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各区中考一模选择16--20及实验原理分析

更新时间:2024-04-15 20: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北京各区中考一模选择【16—20】及【实验原理分析

东城

16.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取用固体粉末

C.稀释浓硫酸

17. 欲在实验室配置100 g 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计算:需要16 g氯化钠,100 g水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 C.量取:用50 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D.溶解:将称得的氯化钠倒入量筒溶解

D.熄灭酒精灯

18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CO2中的CO 除去NaOH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区分NaCl溶液和稀盐酸 区分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实验操作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加足量的稀盐酸 取样,加入足量NaOH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19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t1℃到t2℃,甲、乙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甲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不变

C.将t1℃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增大 D.t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甲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更少

20

已知: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下列图像表示将CO2不断通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某些量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质溶量液中碳元素的A. 质量分数/% B. 碳酸氢钙的沉淀的质量/g C 溶液的质量/g D. 〖实验原理分析〗

32.(4分)下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其进行相关实验。

(1) 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止水夹,从a处通入空气,观

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除杂:打开止水夹,从a处缓慢通入O2和CO2的混

合气,瓶中液体无明显变化,在c处得到较纯的O2。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3) 获得稳定气流:打开止水夹,从a处通入不稳定的氧气流,在c处获得较为稳定

(4) 防止爆炸:气囊中有遇明火能爆炸的H2和O2混合气。将气囊与a处相连,在c

处连接尖嘴管,打开止水夹,通入混合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没有爆炸,原因

/g V(CO2)/mL 时间/min V(CO2)/mL 时间/m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①集气瓶中的水能降温和阻断燃烧;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探究〗

33.(7分)课外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铁与氧气的反应。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时为什么会有“火星四射”的现象? 【查阅资料】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有关。

【进行实验】探究铁丝在氧气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实验 实验1:取直径0.20 mm,含碳0.1%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2:取直径0.20 mm,含碳0.3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3:取直径0.20 mm,含碳0.5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零星的火星四射 ①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0.20 mm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现象 解释与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纯铁在氧气中燃烧溅落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易被氧化) ②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溶液 【进行实验】测定黑色固体的成分。

实验 实验4:将冷却后的黑色固体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_______溶液 实验5:取2.8 g纯铁在氧气中燃烧,收集溅落的黑色固体,干燥并称其质量 黑色固体的组成及质量为 黑色固体质量为3.44 g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及数据 解释与结论 现象是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固体中含有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同学们认为铁丝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所以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

实验。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约为80%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360 mL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L。

16 B 17 B 18 D 19 D 20 C 32.(1)b管中的页面升高到一定高度后保持不变 (2)NaOH溶液 (3)b管中的液面上下移动

(4)b管能调节装置内的压强

33.实验3:明显的火星四射 ① 3Fe+2O2 越明显

实验4: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实验5:Fe 1.12 g Fe3O4 2.32 g 【实验反思】270 房山

16.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17.右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说

点燃 Fe3O4 ②含碳量越高,火星四射的现象

法中错误的是 .. A.丙是O2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甲 乙 丙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2:1

18.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a、b溶解度相等

B.t2℃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

C.将t2℃时的a、b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两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t2℃时,取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水后恢复至t2℃, 析出溶质的质量a>b

1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B C D A.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产

生氧气

C.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

20.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50℃时,将34gKCl固体加入100g蒸馏水中 现象 结论 A 塑料瓶变瘪 CO2能与水反应 B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完全溶解 被点燃的气体是CH4 C 5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 D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通氧气前白磷不燃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烧,通氧气后白磷 氧气 燃烧 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实验原理分析】(共1个小题,共5分)

34.(5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省略夹持仪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装入分液漏斗中。

②打开止水夹K 1,待氢氧化钠浓溶液完全进入广口瓶之后立即关 闭K1。

③待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K2。 【实验现象】

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注射器中的液体________,U型管中________,广口瓶中的液体 出现浑浊。

【实验解释】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科学探究】(共1个小题,共5分)

