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压轴--等腰三角形(附详细解析)

更新时间:2024-04-23 10: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中考数学压轴题函数等腰三角形问题(一)

例1 如图1,已知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顶点A、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M是BC的中点.P(0,m)是

线段OC上一动点(C点除外),直线PM交AB的延长线于点D.

(1)求点D的坐标(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当△AP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m的值;

(3)设过P、M、B三点的抛物线与x轴正半轴交于点E,过点O作直线ME的垂线,垂足为H(如图2).当点P从O向C运动时,点H也随之运动.请直接写出点H所经过的路长(不必写解答过程).

思路点拨

图1 图2

1.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表示△APD的三边长,为解等腰三角形做好准备. 2.探求△APD是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列方程求解.

3.猜想点H的运动轨迹是一个难题.不变的是直角,会不会找到不变的线段长呢?Rt△OHM的斜边长OM是定值,以OM为直径的圆过点H、C.

满分解答

(1)因为PC//DB,所以点D的坐标为(2,4-m).

(2)在△APD中,AD2?(4?m)2CPBD?PMDM?MCMB?1.因此PM=DM,CP=BD=2-m.所以AD=4-m.于是得到

,AP2?m2?4,PD2?32?(2PM)?4?4(2?m)22.

①当AP=AD时,(4?m)2?m2?4.解得m②当PA=PD时,m2?4(如图3).

43??4?4(2?m)2.解得m?(如图4)或m23?4(不合题意,舍去). (不合题意,舍去).

③当DA=DP时,(4?m)2?4?4(2?m)2.解得m(如图5)或m4323?2综上所述,当△APD为等腰三角形时,m的值为,或.

23

图3 图4 图5

(3)点H所经过的路径长为54?.

考点伸展

第(2)题解等腰三角形的问题,其中①、②用几何说理的方法,计算更简单: ①如图3,当AP=AD时,AM垂直平分PD,那么△PCM∽△MBA.所以PCCM?MBBA?12.因此PC.解得m?12,m?32.

②如图4,当PA=PD时,P在AD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DA=2PO.因此4?m第(2)题的思路是这样的:

?2m?43.

如图6,在Rt△OHM中,斜边OM为定值,因此以OM为直径的⊙G经过点H,也就是说点H在圆弧上运动.运动过的圆心角怎么确定呢?如图7,P与O重合时,是点H运动的起点,∠COH=45°,∠CGH=90°.

图6 图7

例2 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x+7与正比例函数y?(1)求点A和点B的坐标;

43x的图象交于点A,且与x轴交于点B.

(2)过点A作AC⊥y轴于点C,过点B作直线l//y轴.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O—C—A的路线向点A运动;同时直线l从点B出发,以相同速度向左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l交x轴于点R,交线段BA或线段AO于点Q.当点P到达点A时,点P和直线l都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设动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当t为何值时,以A、P、R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

②是否存在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1.把图1复制若干个,在每一个图形中解决一个问题.

2.求△APR的面积等于8,按照点P的位置分两种情况讨论.事实上,P在CA上运动时,高是定值4,最大面积为6,因此不存在面积为8的可能.

3.讨论等腰三角形APQ,按照点P的位置分两种情况讨论,点P的每一种位置又要讨论三种情况.

满分解答

?y??x?7,(1)解方程组?4?y?x,?3? 得??x?3,?y?4. 所以点A的坐标是(3,4).

令y??x?7?0,得x?7.所以点B的坐标是(7,0). (2)①如图2,当P在OC上运动时,0≤t<4.由S△APR?S梯形CORA?S△ACP?S△POR?8,得

1112(3+7?t)?4??4?(4?t)??t(7?t)?8.整理,得t?8t?12?0.解得222t=2或t=6(舍去).如图3,当P在

CA上运动时,△APR的最大面积为6.

因此,当t=2时,以A、P、R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

图2 图3 图4

②我们先讨论P在OC上运动时的情形,0≤t<4.

如图1,在△AOB中,∠B=45°,∠AOB>45°,OB=7,AB>∠B.

如图4,点P由O向C运动的过程中,OP=BR=RQ,所以PQ//x轴.

