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级会计师会计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 doc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19 15: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年高级会计师会计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案例分析题

1.资料:北奥公司是一家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发生了以下部分事项:

(1)2月15日,公司从外地购买了一批货物,收到发票后,经办人员王某发现发票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不相符,便将发票退回给出具单位,要求对方重开。

(2)3月20日,公司从事收入、支出、费用账目登记工作的李某休病假,公司决定由出纳员王某临时顶替一下其工作,并按规定办理了交接手续。

(3)5月12日,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张某根据工作需要,对部分会计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原从事总账登记工作的陈某被调到稽核岗位协助另一位稽核员进行稽核工作,使该岗位一岗两人。

(4)6月18日,市财政部门要求到该公司进行检查,公司领导以“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及财务部门负责人出差”为由,予以了拒绝。 (5)9月26日,公司财会部门组织了本公司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培训,为了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公司财会部就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和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等问题与会计人员进行了座谈,会上,会计人员周雯认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两者在性质、实现形式上都一样。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会计人员姚萍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全部内容归纳起来就是两条:一是廉洁自律。会计职业是一项即为特殊的职业,整天与钱、财、物打交道,如果爱贪爱占,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抗菌剂人员必须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二是强化服务。会计人员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单位负责人提供服务,应当无条件服从领导,不折不扣的贯彻领导意图。

(6)该股份公司股票自2008年10月1日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由于预计公司在本年将发生一项重大损失,公司董事李某建议其朋友王某抛售所持有该公司全部股票。11月5日,公司将有关一项重大损失的情况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报送临时报告,并予以公告。该公司的股票价格随即下跌。

2009年11月20日,持有甲公司2%股份的发起人股东郑某考虑退出该公司,拟于2009年12月20日将其所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转让给他人。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及会计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和公司法、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司经办人员王某退回金额错误的发票,要求出具单位重开的做法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为什么?

符合。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数量开具。

(2)该公司决定由出纳人员李某临时顶替吴某兼管收入、成本、费用账目的登记工作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为什么?

不符合。违背了职务不兼容的规定,出纳员不得负责收入、成本、费用账面的登记。

(3)该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调整部分会计工作岗位,使稽核岗位一岗两人的做法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为什么?

不符合。不得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稽核。职务分离原则。

(4)该公司领导拒绝市财政部门的检查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为什么? 不符合。不得拒绝监管机构的财务监察,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

(5)根据上述(5)的情形说明周雯和姚萍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不完全正确。会计职业道德是从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来衡量的具有自律性,会计法律制度是从会计行业规范,具有强制力。她们说到的廉洁自律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强化服务是从会计的监督管理只能方面说的,但必须实在坚持会计原则和会计法律制度的前提之下进行的,要以会计法为标准。

(6)根据上述(6)的情形说明董事李某建议其朋友王某抛售公司股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不符合。违反了证券法中有关内幕交易的规定,企业管理层不得泄露有关公司经营情况给第三方,以此获利,违反了公平交易原则。

(7)根据上述(6)的情形说明股东郑某是否可以于2009年12月20日转让全部股份?说明理由。

不可以。应该先转让给公司相关的股东,若公司原股东不接受,方可转让给其他人员。同时在时间上需要限定,

2.W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W公司)是2000年由某大型国企改制的股份有限公司,在改制初期,企业经营情况良好,并于2004年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从2004~2006年对外报出的财务报表中均显示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经营收益按照20%的增长幅度递增,负责审计业务的Q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股价达到稳步增长。但是在2008年4月10日,企业提交给证券交易所的年报中显示企业累计巨额亏损达3亿元人民币,并说明之前两年的财务报告中存在虚假信息,根据修改后的财务报表显示,2005年企业亏损1亿元,2006年企业亏损0.9亿元,并且存在高达5亿元的资产抵押给银行,存在涉及金额12亿元的未决诉讼。W公司董事会委托K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审核,经过审核,发现了以下若干问题:

(1)2005年2月,W公司在其总经理张某的策划和推动下,开始从事外币期货和期权交易。W公司成立以来主要经营基本建设工程,高层管理人员对于期货和期权交易并不了解,仅仅是根据市场行情分析,感觉这个业务收益高,收益快,所以积极推动上马,W公司董事会事后通过其他渠道获知了本公司在从事期货和期权交易,认为不恰当,但是在管理层坚持的情况下,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2)2005年8月,W公司董事会准备采用直接委派的方式,委派财务经理、内部审计经理和销售部经理,总经理张某表示已经将经营管理委托给自己,且自己对经营情况全权负责,如果委托其他的人员担任财务经理、内部审计经理和销售部经理,将不利于自己的工作,所以仍然坚持安排自己的人员担任上述职务。W公司董事会只好表示认可。

(3)2005年12月,由于受到国际外币市场的重大影响,W公司没有能够准确判断投资外币的走势,造成亏损,W公司总经理张某认为很快趋势就会转回,仍然坚持补仓。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交易量对交易保证金额的需求,张某授以公司财务部将董事会和银行贷款协议中明确规定的基建建设工程用途的贷款3亿人民币用于支付保证金。同时对于该资金用途的变化没有向董事会报告,也没有告知贷款银行。对于造成的期权、期货交易的损失,也没有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和披露。 (4)2006年3月,W公司总经理张某担心财务报表不能通过事务所的审计,于是与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W公司审计业务)李某进行商谈,李某表示表示如果W公司同时将今后10年的审计业务均交给Q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张某表示同意,并于当日与李某签订10年的审计业务的业务约定书。为了表示李某的大力支持,张某私下给予其100万元人民币的中介费。

(5)根据W公司《风险管理手册》的规定,W公司的期权交易业务,实行交易员——风险委员会——审计部门——总经理——董事会层次上报、交叉控制的制度。同时规定,损失在100万元以上的每笔交易要提交风险管理部门评估,任何导致500万元以上损失的交易均必须强制平仓。《风险管理手册》中还明确规定公司的止损限额是每年1000万元。但是交易员、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部均没有按照规定执行。造成张某为挽回损失,一错再错,造成巨额损失,但是董事会对期权期货交易的盈亏情况始终不知情。

审核工作结束,K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向W公司股东会提交一份详细的审核报告。报告中关于W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董事会应如何加强对W公司的控制提出了改进建议。 要求:

(1)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简要分析W公司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2)W公司董事会应如何加强对W公司的内部控制提出合理的建议。来

3.2009年,为了预防和减轻干旱灾害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生活用水,协调生产、生态用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全国各省市加强了对农业抗旱保苗政策的落实安排。某省所管辖的A、B、C三个城市着重进行了抗旱保苗的工作。当年,三个城市均成功的完成了对本市辖区农业的抗旱保苗,并向省农业厅提交了有关本年抗旱保苗情况的书面报告。书面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A市:

本市共有240万亩农业耕田,其中有旱情的140万亩(旱情严重的80万亩),旱情严重的80万亩全部进行了抗旱保苗作业。抗旱保苗工作中发生相关成本(包括抗旱组织体系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抗旱应急设施建设、抗旱物资储备、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旱情监测网络建设等)共计7亿元。经过抗旱保苗的作业,本市旱情严重的耕田直接解除旱情灾害42万亩。 B市: 本市共有200万亩农业耕田,其中有旱情的1700万亩(旱情严重的70万亩),旱情严重的70万亩全部进行了抗旱保苗作业。抗旱保苗工作中发生相关成本(包括抗旱组织体系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抗旱应急设施建设、抗旱物资储备、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旱情监测网络建设等)共计5亿元。经过抗旱保苗的作业,本市旱情严重的耕田直接解除旱情灾害39万亩。 C市: 本市共有100万亩农业耕田,其中有旱情的80万亩(旱情严重的30万亩),旱情严重的30万亩全部进行了抗旱保苗作业。抗旱保苗工作中发生相关成本(包括抗旱组织体系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抗旱应急设施建设、抗旱物资储备、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旱情监测网络建设等)共计2亿元。经过抗旱保苗的作业,本市旱情严重的耕田直接解除旱情灾害20万亩。 要求: (1)分别计算A、B、C三个城市的抗旱保苗的单位作业成本和抗旱保苗作业的直接成功率。 (2)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A、B、C三个城市中哪个城市为抗旱保苗工作最佳城市。 耕地面积 240 200 100 旱情 140 170 80 其中:严重旱情 投入额 80 70 30 7 5 2 解除旱情 成功率1 成功率2 单位作业成本 42 39 20 52.5% 55.7% 66.67% 30% 22.9% 25% 0.029 0..025 0.02 0.0875 0.0714 0.06667 4.某公司可以免交所得税,2004年的销售额比2003年提高,有关的财务比率如下: 财务比率 平均收现期(天) 存货周转率 销售毛利率 销售息税前利润率 销售利息率 销售净利率 总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资产负债率 已获利息倍数 2003年同业平均 35 2.50 38% 10% 3.73% 6.27% 1.14 1.4 58% 2.68 2003年本公司 36 2.59 40% 9.6% 2.4% 7.2% 1.11 2.02 50% 4 2004年本公司 36 2.11 40% 10.63% 3.82% 6.81% 1.07 1.82 61.3% 2.78 要求: (1)运用杜邦财务分析原理,比较2003年公司与同业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定性分析其差异的原因; (2)运用杜邦财务分析原理,比较本公司2004年与200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定性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同业 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6.27%*1.14*1/(1-58%)=17.02%

2003 =15.98% 2004 =18.83%

5.A公司、B公司和C公司为国内某家电产品的三家主要生产商。该种家电产品的市场价格竞争比较激烈。B公司与C公司同在一省,A公司在相距1000公里外的另外—省;A公司和C公司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高,营销和管理水平也较高。B公司通过5年前改组后,转产进入家电行业,规模较小,资金上存在一

定问题,销售渠道不足。但是,B公司拥有一项该种家电的关键技术,而且是未来该种家电的发展方向,需要投入资金扩大规模和开拓市场。A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资金充足,是银行比较信赖的企业,其管理层的战略目标是发展成为行业的主导企业,在市场份额和技术上取得优势地位。2003年度,在得知C公司有意收购B公司后,A公司开始积极筹备并购B公司。 1.并购预案

A公司准备收购B公司的全部股权。A公司的估计价值为10亿元,B公司的估计价值为3亿元,A公司收购B公司后,两家公司经过整合,价值将达到16亿元。B公司要求的股权转让出价为4亿元。A公司预计在收购价款外,还要为会计师费、评估费、律师费、财务顾问费、职工安置、解决债务纠纷等收购交易费用支出1.2亿元。

2.B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盈率指标

2001年至2003年税后利润分别为:1200万元、1800万元和2100万元。其中:2003年12月20日,B公司在得知A公司的收购意向,处置了一处长期闲置的厂房,税后净收益为600万元;已计入2003年损益。B公司的市盈率指标为20. 要求:

1.A公司运用市盈率法分析计算B公司的价值,以及并购收益和并购净收益。

2.A公司根据B公司价值和并购价值,结合其他情况,进行此项收购的利弊分析,作出是否并购的判断。

6.正保股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为“正保公司”)为上市公司,自2008年以来发生了下列有关事项:

(1)正保公司2008年10月10日自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万股,共支付价款86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4万元。购入时,乙公司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为每股0.16元,并于11月1日收到。正保公司将购入的乙公司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确认的初始成本为848万元,确认应收股利16万元(100×0.16)。

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900万元,正保公司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金额为52万元。

2009年,鉴于市场行情大幅下跌,正保公司将该股票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2009年1月1日,正保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078.98万元,另外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该债券发行日为2008年1月1日,系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年实际利率为4%。正保公司将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

正保公司购入债券时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价值为2088.98万元,年末确认的利息收入为100万元,计入了投资收益。

(3)正保公司2009年1月1日发行面值总额为10000万元的债券,取得的款项专门用于建造厂房。该债券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4年,票面年利率为10%,每年1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该债券年实际利率为8%。债券发行价格总额为10662.10万元,款项已存入银行。假设不考虑发行费用。

正保公司发行债券时,应付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为10662.10万元,2009年末计算的应付利息和利息费用为1000万元。

(4)正保公司2008年8月委托某证券公司代理发行普通股10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按1.2元的价格出售。按协议,证券公司从发行收入中扣取2%的手续费。正保公司将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10000万元计入了股本,将溢价收入2000万元计入了资本公积,将发行费用240万元计入了财务费用。

(5)正保公司于2008年9月1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A上市公司股票500万股,每股市价10元,购买价格5000万元,另外支付佣金、税金共计10万元,拥有A公司5%的表决权股份,不能参与对A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正保公司拟长期持有该股票,将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5000万元,将交易费用10万元计入了当期损益。

要求:分析、判断并指出正保公司对上述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指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办法。

7.东方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东方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产品价格不含增值税额。东方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东方公司2008年度财务报告于2009年3月31日经董事会批准对外报出。东方公司2008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于2009年3月30日完成,直至2009年3月30日,东方公司2008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尚未计算,利润尚未进行分配。东方公司2008年12月31日编制的2008年年度“利润表”有关项目的“本期金额”栏金额如下: 利润表

编制单位:东方公司 2008年度 单位:万元 项目 本期金额

一、营业收入 113 625 减:营业成本 78 750 营业税金及附加 6 750 销售费用 1 575 管理费用 2 250 财务费用 450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900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450 减:营业外支出 2 700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22 500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与上述“利润表”相关的部分交易或事项及其会计处理如下:

(1)东方公司自2008年1月1日起,将某一生产用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由原来的12年变更为15年,对此项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对上述变更,东方公司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但指出该项变更已经董事会表决通过,并已在相关媒体进行了公告。经复核,该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预期数与原先的估计没有重大差异。该设备原价为2 70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该设备已使用3年,已提折旧675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

假定按税法规定,该生产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预计使用年限为12年。用当年该设备生产的产品80%已对外销售,20%形成期末库存商品。 (2)2008年11月1日,东方公司与M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合同规定:M公司购入东方公司100件某产品,每件销售价格为22.5万元。东方公司已于当日收到M公司货款并交付银行办理收款。该产品已于当日发出,每件销售成本为18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同时,双方还签订了补充协议,补充协议规定东方公司于2009年3月31日按每件27万元的价格购回全部该产品。东方公司将此项交易额2 250万元确认为2008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并计入利润表有关项目。无确凿证据表明该售后回购交易满足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

假定按税法规定,东方公司销售商品时确认收入,因商品售后回购业务而计提的利息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

(3)2008年,东方公司着手研究开发一项新技术。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咨询费、材料费、工资和福利费等共计300万元,其中费用化支出202.5万元。至2008年末该技术尚未达到预定用途。东方公司上述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支出300万元,2008年末在“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余额202.5万元、“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余额97.5万元。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后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4)东方公司2008年1月1日开始对公司办公楼进行装修,装修过程中发生材料、人工等费用共计405万元。装修工程于2008年6月20日完成并投入使用,预计下次装修的时间为2015年6月。装修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该办公楼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可收回金额为450万元。东方公司对自有的类似固定资产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不考虑净残值)。东方公司将上述该办公楼的装修支出于发生时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并于投入使用时转入管理费用。

假定就办公楼装修费用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抵扣的金额,与会计制度规定的装修费用计入当期费用的金额相同。

(5)2008年12月19日,东方公司与N公司签订了一项产品销售合同。合同规定:产品销售价格为2 250万元;产品的安装调试由东方公司负责;合同签订日,N公司预付货款的40%,余款待安装调试完成并验收合格后结清。东方公司销售给N公司产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给其他客户的价格相同。

2008年12月31日,东方公司将产品运抵N公司,该批产品的实际成本为1 800万元。至2008年12月31日,有关安装调试工作尚未开始。假定安装调试构成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上述交易,东方公司在2008年确认了销售收入2 250万元,并结转了销售成本1 800万元。假定按税法规定此项业务东方公司2008年应确认销售收入2 250万元,并结转销售成本1 800万元。

(6)2008年10月1日与K公司签订了定制合同,为其生产制造一台大型设备,不含税合同收入1 500万元,2个月交货。2008年12月1日生产完工并经K公司验收合格,K公司支付了1 200万元款项。东方公司按合同规定确认了对K公司销售收入计1 500万元,并结转了成本为1 200万元。由于K公司的原因,该产品尚存放于东方公司,东方公司已开具增值税发票,余款尚未收到。

(7)2009年2月15日,东方公司的某债务人所在地区发生特大地震,应付东方公司的234万元货款无法支付,该款项因2008年12月购买商品所欠。东方公司没有调整报告年度的相关项目。 假定:

(1)除上述交易或事项外,东方公司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2)不考虑除所得税、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 (3)各项交易或事项均具有重大影响。 要求:

(1)判断东方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计算东方公司2008年应交所得税。

8.(本题为选答题,在案例分析8、案例分析9中应选一题作答)某市卫生局所属的市人民医院财政拨款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设备购置采用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单价在10万元以下的物品和服务支出采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2009年3月,主管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市人民医院在执行会计制度和执行财经法律法规情况进行了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市人民医院2008年发生的下列事项可能存在问题:

(1) 2月14日,市人民医院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5万元,进行的会计处理是,增加现金5万元,增加财政补助收入5万元。

3月15日,市人民医院为出差开科研课题学术会议的副院长报销差旅费4万元,进行的会计处理是,减少事业基金(一般基金)4万元,减少现金4万元。

(2)5月8日,市人民医院需要购买一台高端医疗设备,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与某公司签订设备采购合同。根据合同规定,该设备的价款为600万元,在签订合同后5日内市人民医院先预付货款300万元,设备销售公司收到货款二日内发出货物,市人民医院收到设备验收合格后支付余款300万元。 5月9日市人民医院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交了“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向财政申请预付设备供货商货款300万元,市人民医院对此所做会计处理是,增加其他应收款300万元,增加事业支出300万元。 5月12日,市人民医院收到代理银行开具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代理银行已经将预付款300万元支付给设备供应商,会计处理为,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300万元。

5月20日,市人民医院收到设备并验收合格;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交了“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后,于5月25日市人民医院收到代理银行开具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代理银行已经将300万元余款支付给设备供应商。市人民医院会计处理为,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300万元。

(3)2008年6月15日,市人民医院经院务会研究决定,将一台二年前进口的医疗设备投入到某房地产集团公司新成立的医院中,占该医院5%的股份。该设备的账面原价为500万元,经投资双方协商后作价300万元。在办妥了设备产权过户手续及相关投资手续后,市人民医院进行了会计处理,减少固定资产500万元,增加对外投资300万元,同时确认投资损失200万元计入当期支出。