35.(5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白色固体。同学们对鉴别这两种物质非常感兴趣, 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Na2CO3 NaHCO3 10℃ 12.5 g 8.1 g 20℃ 21.5 g 9.6 g 30℃ 39.7 g 11.1 g 40℃ 49.0 g 12.7 g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部分)的比较

性质 溶液的酸碱性 热稳定性 与盐酸反应 Na2CO3 碱性 稳定 反应 NaHCO3 碱性 不稳定 反应 性质比较 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的碱性更强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 均产生CO2,但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更加剧烈 【设计方案并实施】

实验方案 方案一:___________ 方案二:分别将两种白色固体溶于水制成5%的溶液,___________,将其与标准比色板对照。 方案三: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 热,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方案四:如下图所示,分别将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全部且同时倒入装有过量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实验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并进行 ______实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 西城 16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pH值大的为碳酸钠溶液,pH值小的为碳酸氢钠溶液。 实验现象及结论 若有白色固体剩余,样品为碳酸氢钠;否则为碳酸钠。

A.倾倒液体

B.取用固体粉末

C.稀释浓硫酸

D.熄灭酒精灯

17. 欲在实验室配置100 g 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计算:需要16 g氯化钠,100 g水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 C.量取:用50 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D.溶解:将称得的氯化钠倒入量筒溶解 18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CO2中的CO 除去NaOH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区分NaCl溶液和稀盐酸 区分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实验操作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加足量的稀盐酸 取样,加入足量NaOH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19.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t1℃到t2℃,甲、乙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甲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不变

C.将t1℃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增大 D.t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甲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更少

20.

已知: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下列图像表示将CO2不断通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某些量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质溶量液中碳元素的A. 质量分数碳酸氢钙的B. 沉淀的质量/g C 溶液的质量/g D. /g V(CO2)/mL 时间/min V(CO2)/mL 时间/min

〖实验原理分析〗

32.(4分)下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其进行相关实验。

(5) 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止水夹,从a处通入空气,观

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6) 除杂:打开止水夹,从a处缓慢通入O2和CO2的混

合气,瓶中液体无明显变化,在c处得到较纯的O2。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7) 获得稳定气流:打开止水夹,从a处通入不稳定的氧气流,在c处获得较为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防止爆炸:气囊中有遇明火能爆炸的H2和O2混合气。将气囊与a处相连,在c

处连接尖嘴管,打开止水夹,通入混合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没有爆炸,原因是:①集气瓶中的水能降温和阻断燃烧;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探究〗

33.(7分)课外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铁与氧气的反应。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时为什么会有“火星四射”的现象? 【查阅资料】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有关。

【进行实验】探究铁丝在氧气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实验 实验1:取直径0.20 mm,含碳0.1%的铁丝,零星的火星四射 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2:取直径0.20 mm,含碳0.3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3:取直径0.20 mm,含碳0.5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①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0.20 mm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现象 解释与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纯铁在氧气中燃烧溅落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易被氧化) ②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溶液

【进行实验】测定黑色固体的成分。

实验 实验4:将冷却后的黑色固体碾碎,装入试管,加入 现象是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固体中含有铁 现象及数据 解释与结论 ____________溶液 实验5:取2.8 g纯铁在氧气中燃烧,收集溅落的黑色固体,干燥并称其质量 【实验拓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色固体的组成及质量为 黑色固体质量为3.44 g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认为铁丝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所以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约为80%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360 mL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L。 〖实际应用定量分析〗

第一部分 选择题(20×1分=2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11 A 2 A 12 C 3 A 13 B 4 C 14 B 5 C 15 A 6 D 16 B 7 A 17 B 8 A 18 D 9 B 19 D 10 B 20 C 32.(1)b管中的页面升高到一定高度后保持不变 (2)NaOH溶液 (3)b管中的液面上下移动

(4)b管能调节装置内的压强

33.实验3:明显的火星四射 ① 3Fe+2O2 越明显

实验4: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实验5:Fe 1.12 g Fe3O4 2.32 g 【实验反思】270 朝阳

