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务的课堂笔记
更新时间:2023-07-23 03: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金融理论与实务历年真题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章 货币
第一节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识记: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特征是:它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可用来购买任何商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
货币形态:目前有三种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等阶级的演变。当今的信用货币又分为现金和银行存款两种具体形式。
实物货币,即由某种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商品来充当货币。
金属货币,如金币、铜币、银币等
信用货币,在信用基础上发行的、并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
领会: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货币的产生是与商品交换联系在一起的。商品交换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级:物物直接交换和通过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就是交换的媒介,它解决了物物交换中的矛盾。马克思依据劳动价值说,通过对价值形式发展的分析,论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产生的历史过程。
价值形式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长期固定在金银身上以后,金银就从商品群里分离出来,用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这种用货币来表示商品价值的形态,马克思称之为货币价值形态。货币也由此产生了。
信用货币的特点?
信用货币。其特征:在信用基础上发行的、并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识记:
货币的职能,马克思是按照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的顺序进行阐述的。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作为尺度用以表现衡量商品劳务的价值。货币单位是衡量商品价值的价格标准。商品价格则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并实现商品价值。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必须是现实货币,但可由货币符号来代替。
货币贮藏是指货币退出流通并作为保存价值的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作为支付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领会:
为什么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价值尺度指货币作为尺度用以表现和衡量商品劳务的价值。货币执行价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是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商品价值要表现出来,需要一个共同的、一般的价值尺度;商品要实际转化为与自己价值相等的另一种商品,则需要有一个社会所公认的媒介。当两个要求由某种商品来满足时,该商品就取得货币的资格。所以,马克思说“价值手段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第三节 币值
识记:
货币的币值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即对内币值和对外币值。
对内币值:金属货币本身具有内在价值;信用货币不具备内在价值,而是代表一定的价值,其币值要看购买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能力,也就是货币购买力。
对外币值:对外币值就是汇率,是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或者说是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
领会:
货币购买力等于物价指数的倒数。
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联系与差别?
货币具有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金属铸币本身具有内在价值。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不具有内在价值,而是代表一定的价值,其所代表的价值表现为货币购买力,就是指一定价格水平下购买商品、劳务的能力,它被称之为货币的内在价值。货币购买力与物价水平呈负相关,即价格水平上升,货币购买力则相应下降。
货币的对外价值表现为本国货币兑换成其他货币的比率,即汇率。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
在不兑现信用货币流通下,只能通过比较两国货币购买力,或者说两国物价水平来间接测定汇价。所以,一国汇价与国内物价有着内在联系。或者说,货币的对内价值是形成汇价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引起汇价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此外,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还有一国提高利率、一国税收政策和外汇政策的调整等等。可见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
第四节 人民币
识记:
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货币。
一国两制下的多币:人民币、港币、澳门币。
领会:
在我国境内市场上,允许人民币流通,国内一切货币收付、结算和外汇牌价,均以人民币为价值的统一尺度和计算单位。国内市场严禁外币流通、金银流通、各种变相货币流通。同时,严格禁止妨害人民币及其信誉。
为什么说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关系基础上产生并可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人民币具有信用货币的性质。
从信用关系看,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形成一种负债,人民币持有人是债权人。
从发行程序看,人民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出去的,或是直接由发放贷款投放的,或是客户从银行提取现现钞而投放的,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或回笼人民币,相应要引起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增加贷款发放是基于生产和流通扩大的需要,由此增加的货币发行是适应经济需要的,称之为经济发行或信用发行。这种发行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市场稳定。 在特殊情况下,货币发行是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而向银行透支,称之为财政发行,财政发行有可能引发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局面。正确认识货币发行的两种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节 国际货币
识记:
世界货币执行一般支付手段的职能、一般购买手段的职能和一般财富的绝对社会化身的职能。
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是指无需经该国货币主管当局批准,即可在市场上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
主要的国际货币:美元、德国马克、日元、欧元。
按照我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外汇由以下几类构成: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等;2)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息票等;3)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4)其他外汇资金。
领会:
不兑现信用货币下的国际货币的广泛接受性集中表现为:1)在国际结算、支付中得到广泛的运用;2)作为国际储备资产;3)一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简述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国际货币的特点?
在现代各国普遍实行不兑换的信用制度下,黄金已基本丧失世界货币地位,而由某些国家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取而代之,称之为国际货币。能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货币职能的少数
国家货币,必须具有广泛的可普遍接受性和可自由兑换货币的特点。如在国际结算、支付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作为国际储备资产,无需国家货币主管当局批准,即可在市场上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当然,能够具有这种能力的只是那些在国际贸易中占有较大份额,经济实力较强国家的货币,而不是所有国家发行的主权货币。
第二章 信用和融资方式
第一节 信用及其职能
识记:
信用是一种经济上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领会:
信用的基本形式特征?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信用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偿还性,二是付息性。偿还性是指货币所有者(贷方)把货币贷出去,并约定归还期;货币借人者(借方)在获取货币时要承诺到期归还。付息性是指借贷活动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就应当是有偿的币所有者有权要求货币借人者给予补偿,即支付利息。在两个特征中,偿还性是信用的最基本特征。在借贷活动中,无论是贷出、偿还、还是付息,都体现为一种价值的单方面让渡,即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因此,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信用的职能?
