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说明

更新时间:2023-11-24 03: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1 初步设计批复及执行情况

本项目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针对本项目具体的特点,在规划的基础上对工程进行了方案设计,并取得业主组织召开的专家评审会通过。针对方案设计阶段专家及业主方的意见,本项目在本次施工图设计中做出了如下修改:

1、优化了路面结构设计、原路面病害处理设计及相关技术指标; 2、补充了检测方案与原路面病害处理的对应关系; 3、细化了加铺路面结构调平层的设置原则。 2 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 2.1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

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2001); 13)《公路路基设计手册》。

2.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5)《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规程》(CJJ/T 80-98); 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 设计概要

3.1 工程范围、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利民路位于宜宾市南岸东区,为该片区内一条主要交通干道。路面面层 为水泥混凝土,经过多年的使用,路面局部已破损严重。为了更好的改善宜宾市的交通状况,业主委托我单位对利民路进行改造。

利民路道路全长880.371米,道路标准红线宽20米,车行道为10m。根据业主意见,对现有路面进行加铺沥青面层;对道路宽度维持原状;对交叉口局部进行改造。

本次道路改造设计内容为:道路工程(包含路面加铺沥青面层、人行道路缘石改造、人行道面层改造、检查井及雨水口改造、公交站台改造、板块病害处治)、交通标志标线工程。

1

3.2. 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 2)设计车速: 30Km/h;

3)设计荷载:路面 BZZ—100KN; 4)交通等级:重型交通; 5)路面设计年限:10年; 3.3平纵面及横断面

本次道路平面位置在原有平面、纵断面上拟合而成,根据业主意见,施工时只对原有道路加铺面层,道路路幅构成及宽度维持原状。本工程道路无曲线加宽、超高,采用的坐标系为宜宾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为宜宾市高程系。

利民路标准横断面宽度为20米,其中车行道宽10米,两侧人行道各宽5米。本次道路改造除局部路段增设公交港湾站外,不对道路路幅组成做出调整。

道路车行道路拱采用直线形路拱,为向外双面坡,横坡度为1.5%,人行道标准段横坡为2.0%,为向内单向坡。 3.4路面结构

根据业主意见,本次道路改造设计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3.4.1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评价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对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提出了三种评定状况,即路面破损状况、接缝传荷能力不足、板底脱空。根据业主要求本次只对路面破损状况进行评定,而对接缝传荷能力不足及板底脱空这两种状况未做评定。

根据路面破损状况的调查,对现状路面状况进行评价。

利民路现状混凝土板块共440块板,破碎及破碎沉陷板共2块板;中轻度纵、横、斜向裂缝共3块板;轻度角隅断裂共3块板。利民路现状混凝土板块共440块板。

破碎及破碎沉陷板占总板块的0.45%,将破碎及破碎沉陷板挖除重新浇筑新板后,再根据根据各种裂缝及其轻重程度计算断板率。评定利民路路面破损状况等级为次。

3.4.2 现状路缘石及人行道破损状况评价

1)路缘石现状利民路路缘石高度为15至17cm,。 2)人行道

现状利民路人行道铺装为砼彩砖,人行道局部有些破损严重。 3.4.3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措施 1)概述

在沥青混凝土加铺前,应对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减少产生反射裂缝的根源。对原有路面所有破碎板进行更换,清除路面缩缝、胀缝、纵缝缝中杂物,重新灌注填料,角隅断裂、错台等均进行修补,对板底脱空板块、唧泥板块,采用压浆处理。各种病害的处理具体措施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执行。

其它一些非结构性破坏,如表面起皮、露骨、剥落、麻面等,由于其只影响到原有路面行车舒适性,而当对老路进行改建、旧混凝土路面做基层时,这些形

2

式的损坏对整个路面结构承载力的行车舒适性影响甚小,故而不予特殊处理。 2)旧水泥砼路面的损坏类型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实际存在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损坏,病害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a) 裂缝类;b) 变形类;c) 接缝类;d)松散类 3)各种类型病害的处理方法: I 接缝的处理

凡是纵缝、横缝无填料或原填缝料丧失、老化,接缝内逐步被砂、石、土等

填塞,阻碍板的膨胀,以及路表水泥入路基属于此类病害。

用机械挖除旧填缝料,用钢丝刷清缝壁,用压缩空气吹净缝内杂物(水、胶物、土杂草、油脂、废物等)。

横缝清缝机采用手扶拖拉机头,带动一根清缝齿条,进行深度清缝。纵缝清缝机采用切缝机,不需带水,刀轮片为特制,注意拉杆及砼企口不能切断。 纵缝、横向缩缝及施工缝接缝采用热熔改性沥青油灌缝。胀缝清缝后,缝下部填寨聚氨脂硬泡沫板厚2厘米,高22厘米。上部用热溶改性沥青油灌缝高3厘米。