△ 16.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点燃

Fe3O4 ②含碳量越高,火星四射的现象

17.红枣醋饮中含有一种酸(C4H6O5),具有美容养颜,解酒护肝健胃的重要用途。下列关于红枣醋饮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酸由15个原子构成 B.该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4 C.该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胃酸过多病人养胃首选饮料 18.下列四个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 目的 A 除去氢氧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 方案1 方案2 加水溶解 加稀硫酸 B 清洗铁制品 表面的铁锈 加适量稀盐酸 用水洗涤 C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加锌粒 加石蕊溶液 D 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 混有二氧化碳气体 点燃 通入澄清石灰水 1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20.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

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B.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C.图丙中M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实验原理分析〗

35.(5分)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以下问题。

图1 图2 (1)利用图1研究燃烧的条件

水槽中放一定量热水,水面下a处放一小块白磷,观察到白磷不燃烧。在乙中放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立即将甲倒扣在乙上,观察到甲中水面下降,白磷露出水面,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 。 (2)利用图2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并检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能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①A溶液是 。

②为达到上述实验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先打开 。通

过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

36.(6分)化学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高温

【查阅资料】工业上通常采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猜想与假设】剩余固体成分:

I.全部是氧化钙 Ⅱ. Ⅲ.全部是碳酸钙 在老师指导下,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上述猜想是否成立。

【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

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Ⅲ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Ⅲ成立,其理由是 。

②乙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

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

③丙同学利用水、无色酚酞溶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Ⅱ成立,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Ⅱ成立 【反思拓展】 工业制生石灰的过程中同时得到副产品二氧化碳。下列用途是利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 A.气体肥料 B.制干冰 C.制纯碱 D. 制碳酸饮料 16 A 17 B 18 B 19 D 20 C 〖实验原理分析〗 35.(5分)

(1)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燃烧需要氧气

(2)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打开K1,滴入过量的A溶液,关闭K1,充分反应后打开K2,滴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关闭K2。(此空2分) 〖科学探究〗 36.(6分)

【猜想与假设】Ⅱ.氧化钙和碳酸钙 【进行实验】

①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可能出现白色不溶物

②即使有碳酸钙,加入的少量稀盐酸先消耗氢氧化钙,也不会出现气泡 ③(合理给分)

实验步骤 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水 振荡,过滤 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取滤渣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4)A、C、D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有气泡产生 延庆16.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17. 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 A.②③

实验目的 证明变质 确定成分 测定纯度 除去杂质

实验过程 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8. 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氢原子 碳原子 氧原子

A.甲的化学式为CH2 B.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1 C.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D.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19.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干冷 烧杯 氧气 铁丝 白磷 红磷 热水 甲烷 B.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固体 质量/g

氢 气 质 量 /g 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锌 的 质 量

/ g

盐酸的质量/g A.向铜、锌混合 物粉末中加入 盐酸

C.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D.监控气体流速 2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Mg Zn

时间/s 0 金属质量/g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B.将铜片加入 到一定量的硝酸 银溶液中

【实验原理分析】(共1个小题,共4分)

35.(4分)三瓶遗失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鉴别这三瓶溶液

进行如下实验。

(1) ①气体a的名称是 。

②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三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

(2)若遗失标签的是氢氧化钙、碳酸氢钠、盐酸三瓶溶液,鉴别时不需外加任何试剂, 只

需将其中的溶液①分别滴加到另外两种溶液②、③中,若实验现象是:一个有气泡,一个无明显现象,则①是____________。

【科学探究】(共1个小题,共6分)

36. (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5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现象为

,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 。 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NaOH 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 不合理,其理由是 。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16 B 17 D 18 D 19 A 20 C 猜想三成立 【实验原理分析】(共1个小题,共4分) 35.(4分)

(1)①二氧化碳 ②CO2 + Ca(OH)2 = CaCO3↓+ H2O ③碳酸钠溶液 (2)一个有气泡,一个无明显现象 【科学探究】(共1个小题,共6分)

36.(6分)实验一:溶液变红色 NaOH + HCl == NaCl + H2O

实验二:

【提出猜想】二 如果有NaOH存在,含有酚酞的溶液不能为无色 【实验设计】锌(或铁或碳酸钠等合理答案) 产生气泡 海淀

16.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花肥、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 C.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有晶体析出 D. t℃时配制了质量分数为50%的甲溶液,则t一