2009年2月,该项投资分回利润10万元,市人民医院认为这与事业收入无关,可以不纳入预算,单独存入了以院长个人名义开设的奖励基金中,用于单独奖励对本单位有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

(4)8月8日,市人民医院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和“工资发放明细表”,通知书和明细表中注明的工资支出金额为100万元,代理银行已将100万元划入市人民医院职工个人账户。市人民医院的会计处理是,增加事业支出100万元,增加财政补助收入100万元。 (5)12月18日,市人民医院院务会研究决定,将一台医疗旧设备有偿转让给一家民营医院。该设备账面价值为300万元,经评估作价为200万元。市人民医院将出售设备事项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批准了该事项,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市人民医院收到主管部门的批复后,将该设备出售,收取价款200万元,存入银行。会计处理为,增加银行存款200万元,同时增加其他收入200万元;减少固定资产300万元,同时减少固定基金300万元。

假定本案例中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的规定限额为400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因素。 要求:

1.请根据上述资料逐项进行判断:

①市人民医院的相应做法是否符合国有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以及会计法规的相关规定?如不符合,请说明理由。

②市人民医院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处理方法。

2.根据政府收支分类,指出上述事项(2)和事项(4)如何按支出功能和支出经济分类。

9.(本题为选答题,在案例分析八、案例分析九中应选一题作答)甲公司为了扩大海外的市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07年7月与美国A公司商讨股权转让事宜。有关本次合并及相关业务如下:

(1)甲公司提出,支付2800万美元作为对价,收购A公司80%的表决权资本。2007年11月,甲公司与A公司分别召开了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该股权转让协议。甲公司于2007年12月支付了该笔股权转让款2800万美元,2008年1月1日派出高管人员接管了A公司,更换了董事会成员。

(2)2008年1月1日,A公司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4000万美元,负债公允价值为1000万美元。

(3)2008年7月1日,A公司将一项专利技术转让给甲公司,转让价款为200万美元,甲公司至年末尚未支付专利转让款。甲公司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交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7.7元人民币;取得专利后,将其折合为人民币入账并按照直线法摊销该无形资产,预计有效年限5年,残值为零。2008年末即期汇率为1美元=7.6人民币元。

(4)2008年末A公司资产总额为5000万美元,负债总额为1600万美元(假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相同)。 要求:

1.分析甲公司合并A公司的日期,并指出该合并属于何种合并。

2.分析甲公司对A公司在合并日或购买日应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指出甲公司对A公司的合并中是否产生商誉。

3.分析合并日或购买日,甲公司如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4.分析甲公司取得专利权的外币交易日和年末资产负债表日应如何处理;计算该专利权和应付专利转让款在2008年末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

5.请说明2008年末是否将A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如纳入合并范围,说明应如何折算甲公司外币财务报表。 6.2008年末甲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请指出是否应重编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并计算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少数股东权益的金额。

高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试题八

东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公司)是一家隶属于大地国有控股集团公司的工业企业。根据未来市场竞争情况,东方公司将2006年进行战略调整,全面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为此,东方公司2006年发生如下事项并进行了会计处理:

1.经大地集团公司批准,2006年1月,东方公司以发行债券的方式筹集大量资金购并了大地集团下属的建材原料生产企业甲公司。甲公司生产的建材原料是东方公司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其供给的稳定情况直接决定东方公司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并购甲公司以实施对其控制,有助于优化东方公司的上游产业链。东方公司的会计师对在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合并日在甲公司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并且为并购甲公司而发行的企业债券发生的30万元的相关手续费计入了当期损益。

2.东方公司为取得稳定的持续的发展,决定投资基础产业。2006年8月,东方公司斥资5000万元购买了外省某市的一家自来水公司100%股份,使其成为东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东方公司的会计师对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合并日在自来水公司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了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部分,调整留存收益。 【要求】请分别判断东方公司的上述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分析提示】

(1)东方公司并购甲公司交易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是:

①《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由此判断,东方公司和甲公司同属大地集团公司控制,因此东方公司并购甲公司的交易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六条的规定,东方公司在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在甲公司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③《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八条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为企业合并发行的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当计入所发行债券及其他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因此,题中东方公司为并购甲公司而发行的企业债券发生的30万元手续费,不能计入当期损益,而应予以资本化,计入所发行债券的初始计量金额。

(2)东方公司并购自来水公司交易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是:

①《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由此判断,自来水公司是外省某市的一家独立企业,显然与甲公司不存在此类关系,因此对自来水公司的并购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入账价值确定的基础区分以下几种不同情况:

a.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除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各项资产(不仅限于被购买方原已确认的资产),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单独予以确认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b.合并中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c.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除或有负债以外的其他各项负债,履行有关的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单独予以确认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d. 合并中所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其承担的合并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如果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高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试题七

天时股份有限公司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税率33%。2007年度有关所得税会计处理

的资料如下:

(1)2007年度实现税前会计利润110万元。

(2)2007年11月,天时公司购入交易性证券,入账价值为40万元;年末按公允价值计价为55万元。按照税法规定,成本在持有期间保持不变。

(3)2007年12月末,天时公司将应计产品保修成本5万元确认为一项负债,按税法规定,产品保修费可以在实际支付时在税前抵扣。 (4)假设2007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的金额为0。除上述事项外,天时公司不存在其他与所得税计算缴纳相关的事项,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而且以后年度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要求】计算2007年应交所得税、确认2007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计算2007年所得税费用。

【分析提示】

(1)计算应交所得税

本年应交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110― 交易性证券收益15 +预计保修费用5 )×33%=33(万元) (2)确认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①交易性证券项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年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15×33%=4.95(万元) ②预计负债项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5×33%=1.65(万元) (3)计算所得税费用

2007年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33+(4.95 ―0)―(1.65―0)=36.3 (万元)

高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试题六

紫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竹公司”)在2006年发生了如下事项:

1.紫竹公司于2005年9月对子公司甲公司的贷款本息提供担保,甲公司的贷款在2006年9月到期,贷款本金1000万元,甲公司尚未支付的贷款利息为60万元。甲公司因财务困难,无法偿付到期债务。债权银行已于2006年12月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及紫竹公司偿付所欠款项。至年末诉讼尚在进行中。 紫竹公司的律师认为,根据担保合同的规定,紫竹公司应承担连带还款责任,本诉讼很可能要败诉,代甲公司偿还贷款本息共计1060万元。代为偿还贷款后,紫竹公司有权对甲公司进行追偿。紫竹公司考虑到本诉讼尚未判决,其结果尚未确定,因而未对本事项进行账务处理,也未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等到法院判决后再进行会计处理。

2.紫竹公司于2006年10月收到不带息的商业承兑汇票一张,面值500万元,6个月期限。紫竹公司因资金周转的需要,在12月18日贴现了此商业汇票。紫竹公司认为,承兑企业信誉很好,本公司发生连带还款的可能性极小,因而未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一事项。

3.紫竹公司对其合营企业乙公司的长期借款本息提供担保。本笔贷款乙公司于2003年7月1日借入,本金2500万元,年利率5%,借期3年。乙公司按期归还了利息,但2006年7月1日本金到期后,因财务困难无法归还。银行将紫竹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偿还本金2500万元。2006年12月,法院判决,要求紫竹公司在30日内向债权银行支付上述全部2500万元。紫竹公司于2006年12月15日还清了本金。

对于上述债务担保,按照合同约定,在紫竹公司代乙公司偿付了有关贷款后,紫竹公司有权向乙公司追偿,乙公司对紫竹公司代为偿付的款项具有偿付责任。2006年12月31日,紫竹公司根据乙公司的经营情况,无法确定何时能取得已代乙公司支付的2500万元本金。但紫竹公司认为,鉴于其与乙公司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规定乙公司对紫竹公司代为支付的贷款本金有偿付责任,紫竹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成立,为此,紫竹公司在其2006年的会计报表中,确认了应收乙公司2500万元的款项。

4.2004年10月1日,紫竹公司的联营企业丙公司从建设银行取得2年期贷款800万元用于工程建设,紫竹公司为其提供了担保,担保合同规定:

①紫竹公司作为保证人,担保的范围包括丙公司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项下的贷款本金、利息、罚息及诉讼费、律师费等债权人实现债权的一切费用;

②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

③紫竹公司提供保证的期间为自贷款到期日算起的两年之内。在贷款到期日算起的两年之内,贷款银行

有权向紫竹公司提起诉讼,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如贷款银行在贷款到期日以后的两年期间未提起诉讼,则紫竹公司自动免除担保责任。

丙公司在贷款期间,由于财务困难,未归还利息;贷款到期后,也未归还本金,丙公司累计所欠本息合计为880万元。

贷款到期后,债权银行通知紫竹公司,由于丙公司无力偿还到期贷款,要求紫竹公司代为归还,否则将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追偿。至2006年12月31日,该银行尚未向法院提起诉讼。紫竹公司的法律顾问提供的意见认为,对于该笔债务担保,债权银行很可能向法院提起诉讼,而且一旦银行提起诉讼,紫竹公司按照担保合同规定,必将承担连带责任,支付全部本息880万元。

紫竹公司认为,由于债权银行尚未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尚未提起诉讼的事项,不符合会计制度中关于确认负债的有关条件,对于上述债务担保可能产生的损失未在其2006年度会计报表中确认任何预计负债。

5.紫竹公司欠丁股份有限公司货款300万元,按合同规定,紫竹公司应在2006年11月5日前归还,但紫竹公司以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产品不合格为由,未按期付款。丁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2006年12月12日,法院一审判决紫竹公司应向丁公司全额支付货款,同时还应承担诉讼费2万元。紫竹公司不服,以丁公司提供的产品不合格为由,反诉丁公司,提出索赔要求,金额为50万元,截止2006年12月31日,该诉讼尚在进行中。

紫竹公司律师认为,由于对产品质量存在纠纷,本公司胜诉的可能性在50%以下,形势不容乐观。因此,紫竹公司在附注中未披露任何有关这一诉讼的信息。

6.2004年11月20日,紫竹公司与丁公司签订了托管合同,合同约定: (1)从2005年1月1日起3年内,由紫竹公司派出管理人员管理丁公司。

(2)紫竹公司每年应保证丁公司实现净利润500万元,净利润超过500万元部分由紫竹公司享有,净利润低于500万元的部分应由紫竹公司补足。

2005年丁公司实现净利润800万元;2006年丁公司实现净利润400万元,紫竹公司补了100万元。2006年末,鉴于丁公司所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更新换代缓慢的局面,预计2007年很可能发生亏损在60―100万元之间。为此,紫竹公司计提了预计负债80万元,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了披露。 【要求】

分析判断紫竹公司对上述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分析提示】

1.紫竹公司对甲公司的担保,未进行账务处理,也未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是不正确的。紫竹公司对甲公司的贷款提供了担保,因甲公司财务困难,紫竹公司负有代为清偿的责任,因此,现时义务已经发生;本诉讼很可能败诉,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清偿的金额将是担保的本息,因此,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能够合理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应确认预计负债,同时,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2.紫竹公司未对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事项进行披露是正确的。根据规定,对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只有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才应披露。

3.紫竹公司代乙公司偿付本金,已将担保损失确认到账内,同时紫竹公司认为,紫竹公司有追偿的权利,与乙公司的债权、债务关系成立,确认了应收款项。

在判断紫竹公司是否能在2006年年报中确认一项应收款项时,应注意分析从乙公司得到补偿的可能性。根据规定,紫竹公司将其为乙公司偿付的贷款本金确认为资产时,必须满足“基本确定”这一确认条件。因此,紫竹公司虽有权向乙公司索取代为偿付的款项,且乙公司对紫竹公司代为偿付的款项具有赔偿责任;但在2006年底,基于乙公司的财务状况,紫竹公司获得乙公司赔偿的可能性并未达到基本确定的程度,不符合确认补偿的条件,因此不能予以确认,紫竹公司确认补偿金额是不正确的。

4.紫竹公司未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预计负债是不正确的。根据担保合同规定,紫竹公司负有连带清偿责任。虽然至2006年资产负债表日,债权单位尚未提起诉讼,但律师认为,银行提起诉讼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一旦提起诉讼,按照保证合同,紫竹公司将会被要求代丙公司支付全部本息88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是否确认由担保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应以是否满足负债的确认条件作为判断基础,而不应以债权单位是否提起诉讼为依据。因此,紫竹公司在提供2006年会计报表时,应根据预计的赔偿金额确认有关的预计负债。

5.紫竹公司在与丁公司的诉讼中,虽然一审已经判决,但紫竹公司不服,提起反诉,因而仍是或有事项。一审判决表明,紫竹公司因诉讼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并且该

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根据规定,紫竹公司应确认预计负债2万元,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紫竹公司对此或有事项不确认,也不披露,是不正确的。

对于紫竹公司反诉丁公司,由于胜诉的可能性在50%以下,不应对相关的或有资产作出披露,紫竹公司的会计处理是正确的。

6.紫竹公司确认预计负债80万元不正确。紫竹公司托管丁公司,要求取得固定回报,如果利润高于500万元,则取得收益;如果利润低于500万元,则发生损失,因而属于或有事项。在2006年末,紫竹公司应根据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确认预计负债的金额为580万元(500+80),而不是80万元(因为要补到500万元)。

高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试题五

中意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机械设备的生产、设计和安装业务。该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注册会计师在对该公司2003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过程中,发现以下事项:

(1)11月15日,该公司与E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规定,该公司向E企业销售丁设备30台,每台销售价格为280万元。

11月18日,该公司又与E企业就该丁设备签订补充合同。该补充合同规定,该公司应在2004年4月15日前以每台288万元的价格,将丁设备全部购回。

该公司已于11月20日收到丁设备的销售价款;在2003年度已按每台280万元的销售价格确认相应的销售收入,并相应结转成本。

(2)2003年10月10日,该公司与C企业签订销售安装丙设备一台的合同,合同总价款为720万元。合同规定,该公司向C企业销售丙设备一台,并承担安装调试任务;丙企业在合同签订的次日预付价款600万元;丙设备安装调试并试运行正常,且经C企业验收合格后,C企业一次性支付余款120万元。至2003年12月31日,该公司已将丙设备运抵C企业,安装工作尚未开始。丙设备的销售成本为每台450万元。

该公司在2003年度按720万元确认丙设备的销售收入,并按450万元结转销售成本。

(3)2003年10月20日,该公司与D企业签订一项数控机床设计合同,合同总价款为320万元。该公司自11月1日起开始该电子设备的设计工作,至12月31日已完成设计工作量的20%,发生设计费用40万元;按当时的进度估计,2004年4月30日将全部完工,预计将再发生费用80万元。D企业按合同已于2003年12月10日一次性支付全部设计费用320万元。

该公司在2003年将收到的320万元全部确认为收入,并将已发生的设计费用结转为成本。 【要求】分析判断中意公司上述有关的收入确认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答案分析]

本案例(1),首先要对该交易的性质进行判断。本案例中,对于同一商品在签订销售合同之后,又签订了回购合同。如果仅从签订的销售合同来看,该交易应属于商品销售业务,但该公司又与E企业就丁设备签订了补充合同,并且规定该公司在今后的一定期间内必须按照规定的价格购回该丁设备的义务。在对该交易的性质进行判断时,必须将销售合同与补充合同联系起来进行考虑。其次,按照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的原则,判断本业务属于融资业务,应按融资业务相关的规定处理,不应确认收入,中意公司确认收入280万元是错误的。

本案例(2)属于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商品销售的确认。在确认收入时,必须考虑该交易需要安装和检验。在本案例(2)中,在本期虽然已经将商品运至对方,但安装工作尚未开始,不应确认收入,中意公司在发出商品,未进行安装和检验就确认收入,是错误的。

本案例(3)属于提供劳务合同相关的收入确认。对于提供劳务合同收入的确认,首先,应当判断该合同是否属于当期内完成的合同,如果不属于当期内完成的合同,则要考虑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其次,在确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时,还应当确定本年应当确认收入的金额。本案例中,该公司只完成合同规定的设计工作量的20%,80%的工作量将在第二年完成,应按照已完成的20%的工作量确认劳务合同收入,即确认收入64万元;按预收款320万元全部确认为收入是错误的。

高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试题四

考核主题:资产组减值

佳佳公司拥有企业总部和三条独立生产线(第一、第二和第三生产线),被认定为三个资产组。2007年末总

部资产额和三个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和500万元。三个资产组的使用寿命分别为5年、10年和20年。

由于三条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同类产品价优物美,而导致产品滞销,开工严重不足,产能大大过剩,使生产线出现减值的迹象,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在测试过程中,一直办公楼的账面价值可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资产组,其分摊标准是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寿命加权平均计算的账面价值作为分摊的依据。

经调查研究得到的三个资产组(第一、第二和第三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280万元、500万元和550万元。

【要求】对三个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应计提减值的金额。 【分析与提示】

进行减值测试,首先要将总部资产采用合理的方法分配至各资产组,然后比较各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最后将各资产组的资产减值额在总部资产和各资产组之间分配。

1.将总部资产分配至各资产组

将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应当首先根据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寿命加权平均计算的账面价值分摊比例进行分摊,具体如下:

第一生产线(万元) 第二生产线(万元) 第三生产线(万元) 合计(万元) 各资产组账面价值 300 400 500 1200 各资产组剩余使用寿命 5 10 20 按使用寿命计算的权重 1 2 4

加权计算后的账面价值 300 800 2000 3100

总部资产分摊比例 9.68% 25.81% 64.51% 100%

总部资产账面价值分摊到各资产组的金额 19.36 51.62 129.02 200

包括分摊的总部资产账面价值部分的各资产组账面价值 319.36 451.62 629.02 1400

2.将分摊总部资产后的资产组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确定计提减值金额减值准备计算表 单位:万元

资产组合分摊总部资产后账面价值 可收回金额 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 第一生产线 319.36 280 39.36 第二生产线 451.62 500 0 第三生产线 629.02 550 79.02

3.将各资产组的减值额在总部资产和各资产组之间分配 第一生产线减值额分配给总部资产的数额=39.36×(19.36/319.36)=2.39(万元),分配给第一生产线本身的数额=39.36×(300/319.36)=36.97(万元)

第三生产线减值额分配给总部资产的数额=79.02×(129.02/629.02)=16.21(万元),分配给第三生产线本身的数额=79.02×(500/629.02)=62.81(万元)

高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试题三

黄山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从2007年起执行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黄山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不计提任意盈余公积。