胀缝原则上按200米左右保留一道胀缝,除保留的胀缝外,其余胀缝用机械挖除旧填缝料后,钢毛刷清缝,两侧面刷改性沥青油二度,用环氧树脂砂浆将缝补平填满。胀缝处旧水泥砼路面机械铣刨打毛后,用热熔改性沥青涂刷两侧路面各宽52.5厘米(温度控制在150C左右),然后铺设玻璃纤维格栅。格栅要求剪成宽95厘米,在热熔状态下准确在缝上,要求平缝无折,并用木滚压实。

II 交叉裂缝或破损板块

凡是一块板被交叉裂缝分割为三块以上的板称破碎板。

处理方法为凿除破碎板,浇筑新砼板。先将该板四周全深锯缝,在不破坏相邻板块的前提下进行该板块的凿除。破碎机械建议不用冲击锤,因其冲击力对周围板块基础有振动影响,最好用人工配合空压机,小型凿岩机。如有钢筋不得剪断。如发现该处基层强度不足,应先进行基层处治,基础处置采用C15素砼浇筑,厚度为20厘米。在处治好基层后,重新浇筑C35水泥砼路面板厚25厘米,面层和原砼路面板平齐。

重新浇筑的砼块必须设置传力杆和拉杆,横向施工缝传力杆采用光面钢筋直径Φ32,长度为45厘米,嵌入相邻保留板内22厘米,传力杆间距30厘米,不得

少于2条。具体做法是,在板厚1/2处钻出直径为35毫米的孔,钻具应安装在硬

框架上,以确保钻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能对齐。原有的传力杆要检查,有缺陷应修复或切除,另设新的传力杆。纵向施工缝设拉杆,采用螺纹钢筋直径Φ14,长度为60厘米,嵌入相邻保留板内30厘米,拉杆间距为60厘米,并不得少于2根,具体做法是,在板厚1/2处钻出直径为18毫米的孔,钻具应安装在硬框架上,以确保钻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能对齐。

清孔后为保证传力杆、拉杆牢牢地固定在规定位置,先将环氧砂浆填入孔的后部,然后插入传力杆或拉杆。浇筑砼前,原保留板接触面和伸出的传力杆及拉杆必须按设计要求涂刷改性沥青二遍,如是胀缝传力杆端部按设计安装套筒。 III 横向、纵向开裂的局部修补

3

旧水泥砼板横向、纵向开裂的。裂缝外15厘米画与板边垂直的边线。用切割机械切开边缝,凿除破损部分。如基础有问题,应处理好基层,浇筑C15素砼基层厚20厘米。

为埋设传力杆,在两侧边缝板厚中央钻洞,深度10厘米,直径为4厘米,洞的水平间距为30厘米。将洞内粉碎物清除,并加以润湿。填实1:2水泥砂浆后,每个洞插入一根直径Φ20,长度为20厘米螺纹钢筋。

砼路面板修补块长度0.5~1米,按L=0.5米旧砼板裂缝被强图或L=1米旧砼板裂缝补强图,板厚25厘米。补修块长度在0.5~1米之间,配筋可内插砼路面板块修补块长度。

路面修补块长度在1≤L ≤1.5米之间,按1≤L ≤1.5米旧砼板板裂缝补强图,板厚25厘米,配筋可内插。

路面修补块长度大于1.5米小于3米,可用素砼修补,板厚26厘米。路面修补块长度大于3米,可用素砼修补,板厚25厘米。

砼局部修补块采用C35碎石砼浇筑振捣密实,并及时养护。砼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才能开放交通。 IV 角隅部分开裂的局部修补

角隅处有裂缝或断角,按破裂面大小,确定切割范围。边缝离板角不小于1.3米。二边缝交角处必须用圆弧连结,半径大于30厘米。

用切割机械切开边缝,凿除破损部,打成规则的垂直图,有钢筋时,应注意不能切断钢筋。检查原有的拉杆传力杆及滑动传力杆,如有缺陷或未设置,应修

复或另设新杆。

和原有路面板的接缝面,如是缩缝,涂刷二度沥青,如是胀缝,应设置接缝板。待砼硬化后,用热熔改性沥青油灌缝。

与切割开旧砼板连接,应设置传力杆,参照补强设计图中方法设传力杆。 角隅局部修补需配直径Φ8双层钢筋网,钢筋网间距10厘米双层钢筋网离板顶板底5厘米。设在架立钩筋直径Φ6,间距30厘米。