信用的基本职能是动员闲置资金并加以再分配。信用分配是建立在社会总资金运动过程中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基础上的第三次分配。企业初次分配,是指在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经销售实现价值以后,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对销售收人进行初次分配:如补偿成本以便继续购买生产资料和支付工人的劳动报酬、依法向财政缴纳税金、核算净利润并进行分配。财政二次分配,是指财政通过对企业部门初次分配形成的财政收人,再将集中起来的资金通过财政支出形式进行再分配。信用再分配,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支配的资金规模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借贷过程中,各主体可支配的资金规模发生了变化,因此,信用活动也属于分配范畴。信用分配是建立在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基础上的第三次分配。信用分配的对象可以涵盖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中的所有货币资金,并把各主体自身难以动员的资金也动员起来。
应用:
信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信用的基本职能是动员闲置资金并加以再分配。发挥信用的职能对国民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广泛集聚资金,支持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发展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靠企业自身积累是难以实现的,而像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等信用形式,可以广泛集聚社会上分散的、期限长短不齐的各种闲置资金,积少成多、续短为长、变死为活,满足规模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要。(2)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信用活动可以加快资金周转
速速度,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例如,通过银行信用的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在客户的存取、贷还、此存彼取的过程中,银行结算存款账户上总会有一部分稳定的最低余额,在这个余额内发放相应贷款,基本上是无风险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信用形式多样化信用工具有了更加充分的流动性,将更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3)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进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信用分配是对货币资金的再分配,货币资金将直接产生对社会总产品的需求,来改善总供求的关系,实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信用分配对社会产品总需求的调节,主要体现在总量的调节,即通过调节信贷总量影响社会产品的需求总量。同时,根据产业政策的要求确定资金使用方向和利率水平,如对某一行业的利息优惠,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需求结构的调节。总之,由于发挥信用职能对国民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信用形式多样化、信用工具的不断创新、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对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信用的基本形式
识记:
商业信用: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商品的赊销和预付货款是其主要的做法。最典型的做法是:商品赊销。
银行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和个人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信用形式。存款和贷款是最基本的形式。
国家信用:中央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同国内外其他信用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信用关系。分内债和外债。内债主要采取政府债券发行方式。
消费信用: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直接有于生活消费。消费信用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由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的;
二是由银行以货币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消费信贷。
民间信用:即个人信用。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关系。
领会:
商业信用形式的特点、作用和局限性?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商品赊销是最典型的做法。这种信用行为直接发生在商品购销双方之间,信用金额、使用方向、还款期限及相应的利息补偿由双方直接协商确定,具有方便、简单、快速的特点。
商业信用是在企业购销活动中自发产生的一种信用形式。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有了销售收人,资金循环才能正常进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商品交易各方直接的商品买卖和现金流量,常常是不同步的。购货方常常没有足够的现金。这时,产品销售企业如果能够允许购货方延期付款,将产品赊销给购货方,双方的交易就能顺利进行。因此,商业信用对于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表现为:一是具有盲目件;二是容易掩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不利于国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此外,商业信用在贷款方向、贷款规模、还款的信用保证等方面都具有局限性。
银行信用的特点及其在我国融资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银行信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存款和贷款是最基本的形式。银行信用一直是我国的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是一种单纯的货币借贷,与商品的交易没有直接联系,突破了商业信用在贷款方向上的局限性;(2)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规模的限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提供银行信用时,不是以自有资本为主,银行作为信用中介,一方面,以债务人的身份广泛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又以债权人的身份对社会各界提供贷款,银行信用的规模远远超过商业信用。(3)银行信用具有积少成多、续短为长、变死为活等特点,可以大大提高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
银行信用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信用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多种信用形式并存的格局,但银行信用在全社会信用总额中仍占绝对优势,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商品赊销是最典型的做法。这种信用行为直接发生在购销双方之间,信用金额、使用方向、还款期限及相应的利息补偿由双方直接协商确定。
银行信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存款和贷款是最基本的形式。银行信用与商品的交易没有直接联系,也不受个别资本规模的限制。
由于商业信用具有贷款方向、贷款规模、信用保证等方面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弥补了商业信用的缺陷并使信用关系得以充分发展。在信用关系的发展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
从商业信用方面看,如果没有银行信用的支持,商业信用的授信方(卖方)就会在授与不授、期限长短上有较多的顾虑,因为卖方必须要考虑在没有销货收人的情况下,企业持续运转所需资金能否从其他渠道解决的问题。有了银行信用的支持,如贷款或票据贴现,授信方(卖方)就解除了后顾之优。
从银行信用方面看,商业信用票据化后,以商业信用为担保品办理贷款业务或票据贴现业务比单纯的信用贷款业务风险要小一些,有利于银行进行风险管理。
国家信用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国家信用是中央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同国内外其他信用主体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可分为内债和外债,内债主要采取发行政府债券的形式,外债主要包括国家财政在海外金融市场发行的债券和借款。
国家信用在经济生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1)是解决财政赤字的较好途径。解决财政赤字的途径有三种:增税、从银行透支、举债。增税容易引起公众的不满,抑制投资和消费;从银行透支容易导致通货膨胀,按照我国银行法的规定,禁止财政从银行透支。举债是一种信用行为,有借有还,是解决财政赤字的较好方法。(2)可以筹集大量资金,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投资机会。(3)成为国家宏观经济控制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主动利用国家信用,在总量上调节总需求,还可以通过有选择的支出安排和优惠政策等调节社会总产品需求的结构。 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国家信用是中央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同国内外其他信用主体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可分为内债和外债,内债主要采取发行政府债券的形式,外债主要包括国家财政在海外金融市场发行的债券和借款。
银行信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存款和贷款是最基本的形式。银行信用与商品的交易没有直接联系,也不受个别资本规模的限制。
在现代经济中,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有较为成熟的政府债券市场,由于政府债券几乎没有违约风险、流动性强、收益相对稳定,因此,深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成为银行资产流动性管理的一项重要选择。国债投资成为零风险权数的债权。
在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认购和参与国债二级市场的交易。国债投资成为银行重要的流动性资产业务。
消费信用的基本类型及其经济意义?