黄山公司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均在次年4月30日经董事会批准报出,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均在次年4月1日完成。在对2007年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发现如下会计事项:

(1)黄山公司所得税的核算在2006年前采用应付税款法,2007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所规定的方法。对于这一变更,黄山公司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对2007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形成的暂时性差异按照规定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采用纳税影响法追溯调整

(2)2007年1月27日,A公司诉黄山公司产品质量案判决,法院一审判决黄山公司赔偿A公司200万元的经济损失。黄山公司和A公司均表示不再上诉。2月1日,黄山公司向A公司支付上述赔偿款。该诉讼案系黄山公司2006年9月销售给A公司的X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财产损失所引起的。A公司通过法律程序要求黄山公司赔偿部分损失。2006年12月31日,该诉讼案件尚未作出判决。黄山公司估计

很可能赔偿A公司150万元的损失,并据此在2006年12月31日确认150万元的预计负债。

黄山公司将未确认的损失50万元,计入了2007年2月的损益中。 预计负债150是对的,但后附的50万应调整07年期初损益调整

(3)2007年12月3日,黄山公司向B公司销售X电子产品10台,销售价格为每台100万元,成本为每台80万元。黄山公司于当日发货10台,同时收到B公司支付的部分货款150万元。2008年2月2日,黄山公司因X电子产品的质量问题同意给予B公司每台2万元的销售折让。黄山公司于2008年2月28日收到税务部门开具的索取折让证明单,并向B公司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黄山公司将销售折让调整了2008年2月的销售收入20万元。应作为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进行处理 (4)2007年12月3日,黄山公司与一家境外公司签订合同,向该境外公司销售2台大型电子设备,销售价格为每台60万美元。12月20日,黄山公司发运该电子设备,并取得铁路发运单和海运单。至12月31日,黄山公司尚未收到该境外公司汇来的货款。假定该电子设备出口时免征增值税,也不退回增值税。

黄山公司该电子设备的成本为每台410万元。黄山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进行折算。2007年12月20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7.8元人民币,12月31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7.7元人民币。

黄山公司对该笔销售产生的应收账款在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了936万元人民币。 2*60*7.7=924

(5)黄山公司为M公司的子公司,M公司总裁张某的儿子创办了甲企业,生产黄山公司所需的一种主要材料。2007年8月在张总裁的介绍下,黄山公司所需的该种主要材料全部从甲公司购入,本年度共进货3000万元,黄山公司已将货款全部付清。

黄山公司对于此项交易,未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任何披露。 应披露,关联交易

(6)2007年8月1日,黄山公司支付1650万元购买了丁公司的全部股权。丁公司与黄山公司同属一个企业集团,从事与黄山公司相同的业务。集团公司为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决定由黄山公司收购其全部股权,收购后作为黄山公司的一个业务分部。本次收购以合并日经注册会计师审定的丁公司净资产为基础,上浮10%作为收购对价。经审计后的丁公司账面净资产为1500万元,黄山公司支付了1650万元,并于当日完成了合并有关手续。此外,黄山公司支付了8万元与本次收购相关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费用。

黄山公司将支付的对价1650万元与丁公司账面净资产1500万元之间的差额,以及审计费用计入了当期损益。 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按照账面价值入账,审计费用确认损益,发行债券的费用计入负债,发行权益股份的费用依次冲减溢价、留存收益。

(7)黄山公司拥有乙公司30%的表决权资本。2007年10月,黄山公司与B公司签订协议,准备支付300万元购买B公司持有的B公司40%的表决权资本。协议约定,在黄山公司和B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并办妥相关手续后,黄山公司获得B公司拥有的B公司40%的表决权资本。11月5日,黄山公司和乙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批准了股权转让协议,12月10日黄山公司支付了全部收购对价3000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黄山公司尚未完成股权交接手续

在编制2007年度合并财务报表时,黄山公司未将B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 【要求】

1.分析判断事项(1)中,黄山公司将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

2.分析判断事项(2)中,黄山公司将该诉讼中未确认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

3.分析判断事项(3)中,黄山公司将销售折让冲减当期收入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

4.分析判断事项(4)中,黄山公司将外币债权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

5.分析判断事项(5)中,黄山公司对此项交易未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任何披露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

6.分析判断事项(6)中,黄山公司收购丁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

7.分析判断事项(7)中,黄山公司未将B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

【分析提示】

1.黄山公司对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不正确。

理由: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

正确处理方法:黄山公司应调整2007年年初留存收益,并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2.黄山公司将该诉讼中未确认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不正确。

理由: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应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

正确处理方法:黄山公司应调增2006年营业外支出50万元,其他相关项目应一并调整。 3.黄山公司将上述销售折让冲减当期收入不正确。

理由: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售出资产的收入,应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进行处理。

正确处理方法:黄山公司应调减2007年度营业收入20万元,不调整成本。 4.黄山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外币债权的金额不正确。

理由:应收账款金额人民币936万元,仅是业务发生时应收账款按照当日汇率折算的金额,即2007年12月31日未按照期末汇率进行折算。按照规定,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应该是期末汇率折算的金额。

正确处理方法:按照2007年12月31日汇率折算,应收账款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为924万元人民币(120万美元×7.7),同时确认汇兑损失12万元人民币(936-924)。

5.黄山公司对此项交易未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任何披露不正确。

理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的规定: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由于黄山公司和甲企业同受张总裁控制或重大影响,据此判断,黄山公司与甲公司存在关联关系,同时存在关联交易,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关系和关联方交易。

正确处理方法: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该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交易要素至少应当包括:(1)交易的金额;(2)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条款和条件,以及有关提供或取得担保的信息;(3)未结算应收项目的坏账准备金额;(4)定价政策。

6.黄山公司收购丁公司的会计处理不完全正确,其中将支付的对价与丁公司账面净资产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正确;将审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正确。

理由:先判断黄山公司收购丁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因黄山公司与丁公司同属一家集团公司控制,故本次合并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在同一控制合并中,合并方在合并日取得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应当按照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确认。合并方对于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同时规定,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而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正确处理方法:黄山公司应将支付的对价1650万元与丁公司账面净资产1500万元之间的差额150万元,首先冲减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时,冲减盈余公积。

7.黄山公司未将B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正确。

理由: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

本次收购完成后,黄山公司将拥有乙公司70%的表决权资本,能够控制乙公司,应纳入合并范围。但黄山公司虽然支付了全部价款,直到2007年12月31日尚未完成股权交接手续,表明黄山公司并不能控制乙公司,因此,不能将乙公司纳入2007年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高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试题二

2.甲公司为从事商品流通的上市公司, 2007 年 12 月 31 日 ,在期末计提资产减值时,有关资料如下: (1) 2007 年 8 月,甲公司购入乙公司股票 500 万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07 年 11 月,乙公司由于市场形势严峻,经营状况恶化,乙公司发布了预亏公告。 2007 年 12 月 31 日 ,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 450 万元。

[分析] 1.甲公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的股权投资 500 万元发生了减值。

理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在本案例中,乙公司由于市场形势严峻,经营状况恶化,表明甲公司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有可能发生减值。 2007 年 12 月 31 日 ,甲公司预计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 450 万元,而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500 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 50 万元。

(2) 2005 年 2 月,甲公司购入丁公司发行的一批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该批债券成本为 850 万元。丁公司发行债券后,连续发生多年亏损, 2006 年末又发布了预亏公告。 2007 年 12 月 31 日 ,甲公司预计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 830 万元。

[分析] 2.甲公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的债券投资 850 万元发生了减值。

理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甲公司购入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在持有两年里连续发生亏损,情况表明,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很可能发生减值。 2007 年末,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为 850 万元,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 830 万元,因此,该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应计提减值准备 20 万元。

(3) 甲与丙公司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 2007 年甲公司购并了丙公司, 2007 年 3 月 1 日 ,甲公司支付 500 万元收购了丙公司 90% 的表决权资本。

购买日,丙公司可辨认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600 万元,负债账面价值为 200 万元,账面净资产为 400 万元。评估后确认的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 720 万元,负债公允价值为 200 万元,净资产公允价值为 520 万元。

2007 年 12 月 31 日 ,甲公司将丙公司所有资产认定为一个资产组,该资产组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390 万元,甲公司确定的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 380 万元。

[分析]3.2007 年末甲公司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理由: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的规定, 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本案例中,由于丙公司作为一个单独的资产组,其在 2007 年末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420 万元,其可收回金额为 380 万元。在其可收回金额 380 万元中,包括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在商誉价值中享有的部分。因此,出于减值测试的目的,在与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之前,必须对资产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使其包括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价值。

商誉总额 = 甲公司确认的商誉÷甲公司的持股比例 =32 ÷ 90%=35.56 (万元)

丙公司调整后的账面价值 = 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 + 商誉总额 =390+35.56=425.56 (万元)

丙公司调整后的账面价值 425.56 万元与其可收回金额 380 万元之间的差额 45.56 万元,即资产减值损失 45.56 万元。该资产减值损失 45.56 万元,应先冲减商誉的账面价值总额 35.56 万元,然后将剩余部分 10 万元(45.56 — 35.56)冲减丙公司的各项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丙公司各项可辨认净资产的减值损失。在冲减商誉账面价值 35.56 万元时,甲公司确认的商誉损失为 32 万元(35.56 × 90%)。

要求:

1.分析判断甲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否发生了减值,并简要说明理由。 2.说明 2007 年末甲公司是否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并说明理由。 3.请计算商誉发生的减值损失,并说明其会计处理原则。

高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试题二

1.前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进公司”)是生产一种机电设备的上市企业,该公司 2006 年 12 月 31 日 有关资产状况如下:

1.年末存货 1000 万元中,产成品为 600 万元,原材料为 400 万元。 12 月 31 日 ,前进公司产成品的单位成本为 1200 元,数量为 5 000 台。

2006 年 6 月,前进公司与 C 企业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根据该合同, 2007 年 1 月 2 日 ,前进公司按每台 1500 元的价格向 C 企业提供产品 3 000 台。 2006 年 12 月 31 日 ,前进公司所售该产品的市场价格为 1400 元。估计销售税费为售价的 10 %。

原材料是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其中有 20 万元已霉烂变质,已不存在利用价值; 2006 年 12 月 31 日 ,该批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为 390 万元。如果将可以使用的原材料加工成产成品,尚需发生加工成本 160 万元,预计可生产 4500 台。前进公司没有签订其他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假设不考虑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零。 [分析]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存货在期末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计价。

如果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的成本,该存货就发生了跌价。应计提跌价准备。 (1)产成品: ok 有合同的产成品:

可变现净值 = 存货的合同价— 估计的销售税费 =1500 × 90 %× 3000=405 (万元)>其成本 360 万元(1200 × 3000),故不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没有合同的产成品:

可变现净值 = 估计市价— 估计的销售税费 =1400 × 90 %× 2000=252 (万元)>这部分产成品成本 240 万元(1200 × 2000),不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原材料

可使用原材料:

用该材料生产产品的可变现净值 = 存货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 =1400 × 4500=630 (万元)>产品成本 540 万元(1200 × 4500),因此,可使用原材料可按其成本计价,不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对于其中已霉烂变质的 20 万元,已不存在利用价值,应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故,存货需计提 20 万元跌价准备。

4500*1400-4500*1400*10%-160=407>400,不应计提减值准备

2.年末长期股权投资 100 万元中,其中对乙公司长期投资账面价值为 60 万元。前进公司对乙公司持有表决权资本 80% ,采用成本法核算。乙企业 2006 年发生严重亏损,拟于 2007 年进行清理整顿,考虑乙公司未来经营状况后,预计可收回金额为 55 万元。

年末长期股权投资中的其他 40 万元为对该公司的合营企业 F 的股权投资, F 企业由于受国际贸易和我国加入 WTO 后有关规定的影响,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量将大大减少,预计将出现巨额亏损。综合考虑 F 企业的经营状况后,预计可收回金额为 36 万元。

[分析] 2.投资的减值准备

(1)对乙公司的投资发生了减值 5 万元。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的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如果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则表明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按规定应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如果可收回金额高于账面价值,则表明长期股权投资没有发生减值,按规定不应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因此,本案例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为 60 万元,可收回金额为 55 万元,应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5 万元。

(2)同上理,对合营企业 F 的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也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的规定,首先判断是否发生减值,然后计算可收回金额,最后计算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因此,对 F 企业预计可收回金额为 36 万元,而长期投资账面价值为 40 万元,需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4 万元。

3.前进公司生产的机电设备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已出现了明显的恶化现象。除市场因素外,国家新颁布的有关该行业的管理规定也对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严重不利的影响。鉴于这些情况,前进公司管理层已做出决定,拟在 2007 年转产,不再生产该种机电设备,用于生产原产品的设备账面价值为 1800 万元拟作

处置。预计处置这些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为 1500 万元。

[分析]

3.由于前进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包括市场、法律环境在当期可能已经发生或在近期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管理层已经做出企业拟转产并处置用于生产原产品的设备的决定,表明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方式将可能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并将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前进公司根据所有这些迹象,判断用于生产原产品的固定资产已经发生减值,预计可收回金额为 1500 万元,而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 1800 万元,需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00 万元。

4.年末无形资产(专利权)账面余额为 600 万元,是 2002 年外购的一项与生产产品相关的专利权。目前市场上已存在大量类似的专利技术,已使前进公司生产的机电设备的销售出现了明显的恶化现象,替代该项专利技术的新专利预计也将面世,前进公司管理层决定在 2007 年转产其他产品。转产后该专利权经出售预计可收回金额为 50 万元。

[分析] 4.根据前进公司的情况,由于市场上存在大量与前进公司的专利权类似的专利技术,使公司的产品销售出现了严重恶化的现象,而且该专利权很有可能在近期被其他新技术替代,该专利权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可能受到了重大不利影响,因此,前进公司根据这些判断拥有的专利权已经发生减值,预计可收回金额为 50 万元,而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 600 万元,需计提无形资产减值的金额 550 万元。

5.年末应收账款 2000 万元中,有一部分是对联营企业 A 销售产品形成的应收款项 300 万元;该项销售发生在 2004 年 1 月。前进公司获得确切的证据,表明 A 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现金流量严重不足,濒临破产,且 A 企业目前没有计划对该项应付前进公司的款项进行债务重组。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前,已对其计提了坏账准备 100 万元。

除对联营企业 A 的应收款外,剩余的 1700 万元应收账款均为 2006 年 8 月销售形成的,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良好。

前进公司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根据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历史信誉以及债务单位是否存在与其他方面的法律纠纷等方面进行分析后确定:账龄 1 年以内,按应收款项余额 5% 计提;账龄 1-2 年,按应收款项余额 10% 计提;账龄 2-3 年,按应收款项余额 30% 计提;账龄 3 年以上,按应收款项余额 80% 计提。此外,如果某项应收款项存在特殊性,也可采用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

[分析]5.在计提坏账准备时,要对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历史信誉、应收款项的账龄,以及债务单位是否存在与其他方面的法律纠纷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上述因素判断各项应收款项收回的可能性,确定应收款项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前进公司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并根据上述应考虑的各种因素确定了计提的比例。因此,年末应收账款 2000 万元中,对于非关联方应收账款余额 1700 万元,账龄在 1 年以内,可按 5% 计提坏账准备,计提的金额为 85 万元(1700 × 5%)。

对于关联方形成的应收账款,因债务单位濒临破产,且目前没有计划对该项应付前进公司的款项进行债务重组,可采用个别认定法,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300 万元,因已计提 100 万元,需补提的金额为 200 万元。两者相加,前进公司应计提坏账准备 285 万元,计提后,坏账准备的余额为 385 万元。

要求:

分析判断在 2006 年 12 月 31 日 前进公司上述各项资产是否需要跌价准备、减值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如需计提,还应计算计提的金额,并说明理由。

答:第5题:全额结转坏账损失。借:坏账准备300,贷:应收账款300, 本年坏账余1700*0.05=85万。 本年应补提还账准备:

借:管理费用 115万 贷:坏账准备 115万

2005年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本试题卷共九道案例分析题,其中第五题、第六题任选一题,其余各题为必答题,满分100分)

答题要求:

1.请在答题纸中指定位置答题,否则按无效答题处理;

2.请使用黑色、蓝色墨水或圆珠笔答题,不得使用铅笔、红色墨水笔或红色圆珠笔答题,否则按无效答题处理;

3.字迹工整、清楚;

4.计算出现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 案例分析题一(本题12分)

资料:甲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控股企业。2005年3月,甲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财政局在对其进行会计检查时,发现甲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度发生下列事项:

1、2004年3月,公司董事长胡某主持召开董事会会议,研究进一步加强会计工作问题。根据公司经理的提名,会议决定增设1名副经理主管财会工作,现任总会计师配合其工作。

2、2004年5月,公司会计科负责收入、费用账目登记工作的会计张某申请休产假。因会计科长出差在外,主管财会工作的副经理指定出纳员王某兼管会计张某的工作,并指示出纳员王某与会计张某办理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3、2004年6月,公司出纳王某通过同学关系,收回乙公司欠款4万元。该欠款属于坏账,已被注销。公司董事长胡某指示出纳王某将该笔收入在公司会计账册之外另行登记保管,以备业务招待用。

4、2004年8月,会计科长退休。经总经理提议,公司董事会决定聘任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文秘工作的办公室副主任李某为会计科科长。

5、2004年12月,针对公司产品滞销、年度经营亏损已成定局的情况,公司董事长胡某指使会计科科长李某、会计张某在会计报表上做—些“技术处理”,确保“实现”年初定下的盈利100万元的目标。会计科有关人员遵照办理。

6、2005年2月,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经主管财会工作的副经理、总会计师、会计科长签名并盖章后报出,公司董事长胡某因出差在外,未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章。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司增设主管财会工作的副经理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2)该公司指定出纳员兼管会计工作是否符合法律、制度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3)董事长胡某指示出纳王某将已被注销的坏账收入4万元,在公司会计账册之外另行登记保管,违反了哪些法律、制度的规定?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4)公司董事会决定聘任办公室副主任李某为会计科科长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5)该公司董事长胡某指使会计科科长李某、会计张某在会计报表上做一些“技术处理”,使公司由亏损变为盈利的行为属于何种违法行为?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6)该公司董事长胡某是否应当在对外报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与提示:

(1)该公司增设主管财会工作的副经理不符合法律规定。《总会计师条例》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领导成员,协助单位负责人工作,直接对单位负责人负责;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在单位行政领导成员中,不能再设置与总会计师职责重叠的行政副职。甲公司已设总会计师,不应再设主管财会工作的副经理。

