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研究

更新时间:2024-04-29 09: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毕业论文(设计)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2011-2012 学年度

教育科学 学院 应用心理学 专业 班级 08(4)班 学号 08153129

课题名称 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 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研究 学生姓名 吴 晓 指导教师 蔡 静

2012 年 5 月 23 日

摘 要

本文采用职业期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对盐城师范学院的24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

(1)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期望、较多的社会支持和较大的就业压力。 (2)大学生职业期望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上有显著的差异;大学生社会支持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和是否有实习经历上有显著的差异;大学生就业压力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和是否是学生干部上有显著的差异。

(3)职业期望与就业压力接近正相关,即职业期望越高就业压力就会越大;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即社会支持越高的大学生其就业压力就会越低。

(4)职业期望对就业压力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声望地位和自我发展因素对就业压力的预测显著;社会支持对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主观支持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期望 社会支持 就业压力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 the career expectations of scale,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and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conducted a survey of 245 college students of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and to explore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expectation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employment pressure.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

Firstly,students generally have higher career expectations,more social support and biger job stress .

Secondly,college Students ' career expectations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gender, grade,professional, students on the ground ; Social Support in gender, grade,professional , and students to and whether there are internship difference;Employment Pressure in terms of gender,grade, professionals,students,and in whether the different student leaders .

Thirdly,career expectations and employment pressures close to a positive correlation , career expectations,the greater will be the higher the pressure on employment;social support was very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employment pressure,the higher the social support students employment pressure will be the lower .

Forthly, career expectations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 Prestige status and self-development factors of the pressure on employment forecast a significant; social suppor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subjective social support factors .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Career aspirations

Social support Employment pressure

目 录

1 引言……………………………………………………………………………………1 1.1 选题研究的背景…………………………………………………………………1 1.2 概念界定…………………………………………………………………………1 1.2.1 职业期望……………………………………………………………………1

1.2.2 社会支持……………………………………………………………………2 1.2.3 就业压力……………………………………………...………….…………2 1.3 选题研究的现状…………………………………………………………………2 1.3.1 职业期望的研究现状………………………………………………………2

1.3.2 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3 1.3.3 就业压力的研究现状……………………………………...…….…………5 2 研究设计………………………………………………………………………………6 2.1 研究目的与假设…………………………………………………………………6 2.1.1 研究目的……………………………………………………………………6 2.1.2 研究假设……………………………………………………………………6 2.2 研究方法…………………………………………………………………………7 2.2.1 研究对象……………………………………………………………………7 2.2.2 研究工具……………………………………………………………………7 2.2.3 施测过程…………………………………………………………..…..……8 2.2.4 数据的处理与统计…………………………………………………………8 3 研究结果………………………………………………………………………………8 3.1 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总体现状研究……………………8 3.2 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差异研究…………………………8 3.2.1 大学生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性别上的差异研究…9 3.2.2 大学生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年级上的差异研究…10 3.2.3 大学生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生源地上的差异研究 ……………………………………………………..…..………………………..…..10 3.2.4 大学生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学科上的差异研究…11 3.2.5 大学生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研究…………………………………………………………………………………12 3.2.6 大学生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是否有实习经历上的差异研究………………………………………………………………………………13 3.2.7 大学生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是否学生干部上的差异研究…………………………………………………………………………………14 3.3 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相关性研究………………………15

3.3.1 大学生职业期望与就业压力的相关性研究………………………………15 3.3.2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相关性研究………………………………16 3.4 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的回归研究…………………………16 3.4.1 大学生职业期望对就业压力的回归研究…………………………………16 3.4.2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的回归研究…………………………………17 4 分析与讨论………………………………………………………………….…….......17 4.1 大学生职业期望分析……………………………………………….…….……..17 4.2 大学生社会支持分析………………………….……………….…………….….19 4.3 大学生就业压力分析………………………….…………….….……………….20 4.4 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关系分析…………………..……..21 4.4.1 大学生职业期望与就业压力的相关性分析…………………………..…..21 4.4.2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相关性分析…………….…………..….....22 4.4.3 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的回归分析……….……….......22 5 结论………………………………………………………………….….…….…...…..22 6 研究不足与展望………………………………………………………..………....…..23 7 参考文献…………………………………………………………………..…..…..…..24 8 致谢………………………………………………………………………..…..…..…..26 9 附录………………………………………………………………………….....….…..27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研究

1引言

1.1选题研究的背景

职业期望是人对某种职业的渴求或向往,它既是个人内在职业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又是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内在动力源。[1]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入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职业期望具有与其它社会群体不同的特征。它是大学生将自身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主观因素与社会需要、就业机会不断协调的过程以及从中产生的认知和定位。[2]在人的一生中,人对职业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所以人们的职业期望也在不断的发展。大学生虽然已经步入成年,但是由于一直在学校学习,没有接受过社会的洗礼,要他们马上进入社会是有些困难的,所以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期望,有利于他们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职业,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社会支持是指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等组织所给予个体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它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密切程度。[3]良好的社会支持有益于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使个体获得科学合理的职业期望。大学生作为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在面对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诱惑时,特别需要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支持。所以,为了使当代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心状态,使大学生更好地进行就业,就必须为大学生提供各种良好的社会支持。

压力是指由来自个体内部或外界的压力源而引起的个体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所发生的变化和反应过程。对大学生而言,就业压力排在压力源的首位。就业压力会引起应激状态,导致心理和生理的紊乱,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4]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成为就业压力最大的群体之一。虽然现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但是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和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很不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存在。

以往的研究只是比较注重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三者中的某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却很少有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其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新生代人才的质量,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因此,本文针对现在的就业形势,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现状以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此发现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方法,促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 1.2概念界定 1.2.1职业期望

1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职业期望,是个体对某种职业的渴求和向往,是个体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和信念,是劳动者将劳动能力、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内在因素与外在的就业可能性不断协调的结果。职业期望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是职业价值观的外化,也是个体人生观、世界观的折射。职业期望是个体希望通过某一职业使自己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职业期望直接影响人对职业的选择,并进而影响人的整个生活。具体地说,人的职业期望主要包括保健因素(如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声望地位因素(如工作单位的地理位置和知名度、工作的社会地位、社会价值等)和发展因素(如能独立自主地工作、个人的能力、抱负能够得到施展等)。[5]

1.2.2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的理解和定义因为研究者和研究目的的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心理学界比较一致的关于社会支持的界定是:社会支持是个体在社会联系中所获得的能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免受负面事件的不良影响、有益人际交往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影响。[6]

按照社会支持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两种支持类型。客观支持是指独立于个体感受的、客观可见的实际的支持,包括直接的物质援助和社会团体的参与,是个体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的各种资源的汇总(包括家庭、朋友和社会机构等)。客观支持也可以概括为在需要支持和帮助时能够得到的外部支持的数量或者能够依靠他人的程度。主观支持是指主观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被他人肯定和认同时产生的愉快情绪体验。[6] 1.2.3就业压力

压力是一种紧张适应状态,有时候也称作应激,是指个体在某一情境中身体、心理健康状态在感受了到威胁时所激发的一种适应状态。而大学生就业压力就是指高校毕业生在面对毕业寻找工作的时候,在就业的情景下或者预想此情景时所感受到的压力。[7] 1.3选题研究的现状