消费信用是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形式。消费信用有两种类型:一种类似商业借用,既由企业以赊销和分期付款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房屋或耐用消费品;另一种则属于银行信用,即由银行向消费者提供购房或耐用消费品贷款,用以支付货款。
在我国开展消费信用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1)消费信贷可以促进国家经济调控政策和调控方式发生重大转折。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2)消费信贷有助于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分散风险,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3)消费信贷可以通过消费的市场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问世。(4)消费信贷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居民消费意识的转变。
消费信贷的发展是以收人的水平和收人的稳定为条件的,因此,消费信贷的发展需要有收人政策的配合。
民间信用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
民间信用也称个人信用,是指个人之间发生的直接借贷关系。一般采取利息面议,直接成交的方式。民间信用的特点是利率高、风险大、容易发生违约纠纷,但却十分灵活,能弥补银行信用的不足。在我国,民间信用的发展由来已久,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中普遍存在,改革开放以后,民间信用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对象以国有企业为主的情
况下,城镇的个体户、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各种经营性资金需要,都通过民间信用的途径解决。90年代以后,民间信用拓展到多种投资领域,如办厂、建房等等。民间信用的利率比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高,贷款机制灵活、便利,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正常银行信用的冲击。但民间信用风险大、容易发生违约纠纷。因此,民间信用在我国既有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环境,又有其令人担忧的负面作用,金融管理当局应加强对民间信用的引导和管理。 应用:
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意义、困境与出路?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商品赊销、分期付款是最典型的做法。商业信用关系的规范确立方法是“立字为据”,即买卖双方要签订债务人(付款人)到期足额支付款项的票据。因此,票据在商业信用中被普遍采用,即“商业信用票据化”,它对商业信用及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我国,商业信用普遍采用“挂账信用”的处理办法,其缺陷是:买方在商品交易中搞无本经营,长期占用卖方单位的资金,由此造成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破坏了社会资金的良性循环。为了加强对商业信用的管理,使商业信用成为一种规范化社会行为。我国从1985年起,银行陆续开办了商业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1995年5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正式颁布,为商业信用票据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商业信用票据化后,一方面,商业信用有了银行信用的支持,授信方(收款人)就可解除后顾之优;另一方面,以商业票据为担保品,办理贷款业务或票据贴现业务比单纯的信用贷款业务风险小,有利于银行进行风险管理。
但是:在我国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推广工作却十分缓慢。主要原因是传统管理体制仍然压抑着银行和工商企业推广和采用规范化结算方式的积极性,商品经济观念不强、产品缺乏竞争力也是原因之一。因此,推动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激发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的财务制度,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第三节 间接融资方式和直接融资方式
识记:
直接融资指:资金盈余者直接购买资金短缺者的债权或产权的一种融资方式。
间接融资指:是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一方面,以债务人的身份将资金盈余者的盈余资金筹集起来,另一方面,又以债权人的身份对资金短缺者提供资金。银行向资金盈余者出售的金融工具主要为各种存款凭证。向资金短缺者提供资金的主要方式为各种贷款。
金融证券化一般是指把银行贷款和其他资产转换成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有价证券,即资产证券化。
领会:
直接融资的优点及局限性?
直接融资是以证券公司为核心。是资金盈余者直接购买资金短缺者的债权或产权的一种融资方式。直接融资的主要优点有:①筹资方直接面对市场,筹资规模和风险度可以不受金融中介机构资产规模和风险管理的约束。②具有较强的公开性。在信息披露制度下,筹资方直接面对市场监督的压力。③受公平性原则的约束。
直接融资的局限性:①筹资者直接凭自己的资信度筹资,风险较大。②直接融资需逐次进行,缺乏间接融资中额度管理的灵活性。③直接融资的公开性要求,不利于企业保守商业秘密。
间接融资的优点及局限性?