(2)该公司指定出纳员王某兼管会计张某的工作不符合法律规定。《会计法》和《会计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均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该公司指定出纳员王某兼管会计张某的工作,违背了内部控制制度不相容职务(岗位)相互分离的要求。 (3)董事长胡某指示出纳王某将已被注销的坏账收入4万元,在公司会计账册之外另行登记保管,违反了《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的相关规定。《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要求,销售收入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不得擅自坐支现金;对已注销的坏账应建立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收回已注销的坏账应及时入账。根据《会计法》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3000元以上50000元

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以2000元以上20000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会计人员,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4)公司董事会决定聘任办公室副主任李某为会计科科长不符合法律规定。有关会计法律制度规定,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的,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有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办公室副主任李某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文秘工作,不具备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资格、职称或从业资历条件。

(5)公司董事长胡某指使会计科科长李某、会计张某在会计报表上做“技术处理”、使公司由亏损变为盈利的行为属于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根据《会计法》规定,对于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董事长胡某,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给予行政处分。对于甲公司和会计科科长李某、会计张某,编制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对甲公司处以5000元到10万元的罚款;对会计科科长李某、会计张某,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构成犯罪的,处以3000元到5万元的罚款,对其中的会计人员依法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6)公司董事长胡某应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单位负责人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董事长胡某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负责单位全面工作,应在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盖章,并保证其真实、完整。

案例分析题二(本题10分)

资料:甲公司为大型国有企业,下设A、B、C三个全资子公司。2002年至2004年,公司连续亏损,银行贷款大幅增加,已有部分贷款逾期,公司面临巨大财务风险,持续经营能力受到威胁。为此,甲公司上级主管部门成立工作组进驻甲公司进行清理整顿,追查其巨额亏损和银行贷款大幅度增加且逾期无法还贷的原因。

清理过程中,工作组对甲公司及其子公司近年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了重点审查,发现2002-2004年间,甲公司及其子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这些建设项目占用了大量资金,导致银行贷款大幅增加,且普遍存在决策超预算、项目建设进度超期、项目投资决策失败等问题。

1、甲公司于2002年底至2003年底完工,委托乙公司对其办公大楼进行装修。原装修工程概算为600万元,实际决算金额为1000万元。根据乙公司提供的核算资料仔细审查并重新核定后发现,原概算600万元和决算金额1000万元均存在错误。概算金额的错误,主要是工程量核定超过设计图面积以及某项工程用料套算定额错误而多列支概算210万元;决算金额的错误,主要是实际施工面积少于核算面积、未施工工程计入决算价格中、概算中部分材料的暂估价在决算时未按实际价格进行调整等原因,导致决策价格虚增260万元。另外,甲公司仅责成基建部同乙公司商谈装修事宜,未组织包括财会人员在内的相关专业人员对乙公司会同甲公司基建部编制的概算和决算进行审核,竣工决算阶段也未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就匆匆办理了验收手续。 2、2002年2月,A公司董事会没有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即批准投产建设D型机器生产线,预计总投资4000万元。2003年3月A公司董事会发现D型机器没有市场前景,即停止了该项目建设。截至停建时,该项目已发生实际投资额3500万元。

3、B公司于2003年2月至2003年9月期间,开工建设了职工活动中心。职工活动中心项目工程预计总投资3600万元,实际决算金额5200万元。经调查发现,该工程由B公司福利部门提出建议,B公司董事会授权王总经理组织公司福利部门有关人员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并由王总经理对项目作出决策。随后,B公司董事会又授权该公司李副总经理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并对工程各项价款的支付进行审批。李副总经理通过私定施工单位捞取了巨额回扣,并利用工程价款支付“一支笔”审批权从中侵占公司巨额财产和资金。 4、2003年8月,C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认为,E型建材目前订单很多,需扩大生产规模,随即责成财务部门做好预算,并成立了项目管理小组。董事会会议召开时,董事长表达了要扩建E型建材生产规模的项目意向,并介绍了筹备情况。部分董事出于该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公司资金紧张等原因,就该扩建项目

提出了反对意见,但董事长坚持上马上这个项目。考虑到该项目已经在筹备之中,其他董事也没有极力反对。2004年2月,该项目因资金缺口而暂时中止,此前已投入资金3200万元。

针对甲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工程项目建设的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会计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并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与提示:

(1)甲缺乏工程项目概预算和竣工决算控制。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工程项目概预算环节的控制制度,组织工程、技术、财会等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对编制的概预算进行审核,重点审查编制依据、项目内容、工程量的计算、定额套用等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单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对竣工决策进行审核,并及时组织竣工决算审计;未实施竣工决算审计的工程项目,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甲公司没有建立概预算环节和竣工决算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未组织专业人员对工程概预算和决算进行审核,未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就匆匆办理验收手续,违背了工程项目概预算和竣工决算控制的要求。

(2)A公司缺乏工程项目决策控制。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要求,单位应当建立工程项目决策环节的控制制度,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项目决策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项目决策科学、合理;单位应当组织工程、技术、财会等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完整性、客观性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A公司没有做好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分析报告就盲目建设,违背了工程项目决策控制的要求,造成决策失误以及投入的巨额资金无法收回。

(3)B公司缺乏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等。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要求,单位应当建立工程项目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工程项目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单位应当对工程项目相关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及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属于不相容岗位。B公司由福利部门提出建议并进行可行性研究,该公司王总经理既负责组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又对项目作出决策,该公司李副总经理既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又对工程价款支付进行审批,违背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以及集体决策控制的要求。

(4)C公司缺乏工程项目的集体决策控制。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的要求,单位应当建立工程项目的集体决策制度,决策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工程项目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C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在进行工程项目决策时“一言堂”,提出工程项目建议之前,董事会并不知情。乙公司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所要求的集体决策流于形式。

案例分析题三(本题10分)

华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公司)为上市公司,其2004年度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资料如下: 1.华夏公司于11月3日收到法院通知,被告知工商银行已提起诉讼,要求华夏公司清偿到期借款本息5 000万元,另支付逾期借款罚息200万元。至12月31日,法院尚未作出判决。对于此项诉讼,华夏公司预计除需偿还到期借款本息外,有60%的可能性还需支付逾期借款罚息100至200万元和诉讼费用15万元。

2.因农业银行未按合同规定及时提供贷款,给华夏公司造成损失500万元。华夏公司要求农业银行赔偿损失500万元,但农业银行未予同意,华夏公司遂于2004年11月5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农业银行赔偿损失500万元。至12月31日,法院尚未作出判断。华夏公司预计将胜诉,可获得400万元赔偿金的可能性为40%,可获得500万元赔偿金的可能性为35%.

3.华夏公司2004年度发生如下销售业务(假设售出产品的保修期均未满):

(1)华夏公司销售A产品给非关联企业,售价为10 000万元,产品成本为8 000万元。合同约定,华夏公司对售出的A产品保修2年。根据以往经验,华夏公司销售A产品所发生的保修费用为该产品销售额的1%.

(2)华夏公司销售500件B产品给非关联企业,单位售价为50万元,单位产品成本为35万元。合同约定,华夏公司对售出的B产品保修1年。根据以往经验,销售B产品所发生的保修费用为其销售额的1.8%.

(3)华夏公司销售一批本年度新研制的C产品给非关联企业,售价为800万元,产品成本为600万元。华夏公司对售出的C产品提供1年的保修期,1年内产品若存在质量问题,华夏公司负责免费修理(含更换零部件)。华夏公司预计发生的保修费用为销售C产品售价的2%至3%之间。

4.华夏公司于11月3日收到法院通知,被告知ABC公司状告华夏公司侵犯其专利权。ABC公司认为,华夏公司未经其同意,在试销的新产品中采用了ABC公司的专利技术,要求华夏公司停止该项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一次性支付专利使用费80万元。华夏公司认为其研制、生产和销售该项新产品并未侵犯ABC公司的专利权,遂于11月15日向法院提交答辩状,反诉ABC公司侵犯华夏公司的名誉,要求ABC公司赔偿其名誉损失费200万元。至12月31日,诉讼尚在进行中,华夏公司无法估计该起诉讼结果。

5.华夏公司拥有乙公司15%的股份,并为乙公司常年提供最新研制的产品生产技术,乙公司生产产品的80%销售给华夏公司。华夏公司为乙公司提供担保的某项银行借款计 10 000万元于2004年5月到期,该借款系由乙公司于2001年5月从银行借入,华夏公司为乙公司此项银行借款的本息提供60%的担保。乙公司借入的款项至到期日应偿付的本息为11 500万元。由于乙公司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债权银行于2004年7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及为其提供担保的华夏公司偿还借款本息,并支付罚息140万元。至12月31日,法院尚未作出判决,华夏公司预计承担此项债务的可能性为55%. 要求:

分析华夏公司发生的上述交易或事项,应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并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与提示:

本案例涉及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问题。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规定,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将其确认为预计负债:(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预计负债的金额应是清偿该负债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如果所需支出存在一个金额范围,则最佳估计数应按该范围的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定;如果所需支出不存在一个金额范围,则最佳估计数应按如下方法确定:(1)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时,最佳估计数按最可能发生的金额确定;(2)或有事项涉及多个项目时,最佳估计数按各种可能发生额及其发生概率计算确定。如果清偿确认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或其他方补偿,则补偿金额只能在基本确定能收到时,作为资产单独确认。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超过所确认负债的账面价值。

对于应予披露的或有负债,企业应分类披露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如无法预计应说明理由)、获得补偿的可能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或有资产,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形成的原因,如果能够预计其产生的财务影响,还应作相应披露;在涉及未决诉讼、仲裁的情况下,企业至少应披露该未决诉讼、仲裁的形成原因。

1.本案例1,华夏公司有60%的可能性支付逾期借款罚息100万元至200万元和诉讼费用15万元,符合确认为负债的条件,因此,华夏公司应按最佳估计数及诉讼费用165万元确认负债,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应披露。

2.本案例2,华夏公司因或有事项产生的或有资产,一般不应确认,同时,一般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3.本案例3,华夏公司销售A、B、C三种产品预提的保修费用均符合确认条件,应予以确认,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应披露。本案例中,A产品应计提的保修费用为100(10 000×1%)万元,B产品应计提的保修费用为450(500×50×1.8%)万元,C产品应计提的保修费用为20[800×(2%+3%)÷2]万元。因此,华夏公司销售A、B、C三种产品合计应计提的保修费用为570万元,同时确认预计负债570万元。

4.本案例4,华夏公司起诉ABC公司名誉权,要求ABC公司赔偿名誉损失费200万元,法院尚未判决,华夏公司无法估计该起诉结果,因此,不符合确认为负债的条件,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应披露。 5.本案例5,华夏公司为乙公司借款提供担保,在乙公司无力偿还债务时,华夏公司将承担连带责任,至12月31日,甲公司预计承担此项债务的可能性为55%,其金额也能够可靠地估计,因此,应将其确认为一项负债,金额为6 984[(11 500+140)×60%]万元,同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应披露。 案例分析题四(本题13分)

资料:银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2004年12月31日,公司的资产总额为25亿元,负债总额为10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5亿元,其中,股本为1亿元(每股面值1元)。2004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公司实行当年净利润全部分配的股利政策。

为了保持利润较大幅度增长,并使股东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公司决定投资建设一套热电联产系统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建设期为1年。公司管理层要求财会部提出对该项目的融资方案。财会部以公司2004年相关数据为基础,经过测算,提出了以下三个融资方案: 方案一:发行公司债券

公司发行公司债券5亿元,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6%,每年年末支付利息,到期一次还本。项目投产后至还款前,公司每年净利润将达到3600万元。 方案二: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公司按照面值发行3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5亿元,每张面值100元,共计500万张,票面利率为6%,每年年末支付利息。项目投产后至转股前,公司每年净利润将达到4600万元。

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价为25元。预计公司可转换债券在2007年1月将会全部转换为股权,因此公司在3年后将会增加股份2000万股。转股后,每年净利润将因利息费用减少而增加500万元。 方案三:发行公司股票

公司增发股票5000万股,每股发行价为10元。项目投产后,公司每年净利润将达到5000万元。 为便于分析起见,假设以下情况:

(1)不考虑税收因素以及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的因素; (2)不考虑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及股票发行费用;

(3)2005年初,融资方案已实施且资金到位,项目建设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并于年末完工,2006年1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 要求:

1.分别分析项目投产后3年间(2006年至2008年)三个融资方案对公司资产负债率和每股收益的影响。 2.从公司股东获得良好回报的角度,判断选择哪一个融资方案最佳,并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与提示: 1.

2004年 2006年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资产负债率 10/25 40% 15/30 50% 50% 10/30 33.33%

每股收益(元) 3000/10000 0.3 3600/10000 0.36 4600/10000 0.46 5000/14000 0.36 (1)融资方案一会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由2004年末的40%上升到50%。公司每股收益由2004年的0.3元上升到0.36元。

(2)融资方案二会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由2004年末的40%上升到50%。

2007年1月转股后,公司资产负债率降为33.33%。公司每股收益由2004年的0.3元上升到0.46元。 2007年1月转股后,公司每股收益比2006年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0.43元的水平。 (3)融资方案三会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由2004年末的40%下降到33.33%。 每股收益由2004年的0.3元上升为0.36元。

2.从公司股东获得良好回报的角度,应选择方案二。

理由:资产负债率和方案一相同,但每股收益最高为0.46元/股。按照公司现有股利分配政策,每股可按年分得0.46元。即使在2007年1月转股后,每股收益仍保持在0.43元[2007年方案二每股收益=4600+500/12000=0.43(元)],高于方案一和方案三。 发行可转换债券优缺点: 优点:

第一,筹资成本较低。 第二,便于筹资资金。

第三,有利于稳定股票价格和减少对每股收益的稀释。 第四,减少筹资中的利益冲突

缺点:

第一,股票上扬风险 第二,财务风险 第三,丧失低息优势

案例分析题五(本题10分)

蓝天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成立,2004年发生有关经济业务事项如下:

1.蓝天公司对企业的主要材料原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核算,鉴于物价持续上涨,改为后进先出法核算。蓝天公司认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采用了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

2.蓝天公司对低值易耗品原采用五五摊销法进行核算,因感到低值易耗品价值低,在存货中比例非常小,同时采用五五摊销法时,使用部门在报废时与财务部门沟通不够,致使已报废的低值易耗品未能及时转销,造成账实不符,故改用一次摊销法进行核算。蓝天公司认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采用了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

3.蓝天公司的一座仓库,原预计使用年限15年,因遭受台风的袭击,主体结构受到影响,将减少使用寿命,为此,蓝天公司将使用年限由15年调整为10年,并按追溯法对以前年度计提的折旧进行了追溯调整。 4.蓝天公司购入的一台数控机床,因同类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决定将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年限由8年缩短为5年。对于这一变更,蓝天公司采用了追溯调整法进行了会计处理。

5.蓝天公司拥有的一项专利权,法律规定的有效期15年,企业预计的使用期10年,蓝天公司按10年进行摊销,已摊销3年,尚有7年待摊销。今发现,与专利权生产的同类产品已出新品,物美价廉,使蓝天公司产品逐步失去竞争力,估计该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将由10年减少到6年。蓝天公司按尚可使用的3年重新计算了摊销额,并进行账务处理。

6.蓝天公司为开拓新业务,经期货经纪人进行了棉花期货交易,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商品期货的账务处理。

要求:分析上述业务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正确的处理办法。 分析与提示:

1.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首先应分析其业务性质,判断是否属于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然后判断企业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恰当。

蓝天公司对主要材料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由原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核算,改为后进先出法核算,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是正确的。

2.蓝天公司对低值易耗品由五五摊销法改为一次摊销法,虽然属于方法变更,但由于不重要,按照制度规定,不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蓝天公司将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追溯调整是错误的。正确做法是,在低值易耗品领用时,按照一次摊销法,直接将低值易耗品的成本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3.蓝天公司的一座仓库,因遭受台风的袭击后减少使用寿命,将使用年限由15年调整为10年,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属于会计估计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蓝天企业对这一事项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是,采用未来适用法,即从变更使用年限起,按照新的预计使用年限和剩余年限应计提的折旧总额,重新计算折旧额,按照重新计算的折旧额进行账务处理。

4.蓝天公司的数控机床,因同类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将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将折旧年限由8年缩短为5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蓝天公司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采用未来适用法,从变更时起,按照新的折旧方法、新的预计使用年限和剩余年限应计提的折旧总额,重新计算折旧额,按照重新计算的折旧额进行账务处理。

5.蓝天公司拥有的一项专利权,由于使用年限减少,将摊销期由10年改为6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企业采用了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是正确的。

6.蓝天公司进行商品期货交易,属于新的业务采用新方法,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蓝天公司按照期货交易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是正确的。

案例分析题六(本题15分)

甲事业单位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2004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事项: 1.工资由财政直接支付,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工资发放明细表,款项已由代理银行支付到个人工资账户,发放工资100万元。

2.对于单件物品或单项服务购买额不足10万元人民币的购买支出等,采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支付。甲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注明的授权支付额度为8万元。

3.甲单位购买随买随用的办公用品,填制“财政授权支付凭证”送代理银行,购买办公用品2万元。

4.甲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购买材料5万元,填制“财政授权支付凭证”送代理银行,款项支付完毕,材料已入库,并已全部用于业务活动。

5.采购一台管理用设备,按照合同规定,购买价格60万元,由财政直接支付。甲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有关凭证,设备已验收完毕。

6.甲单位本年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为180万元,财政直接支付数为160万元。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无差异。

7.按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金额的10%计提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要求:

(1)分析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单位,经过申请可设立哪些账户?