1.3.1 职业期望的研究现状

职业期望的研究是随着职业心理学的发展而兴起并不断深入的。我国对于职业期望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80年代,近年来,随着我国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学术界日益重视对该问题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3.1.1 关于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01年,吴谅谅、李宝仙在“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将大学生职业期望因素分为声望地位和稳定性因素、内在价值因素以及外在价值因素四个部分;[1]2004年,乔世东在“城市低学历待业青年的职业期望研究”中通过对12位城市低学历待业青年的访谈,发现许多低学历青年在待业期间普遍存在着心理压力,常出现着急、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其中低学历待业青年大都因自己的学历低、个人性格等方面的原因而暂未实现就业,他们对职业的期望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而家庭环境、个人性格、个人经历、重要他人的影响成为影响他们职业期望的主要因

2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素;[8]2007年,车恩利在硕士论文“大学生职业期望研究”中概述了影响大学生职业期望的一般影响因素,并运用调查统计、对比分析方法,以大连理工大学2006届毕业生为主要对象,描述了当前大学生群体职业期望的基本情况与特征,分析了存在的地域、薪酬、单位期望偏高,功利性较强等方面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包括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期望、重视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社会就业制度和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建议和对策;[2]2011年,张黎、刘丽红在“研究生职业期望现状调查研究”中,探讨了研究生职业期望的现状,并简要分析差异的形成原因,以此来引导研究生群体树立恰当的职业期望,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形势。[9] 1.3.1.2 关于职业期望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2003年,郭辉在“中医药大学生职业期望与个人评价、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中进一步探索中医药大学生职业期望的现状及其与个人评价、社会支持的相互关系,采用了自编基本调查问卷、职业期望量表、个人评价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届毕业班的 277 本科学生进行集体测试。着重分析讨论了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职业期望现状、个人评价、社会支持对学生职业期望的影响等问题。[10]

2007年,王锐在“大学生自我评价、社会支持对职业期望的影响研究”中考察了东北师范大学与鞍山师范学院两所师范类高校322名本科毕业生职业期望、个人评价和社会支持的发展特点及三者之间的关系。[5]

2009年,王书宁在“大学生职业期望、专业承诺、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研究”中考察了大学生职业期望、专业承诺与择业效能感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职业期望、专业承诺与择业效能感存在着性别、生源地和学科差异;大学生职业期望各维度与择业效能感各维度之间大多数存在着显著性正相关,专业承诺各维度与择业效能感各维度之间大多数存在着显著性正相关,职业期望各维度与专业承诺各维度之间大多数存在着显著性正相关;大学生职业期望和专业承诺能够预测择业效能感,专业承诺在职业期望与择业效能感之间起中介作用。[11]

2010年,杨泽明在“师范类大学生年职业期望、人格特质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研究”中对当下师范类大学生的职业期望、人格特质以及就业压力三方面问题展开论述,并针对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开展检验,并借此为广大师范类大学生的健康生活和求职缓压提供了一定的帮助。[7]

2011年,刘海波、胡芳在“不同学历护生择业效能感与职业期望相关性的调查分析”中对不同学历护生的择业效能感和职业期望及相关性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不同学历护生职业期望和择业效能感有其各自的特点,随着择业效能感的提高,职业期望也会增加,因此临床护理教育者可根据护生学历不同给予职业期望和相应的择业效能感指导,树立合理、科学的就业观。[12]

1.3.2 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社会支持的概念开始被写入精神病学文献中,并将其定义为能够帮助个体应付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危机的一般或特定的支持性资源,

[6]

这种支持性资源来自他人或社会网络。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对社会支持

3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1.3.2.1 关于不同群体的社会支持现状研究

2009年,刘萍、席淑华、马静在“我国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中描述了我国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和社会支持的现状,说明了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以及老年人获得社会支持的来源,并据此提出了加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措施和建议;[13]2010年,崔凤梅等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研究”中调查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社会支持水平较低,建议针对低水平社会支持的相关因素及希望得到的社会支持,实施进一步的医疗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14]2011年,熊吉峰、章姗在“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研究”中描述了失能老人家庭照护面临的困境,探讨了他们社会支持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5]2011年,高晓敏在“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对运城地区幼儿教师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了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整体状况,并对影响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16]2011年,莫映桃在“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现状及优化对策”中总结了大学生社会支持现状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社会支持利用度低;社会支持来源范围狭窄,且专业性低并据此提出了优化对策;[17]2012年,王春颖、刘新研、樊立华在“城乡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现状”中探讨了城乡社区老年人基本社会人口学特征及社会支持的现状,并得出结论:我国需要增加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的来源和力度,完善对养老机构的建设,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卫生服务均等化。[18]

1.3.2.2 关于社会支持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2009年,高长松在“大学生人格与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大学生的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经过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无性别差异;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总体幸福感之间除了消极情感与人格、社会支持是显著负相关,其余都是显著正相关;大学生人格对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社会支持在人格基础上时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对大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起到了中介作用;外向性、行事风格、情绪化、善良、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强的预测力,但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以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为中介,行事风格、情绪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以对支持的利用度为中介。[19]

2010年,吴捷在“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中通过对城市低龄老人进行一系列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确立了城市低龄老人的需要结构和社会支持结构,编制了城市低龄老年人需要问卷和城市低龄老年人社会支持问卷。并运用所编制的问卷对城市低龄老年人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对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满足状况、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20]

2011年,张艳宁、孔风在“成人社会支持、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726位成人进行了考

4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察,探讨了社会支持、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得到社会支持、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间均显著相关;社会支持、情绪智力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有显著预测作用;情绪智力在社会支持与积极情感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所以,情绪智力既可以预测主观幸福感,同时又可以调节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21]

2012年,王丽在“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为了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27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初中女生的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学生的心理问题集中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5个因子上,女生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男生;心理健康大部分因子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因此,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是问题检出率仍不乐观,女生的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22]

1.3.3 就业压力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就业压力的研究很多,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3.3.1 关于就业压力现状的研究

2005年,邹群、孙东媛在“辽宁省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研究”中通过对辽宁省师范类大学生的调查,了解了辽宁省师范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状况及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师范类一、二、三年级之间是否存在就业压力上的差异等;[23]2006年,朱鲲鹏、陈孔祥在“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安徽高校大学生为例”中,比较分析了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来源情况,并针对就业压力来源提出应对之策;[24]2009年,李航在“浅谈大学生就业压力”中侧重了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以及应对就业压力的方式,并探讨和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及其应方式与焦虑的关系,为高校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提供参考;[25]2010年,刘沙沙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分析与应对措施”中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成因以及根据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26]2011年,杜培朝等人在“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中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对石河子大学四个学院的710名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了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及其内部差异;[27]2012年,卢青在“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应对策略”中分析了大学生近期与未来的就业形势前景,提出了加强就业指导,调整大学教育宏观规划,加大社会对大学生的扶助力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等应对措施,另就开辟多元化就业渠道陈述了一些看法。[28] 1.3.3.2 关于就业压力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2006年,刘飞燕在“就业压力与大学生心理承受力”中探讨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客观原因是劳动岗位“供不应求”,就业渠道不畅通,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主观原因是大学生自身的自负心理、焦虑恐惧心理、相互攀比心理、自卑和依赖心理。[29]