角隅局部修补块采用C35号碎石砼浇筑振捣密实。并及时养护。砼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才能开放交通。

V 旧水泥砼板沉陷,路面板下脱空及唧泥的补强处理。

对于沉陷并出现破碎断裂的板块,采用换板方案,具体措施同Ⅱ型病害。 对于板底脱空及唧泥病害,采用水泥灌浆法须升下陷路面板并加固基础。

■ 补强处理原则:

根据规范要求:处理后的接缝两侧水泥砼板的相对竖向位移小于0.06毫米,单点弯沉值小于0.2毫米。

板块单点弯沉控制指标(单位0.01mm)为: ①单点实测弯沉值Lr≤20,不予处理;

②单点实测弯沉值206的需钻孔压浆处理; ③单点实测弯沉值Lr>45,整板挖除,处理基层,新浇混凝土板块。 ④灌浆后两相邻板间弯沉差控制在0.06mm以内,单点弯沉值必须小于

4

0.02mm。

要求逐块板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 ■ 弯沉检测:

测量工具,后轴重10吨载重车,5.4米贝克曼梁,百分表。

测点布置,对于刚性路面,根据《公路路基现场测试规程》要求必须对原有板块进行逐板编号、登记,然后检测弯沉。

采用单点实测弯沉控制旧水泥砼板块的竖向位移,对板块进行地毯式测量调

查。逐板把关进行修补控制。

■ 水泥灌浆加固工艺

水泥灌浆加固工艺是用风钻或凿岩机在旧水泥砼板上凿孔,孔径5厘米,孔深70厘米。用压缩空气小钢管插入孔中,将砂、泥、砼碎屑从孔中吹出,使路面板和基层之间形成畅通的空间,并保持干燥。插入灌浆钢管。灌浆管用1:2水泥砂浆锚固在砼面板中。路面板下空洞用0.5~1厘米碎石填塞。

砂浆管用直径为Φ32毫米,壁厚为2毫米,长87厘米的焊接钢管制成,下部做管尖,离管头42厘米以下钻一周4个Φ6毫米孔,间隔15厘米。离管头7厘米处用Φ8钢筋管箍焊接管周,固定灌浆胶管用。灌浆管露出路面板18厘米。 灌浆浆液应具备下列特点:初凝时间长,施工和易性好,早期强度高,不发生收缩,避免再次造成收缩。灌浆材料选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三级以上粉煤灰。灌浆材料配比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U型高效膨胀剂:早强剂

=1:0.5:0.7:0.05:0.05。机械配备:一般一台发电机放置于一台手扶拖拉机上,配上

一根高压气枪,两台压浆机;或者把高压气枪配置在钻孔的那台发电机组上。 灌注机械用冲程式压浆机,压力由压力表指示。应能稳定在1.5~2MPa灌注压力上1分钟。压浆:压浆胶管与管浆钢管应连接牢固不漏浆,保证压浆压力。注意观察冒浆及板块顶升量,当压力到达1.5~2MPa,且一分钟以后,关闭压力阀,灰浆回流到回流槽,用提桶接住,倒回灰浆缸中。

单孔灌浆量暂定为0.06立方米。一块宽3米长5米的砼板五个孔,这个量约灌浆厚2厘米。灌浆完毕用木契堵孔,养生三天后,将灌浆管齐根切断抹平,再次测单点弯沉值,对于大于0.06毫米的点,做好标记,二次钻孔,孔位集中在不

满足弯沉要求地方附近补1-2孔,直至弯沉值小于0.06毫米。

错台板的灌浆:从沉陷量大的灌浆孔开始,逐渐由大到小,由近到远。注意

观察顶升量,直到下陷路面板升到相邻路面板高度。唧泥缝板的灌浆加固:一条唧泥,应灌浆加固缝两侧的两块板。在每块板靠板缝的三个孔中灌浆。

脱空板的灌浆加固:单点实测弯沉值大于0.4毫米脱空板,按破碎板整板破碎,处理基层,新浇砼路面板块。单点实测弯沉值在0.1~0.4毫米之间的脱空板,钻孔压浆处理。

布孔呈梅花型,一块砼路面板五个孔。灌浆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砼路面板的顶升量,可采用路面加车载方式。压住路面板。

旧水泥砼板错台病害的处理:较大的错台用水泥灌浆顶升。顶升后剩余的错台以及较小的错台,用机械铣刨处理,铣刨后相邻板的相对高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

5

3.4.5加铺沥青面层 加铺路面结构如下:

4cm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6cm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cm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原路面纵断面不平顺,新设计的纵断面和横断面与原路面的高差变化较大,为保证铺筑完后沥青面层的平整度,在铺筑下面层时需要结合新旧路面的高程差进行调平铺设。调平层的处理原则如下:

(1)当新建路面的高程与旧路面的高程差小于5cm时,结合原路面病害轻重铣刨原路面不少于2cm,以保证最小5cm(4cm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1cm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铺筑厚度;

(2)当新建路面的高程与旧路面的高程差在5~ 8cm 之间时,加铺结构调整为4cm~7cm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1cm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

(3)当新建路面的高程与旧路面的高程差在9~19cm之间时,罩面结构调整为4cm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4~14cmAC-20C+1cm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

(4)当新建路面的高程与旧路面的高程差超过20cm时,原则上将路面铣刨后铺筑10cmC35水泥混凝土后,再加铺4cm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6cmAC-20C+1cm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

对于道路扩宽路段,路面结构如下:

4cm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

6cm中粒式沥青砼(AC-20C) 1cm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 25cmC35水泥混凝土基层 15cmC15水泥混凝土底基层 20cm级配砂砾石垫层

如扩宽路段存在地下管线位与底基层结构中,可以将底基层取消。如果地下管线位与基层结构中,可以将底基层取消,将管道用砼包裹,并保证管顶以上有20cm砼基层,并在基层中增加钢筋网进行加强。

3.4.6 材料要求 1)级配砂砾底基层

垫层采用级配砂砾,要求其液限值小于28%,最大粒径不能大于60毫米,5毫米以下粒径的砂砾体积比不大于30%。塑性指数小于6,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5%。压实度要求不低于96%。施工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规定。

2)水泥砼

1)对利民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工程的部分损坏路面维修和基层维修,采用C35混凝土和C15混凝土。维修材料首选中粗砂,细度模数不宜小于2.3。当采用特细砂时,细度模数不能少于1.0,且应掺30%~50%中粗砂,C35砼和C15砼水泥设计分别采用42.5级和32.5级。水泥的各项化学成分、物理指标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表3.1.2中重交通路面的相应指标要求。

6

碎石应采用质地坚硬、强度高、耐磨耗、洁净的轧制碎石。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Ⅱ级。

水应洁净、不含有害杂质,饮用水可直接使用。

C15混凝土、C35混凝土应根据现场原材料的情况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 2)填缝料

混凝土路面的构造缝必须采用聚胺脂填缝料灌缝,填缝料的性能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表3.9.2-2的技术要求。

3)早强剂:由于本次改造工程工期紧、交通组织困难,为尽快恢复交通,设计在水泥砼中加入早强剂,其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表3.6.1的要求。

4)玻璃纤维土工隔栅 型号:JA50-1

抗拉强度:经向56.4KN/m,纬向40 KN/m 伸长率:4%

单位面积质量:461g/m2 涂覆率:20%

3)4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上面层

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原材料及混合料设计要求:

1)沥青结合料:要求采用SBS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应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

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项目 技术指标 测试方法

针入度25℃(0.1mm) 最小 50 JTJ T0604-2000 延度5℃(cm) 最小 20 JTJ T0605-1993 软化点(℃) 最小 70 JTJ T0606-2000 运动粘度135℃(Pa.s) 最大 3 JTJ T0625-2000 闪点(℃) 最小 230 JTJ T0611-1993 溶解度(%) 最小 99 JTJ T0607-1993 离析,软化点差(℃) 最大 2.5 JTJ T0661-2000 弹性恢复25℃(%) 最小 90 JTJ T0662-2000 RTFOT质量损失(%) 最大 ±1.0 JTJ T0610-1993 后残留针入度比(%) 最小 65 JTJ T0604-2000 物 延度5℃(cm) 最小 15 JTJ T0605-1993 SHRP沥青结合料性能试验 动态剪切76℃ G*/sinδ(KPa) 最小 1.0 AASHTO M320-03 T315-04 RTFOT试验后 AASHTO M320-03 T240-03 动态剪切76℃ G*/sinδ(KPa) 最小 2.2 AASHTO M320-03 T315-04 压力老化后 AASHTO M320-03 R28-02 动态剪切31℃ G*.sinδ(KPa) 最大 5000 AASHTO M320-03 T315-04 蠕变劲度-12℃(Mpa) 最大 300 M值 最小 0.3 AASHTO M320-03 T313-04 路用性能分级 PG76-22 AASHTO M320-03 注:SHRP指标为代理商或供应商对每批次沥青结合料的质量承诺,其余常规指标为施工质量控制。

