耳,悄声传下了御旨。由于皇上对这条御旨很重视,因而讲完以后,还让传旨者在他的耳边复述了一遍,并点点头表示领旨人没有弄错。临终前,群臣聚集,四周的护墙都拆除了,在高高的摇晃的拱形门前的台阶上,帝国的巨头们排成圆圈,当着群臣面,皇上遣出了这位传旨者。传旨者得令后随即就上路了。他十分强壮,精力充沛。他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分开拥挤的人群,辟出一条道来。遇到阻拦,他就指一指胸脯上的太阳标记;他畅通无阻,一直前往,没有别人像他这样顺当。但人群聚集得太多了,他们的房屋简直望不到尽头。如果传旨人能来到空旷的田野的话,他马上就会像飞一样地行走起来,这样不一会儿,你大概就会听到传旨人的拳头打你房门时发出的巨响。但代替这情景的却是,他的努力完全无用;他得不断地一再地穿过内宫里的屋子;可是他一直没有成功;即使他穿过了这些内宫,也没有什么用;他还得费力下那些台阶;可是下台阶后,也是徒劳;他还得走过那些院子,但是,在走完第二个深宫四周的院落后,前面却又是台阶和院落;在它们后面又是一座宫殿,如此排列下去有好几千;假使他最终冲出最后一道宫门的话——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于是,在他面前出现了一座都邑,它是世界的中心,那里堆积着很高的渣滓。这里还从来没有人能走得过去,更不用说一位带着死者的使命的人了——当夜色来临时,你却坐在窗前,梦想着得到这道御旨。(刘小枫译)

思路与提纲

(一)内容复述:必要性。

(二)主题意蕴:1.点明隐喻:哪些方面。2.揭示隐喻:人物;场景。 (三)艺术特色:象征手法。 (四)特别指出:意义的多元化。

一切归于绝望

——读卡夫卡《御旨》

3

《御旨》这篇情节并不复杂的短篇小说,却是一则蕴意不甚清晰的现代寓言。寥寥数百字,读来似乎得到的只是一些似懂非懂的领悟。

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皇帝?(主要人物之一)临终前想通过一个传旨人将御旨传给?你?(主要人物之二),?你?作为小说中自始至终贯穿的线索,?是皇上的光辉在极其遥远的地方投下的一丝飘忽的影子?,然而?你?却受到皇上的重视,恰恰是唯一将得到御旨的人。如果?传旨人?(主要人物之三)顺利到达目的地,?你?将成功地得到御旨,而?你?的希望最终落空——由于人群的阻挡,尤其是迷宫般的宫殿结构,?传旨人?的使命最终没有完成,?当夜色来临时,你却坐在窗前,梦想着得到这道御旨。?

作品一开始就使用了?据说?这个词,这是一个假定,一个道听途说的传言,卡夫卡其实就是用这样的假设确立了这篇作品的现代寓言特征。像《变形记》一样,卡夫卡的作品充满着变形、荒诞与象征意味,这篇令人费解的《御旨》也不例外。在我看来,《御旨》整部作品都充满着象征意味,而揭开其中的隐喻意义的,是三个主要人物(皇帝、?你?、?传旨人?),一个串联起人物的线索(御旨),以及那阻挠了传旨人的迷宫(宫殿的结构)。

首先,御旨-希望。皇上的御旨是?你?日思夜想的东西,象征着一种梦想,一种希望;而结果却是希望落空,传旨人最终未能走出迷宫般的宫殿,这又象征着希望的破灭。

其次,迷宫-现代社会。作者用8个句子不厌其烦地描写了传旨人面临的困境,他走不出这个迷宫,迷宫象征着现代社会体制化的樊笼,也许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猜疑与隔膜,也许还包括人自身为自己设下的牢笼;而结果是传旨人未能找到出口,这又象征着人类面对自己设臵的困境,永远也走不出去。

第三,你-现代人或人类。?你?是小说中最模糊的一个人物,更具象征意味,隐喻着现代人或整个人类;而结果则是像?等待戈多?那样没有等到希望的到来,这又是一个象征,表现了卡夫卡的幻灭感与绝望感。

感受着这样的象征意味,我们不难理解另外两个人物身上的隐喻色彩。皇帝是给?你?希望的人,现在却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这其实象征着人类希望的渺茫。传旨人代表着人类的努力,但最终也未能完成使命,这岂不征兆着人类的一切努力都不过是一种徒劳?

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就是承继了卡夫卡一贯的象征手法,大到整部作品的构思,小到人物的塑造、迷宫的描写,都表现出十足的象征意味。作者用一个?据说?,就奠定了整部作品的现代寓言的基调,可谓言简义丰;而在这部原本就篇幅不长的作品中,不惜笔墨连用8个句子描写层层叠叠、曲曲绕绕的迷宫,又可谓渲染尽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卡夫卡本人来说, 这篇小说中的皇帝、御旨、传旨人、?你?等等,究竟在暗示什么,在我看来也许并不那么重要。我认为最好

4

不要把它们的象征内涵理解成一种确定的、单一的意义,这样做无疑会大大消弱作品多重意义解读的可能。正如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的?文本?理论一样,文本一经被创造,其内容与形式的自洽已构成一个独立的自足体,文本就在这里,作为一个读者是有权利做出自己的解读的。也许,笔者的这番解读并非卡夫卡的原意,但这又有何妨呢?象征本就充满着难以解索的隐喻意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思路与提纲