2008年,赵丹娣在“辽宁省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的研究”中采用压力测试表“心理身体紧张松弛测试”、陈社育的“RCCP通用人职匹配测试量表”及自编个人信息调查问卷对480名大学生进行评定,揭示辽宁省师范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择业取向的整体状况。结果显示: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在某些压力表现

5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上存在差异,就业压力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择业取向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不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在社会性职业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在社会性、实际性、艺术性职业上存在显著差异。[30]

2009年,陈宇红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中运用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状态焦虑量表对104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显示:一、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两两相关;二、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应对方式作为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发挥着良好的调节作用;三、内源性就业压力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1]

2010年,王峰、雷树俊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的相关性研究——以淮安高校大学生为例”中通过对淮安五所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和择业取向的整体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水平都偏高,本科院校的学生比专科院校的学生就业压力更高;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越高,对他的择业影响越大。要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减轻就业压力,高校要进行规划和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大学生自身更要努力提升自我能力和强化心理素质来应对就业压力。[32]

2011年,曹绍平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焦虑关系研究——以广西区大学生为例” 中通过自编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应对方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广西区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现状进行调查,探讨了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焦虑水平现状及三者关系,以便为大学生的就业辅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持。结课表明,大学生就业压力处于中等水平,面临一定的就业压力,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缓解焦虑水平,而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则加剧了焦虑水平。[33]

2研究设计

2.1研究目的与假设

2.1.1研究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调查,了解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以及就业压力的整体情况以及在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特征,探讨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理论支持。

2.1.2研究假设

一、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期望、较多的社会支持以及较大的就业压力。 二、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职业期望和就业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 三、职业期望与就业压力水平呈正相关,即职业期望越高,就业压力越大;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即获得较多社会支持可以降低就业压力水平。

6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2.2研究方法

2.2.1研究对象

整群分层抽样选取盐城师范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91%,剔除无效问卷,可用问卷为245份,有效率为82%。具体情况见表2-1。

表2-1 被试的基本情况

变量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男 98 40.0%

女 147 60.0%

生源 城镇 103 42.0% 地 农村 142 58.0% 学科 文科 150 61.2% 理工科 95 38.8% 实习 有 139 56.7% 经历 无 106 43.3%

变量 人数 百分比 大一 74 30.2%

年级 大二 57 23.3%

大三 47 19.2% 大四 67 27.3%

是否 是 122 49.8% 独生 否 123 50.2% 学生 是 159 64.9% 干部 否 86 35.1%

2.2.2研究工具

职业期望量表:通过文献阅读和相关资料分析,以凌文辁等人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为基础,采用吴谅谅、李宝仙在论文《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所编写的职业期望量表。依照学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期望因素的重视程度,按完全不重要到非常重要五个等级记分,将22个职业期望项目分成三个因子,分别是F1(声望地位因素)、F2(自我发展因素)、F3(稳定性因素),其中F1包括了8个项目,主要与声望地位有关;F2也包括8个项目,主要与个人才能的发挥和发展有关;F3包括6个项目,主要与职业所具有的稳定性和福利有关。该量表被多次使用,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7]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该量表共十个条目,分为三个维度:主观主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这些维度的分数越高,反映被试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利用度越好。考虑到研究对象是当代的大学,研究中需要对量表中的一些条目进行修订。将第3题加上“同宿舍的人,第4题“同事”改为“同学”,第5题去掉“儿女”,将“夫妻”一栏加上“恋人”,第6题、第7题的“配偶”后加上“恋人”,“同事”后加上“同学”,并且加上“导师”。有研究者对修订后的量表时隔半个月进行小样本的重测,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3,说明修订后的量表仍有较高的信度。[34]

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本研究采用陈宇红教授在2005年编制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来测量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该问卷一共有59个题项,分成六个因素,这六因素分别是:职业素质评价的压力(16题),求职竞争的压力(14题),自我认识与定位的压力(7题),就业心理预期的压力(9题),缺少求职帮助的压力(8题),专业供求矛盾的压力(5题)。

7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2.2.3施测过程

整个测试严格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由本人及所选的搭档在课堂上发放问卷,要求被试严格按照要求当场独立完成问卷,并当场收回且剔除无效问卷。施测采用无记名答卷的方式,测试时间约为20分钟。

2.2.4数据的处理与统计

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应用的统计方法有: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研究结果

3.1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总体现状研究

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总体现状见表3-1。

表3-1 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总体现状

声望地位 自我发展 稳定性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职业素质评价 就业竞争环境 自我认识与定位 就业心理预期 缺少求职帮助 专业供求矛盾

Max 38 40 30 15 28 12 71 60 31 40 39 23

Min 9 13 9 1 11 3 20 15 7 11 9 5

M 22.89 27.42 20.05 8.55 19.42 7.94 43.78 40.28 18.92 24.80 23.05 15.00

SD 5.44 5.14 4.24 2.81 3.79 1.88 9.05 7.69 4.88 5.34 4.97 3.43

由表3-1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期望,其中对自我发展和声望低位的期望较高,对职业稳定性的期望较低。

大学生普遍能获得各种社会支持,其中获得的主观支持明显多于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

大学生具有较大的就业压力,特别是在职业素质评价和就业竞争环境这两个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四个因子分。

3.2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差异研究

3.2.1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性别上的差异研究

把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各因子进行T检验,具体情况见表3-2。

8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表3-2 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性别上的t检验

声望地位 自我发展 稳定性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职业素质评价 就业竞争环境 自我认识与定位 就业心理预期 缺少求职帮助 专业供求矛盾

*

**

男生(n=98) M 23.91 26.79 19.37 8.07 18.51 7.36 45.37 40.70 19.70 26.01 23.88 14.78

***

女生(n=147) M 22.21 27.84 20.51 8.86 20.03 8.33 42.72 40.00 18.40 23.99 22.50 15.16

SD 5.82 5.48 4.37 2.45 3.38 1.74 9.06 7.50 5.13 5.44 5.00 3.74

SD 4.65 4.53 3.96 3.23 4.19 1.93 8.83 7.80 4.39 4.98 4.83 2.90

t 2.527 -1.644 -2.081 -2.066 -2.996 -4.084 2.262 0.701 2.059 2.949 2.137 -0.911

************

注:代表p<0.05, 代表p<0.01,代表p<0.001,下表同。

从表3-2可以看出,男大学生除了在声望低位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女大学生外,在自我发展和稳定性因子上的得分都低于女大学生,并且男女大学生在声望低位因子和稳定性因子的得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女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得分普遍高于男大学生的得分,而且在这三个因子的得分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的得分差异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

除专业供求矛盾外,男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得分都高于女大学生。并且在职业素质评价、自我认识与定位、就业心理预期以及缺少求职帮助者四个因子上,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之间的得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但在其他两各因子上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

3.2.2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年级上的差异研究

把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各因子进行T检验,具体情况见表3-3

9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表3-3 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年级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声望地位 自我发展 稳定性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职业素质评价 就业竞争环境 就业心理预期 缺少求职帮助 专业供求矛盾

