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概况》全部习题解答

更新时间:2024-01-09 18: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课 地形、气候、自然条件

一、简答题

1. 俄罗斯地形特征是什么?

叶尼塞河将国土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以平原和低地为主,东部大部分是高原和山地。大体上说,俄罗斯的地势东部高,西部低。 2. 俄罗斯气候有什么特征?

俄罗斯位于高纬度和中纬度,气候复杂多样且差异大,地处4个气候带:寒带、亚寒带和温带和亚热带。

3. 俄罗斯有哪些自然资源?

一、矿产资源(1)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 (2)金属矿物如铁、铜、镍、金、铂、银 (3)非金属矿物 二、森林资源 三、水产资源 四、水力资源 五、水资源 六、土地资源

二、填空题

1. 原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是俄罗斯。 2. 俄罗斯国土面积是1707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2.5%。

3. 俄罗斯亚洲部分领土占国土面积的75%,但仅占25%的欧洲部分却集中了全国75%的工业、人口及

大部分城市。

4. 俄罗斯领土呈长方形,最东部是太平洋。 5. 俄罗斯横跨10个时区。

6. 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地跨4个气候带:寒带、亚寒带、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主要特点是以温带

气候为主。

7. 俄罗斯两大平原是指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

8. 俄罗斯境内最长的河流为鄂毕河,全长5410公里。欧洲部分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全长3690

公里,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丰富的河流。 9. 叶尼塞河将俄罗斯分为东西两部分。

10.俄罗斯最大的淡水湖为拉多加湖和贝加尔湖,其面积都超过1万平方公里,其中贝加尔湖为世界

第一深湖。

11.中央黑土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俄罗斯著名的粮仓。

12.俄罗斯水力资源极为丰富,淡水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人均淡水量占世界第四位。亚洲部分的水资

源较欧洲丰富。

13.历史上形成了三个冶金基地:远东的马加丹州、萨哈共和国和东西伯利亚的外贝加尔地区和西西

伯利亚的阿尔泰边疆区。

14.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五大产金国。

第二课 基辅罗斯

一、简答题

1.简述“罗斯受洗”的意义。

从此东正教成了国教。俄罗斯由此开始,从一个“多神信仰”和“宗教虚无”的民族迅速转变为了全民接受基督教的民族。

“罗斯受洗”是俄罗斯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其影响意义,超过了任何一个王朝或政权的建立或消亡,自罗斯受洗以来,俄罗斯人确定了自己一千余年的思想根基,并因此实现了自己民族的超常发展。

“罗斯受洗”使基辅罗斯的封建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单一的宗教加速了斯拉夫各部落的统一过程,也加强了大公的权力。“罗斯受洗”还使先进的拜占庭文化涌入罗斯,这是俄罗

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简述弗拉基米尔的业绩。

由于他的统治,东斯拉夫人的历史和基督教的信仰牢固地联系在了一起。毫无疑问,基督教传入斯拉夫人社会,巩固了君主对国家、民族的统治。在弗拉基米尔的统治下,大力发展和拜占庭帝国的关系,基辅罗斯经济、文化发展很快,境内兴起了很多城市,而城市当中,都建立了很多学校及教堂,教育事业就是从他的时代开始发展的。 3.简述俄罗斯文学的第一部大作《伊戈尔远征记》。

《伊戈尔远征记》写于12世纪末,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诗作品。作品描述了诺夫哥罗德的伊戈尔王公出征波洛伏齐人并惨遭失败的故事。作者以痛苦的语调发出对罗斯命运的感慨,号召各地王公团结起来一致对敌。《伊戈尔远征记》展现了五彩缤纷的多神教画面和来自民间诗歌的诸多形象,对普希金、果戈理以及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许多作家的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填空题

1.东斯拉夫人,主要是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

2.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成为欧洲奴隶主世界的主要堡垒。 3.罗斯人本来是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日耳曼部落——诺曼人(意为北方人)。他们以海上掠夺和贸易为职业。 4.公元862年,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就这样由北欧来的草莽强盗们建立起来了。因为这支瓦良格人又被称为“罗斯人”,他们所统治的地区便由此得名“罗斯”。

5.奥列格将统治中心从诺夫哥罗德迁至基辅,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国,自称大公,基辅被奉为“罗斯诸城市之母”。

6.基辅罗斯西起喀尔巴阡山,东到涅曼河,北起波罗的海和加拉加湖,南至黑海北岸的第聂伯河口,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

7.913年,伊戈尔率军远征了里海沿岸地区,抵达巴库,抢劫了里海地区的阿拉伯人。当拜占庭帝国企图撕毁与奥列格签订的条约时,伊戈尔在941年对其进行了远征,迫使其签订贸易条约。 8.为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雅罗斯拉夫于十一世纪三十年代编修了古罗斯法典。

9.1067年,雅罗斯拉夫的异母兄长,波洛茨克公爵符塞斯拉夫率先挑起战争,攻击雅罗斯拉夫一系,点燃了罗斯百年内战的导火索。

10.1097年基辅大公终于被迫承认诸公国的实际独立,诸公爵均对自己的领地有世袭继承权,基辅罗斯遂告正式瓦解。

11.基辅罗斯独具特色的口头文学体裁是壮士歌。壮士歌的主人公都是力量超群、胆大无比的勇士,他们奋勇抗敌,保卫罗斯。

12.俄罗斯历史的最初阶段就出现了内容相悖的两种精神:一种是军事英雄主义;另一种是殉难精神。后来这两种精神都在俄罗斯文化的长河中得到了发展。 13.俄语字母,即基里尔字母。

14.斯拉夫人通常按其地理分布的不同分别称为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

15.东斯拉夫人是接近公元6世纪从统一的斯拉夫社会分支而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后的俄罗斯民族、乌克兰民族和白俄罗斯民族。

16.在罗斯受洗之前,东斯拉夫人信奉多神教。

17.由于阶级的产生,东斯拉夫人许多部落及部落联盟发展成诸多的公国,他们由王公统治,为首的称为大公。

18.9世纪东斯拉夫人的阶级社会形成。9世纪古罗斯国建立。

19.弗拉基米尔在位期间将大斯拉夫的土地全归入基辅罗斯,统一了国家。

20.有历史可考的最早的俄罗斯人国家是在882年由奥列格建立的,定都基辅,称朝“留里克王朝”。 21.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将东正教作为新的国教。

22.诺夫哥罗德大公雅罗斯拉夫(1019—1054)登上基辅大公的王位。他颇有学识,被称为“智者雅罗斯拉夫”。

23.古罗斯分裂出的独立公国中,三个实力最强的公国为加利西亚—伏林斯克公国、弗拉基米尔—苏

兹达利公国和诺夫哥罗德公国。

24.伊凡三世将拜占庭的双头鹰国徽引入俄罗斯,成为俄罗斯的国徽。一般都把1480年罗斯完全摆脱蒙古人统治的标志围绕莫斯科形成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是在伊凡三世和瓦西里三世统治时期完成的。

25.伊凡三世在位时莫斯科公国开始正式使用“俄罗斯”这一名称。

26.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是伊凡四世。他有谋略,性情凶狠,对人民统治非常残酷,故在历史上被称为“伊凡雷帝”或“恐怖的伊凡”。

27.由于亚历山大在涅瓦河战役上取胜,人们称他为“涅瓦王”。

28.1613年在莫斯科举行缙绅会议,选举16岁的年轻大贵族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沙皇。从此开始了俄罗斯历史上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第三课 金帐汗国统治下的罗斯

一.简答题

1. 简述亚历山大的别称“涅瓦王”的由来。

亚历山大因为在涅瓦河口打败了入侵的瑞典军队,被称为“涅瓦王”。 2. 简述“冰湖大战”的意义。

这场“冰湖大战”拯救了俄罗斯民族,当东方的蒙古骑兵横扫而来时,如果再抵御不了西方的侵略者,俄罗斯将会彻底亡国灭种了,为了纪念亚历山大的功绩,教会在他死后奉其为“圣徒”,卫国战争时还专门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勋章。 3. 简述库里科沃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虽然在这次战役之后莫斯科公国还没有摆脱对鞑靼人的依附关系,继续向汗国纳贡,但它消除了以往人们心目中形成的固定观念,即汗国是不可战胜的,从而增强了罗斯人最终战胜敌人的信心,使人们确信,罗斯人有能力赢得独立。库里科沃大捷的政治意义在于,它促使罗斯人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最终联合起来。

4. 金帐汗国对俄罗斯长达240年的统治,对此历史学家有何评价?