定小于70

17.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氧原子

氮原子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5 : 16 C.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D.消耗的甲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 : 1 18.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向固体中加稀盐酸 分别向溶液中通入CO2 向固体中加稀盐酸 将气体通过NaOH固体 A 检验Na2CO3中是否含有NaCl B 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C 除去生石灰中的CaCO3 D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19.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混 合 溶 液中水的质量 /g O 溶 液中铁元素的质量 /g O CO2 气 体 的 体 积 /L 固 体 质 量 /g NaOH溶液体积/mL O 铁粉质量/g O 稀盐酸体积/mL 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NaOH溶液

B.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C.向一定量CaCl2、CaCO3固体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 D.向一定量铁粉中加入CuSO4溶液 CuSO溶液体积/mL

20.实验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2NaOH + SO2

Na2SO3 + H2O

① 关闭K,打开甲的胶塞,点燃硫粉后迅速塞紧胶塞。 ② 冷却至常温,将胶头滴管中的足量NaOH溶液挤入

瓶中,振荡,使反应充分。 ③ 打开K,观察乙中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硫燃烧呈淡蓝色火焰

B. ②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 C. ③中,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

D. ③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增大,最终与大气压相等 〖实验原理分析〗

34.(5分)为研究NaOH与盐酸的反应,同学们用以下试剂设计不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试剂:镁条、蒸馏水、稀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等

(1)小明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盐酸,振荡,红色褪去,可推断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小刚取体积相同的稀盐酸分别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向甲中先加1 mL水,充分混合后再放入镁条,向乙中先加入1 mL NaOH溶液,充分混合后再放入镁条。观察到________,可推断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3)小华利用溶液导电性进行实验。分别测定几种试剂的导电性,获得相关数据:

实验序号 试剂 电流强度/mA 查阅资料:

I. 溶液中若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通电时就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了电流。 II. 相同电压下,等体积溶液中,所含离子数目越多,电流就越大。

① 对比实验A、C的数据,可推知NaOH溶液中除水分子外还含有自由移动的 和 (填化学符号)。

② 实验B、D中电流强度相等,说明等体积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中所含Cl-的数目_______(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③ 各取10 mL NaOH溶液于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 mL NaCl溶液和10 mL稀盐酸(所得混合溶液体积均约为20 mL),测两种混合溶液的导电性,电流示数依次为I1和I2。根据I1________ I2(填“>”、“<”或“=”),也可推断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科学探究〗

35.(6分)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右图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出问题】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查阅资料】

①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

CuSO4+H2O

图1

A B C D 蒸馏水 稀盐酸 NaOH溶液 NaCl溶液 约为0 0.09 0.09 0.09 ② 含氮化合物中,只有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 NO2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猜想假设】

Cu(NO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_______,还可能生成了CuO和O2。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步骤I:将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 ① ,加热 步骤II:在图1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上右图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 实验现象 固体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集气瓶中气体为无色,带火星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氧气 步骤II是同学们查阅了新的资料后设计完成的。该资料是关于NO2___②__方面的性质信息。

【获得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反思与评价】

已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据此,同学们认为,即使没有资料③,依据实验结论和“加热硝酸铜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也能推出NO2可能具有助燃性。理由是______。

16 C 17 D 18 B 19 D 20 B 34.(5分) (1)NaOH + HCl

NaCl+ H2O (2)甲中有气泡冒出,乙中无气泡(或气泡少)(答对甲乙的现象对比即给分)

(3)① Na+ 和OH- ② 相等 ③ > 35.(6分)

[猜想假设] NO2 [进行实验] ①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②NO2的沸点(或低温下NO2能否反应生成液态或固态物质) [获得结论] 2Cu(NO3)2

2CuO+4NO2↑+ O2↑

[分析及反思]硝酸铜分解生成的气体中NO2与O2的体积比为4:1,O2所占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相同,分解生成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而空气不能,说明NO2有助燃性(此空2分, 、 、 平谷