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商业银行是核心中介机构。一方面,银行以债务人的身份将资金盈余者的盈余资金筹集起来,另一方面,银行又以债权人的身份对资金短缺者提供资金。银行向资金盈余者出售的金融工具主要为各种存款凭证;向资金短缺者提供资金的主要方式为各种贷款。
间接融资的主要优点有:①社会安全性较强。因各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很严,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信度和内部管理也强于一般企业。②尽管银行贷款一般审查比较严格,但对于有良好资信记录的长期客户,能及时方便地获得流动性资金需要。企业只对有关金融机构公开财务和投资计划,③在间接融资中,保密性较直接融资强。
间接融资的局限性:①由于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被隔断,金融中介机构集资金供求于一身,从而也集中了金融市场的风险与收益。②对新兴产业、高风险项目的融资要求一般难以及时、足量地予以满足。
应用:
我国融资体制的改革及其融资方式和结构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融资体制已由财政主导型转为金融主导型。但以银行信用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至今仍居主导地位,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有其客观需要。随着融资体制的改革将推动直接融资方式更广泛地应用,使融资方式的总体结构趋向均衡。
在新中国的金融史上,银行信用曾一统天下并持续了20多年。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多种信用形式格局,新的融资方式有所发展,但以银行信用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仍居主导地位,直接融资目前只占融资总量的10%多一点。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直接融资中,内部结构也存在不平衡,呈现股强债弱的格局。因为我国的企业普遍效益较低,发行债券的违约风险高,因此,多年来,我国每年企业债券发行总量规模基本不变,企业债券市场的融资作用尚未发挥出来。股票市场则存在“重筹资,轻转制”,最终使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难以落实。
由于融资方式不仅涉及金融体制、金融市场的宏观发展,还与企业的微观财务状况的改善密切相关。因此,融资体制改革将推动直接融资方式的应用,把企业直接推向市场,多渠道融资,使企业更多地承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压力,分散金融风险,即要形成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融资效率的合理的融资市场结构。
金融市场证券化趋势的积极意义?
金融证券化,一般是指把银行贷款和其他资产转换成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有价证券,即资产证券化。金融市场证券化发展的趋势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1)对企业来说,公司融资的证券化,是指企业从银行借款在资金筹集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而以发行商业票据和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的比例大幅上升。企业直接以发行证券的形式在市场上筹集资金,既便利融资,又可降低成本。(2)对社会公众来说,有价证券在流动性和收益率方面比银行存款更有吸引力。(3)对银行来说,银行资产证券化,使得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变得界限模糊。在传统的间接融资方式中,银行的债权人不直接掌握银行的债权,银行贷款的证券化则实质上使贷款证券化后的证券持有人(即债权人),与抵押资产有了直接联系。同时,银行资产证券化还将银行借贷市场与证券市场、抵押市场、资产管理市场等有机地连接起来,对金融市场各个局部和整体的深化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以上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了公司融资证券化趋势的形成,9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债券融资的比例已超过银行信贷,而成为主要的融资形式。我国近年来在探讨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发展住宅抵押贷款的业务创新中,提出了资产证券化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讨论对于变革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管理模式、确定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丰富企业的投融资策略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 利息和利率
第一节 利息和利率的基本概念
识记:
利息:西方经济学家从借贷关系表面出发,认为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因出让货币使用权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补偿,或者说是资金短缺者从市场上筹集资金的成本。从本质上说,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态,是利润的一部分。
收益:是投资者通过投资取得的收入,投资收益由基本收入和资本收入两个部分组成。投资的基本收入包括利息和股息收入;资本收益是因资产价格上升而形成的价差收益。 利率:是利息与本金的比例,是一种反映利息水平高低的指标。公式:利率(R)=利息(I)/本金(P)。即:R=I/P
收益率:是收益额与投资额的比率。是反映收益水平高低的指标。在投融资中常常用到的收益率是到期收益率。
领会:
利率与收益率的区别与联系?