(2)年末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应如何处理? (3)年末“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有余额如何处理? (4)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甲单位事业结余的金额。

(5)计算本年度专用基金、固定基金和事业基金增减金额。(本题以万元为单位) 分析与提示:

(1)分析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单位,经过申请可设立哪些账户

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单位,经过申请可以设立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和特设专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和清算,该账户可办理转账、提取现金等结算业务,可以向本单位按账户管理规定保留的相应账户划拨工会经费、住房公积金及提租补贴,不得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和上级主管单位、所属下级单位账户划拨资金。特设专户用于核算预算单位的特殊专项支出活动。

(2)年末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如何处理

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应同时计入“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和“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3)年末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有余额如何处理

年末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有余额时,应转入“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结转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无余额。

(4)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甲单位事业结余的金额

事业结余=(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非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100+8+60+20)—(100+2+5+60)=188—167=21(万元)

(5)计算本年度专用基金、固定基金和事业基金增减金额

①专用基金(福利基金)增加金额=(事业结+经营结余)21*10%=2.1(万元) ②固定基金增加金额=60万元 ③事业基金增加金额=18.9万元

案例分析题七(本题15分)

宇宙股份有限公司是境内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家用电器的生产和销售。2004年12月31日,宇宙公司部分资产资料如下:

1.短期投资200万元,均为购入X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票200万股,每股价格10元。2004年12月31日,X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股票每股价格为8元。

2.应收账款900万元。其中:应收Y公司700万元,应收Z公司200万元。

宇宙公司是Y公司的母公司,该笔应收账款账龄为1年,有确切证据表明Y公司财务状况严重恶化,不能按期支付款项,并且没有证据表明Y公司计划对该款项进行债务重组。宇宙公司与Z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该笔应收账款账龄为6个月,Z公司财务状况良好。

3.预付账款600万元。其中:预付M公司400万元,预付N公司200万元。

M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已被法院依法宣告破产,有确切证据表明M公司不能按期交运所购货物。N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没有确切证据表明N公司不能按期交运所购货物。

4.专利权250万元,是宇宙公司从国外购入的、专门用于生产节能电冰箱的技术。2004年度,市场上已大量存在类似的专利技术,使得宇宙公司生产的节能电冰箱的市场占有率开始大幅下滑,销售出现明显恶化现象。与此同时,新的电冰箱生产技术即将面世,宇宙公司管理当局决定停止采用该专利技术生产电冰箱的生产线,并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要求:

判断宇宙公司各项资产是否发生了减值?并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与提示:

1.本案例1,宇宙公司短期投资发生减值。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短期投资在期末应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其中,市价是指在证券市场上挂牌的交易价格,在具体计算时一般应按期末证券市场上的收盘价格作为市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算并确定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则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确定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因此,本案例的关键在于确定短期投资的期末市价。

在本案例中,2004年12月31日,X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股票每股价格为8元,宇宙公司持有X公司普通股股票2 000万元,市价总额为200×8=1 600(万元),低于其账面价值2 000万元。因此,宇宙公司对X公司的短期投资已经发生减值,按规定应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本案例2,宇宙公司应收Y公司700万元发生减值,应收宇宙公司200万没有发生减值。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分析判断应收款项是否发生减值,首先,应当判断是否存在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迹象。

其次,应当估计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企业应当分析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历史信誉、应收账款的账龄,以及债务单位是否存在与其他方面的法律纠纷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还债务等,以及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下列各种情况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因此,本案例的关键在于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

(1)宇宙公司应收账款900万元中,应收Y公司700万元。宇宙公司为Y公司的母公司,宇宙公司应收Y公司700万元属于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账龄为1年。通常情况下,宇宙公司不应对应收Y公司的款项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在本案例中,宇宙公司有确切的证据表明Y公司财务状况严重恶化,不能按期支付款项,并且没有证据表明Y公司计划对该款项进行债务重组。因此,宇宙公司应收Y公司700万元款项存在发生减值的迹象,按规定应计提坏账准备。

(2)宇宙公司应收Z公司200万元,不属于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账龄为6个月,Z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因此,宇宙公司应收Z公司200万元款项不存在发生减值的迹象,通常情况下不应计提坏账准备。 3.本案例3,宇宙公司预付M公司400万元发生减值,预付N公司200万元没有发生减值。

要分析判断预付账款是否发生减值,首先,应当判断预付账款是否符合计提坏账准备的条件。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的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其次,判断预付账款是否发生了减值。如果预付账款发生减值,按规定应计提坏账准备;如果预付账款没有发生减值,按规定不应计提坏账准备。因此,本案例的关键在于分析判断预付账款是否符合计提坏账准备的条件。

(1)宇宙公司预付账款600万元中,预付M公司400万元。在本案例中,M公司经营管理不善,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已被法院依法宣告破产,宇宙公司有确切证据表明M公司不能按期交运所购货物。因此,宇宙公司预付M公司400万元款项已不可能再收到所购货物,应将其转入其他应收款进行核算,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2)宇宙公司预付N公司200万元。在本案例中,N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宇宙公司没有确切证据表明N公司不能按期交运所购货物。因此,宇宙公司预付N公司200万元款项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能够按期收到所购货物,没有发生减值,不应转入其他应收款进行核算,不应计提坏账准备。 4.本案例4,宇宙公司专利权发生减值。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无形资产在期末应当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分析判断无形资产是否发生减值,首先,应当判断是否存在无形资产发生减值的迹象。企业应当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无形资产是否发生减值:(1)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所替代,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2)某项无形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度下跌,并在剩余摊销年限内预期不会恢复;(3)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但仍然具有部分使用价值;(4)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的情形。

其次,计算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是指以下两项金额中较大者:(1)无形资产的销售净价,即该无形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减去因出售该无形资产所发生的律师费和其他相关税费后的余额;(2)预期从无形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年限结束后的处置中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最后,比较可收回金额和账面价值。如果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则表明无形资产发生减值,按规定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如果可收回金额高于账面价值,则表明无形资产没有发生减值,按规定不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因此,本案例的关键在于确定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在本案例中,市场上存在大量与宇宙公司的专利权类似的专利技术,便得宇宙公司生产的节能电冰箱的市场占有率开始大幅下滑,销售出现明显的恶化现象;该专利权很可能在近期被其他新技术所替代,使其为宇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宇宙公司管理当局已决定停止采用该专利技术生产电冰箱的生产线,并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因此,该专利权对宇宙公司已无任何使用价值,已经发生减值,按规定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案例分析题八(本题15分)

资料:天方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制造和销售集装箱?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目前公司正面临生产能力受限、产品供不应求状况?急需扩大生产能力。为此?公司拟通过降低营运资金水平来增添设备、扩大生产。

天方公司的有关资料如下: (1)资产负债表资料 表1

当期平均余额 百分比 行业平均水平 流动资产 86400 40% 30%

固定资产净值 129600 60% 70% 资产总计 216000 100% 100% 流动负债 30240 14% 14% 长期负债 86400 40% 36% 普通股权益 99360 46% 50%

负债与股东权益总计 216000 100% 100% (2)损益表资料

表2 单位: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 216000 利润总额 22350

主营业务成本 183600

主营业务利润 32400 所得税 8940 利息费用 10050 净利润 13410 (3)相关财务比率 表3

项 目 天方公司 行业平均水平 流动比率 2.86 2.5

固定资产周转率 1.85 2

普通股权益报酬率 13.50% 18% 主营业务利润率 15% 16% 已获利息倍数 3.22 3.3

目前公司有甲、乙、丙三个方案可供选择:

甲方案,维持公司现有营运资金政策,不增添设备;

乙方案,在不变更现有资本结构的情况下,将流动资产降低到同行业平均水平,再以所得的资金增添设备;

丙方案,减少10%的流动资产,同时增加相应的流动负债,再以所得的资金增添设备。 在这三个方案下,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都将维持在现有的水平。并假定: (1)固定资产周转率按行业水平调整; (2)主营业务利润率按行业水平调整;

(3)流动负债的平均利率调整为5%,长期负债的平均利率为8%; (4)所得税税率为40%。 要求:

(1)计算甲、乙、丙三个方案对于天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2)运用相关财务比率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 (3)为公司选择何种方案进行决策并说明理由。 分析与提示:

(1)计算甲、乙、丙三个方案对于天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①资产负债表资料

表4 单位:万元

项目 甲 乙 丙 行业平均水平

流动资产 86400 40% 64800 30% 77760 34.62% 30%

固定资产净值 129600 60% 151200 70% 146880 65.38% 70% 资产总计 216000 100% 216000 100% 224640 100% 100% 流动负债 30240 14% 30240 14% 38880 17.31% 14% 长期负债 86400 40% 86400 40% 86400 38.46% 36% 普通股权益 99360 46% 99360 46% 99360 44.23% 50%

负债加普通股 216000 100% 216000 100% 224640 100% 100% ②损益表资料

表5 单位:万元

项目 甲 乙 丙

主营业务收入 216000 302400 293760 主营业务成本 183600 254016 246758.4 主营业务利润 32400 48384 47001.6 利息费用 10050 8424 8856 利润总额 22350 39960 38145.6 所得税 8940 15984 15258.24 净利润 13410 23976 22887.36

③相关财务比率 表6

项目 甲 乙 丙 行业平均水平 流动比率 2.86 2.14 2 2.5

普通股权益报酬率 13.50% 24.13 23.03% 18% 已获利息倍数 3.22 5.74 5.30 4.5 计算说明:

乙方案流动资产:216000×30%=64800 乙方案固定资产净值:216000×70%=151200 乙方案主营业务收入:151200×2=302400 乙方案的主营业务利润:302400×16%=48384 乙利息费用:30240×5%+86400×8%=1512+6912=8424 丙方案流动资产:86400×(1-10%)=77760 丙方案流动负债:(86400×10%=8640)30240+8640=38880 丙方案固定资产净值:(8640×2=17280)129600+17280=146880 丙方案主营业务收入:146880×2=293760 丙方案的主营业务利润:293760×16%=47001.6 丙利息费用:38880×5%+86400×8%=1944+6912=8856 (2)通过计算,分析公司偿债能力。

①流动比率:甲方案>乙方案>丙方案。依据流动比率的定义天方公司采用丙方案时偿债能力最弱。 ②已获利息倍数:乙方案>丙方案>甲方案。利息与获利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债权人了解公司财务结构是否能保障其投资安全,所以,债权人常通过这一比率来衡量偿付利息的能力。本题中,偿付利息能力以乙方案最强。

(3)天方公司应选择乙方案,理由如下:

①目前天方公司面临的是产品供不应求,公司应当扩大生产。

②三个方案中,甲方案的营运资金政策过于保守,导致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只有13.50%,低于18%的行业平均水平;丙方案的普通股权益报酬率为23.03%,高于18%的行业平均水平;乙方案的普通股权益报酬率最高,达24.13%,大大高于18%的行业平均水平。

③尽管乙方案的流动比率只有2.14,但天方公司的存货不多,大大提高了公司的支付能力;且乙方案的已获利息倍数达5.74,高于4.5的行业平均水平,不会出现无法支付到期利息的情况。因此,采用乙方案后,公司尚不至于出现资金周转上的困难。

考虑以上的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天方公司应采用乙方案。

案例分析题九(本题15分)

丁公司所属海外子公司2004年年报的外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需要进行折算。假设2004年12月31日报表决算日的市场汇率为1:8.6,年初汇率为1:8.4;未发生上年利润调整事项。盈余公积的年初数为284万元(人民币);实收资本上年折合后数额为2400万元(人民币),本年没有增减变化;未分配利润年初数为84万元(人民币)。

【要求】将下列外币报表折算为人民币的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 2004年 单位:万元

项 目 金额(美元) 折算汇率 金额(人民币) 一、主营业务收入 1000 减:主营业务成本 800 二、主营业务利润 200 减:管理费用 60 三、营业利润 140

加:投资收益 0 四、利润总额 140 减:所得税 40 五、净利润 100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10 六、可供分配利润 110 减:提取盈余公积 20 应付股利 40

七、未分配利润 50 资产负债表

2004年12月 31日 单位:万元 资产 金额 美元 折算 汇率 金额

人民币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金额 美元 折算 汇率 金额 人民币

流动资产: 负债:

存货 400 流动负债 200

其他流动资产 200 长期负债 100 固定资产: 所有者权益:

固定资产原价 110 实收资本 300 减:累计折旧 10 盈余公积 50 固定资产净值 100 未分配利润 50

资产总计 700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700 分析与提示:

折算后的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和资产负债表如下: 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 2004年 单位:万元

项 目 金额(美元) 折算汇率 金额(人民币) 一、主营业务收入 1000 8.5 8500 减:主营业务成本 800 8.5 6800 二、主营业务利润 200 1700 减:管理费用 60 8.5 510 三、营业利润 140 1190 加:投资收益 0 8.5 0 四、利润总额 140 1190 减:所得税 40 8.5 340 五、净利润 100 850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10 84 六、可供分配利润 110 934 减:提取盈余公积 20 8.5 170 应付股利 40 8.5 340 七、未分配利润 50 424 资产负债表

2004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资产 金额 美元 折算 汇率 金额

人民币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金额 美元 折算 汇率 金额 人民币

流动资产: 负债:

存货 400 8.6 3440 流动负债 200 8.6 1720

其他流动资产 200 8.6 1720 长期负债 100 8.6 860 固定资产: 所有者权益:

固定资产原价 110 8.6 946 实收资本 300 2400 减:累计折旧 10 8.6 86 盈余公积 50 454 固定资产净值 100 860 未分配利润 50 424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162

资产总计 700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700 6020 注:

(1)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中的平均汇率=(年初汇率8.4+年末汇率8.6)/2=8.5 (2)资产与负债项目的折算汇率采用资产负债表日汇率2.6

(3)“盈余公积”按本年提取数(170)与年初数(284)合计填列 (4)“未分配利润”按利润分配表中该项目数额填列

2005年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案例分析题一(本题12分)

资料:某公司属于国有控股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执行机构是董事会,还设有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各职能部门、分公司等。其内部控制制度及业务活动情况如下:

1、会计、出纳分设。财务部经理的妻子担任出纳,并兼任满足行政部门需要的日常业务,亲自办理取款、购买、报销等手续。支票等票据由会计保管,支取款项的印章都由总经理亲自保管。

2、材料采购由供应部经理审批、专门采购员实施,各项费用由总经理签字报销。某日,采购员在采购时发现当地主要媒体宣传另一公司A产品正在开展促销活动,称其为高科技产品,可以替代本企业主要原料并能够节约成本30%,促销时间仅有两天。采购员认为时间过于紧张,来不及请示供应部经理,因此直接电告企业总经理,总经理决定采购100吨,价税合计100万元。采购员当即采购并由仓库验收入库,经总经理签字后办理了货款支付手续。后来生产车间反映,该批材料不适应生产要求,只能折价处理,造成损失30万元。总经理指示调整成本预算,将30万元损失记入正常材料耗费。

3、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分别设立。同时考虑到销售部门比较熟悉客户情况,也便于销售部进行业务谈判,确定授权销售部兼任信用管理机构。对大额销售业务,销售部可自主定价、签署销售合同。为逃避银行对公司资金流动的监控,企业在销售业务中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由业务员向客户收取现金,然后交财务部存放在专门的账户上。某月销售业务员甲联系到一个大客户,完成了300万元的销售任务,并将款项交财务部入账。次月,该业务员谎称对方要求退货,并自行从其他企业低价购入同类商品要求仓储部门验收入库,仓储部门发现商品商标都丢失,但未进行进一步查验,直接办理了各项手续(但没有出具质检报告)。财务部将退货款项转入业务员提供的银行账号。

4、为了提高分公司的积极性,公司决定授予分公司自主决定是否对外提供担保业务、是否对外投资的权力。

5、年初公司财务部(没有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制定年度预算方案以后,报股东大会批准后立即执行。发生采购失误事件后,财务部根据总经理的意向决定调整成本费用预算,并认为当年圆满完成了企业预算目标。

要求分析该公司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与提示:

1、财务部经理的妻子担任出纳违背了回避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含配偶)不得担任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出纳人员。国有控股公司财务部经理的妻子担任出纳工作,不符合货币资金控制的回避制度,应另行安排人员担任出纳工作。

2、出纳人员同时办理取款、购买、报销手续不符合采购与付款岗位分工控制的要求。按照《内部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的规定,单位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某国有控股公司由出纳人员同时“办理取款、购买、报销等手续”,违背了采购与付款控制规范中岗位分工控制的要求,应将相关工作交由不同人员办理,以实现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3、支取款项的印章都由总经理亲自保管不符合印章控制的规定。按照《内部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规定,单位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由其本人或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支取款项的印章“都由”总经理一人保管违背了货币资金控制规范的要求,支取款项的印章应由出纳、财务部主管、总经理等相关人员分别保管。

4、原材料采购授权批准控制制度没有严格实施。首先,按照《内部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规定,单位应当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明确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和人员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该公司供应部经理拥有采购相关问题的批准权限,但采购员直接向总经理请示,总经理越权批示是导致采购失误的重要原因。其次,按照《内部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规定,单位对于重要的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该公司总经理贸然决定采购“高科技”产品,没有经过专家的可行性论证和集体决策、审批,违背了采购决策控制要求。

5、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违背了不相容职务(岗位)相互分离控制的要求。按照《内部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规定,应当建立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有条件的单位应当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制定单位信用政策,监督各部门信用政策执行情况,信用管理岗位与销售业务岗位应分设;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该公司销售部兼任信用管理机构、销售人员直接收取货款均违背了不相容职务(岗位)相互分离的要求,销售部和信用管理部门、销售与收款等岗位应该分开设立。

6、该公司销售与收款授权批准控制存在缺陷。按照《内部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规定,单位应明确审批人员对销售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员不得越权审批;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对于金额较大或超过单位既定销售政策、信用政策规定范围的特殊销售业务,单位应当进行集体决策,防止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该公司规定销售部自行决定大宗商品售价属于授权不当,容易产生销售部截留销售收入、中饱私囊、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应该建立销售定价控制制度,根据销售量情况确定价格浮动范围,对产品销售价格进行有效控制。

7、该公司未严格执行销售与发货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规定,单位应当建立销售退回管理制度,单位的销售退回必须经销售主管审批后方可执行;销售退回的货物应由质检部门检验和仓储部门清点后方可入库,质检部门应对客户退回的货物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证明,仓储部门应在清点货物、注明退回货物的品种和数量后填制退货接收报告;财会部门应对检验证明、退货接收报告以及退货方出具的退货凭证等进行审核后办理相应的退款事宜。该公司仓储部门发现商品商标丢失而未进行查验即直接办理退货手续、财务部将退货款项转入业务员提供的银行账号均存在失职现象,没有按照规定程序及要求操作,为销售人员作弊提供了条件。

8、该公司授权分公司自行决定对外担保和对外投资违背了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担保(试行)》规定,单位应当对担保业务建立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应当根据担保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单位应当根据评估报告以及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对担保业务进行集体审批,严禁任何个人擅自决定提供担保或者改变集体审批意见。《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外投资

(试行)》规定,单位应当建立对外投资业务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对外投资业务;审批人应当根据对外投资授权审批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对外投资实行集体决策,决策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严禁任何个人擅自决定对外投资或者改变集体决策意见。该公司授予分公司自主决定是否对外提供担保业务、是否对外投资的权力,属于授权不当,应严格规定对外投资和担保的决策和实施程序,控制风险,避免决策失误。

9、该公司年度预算的制定、批准、调整不符合规定。首先,按规定,应由董事会、厂长(经理)办公会负责制订单位年度预算方案,单位股东大会(股东会)或类似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批单位年度预算方案,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的年度预算方案还须经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该公司由财务部制定年度预算不符合单位预算岗位分工和授权批准控制规范。其次,按规定,正式下达执行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应由预算执行单位逐级提出书面报告,并经单位决策机构批准。该公司发生采购失误事件后,由财务部决定调整成本费用预算,违背了预算调整控制规范的要求。

案例分析题二(本题10分)

资料:长江日用化工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业务为以外购化妆品生产和销售成套化妆品,2004年度生产、经营有关情况如下:

1、外购已税化妆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支付价款2400万元、增值税额408万元,已验收入库。 2、生产领用外购化妆品2500万元,其他生产费用978万元,生产成套化妆品37万件,每件成套化妆品单位成本94元。

3、批发销售成套化妆品25万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销售额(不含税)6000万元;零售成套化妆品8万件,开具普通发票,取得销售额(含税)2340万元。

4、2004年10月31日转让外购的商标权取得销售收入100万元。该商标权为2004年3月1日购入并使用,支付金额60万元,使用期限为10年。

5、发生产品销售费用820万元,财务费用270万元,管理费用940万元(含业务招待费用35万元)。 6、7月公司仓库发生意外事故,库存外购化妆品损失(不含增值税)30万元,10月取得保险公司赔款5万元。

该化工厂计算2004年应纳税、费情况如下: (1)应纳增值税额=(6000+2340)×17%-408=1009.8(万元) (2)应纳消费税额=(6000+2340)×30%-2500×30%=1752(万元) (3)应纳营业税额=100×5%=5(万元)

(4)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额=(1009.8+1752)×7%=193.33(万元) (5)应纳教育费附加=(1009.8+1752)×3%=82.85(万元) (6)应纳所得税额

=[6000+2340+100-1009.8-1752-5-193.33-82.85-(25+8)×94-60-820-270-940-(30-5)]×33% =180.02×33% =59.41(万元)

已知:年初增值税进项税额为0;化妆品、成套化妆品消费税税率为30%;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转让无形资产适用营业税税率为5%.

