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更新时间:2023-08-14 12:22: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儿童心理分析案例一则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

摘要:求助者安XX由于心理发展不稳定,及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属攻击性行为和交往不良倾向;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学习适应性不良。我仔细观察情况、具体分析原因,制定了咨询目标与方案,采用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进行了五次咨询。使求助者情绪渐趋稳定,自控力、自信心增强,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大大改善。

一、 一般资料

安XX,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独子。身高1.51米,身体强壮,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均为工厂工人,高中文化,家庭基本和睦。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非常听对父母的话。这与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安XX与某个小朋友“抢” 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那时候,安XX基本上是个听话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安XX的脖子,想牵着他走。他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一旦同小朋友发生口角,他就会用“暴力” 的方式处理争端,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不好惹” 。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安XX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基本上这五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而且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安XX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

儿童心理分析案例一则

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只是最近2个月升了五年级,换了个班主任,比较严格,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于是开始反感,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

最近,他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父母问他多了,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同学关系比较紧张。没有固定玩伴和要好的朋友。

心理测验结果:

1、《EPQ少年版》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54分;P:71分;N:62分。

2、《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验结果:IQ分值:118

二、主诉

安XX称,“讨厌班主任老师,对自己不公平”;“现在没兴趣学习”;“爸爸妈妈说心理学老师能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做个好孩子,我不相信,懒得跟他们说”;“别人欺负我,我就要反抗,不想忍”。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父母主诉:最近,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开始紧张,相比从前,较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与现在的班主任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他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老师,更不要听课。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

儿童心理分析案例一则

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攻击性行为和交往不良倾向;

2、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

3、学习适应性不良。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攻击行为;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根据求助者状况及分析诊断,采用主要咨询方法为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攻击性的行为倾向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成绩的下降,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而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极易导致反社会和攻击型人格的养成。

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他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儿童心理分析案例一则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 :首先通过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以及对儿童进行EPQ和智力测验,同时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了解了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并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然后进一步与孩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将测验结果反馈父母及孩子,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父母与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最后,布置咨询作业:a.“再现”事件:父母与孩子重新讨论“老师冤枉”事件,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如何更好。b.父母有必要与老师去谈一次,让老师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并澄清孩子的“委屈”;c.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

第2次:首先通过行为契约法反馈咨询作业,即父母与孩子交流了“委屈”等事件,且母亲与班主任老师谈了孩子的事,班主任了解了“委屈”事件,主动向孩子道了歉,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上课表现有进步;第二步与孩子就“最受欢迎的同学”谈“人际交往”问题,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第三步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第四步布置咨询作业:a.父母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只找孩子的优点,并至少准备10句好话;b.孩子按“行为契约”行事,诸如:不主动打人、不主动骂人、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笑三下、上课“盯”老师、回到家说“我回来了”,出门说“我走了” c.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

第3次:首先反馈咨询作业:“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老师表扬,并在某天午餐时有个同学碰了他一下,他也没有生气。父母说孩子10句好话,让父母与孩子体验感受;其次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班主任及父母;再次布置咨询作业:找班主任老师的3个优

儿童心理分析案例一则

点。这样就可以使孩子学会合理评价;提高自控力;加强亲子交流。 第4次:通过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肯定其学习能力,找出学习策略问题;训练“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布置咨询作业:a.选一门课,每天准备好一个问题,带入课堂,在课上找答案;b.收集别人对他的“微笑”与“好话”这些步骤来巩固咨询效果;发展学习策略;增强自信心。

第5次:通过反馈作业:评价“提问”应用,调整提问角度;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几个步骤基本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五次的心理咨询,求助者情绪渐趋稳定,自控力、自信心增强,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大大改善。这与后期的父母努力,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帮助,本人的积极配合治疗有关。

参考文献

[1]刘莹.新编心理医生诊治大全[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2]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st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