16.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A.O2 B.2O C.2O2 D.2O2- 17.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P + 5O2

点燃

P2O5 B.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C.2CO + O2 = 2CO2 D.H2SO4 + NaOH = NaSO4 + H2O 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氮用作冷冻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用于气焊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1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A B C D

甲 乙 丙 丁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4 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实验原理分析】

验证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盐酸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 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实验操作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铁丝浸入CuSO4溶液,铜丝浸入AgNO3溶液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 20.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34.(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Na2CO3样品的纯度(样品中的

杂质与稀盐酸不反应),

小资料:无水CaCl2可作干燥剂,与CO2不反应。 (1)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装置中的“无水CaCl2”的作用是______。

(3)若反应前,称量整个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为598.6g,其中样品质量为6g;打开分液漏斗向广口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然

后再第二次称量整个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为596.4g,则该样品的纯度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科学探究】

样品

稀盐酸

无水CaCl2

a b

35.(5分)化学课上老师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溶液

呈红色。

提出问题:是什么微粒使无色酚酞变红?

查阅资料:NaOH溶液中主要存在H2O、OH-、Na+三种粒子。 猜想:①水分子使无色酚酞变红; ②Na+使无色酚酞变红; ③______使无色酚酞变红。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一:分别向盛有NaOH溶液和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 实验二: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分别向盛有NaOH溶液和石灰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 现象 蒸馏水中滴入酚酞后无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支试管中滴入酚酞后均____。 结论 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后变红,猜想_______不成立。 猜想②不成立。 猜想③成立。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2 A 3 C 4 D 5 B 6 A 7 B 8 A 9 D 10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C B C C B C B D 【实验原理分析】

34.(5分)(1)Na2CO3+2HCl=2NaCl+H2O+CO2↑ (2)吸收水蒸气

(3)打开止水夹用打气筒自a向装置中鼓入空气(2分) 88.3% 【科学探究】 35.(5分)③OH-

实验操作 分别向盛有NaOH溶液和NaCl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 通州

1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B.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

C.在电解水实验中,电源的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D.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1/5

17.甲烷和水反应也可以制水煤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反应前 反应后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后变红,NaCl溶液中滴入酚酞后无现象。 变红 现象 ① 结论 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生成物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若有24g的甲参加反应,则生成丁的质量为9g 18.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A B C D 实验操作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NaOH溶液,旋紧瓶盖,振荡 向某白色粉末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向稀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现象 塑料瓶变瘪 结论 CO2能与NaOH反应 白色粉末消失,产生气泡 白色粉末是Na2CO3 溶液无明显现象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恰好完全反应 该气体中含H元素 1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g分别加入100g水中,

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D.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

20.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A.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随时间变化图) B.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直至过量

C.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份,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实验原理分析】

34.某实验小组根据右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省略)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酸、碱、盐的性质,其中装置甲 的试管中盛有固体粉末B,分液漏斗中盛有足量溶 液A,装置乙中盛有足量液体。 请回答问题:

(1)关闭K1,打开K2,若装置乙中水下有少量白磷(此时水温35℃),实验时将足 量A(H2O2溶液)滴加到B(MnO2)中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则乙中有气泡

白磷

冒出,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 ;若迅速关闭K2,待反应一段时间 后打开K1,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且白磷燃烧。

(2)关闭K1,打开K2,装置乙中有石灰水。实验时将A(盐酸)滴加到B(白色固 体)中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看到乙的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变浑浊,那么乙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当甲中不再产生气泡后,在不改变装置的情况 下,进行以下操作 ,能使乙中液体流入甲中。 【科学探究】

3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能制氧气的呼吸面具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分别能和二 氧化碳、水反应,都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2Na2O2 + 2H2O ═ 4NaOH + O2↑ ②2Na2O2 +2CO2 ═ 2Na2CO3 + O2

(2)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Na2CO3+ CaCl2 ═ CaCO3↓ + 2NaCl。 同学们对用过一段时间后的面具中的固体成分产生兴趣。 [猜想与假设]