利率是一定时期的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收益率是收益额与投资额的比率。利息率与收益率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对于存款来说,由于到期偿还金额与最初投资资本金是一样的,因此,利率与收益率是一样的。对于大多数债权凭证来说,如可流通的债券凭证,
由于二级市场价格是波动的,债券参与二级市场交易,实现的价值就不确定,从而收益率可能会高于或低于票面利率。因此,有些债券虽然有票面利率,但实际收益率与票面利率却不相等,这种反映投资者实际获利水平的收益率又被称为有效利率。
第二节 利率的种类
识记:
单利率:是只以本金计算利息,不考虑利息再投资情况下使用的利率。其公式是:I=P*R*T.I指:利息;P指本金;R是利率;T是借贷时间。
复利率:计算利息把定期结算的利息加入本金,逐期滚动计算。基本计算公式是:A=P·(1+r)n ,A为本利和;P为本金;r为复利率;n 为复利的期数。
固定利率:以借贷关系成立时确定的利率为标准,利率在借贷期内不能调整和变动的为固定利率。
浮动利率:以借贷关系成立时确定的利率为标准,利率在借贷期内可以调整和变动的为固定利率。
名义利率:是包含通货膨胀补偿的利率水平。名义利率与通贷膨胀率成正比,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利率也应越高,才能使贷款人获得的补偿接近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以后的利率水平。
官定利率:是由金融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即官方确定的利率。比如说,在我国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由作为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定,各金融机构必须执行,这就是官定利率。
公定利率:是由非官方机构的行业自律组织,如银行同业协会加以规定的,对组织成员有一定约束力的利率。
市场利率:是由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决定的利率。如国债交易市场形成的利率。 基准利率:是在利率体系中起决定作用或指导作用的利率,它既是一定时期利率水平的一般标准,又是金融监管当局宏观金融调控制的一种指示器。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再贷款率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都可以承担基准利率的作用。
优惠利率:是指国家通过金融机构或金融机构本身对于认为需要扶植的行业,企业或个人所提供的低于一般利率水平的贷款利率。如差别利率法和贴息法。
领会:
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
通货膨胀是影响资金总供求的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因素。名义利率是包含着通货膨胀补偿的利率水平。实际利率是没有考虑通货澎胀因素影响下的均衡利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这一关系表明,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成正比,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利率也应越高,才能使贷款人获得的补偿
接近实际利率。相反,在通货膨胀率降低后,名义利率也应有所降低。例如,我国在1988年以来,国家对储蓄存款实行保值贴补政策,就是针对物价持续上涨而采取的维持一定水平实际利率的措施。又如,1999年间,连续7次降息,则是在物价下落以及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利率政策。
第三节 利率总水平的决定因素
领会: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对利率决定因素的分析是以其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本质的认识为基础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态。在借贷关系中,职能资本家把自己的一部分利润以利息的形式支付给借贷资本家,作为借贷资本的报酬,这样,利润就分割为两个部分:利息和企业主收人。而分割利润的依据是利息率,利息率既与借贷资本的供求有关,更与借贷资本的性质有关。因为职能资本家借款是为了把它当作资本以获取利润,如果利息率高到要拿走他的全部利润,使他无利可图,那他就不会去借款。同样,借贷资本家也是以增值为目的而贷放货币的,他的收人不能等于或小于零。因此,正常情况下,利率水平应介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也因此被称为平均利润决定论。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决定理论为我们分析判断和预测实际利率水平的高低,制定利率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制定利率政策时,除了需考虑社会平均利润率外,还要考虑资金供求状况、企业承受能力、国家产业政策等经济政策、银行经营成本、社会经济运行周期、预期价格变动率、历史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汇率等因素。
应用:
利率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态。因此,正常情况下,利率水平应介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也因此被称为平均利润决定论。即利率水平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变动而发生变化。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决定理论为我们分析判断和预测实际利率水平的高低,制定利率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制定利率政策时,除了需考虑社会平均利润率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1)资金供求状况。借贷资金的供求情况的变化是影响市场利率变动的直接因素,资金供应增加,需求减少,市场利率下降;相反,资金供应减少,需求增加,市场利率上升。而影响借贷资金供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实际经济因素,有纯货币因素,还有心理因素,资金供求状况可以说是各种影响利率水平因素的综合反映。
(2)企业承受能力。这一因素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银行利率政策制定和调整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之一。因为我国银行贷款的主要对象是国有企业,因此,银行利率水平的决定是以国有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为基础的,自1996年以来的7次降息所考虑的因素中都包括减轻国有企业利息负担这一条。但随着深化改革,这一因素将逐渐被资本平均利润率所代替。
(3)国家产业政策等经济政策。国家产业政策是银行确定优惠利率扶植对象和利率优惠幅度的基本依据。而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进行金融宏观调控、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一
种工具,它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利率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内在要求,还要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
(4)银行经营成本。银行经营成本基本包括两部分:支出和一般营业费用。银行的利润与其经营成本成反比,存款利息与贷款利率成正比。因此,存贷款利差越小,银行利润越少,存贷款利差越大,银行利润越多。
(5)社会经济运行周期。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投资旺盛,市场资金需求强劲,市场利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这时,中央银行会采取偏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基准利率以提高投资成本,抑制投资。相反,当经济不景气时,投资疲软,市场资金需求不足,市场利率水平降低,这时,中央银行就会采取较为积极的货币政策,降低基准利率以降低投资成本,从而刺激投资。
(6)预期价格变动率。价格变动与名义利率变动有着直接的联系。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在价格总水平上升时,名义利率也应上升。反之,名义利率应下降。
此外,历史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汇率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利率水平变化。
第四节 我国的利率体系和利率决定
识记:
利率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由中央银行利率、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和证券市场利率等多种类型、多个层次的利率所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能够有效引导资金流动和合理配置资源的利率体系。
我国当前的利率体系分为四个层次:(1)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存款准备金利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2)银行间利率: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CIBOR)、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3)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4)市场利率:指深沪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利率?民间借贷利率。
领会:
我国利率政策的出发点以及主要决定因素?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确定利率总水平时主要考虑四项宏观经济因素:市场物价总水平、国有企业利息承受能力、银行利润和社会资金总供求情况。
其中最主要的是市场物价总水平,即把利率与物价挂钩,因为我国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中,市场定价的比例已超过90%,因此,价格基本上可以反映商品和服务市场的供求状况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同时,市场价格对企业公众的心理预期也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把利率与物价挂钩有助于合理利率水平的形成。在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时,十分注重国有企业的利息承受能力,特别是通过优惠利率传递政府的扶贫政策,通过差别利率落实国家业政策的发展要求等。卜今后要使市场利率总水平主要由资本平均利润率求和物价总水平的变动等经济因素决定。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体系。
应用:
我国利率体系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利率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由中央银行利率、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存货款利率和证券市场利率等多种类型、多个层次的利率所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能够有效引导资金流动和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机体系。
我国在金融市场发展以前,曾长期是官定利率与民间利率并存的双轨利率体系。官定利率就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公布执行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民间利率是违法的。
