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物质的制备及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2016年高考化学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学生版)

更新时间:2024-01-10 11: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13 物质的制备及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考纲解读

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2、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考点探究

实验设计着眼能力立意,综合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在备考复习中应注意:一是根据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分析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处理实验的信息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二是结合相关知识,联系题给信息并联系实际的实验设计。三是源于教材的实验重组题,这种题的立意往往具有创新性。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制备 1、常见气体的制备

(1)实验室典型的气体发生装置: (2)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原理与收集气体 反应原理 △①2KMnO4=====K2MnO4+MnO2+O2↑ [来源:Zxxk.Com]

发生装置图 含有的杂质 收集方法 A A B ② B ① B ① 水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水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O2 MnO2②2KClO3======2KCl+3O2↑ △③2H2O2======2H2O+O2↑ MnO2H2 CO2 Zn+H2SO4=ZnSO4+H2↑ CaCO3+2HCl=CaCl2+H2O+CO2↑ 氯化氢、水 向上排空气法 Cl2 △MnO2+4HCl(浓)=====MnCl2+2H2O+Cl2↑ C 氯化氢和水 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NH3 △Ca(OH)2+2NH4Cl=====CaCl2+2H2O+2NH3A 水 向下排空气法 ↑

1

有关气体制备实验装置解题总思路:

2、典型物质的实验室制备

(1)选择最佳反应途径:

如用铜制硝酸铜:2Cu+O2=====2CuO、CuO+2HNO3=Cu(NO3)2+H2O。

用铝制氢氧化铝:2Al+6HCl=2AlCl3+3H2↑、AlCl3+NH3·H2O=3NH4Cl+Al(OH)3↓。 (2)选择最佳原料:如用氯化铝溶液制氢氧化铝:AlCl3+NH3·H2O=3NH4Cl+Al(OH)3↓。 (3)选择适宜操作方法:如制氢氧化亚铁:用胶头滴管吸取加热驱赶O2后的NaOH溶液,将滴管末端插入新制的FeSO4溶液液面下,挤出NaOH溶液。

(4)选择适宜收集分离方法:如制乙酸乙酯:饱和碳酸钠溶液。 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基本要求:

2、基本内容: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下述内容: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实验原理;

④实验用品(药品、仪器、装置、设备)及规格;⑤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⑥实验注意事项;⑦实验现象的记录及结果处理;(8)问题与讨论。

2

3、基本思路:4、基本步骤:

(1)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目的,找出实验原理。

(2)根据实验原理选择仪器和药品,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3)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并运用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方法处理有关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实验方案的评价

1、基本原则:一个实验方案的优劣主要从实验原理是否科学合理,装置和操作是否简单可行,另外还要从

绿色化学和安全性两个角度去评价。

2、评价类型:小结:

1、一条归纳:常见干燥剂选择及装置归纳 装置 常见干燥剂 可干燥的气体 液态干燥剂 洗气瓶 浓硫酸 H2、O2、Cl2、SO2、CO2、CO、CH4、N2

固态干燥剂 干燥管或U形管 无水氯化钙 H2、O2、N2、Cl2、SO2、CO2、 CH4、H2S、HCl、HBr、HI 碱石灰 N2、H2、O2、CH4、CO、NH3 Cl2、HCl、H2S、SO2、CO2、NO2 不可干燥的气体 NH3、H2S、HBr、HI NH3 3、两项原则、两项注意:尾气吸收时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吸收原则:①能充分吸收气体。②不能倒吸。

3

(2)注意事项:①当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若采用洗气装置,通常是除杂在前,干燥在后。若用加热装置除杂时,通常是干燥在前,除杂在后。②尾气处理装置应与大气相通。 4、四项要求: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四项基本要求

(1)科学性:实验原理准确,实验流程合理。 (2)安全性:保护人身、保护环境、保护仪器。 (3)可行性:条件允许,效果明显,方便操作。

(4)简约性:做到步骤少、时间短,节省药品、效果好等基本要求。 注意:

1、解答综合性实验设计与评价题的基本流程

原理→反应物质→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具体分析为: (1)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设计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所用各物质名称、状态、代替物(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

(3)有关装置: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可用、仪器规格等。 (4)有关操作:技能、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 (5)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全面观察。 (6)实验结论:直接结论或导出结论。 2、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点及评价角度

(1)设计要点: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明确以下要点:①题目有无特殊要求 ②题给的药品、装置的数量 ③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操作 ④会画简单的实验装置图 ⑤注意仪器的规格 ⑥要防倒吸、防爆炸、防燃烧、防暴沸、防氧化、防吸水、冷凝、冷却、水浴加热时采取相应措施 ⑦同一仪器在不同位置的相应作用等 ⑧要严格按照“操作(实验步骤)+现象+结论”的格式叙述。 (2)评价角度:

①操作可行性评价:实验原理是否科学、合理,操作是否简单、可行,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是否正确。

②经济效益评价:原料是否廉价、转化率是否高,产物产率是否高。

③环保评价:原料是否对环境有污染,产物是否对环境有污染,污染物是否进行无毒、无污染处理。

4

考点突破

考点1 气体制备相关问题分析

【例1】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中制取干燥氨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少量水 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 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

考点2实验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

【例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 A 钾溶液 B C D 将滴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加热 把Cl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向碳酸钙粉末中滴加稀盐酸 红色变深 紫色褪去 有气泡产生 水解过程是吸热的 Cl2具有漂白性 非金属性氯强于碳 实验操作 将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紫色褪去 证明有乙炔生成 现象 解释或结论 考点3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例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双选) 选项 实验操作 A 对某固体进行焰色反应实验 向样品溶液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再滴加B BaCl2溶液 C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D

实验现象与结论 火焰呈黄色,说明该物质仅为含钠化合物 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滴加BaCl2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样品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表明淀粉没有水解生成葡萄糖 浅红色加深,说明Na2CO3的水解是吸热反应 向0.1mol·L1 Na2CO3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显浅红色,微热 5

历年真题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015·广东理综,33,17分)NH3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来源:Z#xx#k.Com] (1)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________。

(2)按下图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

①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稳定后,关闭旋塞1。 ②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探究某一种因素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

限选试剂与仪器:固体NH4Cl、蒸馏水、100 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天平、pH计、温度计、恒温水浴槽(可控制温度)

①实验目的:探究________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

②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能直接读取数据的相关物理量及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表中“V(溶液)”表示所配制溶液的体积)。

物理量 实验序号 1 2 V(溶液)/mL 100 100 …… …… …… ③按实验序号1所拟数据进行实验,若读取的待测物理量的数值为Y,则NH4Cl水解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只列出算式,忽略水自身电离的影响)。

6

【变式探究】(2015·江苏化学,19,15分)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KClO溶液,并通过KClO溶液与Fe(NO3)3溶液的反应制备高效水处理剂K2FeO4。

已知K2FeO4具有下列性质:①可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②在0 ℃~5 ℃、强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③在Fe3和Fe(OH)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④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和

O2。

(1)装置A中KMnO4与盐酸反应生成MnCl2和Cl2,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制备的Cl2通过装置B可除去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Cl2与KOH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KClO3。在不改变K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的条件下,控制反应在0 ℃~5 ℃进行,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3)制备K2FeO4时,KClO饱和溶液与Fe(NO3)3饱和溶液的混合方式为________。

探究物质组成、性质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015·广东理综,22,6分)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双选)( ) 选项 A 实验操作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 现象 试管内壁均有水珠 分解 产物三溴苯酚不B 向稀的苯酚水溶液中滴加饱和溴水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C 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D

7

-结论 两种物质均受热生成白色沉淀 溶于水 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性:Cl2>I2 Fe2既有氧化性+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再滴加H2O2溶液 红色 又有还原性

