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案例设计陈玉娥

更新时间:2024-06-16 17: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优秀案例评选

姓名:陈玉娥 学校:薛店一中 学科:语文 年级:九年级

课题: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 时间:二〇一〇年五月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案例设计

科目:语文 年级:九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章(节)或单元:记叙文的复习 课题: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 设计说明:

一、学习目标的设置

(一) 学习目标设置的依据 1、《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解读:《新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复习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对课文进行内容感知;(直接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抓关键词,要点要全面,可按找主谓宾的方法(及修饰语)进行概括。揣摩理解关键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象征、对比、衬托、讽刺)和写作技巧(欲扬先抑、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伏笔铺垫等);探究作品的内涵,有自己的独特的评价和鉴赏,能写出自己的见解和阅读收获。

2、中招要求

记叙文阅读是每年中招必出的题目,在整个考试卷中占的分值很重,所以是个重点同时也是个难点。出题一般是突出词句理解、文章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悟以及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教参建议:

教参对本类题的建议是:

让学生在复习中记忆并掌握记叙文知识要点,突出词句理解、文章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悟, 提升学生记叙文阅读的水平,掌握答题技巧。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能较熟练地利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分析课外语段或短文。

4、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记叙文的能力,但是对阅读提示不够重视,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审题失误)要点不清,语言组织混乱。对文章主旨提炼不准确,回答不恰当,过于随便。照抄原文与把握主旨来回答不注意分寸,灵活性差。 (二)目标叙写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记叙文阅读的要求、中招要求、教参建议和学情分析以及学习目标叙写的要求(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结果),我设计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自主学习在复习中记忆并掌握记叙文知识要点

2、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规律,能独立、准确地阅读篇幅较长的记叙文体,能把握常用的阅读记叙文的方法(感知内容、揣摩理解关键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以及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作用)

二、教学流程设计

科目 语文 设计者 陈玉娥 单位(学校) 薛店镇一初中

授课班级 九年级一班 学生人数 30人 课题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

课型 复习课 授课日期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在复习中回顾并掌握记叙文知识要点。

2、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规律,能独立、准确地阅读篇幅较长的记叙文体,能把握常用的阅读方法(感知内容、揣摩理解关键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以及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作用)。

(二)评价设计: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课的评价要求是:“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课的要求和对精读的评价要求,以及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的重难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评价任务与设计:

1、 评价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学习目标和学习的重难点,并以学生的目标达成度作为评价的基本任务。

2、 评价设计:把对“记叙文的复习”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并以学生的集体或个人的达成度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 3、 评价形式:

及时评价:贯穿于学生发言的始终,注意用语的多样和贴切。 最终评价:“课堂检测”学生当堂完成,由老师进行评价。 三、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中考的要求和学习目标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 1、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复习中记忆并掌握记叙文知识要点。

2、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规律,能独立、准确地阅读篇幅较长的记叙文体,能把握常用的阅读方法(感知内容、揣摩理解关键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以及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作用)。

解决措施:

重点一:学生通过读读背背、教师提问的方法记忆并掌握记叙文知识要点。

重点二:通过做练习的方法,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总结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规律,教给学生做题技巧最后达到学生能独立、准确地阅读篇幅较长的记叙文体,能把握常用的阅读方法的目的。

四、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中考的要求和学习目标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难点定为: 通过教师点拨、学生精练的方法掌握答题技巧 提升学生记叙文阅读的水平。 解决措施:通过教师精讲并适时点拨,学生做典型例题,师生共同总结做题技巧的

方法达到提升学生记叙文阅读的水平的目的。

五、教学流程预设:

【一】导入: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进行专题复习:记叙文的阅读。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从广义角度理解,初中阶段所学随笔、写景状物的散文、小说、寓言、童话、新闻等文体都属于记叙文范畴。对记叙文的考查,包括课内教读记叙文的语段和课外整篇的记叙文,其考查点一般有以下几点

【二】中考记叙文的考点: 1、内容感知:

2、揣摩理解关键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象征、对比、衬托、讽刺)和写作技巧(欲扬先抑、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伏笔铺垫等) 4、探究作品的内涵,有自己的独特的评价和鉴赏,能写出自己的见解和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中考中记叙文命题的重点,以便复习中有的放矢。落实目标一)

【三】常见失分原因:

(1)对阅读提示不够重视,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审题失误)

(2)要点不清,语言组织混乱。

(3)对文章主旨提炼不准确,回答不恰当,过于随便。 (5)照抄原文与把握主旨来回答不注意分寸,灵活性差。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注意,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落实目标二)

【四】答题技巧指导:(设计意图:掌握答题技巧,提高阅读能力。落实目标二) (一)内容感知

1、概括文段内容:直接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抓关键词,要点要全面,可按找主谓宾的方法(及修饰语)进行概括。 格式:谁(在何时何地)做何事。或者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 2、主旨把握: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其次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2、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 解题方法: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解题技巧: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 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总结上文的作用、C设伏笔、D作铺垫