大一(n=74) 大二(n=57) 大三(n=47) 大四(n=67) M 23.82 28.30 19.93 7.56 17.42 7.72 46.16 42.65 25.85 24.57 15.84

SD 5.55 5.03 4.19 2.77 3.42 2.02 9.54 7.32 4.83 5.57 5.39 3.24

M 24.79 26.58 19.54 8.19 19.53 8.12 44.44 39.28 18.93 25.23 22.23 13.65

SD 4.89 4.77 4.33 3.02 3.35 1.73 7.57 7.43 4.27 4.75 4.23 2.28

M 22.49 27.38 20.38 9.11 20.85 8.06 41.04 37.74 17.77 24.17 22.40 13.60

SD 5.57 5.95 4.42 2.78 3.15 1.91 9.88 8.42 5.13 5.65 4.70 3.72

M 20.52 27.19 20.39 9.45 20.54 7.94 42.51 40.30 18.72 23.70 22.54 16.24

SD 4.84 4.92 4.14 2.33 4.05 1.82 8.45 7.18 5.16 5.19 4.98 3,53

F 7.998 1.277 0.525 6.112 12.67 0.596 3.815 4.553 1.803 2.272 3.424 11.21

************

自我认识与定位 19.84

从表3-3可以看出,四个年级的大学生除了在声望地位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

差异外,在其他两个因子上的得分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经事后检验比较发现,大四学生在声望地位因子上的得分显著小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的得分,差异由小到大依次为:大四、大三、大一、大二。

四个年级的大学生除了在支持利用度上的得分不存在差异外,在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上的得分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经事后检验比较发现,在客观支持上,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大二学生显著低于大四的学生;在主观支持上,大一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年级学生的得分。

四个年级的大学生在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缺少求职帮助和专业供求矛盾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余两个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经事后检验比较发现,在职业素质评价上,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大三和大四学生;在就业竞争环境上,大一的得分显著低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在自我认识与定位上,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的得分;在就业心理预期上,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四学生的得分;在缺少求职帮助上,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学生的得分;在专业供求矛盾上,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学生的得分。 3.2.3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生源地上的差异研究

把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各因子进行T检验,具体情况见表3-4。

10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表3-4 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生源地上的t检验

声望地位 自我发展 稳定性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职业素质评价 就业竞争环境 自我认识与定位 就业心理预期 缺少求职帮助 专业供求矛盾

城镇(n=103) M 22.72 28.25 20.38 8.64 20.07 8.08 42.09 38.97 18.12 23.95 22.32 14.81

SD 5.89 5.59 4.56 2.85 3.45 1.94 9.12 7.40 5.13 5.64 4.52 3.52

农村(n=142) M 23.01 26.82 19.82 8.48 18.95 7.84 45.01 41.23 19.51 25.41 23.58 15.14

SD 5.10 4.72 3.99 2.78 3.96 1.83 8.82 7.78 4.63 5.05 5.22 3.37

t -0.419 2.175 1.024 0.445 2.299 0.986 -2.521 -2.291 -2.218 -2.121 1.978 -0.786

*******

从表3-4可以看出,农村大学生在声望地位因子上的得分较高,而城镇大学生在自我发展和稳定性因子上的得分较高,并且二者在自我发展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

城镇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各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农村大学生,并在主观支持因子上的得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在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因子上,二者的得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农村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城镇大学生。除了专业供求矛盾因子外,农村和城镇大学生在其他五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3.2.4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学科上的差异研究

把不同学科大学生的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各因子进行T检验,具体情况见表3-5。

11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表3-5 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学科上的t检验

声望地位 自我发展 稳定性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职业素质评价 就业竞争环境 自我认识与定位 就业心理预期 缺少求职帮助 专业供求矛盾

文科(n=150) M 22.57 28.35 20.67 8.93 19.93 8.24 42.51 39.79 18.17 24.18 22.74 14.60

SD 5.52 5.39 4.34 2.53 3.37 1.77 8.53 7.22 4.90 5.39 4.79 3.45

理工科(n=95) M 23.39 25.96 19.07 7.95 18.61 7.46 45.79 41.05 20.11 25.77 23.55 15.65

SD 5.30 4.34 3.91 3.11 4.26 1.95 9.50 8.36 4.63 5.16 5.22 3.31

t -1.145 3.812 2.921 2.574 2.562 3.215 -2.806 -1.250 -3.069 -2.286 -1.241 -2.363

**************

从表3-5可以看出,文科大学生在自我发展和稳定性因子上的得分较高,而理工科大学生在声望地位因子上的得分较高,而且二者在自我发展和稳定性因子上得分的差异极其显著。

文科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得分普遍高于理工科大学生的得分,而且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的得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得分普遍高于文科大学生的得分。在职业素质评价、自我认识与定位、就业心理预期以及专业供求矛盾这四个因子上,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的得分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但在就业竞争环境和缺少求职帮助等因子上,文科和理工科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3.2.5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研究

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各因子进行T检验,具体情况见表3-6。

12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表3-6 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t检验 声望地位 自我发展 稳定性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职业素质评价 就业竞争环境 自我认识与定位 就业心理预期 缺少求职帮助 专业供求矛盾

独生(n=122) M 22.57 27.98 20.46 8.39 19.34 7.94 42.46 39.33 18.10 24.01 22.39 14.72

SD 5.22 5.37 4.42 2.61 3.52 1.93 9.39 7.56 4.94 5.47 5.15 3.52

非独生(n=123) M 23.20 26.86 19.65 8.70 19.50 7.93 45.09 41.23 19.74 25.58 23.72 15.29

SD 5.65 4.86 4.03 3.00 4.05 1.83 8.53 7.34 4.71 5.12 4.70 3.33

t -0.906 1.715 1.496 -0.852 -0.313 0.032 -2.295 -1.944 -2.663 -2.318 -2.111 -1.306

*****

从表3-6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自我发展和稳定性这两个因子上的得分较高,而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声望地位因子上的得分较高,并且二者在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这两个因子上的得分略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而在支持的利用度上略低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并且在这三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得分普遍高于是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职业素质评价、自我认识与定位、就业心理预期以及缺少求职帮助等因子上二者的得分达到了显著性差异。

3.2.6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是否有实习经历上的差异研究

把有实习经历和没有实习经历大学生的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各因子进行T检验,具体情况见表3-7。

13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表3-7 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是否有实习经历上的t检验 声望地位 自我发展 稳定性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职业素质评价 就业竞争环境 自我认识与定位 就业心理预期 缺少求职帮助 专业供求矛盾

有(n=103) M 22.71 26.97 19.95 8.50 19.96 7.99 43.51 40.28 19.02 24.76 23.07 14.94

SD 5.34 5.26 4.31 2.75 3.95 1.91 9.23 7.74 4.92 5.49 4.83 3.75

没有(n=142) M 23.13 28.01 20.19 8.61 18.71 7.88 44.13 40.28 18.79 24.84 23.02 15.10