2)粗集料:采用玄武岩轧制碎石。要求采用大型联合式碎石机(反击破或冲击破,联合破碎不少于3级),石质应无风化、坚硬、耐磨、洁净,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碎石形状接近立方体。其技术指标满足要求,破碎后的粗集料规格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要求 试验方法 磨光值(PSV) 不小于42 T0321-2005 7

*压碎值(%) 不大于26 T0316-2005 *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28 T0317-2005 粗集料 不大于10 针片状颗粒含量(%) 粒径大于9.5mm部分 不大于8 T0312-2005 粒径小于9.5mm部分 不大于12 对沥青的粘附性(级) 不小于5 T0616-1993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2.6 T0304-2005 软弱颗粒含量(%) 不大于3 T0320-2000 水洗法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不大于1 T0310-2005 坚固性 硫酸钠(%) 不大于12 T0314-2000 吸水率(%) 不大于2 T0304-2005 注:对于带“*”各项的指标要求,原材料及经过200℃高温处理后都必须满足要求。

粗集料规格要求

通过各个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规格 公称粒径 (mm) 19.0 13.2 9.5 4.75 2.36 0.6 S10 10~15 100 90~100 0~15 0~5 S12 5~10 100 90~100 0~15 0~5 S14 3~5 100 90~100 0~15 0~3 3)细集料:采用硬质石灰岩由专用设备加工的机制砂,应耐嵌挤,颗粒饱满、粉尘含量低,生产应具备吸尘或水洗设备,以减少粉尘含量,使0.075mm的通过率不得超过10%,热仓细集料中0.075mm通过率不得大于3%。其技术指标及规格应满足下表要求: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2.6 T0329-2005 坚固性(>0.3mm部分) 硫酸钠(%) 不大于12 T0340-2005 砂当量 不小于60 T0334-2005 亚甲蓝值 (g/Kg) 不大于25 T0349-2005

棱角性(流动时间)(s) 不小于30 T0345-2005

机制砂规格要求

通过各个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规格 公称粒径(mm)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6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0 注:1.采用水洗法筛分;

2.关于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的说明:对进场的拌和设备应事先标定经过二级除尘后各级热料仓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是否符合要求(0~3mm热料仓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得超过3%,其余各级热料仓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如果设备之最大除尘能力仍不能满足此要求,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冷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含量,尤其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并据此确定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的控制上限(将上表中0.075mm筛孔通过率的上限10%下调,但不得上调)。

4)填料:必须采用石灰石等碱性岩石磨细的矿粉,矿粉必须保持干燥,能从填料仓自由流出;不得使用回收粉尘。为减少粉尘的排出量,在轧制碎石及机制砂时,应采用洁净的材料轧制,调整碎石机工艺,尽可能减少粉尘的排出量,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t/m3) 不小于2.5 T0352-2000 含水量(%) 不大于1 T0332-1994 <0.6mm (%) 100 T0351-2000 颗粒范围 <0.15mm (%) 90~100 T0351-2000 <0.075mm (%) 75~100 T0351-2000 亲水系数 <1 T0353-2000 塑性指数(%) <4 T0354-2000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 T0355-2000 外观 无团粒结块 观察 5)纤维稳定剂:采用木质素纤维或玄武岩矿物纤维,要求其吸附沥青的能力强,施工分散性好,单位质量的纤维根数多,掺量按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

8

木质素纤维的掺量不宜少于0.3%,矿物纤维的掺量不宜少于0.4%。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纤维应在250℃的干拌温度下不变质、不发脆,应采用颗粒状。

木质素和矿物纤维稳定剂质量技术要求

和楼应增加一个专门添加消石灰粉的粉料添加仓,并有准确的电子称量设备。掺量由配合比设计及各项性能验证指标试验确定。

7)SMA-13混合料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严格按照目标配合比、试验项目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纤维长度 ≯6mm 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 木质灰分含量 18%±5%,无挥发物 高温590~650℃燃烧后,测定残留物 素纤pH值 7.5±1.0 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 维 吸油率 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 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 含水率 ≯5%(质量百分比) 105℃烘箱2h后,冷却称样 平均纤维长度 ≯6mm GB/T14336 纤维直径 <5μm GB/T10685 筛分 No.60筛(250μm)通过率 >90% No.230筛(63μm)通过率 >60% JT/T 533-2004 矿物 密度 >2.6g/cm3 纤维 抗拉强度 >600MPa 弹性模量 >55GPa GB/T3916 吸湿率 <0.5% 燃烧损失 <0.5% 含水率 ≯5%(质量百分比) 105℃烘箱2h后,冷却称样 6)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提高抗水损害能力,要求采用增加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力的措施,要求掺加抗剥落剂。抗剥落剂应满足:性能优良、稳定、持久、且施工易于操作。沥青中加入抗剥落剂后,应进行一定老化(薄膜烘箱中加热96小时,有条件时可在压力老化仪PAV中进行)然后进行粘附性试验,经过初期老化后的混合料须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并满足相应技术要求。