固体可能为:①Na2CO3;②NaOH和Na2CO3;③Na2O2和Na2CO3;④ 。

为了确定用过一段时间后呼吸面具中的成分,该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的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Ⅰ: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看到 ,证明固体中有Na2O2。 实验Ⅱ: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证明固体中含

有Na2CO3。

实验Ⅲ: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再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过滤。向滤

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若溶液变成 ,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OH。

[反思与评价]

通过上述实验,有些同学认为其中有些不妥的结论。

(1)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Ⅱ并不能确定固体中含有Na2CO3。如何改进此实验? 。 (2)还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Ⅲ也不能证明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其原因是: 。 16 D 17 D 18 D 19 C 20 B 〖实验原理分析〗

34.(1)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甲中液体流入乙; (2)CO2+Ca(OH)2=CaCO3↓+H2O; 关闭K1,向

A中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将其滴入甲中,打开K1或K2(写出“NaOH浓溶液”给1分;写出“关闭K2,打开K1或K2”给1分) 〖科学探究〗

35.【猜想与假设】④Na2O2、NaOH和Na2CO3

【进行实验】 实验Ⅰ:固体溶解....,有气泡... 实验Ⅲ:红色 【反思与评价】

(1)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若变浑浊。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3[或取少量放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或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3;或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至不再产生气泡,再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有Na2CO3]。 (2)固体中若含有Na2O2加水时会产生NaOH,所以,不能证明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 石景山

16.右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广口瓶内物质 用途 气体

A 一定量浓硫酸 干燥某些气体 B 装满水 收集某些气体 C 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 除去CO2等气体 D 空气 收集某些比空气重的气体

17.金属加工后的切削液中含有2%~5%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环境污染物。利用 NH4Cl

溶液处理切削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①NaNO2 + NH4Cl == NaCl + NH4NO2;②NH4NO2 == N2↑+ 2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aNO2 由钠、氮、氧三种元素组成 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C.反应中,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最终变为零

D.利用 NH4Cl 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H4NO2、N2和H2O 18.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B为单质

B.生成物中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17:16 D.A中氢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6

19.右图是甲、乙、丙3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1℃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是饱和溶液 C.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D.t1℃时,将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2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 【实验原理分析】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一定量的硝D.向两份完全相同酸银溶液中加入的盐酸中加入镁和铜粉 锌 35.(5分)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研究CO2性质和燃烧条件的实验。

(1)研究CO2与水反应:进行此实验时,将C装置a、b两端分别与B、D装置连接 A中液体为紫色石蕊溶液,B中固体为碳酸钠,C中液体为浓硫酸,D中放一朵

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滴入B中。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观察到 ,说明使紫色石蕊变色的是碳酸、不是CO2。 (2)研究燃烧的条件:进行此实验时,将C装置b、a两端分别与B、 D装置连接

A和C的液体底部靠近导管口分别固定一小块白磷,B中固体为二氧化锰。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B中。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液体为冷水,C中液体为___;观察到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科学探究】

36.(6分)实验小组研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实验一: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HCO3溶液和Na2CO3溶

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内容 NaHCO3溶液 Na2CO3溶液 (1)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2)加入澄清石灰水 (4)加入稀盐酸 (5)加热溶液,并用导管与澄清石灰水连接 溶液变红 产生白色沉淀 现象Ⅱ 石灰水变浑浊 溶液变红 现象Ⅰ 产生白色沉淀 有气泡产生 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3)加入5%的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有气泡产生 (1)表中的现象Ⅰ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现象Ⅱ的原因 。

(2)若要鉴别实验中用到的NaHCO3和Na2CO3两种溶液,实验一中提供了 种方

法。

实验二: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将各自实验一中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后的

物质进行过滤,对滤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显中性,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2)两种溶液的取用量不同,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①NaOH;②Na2CO3;

③NaOH和Ca(OH)2;④Na2CO3和NaHCO3;⑤Na2CO3和NaOH。 【进行实验】

甲同学 实验操作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少量CO2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塞紧胶丙同学 塞,并用导管与澄清石灰水连接,加热 【反思与评价】

(1)根据丙同学的结论,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甲同学进一步实验,确定了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OH。其实验方案是 。 16 B 35.(5分)