SD 5.58 4.94 4.16 2.89 3.46 1.84 8.84 7.67 4.85 5.18 5.16 2.98

t -0.608 -1.572 -0.436 -0.322 2.603 0.515 -0.532 -0.002 0.363 -0.112 0.068 -0.392

*

从表3-7可以看出,没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并且二者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在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的得分高于没有实现经历的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上的得分低于没有实现经历的大学生,并且在主观支持上的得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在另外两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有实习经历和没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在就业压力的取向上有所不同,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在自我认识与定位和缺少求职帮助这两个因子上得分较高。而没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在职业素质评价、就业心理预期与专业供求矛盾上的得分较高。在就业竞争环境这个因子上,二者的得分几乎相同,无差异。并且二者在就业压力各个因子的得分差异都不显著。

3.2.7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是否学生干部上的差异研究

把是否学生干部大学生的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各因子进行T检验,具体情况见表3-8。

14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表3-8 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在是否学生干部上的t检验 声望地位 自我发展 稳定性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职业素质评价 就业竞争环境 自我认识与定位 就业心理预期 缺少求职帮助 专业供求矛盾

是(n=159) M 22.61 27.48 20.22 8.64 19.65 8.00 42.46 39.80 18.45 24.52 22.81 14.72

SD 5.27 5.37 4.26 2.84 3.63 1.75 8.86 7.65 5.07 5.17 4.82 3.45

否(n=86) M 23.41 27.31 19.74 8.37 19.00 7.83 46.22 41.17 19.80 25.30 23.50 15.55

SD 5.73 4.72 4.20 2.74 4.06 2.09 8.93 7.73 4.42 5.64 5.22 3.35

t -1.095 0.238 0.838 0.716 1.280 0.693 -3.163 -1.338 -2.088 -1.091 -1.036 -1.815

***

从表3-8看出,非学生干部大学生除声望地位因子得分高于是学生干部大学生外,在其他两个因子上都低于是学生干部大学生,且二者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是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各因子得分都高于非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并且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上,且二者差异均没达到显著水平。

非学生干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得分在每个因子上均比是学生干部大学生要高,其中在职业素质评价和自我认识与定位这两个因子上两者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3.3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3.3.1大学生职业期望与就业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将声望地位、自我发展、稳定性以及以及职业期望总分与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自我认识与定位、就业心理预期、缺少求职帮助、专业供求矛盾以及就业压力量表总分做相关。具体情况见表3-9。

表3-9 大学生职业期望与就业压力的相关分析结果

职业素质评价 就业竞争环境 自我认识与定位 就业心理预期 缺少求职帮助 专业供求矛盾 就业压力总分

声望地位 0.209 0.263 0.208 0.370 0.260 0.064 0.275

************

自我发展 -0.164 -0.014 -0.113 -0.044 0.024 -0.011 -0.075

*

稳定性 -0.083 0.075 -0.029 0.05 0.063 0.120 0.022

职业期望总分

-0.005 0.141 0.036 0.168 0.152 0.067 0.101

****

15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从表3-9可以看出,职业期望总分与就业压力总分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但是总体来看职业期望与就业压力之间的正相关接近显著水平。其中,声望地位因子除了与专业供求矛盾因子不存在相关外,与就业压力其他因子以及就业压力总分都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自我发展因子只与职业素质评价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其他因子和就业压力总分都不存在相关关系;稳定性因子与就业压力各个因子和总分都不存在相关关系;职业期望总分与就业竞争环境、就业心理预期和缺少求职帮助这三个因子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3.3.2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与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自我认识与定位、就业心理预期、缺少求职帮助、专业供求矛盾以及就业压力量表总分做相关,具体情况见表3-10。

表3-10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相关分析结果

职业素质评价 就业竞争环境 自我认识与定位 就业心理预期 缺少求职帮助 专业供求矛盾 就业压力总分

客观支持 -0.266 -0.261 -0.192 -0.198 -0.211 0.022 -0.241

************

主观支持 -0.377 -0.335 -0.276 -0.338 -0.341 -0.125 -0.366

************

支持利用度 -0.148 -0.104 -0.177 -0.144 -0.126 -0.069 -0.152

******

社会支持总分 -0.366 -0.327 -0.286 -0.314 -0.316 -0.081 -0.351

************

从表3-10可以看出,社会支持总分与就业压力总分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除了专业供求矛盾外,社会支持总分与就业压力其他因子均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其中,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除了与专业供求矛盾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与就业压力的其他各个因子及就业压力总分均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而支持利用度除了与就业竞争环境、专业供求矛盾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与就业压力的其他各个因子以及就业压力总分都呈显著的负相关。

3.4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的回归研究

通过上述相关分析研究,我们发现职业期望、社会支持同就业压力及其多个因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对各相关因素之间进行回归分析。 3.4.1大学生职业期望对就业压力的回归研究

分别以职业期望的三个因子为自变量,以就业压力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进而明确职业期望各个因素同就业压力的关系。具体见表3-11。

16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表3-11 大学生职业期望和就业压力的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声望地位 自我发展 稳定性

因变量 就业压力

β 0.355 -0.210 0.033

t 5.417 -3.202 0.406

*****

△R2

0.113

F 15.433

由表3-11可以看出,职业期望中的声望地位因素能显著正向预测就业压力,自我发展因素能显著负向预测就业压力,而稳定性因素对就业压力的预测不显著。表明声望地位因素和自我发展因素对就业压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3.4.2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的回归研究

分别以社会支持的三个因子为自变量,以就业压力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进而明确社会支持各个因素同就业压力的关系。具体见表3-12。

表3-12 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就业压力的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因变量

就业压力

β -0.048 -0.368 -0.030

t -0.661 -6.166 -0.467

***

△R2

0.135

F 38.018

由表3-12可以看出,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能显著负向预测就业压力,而客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对就业压力的预测不显著。表明主观支持对就业压力由一定的影响。

4分析与讨论

4.1大学生职业期望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都具有较高的职业期望,其中对自我发展和声望地位的期望较高,对职业稳定性的期望较低。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更期望在将来的职业中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才能,并期望从事有声望的职业。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正准备步入社会,对社会充满着想象,想通过自己的才华在将来的岗位上一展抱负,所以对自我发展的期望较高。又因为对社会现状的了解,大学生都比较想从事一个与自己身份比较符合的职业,一个比较有声望的职业,所以对声望因素的期望较高。

在性别上,除了在声望低位因子外,男大学生在自我发展和稳定性因子上的得分都低于女大学生,并且男女大学生在声望低位因子和稳定性因子的得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这可能是由男女扮演的社会角色和性格差异所致,男生自古以来都处于一种主导地位,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对权力的渴望,所以男大学生更在乎职业中的声望地位;而女生与生俱来就对安全感有着强烈的需要,再加上受传统观念中“以男性为中心,女性相夫教子”的影响,大多女生喜欢没有挑战、相对稳定的职业,所以更在乎职业的稳定性。