要求根据税收法律制度的规定,分析该企业计算2004年应纳税费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指出应如何计算应纳相关税费。

分析与提示:

(1)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

1)该企业零售成套化妆品8万件,开具普通发票,其销售收入2340万元是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的。按税法规定,在计算增值税时应分离出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2340/(1+17%)=2000(万元) 销售新产品的销项税额=[6000+2340/(1+17%)] ×17%=1360(万元)

2)税法规定,购进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非正常损失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以外的损的损失,包括自然灾害损失,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发生霉烂变质的损失,其他非正常损失。对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该厂销售产品的进项税额=408-30×17%=402.9(万元)。

3)该厂应缴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1360-402.9=957.1(万元) (2)应纳销费税额的计算

按税法规定,外购和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化妆品为原料生产的化妆品,准予从应纳消费税税额中抵扣;当期准予扣除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的已纳税消费税税款,应按当期生产领用数量计算。所以,该厂生产领用外购化妆品2500万元中已含的消费税750(2500×30%)万元可以抵扣。 应缴纳消费税额=[6000+2340/(1+17%)]×30%-2500×30%=1650(万元) (3)应纳营业税额的计算

按税法规定,转让无形资产应缴纳营业税。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商标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等。

应缴纳营业税额=100×5%=5(万元)

(4)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算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额。 城市维护建设额=(957.1+1650+5)×7%=182.85(万元) 教育费附加=(957.1+1650+5)×3%=78.36(万元) (5)应纳企业所得税额的计算

1)该厂在计算应纳所得额时,应扣除的产品销售成本=(25+8)×94=3102(万元); 2)应扣除商标权转让成本=60-(60/10×8/12)=56(万元);

3)应扣除相关费用=820+270+940-(35-1500×5‰-6600×3‰)=2037.7(万元); 4)应扣除营业外支出=30×(1+17%)-5=30.1(万元)。 5)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能扣除。 6)该厂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6000+2340/(1+17%)+100-1650-5-182.85-78.36-3102-56-2037.7-30.1]×33% =957.99×33%=316.14(万元)

案例分析题三(本题10分)

松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子公司”)为扩展其在机械制造行业的优势,于2004年6月与其最大竞争对手B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的大股东C公司签订协议,全部购买该大股东持有的B公司70%的股份。

2004年6月1日,松子公司与B公司的大股东C公司签订的有关购买协议如下:

(1)以B公司至2004年4月30日净资产的评估价值为基础作价。经过评估,B公司至2004年4月30日资产总额为40 000万元,负债总额为15 000万元,净资产为25 000万元。

(2)作为购买对价,松子公司以其持有的部分资产经评估后的价值并经C公司确认后作为支付相应股权的价款。松子公司作为购买对价的有关资产情况如下:

①松子公司持有的位于商业区的一幢房产,原取得时的实际成本为9 800万元,已累计计提折旧1 000万元。因所在商业区地价升值,该房产经评估后的价值为12 000万元,C公司对该评估结果予以认可。

②松子公司1年前购买的位于开发区的一块土地使用权,为取得该土地使用权,松子公司共支付土地出让金3 000万元。土地出让合同约定该土地的使用期限为30年,松子公司对该土地使用权取得时作为无形资产管理和核算,并已摊销金额100万元。该土地使用权经评估后价值为4 700万元,C公司认为该评估价值有些偏离,经协商,最终同意该土地使用权作价4 500万元。

③对于股权的公允价值与上述两项资产评估确认价值之间的差额,松子公司另外支付1000万元现金给C公司。

(3)松子公司与C公司签订的协议中约定,在上述有关资产的所有权手续变更之后,C公司在B公司董事会中派出的7名董事将全部撤出,转由松子公司派出相应人员。

(4)上述协议已于2004年6月15日经各公司的董事会及股东大会通过;松子公司于6月20日,通过银行划转了1000万元到C公司账上,并于当日确认了其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17500万元。鉴于持有B公司70%的股份,能够控制B公司,B公司对持有的该股权按权益法核算。

(5)松子公司涉及的有关资产的所有权变更手续于2004年7月1日完成并于当日完成资产交接手续。 (6)此项交易中涉及的资产占松子公司上一年度经审计合并报表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8%.

(7)2004年10月5日,松子公司将账面价值为1850万元商品销售给B公司,取得收入2000万元,增值税340万元,款项直到年末尚未收到。此笔交易价格与销售个其他客户的价格相同,为公允交易。 (8)假设不考虑股权交易中的相关税费。 要求:

1.分析松子公司对于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并请说明理由。

2.分析松子公司与B公司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是否存在关联方交易,指出如何披露关联方的交易。 3.分析是否将B公司纳入合并范围,说明理由。

4.如果将B公司纳入合并范围,指出如何合并B公司的收入、成本和利润。

分析与提示:

1.分析松子公司对于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并请说明理由。

松子公司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部分货币资金作为对价换入B公司70%的股权,符合非货币性资产的定义,应作为非货币性交易进行会计处理。非货币性交易是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其中,“少量”指补价占整个交易金额的比例不超过25%。在本次交易中,涉及补价1000万元,涉及交易金额17500万元(25000*70%),补价占交易金额5.71%,属于非货币性交易。

松子公司于6月1日与C公司达成股权转让协议;6月15日股权转让协议经各方股东大会通过;6月20日支付补价1000万元;7月1日办理完资产交接手续。按照确定股权转让日的有关规定,应该与所转让股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转移后,股权转让日才成立。本业务股权转让日为2004年7月1日。松子公司在6月20日作为股权转让日,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是错误的。

松子公司在7月1日取得股权后,应按权益法核算,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因本交易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应按非货币性交易进行账务处理,松子公司以作为对价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价值之和(17500万元)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是错误的。按照规定,支付补价的企业,应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松子公司7月1日入账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12700万元(8800+2900+1000)。

2.分析松子公司与B公司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如存在关联方关系,应如何披露;是否存在关联方交易,指出如何披露关联方的交易

按照规定,如果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应将其视为关联方。松子公司持有B公司70%的股权,控制了B公司,B公司成为松子公司的子公司,两者存在关联方关系。

当关联方之间存在控制和被控制关系时,无论关联方之间有无交易,均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下资料:企业经济性质或类型、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注册资本及其变化;企业的主营业务;所持股份或权益及其变化。

关联方交易指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2004年10月,松子公司将商品销售给B公司,属于关联方交易。在将B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的情况下,无需披露此笔关联方交易,因为合并范围内的集团成员之间的交易已经被合并抵销,在合并报表中已不存在此笔交易。 3.分析是否将B公司纳入合并范围,说明理由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凡是子公司都应当纳入合并范围,包括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和被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资企业。松子公司持有B公司70%的权益性资本,控制了B公司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B公司作为松子公司的子公司,应当纳入合并范围。

4.如果将B公司纳入合并范围,指出如何合并B公司的收入、成本和利润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报告期内购买子公司,应将被购买的子公司自购买日至报告期末止的相关收入、成本、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松子公司从2004年7月1日购买B公司,则只能将B公司7月1日后实现的收入、成本、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1月至6月的收入、成本、利润应并入原企业集团。

案例分析题四(本题10分)

20X4年2月,审计机关在对某行政单位20X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该单位尚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并延伸审计了该单位直属事业单位的部分项目及资金时发现下列问题:

(1)该单位批复所属规划院预算时,安排了隶属于该单位的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法律中心房租及人员经费等补贴50万元,形成向非财政拨款单位安排预算资金。

(2)所属某中心挪用项目经费等300万元,全额拨给其全资公司用于购置印刷设备。

(3)所属单位未经财政部批准同意,将专项经费结余80万元进行分配,将40%计入事业发展基金,按30%计提公益金,用30%直接发放奖金。

(4)所属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将专项经费50万元,借给企业用于资金周转,至审计时仍未收回。

(5)所属某部门未将行政事业性收费产生的存款利息500万元上交财政专户。另外,该部门违反规定,巧立名目多收相关费用700万元。

(6)所属机关服务中心将历年由利息等形成的杂项收入96万元从收入中转出,在“暂存款”科目挂账。 对上述问题,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已及时下达《审计意见书》,要求: ①对安排非财政拨款单位预算资金问题,要求该单位收回上缴本级财政;

②对未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挤占挪用项目经费问题,要求由该单位收回资金,或归还原资金渠道;

③其他财务问题按制度规定予以纠正。

要求:根据审计机关下达的《审计意见书》要求,对审计机关查出的上述问题做出相应的账务调整。

分析与提示:

该行政单位20X3年度以及以前年度的财务决算已经上级财政主管部门批复。

本案例(1)属于安排非财政拨款单位预算资金问题。该单位应按照审计机关下达的《审计意见书》要求,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收回拨付给直属规划院的房租及人员经费50万元,并上交本级财政。收到规划院交回的50万元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缴预算款”科目;上交本级财政时,借记“应缴预算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本案例(2)属于该单位所属某中心挪用项目经费等300万元,全额拨给其全资公司用于购置印刷设备,属于安排非财政拨款单位预算资金问题。该单位应按照审计署下达的《审计意见书》要求,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收回300万元,并上交本级财政。收到全资公司交回的300万元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缴预算款”科目;上交本级财政时,借记“应缴预算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本案例(3)属于违反规定进行结余分配的问题。按照规定:“项目完成后,结余的资金经报财政部批准同意后,可结转下年度使用”。在未经财政部批准同意前,该单位应做相反会计分录将结余分配予以冲回。 本案例(4)属于该单位所属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利用财政资金非法借贷行为。该单位应按照审计署下达的《审计意见书》要求,立即采取措施,尽快收回借给企业用于周转的资金50万元,并上交本级财政。收到企业归还的资金50万元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缴预算款”科目;上交本级财政时,借记“应缴预算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本案例(5)的做法不符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中“各部门必须将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和预算外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等规定,属于截留预算资金的行为。该行政单位应将被查出的所属部门行政性收费及时上交财政专户,上交时,借记“结余”科目1200万元,贷记“银行存款”科目1200万元。 本案例(6)属于人为造成的会计差错。该机关服务中心应将2003年度被查处的杂项收入96万元,自“暂存款”科目转入“其他收入”科目。

案例分析题五(本题13分)

资料:甲公司、乙公司和丙公司为国内手机产品的三家主要生产商。手机市场价格竞争比较激烈。乙与丙公司同在华北地区,甲公司在华南地区。甲公司和丙公司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高,营销和管理水平也较高。乙公司通过3年前改组后,转产手机,规模较小,资金上存在一定问题,销售渠道不畅。但是,乙公司拥有一项生产手机的关键技术,而且属于未来手机的发展方向,需要投入资金扩大规模和开拓市场。甲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资金充足,是金融机构比较信赖的企业,其管理层的战略目标是发展成为行业的主导企业,在市场份额和技术上取得优势地位。2004年12月份,在得知丙公司有意收购乙公司后,甲公司开始积极筹备并购乙公司。 (1)并购预案

甲公司准备收购乙公司的100%的股权。甲公司的估计价值为12亿元,甲公司收购乙公司后,两家公司经过整合,预计新公司价值将达到21亿元。乙公司要求的股权转让价为7亿元。甲公司预计在收购价款外,还要支付收购交易费用支出0.9亿元。 (2)乙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盈率指标

2002~2004年税后利润分别为:3000万元、2820万元和3600万元。其中:2004年12月26日,乙公司在得知甲公司的收购意向后,处置了几台长期闲置的生产设备,税前收益为1200万元,已计入2004年损益。乙公司的所得税率为33%,与乙公司有高度可比性的另一家生产手机的公司的市盈率指标为20. 要求:

(1)甲公司运用市盈率法分析计算乙公司的价值,以及并购收益和并购净收益。

(2)甲公司根据乙公司价值和并购收益,结合其他情况,进行此项收购的利弊分析,作出是否并购的判断。

分析与提示:

(1)①运用市盈率法计算乙公司价值。

市盈率法基本步骤包括:检查调整目标企业的利润业绩,选择市盈率参数和计算目标企业价值。

根据资料2,甲公司检查乙公司利润金额,发现乙公司在2003年12月26日处置了几台长期闲置的生产设备,主要是为了抬高该年利润数,并进而提高公司出售价格而采取的行动。处置设备产生的利润今后不会重复发生。在估价时要将其从利润金额中扣除,以反映乙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

乙公司处置设备所得税前收益为800万元,调整后的乙公司2003年税后利润为: 3600-1200×(1-33%)=2796(万元)

甲公司发现乙公司2001~2003年间利润由2 300万元增加到3 500万元,波动较大,应采用其最近3年税后平均利润作为净收益指标: (3000+2820+2796)÷3=2872(万元)

甲公司决定按照乙公司最近3年平均税后利润和可比公司市盈率计算乙公司的价值: 2872×20=5.74(亿元)

②计算并购收益和并购净收益。

计算并购收益的目的是分析此项并购是否真正创造价值,由此考虑收购是否应该进行。 并购收益=21-(12+5.74)=3.26(亿元) 并购溢价=7-5.74=1.26(亿元)

并购净收益=3.26-1.26-0.9=1.1(亿元)

甲公司并购乙公司后能够产生1.1亿元的并购净收益,单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此项并购交易是可行的。 (2)①收购可能带来的利益有:

1)有助于企业整合资源,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手机市场产品价格竞争激烈,只有3家主要生产商。各厂商自行扩大再生产能力不再具备盈利前景。甲公司并购乙公司可以实现资源整合,提高规模效益。

2)有助于企业以很快的速度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确立或者巩固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虽然与乙公司相比,甲公司处于优势地位,但与丙公司势均力敌。通过并购乙公司,甲公司取得了手机产品的技术优势,再加上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有力的营销网络,有助于甲公司建立起行业中的优势地位。 3)有助于企业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4)有助于企业降低资金成本,改善财务结构,提升企业价值。

5)有助于实现并购双方在人才、技术、财务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增强研发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并购后,甲公司通过在管理、品牌和营销渠道上的优势促进乙公司提高效益,乙公司拥有的先进技术可以为甲公司所用,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

6)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谋求并购战略价值等。甲公司有效地运用其在管理、营销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并购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可将市场拓展到竞争对手丙公司的所在地区,削弱对手丙公司的潜在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②收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弊端:

1)营运风险。甲公司与乙公司管理风格、水平和方式不同,距离遥远,收购后公司管理和营销上可能会出现问题。

2)融资风险。甲公司自身价值为12亿元,乙公司转让出价为7亿元。如接受乙公司出价,甲公司可能要增加占本身价值60%以上的负债,这不仅会造成巨额的利息支出,还可能会影响甲公司的财务结构,并进而制约其融资和资金调度能力。

3)反收购风险。如果企业并购演化成敌意收购,被并购方就会不惜代价设置障碍,从而增加企业收购成本,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收购失败。

4)安置被收购企业员工风险。在实施企业并购时,并购方往往会被要求安置被收购企业员工或者支付相关成本,如果并购方处理不当,往往会因此而背上沉重的包袱,增加其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

5)资产不实风险。甲公司对乙公司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信息了解有限,乙公司可能会存在虚增资产、少计负债、盈利不实的情况,并由此给甲公司造成损失。

结合问题1中对并购收益和并购净收益的计算,以及上述利益风险分析,甲公司并购乙公司带来的利益超过了潜在的风险,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甲公司应采取行动并购乙公司。 案例分析题六(本题10分)

甲为从事汽车及配件生产销售的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该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 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额,且均为公允价值。甲公司所得税 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3%;除增值税、所得税外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甲公司2004年度财务报告于2005年4月20日经批准对外报出。甲公司2005年2月15日完成2004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甲公司2004年度实现的净利润未作分配。

甲公司拥有乙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80%? 乙公司2004年净利润为零,乙公司在2004年度未发生其他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事项,甲公司2004年度就该项股权投资摊销25万元的股权投资差额。假定公司摊销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不允许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由于乙公司的生产工艺技术落后?难以与其他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竞争?甲公司预计乙公司2002年的净利润将大幅下降且其后仍将逐年减少?甚至发生巨额亏损