改革开放以来,利率体系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而朝着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并已经形成了中央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格局。
我国当前的利率体系可分为四个层次:(1)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存款准备金利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2)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包括有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CIBOR)、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3)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4)市场利率:指深沪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利率、民间借贷利率。
我国利率体系未来发展目标,是要形成一套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的、中央银行可以有效控制的多层次的、有弹性的、能够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利率体系。
我国应如何发挥利率引导资金流向、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实现利率市场化,才能够充分发挥利率引导资金流向、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广义的利率市场化,是指市场利率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主要由资本平均利润率、市场资金供求和物价总水平的变动等经济因素决定,使利率能够真正发挥引导资金流向,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狭义的利率市场化,是要形成一套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中央银行可以有效调控的多层次、有弹性、能够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利率体系。
根据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1)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储蓄及存贷款利率方面,要从收人分配角度出发制定利率。一方面,使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成为既尊重市场利率水平,又能体现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意图的灵活、有效的政策工具;另一方面,使商业银行能够根据基准利率和现实的经济情况灵活调整自身的利率政策,达到降低成本、防范风险、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的。(2)发展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市场,形成真正的、有影响的的市场利率。(3)通过法定利率的市场化、合理化,制约和引导民间利率,以实现高效、统一、有弹性、多层次、多样化的利率体系。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难关,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完善中央银行宏观间接调控机制,使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真正实现商业化运作,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配置资源等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有助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第四章 金融机构体系
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识记:
金融机构体系:一国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的整体。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领导,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具体实施中,主要是围绕贯彻“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推进的。
领会:
金融体系的经济职能及其实现方式?
一国金融体系最基本的经济职能首先是充当资金流通的媒介,使资金由盈余的单位迅速流向资金短缺的单位,让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这一职能的实现要借助于两种方式:一是间接融资方式。在银行信用中,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信用活动的中间环节,是媒介。从银行组织存款看,它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即存款人的债务人;从银行发放贷款看,它们是货币资金需求者的债权人。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和货币资金需求者,两者之闻并不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银行成为媒介。所以这种资金筹集方式称为间接融资和间接金融。
二是直接融资方式。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股票、债券等方式实现资金的融通。在这个过程中,资金所有者和资金需求者两者之间直接建立金融联系,而不需要中介者扮演债务人和债权人这一环节。此时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西方各国金融体系的构成?
西方国家都各有一个规范庞大的金融体系,是众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其中银行机构居支配地位。从银行机构的组成来看,一般可分为中央银行、存款货币银行和专业银行三大类。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环节,处于特殊地位,具有对全国金融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特殊功能。存款货币银行、又称商业银行、存款银行、普通银行。是西方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力量。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为顾客提供转账结算等多种服务。同时,起着创造存款货币的作用。专业银行是专门经营某种特定范围的金融业务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以外的办理其他金融性业务的信用机构。其构成更为庞杂。包括有保险公司、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组织、基金组织、租赁公司、证券机构等。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过程?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是在各解放区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银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改造民族资本银行,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从而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的“大一统”的金融机构体系。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三个阶段?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1)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体系;2)多元混合
型金融机构体系;3)中央银行制度下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二节 商业银行
识记:
商业银行是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通过吸收单位和个人的存款,从事贷款发放、投资等获取利润的企业。其性质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信有创造职能;金融服务功能。 单一银行制。也称独家银行制。其特点是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是美国最古老的银行形式之一。
分行制。其特点是,法律允许除了总行以外,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总行二般设在各大中心城市,所有分支机构统一由总行领导指挥。这种银行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股份银行。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这种银行制度。
银行持股公司。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在法律上,这些银行是独立的,但其业务与经营政策,都属于同一股权公司控制。这种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在美国最为流行。银行持股公司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非银行持股公司,一种是银行持股公司。
连锁银行制。又称联合银行制。其特点是由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购买若干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这些银行在法律上是独立的,也没有股权公司的形式存在,但其所有权掌握在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手中,其业务和经营政策均由一个人或一个决策集团控制。
跨国联合制。是指拥有广泛的国外金融机构,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及其他业务的国际性银行组织形式。
领会:
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
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信用中介职能的实质是通过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商业银行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和借入者实现货币资本的融通。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实现资本余缺的调剂,并不改变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只是改变了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这种使用权的改变,对经济活动可以起到一个多层面的调节转化作用。一是,把暂时从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金转化为可用资金,提供了扩大生产手段的机会。二是,可将用于消费的资金转化为投资,加速经济的增长。三是,可以把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货币资本。在利润原则支配下,还可以把货币资本从效益低的部门引向效益高的部门,形成对经济结构的调节。
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
商业银行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