可采用专门生产的消石灰粉代替部分矿粉(消石灰粉用量不得超过矿粉用量的20%)改善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消石灰粉应充分消解、洁净、干燥无结团。为准确控制消石灰粉的添加量,沥青混合料拌

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设计阶段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矿料级配组成及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SMA-13混合料油石比不得低于6.0%。当使用上述油石比高温稳定性试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调整级配的方法使其达到高温稳定性要求,而不应采取降低混合料油石比的方法进行调整。

SMA-13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规格 通过各个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MA-13 100 90~100 50~75 20~34 15~26 14~24 12~20 10~16 9~15 8~12

SMA-13推荐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项目 SMA-13 击实次数(次) 双面各击75 稳定度(KN) 不小于 6.0 流值(0.1mm) ―― 空隙率(%) 3~4 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 不大于 VCADRC 沥青饱和度(%) 75~85 矿料间隙率(%) 不小于 17 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级) 不低于 5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结合料损失(%) 不大于 0.1 9

肯塔堡沥青混合料飞散试验混合料损失(20℃)(%) 不大于 15 残留马歇尔稳定度(48h)(%) 不小于 85 冻融劈裂强度比(%) 不小于 80 渗水系数*(ml/min) 不大于 80 动稳定度(次/mm) 不小于 5000 -10℃弯曲试验破坏应变(??) 不小于 2500 构造深度(mm) 不小于 0.8 路面空隙率(%) 不大于 6 横向力系数SFC60 不小于 54 注:1、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1)初选级配应满足VCAmix、VMA的要求;2)在初选级配的基础上,确定满足目标空隙率要求的最佳沥青用量;3)采用车辙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谢伦堡析漏、冻融劈裂试验(试件的成型孔隙控制在6%±1%)和浸水马歇尔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对混合料配合比进行验证。如验证不合格,应调整结合料用量或调整级配组成。

2、渗水系数的指标值同样适用于现场质量控制。

8)面层抗滑指标

上面层:SFC60≥54,TD≥0.55。

4)6cmAC-20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

1) 下面层为6cm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组成及技术指标可参考下表。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结构层 31.5 26.5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AC-20C 90~ 100 78~92 62~82 50~72 26~56 16~44 12~33 8~24 5~17 4~13 3~7 100

10

项目 击实次数稳定度 流值 空隙率 VMA 饱和度 (次) (kN) (mm) VV(%) (%) (%) 要求 两面各75 ≥8.0 2~4 4 ≥13 55~70 项目 冻融劈裂强浸水残留稳动稳定度次低温极限应度比(%) 定度(%) /mm 变(ue) 要求 ≥75 80 1000 ≥2000 2)粗集料

粗集料可采用灰岩碎石或长江卵碎石。石质应坚硬、耐磨、洁净,形状接近立方体。其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指标 单位 要求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 30 T 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 35 T 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 2.45 T 0304 吸水率,不大于 % 3.0 T 0304 坚固性,不大于 % 12 T 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 20 T 0312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 1 T 0310 软石含量,不大于 % 5 T 0320 磨光值PSV不小于 - T 0321 粘附性不小于 4 T 0616 3)细集料

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以及加工砂砾时产生的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指标 单位 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 2.45 T 0328 坚固性(>0.3mm部分),不大于 % - T 0340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 5 T 0333 砂当量,不小于 % 50 T 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 g/kg - T 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s - T 0345 4)填料

填料使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

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指标 单位 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不小于 t/m3 2.45 T 0352 含水量,不大于 % 1 T 0103 烘干法 粒度范围<0.6mm 100 <0.15mm % 90~100 T 0351 <0.075mm 70~100 外观 - - - 亲水系数 - T 0353 塑性指数 % T 0354 加热安定性 - T 0355 5)沥青

下面层沥青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必须符合要求。

试验项目 70号(A)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 (0.1mm) 60~80 T0604-2011 针入度指数PI -1.5 ~ +1.0 T0604-2011 延度(5cm/min,15℃) 不小于(cm) 100 T0605-2011 延度(5cm/min,10℃) 不小于(cm) 20 T0605-2011