俄罗斯的学者们通常把这段历史定性为“鞑靼蒙古人的桎梏”。关于这一时期的历史评价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许多人认为鞑靼蒙古人的入侵是俄罗斯历史中悲剧性的一页,它使罗斯脱离欧洲大家庭,为罗斯的经济与文化带来了严重的损害,遏制了罗斯文明的进程;但也有学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一历史事实,认为蒙古汗对罗斯也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整顿了国家秩序遏制了罗斯王公内部的纷争,最终使罗斯各公国走向统一。

5. 伊凡三世在完成基本统一、消除内忧外患之后,进行了怎样的国内改革?

他进行行政机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关,他推行军事制度改革,建立一支由自己直接控制的国家常备军;实行财政改革,统一币制,铸币权为大公所专有。他基本上完成了国内改革之后,靠强大的国力,开始发动对外扩张的战争。进军立陶宛,出兵波罗的海沿岸,东征至托博尔河、额尔齐斯河和鄂毕河。

二.填空题 1. 1219年,成吉思汗率大军开始第一次西征,1235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速不台率领的蒙古大军开始了第二次西征,他们决定平掉这个东斯拉夫人的国家。

2.1240年11月,蒙古军队兵临基辅城下,基辅大公闻风丧胆,弃城逃跑。守将迪米特里英勇不屈,组织全城军民坚决抵抗。拔都下令四周架炮,昼夜不息,猛烈攻击。11月19日,基辅城破。 3. 1243年,拔都在伏尔加河下游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定都萨莱。当俄罗斯王公们来到这里向大汗缴纳贡赋,表示臣服时,惊叹于草原上金顶大帐的庄严华丽,“金帐汗国”由此得名。 4.“冰湖大战”发生地点是楚德湖。

5. 莫斯科的奠基人是“长手”尤里,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

6.1332年东正教教会的中心便从弗拉基米尔迁至莫斯科,莫斯科成为俄罗斯人信仰和精神的中心。

7.库里科沃战役胜利大大鼓舞了罗斯的民众,德米特里因此也被誉为“顿河王”。 , 8.瓦西里二世时期,俄国经历了一场长期的封建内战。这场内战是封邑王公们对莫斯科大公的中央集权政策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反抗。

9.“乌格拉河畔的对峙”被认为是鞑靼蒙古人统治的终结,从此以后,大帐汗再也无力进攻莫斯科,鞑靼人对俄罗斯二百四十年的统治正式结束了。

10.伊凡三世是第一个使用“沙皇”称号的俄罗斯君主。莫斯科取代君士坦丁堡成为世界东正教的核心。

11.伊凡三世不仅是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奠基者,也是沙皇俄国对外扩张的鼻祖。

第四课 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

一、简答题

1.简述瓦西里三世的的执政业绩。

瓦西里三世在位期间最主要的业绩就是成功地继续进行了领土扩张,多次击败立陶宛,把大片领土,包括斯摩棱斯克和普斯科夫等要地最终并入俄罗斯版图,奠定了俄罗斯西部边界的雏形,同时通过数次征战,彻底使喀山汗国成为俄罗斯附属。在内政方面极大地巩固了封建中央集权,削弱了封建领主、大贵族和教会的势力,为俄罗斯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1533年他去世时,俄罗斯的领土已从1462年伊凡三世即位时的43万平方公里扩展到280万平方公里,其疆域北达白海,南至奥卡河,西抵第聂伯河上游,东到乌拉尔山脉的支脉。经过父子两代君主的努力,俄罗斯成为欧洲幅员最大的国家。 2.简述伊凡四世的改革。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伊凡四世于16世纪5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和军事改革。将贵族杜马过渡到新的国家机器——缙绅会议,成员由贵族杜马、宗教界高级代表,各政厅的高级官员和工商界上层人士组成。1549年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召开了第一届等级代表会议——缙绅会议。缙绅会议的产生标志着俄罗斯等级代表君主制的最终形成。废除世袭领地机构,建立中央管理机构,废除“食扈制”。1550年通过了在伊凡三世法典基础上修改的新的法典。新法典的宗旨是强化中央集权,并努力改善司法职能,使之处于地方居民代表的严格监督之下。为了加强国家的武装力量,首次颁布了“兵役法典”。1550年成立了新的常备军——火枪军团。建立了俄罗斯的武装力量。建立了直辖区和直辖军。1551年沙皇与东正教共同举办宗教会议,制订了教会管理以及宗教活动的法规100条,史称“百章会议”。50年代的改革是一场综合性、纲领性和全局性的社会变革,它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改革促进了中央权力的加强,提高了分封贵族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 3.简述伊凡四世的“削藩”政策。

1562年伊凡宣布“削藩”,直接剥夺贵族领地,全俄罗斯的土地为沙皇一人所有,全国领土分为两部分,特辖区归沙皇直接管理;普通区主要是边远落后地区,归贵族领主管理,许多大贵族被从特辖区赶到普通区,力量大大削弱。失去土地的贵族成为依靠国家俸禄生活的公务人员,政治、经济上都受制于沙皇,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4.你是如何看待伊凡四世的功与过(思考题)

二、填空题

1.1509年至1510年间,瓦西里三世花了很大精力才把普斯科夫彻底并入莫斯科版图。 2.瓦西里三世即位伊始,就开始了他父亲伊凡三世的未竟事业——继续开疆拓土,把所有周围的公国并入莫斯科版图,建立一个统一的俄罗斯。

3.1543年12月29日,在大贵族杜马开会期间,十三岁的伊凡夺回了执政权。树立了自己的铁腕形象,震慑朝野,再无大臣敢挑战伊凡的权威。 4.1547年1月16日,东正教大主教将皇冠戴在十六岁的伊凡四世头上,伊凡成为了“全俄罗斯君主、上帝加冕的神圣沙皇”。伊凡正式将莫斯科公国改名为沙皇俄国,立志要打破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建立沙皇专制的政体。

5.1552年,伊凡率领俄军进攻喀山汗国,喀山正式并入沙俄版图。为了纪念吞并喀山汗国,伊凡在红场兴建了圣母大教堂。

6.在伊凡四世统治末期,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几乎增长了一倍,达到了540万平方公里。俄国的人口也快速增长,沙皇直接统治下的总人口达到1200万人,无论领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都是欧洲的最大国家。

7.1601-1602年,乌克兰出现一个自称伊凡四世之子季米特里的人。波兰国王以武力支持这位冒名者为王,妄图利用伪季米特里实现吞并俄国的野心。

8.1612年由波查尔斯基公爵和市民米宁组织起一支军队反抗波兰入侵者,各地人民纷纷响应,经过一年的艰苦战斗,终于收复了莫斯科。

9.1613年2月7日,俄罗斯全地会议选举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的俄罗斯沙皇。就这样开始了统治俄罗斯三百余年的罗曼诺夫王朝。新沙皇选举产生后,俄罗斯正式结束了长达三年的无主状态,也标志着俄罗斯“混乱时代”的结束。