出纳和支付代理人。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周转,促进了经济发展。支付中介职能从逻辑上先于信用中介职能。它最早产生于货币经营业。但支付中介职能的发展,也有赖于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和信用中介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者互动构成了银行信贷资本的整体运动。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
这是在信用中介与支付中介的职能基础之上产生的。商业银行利用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派生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或不完全提现的情况下,最终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商业银行并不能无限制地创造信用,更不能凭空创造信用,它要受到以下因素制约:①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要以原始存款为基础;②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要受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的制约,创造能力与其成反比;③创造信用的条件,是要有贷款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贷款需求,存款贷不出去,就谈不上创造。因此,对商业银行来说吸收存款的多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人们对财富的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要求不断拓展自己的金融服务领域,如信托、租赁、咨询、经纪人业务及国际业务等,并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总之,商业银行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商业银行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和作用。
商业银行的类型?
目前,世界各国商业银行大体有两类:一类是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一类是综合型商业银行。
职能分工型,是针对一国金融体制而言的。其基本特点是,法律限定金融机构营短期金融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所司:有专营长期金融的,有专有专营有价证券买卖的,有专营信托业务的,等等。在这种体制下的商业银行主要经营短期工商信贷业务。采用这种类型体制的国家以美国、日本、英国为代表。综合型商业银行,又称全能的商业银行。它们可以经营多种金融业务,包括各种期限和种类的存款与贷款,以及全面的证券业务等。采用全能型商业银行模式的国家以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为代表。
商业银行组织形式的内容?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可以从其外部组织形式和内部组织结构两方面来认识。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是指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形式。从全球商业银行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单一银行制。也称独家银行制。其特点是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是美国最古老的银行形式之一。
(2)分行制。其特点是,法律允许除了总行以外,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总行二般设在各大中心城市,所有分支机构统一由总行领导指挥。这种银行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股份银行。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这种银行制度。
(3)银行持股公司。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在法律上,这些银行是独立的,但其业务与经营政策,都属于同一股权公司控制。这种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在美国最为流行。银行持股公司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非银行持股公司,一种是银行持股公司。
(4)连锁银行制。又称联合银行制。其特点是由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购买若干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这些银行在法律上是独立的,也没有股权公司的形式存在,但其所有权掌握在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手中,其业务和经营政策均由一个人或一个决策集团控制。
(5)跨国联合制。是指拥有广泛的国外金融机构,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及其他业务的国际性银行组织形式。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构成?
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体系有国有商业银行、地区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外国独资银行等构成。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居于特殊地位。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包括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它们在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
地区性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1986年,国家决定重新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此后,在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之外,陆续建立了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有: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等等。这些商业银行的活动领域在初建时就明确有全国性商业银行与区域性商业银行之分。
1998年以后,从北京开始,陆续出现了以城市命名的商业银行,如北京市商业银行。其主要功能是为本地区经济发展融通资金。
此外还有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外国独资商业银行等构成了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 应用:
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各项职能?
商业银行作为一国经济中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1)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信用中介职能的实质是通过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商业银行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和借入者实现货币资本的融通。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实现资本余缺的调剂,并不改变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只是改变了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这种使用权的改变,对经济活动可以起到一个多层面的调节转化作用。一是,把暂时从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金转化为可用资金,提供了扩大生产手段的机会。二是,可将用于消费的资金转化为投资,加速经济的增长。三是,可以把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货币资本。在利润原则支配下,还可以把货币资本从效益低的部门引向效益高的部门,形成对经济结构的调节。
(2)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商业银行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和支付代理人。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周转,促进了经济发展。支付中介职能从逻辑上先于信用中介职能。它最早产生于货币经营业。但支付中介职能的发展,也有赖于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和信用中介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者互动构成了银行信贷资本的整体运动。
(3)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这是在信用中介与支付中介的职能基础之上产生的。商业银行利用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派生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或不完全提现的情况下,最终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商业银行并不能无限制地创造信用,更不能凭空创造信用,它要受到以下因素制约:①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要以原始存款为基础;②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要受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的制约,创造能力与其成反比;③创造信用的条件,是要有贷款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贷款需求,存款贷不出去,就谈不上创造。因此,对商业银行来说吸收存款的多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人们对财富的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要求不断拓展自己的金融服务领域,如信托、租赁、咨询、经纪人业务及国际业务等,并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总之,商业银行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商业银行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和作用。
第三节 中央银行
识记: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金融监管机构,行使的基本职能包括: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银行。
中央银行是金融管理机构,它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方针政策,其活动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在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方针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其他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和牵制。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代表国家管理全国的金融业,是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是1948年12月1日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的。
领会:
中央银行制度产生的必要性?