试验项目 70号(A) 试验方法 软化点(环球法) 不小于(oC) 46 T0606-2011 60℃动力粘度 不小于Pa.s 180 T0620-2011 闪点(COC) 不小于(oC) 260 T0611-2011 含蜡量(蒸馏法) 不大于(%) 2.2 T0615-2011 密度(15 oC) (g/cm3) 实测记录 T0603-2011 溶解度(三氯乙烯) 不小于(%) 99.5 T0607-2011 薄膜加热试质量变化 不大于(%) ?0.8 T0609-2011 验163 oC、5h 残留针入度比(25 oC) 不小于 61 T0604-2011 残留延度(10 oC) 不小于(cm) 6 T0605-2011 注:试验方法依据规范JTG E20-2011。以下同。

6) AC-20C混合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严格按照目标配合比、生产

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设计阶段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为了增加混合料的

抗裂性能和耐疲劳性能,再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设计AC-20C沥青混合料中的油

石比不宜低于5.0%。当使用上述油石比高温稳定性试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调整级配的方法使其达到高温稳定性要求,而不应采取降低混合料油石比的方法进行调整。

5)粘层油

为保证沥青混凝土层与层之间的有效连接,在沥青混凝土面层各层之间应设置粘层,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缘石、检查井、集水井等的侧面也应涂敷粘层沥青。

粘层沥青采用快裂或中裂PCR改性乳化沥青,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7.1-2要求。粘层油的用量应通过试洒确定,

一般不少于0.6~1.0l/m2。

为提高洒布的均匀性,保证路面施工质量,要求采用智能性沥青洒布车施工。6)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SAMI)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Stress Absorbing Memb-rane Interlayer-Rubber,

11

SAMI-R),是指将单一粒径的石料均匀的满铺在橡胶沥青层上,用胶轮压路机进行嵌挤碾压,橡胶沥青被挤压到石料高度的约3/4,石料嵌锁形成后将构成结构性支撑,这时所形成碎石封层模式的路面即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应力吸收层材料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非常好的柔韧性和弹性。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主要功能:

(a) 抗反射裂缝:橡胶沥青利用较强的粘性,可以完全解决与混凝土路面的粘接问题,而且高用量的橡胶沥青与单一粒径的碎石强力粘结,形成约1cm 厚的裂缝反射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各种裂缝将很难穿透该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所以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可以有效遏制裂缝的反射。

碎石

橡胶沥青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示意图

(b) 抗水损坏:首先,该层橡胶沥青用量较大,会形成约3mm 厚度的沥青膜,完全可以防止雨水的向下渗透,对下部起到保护作用。其次,在上面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时,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顶部的橡胶沥青会二次熔化,经路面压实后会充分填充面层混合料底部的缝隙,可解决防止水渗透问题,从而排除了层间存水的可能。

(c) 粘结作用:因为橡胶沥青拥有超强的粘性,所以它可以非常牢固的吸附粘结在下层上,从而起到很好的粘结作用。

1.沥青:采用橡胶沥青,各项原材料要求见本设计说明的P8,橡胶沥青各项

技术指标要求见表下表。

2.集料:

应力吸收层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应选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碎石出现不洁净时,必须进行预裹附,以加强与橡胶沥青的粘结性(裹附温度在120℃以上),预裹附的集料堆放时间不宜超过两周。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集料级配范围、SAMI用集料技术要求见下表。

应力吸收层集料规格 方筛孔尺寸(mm) 通过下列筛孔(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13.2 9.5 2.36 0.075 集料级配 100 0~15 0~5 0~0.5

SAMI应力吸收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 24 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 28 视密度(t/m3) 不小于 2.6 吸水率(%) 不大于 2.0 对沥青的粘附性 不小于 4级 坚固性(%) 不大于 12 针片状颗粒含量(%) 不大于 15 水洗法 0.075mm颗粒含量(%) 不大于 0.6 软石含量(%) 不大于 3.0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是在修复好的旧路面上洒布2.2kg±0.2kg /m2的橡胶沥青,同时在橡胶沥青上撒布一定量的粒径9.5~13.2mm的预裹附碎石,碎石撒铺量以均匀满铺,撒铺后没有松散碎石为准,一般建议为14±2kg/m2,需用轮胎压路

12

机碾压以使碎石嵌入橡胶沥青一定深度,形成1cm 左右厚度的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能有效地防止水分的侵入,并与下承紧密层粘结。 3.5 附属设施改造

路缘石改造:为整体提升利民路道路景观效果,对现状道路全线的路缘石统一更换为花岗岩路缘石,详细尺寸见路面结构图。

人行道:为整体提升利民路道路景观效果,现状道路全线人行道面板需统一更换。由于现状路缘石高度为15cm,加铺沥青砼面层后,为保证10cm路缘石出露高度,需将现状人行道高程及横坡根据周边建筑物场平进行适当调整,但不改变现状人行道的排水方向和排水系统,最小横坡不小于向车行道侧的0.3%。