10.1619年,米哈伊尔的父亲,菲拉列特大牧首被波兰释放,回到了俄罗斯。最终菲拉列特大牧首将大贵族实力排挤出了决策中心。也就在这个时候,俄罗斯才在实际上结束了自伊凡雷帝之后开始的“混乱时代”。

11.14至16世纪俄罗斯的绘画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出于装饰教堂的需要,圣像画、壁画和镶嵌画发展起来了,圣像画的成就尤为突出,它甚至成为了世界艺术的一大瑰宝。 12.安德鲁·布鲁廖夫的代表作是《三位一体》,这幅画明亮而和谐,表现了圣三位一体的非凡精神世界,它是俄罗斯艺术中一颗永不褪色的珍珠,至今仍保留在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中。 13.中世纪罗斯人的生活习俗以《家训》为准则。《家训》是一本家庭读物,内容包括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规定和常识,是由伊凡雷帝的神甫西里维斯特尔写成。

第五课 帝国崛起

一、简答题

1. 沙皇阿列克谢执政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中央集权?

颁布了1649年法典,在当时这是一部相当完备的法典,共分25章967条,对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处理办法做出明确的规定。此外阿列克谢还着手完善了政府机构,组建了秘密衙门、粮食衙门、雇佣骑兵衙门等政府部门,组建了统计署,在俄罗斯各地建立了完善的税收体制。 2. 简述费奥多尔三世统治期间,俄罗斯进行了哪些重要的军事及行政改革。

(1)在费奥多尔三世统治期间,俄罗斯进行了重要的军事改革,加速了俄军的现代化,按照欧洲标准开始装备和训练军队。在这个时期,俄罗斯首次将文官和武官区分开来,俄军开始推行军衔制,军衔分六级,最低的军衔是少尉,最高军衔是上校;文官也分等,文官等级成为任命官职的重要参考依据。从此武官只负责军队和国防事务,行政、司法等民事统统移交给文官处理。此外,司法改革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废除了刑法中有关断肢的惩罚,犯了重罪的犯人不再被砍手或断足,而是改为流放西伯利亚。

(2)费奥多尔还推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措施,将重大国事的决定权转移到大贵族杜马,并将贵族杜马的成员人数由66人增加到99人。 3.简述彼得一世的改革及改革的重大意义。

a.(1)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废除大贵族杜马,建立参政院,下设11个院,分管陆军、海军、外交、财政等事务。中央设立监察总署,各省设监察官。他还改革了地方行政机构,将全国分为8个省,下设50个地区。彼得一世还把教会置于沙皇的权利之下。至此,中央和地方、行政和宗教所有的权利都集中在彼得一人身上。沙皇专制空前加强,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日臻完善。

(2)改组陆军,建立海军。彼得效法西欧改组陆军,实行招募制,组成正规军团;积极创办造船厂,建造军舰,组建波罗的海舰队。

(3)发展工商业。彼得大力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允许企业主买进农奴到工厂做工,批准外国人在俄国开办工厂。

(4)兴办教育,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彼得一世认识到国家盛衰与教育密切相关,俄国长期落后,主要是教育不发达、科学文化落后所致。因此,他致力于兴办学校,派遣留学生,聘请外国教师。此外还简化了俄文字母,组织翻译了各种专业技术书籍,出版了大批历史著作。废除了旧历法,采用了欧洲通用历法。1703年,在莫斯科创办了俄国第一份俄文报纸《新闻报》。1725年他建立了彼得堡科学院。彼得一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推动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这对俄国工业的兴盛、军事实力的增强,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b.彼得一世期间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一方面,改革加强了俄国的封建剥削制度,并使之迅速发展为高度集权的军事帝国;另一方面,改革的结果深化了封建社会固有的阶级矛盾,标志着沙俄封建帝国由鼎盛时期逐渐走向衰落。 4.简述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地方行政管理进行了哪些重大改革。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集中管理和控制。她将全国划分为50个州,州下设县,两三个州设一个总督。

第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皇权监控系统。建成了完善的全国警察和司法系统。 第三,进一步强化个人独裁专制体制。强化沙皇的直接控制作用。

第四,进一步在民族地区推行俄罗斯化政策。消除各民族间在传统习俗、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

第五,进一步扩充中央集权的支柱——军队。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大大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4.简述普加乔夫起义的意义。

普加乔夫起义是俄国历史上的一次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农民战争。起义有一定的组织和较为明确的口号。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却震撼了沙皇的统治,加速了俄罗斯农奴制的崩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5.简述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两大沙皇改革的影响。

在俄国的发展史上,彼得大帝已经成为一个坐标,一个研究近现代俄罗斯历史的原点。正是彼得大帝,认识到了庞大的俄罗斯与西欧强国之间的巨大差距,并致力于缩小这种差距。为了深入了解西方的强国,彼得大帝曾乔装打扮深入了荷兰、英国等国家,在世界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大国的君主能像彼得一世这样,远涉重洋去国外吸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叶卡捷琳娜二世深入精神层面,打牢了俄罗斯文学、艺术和思想的基础。

正如后人的评价,彼得大帝塑造了俄国的躯体,叶卡捷琳娜女皇则塑造了俄国的灵魂。而列宁对革命的执著,则使这片土地勇敢地承担起为人类开拓新航道的重任。

二、填空题

1. 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二位沙皇就是阿列克谢·罗曼诺夫。 2. 1646年3月莫斯科城中发生盐商暴动,为了平息众怒阿列克谢下诏将莫罗佐夫流放到一所修道院,

随后又下诏把盐税回复到原来的水平。

3.1676年1月29日,阿列克谢病逝于莫斯科。当天朝中大臣向皇子费奥尔多宣誓效忠,并拥戴他成为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三个沙皇。

4.费奥多尔亲政后,着手推行了一系列经济、行政、司法、金融、军事、宗教和教育改革。费奥多尔的改革措施为俄罗斯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为日后彼得一世的改革提供了参照样板。

5.1686年第二次俄土战争爆发,彼得决定先对南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藩属国克里米亚用兵,夺取位于顿河河口的亚速要塞,夺取南部的出海口。

6. 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打开面向欧洲的窗户,1699年,彼得与波兰、丹麦结成了反瑞典的“北方同盟”,1700年又与土耳其签订了和约,随即向瑞典宣战,揭开了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的序幕。 7. 1703年的5月27日,俄历五月十六日,在涅瓦河入海口的兔儿岛上,彼得保罗要塞开始奠基。 8. 波尔塔瓦战役决定了旷日持久的北方战争的胜利结局,提高了俄国的国际威望,动摇了瑞典的军事强国地位,打破了查理十二世不可战胜的神话。 9. 1721年8月,俄国和瑞典签订《尼什塔德和约》。经过21年的大战,俄国终于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彼得被加封为“祖国之父和全俄罗斯大帝”的尊号,俄罗斯正式改名“俄

罗斯帝国”。

10. 1712年,彼得发布从莫斯科迁都圣彼得堡的通告。

11. 1755年伊丽莎白批准了罗蒙诺索夫倡议创办莫斯科大学的呈文。伊丽莎白结束了皇位混乱,率先开始了“开明君主专制”的统治。

12.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俄国的工商业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这不仅增强了俄国的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而且提高了俄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

13. 叶卡捷琳娜二世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她拨巨款发展俄国科学院,改建冬宫内著名的爱尔米达什博物馆。