(1)H2O + CO2 === H2CO3

A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中干燥紫色小花不变色 (2)2H2O2 36.(6分) 实验一:

(1)产生白色沉淀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2)2 实验二:

乙同学的实验结论:NaOH和Ca(OH)2 (1)2NaHCO3 + Ca(OH)2 === CaCO3↓+ Na2CO3 +2H2O

(2)取甲反应后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5êCl2溶液,没有气泡产生;过

滤,再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大兴

1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液氮用作冷冻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 + O2 == CO2 B.Zn + H2SO4 === ZnSO4 + H2

通电

二氧化锰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2CO3 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HCO3 乙同学 产生白色沉淀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7 D 18 C 19 D 20 C 2H2O + O2 ↑ 热水

A中白磷不燃烧,C中白磷在液面下时不燃烧,露出液面后开始燃烧

C.2H2O ==== O2↑+ 2H2↑ D.3CO + Fe2O3 === 2Fe + 3CO2 18.甲和乙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甲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C.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27 D. 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甲和丁 19.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CO2 鉴别NaCl溶液和稀盐酸 除去CaCO3中的Na2CO3 除去CO2中的CO 实验操作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加水溶解,过滤 点燃 20.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

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 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至b段溶液中溶质质量逐渐增加 B.a、b、c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均为一种 C.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无变化 D.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 【实验原理分析】

35.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时先在实际容积为250mL 的集气瓶中装进50mL的 水,在粗铜丝末端的铜勺中放足量白磷,按图连好仪 器,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一端,白磷燃烧。 (1)写出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实验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mL。

(3)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 ;由此现象分析,

影响气体压强的主要因素有 。

(4)集气瓶中预先装入50mL水,水起的作用是 。 【科学探究】

36. 小明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掉入到碳酸氢钠溶液中,发现产生大量的气泡和白色

不溶物。他非常好奇,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和白色不溶物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 MgHCO3能溶于水;Mg(OH)2、MgCO3难溶于水。 ② Mg(OH)2、MgCO3受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③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作出猜想】

小明认为白色不溶物的组成存在3种可能,分别为 。 【进行实验】

(1)探究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什么气体 实验操作 ①点燃产生的气体 ②火焰上罩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 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2)探究镁条与碳酸氢钠反应后产生的白色不溶物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操作及现象 (3)定量测定白色不溶物的组成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① 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② 若白色不溶物为22.6g,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g,装置B增重8.8g,则该白色不溶物的组成及质量比为 。

16 D 17 C 18 B 19 C 20 D 实验结论 白色不溶物中一定含有MgCO3 来源学*科*网实验现象 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无现象 【实验原理分析】

点燃

35.(1)4P + 5O2 === 2 P2O5 (2)90

(3)先降低后升高 温度、气体的量、气体体积(答出两点即可) (4)封住导管口、降温、吸收白烟 .....

来源:Zxxk.Com]【科学探究】 36.【作出猜想】

Mg(OH)2 ;MgCO3 ;Mg(OH)2和 MgCO3 【进行实验】

(1)镁条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为氢气。

(2)将反应后的浊液过滤,洗涤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

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② Mg(OH)2和MgCO3,质量比为29∶84

门头沟

16.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11 B.元素名称为钠 C.元素符号为 Na D.核外电子数为22.99

17.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有咸味,易溶于水,有毒。在320℃时分解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盐酸作用会放出红棕色气体。亚硝酸钠在食品中的添加量必须严格控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盐酸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

B.亚硝酸钠可以加到食品中,但添加量要符合规定 C.亚硝酸钠受热分解放出的气体可能是NH3 D.亚硝酸钠由三种元素组成

18.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中有单质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19.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来源学科网

(3)① 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B中。

D.t2℃时,将甲、乙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析出 的固体一定大于乙

20.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 B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 C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D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实验原理分析】(共1个小题,共5分。)

34.(5分)某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装入分液漏斗中,先打开阀门K1,广口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待氢氧化钠溶液完全进入广口瓶之后立即关闭K1,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K2,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2)同学们将实验后的废液倒入烧杯中并过滤,取滤液于