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银行券统一发行的必要。
(2)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大,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票据交换及清算中不能得到及时、合理处理。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而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机构为之服务。
(3)商业银行也往往限于资金调度不灵的窘境,有时则因支付能力不足而破产。因而客观上需要一个统一的金融机构作为其他众多银行的后盾,在必要时为它们提供资金支持。
(4)银行业经营竞争激烈,而且银行在竞争中的破产、倒闭,给经济造成动荡不安。因此,客观上需要有一个能代表政府意志的专门机构,从事金融管理、监督、协调工作。 中央银行的类型?
中央银行的类型包括:单一型、复合型、跨国型、准中央银行型。
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实施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的制度。具体有一元式、二元式。
一元式指:这种体制是在一个国家内只建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实行这种体制。我国也是。
二元式指:这种体制是在一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管理机构,地方级机构也有其独立权利。
复合的中央银行制度:一个国家没有设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有一家大银行集中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货币存款银行的经营职能于一身的银行体制,主要存在于前苏联和东欧等国。我国在1983年以年一直实行这一银行制度。
跨国的中央银行是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家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 准中央银行:有些国家或地区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于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香港、新加坡属于这种体制。
我国中央银行的职能特点?
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履行职责,不受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干预。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可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1)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保证货币币值稳定。(2)依法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维护金融业的合法、稳健进行。(3)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进行。(4)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5)代理国库和其他金融业务。(6)代表我国政府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应用:
中央银行是如何发挥各项职能的?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金融管理机构,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方针政策。中央银行行使的基本职能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
(1)发行的银行。是指垄断货币的发行权,成为全国惟一的现钞发行机构。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现钞都由中央银行发行。
(2)银行的银行。这是最能体现中央银行作为特殊金融机构性质的职能之一。中央银行具有经营业务活动,但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作
为金融管理机构,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施以有效的影响,也主要是通过这一职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①集中存款准备金:②最终贷款人;③组织全国的清算。
(3)国家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作为国家银行的职能,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①代理国库;②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③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④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进行外汇、黄金买卖和管理;⑤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此外,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还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从事国际金融活动;充当政府顾问,策建议等。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议等。
第四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
识记:
保险公司是经营保险业的经济组织。它靠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而聚集起大量的保险资金。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用于长期投资,特别是用于购买政府债券,在西方还可以购买企业债券,因此保险公司是金融业的重要支撑。
投资基金是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再以适度分散的组合方式投资于各种金融资产,从而为投资者谋取最高利益。其经济特点与优势是: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专家理财、规模经济。
信托投资公司是一种以受托人的身份,代人理财的金融机构。大多数的信托投资公司是以经营资金和财产委托,代理资产保管、金融租赁、经济咨询、证券发行及投资为主的业务。 投资银行是专门对工商业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它与商业银行不同,其经营资本主要依靠发行自己的股票和债券来筹措,虽然也从其他银行取得贷款或吸收存款,但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第五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
识记: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活动,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的金融机构。我国现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领会: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点?
政策性金融机构有其独特的特点:(1)政策性银行有自己特定的融资途径,财政拨款、发行财政性金融债券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2)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多由政府财政拨付。(3)政策性银行经营时,主要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的,一旦出现亏损,一般由财政弥补。但政策性银行也要考虑盈亏,坚持银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力争保本微利。
(4)政策性银行有自己特定的服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竞争。(5)政策性银行一般不普遍设立分支机构,其业务一般由商业银行代理。
正在阅读:
金融理论与实务的课堂笔记07-23
2014年度回龙小学工会工作03-20
实验十二参考答案11-18
2020-2026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发展现状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04-29
吉大16秋学期《健康评估》在线作业二10-28
重庆地产江湖人事流动全记录05-20
新生花名册原稿01-24
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辩证法思考题04-16
眼科1000道题标准答案与题目整合11-18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课堂笔记
- 实务
- 理论
- 金融
- 学科带头人个人陈述
- 内部股权认购与转让协议书
- 男人们的爱情毒药
- 路面工程施工专项方案模板
- 时变不确定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滑模跟踪控制
- 残余应力对切削加工精度的影响及消除
- 城市污水热泵工程实际运行工况特性分析
- 让课外阅读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
- 高中毕业会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 典型电梯事故安全分析与预防
- 韩佐小学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小结
- 外观设计申请撰写实例(1)
- 新疆第二届食品安全知识大奖赛试题
- 第6章 屈服准则与本构方程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套(5套)
- 电子商务网站报告
- 2015届高三数学(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48 空间角的求法]
- 2004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答案)
- UBNT无线AP模式设置详细图文教程
- ASIAPAC SOE DEPLOYMENT GUIDE v2 - DUAL PARTION APPEND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