14. 由于显赫的“文治武功”,叶卡捷琳娜二世获得了“英明伟大的皇帝和国母”的称号,女皇执政的34年也是以“君主专制的黄金时代”之名载入俄国史册。

15. 在普希金的名著《上尉的女儿》一书中,真实地描写了普加乔夫起义。

16. 1703年5月,彼得下令,要将荒凉的涅瓦河及波罗的海海岸变成一座雄伟的城市,并决定将首都

从莫斯科迁移至此。俄国人开始在涅瓦河口地区大兴土木筑路建房。1704年,彼得又聘请意大利建筑师明尼戈主持城市建设。从此彼得堡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充满西欧风情的美丽都市。 17. 震撼封建统治根基的俄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普加乔夫起义发生在1773年。

18. 1812年6月12日(公历24日)拿破仑对俄国不宣而战,在此战斗中库图佐夫建立了功勋。 19. 在亚历山大一世的倡议下,奥、普、俄三国的君主于1815年成立了神圣同盟对意大利、西班牙

及欧洲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实行镇压。这时,沙皇俄国已成为镇压欧洲革命的国际宪兵。 20. 1816年年轻的亚历山大·穆拉维耶夫创立了第一个秘密团体——“救国协会”,核心人物有巴维

尔·比斯特尔等,成员约30人。

21. “北社”于1822年在彼得堡组成,主要领导人是尼吉达·穆拉为约夫。他改变了拥护共和制的

主张,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22. 亚历山大二世期间,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逐渐形成民粹派。

他们以“到民间去”感染和发动群众为己任,认为可以越过资本主义,由村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而俄国传统的村社包含着社会主义的萌芽,应该发动和依靠广大的农民来推翻专制制度。 23. 1879年民粹派分裂成以普列汉诺夫为首的黑分社,继续坚持把土地分给农民的思想,反对恐怖暴

力活动。其他成员成立了民意党,持恐怖主义策略,认为暴力变革是改变现行不合理制度的唯一方法。

24. 1898年在俄国最大的马克思主义组织——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倡议下,俄国各地

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的代表在明斯克开会,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它是俄国共产党的前身。 25. 1864年,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把中国西境的44万多平方公里

的土地强行划归俄国。此后,沙俄又依据不平等的《中俄伊犁条约》(1881年)和以后几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了中国西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1892年,沙俄又违约强占了帕米尔地区2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沙俄共割占了中国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6. 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俄历1905年1月9日(公历1月22日)圣彼得堡流血事件开

始的。该日被称作“流血的星期日”。

27. 二月革命冲垮了俄国的君主制度,埋葬了统治俄国长达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第六课 罗曼诺夫王朝的衰落

一、简答题

1. 简述1812年卫国战争的背景。

1812年,拿破仑一世在欧洲大陆获得了空前的军事胜利,法国占领了几乎整个意大利、德意志地区(成立了受法国控制的莱茵联邦),击败了欧洲强国奥地利,大败普鲁士,控制了西班牙、荷兰等地。为了获得整个欧洲的霸权,让当时的法国的死敌、海上帝国英国臣服,法国联合其他欧洲大国发起了“大陆封锁”政策,但俄国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且对法国的扩张存有强烈的戒心,所以在参加法国的大陆封锁一段时间后退出了和法国的联盟,成为欧洲大陆阻止拿破仑实现争夺世界霸

权计划的中坚力量。俄国的敌对行为招致拿破仑的愤怒,并萌生和通过战争迫使俄国投降的念头。 2.简述1812年卫国战争的影响。

拿破仑法国因为战败而分崩离析,其建立的欧洲秩序很快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很多法国占领的领土发生民族独立运动。拿破仑本人也因为战败而退位,被放逐到意大利沿海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上。通过俄法战争和后来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一世的军事和政治生涯就此终结。而俄国来说,俄法战争充分体现了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战后俄国成为了欧洲举足轻重的力量。

1812年卫国战争击破了拿破仑不可战胜的神话,推动了欧洲的解放斗争。俄国人民的英雄主义精神促进了民族觉醒,并对十二月党人思想体系的形成产生影响。 3.简述亚历山大一世各项改革的最终失败的原因。

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俄罗斯社会普遍弥漫着保守怀旧情绪,保守主义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了上风,外加落后的农奴制和无处不在的腐败也成为阻碍改革的重要障碍,但在另一方面,亚历山大一世的性格、处事方法和执政风格也是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尽管他以最真诚的愿望希望俄罗斯社会进一步开放和自由化,但他的自由主义过于理想化,和俄罗斯的现实格格不入。 4.简述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 因寡不敌众被镇压。 (2) 起来反抗的是少数没有人民支持的软弱贵族,他们脱离人民群众,有自己的局限性。但是,

他们的革命活动和鲜血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5.简述克里米亚战争的起因。

1853年俄国与奥斯曼帝国断交并开始占领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属国。战争的真正原因是奥斯曼帝国逐渐的、内部的瓦解,俄国认为这将是它在欧洲的势力不断扩大的好机会,尤其是它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好机会。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此时显然摇摇欲坠,而俄国则争取获得对恰纳卡莱海峡和伊斯坦布尔海峡的控制。英国和法国反对俄国的扩张,它们不希望俄国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英法它们自己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利益。 6.简述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不断扩大,农奴制经济逐步瓦解,商品性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然而,占据统治地位的农奴制却严重地束缚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由于地主不断加强对农奴的剥削,农奴不堪忍受,纷纷起来反抗。在农民运动的影响下,工人起义也相继爆发。声势浩大的工人起义和农民暴动,使农奴制难以继续维持下去。

(3)克里木战争失败后,农村经济更加衰落,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日益尖锐,革命形势逐渐形成。沙皇贵族地主阶级以及资产阶级则担心革命风暴的到来,决定对农奴制度作适当的改良,借以缓和阶级矛盾。

7.简述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从法令颁布之日起,农民可获得人身自由权,可以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的事务,地主不能把农民作为商品买卖、典押或转让;承认农民拥有财产、担任公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权利等。

(2)保留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农民必须交付高额赎金赎买从地主手中分得的份地。赎回之前,他们仍是临时义务农民,并向地主缴纳代役租或摇役租。

(3)改革后把农民组织在由地方贵族控制的村社里,实行“连保”制度,监督农民按时完成各种义务。

法令公布后,在划定地界时,地主剥夺农民原种土地的1/5到2/5(“割地”),并把贫瘠土地划给农民。这一改革引起大规模的农民骚动。 8.简述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意义。

尽管1861年自上而下的改革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它仍然是俄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它使农奴从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下“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从此俄国步入了资本主义发展轨道。改革大大地改变了国家的社会生活和部分政治生活,朝着各阶层平等,建立公民社会和法治社会国家的方向迈了一步。但改革很不彻底,它没有从根本上动摇贵族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改革后俄国仍保留着大量的封建残余,生产力的发展依然受到阻碍。改革促使阶级斗争进一步尖锐化。

二、填空题

1.保罗对俄罗斯军队进行了更大的改革,开始了所谓“普鲁士化”。 2.著名的博罗金诺战役是由俄军统帅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指挥的。

3.尼古拉一世为了杜绝十二月党人起义事件的重演,竭力控制学校教育,炮制出独特的意识形态,他授意教育大臣乌瓦洛夫发表了“东正教、专制制度、人民性”三位一体的“正统民族性论”,宣传东正教是社会幸福和家庭幸福的保证,专制制度是国家的“奠基石”,而俄罗斯的民族性则表现为“虔诚”和“温顺”。

4.1855年8月,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在苦苦支撑了十一个月之后投降。此后俄罗斯签订了巴黎和约,承认黑海是公海,并同意在黑海水域不得设防,不得部署海军力量、军火库和建筑要塞等军事设施。这样俄罗斯就丧失了在黑海水域的主动权,无力在这一地区发挥继续影响。 5.亚历山大二世是俄罗斯历史上与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齐名的一位皇帝。