17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在年级上,四个年级的得分除了在声望地位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他两个因子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经事后检验比较发现,大四学生在声望地位因子上显著小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的得分,差异由小到大依次为:大四、大三、大一、大二。这可能与大学生特定时期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有关。大二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的大学生活后,适应了大学阶段特定的专业学习和生活节奏,能够形成比较客观的职业期望。大一新生具有青春和活力,为完成角色转变而积极融入大学生活状态中,因此对职业的期望相对较高。大三和大四学生开始考虑自己的职业走向和未来的发展道路,忙于各种证书考试和职业选择,为此他们进一步的接触了社会,了解了现实中激烈的竞争环境和严峻的就业形势,特别是大四学生,所以大三和大四学生都会降低对职业的期望度。

在生源地上,农村大学生在职业期望的声望地位因子上的得分较高,而城镇大学生在自我发展和稳定性因子上的得分较高,并且二者在自我发展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这可能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一方面农村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单调封闭,比较艰苦,所以当他们进入大学后,发现大城市的繁华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们会想干出一番事业,出人头地,最终能留在大城市,所以他们更想获得一个体面的工作,更在乎职业中的声望因素;另一方面城市大学生自小就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喜欢享受生活,所以他们更在乎职业的稳定性。

在学科上,文科大学生在自我发展和稳定性因子上的得分较高,而理工科大学生在声望地位因子上的得分较高,而且二者在自我发展和稳定性因子上得分的差异极其显著。这可能与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有关。文科学生的专业性并不强,可选择的职业广泛、种类繁多,但是他们往往倾向于选择比较稳定并且能施展自己才能的职位。而理工科大学生的专业性比较强,就业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喜欢进行学术研究、理论研究、发明创造,他们更希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所以更看重职业中的声望因素。

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自我发展和稳定性这两个因子上的得分较高,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声望地位因子上的得分较高,并且在职业期望的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这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所经受的学校教育和职业指导一样,面临着相同的就业形势,所以他们对职业期望差异并不显著。

在是否有实习经历上,没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在职业期望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并且二者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虽然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比没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更早一步接触社会,体验工作,但是他们实习和真是的工作是有差别的,再加上他们经受相同的教育,面对相同的就业信息,所以他们在职业期望上的差异并不显著。

在是否学生干部上,非学生干部大学生除了声望地位因子的得分较高外,在其他两个因子上的得分都低于是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并且二者在各因子上的得分都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干部大学生与非学生干部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学校氛围一样,受到的教育一样,受到的职业指导也一样,所以在二者

18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在职业期望上的差异不显著。 4.2大学生社会支持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都能获得各种社会支持,其中获得的主观支持明显多于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一是在当代社会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人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这也促使了当代大学生更在乎自己在社会中所得到的尊重以及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二是当代的大学生经过学校的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在不断提高,使他们有信心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很好的就业。

在性别上,女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得分普遍高于男大学生的得分,并且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这可能与女大学生的性格和她们所处的社会地位有关。女生的性格大多是比较文静内向的,她们在社会上属于弱势群体,不管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她们都是相对比较脆弱的,而且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度和帮助明显多于男性,所以女大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高于男大学生。

在年级上,四个年级的得分除了在支持利用度上不存在差异外,在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经事后检验比较发现,在客观支持上,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大二学生显著低于大四的学生;在主观支持上,大一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年级学生的得分。这可能是由四个年级所处的学习环境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不同导致的。大一的学生刚进入学校,对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充满着憧憬,他们没有来各方面的压力,所以寻求社会支持的需求并不强烈。而又因为四个年级的大学生的年龄、经历的事情及成熟程度不同,导致他们对寻求客观支持或主观支持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差距。

在生源地上,城镇大学生社会支持得分要比农村大学生高,而且在主观支持因子的得分上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首先,这可能是因为农村的一些政策优惠并没有完全落实到每一个人手中;其次,可能是因为城镇的生活压力较大,竞争较激烈,使城镇大学生积极寻求各种社会支持;最后,城镇比农村较发达些,因此获得支持的途径更广,更为方便。

在学科上,文科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得分普遍高于理工科大学生的得分,而且在这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支持的利用度因子的得分差异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这可能因为专业性质的不同,使得文科和理工科大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文科大学生比较活跃,感情丰富,善于交往与言谈,使得他们更容易发现、获得和利用社会支持;而理工科大学生经常呆在研究室或者在运算推理,交际圈较为封闭,不善于言谈和交际,所以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

在是否独生子女上,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这两个因子上的得分略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而在支持的利用度上略低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并且在这三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可能是因为不管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都享受相同的教育环境,相同的社会环境,相同的国家政策,所以他们都能获得各种社会支持,所以他们在社会支持上的差异并不显著。

19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在是否有实习经历上,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在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的得分较高,没有实现经历的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上的得分较高,并且二者在主观支持上的得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可能是因为有过实习经历的大学生经过社会的洗礼,了解工作的艰辛以及社会支持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对于自己获得的社会支持充分利用,更加珍惜。

在是否学生干部上,是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的各因子得分上都高于与非学生干部大学生,并且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上二者的得分差异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虽然学生干部大学生在学校经受过锻炼,有比较广泛的交际圈,能获得比较多的社会支持,但是因为是学生干部大学生与非学生干部大学生所处的学校和教育环境一样,所获得社会支持也几乎一样,所以他们在社会支持上的差异并不显著。 4.3大学生就业压力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水平都比较高,尤其是在职业素质评价和就业竞争环境两方面。究其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点:一是近几年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剧增,大量毕业生涌入就业大军导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使得就业竞争环境更加恶劣,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承担着极大的压力。二是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求职单位看重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所以导致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素质评价以及自我认识与定位产生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从本次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环境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且有意向去寻求各种求职帮助。

在性别上,结果显示,除了专业供求矛盾外,男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其他五个因子上的得分都要高于女大学生,并在职业素质评价、自我认识与定位、就业心理预期以及缺少求职帮助者四个因子的得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这与崔继红(2008)等人的研究相反。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逐步深入,我国提倡关爱女孩,致使现在社会中女多男少,使得男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自古以来社会对男性的要求就比较高,男性身上担负着更多的责任,所以男大学生的压力明显大于女大学生。

在年级上,四个年级的得分在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缺少求职帮助和专业供求矛盾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其余两个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经事后检验比较发现,大一年级除了在职业素质评价和就业竞争环境上得分较低外,在其余四个因子上的得分都高于其他几个年级的得分。这可能是因为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还比较有限,对自己缺乏就业信心,再加上平时经常看到的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错误的估计了当前的就业形势,把就业想得太过复杂和残酷,所以使自身产生了很大的就业压力。

在生源地上,农村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城镇大学生,并且除了专业供求矛盾因子外,二者在其他五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农村大学生缺少求职帮助,家庭的压力会让他们产生更高的就业心理预期,致使他们的就业压力高于城镇大学生。而且为了能够更好的就业,他们就要

20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比城镇大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在学科上,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得分普遍高于文科学生。在职业素质评价、自我认识与定位、就业心理预期以及专业供求矛盾这四个因子上,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的得分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这可能是因为文科大学生的就业面比较宽,比较容易就业,而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面相对较窄,所以就业压力较大。再加本研究所选取的对象为盐城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该学校文科生明显多于理科生,其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都比较高,这就致使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

在是否独生子女上,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得分普遍高于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职业素质评价、自我认识与定位、就业心理预期以及缺少求职帮助等因子上二者的得分达到了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家里就他一个孩子,家里有能力养活他们,不急着让他们找工作,所以他们的就业压力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