(2014·课标全国卷Ⅰ,13,6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A B C D

1.(2014上海卷)右图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X A B C D

2.(2014四川卷)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A 实验目的 检验CH3CH2Br在NaOH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 B 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 C 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 实验方案 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HNO3酸化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D

验证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 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收集气体 Y 水 水 ① 稀硫酸 浓硫酸 稀盐酸 浓硝酸 ② Na2S 蔗糖 Na2SO3 Na2CO3 ③ AgNO3与AgCl的浊液 溴水 Ba(NO3)2溶液 Na2SiO3溶液 实验结论 Ksp(AgCl)>Ksp(Ag2S)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碱石灰 氯化氢 碱石灰 氨气 氯化钙 二氧化硫 氢氧化钠 氯化钙 一氧化氮 氢氧化钠

8

3.(2015·课标全国卷Ⅰ,26,14分)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

-5

。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 ℃,易溶

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 ℃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__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草酸为二元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5.(2015·安徽理综,28,14分)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0.1 mol·L

-1

的Ba(NO3)2溶液中,得

到了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O2,该小组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溶液中的NO3 假设二:溶液中溶解的O2 (1)验证假设

该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了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 mL 0.1 mol/L 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实验2:在盛有不含O2的25 mL 0.1 mol/L Ba(NO3)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的pH随通入SO2体积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实验1中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V1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3)验证假设二

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________ 假设一成立 实验现象 ________ 结论 -

(4)若假设二成立,请预测: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足量的O2和KNO3,氧化相同的H2SO3溶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应后两溶液的pH前者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后者,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6.【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第26题】 (13分)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质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 g的异戊醇,6.0 g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分钟,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 g。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 (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 (填标号)

(7)本实验的产率是:

A、30℅ B、40℅ C、 50℅ D、60℅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 ℃开始收集馏分,产率偏 (填高或者低)原因是

11

7.【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第26题】(15分)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为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g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L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mLc1 mol·

—1

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

接收瓶,用c2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V2mLNaOH溶液。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 。

(2)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 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 。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 (填“偏高”或“偏低”)。 (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 ;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c(Ag)=2.0×10—5

mol·L—1,c(CrO42—)为 mol·L—1。(已知:Ksp(Ag2CrO4)=1.12×10—12)

(6)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钴的化合价为 ,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 ;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 。

12

8.【2014年高考安徽卷第28题】(14分)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类型的影响因素,将混合均匀的新制铁粉和碳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图1)。从胶头滴管中滴入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编号 ① ② ③ 实验目的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醋酸浓度的影响 碳粉/g 0.5 0.5 0.2 铁粉/g 2.0 2.0 醋酸/% 90.0 36.0 90.0 (2)编号①实验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2。t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其原因是铁发生了 腐蚀,请在图3中用箭头标出发生该腐蚀时电子流动方向;此时,碳粉表面发生了 (“氧化”或“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是 。

(3)该小组对图2中0~t1时压强变大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发生析氢腐蚀产生了气体;

假设二: ; ……

(4)为验证假设一,某同学设计了检验收集的气体中是否含有H2的方案。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和结论。

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13

9.(15分)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含有CCl4、I2、I等)中回【2014年高考江苏卷第19题】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

(1)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2SO3溶液,将废液中的I2还原为I-,其离子方程式为 ;该操作将I2还原为I的目的是 。

(2)操作X的名称为 。

(3)氧化时,在三颈烧瓶中将含I的水溶液用盐酸调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在400C左右反应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 ;锥形瓶里盛放的溶液为 。

(4)已知:5SO32—+2IO3—+2H

I2+5SO42—+H2O

某含碘废水(pH约为8)中一定存在I2,可能存在I、IO3—中的一种或两种。请补充完整检验含碘废水中是否含有I、IO3—的实验方案:取适量含碘废

水用CCl4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碘单质存在; 。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淀粉溶液、FeCl3溶液、Na2SO3溶液