6.亚历山大三世很重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自1880年开始,根据亚历山大三世主持制定的经济发展计划,俄罗斯开始高速大规模的工业化。也就是在亚历山大三世期间,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达到一个顶峰,不但在军事上,也在经济上,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 7.在外交方面,亚历山大三世积极推行泛斯拉夫主义。

8.在总体上,亚历山大三世时期的俄罗斯是和欧洲在文化和经济上最为接近的时期。

9.1858年和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0.1914年其领土为228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帝国的版图最终形成。

11.尼古拉二世从维护统治的角度出发,继续对内镇压,对外扩张。1900年镇压义和团之后占领中国东北。因与日本争夺朝鲜和满洲,于1904年爆发日俄战争。1905年旅顺被日本攻克之后,首都发生“流血星期天”事件,引发了1905年革命。

12.1917年3月,首都圣彼得堡市民发动反饥饿游行,引发二月革命。

13.俄历1917年3月2日,尼古拉二世颁布了退位诏书,统治俄国三百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宣告结束,俄国的君主制度被推翻。

第七课 俄罗斯文化的黄金时代

一、简答题

1.简述克雷洛夫的寓言大体上可以分为几类以及克雷洛夫寓言的作用。

(1)揭露沙皇专制统治,讽刺嘲笑统治阶级的专横、寄生、无知等。(2)反映被压迫者的无权和受剥削,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对人民优秀品质的赞美,对人民力量的信心。(3)反映日常生活现象,得出人生哲理,富含道德训诫意义。 2.简述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心理描写。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的专家,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不仅写行为的结果,而且着重描述行为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特别是那些自觉不自觉的反常行为、近乎昏迷与疯狂的反常状态。而人物的思想行为反常,恰恰又是他作品的特点。他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写是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他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来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人物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善恶矛盾性格组合、深层心理活动描写都对后世作家产生深刻影响。 3.简述屠格涅夫的写作特点。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善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他的很多中短篇小说都是农奴的故事,不一定具社会性及政治性,也因此他的作品里透露出一种美丽的温柔,这也是他作品的特色。

4.简述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有什么,为什么说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

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从他的创作初期开始,特别在60年代以后,他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追根究底”地要找出群众灾难的真实原因,认真地思考祖国的命运和未来,因此,他的艺术视野达到罕有的广度,在自己作品中能够反映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到1905年革命之间的重要社会现象,提出这个转折时期很多的“重大问题”,尽管他的立场是矛盾的,他的解答是错误的。然而,托尔斯泰的伟大,主要还由于他以天才艺术家所特有的力量,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那些“重大问题”大多就是在“图画”中艺术地提出来的。

5.你认为俄罗斯文学的精髓体现在哪些方面?(考试题)

二、填空题

1. 今天的俄罗斯文学研究者,回顾十九世纪初以来的俄罗斯文学,常常把从普希金到契诃夫的这一

段时期称之为一个群星璀璨的“黄金时代”,把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一段时期称之为“白银时代”。

2. 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是早期的普希金、莱蒙托夫和十二月党人诗人雷列耶夫。

3. 克雷洛夫反映俄国现实生活的寓言,格里鲍耶陀夫的揭露贵族当权者的喜剧《智慧的痛苦》(又译

《聪明误》)初步显示了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

4. 卡拉姆金使俄国文学走上以普希金为首的浪漫主义时代,同时,他也是第一位让俄国文学散发活

力情感、具有戏剧色彩的作家。

5. 19世纪20年代下半期,普希金完成了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以普加乔夫起义为题材的

《上尉的女儿》,以“小人物”命运为题材的《驿站长》等小说,表现了同情人民命运的民主思想,显示了作家朴素简洁的创作风格。

6. 《叶甫根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诗体长篇小说。该小说是俄罗斯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塑造了奥涅金这个“多余人”的形象。《叶甫根尼·奥涅金》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7. 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是俄罗斯文学中的第一部心理小说,也是最优秀的心理小说之一。《当代

英雄》同时也是一部社会心理小说。

8. 果戈理是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之一。

9. 果戈理的主要作品有《狂人日记》、《鼻子》和《外套》等,喜剧《钦差大臣》和长篇小说《死魂

灵》。

10. 《亚历山大?普希金作品集》是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的代表作品。 11.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主要作品是《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长

篇小说。

12. 冈察洛夫的3部长篇小说分别是第一部《平凡的故事》,第二部《奥勃洛莫夫》和第三部长篇小

说《悬崖》。

13. 屠格涅夫的主要作品是《猎人笔记》《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等,

其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

14. 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

《复活》。 15.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作品标志着托尔斯泰的创作进入成熟,即全盛时期,

也标志着俄国文学继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之后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16. 契诃夫的代表作有小说《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戏剧《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

桃园》等。

17. 白银时代的主要文学流派有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和未来主义,其中以象征主义影响最为重大,

代表诗人有布洛克、别雷、伊万诺夫、勃留索夫、巴尔蒙特、阿赫玛托娃、吉皮乌斯、曼德尔施塔姆、马雅可夫斯基等。

18. 果戈理的《钦差大臣》是俄国戏剧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使俄国戏剧一下子越居世界前列。 19. 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俄罗斯的民族戏剧奠定了基石,给剧院提供了丰富的剧目,塑造了不少具有世

界影响的典型形象。他的代表作是《大雷雨》,其他著名剧本有《肥缺》、《狼与羊》、《没有陪嫁的

新娘》等。

20. 60~80年代俄国最著名的画家大多属于巡回展览派。

21. 格林卡是俄罗斯歌剧和交响乐的奠基人,也是俄罗斯声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22. 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中共创作了11部歌剧,最著名的是根据普希金作

品改编的抒情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三部芭蕾舞曲《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他的六部交响曲中最为著名的是第六(悲怆)交响曲。 23. 鲁宾斯坦是俄国卓越的作曲家和世界一流的钢琴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他建立了

现今俄罗斯音乐教育的传统, 也创立的俄罗斯的第一个音乐院(圣彼得堡音乐院), 柴可夫斯基就是在他的指导下才有了非凡的成就。 24. 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作者是瓦西里耶夫。

25. 1965年,肖洛霍夫因发表小说《静静的顿河》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26. 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7. 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和未来主义是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的三大主流派。

28. 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1957年在意大利米兰出版后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

各国广为流传。 29. 《变色龙》《第六病室》和《套中人》是著名作家契诃夫创作的。

30. “奥勃洛莫夫性格”这一术语源自冈察洛夫创作的长篇小说《奥勃洛莫夫》。 31. 《给果戈理的一封信》的作者是别林斯基。

32. 普希金的代表作是诗体长篇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他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上尉的

女儿》。

33. 西蒙诺夫的战争三部曲是《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 34. 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描写克拉斯顿诺的共青团员地下工作者对德国占领者的斗争,

小说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富有个性特征。

第八课 从苏维埃俄国到苏联解体(上)

一、简答题

1.简述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意义。

(1)1905年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布尔什维克党在斗争中经受了锻炼,获得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后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与1905年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分不开的。列宁说:“没有1905年的‘总演习’,就不可能有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

(2)1905年革命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人民革命。在社会内容上,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按斗争方式和手段,是无产阶级革命。

(3)1905年革命结束了资本主义的“和平”发展时期,开辟了帝国主义时期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和东方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阶段。

(4)1905年革命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产生了强烈反响,鼓舞了那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2.简述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人类历史的根本转变,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开辟了帝国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开辟了被压迫民族革命的新时代。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3.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的背景及内容。