甲公司拥有丙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70%?因生产过程及产品不符合新的环保要求?丙公司已于2002年11月停产?且预计其后不会再开工生产。

乙公司,丙公司与甲公司适用相同的所得税税率。

甲公司2004年12月31日初步编制的利润表如下:(未计算所得税费用以及相关的净利润)。 利 润 表

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4年度 单位:万元 项 目 本年累计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20 000 减:主营业务成本 11 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二、主营业务利润 9 000 加:其他业务利润 —— 减:营业费用 1 000 管理费用 1 750 财务费用 500

三、营业利润 5 750 加:投资收益 1 340 补贴收入 —— 营业外收入 2 000 减:营业外支出 840 四、利润总额 8 250 减:所得税 五、净利润

甲公司2004年度发生的有关交易及会计处理如下:

(1)甲公司对售出的产品实行“三包”政策?每年按销售收入的2.5%计提产品保修费用;2004年初,产品保修费用余额为100万元。公司产品质量比较稳定?原计提的产品保修费用与实际发生的数基本一致?但为预防今后利润下降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董事会决定?从2004年起改按年销售收入的5%计提产品保修费用,并对此项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甲公司2004年度实现的销售收入为20 000万元,实际发生保修费用500万元。按税法规定?公司实际发生的保修费用可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2)甲公司每年销售的汽车及其配件均有固定客户?公司根据历年资料及客户资信情况?对应收账款按其账龄的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对3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按其余额的50%计提。甲公司上市以来从未发生超过应收账款余额50%以上的坏账损失,2004年度公司的客户未发生增减变化。甲公司2004年未发生坏账损失。为实施更谨慎的会计政策?董事会决定?从2004年起对3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按其余额的100%计提坏账准备。

按税法规定?公司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可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甲公司2004年度应收账款余额?账龄及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资料如下表: 单位:万元 应收账款 1 年以内 1-2 年 2-3 年 3年以上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年初余额 500 5% 800 10% 600 30% 400 50% 年末余额 1 600 5% 400 10% 800 30% 500 100%

(3)为筹措新产品的研发资金,2004年7月1日与乙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将积存的汽车配件以50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乙公司,甲于当日收到乙开具的银行转账支票,并交付银行办理收款。汽车配件已经发出,其成本300万元。同时,双方签订了补充协议:甲公司应于2005年4月30日按照550万元的价格购回全部配件。甲已经于2004年7月确认了该交易的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并结转了销售成本300万元。 (4)甲公司在2004年编制合并报表时将乙公司和丙公司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5)2005年1月1日至4月20日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①1月10日,甲公司收到某汽车修理厂退回的2003年12月从其购入的一批汽车配件,以及原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该批汽车配件的销售价格为3 000万元。增值税额为510万元。销售成本为2 250万元。该批配件的货款原已结清。至甲公司2003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尚未退还相关的价款。

②2月1日,甲公司收到当地法院通知,一审判决甲公司因违反经济合同需赔偿丁公司违约金500万元。并承担诉讼费用20万元。甲公司不服,于当日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至甲公司2003年度财务报告批准对外报出时,二审法院尚未对该起诉讼作出判决。

上述诉讼事项系甲公司与丁公司于2003年2月签订的供销合同所致。该合同规定甲公司应于2003年9月向丁公司提供一批小轿车及其配件。因甲公司相关订单较多,未能按期向丁公司提供产品,由此造成丁公司发生经济损失800万元。丁公司遂与甲公司协商,要求甲公司支付违约金。双方协商未果,丁公司遂于2003年11月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支付违约金800万元,并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 甲公司于2003年12月31日编制会计报表时,未就丁公司于2003年11月提起的诉讼事项确认预计负债。甲公司2004年2月1日收到法院一审判决后,经咨询法律顾问,预计二审法院的判决很可能是维持原一审判决。按税法规定,公司按照经济合同的规定支付的违约金和诉讼费可从当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③3月5日,董事会决定,于2004年内以15000万元收购某专门生产汽车发动机的公司,并拟拥有该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52%.至2003年度财务报告批准对外报出时,该收购计划正在协商中。

要求:

(1)分析判断甲公司2004年的上述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对2004年甲公司会计处理不正确的部分,结合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甲公司2004年度个别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

分析与提示:

1、判断甲公司的处理是否正确:

事项(1),甲公司提高计提保修费用比例的决定不正确。理由:甲公司在产品质量与实际发生的保修费用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应随意调整计提比例,故,该调整不符合会计估计变更的要求。

事项(2),甲公司改变3年以上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决定不正确。理由:在公司客户的资信、财务状况等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应随意调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事项(3),甲公司的处理不正确。甲公司发生的是“售后回购”交易,属于融资性质,不能确认销售收入。 事项(4),甲公司不将乙公司纳入合并范围不正确。理由:甲公司对乙公司仍具有控制能力,并且乙仍然持续经营,故应予以合并;

甲公司将丙公司不纳入合并范围是正确的。理由:丙公司已被迫停产,甲公司不能再对其进行控制,因此,不应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

2、调整后甲公司2004年的利润表: 利 润 表

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4年度 单位:万元 项 目 本年累计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20000-500-3000=16500 减:主营业务成本 11000-300-2250=845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二、主营业务利润 8 050 加:其他业务利润 —— 减:营业费用 1 000-500=500 管理费用 1 750-250+20=1 520 财务费用 500+30=530 三、营业利润 5 500 加:投资收益 1 340 补贴收入 —— 营业外收入 2 000

减:营业外支出 840+500=1340 四、利润总额 7 500 减:所得税 2 772* 五、净利润 4 728

*2004年甲公司的应交所得税=[7 500+股权差额摊销25+预计保修费500-实际发生的保修费500+计提的坏账准备125+售后回购(500-300)+30+预计诉讼赔偿520]×33% =8400×33%=2772(万元)

案例分析题七(本题15分)

春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春兰公司)系境内上市公司,2002年至2003年,春兰公司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2002年10月1日,春兰公司与境外A公司签订一项合同,为A公司安装某大型成套设备。

合同约定:①该成套设备的安装任务包括场地勘察、设计、地基平整、相关设施建造、设备安装和调试等。其中,地基平整和相关设施建造需由春兰公司委托A公司所在地由特定资质的建筑承包商完成;②合同

总金额为1000万美元,由A公司于2002年12月31日和2003年12月31日分别支付合同总金额的40%,其余部分于该成套设备调试运转正常后4个月内支付;③合同期为16个月。 2002年10月1日,春兰公司为A公司安装该成套设备的工程开工,预计工程总成本为6640万元人民币。 (2)2002年11月1日,春兰公司与B公司(系A公司所在地有特定资质的建筑承包商)签订合同,由B公司负责地基平整及相关设施建造。

合同约定:①B公司应按春兰公司提供的勘察设计方案施工;②合同总金额为200万美元,由春兰公司于2002年12月31日向B公司支付合同进度款,余款在合同完成时支付;③合同期为3个月。

(3)至2002年12月31日,B公司已完成合同的80%;春兰公司于2002年12月31日向B公司支付了合同进度款。

2002年10月1日到12月31日,除支付B公司合同进度款外,春兰公司另发生合同费用332万元。12月31日,预计为完成该成套设备的安装尚需发生费用4980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应向B公司支付的合同余款。假定春兰公司按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该安装工程完工进度;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按年确认(在计算确认各期合同收入时,合同总金额按确认时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折算)。 2002年12月31日,春兰公司收到A公司按合同支付的款项。

(4)2003年1月25日,B公司完成所承担的地基平整和相关设施建造任务,经春兰公司验收合格。当日,春兰公司按合同向B公司支付了工程尾款。

2003年,春兰公司除于1月25日支付B公司工程尾款外,另发生合同费用4136万元人民币;12月31日,预计为完成该成套设备的安装尚需发生费用680万元人民币。 2003年12月31日,春兰公司收到A公司按合同支付的款项。 (5)其他相关资料:

①春兰公司按外币业务发生时的汇率进行外币业务折算;按年确认汇兑损益;2001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美元账户余额为400万美元。 ②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

2001年12月31日:1美元=8.1元人民币 2002年12月31日:1美元=8.3元人民币 2003年1月25日:1美元=8.1元人民币 2003年12月31日:1美元=8.35元人民币 ③不考虑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要求:

1.分别计算春兰公司2002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毛利、合同费用和汇兑损益。 2.计算上述交易或事项对春兰公司2002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

3.分别计算春兰公司2003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毛利、合同费用和汇兑损益。 4.计算上述交易或事项对春兰公司2003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 分析与提示:

(1)分别计算春兰公司2002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毛利、合同费用和汇兑损益。 春兰公司2002年向B公司支付合同进度款=200×80%×8.3=1328(万元) 春兰公司2002年合同成本=1328+332=1660(万元) 春兰公司2002年完工进度=1660/(1660+4980)×100%=25% 当期应确认的合同收入=1000×25%×8.3=2075万元 当期应确认的合同毛利=[(1000×8.3)-(1660+4980)]×25%=415万元 当期应确认的合同费用=2075-415=1660万元 当期应确认的汇兑损益=400×(8.3-8.1)- 200×80%×(8.3-8.3)+1000×40%×(8.3-8.3)=80(万元)(收益)

(2)计算上述交易或事项对春兰公司2002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 对春兰公司2002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415+80=495(万元)

(3)分别计算春兰公司2003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毛利、合同费用和汇兑损益。 春兰公司2003年向B公司支付合同进度款=200×20%×8.1=324(万元)

春兰公司累计合同成本=1660+324+4136=6120(万元) 春兰公司累计完工进度=6120/(6120+680)×100%=90% 当期应确认的合同收入=1000×90%×8.35-2075=5440(万元) 当期应确认的合同毛利=[1000×8.35-(6120+680)]×90%-415=980(万元) 当期应确认的合同费用=5440-980=4460(万元) 当期应确认的汇兑损益=(400-160+400)×(8.35-8.30)-200×20%×(8.35-8.10)+400×(8.35-8.35)=22(万元)

(4)计算上述交易或事项对春兰公司2003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 春兰公司2003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980+22=1002(万元) 案例分析题八(本题15分)

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技、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型股份公司,公司2004年12月31日有关资产状况如下:

1.期末其他应收款4 300万元,其中的200万元为正常周转的备用金,周转期1个月左右,财务资产显示以前正常周转备用金未发生坏账;100万元为承担某项工程向政府主管部门交纳的工程质量押金,公司历史经营资料显示,公司所完成工程的质量一直很好,工程质量押金一直未被扣减过。其余4 000万元均为非关联企业之间的非购销业务产生的未结算款项,账龄结构:1年以内2 000万元,1~2年1 000万元,2年以上1 000万元。历史财务资料显示,公司最近三年各账龄段核销的坏账占各账龄段其他应收款的比例为:1年以内10%,1~2年20%,2年以上100%.期末分析其他应收款的构成中,1~2年中有确凿证据表明无法收回的约100万元。

2.短期投资中,股票投资年末余额为1200万元,债券投资年末余额为 4000万元。上述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报价,2004年12月31日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的市价分别为1050万元、4103万元。公司会计政策规定按投资类别计提减值准备。公司依据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的市价,对股票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50万元,对债券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0万元。 3.公司下属一家子公司生产锅炉,2003年从法国进口一批锅炉温控器,截至2004年末库存原材料中温控器为1 000万元。2004年国家质量监督局出于产品安全考虑,规定我国境内不得生产、销售装有该种温控器的锅炉,根据国际市场的询价结果,该批温控器在国际市场还可以销售,销售价格约为600万元,公司估计销售费用合计为50万元。

4.为实施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公司通过市场调研后决定进入精密机床制造行业。2003年4月公司与该行业技术实力和市场实力雄厚的精密机床集团签订协议,联合设立华正精密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公司投资8 000万元,持股10%.截至2004年12月31日,华正精密机床制造有限公司仍处于生产线建设期,没有正式开展生产活动。为谨慎起见,公司依据华正精密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的筹建费用对该投资计提100万元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5.公司正在兴建一座办公楼,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公司在建工程账簿显示该项办公楼累计投资800万元。2004年该市土地规划局通知公司,由于公司兴建办公楼所占用土地的土地利用规划正在重新编制过程中,可能改变为公共设施用地,提醒公司慎重投资。公司依据该通知停止投资,公司估计若变更土地用途预计可能获得补偿600万元。

6.公司为提高办公效率,于2003年12月购置台式计算机100台,每台单价1.2万元,供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使用。公司会计政策规定计算机折旧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2004年年末上述计算机市场报价为8 000元/台。截止2004年12月31日,上述计算机每台累计折旧2 400元,每台折余价值为9 600元/台。公司依据账面价值和市场报价对每台计算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 600元。 要求:

1. 分析计算其他应收款是否应计提坏账准备? 2. 分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提是否正确? 3. 分析原材料是否应计提跌价准备? 4. 分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合理? 5. 分析在建工程计提减值准备是否合理? 6. 分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合理?

分析与提示:

1.在采用账龄分析法时,要正确计提其他应收款的减值,一方面应分析其他应收款的可回收性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某笔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与其他款项存在明显的差别,考虑是否需要采用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另一方面,在确定可回收性相似的款项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时,应考虑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具体坏账准备计算如下:

200万元为正常周转的备用金,坏账可能性小,工程质量押金100万元因工程质量一直合格,被扣减可能性小,所以这300万元发生坏账可能性很小,故个别认定300万元不计提坏账准备。

其余4 000万元其他应收款中,1~2年账龄中,有确凿证据表明无法收回的约100万元,应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其他3 900万元应收款项,应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计提比例依据历史资料确定,1年以内10%,1~2年20%(扣除个别认定的100万元),2年以上100%.

2.短期投资采用成本和市价孰低计价,公司应按资产负债表日短期投资的市价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2004年12月31日,股票投资账面成本1200万元,市价1050万元,计提跌价准备150万元,是正确的;债券投资未发生跌价,不计提跌价准备,也是正确的。

3.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可变现净值依据存货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确定。由于国家质量监督局规定我国境内不得生产、销售装有该种温控器的锅炉,公司只能将该批锅炉温控器销往国际市场,考虑国际市场的价格及销售费用,应计提的减值为1 000-600+50=450(万元)。

4.公司计提该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不合理。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按照期末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提。可收回金额是资产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即在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时,先比较销售净价与使用价值的较高者,再以较高者与成本比较,判断是否减值。华正精密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所经历的筹建期是必须经历的正常阶段,对该项长期投资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不能简单依据筹建费用计提减准备。

5.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在建工种进行全面检查,如果有证据表明在建工程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公司办公楼因土地规划变更可能面临损失,公司应依据可能的损失金额计提减值准备。公司在建工程的账面价值800万元,可能获得的补偿600万元,可能的损失200万元,应计提200万元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6.该减值准备计提不合理。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由于可收回金额为资产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而不是简单的销售价格或重置价格。该批计算机供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使用,并不是为了销售。虽然技术的进步导致计算机价格下降,但由于该批计算机给企业产生的效用不会因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即价格的下降不影响计算机参与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故不应计提减值准备。

案例分析题九(本题15分)

资料:某上市公司2004年有关资料如下: 表1 资产负债表(简表) (2004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项目 项目 年初数 年末数 货币资金 4500 3600 短期投资 10500 29220 应收账款 24360 26580 存货 43500 49200 …… …… ……

流动资产小计 98100 108600

固定资产净值 89400 101400 …… …… ……

资产总计 217500 237000 短期借款 2700 28800 应付账款 22800 30600 …… …… ……

流动负债小计 57900 75000 长期借款 114000 114000 负债合计 171900 189000 …… …… ……

股东权益合计 45600 48000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 217500 237000

说明:(1)公司股份总额为16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 分析与提示:

1.计算并在方框空格中填表如下

项 目 2004年12月31日 2004年度 行业平均值 一、偿债能力指标

1.流动比率 1.45 2.00 2.速动比率 0.79 1.00

3.资产负债率 79.75% 60% 4.利息倍数 2.7 8.00 二、营运能力指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6.47 6次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56 60天 2.存货周转率 2.46 6次 存货周转天数 146 60天 3.流动资产周转率 1.59 2次 4.固定资产周转率 1.73 1.5次 5.总资产周转率 0.73 1次 三、盈利能力指标

1.主营业务利润率 25.05% 22% 2.总资产报酬率 7.6% 5% 3.净资产收益率 15.73% 8% 四、发展能力分析

1.营业增长率 22.07% 10% 2.总资产增长率 8.9% 8% 3.净利润增长率 16.83% 7% 4.净资产增长率 5.26% 7% 五、市场评价

1.市盈率 20 20 2.市净率 3.14 3

流动资产=(98100+108600)/2=103350 资产=(217500+237000)/2=227250 负债=(171900+18900)/2=180450 应收账款=(24360+26580)/2=25470 存货=(43500+49200)/2=46350

固定资产=(89400+101400)/2=95400

净资产=(45600+48000)/2=46800 流动比率=108600/75000=1.45 速动比率=59400/75000=0.79

资产负债率=189000/237000=79.75% 已获利息倍数=17280/6400=2.7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164800/25470=6.47 存货周转次数=113920/46350=2.46 流动资产周转率=164800/103350=1.59 固定资产周转率=164800/95400=1.73 总资产周转率=164800/227250=0.73 主营业务利润率=41280/164800=25.05% 总资产报酬率=17280/227250=7.60% 净资产收益率=7360/46800=15.73% 营业增长率=29800/135000=22.07% 总资产增长率=19500/217500=8.97% 净利润增长率=1060/6300=16.83% 净资产增长率=2400/45600=5.26% 每股收益=7360/16000=0.46 市盈率=9.2/0.46=20

每股净资产=46800/16000=2.93 市净率=9.2/2.93=3.14

2.利用以上资料,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市场评价情况;

(1)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利息倍数均大大低于行业平均值,资产负债率高出行业平均值,表明公司偿债能力弱。进一步分析可知,公司2004年末流动负债增长29.53%,大大高于流动资产增长水平,其中应付账款增加最多(达7800万元),表明公司短期已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

(2)公司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与行业平均值相当,表明收账情况正常。但存货的周转速度为行业平均值的一半还多,而且存货增长速度较快(达13.10%),可能存在销售不畅、存货积压现象。相对而言,固定资产周转速度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固定资产运行情况良好。但由于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慢,导致公司资产整体的营运效率较低。

(3)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毛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行业水平,表明公司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特别是在公司维持较高的负债水平情况下,主营业务利润(毛利)、总资产报酬较高对公司净资产收益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4)除净资产增长速度低于行业平均值外,公司的营业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公司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