检查井及雨水口改造:由于路面加铺10cm厚的沥青面层,现状检查井及雨水口比沥青面层低10cm,因此必须将检查井及雨水口井身相应抬高10cm,检查井及雨水口井身做法同原检查井及雨水口井身做法。

预埋过街管涵:为了减少后期管线改造对道路的二次开挖,在交叉路口预埋过街管涵,详细布置见设计图。 4 施工要点

(1)拌和场场地及场内道路应硬化并具备完善的排水措施,材料应分级堆放,并有有效的隔离措施。所有进场材料应进行均匀性及质量抽检,不符合技术指标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细集料应有防雨遮盖措施。

(2)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和,必须配备计算机配备,能自动打印每盘的拌和记录,每天检测的矿料级配与经过验证的生产配合比的级配的差应满足规范要求,如有偏差应及时调整级配,材料变化较大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沥青拌和厂

必须按规范要求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间歇式拌和机的振动筛规格应与矿料规格相匹配,不同级混合料必须配置不同的筛孔组合且计量系统准确。

(3)摊铺过程要求不得出现混合为离析,施工时的材料离析问题应在铺筑试验路的过程中得到很好解决。

(4)碾压:为了保证沥青混合料能够在有效压实时间内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每个作业段需配备一定的压实设备,根据混合料类型、温度和层厚选择压实设备,压实设备应参照规范配置。

(5)沥青混合料在备料、拌合、运输、摊铺各环节应采取措施减少混合料的离析及温度离析。

(6)沥青铺装层碾压不宜采用振动碾压,以免损伤砼路面结构。

(7)施工碾压完毕后可进行压实度检测:采用钻芯取样或核子密度检测压实度。作为标准密度的马歇尔实测密度应与生产配合比设计时满足设计空隙率的结果一致。

(8)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对所有设计资料及现场状况仔细核对,确认资料无误,并能达到设计高程后方可施工。

未尽事宜,应按有关设计图表和相关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 5 养护要点

沥青路面在养护良好的条件下,可延长其使用年限,但路面一旦开始破坏,损坏会迅速发展,因此必须做好预防性、经常性养护工作,对局部的、轻微的初始破损必须及时修理,使路面状况保持良好状态,养护是保持路面的使用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周期的重要措施。

13

1)纵、横向施工接缝是路面的薄弱点,尤其加强初期养护,铲高补低,烙平压实,消灭缝空隙,保持平整密实。

2)日常保养应做到路容整洁,排水良好,加强巡路检查,掌握路面情况,随时排除有损路面的各种因素,发现路面初期病害应及早修理。

3)春季:应做好沥青路面温缩裂缝和其他裂缝的灌、封修理,并及早修补坑槽、松散等病害。

4)夏季:由于气温较高,是沥青路面养护施工的有利季节,应抓住高温期处治病害,铲除拥包、波浪,及时修复冬寒、春雨期临时修补的破损,恢复路面使用质量。

5)秋季:由高温逐步降温,适时做好冬季病害的预防性保养修理工作。 6)冬季:做好防冻、防滑工作,有湿滑地段还应设立标志牌,提醒驾驶员小心行驶,确保行车安全。 6 质量检测标准

①沥青加铺改造公路路面改造工程按以下要求检测普通改性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施工质量【参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制定】:

②沥青混凝土其他项目的检测请参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7 交通组织

1.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本次整治施工部位主要为路面部分。针对道路施工制定如下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1)由于全线路段为双向双车道,施工时应封闭一车道,另一车道单向通行,并安排专人24h疏导交通。施工路段养护期满,能正常通行后,应及时解除封闭,开放交通。

2)封闭车道时,一般应封闭病害严重的车道,以保证另一车道安全畅通。 2.交通组织注意事项

1)施工单位施工前必须向市政行政执法部门申请,得到确认后进行交通封闭和交通疏导。

2)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或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交通安全工作,配合执法人员工作,随时保持与执法人员和部门的通信联系,确保交通与施工安全。

3)对已安放好的交通标志、标牌,施工方不得随意移动,或未经允许擅自改变交通方向、自行封闭交通、更改作业区域。施工人员作业过程中必须穿戴交通安全标志服。 8 其它

本说明中的施工要点只就设计认为的重点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但并不意味着施工单位可以不执行相应施工规范中的其它规定。其他未尽事项须按照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施工中如发现现场情况与设计不符,应立即通知业主及设计单位及时处理。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t9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