二从内容上: 常有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

1、记叙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①叙述——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②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划。

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描写(自然、社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作用——

A环境描写:

格式:写出了环境(或某事物)的××特点;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命运);为下文的××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B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C细节描写: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感。

③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④抒情——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有时在叙述和描写基础上直接抒发。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

①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

②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③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④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言气势。

⑤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⑥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⑦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⑧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增强语言气势。

(2)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3、写作技巧: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设置悬念——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能激起读者急切心情,使文章跌宕起伏,为下文蓄势。

4、佳句点评:点评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抓住修辞、句式体会语言之美、内容之美)

(四)典型例题讲解:见《说明与检测》记叙文阅读有关题目。 (五)课堂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与“天鹅”同桌

在一次文艺晚会后,15岁的我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班上一个跳天鹅舞的女同学。我无休止地幻想着在春天明媚的阳光里与“天鹅”展翅蓝天的美景。于是,课堂上我接二连三地把老师的提问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看着班主任犀利的目光,我忐忑地说:“近来我熬夜熬久了,头晕。”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老师和同学都知道的。班主任信了我,还给了我一个赞赏的微笑。虽然春天的秘密好不容易保全了,决定命运的中考也正在逼近,可我的思绪已成了脱缰的野马,我告诫自己一百遍悬崖勒马,一千遍珍惜前程,可我的思绪早已不属于我了。甚至,还异想天开地幻想能在下一次编排座位时成为“天鹅”的同桌。

不过,运气还真和我开了个玩笑。新一轮的座位编排后,我竟然真成了“天鹅”的同桌。我至今还记得那一整天我在涔涔虚汗中,幸福地沉浸在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里的情景,难道,这就是我在佛前求了五百遍的缘?

可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却悲哀地发现“天鹅”完全就是那个面对一树鲜花无视走过的狠心人———她很少看我,偶尔扫视,也是淡淡的、冷冷的,仿佛陌生人随意的一瞥。是啊,她的学习是那么好,从没考过第二;她的特长那么突出,唱歌、弹琴、跳舞,样样俱优。和她相比,我该是“丑小鸭”,还是“癞蛤蟆”呢?我痛苦地思索着,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如此平庸与不堪。 运气再一次和我开着玩笑。一个阳光比水晶还明亮的下午,“天鹅”向我请教一个并不怎么难懂的成语,她说一时忘了。末了,她还很认真地说:“你这么聪明啊,那我以后得多请教你,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哦!”这是什么声音啊,天籁!对了,我就是不休息、不吃喝地学习,也不能让她失望啊。

我开始留意她的学习内容,她可能遇到什么难题呢?一番观察后我冷气直冒:她学得很顺利的内容,随时都可能成为我的难题;她的学习时间排得比我胡思乱想的时间还满??可是,为了我的“天鹅”,我取消了周末聚会、课余闲聊等一切需要花费时间的不必要活动。我虽不能飞翔,但我可以日夜兼程啊。我希望“天鹅”在迎接朝阳的某个清晨,能惊异地看见风尘仆仆但不乏神采奕奕的我。

一年后的中考中,我真的成了“天鹅”最靠近的同行者,我比她仅仅差3分。此时的我已经懂得,16岁的年龄应该在自己的生命之田里种庄稼还是种杂草。虽然最初的妄想已经淡然,但我对“天鹅”的感激比血还浓。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出息,一定会用我生命里的所有来还这无价的情谊。

然而岁月一晃十多年,我仍是一名平凡的小学老师,而她已成了某地小有名气的计算机专家了。恩是无法报了。感慨之余,我悄悄地收起了当年的凌云豪气。

可是,偏偏有了这么一次令我终生难忘的同学聚会。

她还像当年一样光彩照人。酒酣之中,我们都想起了当年紧张而快乐的学习生活,想起了曾经和今天的我们一样年轻的恩师们。岁月无情,他们之中而今有多少人华发浸染,而我们因为这样那样的俗事,又有几人曾回去看望过他们呢?

在怀旧的氛围里,“天鹅”突然认真地盯着我看,半晌,她说:“有一个秘密,一直藏在两个人心里,今天,我想告诉你,你想知道吗?”

我一惊。

“天鹅”的眼神变得飘忽而悠远:“那年的座位是班主任特别安排的,要我向你请教也是班主任安排的。”

做了十年的老师,到这一刻我才顿悟教育的真谛。

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小说主要使用了怎样的写法表现这个人物。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请用不超过40字的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3分)

3、“此时的我已经懂得,16岁的年龄应该在自己的生命之田里种庄稼还是种杂草。”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4、请简析文中“一个阳光比水晶还明亮的下午”这句话有何作用?(3分) 5、文章到结尾才点出事情的真相,原来班主任早已洞察一切。请问前文那个细节对此做了暗示?(2分)

六、板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 1、中考记叙文的考点: 2常见失分原因: 3答题技巧指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t0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