在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苏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物资极其缺乏,为了把有限的物力、财力集中使用,保证战争的需要,苏维埃政府从1918年5月开始在经济领域逐步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主要内容有:

(1)余粮收集制;(2)禁止私人贸易;(3)将全部工业企业收归国有;(4)对工业企业的领导实行高度集中的总管理局体制;(5)对居民实行商品凭证供应;职工免费使用住房、公共交通工具,免费享受公用事业等服务;(6)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劳动报酬平均化。

4.简述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1)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缴完税后的余粮归农民自己支配;(2)允许出租土地和雇用劳动力;(3)准许私人贸易和开办小型资本主义企业;(4)允许小型工业企业以租赁制、租让制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5)国营工业改行经济核算制;以货币工资取代实物工资;(6)取消普遍义务劳动制。

二、填空题

1.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俄历1905年1月9日圣彼得堡流血事件开始的。 2.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对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统治。

3.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另一个是临时政府。

4.11月8日晚10时40分,在斯莫尔尼宫召开第二次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报告,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5.1918年2月23日,俄革命军和工人赤卫队在普斯科夫附近阻止了德军的进攻。这一天被命名为红军诞生日(现为“祖国捍卫者日”)。

6.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创造新的工业部门的工业化方针。

7.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于由1928年10月开始实施。并提前九个月完成。 8.苏联全国性的大规模肃反运动是从联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于1934年12月1日遇刺身亡事件开始的。

9.1922年12月30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代表大会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宣言和联盟条约》,选出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为代表大会休会期间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

10.1918年春各地反苏维埃分子向红色政权发起猛攻,工农红军为保卫政权同敌人展开一场殊死的战争。由此开始了俄罗斯历史上的国内战争。

11.在工业化开始的头3年内,苏联人们兴建了三个巨大的黑色冶金工厂西伯利亚库兹涅克冶金厂,乌拉尔的马格尼托格尔斯克冶金厂,乌克兰的克里沃罗格冶金厂。 12.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开始,并提前九个月完成。

13.1936年10月,召开了全苏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会上斯大林做了《关于新宪法草案》的报告。同年12月5日大会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宣布这一天为苏联全民节日。这部宪法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绩。

14.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也称《同盟国宣言》,宣布签字国保证在战争中互相合作,不与轴心国单独苟合。这一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15.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它的胜利,使法西斯德国受到致命打击。德军从此一蹶不振,开始转入战略防御,而苏军则开始战略反攻。

16.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围困战持续了880天之久,最后以苏联人们取得胜利而告结束。 17.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德黑兰举行“三巨头”会晤。

18.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确立了苏联在世界大国中的地位。 19.1945年苏联出兵远东,用了24天将日本军队赶出了远东。

20.苏共第二十大于1956年召开,会上赫鲁晓夫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

21.1961年的苏共二十二大,通过了全新的党的第三个纲领,确定了三大任务:建成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在社会政治领域转入共产主义自我管理,在思想领域培养新型的、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22.1964年10月14日,苏共召开中央全会,大会谴责了赫鲁晓夫的主观主义和唯意识论,解除了赫鲁晓夫的职务,选举勃列日涅夫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

23.1975年8月1日,包括美国、苏联和欧洲国家在内的35个国家签署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赫尔辛基最后文件》。发表了“原则宣言”。这一进程中以及1973年美国在越南的停战苏联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第九课 从苏维埃俄国到苏联解体(下)

一.简答题

1.简述三大会战的意义。

莫斯科会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埋葬了希特勒的“闪电战”计划,大大鼓舞了苏联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信心。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它的胜利,使法西斯德国受到致命打击。德军从此一蹶不振,开始转入战略防御,而苏军则开始战略反攻。这次胜利使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进人了一个新阶段。

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坦克师被击溃,损失兵力30万人,会战的失利使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战场主动权,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从此苏军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斯大林说:“如果说斯大林格勒会战预示着德国法西斯的衰落,那么库尔斯克会战则使它面临灭顶之灾 。”

2.简述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历史意义。

德黑兰会议是反法西斯联盟三大盟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直接会晤,对维护和加强盟国间的团结与合作,协调军事战略行动,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三国在会议期间为自身利益达成的一些损害他国利益的妥协和默契,又给战后的国际关系造成了不良影响。

雅尔塔会议巩固和维护了三国战时联盟,对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波茨坦会议是三大国首脑在战争期间召开的最长的一次会议,也是最后一次会议。它对于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为建立战后新秩序打下了基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简述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意义。

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特别是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标志着斯大林时代的终结。它使传统观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促使人们开始逐步摆脱教条、僵化思想的束缚。苏共二十大不仅改善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内部环境.同时它的影响也波及到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面对斯大林模式的许多弊端和尖锐矛盾,开始着手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独立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

4.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改革。

赫鲁晓夫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位改革者,他否定了斯大林时期的某些政策和措施,大胆探索改革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对斯大林模式暴露出来的明显弊端进行了调整和修补,这对苏联人民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震动。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跳出斯大林模式的框框,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范围内,对其明显不适应的部分进行改革。由于改革缺乏充分的理论准备和总体规划,致使改革初期还算有声有色,而后期却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总而言之,这次改革是“一次不成功的试验”。

二.填空题

1.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背信弃义进攻苏联。

3.被德军围困的列宁格勒军民英勇不屈,顽强战斗。列宁格勒保卫战坚持了900天,德军损兵30万,未能前进一步。

4. 库尔斯克战役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战,参战装甲部队坦克超过5000辆,空军部队参战飞机也超过了2000架。

5.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最后一个战役,苏德双方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6. 赫鲁晓夫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个向“斯大林模式”发起冲击的人。所谓“斯大林模式”,概括地说即僵化的思想理论、高度集中的权力及高压的统治方式。

7.1956年2月4日至24日,苏共召开了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会上赫鲁晓夫在总结报告中制定了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政治路线,提出战争不仅可以避免而且必须避免,以及通向社会主义可以有不同道路和社会主义有可能和平实现的理论。

8.1985年3月11日,苏共中央非常全会选举年仅54岁的戈尔巴乔夫担任党中央总书记。苏联历史由此开始了戈尔巴乔夫执政时代。

9.最先提出民族独立、脱离苏联的是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宣布独立,它的独立是苏联解体的第一步。

10.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体制改革中于1985年5月召开了第一届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总统制和多党制。在1990年3月召开的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第一任总统 。 11.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在叶利钦的推动下宣布俄罗斯为主权国家,发表了主权宣言,强调本共和国的法律“至高无上”。后来,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独立日。 12.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承认独立国家联合体,指出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实体和国际法主体停止其存在。至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走完了它69年的风雨历程,最终宣告解体。

第十课 独立后的俄罗斯

一、简答题

1. 俄罗斯私有化进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1)进行“小型私有化”,即将贸易和服务业私有化,希望以此来消除日用的短缺;(2)为“大的”私有证券的私有化,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多数居民成为生产企业的所有者,国家无偿地将一部分财产通过发放私有化证券的形式转让给每一位公民;(3)进行货币私有化,即用货币从国家手中购买企业。

2.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实行的经济改革主要解决的任务是什么?出台了哪些政策?