(5)公司的市盈率与行业平均值持平,市净率高于行业平均值,表明尽管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弱,但由于公司维持有较高的盈利能力和水平,市场对公司的未来前景与发展仍然充满信心。 3.按照乙公司2004年末的市盈率估算,乙公司的市场价值为: 7396×20=147200(万元)。

2005年高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实务》试题及标准答案(一)

(本试题卷共九道案例分析题。第一题至第七题为必答题第八题、第九题为选答题,考生应选其中一题作答)

答题要求:

1.请在答题纸中指定位置答题,否则按无效答题处理;

2.请使用黑色、蓝色墨水笔或圆珠笔答题,不得使用铅笔、红色墨水笔或红色圆珠笔答题,否则按无效答题处理;

3.字迹工整、清楚;

4.计算出现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 案例分析题一(本题l2分)

某技术研究所系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尚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制度。该研究所承担技术研究、推广、咨询和培训等工作。有关情况如下:

(1)2002年8月,该研究所原所长因经济问题被免职,陈某被任命为所长。

陈某上任之初,拟对研究所人事进行调整。在所长办公会上,所长陈某提出3项动议:一是建议聘任赵某为总会计师,赵某虽不懂会计,但工作认真、原则性强,具有高级工程师资格,在加强内部管理中能发挥技术优势;二是自己主抓科研,所里财务会计工作由副所长王某全权负责,所有财务收支和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最终由王副所长审批、签署;三是财会部原会计孙某因举报前所长经济问题受到开除处分,孙某遭受打击报复问题属实,建议撤销对孙某的处分,恢复其名誉,安置到后勤部门当物资保管员。 经研究,会议通过了所长陈某的动议。

(2)2003年1月,研究所办公楼改扩建工程项目及工程预算得到批准。工程项目预算资金400万元。当年2月,改扩建工程项目公开招标,A建筑公司中标。当年11月工程项目完工,经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工程实际发生支出320万元,结余资金80万元。

2003年11月,所长陈某主持会议,研究办公楼改扩建工程项目有关问题。会上,财会部主任张某提请研究如何处理80万元工程结余资金。副所长王某表示:鉴于所里职工医药费缺l:3很大,建议工程结余资金用于医药费支出,请财会部提出具体办法,进行技术处理。财会部主任张某没有表态,所长陈某与参会其他人员均表示赞同。会后,财会部主任张某感到很为难,迟迟未办,在副所长王某的一再催促下,当年l2月,财会部主任张某与A建筑公司协商后,指示财会部将工程结余资金80万元以支付工程款的名义转到A建筑公司账上,将研究所36万元医药费单据转到A建筑公司报销,剩余资金留待以后职工医药费开支。

(3)2004年1月,为了增加研究所的收入,财会部主任张某提出将研究所的一处闲置房屋对外出租的建议。所长办公会批准了该建议。

2004年2月,财会部主任张某与B商贸公司商谈房屋租赁事项,双方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合同约定:租赁期自2004年4月1日起至2006年3月31日止;月租金l0万元。2004年研究所收到房屋租金共计90万元,未纳入研究所统一财务核算。

2004年12月,所长陈某与副所长王某、总会计师赵某、财会部主任张某等商议年终奖金来源问题。所长陈某提出,将房租收人用于发放奖金。财会部主任张某认为,房租收入可能涉及交税问题。所长陈某则认为:研究所属于事业单位,不用交任何税款。副所长王某、总会计师赵某均没有提出异议。财会部主任张某根据所领导的意见。制订了奖金分配方案,将房租收人90万元全部作为年终奖金发给全体职工。

(4)2005年5月,该研究所根据市财政局《关于开展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活动的通知》精神,决定推荐财会部主任张某为先进会计工作者候选人,在上报的推荐材料中,对财会部主任张某作出如下鉴定意见: 张某热爱会计工作,努力学习,工作认真,勤勤恳恳,坚持原则,依法办事,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廉洁自律,不贪不占,开拓创新,在研究所办公楼改扩建工程资金的申请、使用以及加强单位财务收支管理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 要求:

1.根据会计、税收、预算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并指出该研究所上述(1)、(2)、(3)情形中的不合法之处,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2.从会计职业道德角度,分析、判断该研究所对财会部主任张某作出的鉴定意见是否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提示]

1.情形(1)不合法之处:

①聘任赵某为总会计师不符合规定。

理由:根据《总会计师条例》的规定,担任总会计师应取得会计师任职资格,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的时间不少于3年。

②所有会计工作由副所长王某全权负责,所有财务收支和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最终由王副所长审批、签署不符合规定。 理由:

1)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

2)根据《总会计师条例》的规定,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在单位行政领导成员中,不能再设置与总会计师职责重叠的副职。

③将受到打击报复的财会部原会计孙某安置到后勤部门当物资保管员不符合规定。

理由: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 情形(2)不合法之处:

研究所将工程结余资金80万元转到A建筑公司账上,将36万元医药费单据转到A建筑公司报销,剩余资金留待以后发生职工医药费时报销不符合规定。 理由:

①根据预算法律制度的规定,单位不得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工程建设资金。

②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 情形(3)不合法之处:

①房屋租金收入90万元未纳入研究所统一财务核算,并作为年终奖金发给全体职工不符合规定。

理由: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②房屋租金收入90万元未申报缴纳任何税费不符合规定。

理由:根据税收法律制度的规定,该研究所出租房屋租金收人应缴纳印花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 2.研究所对财会部主任张某作出的鉴定意见不恰当。

理由:鉴定意见没有如实反映张某在会计工作中存在的违反坚持准则、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会计职业道德的问题。

案例分析题二(本题l3分)

A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为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聘请某会计师事务所在年报审计时对公司所属B、C、D、E4个全资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与评价。检查中发现以下问题:

(1)B公司对外投资决策失控。经查,该项投资发生于2004年6月,当时8公司董事长谭某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自称是境外甲金融投资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总经理的廖某,双方约定,由B公司向甲公司投入l000万元用于投资,期限1年,收益率20%。考虑到这项投资能给本公司带来巨额回报,为避免错失良机,谭某指令财会部先将1000万元资金汇往甲公司,之后再向董事会补办报批手续、补签投资协议。财会部汇出资金后向对方核实是否收到汇款时却始终找不到廖某。后经查实,甲公司纯系子虚乌有。

(2)C公司对外担保管理松弛。2004年3月,c公司为乙公司提供100万元贷款担保,公司风险管理部李某根据总经理指示办理此事。由于李某对担保业务不熟悉,c公司也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因此,李某仅凭感觉认为乙公司董事长是本公司总经理的亲属,不会出问题,于是办理了担保手续。此后,乙公司破产,C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3)D公司工程项目管理混乱。2003年5月,D公司开工建设职工活动中心,2004年6月份完工。工程原定总投资3500万元,决算金额为3950万元。据查,该工程由D公司工会提出申请,由工会有关人员进行可行性研究,经D公司董事会审批同意并授权由工会主席张某具体负责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对工程价款支付的审批。随后,张某私自决定将工程交由某个体施工队承建。在工程即将完工时,施工队负责人向张某提出,职工活动中心应有配套健身设施,建议增建保龄球馆。张某认为这一建议可取,指示工会有关人员提出工程项目变更申请,经其签字批准后实施。在工程完工后,由工会有关人员办理了竣工验收手续,由财务部门将

交付使用资产登记入账。职工活动中心交付使用后,发现包括保龄球道在内的多项工程设施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4)E公司重大设备采购控制不严。2004年5月,E公司决定从国外引进两台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设备。经某客户推荐和联系,E公司指派一副总经理带队赴国外丙公司实地考察。考察期间,考察团仅观看了所要采购设备的图片和影视资料,未进行实地考察和技术测试。双方代表经过谈判,并经各自公司授权批准,签订了采购合同。6月15日,E公司按照合同约定一次性支付了设备款。8月初,两台设备运抵E公司,并在启封、安装后立即投入生产。但在生产过程中。这两台设备多次出现故障。后经专家鉴定,这两台设备系国外淘汰多年的旧机器,丙公司仅仅更换了一些零部件、重新喷涂了油漆就将其出售给了E公司,其实际价值不及售价的十分之一。

该事务所在工作结束后,向A公司管理层通报了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情况。针对所属全资子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A公司召开由集团公司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子公司负责人参加的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在讨论过程中,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A公司董事长王某:这几个公司内部控制薄弱给企业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教训极其深刻,值得反思。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要切实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要怕程序复杂,也不要怕审批繁琐,只要能搞好内部控制,花多大代价都值得。

A公司总会计师赵某:第一,要强化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财会部增设审计处,专门负责对会计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审计处接受财会部领导,但重大问题可以直接向我汇报。第二,严格审批权限,各子公司均实行“一支笔”审批,所有财务收支,无论是工程支出还是日常零星开支,都由各子公司董事长审批。

A公司财会部经理孙某:第一,建议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预算管理,实行刚性预算,超预算的工程支出一律不予批准;第二,落实固定资产采购责任制,建议由各子公司技术部全权负责办理采购事宜,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要求:

1.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判断并指出B公司、C公司、D公司、E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哪些薄弱环节? 2.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判断A公司董事长王某、总会计师赵某、财会部经理孙某在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哪些不当之处?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提示]

1.(1)B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下列薄弱环节:

①投资决策控制存在缺陷,未履行集体审议联签等决策审批程序。 ②未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论证。

③资产投出环节的控制存在缺陷,财会部在明知没有签订投资合同的情况下仍支付对外投资资金,把关不严。

(2)C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下列薄弱环节:

①控制环境存在薄弱环节,由不熟悉担保业务的李某负责办理担保业务,不符合控制环境中有关员工胜任能力的要求。

②岗位分工控制存在缺陷,由李某一人办理担保业务的全过程不符合岗位分工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 求。

③担保决策控制存在缺陷,没有制定担保政策和授权批准制度。 ④未对乙公司的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进行必要的评估。 (3)D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下列薄弱环节:

①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存在缺陷,不应仅由工会有关人员进行可行性研究。

②公司董事会授权工会主席张某全权负责工程项目实施和工程价款支付的审批,属于授权批准不当。 ③工会主席张某私自决定施工单位,表明该公司授权批准程序存在缺陷。

④工程变更追加预算应经过董事会等决策机构的批准,不能仅由工会主席张某一人签字批准。 ⑤竣工验收控制不严,不应仅由工会人员进行竣工验收。

(4)E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下列薄弱环节:

①采购环节的控制存在缺陷,未对采购设备进行实地考察和技术测试。

②固定资产验收控制存在缺陷,未组织独立的验收部门或指定专人对所购设备进行验收。 2.(1)A公司董事长王某认为只要能搞好内部控制,花多大代价都值得的观点不当。 理由:建立、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2)A公司总会计师赵某提出的在财会部增设审计处,并由财会部具体领导的建议不当。 理由:内部审计应具有相对独立性。

(3)A公司总会计师赵某提出上收审批权限、由各子公司董事长一人审批所有财务开支的建议不当。 理由:不符合授权批准控制的要求。

(4)A公司财会部经理孙某提出的对超预算的支出一律不予批准的意见不当。

理由:特殊情况下,根据业务工作需要,经履行审批手续后,可以调整工程项目预算。

(5)A公司财会部经理孙某提出由各子公司技术部全权办理固定资产采购业务的意见不当。 理由:违背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 案例分析题三(本题l5分)

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彩电和空调等家用电器的企业。公司l999年l2月31日的股东权益总额为20亿元,负债总额为20亿元,资产总额为40亿元。2001年至2004年,公司每年l月1日新增长期银行借款lo亿元,年利率为5%,期限为l0年,每年年末支付当年利息。

2001年至2004年,公司实现的销售收入、净利润和息前税后利润,以及每年年末的股东权益、长期借款和资产总额如下(单位:万元):

项目 销售收入 净利润 息前税后利润 股东权益 长期借款 资产总额 2001年 100000 2000 12050 202000 300000 502000 2002年 200000 6000 19400 208000 400000 608000 2003年 350000 12000 28750 220000 500000 720000 2004年 500000 16000 36100 236000 600000 836000 假定:

(1)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公司股东权益的资金成本为8%。

(2)公司负债除长期银行借款外,其他均忽略不计;公司长期借款利息(利率均为5%)自2001年起计入当期损益。

(3)公司及所在行业的有关指标如下: (4)公司的经济利润及有关指标 要求:

1.计算填写答题纸下面表格中2004年的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增长率,并简要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2.计算填写答题纸下面表格中2004年的投资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和经济利润指标(假定投资资本总额按年末数计算)。

3.分析评价公司以会计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财务战略目标和以经济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

[分析提示]

1.(1)计算相关财务指标: 项目 资产负债率(%) 2001年 5.976 2002年 2003正 65.79 69.44 2004年 71.77 总资产周转率(次) 0.22 净资产收益率(%) 1.00 销售增长率(%) - 0.36 2.93 100 0.53 5.6l 75 0.64 7.02 42.86 (2)简要财务分析:

从资产负债率来看,公司负债水平逐年提高,且大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公司财务风险较大,偿债能力较差。

从总资产周转率来看,公司总资产周转速度尽管逐年提高,但仍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公司营运能力不强。

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盈利能力逐年提高,但仍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表明公司盈利能力不强。

从销售增长率来看。公司销售增长速度逐年降低,但仍然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公司发展能力较强。 2.

项目 2001年 2002年 3.19 6.O3 2003年 3.99 5.92 2004年 4.32 5.85或4.66 -12790.802842.40 或-投资资本收益率(%) 2.40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6.21 经济利润(万元) 一19126.20 —1726720 -1389600 3.公司实现的会计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均稳步增长,公司盈利能力逐年增强。说明公司初步实现了会计

利润最大化的财务战略目标。

公司历年的经济利润均为负数,虽然经济利润的亏损额逐年降低,但金额仍然较大。说明公司价值不增反降,没有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目标。

案例分析题四(本题l0分)

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是从事化工产品生产经营的大型上市企业。2004年9月,为了取得原材料供应的主动权,A公司董事会决定收购其主要原材料供应商B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的全部股权,并聘请某证券公司作为并购顾问。 有关资料如下: 1.并购及融资预案 (1)并购计划

B公司全部股份l亿股均为流通股。A公司预计在2005年一季度以平均每股l2元的价格收购B公司全部股份,另支付律师费、顾问费等并购费用0.2亿元,B公司被并购后将成为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A公司预计2005年需要再投资7.8亿元对其设备进行改造,2007年底完成。 (2)融资计划

A公司并购及并购后所需投资总额为20亿元,有甲、乙、丙三个融资方案:

甲方案:向银行借入20亿元贷款,年利率5%,贷款期限为1年,贷款期满后可根据情况申请贷款展期。 乙方案:按照每股5元价格配发普通股4亿股,筹集20亿元。

丙方案:按照面值发行3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20亿元(共200万张,每张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为2.5%,每年年末付息。预计在2008年初按照每张债券转换为200股的比例全部转换为A公司的普通股。 2.其他相关资料

(1)B公司在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l.4亿元、1.6亿元和0.6亿元。其中2003年净利润中包括处置闲置设备的净收益0.6亿元。B公司所在行业比较合理的市盈率指标为11.经评估确认,A公司并购B公司后的公司总价值将达55亿元。并购B公司前,A公司价值为40亿元,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为6亿股。

(2)A公司并购B公司后各年相关财务指标预测值如下:

相关财务指标 改造完成前(2005—2007年) 改造完成后(2008年及以后) 甲方案 乙方案 丙方案 甲方案 乙方案 丙方案 净利润(亿元) 2.88 资产负债率(%) 62.50 利息倍数 5 3.6 37.50 8 3.12 62.50 6 5.28 62.50 8 6 37.50 10 6 37.50 10 注:资产负债率指标为年末数。

(3)贷款银行要求A公司并购B公司后,A公司必须满足资产负债率≤65%、利息倍数≥5.5的条件。 (4)在A公司特别股东大会上,绝大多数股东支持并购B公司,但要求管理层从财务分析角度对并购的合理性进行论证,确保并购后A公司每股收益不低于0.45元。 要求:

1.根据B公司近三年盈利的算术平均数,运用市盈率法计算B公司的价值。

2.计算A公司并购B公司的并购净收益,并从财务角度分析该项并购的可行性。 3.计算A公司并购B公司后的下列每股收益指标:

(1)甲、乙、丙三个融资方案在改造完成前(2005~2007年)各年的每股收益(元); (2)甲、乙、丙三个融资方案在改造完成后(2008年及以后)的每股收益(元)。

4.分析甲、乙、丙三个融资方案对贷款银行和股东条件的满足程度,并指明贷款银行和股东均可接受的融资方案。

[分析提示]

1.近三年平均净利润为:[1.4+(1.6-0.6)+0.6]÷3=1(亿元) 运用市盈率法计算的B公司的价值为:1×11=11(亿元)

2.A公司并购B公司的并购净收益=55-(40+11)-(12-11)-0.2=2.8(亿元) A公司应进行此次并购。

3.(1)改造完成前各年(2005~2007年)的每股收益 甲方案:2.88/6=0.48(元)

乙方案:3.60/(6+4)=0.36(元) 丙方案:3.12/6=0.52(元)

(2)改造完成后各年(2008年及以后)的每股收益 甲方案:5.28/6=0.88(元) 乙方案:6/(6+4)=0.6(元) 丙方案:6/(6+4)=0.6(元)

4.甲方案能满足股东要求,但不能满足银行要求; 乙方案能满足银行要求,但不能满足股东要求;

丙方案能同时满足银行和股东要求,故可接受丙方案。

案例分析题五(本题l0分)

某行政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尚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2005年4月,审计机关对该部门及其所属单位200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况或事项:

(1)该部门基于所属单位较多,为方便年终结算工作,在制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中,对所属单位预算拨款的截止日和年终决算的结账日规定为每年12月25日。

(2)财政拨付该部门某所属单位专项科研经费500万元,该部门在转拨时调剂200万元用于弥补本级专项经费不足。

(3)该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没收一批物资,已委托某拍卖行拍卖,取得拍卖收入200万元。该部门将其确认为预算外资金收入。

(4)该部门当年将其所属非独立核算的培训中心,设立登记为独立核算的国有事业法人单位。鉴于培训中心改制后,财政不再安排日常经费,该部门为了扶持培训中心的起步发展,报经财政部门批准,向培训中心无偿划拨一座办公楼,办公楼账面原价为600万元,该部门按此金额转销了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向培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rt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