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逆推课后反思

更新时间:2023-11-25 06: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青年教师展示课 ——“逆推”课后反思

“逆推”这节课选自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智慧广场,通过呈现一个

卖豆浆的情景,引导学生解决“桶里原来有多少升豆浆”的问题,学习用“倒过来推想”的方法解决问题。

对于这节内容我设计了课前热身、新知学习、课堂小结、课后拓展四个环节的内容。

第一部分,课前通过跟同学们玩对词的游戏(兄弟对弟兄、牛奶对奶牛、刷牙对牙刷)

活跃课堂气氛,在游戏的过程渗透给学生倒过来想的思维,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部分,新知学习共分为四个环节。首先是用小明上学、放学的路线图引导学生发现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倒过来从后往前推,从而引出课题。接着呈现信息窗卖豆浆情境图,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桶里原来有多升豆浆”,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探究过程中的巡视与学生汇报,了解学生对这道题目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的思考过程。再接着根据学生们的掌握程度,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梳理。对于如何将引导学生将卖豆浆的事情发展顺序倒过来想从而顺利解决问题这个重难点,我从先理顺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入手,让学生搞明白每一个数量关系是如何得出来的。然后通过“28升如何变成原来的一半?”“一半如何变回原来有多少升?”两个问题引

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学生搞清楚之后在带领学生一起总结这类问题该如何解决。最后进行当堂洁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第三部分,带领学生进行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四部分,课后拓展,用“李白买酒诗”这个典故,将学生学习的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更激起他们的探索兴趣。

对于本节课我课前确实进行了充分认真的准备,但课堂实际效果与预期仍有差距,很多设计环节没有落实到位,存在诸多问题:

1.小组探究结束后,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展示。(课前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学校没有投影仪设备,让学生爬黑板展示时间又怕来不及最终放弃了)

2.在带领学生一起梳理解题思路时,没有体现层次性,未注意到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接收程度。

3.在解决问题后没有回过头去进行验算,将结果带入题目进行推理,看是不是符合题目要求。

4.最后总结解题思路时过于笼统,不细致,不能让学生形成此类题目的模板思维。

针对这些问题我想进行以下完善:

1.在小组探究时,可同时让几个小组到黑板上展示他们组的探究成果,这样在讲解更加直观清晰,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将学生最原生态的思维状态呈现出来。

2.带领学生理顺思路时,可以从最低层次的画图法、到中间的文字推理法、再到最后的列算式层层递进,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将最后解题的结果带入原题,从前往后推,看看能不能推出最后的结果。让学生了解数学最终还是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4.将解题步骤细化,帮助学生形成此类题目的模板化思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ss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