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废液中的溶质为 (写出所有可能)。 【科学探究】(共1个小题,共6分。)

35.(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里久置于空气中变质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Na2O2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 ; 2Na2O2+2CO2=2Na2CO3+O2。 (2) 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猜想】

Ⅰ:固体为Na2O2、NaOH、Na2CO3的混合物 Ⅱ: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Ⅲ:固体为NaOH Ⅳ:固体为Na2CO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直至完全溶解。 ②取少量①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 无气泡产生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证明有Na2CO3存在 ③ 证明有NaOH存在 综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猜想 是成立的。 【反思评价】固体Na2O2应 保存。

16 17 18 19 20 D 34.(5分) C B D C (1)2NaOH +CO2=Na2CO3+ H2O , U型管中的溶液有部分沿导管进入广口瓶,广口瓶中出现浑浊,注射器中的液体自动喷入U型管,且变为红色(每两点一分),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瓶内压强减小 (2) NaOH或NaOH和Ca(OH)2 35.(6分)

①猜想Ⅰ不成立 ②产生白色沉淀 ③取少量①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使沉淀完全,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 Ⅱ 密封 丰台

16.根据右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的溶解度大于B

B.t2℃时,A、B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3℃时,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掉10g水,析出A的 质量大

D.把t1℃时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都会增大

17.今年4月6日,福建漳州市某化工厂的对二甲苯装置发生漏油爆炸,并致人员受伤,损失惨重。对二甲苯的化学式是C8H10,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气味,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下列有关对二甲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二甲苯是一种有机物

B.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g C.对二甲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5

D.对二甲苯是由8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

18.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 A 鉴别NaOH和B 除去NaOH溶液中C 除去CO2中含有D 除去CaO中的目的 方案1 方案2 CaCO3 加水溶解,看是否溶解、放热 加入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少量的Na2CO3 加适量Ca(OH)2溶液,过滤 加适量稀盐酸 的少量CO 点燃 CaCO3 加适量稀盐酸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加水溶解,过滤 19.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含铜 B.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C.溶液中一定含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D.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 20.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将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晶体析出 〖实验原理分析〗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足量)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高温煅烧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 34.(5分)兴趣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U型管左侧管内固定一小试管,右侧管内挂的是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滤纸条,其中一条是湿润的,一条是干燥的。

(1)将左侧胶头滴管中的稀硫酸注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中,写出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将右侧胶头滴管内的药品注入U形管内,观察到气球明显变瘪,则右侧胶头滴管中的药品为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科学探究〗

35.(6分)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Ⅰ.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①实验甲,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实验乙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观察到的气球变鼓;

③实验丙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 Ⅱ.探究废液成分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BaCl2溶液呈中性且Na2CO3 +BaCl2 ==BaCO3↓ +2NaCl 【讨论交流】 ①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2);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猜想1:碳酸钠;猜想2:氢氧化钠; 猜想3: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猜想4: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查阅资料】BaCl2溶液呈中性,Na2CO3+BaCl2=BaCO3↓+2NaCl 【实验设计】 同学们认为需要先验证猜想4是否成立,所需要的试剂是(3)。 若猜想4不成立,则需要进行后续实验,请你完成表格。 实验操作 预计现象 _________(5)__________ _______(4)__________ 若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_________(6)____________ 预计结论 猜想1正确 猜想2正确 猜想3正确 【进行实验】同学们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了猜想2成立。 【反思拓展】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16 C 17 A 18 B 19 A 20 D 〖实验原理分析〗

34.(5分)(1)Na2CO3++H2SO4 ===Na2SO4 +2H2O

干燥的滤纸不变色,湿润的滤纸变红CO2+H2O===H2CO3 (2)氢氧化钠溶液,2NaOH+CO2 ===Na2CO3 + H2O 〖科学探究〗

35.(6分)(1)Na2CO3 +Ca(OH)2 ===CaCO3↓ +2NaOH (2)氯化钠或NaCl (3)碳酸钠溶液或二氧化碳

实验内容 (4)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静置。

预计现象 (5)有白色沉淀,溶液无色 (6)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re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