在是否有实习经历上,有实习经历和没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在就业压力的取向上有所不同,实习经历的大学生更注重自我认识与定位以及缺少求职帮助,他们在这两个因子上得分较高。而没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更关注职业素质评价、就业心理预期与专业供求矛盾,他们在这三个因子上得分较高。这可能是因为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知道工作中的环境,知道就业需要什么,所以他们更关注自我的认识与定位以及求职帮助等方面。而没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没有经历过工作,对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所以他们有着较高的就业心理预期。

在是否学生干部上,非学生干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得分在每一个因子上都要比是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得分高,其中在职业素质评价和自我认识与定位这两个因子上两者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这可能是因为是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其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都在做学生干部的经历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他们比较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加之他们在做学生干部期间可能会同社会上的部分用人单位发生接触,所以他们比非学生干部的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4.4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关系分析

4.4.1大学生职业期望与就业压力的相关性分析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职业期望总分与就业压力总分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但是总体来看,职业期望与就业压力之间的正相关接近显著水平。这与之前的假设有一些小小的出入,可能是由测量时的误差导致。除了专业供求矛盾外,声望地位因素与其他五个因子之间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自我发展因素除了与职业素质评价之间达到了显著的相关外,与其他五个因子之间的相关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稳定性因素与就业压力的六个因子都没有达到显著相关。也就是说职业期望越高,就业压力就会越大。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在就业压力严峻的形势下,大学生应该认清自己的能力,形成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职业期望,以此来降低自己的就业压力,使自己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

21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4.4.2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相关性分析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社会支持总分与就业压力总分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说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就业压力水平就越低。这一点符合研究之前的假设。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除了与专业供求矛盾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外,与就业压力的其他五个因子及就业压力总分均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而支持利用度除了与就业竞争环境、专业供求矛盾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与就业压力的其他四个因子以及就业压力总分都呈显著的负相关。这个结果说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利用度对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所以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在为大学生提供实际的帮助同时,还要注意尊重、支持和理解他们,因为情感上的支持能缓解人们的压力、给人们带来鼓励,从而有可能使个体在高压力水平下,提高自我处理事情的能力,以减轻对压力事件的评估,降低压力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35]

4.4.3大学生职业期望、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的回归分析

以职业期望中的声望地位、自我发展和稳定性因子为自变量,就业压力作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期望中的声望地位因素能显著正向预测就业压力,自我发展因素能显著负向预测就业压力,而稳定性因素对就业压力的预测不显著。这进一步证明了职业期望对就业压力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声望地位和自我发展因素。

以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为自变量,就业压力作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主观支持对就业压力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客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对就业压力的预测显著。这进一步证明了社会支持对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主观支持因素。

5结 论

通过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期望、较多的社会支持和较大的就业压力。在职业期望中,大学生对自我发展和声望低位的期望较高,对职业稳定性的期望较低;在社会支持中,大学生获得的主观支持明显多于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在就业压力中,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和就业竞争环境上的压力比较高。

二、大学生职业期望在声望地位因子上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在自我发展因子上存在户口所在地和专业差异;在稳定性因子上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大学生职业期望不存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有实习经历、是否学生干部的差异。

大学生社会支持存在性别、年级、专业上的差异,并且在主观支持上还存在户口所在地和是否有实习经历的差异。大学生社会支持不存在是否独生、是否为学生干部的差异。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存在是否有实习经历的差异,其中在职业素质评价和自我认识与定位中不存在年级差异;在就业心理预期中不存在年级、是否为学生干部的

22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差异;在缺少求职帮助中不存在年级、专业以及是否为学生干部的差异。在就业竞争环境中只存在年级、户口所在地的差异;在专业供求矛盾中只存在年级和专业的差异。

三、大学生职业期望与就业压力接近正相关,即职业期望越高就业压力就会越大;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即社会支持越高的大学生其就业压力就会越低。

四、职业期望对就业压力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声望地位和自我发展因素对就业压力的预测显著;社会支持对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主观支持因素。大学生应当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并从自身实际和能力出发,形成合理的职业期望,从而降低自身的就业压力,使自己可以更好地就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6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本研究取样样本有限。数据考察主要以盐城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为主,代表性有所欠缺。中国地域广阔,各个地方都存在着文化、习惯等差异,以后可考虑进一步拓展样本的代表性,跨省、跨区域选取样本。

二、数据处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的数据处理只采用了一些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简单的应用统计手段,对于探讨问题的深入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没有注重变量的广度和时效性。没有在研究变量的相关理论领域展开调查,同时没有更多的考虑变量的时间阔度问题。

四、测量工具有待进一步精确。只是向大学生发放问卷,再加上测量过程中的多种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导致测量结果有误差,影响可信度。

23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吴谅谅,李宝仙.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应用心理学,2001,7(3):18 [2]车恩利.大学生职业期望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

[3]钟霓韵.高中生考试焦虑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5):4 [4]王魁.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学生保健,2012,9(1):61

[5]王锐.大学生自我评价、社会支持对职业期望的影响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 [6]隆景云.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8 [7]杨泽明.师范类大学生职业期望、人格特质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2

[8]乔世东.城市低学历待业青年的职业期望研究.青年研究,2004(5):30

[9]张黎,刘丽红.研究生职业期望现状调查研究.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32(5):128

[10]郭辉.中医药大学生职业期望与个人评价、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03:1

[11]王书宁.大学生职业期望、专业承诺、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9:5

[12]刘海波,胡芳.不同学历护生择业效能感与职业期望相关性的调查分析.护理研究,2011,5(5):1334

[13]刘萍,席淑华,马静.我国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26):46

[14]崔凤梅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23 [15]熊吉峰,章姗.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研究.社会研究,2011,11:71 [16]高晓敏.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11,7(7):50 [17]莫映桃.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现状及优化对策.文教资料,2011,3(下):212

[18]王春颖,刘新研,樊立华.城乡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现状.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1

(32):120

[19]高长松.大学生人格与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9,4(18):35

[20]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2010:1

[21]张艳宁,孔风.成人社会支持、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

志,2012,20(1):50

[22]王丽.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91 [23]邹群,孙东媛.辽宁省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研究. 教育科学,2005, 2(16):40 [24]朱鲲鹏,陈孔祥.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安徽高校大学生为例.合肥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6,23(2):111

[25]李航.浅谈大学生就业压力.教育长廊,2009,1(上旬刊):118

[26]刘沙沙.大学生就业压力分析与应对措施.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5(123):90 [27]杜培朝等人.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职教探索与研究,2011(4):50

24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28]卢青.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应对策略.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13 [29]刘飞燕.就业压力与大学生心理承受力.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3(2):110 [30]赵丹娣.辽宁省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的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

志,2008,16(4):375

[31]陈宇红.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

报,2009,23(76):25

[32]王峰,雷树俊.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的相关性研究——以淮安高校大学生为例. 淮阴

工学院学报, 2010,12(6):61

[33]曹绍平.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焦虑关系研究——以广西区大学生为例. 赤峰学院学

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9):82

[34]王峰.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的相关性研究——基于苏北淮安地区高等院校调查. 南京

师范大学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2009:83

[35]崔继红.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10:10-47

25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致 谢

回顾四年来的大学学习生涯,心中顿时充满无限感激之情: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蔡静老师,感谢蔡老师一年来对我论文和实习的帮助,对我学习的精心指导与教诲,本研究从课题的选择到最终完成,都蕴含了蔡老师给予我的耐心指导与不懈支持,不仅如此,蔡老师以她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宽厚豁达、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不仅教会我如何学习,更教会了我如何做研究,在此表达我对蔡老师衷心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同时还要感谢教科院的所有恩师!