10.【2014年高考重庆卷第9题】(1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为0.25g/L。某兴趣小组用题9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2,并对含量碱性测定。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水通入A的进口为_________。

(2)B中加入300.00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与C中H2O2完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除去C中过量的H2O2,然后用0.0900mol/L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前排气泡时,应选择

14

题9中图2中的_____;若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8.8,则选择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若用50ml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在“10”处,则管内液体的体积(填序号)____(①=10ml,②=40ml,③<10ml,④>40ml)

(4)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5.00ml,该葡萄酒中SO2含量为:__g/L。 (5)该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分析原因并利用现有装置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

11.【2014年高考四川卷第9题】(13分)硫代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兴趣小组拟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

I.[查阅资料]

(1)Na2S2O3·5H2O是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其稀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

(2)向Na2CO3和Na2S混合液中通入SO2可制得Na2S2O3,所得产品中常含有少量Na2SO3和Na2SO4。 (3)Na2SO3易被氧化;BaSO3难溶于水,可溶于稀HCl。 Ⅱ.[制备产品]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示加入试剂。仪器a的名称是____;E中的试剂是___(选填下列字母编号)。 A.稀H2SO4 B.NaOH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2)先向C中烧瓶加入Na2S和Na2CO3混合溶液,再向A中烧瓶滴加浓H2SO4。

(3)待Na2S和Na2CO3完全消耗后,结束反应。过滤C中混合液,滤液经____(填写操作名称)、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Ⅲ.[探究与反思]

(1)为验证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该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将方案补充完整。(所需试剂从稀HNO3、稀H2SO4、稀HCl、蒸馏水中选择)

取适量产品配成稀溶液,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_____,若沉淀未完全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

(2)为减少装置C中生成的Na2SO4的量,在不改变原有装置的基础上对原有实验步骤(2)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操作是_______。

(3)Na2S2O3·5H2O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所得产品通过_____方法提纯。

15

12.【2014年高考广东卷第33题】(17分)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还原试剂,在化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1)某小组拟在同浓度Fe3+的催化下,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限选试剂与仪器:30% H2O2、0.1mol?L-1Fe2(SO4)3、蒸馏水、锥形瓶、双孔塞、水槽、胶管、玻璃导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注射器

①写出本实验H2O2分解反应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同H2O2浓度下,测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所测得的数据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

③设计实验装置,完成下图的装置示意图。

④参照下表格式,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选试剂体积、需记录的待测物理量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

(2)利用图21(a)和21(b)中的信息,按图21(c)装置(连能的A、

B瓶中已充有NO2气体)进行实验。可观察到B瓶中气体颜色比A瓶中的_________(填“深”或“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4年高考福建卷第25题】(15分)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焦亚硫酸钠的制取

采用右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装置II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要从装置II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 。

(3)装置III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 (填序号)。

16

实验二 焦亚硫酸钠的性质 Na2S2O5溶于水即生成NaHSO3。

(4)证明NaHSO3溶液中HSO 3 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填序号)。

a.测定溶液的pH b.加入Ba(OH)2溶液 c.加入盐酸 d.加入品红溶液 e.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

(5)检验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 。 实验三 葡萄酒中抗氧化剂残留量的测定

(6)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

(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①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5.00 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

计算)为 g·L1。

②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则测得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14.【2014年高考天津卷第9题】(18分)Na2S2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易溶于水。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

I.制备Na2S2O3?5H2O

反应原理:Na2SO3(aq)+S(s)实验步骤:

①称取15g Na2SO3加入圆底烧瓶中,再加入80ml蒸馏水。另取5g研细的硫粉,用3ml 乙醇润湿,加入上述溶液中。

②安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加持装置略去),水浴加热,微沸60分钟。 ③趁热过滤,将滤液水浴加热浓缩,冷却析出Na2S2O3?5H2O,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回答问题:

(1)硫粉在反应前用乙醇润湿的目的是 。 (2)仪器a的名称是 ,其作用是 。

(3)产品中除了有未反应的Na2SO3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 ,检验是否存在该杂质的方法是 。

(4)该实验一般控制在碱性环境下进行,否则产品发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17

Na2S2O3(aq)

。 II.测定产品纯度

准确称取Wg产品,用适量蒸馏水溶解,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1000 mol?L ̄1碘的标准溶液滴定。 反应原理为:2S2O32 ̄+I2=S4O62-+2I ̄

(5)滴定至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 。 (6)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图,则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体积为 mL。产品的纯度为(设Na2S2O3?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M) 。

III.Na2S2O3的应用

(7)Na2S2O3还原性较强,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SO42 ̄,常用作脱氧剂,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

15.【2014年高考江苏卷第21B题】

磷酸铁(FePO4·2H2O,难溶于水的米白色固体)可用于生成药物、食品添加剂和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实验室可通过下列实验制备磷酸铁。

(1)称取一定量已除去油污的废铁屑,加入稍过量的稀硫酸,加热、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反应加热的目的是 。

(2)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H2O2氧化Fe2。为确定加入H2O2的量,需先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滤液

中的Fe2,离子方程式如下:

①在向滴定管注入K2Cr2O7标准溶液前,滴定管需要检漏、 和 。 ②若滴定xmL滤液中的Fe2,消耗amol·L—1 K2Cr2O7标准溶液bmL,则滤液中

c(Fe2)= mol·L—1

③为使滤液中的Fe2完全被H2O2氧化,下列实验条件控制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加入适当过量的H2O2溶液 B.缓慢滴加H2O2溶液并搅拌 C.加热,使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D.用氨水调节pH=7

(3)将一定量的Na2HPO4溶液(溶液显碱性)加入到含有Fe3的溶液中,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

到FePO4·2H2O 。若反应得到的FePO4·2H2O固体呈棕黄色,则磷酸铁中混有的杂质可能为 。

18

练习

1.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溶液不再分层,且保持无色透明 B.实验Ⅱ:铁片最终完全溶解,且高锰酸钾溶液变无色

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无明显变化 D.实验Ⅳ:当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让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现象

2.实验室用碳酸钠晶体配制1.00mol/L的Na2CO3溶液100mL,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原因是( ) A.暴露在空气中称量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的时间太长 B.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容量瓶事先用蒸馏水洗涤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称量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的烧杯未干燥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实验目的[来源:Z#xx#k.Com] 实验操作 先在托盘上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 g砝码, 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将FeCl3固体溶于适量蒸馏水 +称取2.0 g NaOH固体 配制FeCl3溶液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H4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4.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被全部消耗 B.Ⅱ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取代反应 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

19

D.Ⅳ图中: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有漂白性 5.下列实验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A B C D 将浓硫酸滴到胆矾晶体上 将过量过氧化钠固体投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向硝酸亚铁溶液中滴入稀硫酸 将滴有酚酞的氨水加热 现象 结论 晶体逐渐变成白色 该过程发生物理变化 溶液变成蓝色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硝酸亚铁与硫酸不反应 一水合氨受热分解,导致溶液碱性减弱 无明显现象 红色逐渐变浅 6.下表中“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试剂和操作 A B 向AlCl3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 向新生成的AgC1浊液中滴入KI溶液,振荡 向Ca(C1O)2溶液中先通入CO2,再加入少量品红溶液 向BaC12溶液中先通入SO2,再通入过量NO2 现象 溶液先有白色沉淀,后来沉淀消失 白色沉淀逐渐转化为黄色沉淀 溶液先变浑浊,通入CO2后品红的红色不褪去 先生成沉淀,后来沉淀消失 C D 7.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8.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 A. B. C. D. ①中物质 稀盐酸 浓硝酸 氯化铝溶液 草酸溶液 ②中物质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浓氢氧化钠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预测②中的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 产生红棕色气体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溶液逐渐褪色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s0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