(1) 苏联解体伴随着严重的经济危机,1991年秋,摆在俄罗斯联邦领导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同时解决通货膨胀,保证经济增长。

(2) a.一次性地大范围放开价格,形成自由价格制度;b.实行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c.推行私有化政策;d.加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取消对外经济活动方面的一些限制,实行对外经济活动自由化。 3. 叶利钦的农业改革有哪些举措?结果如何? 改革的主要内容:

(1)变单一的土地国有制为以土地私有制为主的多种形式并存的土地所有制。

(2)突破了土地抵押和土地买卖的禁区,由有条件地允许土地买卖发展到土地自由买卖。 (3)取消和改组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变原来单一的农庄农场经营形式为多种经营形式 (4)大力开展(农户)农场经济化运动。

这次农业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8年过去了,整个农业改革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对农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原本就不景气的农业陷人更加困难的境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调节土地关系的许多问题在法律上并未解决,对农民的切身利益尚未产生影响。 (2)农户(农场)经济的生产能力目前还很低,对整个农业生产的作用不大 。 (3)农业企业亏损严重,生产能力大大下降。 (4)整个农业生产基本呈下降趋势。

(5)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服务企业大都实行了私有化和股份化。 4. 总统制和议会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可分为议会制和总统制。

总统制有四个特征:第一、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统率海、陆、空三军;第二、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相互独立。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能兼任行政职务;而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第三、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总统的选举与议会的选举分别进行,议会中的多数党不一定是执政党。第四、议会不能对总统投不信任票,总统亦无权解散议会。

议会制的特点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职务分开,国家元首通常是仪式性职务,不享有实际的行政权。政府首脑的权力来自议会(即国会)的支持,代表国家如英国。

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最大区别在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间的关系。总统制实行严格三权分立,行政、立法分别产生,各不统属;而议会制不实行严格的分权,行政机关由立法机关产生,政府向议会负责。

5. 1993年俄罗斯新宪法赋予了总统哪些权利?

这部宪法确立了总统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突出地位。根据现行宪法,总统处于议会、政府、法院之上,拥有广泛的重要权力。(1)总统在立法方面拥有实权。总统拥有向国家杜马提出法律草案的权力和公布法律的权力。(2)总统拥有广泛的执行权力。俄罗斯总统对政府实行垂直领导,有权主持俄罗斯联邦政府会议,总统拥有在外交方面的广泛权力,对军队、政府和司法部门关键职务拥有任免权。(3)总统对议会工作拥有重要的权力。有权召集国家杜马会议;有权解散国家杜马、决定国家杜马选举。(4)总统在司法方面也拥有一些权力,如总统拥有实行特赦的权力。 6. 普京的新俄罗斯思想主要有哪些内容?

新思想的基础是弘扬历史传统。普京改变了前人贬低苏联历史的态度,强调“全盘否定历史会使俄罗斯民族数典忘祖”;新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爱国主义;新思想的第三要点就是抛弃大帝国思想,融入世界之中。

新思想的核心是:用半强制的手段来结束政治混乱,实行政会统一,确立以总统为权力核心的国家政治体系;以建立健全法规,实现法治社会;以改革联邦制度,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树立政府形象;以打击金融寡头,打击官僚腐败;以快速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强国富民,减少贫富差距,实现俄罗斯的全面振兴。

7. 在经济领域普京实行了哪些改革?成效如何?

普京改革的重点是,惩治非法掠夺国家财产,垄断俄经济命脉的金融、财政、石油乃至传媒系统中的寡头、财阀;打击刑事犯罪,消除腐败,强化法制,健全社会经济秩序,力求将重要战略资源掌控在国家手中。对一般大型私人资本企业主张在国家监督下运营。国家在经济活动中起主导和调控作用,实行“可控市场经济”。对中小私营企业,国家则通过完善法规,同时辅以行政手段保障其合法权利。另外,注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社会经济建设,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普京的改革实际上是修正叶利钦体制,在恢复被践踏的社会公正和经济公正基础上,选择一条符合俄现实国情的发展道路,以实现“强国富民”,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的目标。 8. 在政治体制方面普京实行了哪些改革?

普京在全国设立七大联邦区并建立总统驻各联邦区特别代表制度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政治体制改革措施中,首先改变地方领导人的选举制度,即地方行政长官由总统提名,经由地方议会批准产生,从而把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实现对地方的垂直领导。各联邦主体成为单一制国家下的行政单位。其次是改变国家杜马议员的产生办法。全部人选根据政党得票比例产生,地方议会将接受执政党议会的领导,形成“垂直立法体系”与“垂直行政体系”并存局面。这种体制有利于国家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主要权力集中在总统手中,以保障俄联邦的统一,政令畅通。

二、填空题

1.苏联解体伴随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新政府面临的三项经济改革任务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解决通货膨胀、保证经济增长。

2.奠定俄罗斯私有化法律基础的法令是《国有企业私有化法》。 3.私有化进程和时任国家财产委员会主席丘拜斯的名字紧密相连。 4.俄罗斯私有化进程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进行“小型私有化”;第二个阶段是为“大的”私有证券私有化;第三个阶段是进行货币私有化。

5.农业改革起始的两个文件是叶利钦总统1991年12月颁布的关于俄罗斯联邦进行土地改革的紧急措施的命令和政府关于改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制度的决定。

6.叶利钦执政后期,俄罗斯出现了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和斯摩棱斯基等著名的金融寡头。 7.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独立国家登上世界舞台之初,面临着经济转轨、政治转轨和恢复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三项现实任务。

8.通过1993年议会选举,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以“俄罗斯选择”为首的“民主派”,以“俄共和农民党”为骨干的左派力量和以“自民党”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势力。

9.第一届国家杜马选举中,超过5%最低得票率的有8个政党和团体,其中得票率最高的是俄罗斯选择。

10.普京上任后首先打击的金融寡头是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和霍多尔科夫斯基。

11.普京上台以后,把俄罗斯的历史传统、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方向结合在一起提出了被众多俄罗斯人所接受的“新俄罗斯思想”。

12.第二届国家杜马选举中,超过5%最低得票率的有4个政党和团体,其中得票率最高的是俄罗斯共产党。

13.第三届国家杜马选举中,超过5%最低得票率的有6个政党和团体,其中得票率最高的是俄罗斯共产党。

14.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中,超过5%最低得票率的有4个政党和团体,其中得票率最高的是统一俄罗斯党。 15. 1918年7月10日,第五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16.按照1918年宪法,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是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最高立法、管理和监察机构。

17.1988年11月苏联修改宪法,次年俄罗斯联邦遵照苏联宪法新版本做出相应的增修。这次宪法最为突出的是,新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再由代表选出“最高苏维埃”,成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

18.根据1988年修订的宪法,1991年6月举行大选,结果叶利钦当选为总统,鲁兹科伊当选为副总统,哈斯布拉托夫担任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

19.俄罗斯联邦总统的选举由中央选举委员会、俄罗斯联邦主体选举委员会、地区选举委员会和区选举委员会实施。

20.俄罗斯联邦政府是俄罗斯联邦最高的执行权力机关。联邦政府由其成员联邦总理、联邦副总理和联邦各部部长组成。

21.联邦会议的权力是行使立法和监督职能,联邦会议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组成。 22.俄联邦上院——联邦委员会,共设178个席位;下院——国家杜马,共设450个席位。 23.宪法法院由19名法官组成,他们是联邦委员会根据联邦总统提出的人选任命的。

24.俄罗斯联邦在核武器方面的目标是:消除核战争危机,遏制对俄及其联邦发动战争;继续支持停止核试验,促进核问题对话,以及全面禁止核试验。

25.2003年六国首脑在莫斯科会晤,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元首宣言》,决定分别在北京和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设立秘书处,2004年1月5日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在北京宣告成立,首任秘书长为曾担任中国驻俄大使的张德广。

26.俄罗斯自前苏联1928年起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至解体,共实行过12个五年计划。 27.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上提出“加速发展”战略。