(一)主题意蕴:逐联分析(另一种复述)。 (二)艺术特色:诗画;意境;手法。 (三)特别指出:文学史:山水诗的成熟。

山水的画卷与人生的感怀

——王维《山居秋暝》细读

这是一首山水诗歌的名篇,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属于全景式的描写,交代了时间(晚)、时令(秋)和地点(山),似一幅水墨山水的画卷,营造出清新淡远、恬静舒畅的世外桃源景象。其中,?空?字不仅是对山的实写,也在一定意义上渲染了山的空灵之美,为全诗表现诗人的空旷寂静的心境做好了铺垫。而?新?字用得尤其出色,点出了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的山间气象,同样为诗人表现自己返璞归真的纯净理想进行了铺垫。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由首联的全景转入山中的近景,同样是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诗人通过描写如此清幽明净的自然之美,表现了自己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由山间自然景色转入人世之景。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欢歌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的人们。这幅图画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向往纯朴本真的生活愿望。正因为此,作者在尾联自然而然地转入了感情的直接抒发: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虽然春天已去,芳华不再,但

5

(三)特别指出:周作人与鲁迅散文风格的差异。

小与大,真与美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解读

周作人的散文《故乡的野菜》,记述了故乡(浙东)的三种野菜,娓娓道来,言简意深,含蓄隽永,鲜明地体现出文人小品独有的韵味。在我看来,这篇散文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小与大、真与美。

首先是小与大。明清以来,文人小品大盛,?小?,是这类文章共有的一个特点。?小?,一是指它的篇幅短小,多则不过一两千字,少则只有几十言;二是指它的话题小,专以花草虫鱼、生活琐事、寻常见闻为题材。不过,篇幅虽短,话题虽小,却能?以小见大?,作者常常通过寻常琐屑的描写,抒发人生的感怀,表达人生的体悟。在我看来,周作人的这篇散文就是如此,它描写的对象是浙东地区的?荠菜?、?黄花麦果?、?紫云英?这样三种野菜,通篇也不过一千多字,却非常生动地传达了自己对曾经居住生活的故乡的思念之情,笔下是故乡的野菜,心头实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情。抒发故园之情之外,作者也不忘在冲淡随意的闲话中表达自己的人生体悟,例如,作者写黄花麦果采来做点心,状如艾饺,名曰?草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思念越深,遗憾也就越多,联系到我们自己的感受,再扩大至更广的人生领域,这其中的人生感悟还需要逐一道破吗?可见,作品以上不了台面的?野菜?为题,却能抒发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怀,这就是?小?与?大?的辩证关系。

其次真与美。

真,指的是感情之真。写自己的事,写自己的心,写真实的事,写真实的情,是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散文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造作。《故乡的野菜》就是一篇见情见性的真文,对于童年吃过的野菜,作者大方自然地展示着自己的热爱,没有丝毫的遮掩和伪装,这样的描写,将自己对童年的留恋,佳物不可再得的怅惘,和盘托出,不故弄玄虚,不伪作高深,使我们读起来觉得近,觉得亲。细品全文,就像听一位冲淡随和的长者,不紧不慢,缓缓道来,讲述自己过去的记忆和对故乡的感情,几乎看不到什么复杂的形式上的东西,一切的叙述、描写都是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就好像?本色?演员的表演,这正是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的表现。

美,指的是文辞之美、意境之美、雅俗之美。

先说文辞美。散文是美文,在看似自然质朴的生活化语言背后,实际上暗藏着作者深厚的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在这篇散文中,典雅的文言与晓畅的白话,民间的土话与文人的雅语,交错在一起,读来别有一番韵味。如?故乡对于我并

11

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再如?名曰茧果,不知是什么意思,或因蚕上山时设祭,也用这种食品,故有是称,亦未可知?,等等,不一而足,显示出作者锤炼语言的用心和功力。

再说意境美。这篇散文又极美非常善于营构极美的意境,例如,?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莱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这是动态的劳作;?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这是静态的生机。静态与动态的描写,分明是一幅江南农村美丽的春光图。

最后说雅俗美。《故乡的野菜》散发着浓浓的地方风味,作者在这篇不长的作品中,引用的民歌童谣就有四五处之多,如?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三月三,蚂蚁上灶山?等,简短几句的引用,含义虽然浅近直白,却使文章生动不少。除了这种?俗趣?,作者还不时展示一下自己的博学的?雅趣?,例如写紫云英,就引用了日本的《俳句大辞典》,?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再如,?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等等。民歌童谣与博闻学识相映成趣,产生出一种雅俗之美。

结尾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周作人的散文多以冲淡闲适的风格示人,与其兄鲁迅的杂文那种怒目金刚式的风格恰成鲜明的对比,联想到兄弟二人在文学主张、价值观念、处世哲学等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也许更能感受到所谓?文如其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结尾二:对于热爱散文的人来说,究竟是它的真感动了我们,使我们出发去探寻它的美呢,还是它的美引诱了我们,让我们乐意去求索它的真呢?面对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这或许真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tr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