其次,感谢与我一起度过四年大学生活的同学和我宿舍的朋友,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使我的论文才在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和疑惑后顺利完成,同时还要感谢师兄妹们在问卷调查以及论问修改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在此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最后,我还要感谢含辛茹苦培养我长大的父母给予我学业上的支持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论文终稿之际,再次感谢所有带给我帮助和支持的恩师、同学和朋友,是你们的鼓励和关怀使我在未来的征途中充满自信和勇气,我将继续努力,以更好的成绩来回报所有我爱的人以及所有爱我的人!

吴晓 2012年5月23日

26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附 录

附录1 职业期望量表

指导语:请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在相应的答案上打勾,每题选一个答案。如选择“完全不同意”则在“1”上打勾,选择“不同意”的则在“2”上打勾,以此类推。

1、收入高 2、福利好 3、职业稳定

4、能提供受教育机会 5、有出国机会

6、有较高社会地位 7、能发挥自己才能

8、提供医疗、养老、住房公积金 9、职业环境优雅

10、符合兴趣爱好 11、机会均等,公平竞争 12、晋升机会多 13、单位知名度高 14、单位规模大 15、能学以致用 16、交通便利

17、自主性大,不受约束 18、工作有挑战性 19、容易成名成家 20、单位级别高 21、单位在大城市 22、信息畅通

不太 重要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一般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有些 很

重要

重要 重要 3 4 5 3 4 5 3 4 5 3 4 5 3 4 5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27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附录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指导语:请您仔细阅读下面的条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一作答,在相应选项上面打勾。请注意不要漏题。

1、您有多少关系密切,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只选一项)

①一个也没有 ②1一2个 ③3一5个 ④6个或6个以上 2、近一年来,您:(只选一项)

①远离家人,且独居一室。 ②住处经常变动,多数时间和陌生人住在一起。 ③和同学、同事或朋友住在一起。 ④和家人住在一起。 3、您与邻居:(只选一项)

①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 ②遇到困难可能稍微关心。 ③有些邻居很关心您。 ④大多数邻居都很关心您。 4、您与同学:(只选一项)

①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 ②遇到困难可能稍微关心。 ③有些同学很关心您。 ④大多数同学都很关心您 5、从家庭成员得到的支持和照顾(在合适的框内划“√” ) A.夫妻(恋人) B. 父母 C. 儿女 D. 兄弟姐妹 E. 其他成员(如嫂子) 无 极少 一般 全力支持 6、过去,在您遇到急难情况下,曾经得到的经济支持或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来源有:

①无任何来源

②下列来源(可选多项)

A.配偶(恋人) B.其他家人 C.朋友 D.亲戚 E.同事(同学) F.工作单位 G.党团工会等官方或半官方组织 H.宗教、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 I.其他(请列出)______ 7、过去,在您得到急难情况时,曾经得到的安慰和关心的来源有:

①无任何来源

②下列来源(可选多项)

A.配偶(恋人) B.其他家人 C.朋友 D.亲戚 E.同事(同学) F.工作单位 G.党团工会等官方或半官方组织 H.宗教、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 I.其他(请列出)______ 8、您遇到烦恼时的倾诉方式(只选一项)

①从不向任何人诉述 ②只向关系极为密切的1-2个人诉述

③如果朋友主动询问,您会说出来 ④主动诉述自己的烦恼,以获得支持和理解 9、您遇到烦恼时的求助方式(只选一项)

①只靠自己,不接受别人帮助 ②很少请求别人帮助

③有时请求别人帮助 ④有困难时经常向家人、亲友、组织求援 10、对于团体(如党团组织、宗教组织、工会、学生会等)组织活动,您(只选一项)

①从不参加 ②偶尔参加 ③经常参加 ④主动参加并积极活动

28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附录3 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

指导语:请您就给出的题目,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在合适的选项上打“√”。如,选择“无压力”则在“1”上打勾,选择“较小压力”的则在“2”上打勾,以此类推。

1 所学专业的市场需求量较小

2 父母与自己的就业去向意见不一致 3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 4 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5 缺乏学生干部工作的公共管理经历

6 所学专业是万金油的性质,没学到什么技能技巧 7 周围的同学找的工作比自己的好

8 许多单位都在压缩岗位编制,可提供的岗位减少 9 担心求职时上当受骗

10 不知道本专业究竟适合从事什么工作 11 担心找到的工作没有发展前景和机会 12 自己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较差

13 没有什么社会关系可帮助自己求职 14 很想在相对稳定的行业里工作 15 自己学习成绩不好

16 工作岗位对本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 17 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作

18 所学专业的就业面较窄,对口的就业岗位不多,选择的机会少 19 自己的性格不好 20 担心要从低层做起

21 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

22 担心工作的经济待遇低,薪水少 23 没有考取某些重要的资格证书(例如:大学英语四级或专业资格考试未通过)

24 自己很少参加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或学术活动 25 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

26 不了解合同法,劳动法,不知道找工作有哪些法律保障 27 所学专业上一届的就业情况不理想 28 担心工作难度大,自己不能胜任 29 周围的同学比自己先找到工作 30 自己的协调与沟通能力较差

31 很想在名气大,效益好的单位工作

32 担心应聘时没能把握住面试和选拔的机会 33 自己没有什么特长

34 不知道是全身心投入复习考研,还是同时兼顾求职应聘

29

无 较小 中等

压力 压力 压力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较大 很大 压力 压力 4 5 4 5 4 5 4 5 4 5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35 担心户口和档案的问题难解决

36 毕业生人数众多,竞争激烈

37 自己的适应性较差,担心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38 担心工作枯燥乏味无挑战性

39 参加招聘会,面试与上课时间冲突 40 担心招聘岗位的性别歧视

41 自己的英语应用水平不高

42 不懂面试技巧,对求职方法知之甚少 43 担心找到的工作自己不喜欢,在工作上没有长久的动力 44 自己的综合能力较弱,缺乏竞争的信心 45 担心工作缺少各种福利保障

46 很想留在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

47 找工作的花费负担很重(例如:路费,通讯费,服装费,资料费,门票费等等)

48 不知道该从哪里获得准确的用人信息 49 担心工作的具体地点太偏僻

50 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不乐观,是冷门专业 51 担心专业对口问题,是否能从事与专业对应的工作 52 家庭缺乏一定的经济实力 53 就业信息严重不足

54 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知道找工作时到底应该选专业还是选兴趣 55 家庭背景很一般

56 找工作的过程中要应付各类招聘考试和选拔考试 57 试用期与上课时间冲突

58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不理想,就业形势紧张 59 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从事什么工作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ss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