28.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对企业实行“三自一全”的经济政策,指的是完全经济核算,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9.在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中,天然气、煤炭、石油、铁、铜、镍、钾盐等矿产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30.普京认为,认为依靠外援发展的经济是弱国的选择,自力更生的经济才是强国的选择。 31.中央经济区共有300个行政区、248个市和400多个镇,经济中心是莫斯科。 32.中央黑土经济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是库尔克磁力异常区的铁矿。 33.“嘎斯”汽车是“嘎斯”汽车联合企业生产的,“吉尔”“莫斯科人”汽车是莫斯科利哈乔夫汽车厂和列宁共青团汽车厂生产的,“日古利”“拉达”“伏尔加”是陶里亚蒂伏尔加汽车厂生产的。

34.国防工业分为5大公司,它们是俄罗斯航空航天公司,俄罗斯指挥系统公司,俄罗斯普通军械系统公司,俄罗斯弹药公司,俄罗斯舰船公司。

35.俄罗斯最老最大的钢铁基地是乌拉尔钢铁基地。

36.俄罗斯机械制造中心主要有莫斯科、圣彼得堡、下诺夫哥罗德、新西伯利亚、叶卡捷琳堡等城市。 37.建材工业每年的排污量达到440多万吨,其中55%为不易腐变的固体物质,22%为碳氧化物,13%为氮氧化物,6%为硫氧化物。

38.2003年俄罗斯有色金属的产值占GDP的10.5%。

39.俄罗斯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境内河流总长度达10万多公里,仅次于巴西列世界第二。 40.咨询业主要包括法律和税务咨询、财务咨询、医疗服务、设计咨询等4个分支机构。

第十一课 行政区划及主要城市

一、简答题

1.俄罗斯在行政区划上实行的是几级管理体制?它们分别是什么?

俄罗斯的市分为三级管理,即:联邦直辖市(莫斯科、圣彼得堡)——共和国、边疆区、州和民族自治区辖市——区属市

2.莫斯科建于哪一年?奠基人是谁?

1147年;尤里·多尔戈鲁吉(“长手”尤里)。

3.哪座教堂和哪座塔楼通常被视为俄罗斯和克里姆林宫的象征? 圣母大教堂;斯巴斯基塔楼(救世主塔楼)。 4.圣彼得堡是建于哪一年?奠基人是谁? 1703年;彼得大帝。

5.俄罗斯的哪一座博物馆可以和法国的卢浮宫媲美?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6.冬宫和夏宫分别是是俄国沙皇的什么宫殿?

冬宫是昔日沙皇皇宫,夏宫是昔日沙皇行宫。 7.发生在哪个城市的哪次会战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8.新西伯利亚最具特色的“一城”“一园”是什么? “科学城”、“新西伯利亚科技园”。

二、填空题

1.俄罗斯89个主体,由21个共和国、6个边疆区、49个州、2个直辖市、10个自治区和1个自治州组成。

2.俄罗斯城市分为三级管理,即直辖市、区辖市和区属市。

3.俄罗斯百万人口的城市有10余座,它们是下诺夫哥罗德、新西伯利亚、叶卡捷琳堡、萨马拉、车里亚宾斯克、鄂木斯克、彼尔姆、喀山、乌法、顿河罗斯托夫、伏尔加格勒等。

4.7个联邦区分别是: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区,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西北区,以顿河畔罗斯托夫为中心的北高加索区,以下诺夫哥罗德为中心的伏尔加河岸区,以叶卡捷琳堡为中心的乌拉尔区,以新西伯利亚为中心的新西伯利亚区,以哈巴罗夫斯克为中心的远东区。

俄罗斯行政区划上分七个大区,哈巴罗夫斯克是远东区的中心。 经济区划上分十一个大区,远东区的中心是弗拉基沃斯托克。

5.莫斯科在行政区划上分为10个区,每个区约100万人。 6.“俄罗斯硅谷”位于莫斯科的绿城区。

7.莫斯科最繁华的街道是特维尔大街,最宽敞的街道是列宁大街。最热闹的街道是剧院大街,最现代

化的街道是新阿尔巴特大街,最具文化气息的街道是老阿尔巴特大街。 8.莫斯科地铁平均每天运送旅客达900万人次。

9. 莫斯科的航空港分别是伏努科沃机场、多莫捷多沃机场、谢列梅捷沃1号机场、谢列梅捷沃2号

机场、贝科沃机场。

10.圣母升天大教堂是沙皇举行加冕的地方,天使报喜大教堂是皇族举行婚礼的地方,圣灵大教堂是

君王摆放灵柩的地方。

11.20世纪在克里姆林宫建造的大型建筑是克里姆林宫大会堂。

12.圣彼得堡除了有北方威尼斯美名外,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白夜城。 13.世界上最大的“洋葱头式”圆顶教堂是伊萨基辅大教堂。

14.下诺夫哥罗德通过水路可以和伏尔加河、奥卡河、卡马河沿岸的各城市相连。 15.伏尔加格勒是伏尔加—顿河运河的起点。

16.伏尔加格勒北部有两座大型水电站,它们分别是伏尔加水电站、列宁水电站。 17.西伯利亚铁路是1891年开始修建的。

18.符拉迪沃斯托克著名的高等学府有远东大学、远东理工大学、远东海洋大学。 19.罗蒙诺索夫是俄国第一位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的奠基人。

20.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普列汉诺夫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哲学和美学。 21.1925年确定俄国科学院为苏联最高科研机关,更名为苏联科学院。

22.苏联科学院设有远东、乌拉尔和北高加索三个科研中心,后又陆续建立了15个分院。

23.苏联非常重视学前教育,认为它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体系的最初阶段,是国民

教育的第一步。为了搞好学前教育,教育科学院于1960年成立了学前教育研究所。 24.2004年初,俄罗斯教育部与科技部合并,成立了教育与科技部。

25.2001年11月成立了直属总统的咨询机构——俄罗斯总统科学与高技术委员会。 26.俄罗斯的学前教育设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幼儿保育院。

27.普通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初级普通教育3-4年、普通基础教育5年和普通完全教育2-3年。三个

阶段的普通教育有七种类型的学校负责完成: 1)普通教育学校,相当于我国的中小学; 2)侧重某些学科的专门学校(数学、物理学校),为有特殊爱好和专长的学生开设; 3)一般重点中学(多数从4、5年级开始); 4)高级重点中学(一般从8年级开始,学校或偏重文科,或偏重理科。所偏重的科目以及所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均高出普通学校很多); 5)夜校;6)特殊教育学校,为生理、心理发展有障碍的学生开设的专门学校; 7)补习学校(为有特殊爱好和专长的学生开设的学校)。 28.俄罗斯的教育采取全日制、夜校和函授三种形式进行教育。

29.高等教育具体分为综合大学、学院、夜大学、高等函授学院四种类型,按照专业层次和专业方向

区分,高等学校分为综合大学、专业大学、专业学院和专科学校。

第十二课练习 民俗·礼节·主要节日

一、填空题

1.俄罗斯的姓名包括三个部分,依次为名、父称、姓。

2.俄语中使用最多,也最合乎语言交际规范的成为形式是名字+父称。

3.按照东正教的习俗,在斋戒期间、某些宗教节日、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不举行婚礼。 4.俄罗斯人的正餐分为:前餐凉菜、第一道汤、第二道热菜、甜点。 5.食物中的 “五大领袖”——面包、牛奶、土豆、奶酪和香肠。 6.食物中的“四大金刚”——圆白菜、葱头、胡萝卜和甜菜。 7.食物中的“三剑客”——黑面包、伏特加和鱼子酱。 8.动物崇拜:俄罗斯人崇拜的动物主要是熊。 9.每年1月7日是俄罗斯的圣诞节。

思考题:

你如何看待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你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或障碍是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t9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