因此∠AQP=45°保持不变,∠PAQ越来越大,所以只存在∠APQ=∠AQP的情况. 此时点A在PQ的垂直平分线上,OR=2CA=6.所以BR=1,t=1. 我们再来讨论P在CA上运动时的情形,4≤t<7. 在△APQ中,

cos?A?35?42,所以OB>AB.因此∠OAB>∠AOB

为定值,AP?7?t,AQ?OA?OQ?OA?53OR?53t?203.

如图5,当AP=AQ时,解方程7?t?53t?203,得t?418.

如图6,当QP=QA时,点Q在PA的垂直平分线上,AP=2(OR-OP).解方程7?t?2[(7?t)?(t?4)],得t1?5.

如7,当PA=PQ

时,那么cos?A?2AQAP.因此AQ?2AP?cos?A.解方程5t?3203?2(7?t)?35,得t?22643.

综上所述,t=1或41或5或226时,△APQ是等腰三角形.

843

图5 图6 图7

考点伸展当P在CA上,QP=QA时,也可以用AP?2AQ?cos?A来求解.

2012中考数学压轴题函数等腰三角形问题(二)

例3 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有点A(6, 0),B(0, 8),C(-4, 0),点M、N分别为线段AC和射线AB上的动点,

点M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自C向A方向作匀速运动,点N以5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自A向B方向作匀速运动,MN交OB于点P.

(1)求证:MN∶NP为定值;

(2)若△BNP与△MNA相似,求CM的长; (3)若△BNP是等腰三角形,求CM的长.

思路点拨

1.第(1)题求证MN∶NP的值要根据点N的位置分两种情况.这个结论为后面的计算提供了方便. 2.第(2)题探求相似的两个三角形有一组邻补角,通过说理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才可能相似. 3.第(3)题探求等腰三角形,要两级(两层)分类,先按照点N的位置分类,再按照顶角的顶点分类.注意当N在AB的延长线上时,钝角等腰三角形只有一种情况.

4.探求等腰三角形BNP,N在AB上时,∠B是确定的,把夹∠B的两边的长先表示出来,再分类计算.

满分解答

(1)如图2,图3,作NQ⊥x轴,垂足为Q.设点M、N的运动时间为t秒. 在Rt△ANQ中,AN=5t,NQ=4t ,AQ=3t.

在图2中,QO=6-3t,MQ=10-5t,所以MN∶NP=MQ∶QO=5∶3. 在图3中,QO=3t-6,MQ=5t-10,所以MN∶NP=MQ∶QO=5∶3.

(2)因为△BNP与△MNA有一组邻补角,因此这两个三角形要么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要么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只有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时才可能相似.

如图4,△BNP∽△MNA,在Rt△AMN中,

ANAM?35,所以

5t10?2t?35.解得t?3031.此时CM?6031.

图2 图3 图4

(3)如图5,图6,图7中,

OPQNMPMNOP4t2585?,即

?.所以OP?t.

①当N在AB上时,在△BNP中,∠B是确定的,BP?8?8585t,BN?10?5t.

2017(Ⅰ)如图5,当BP=BN时,解方程8?t?10?5t,得t?1017.此时CM?.

(Ⅱ)如图6,当NB=NP时,BE?45BN.解方程

551?8?4t??,得.此时CM. 8?t?10?5t????422?5?5(Ⅲ)当PB=PN时,BN?2145BP.解方程

12?10?5t??4?8?8?t?,得t的值为负数,因此不存在PB=PN?5?5?的情况.

②如图7,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B是钝角,只存在BP=BN的可能,此时BN?5t?10.解方程8?85t?5t?10,得t?3011.此时CM?6011.

图5 图6 图7

考点伸展

如图6,当NB=NP时,△NMA是等腰三角形,BN?2145BP,这样计算简便一些.

例4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m(m是大于0的常数),BC=8,E为线段BC上的动点(不与B、C重合).连

结DE,作EF⊥DE,EF与射线BA交于点F,设CE=x,BF=y.

(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m=8,求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3)若y?12m,要使△DEF为等腰三角形,m的值应为多少?

思路点拨

1.证明△DCE∽△EB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以得到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第(2)题的本质是先代入,再配方求二次函数的最值.

3.第(3)题头绪复杂,计算简单,分三段表达.一段是说理,如果△DEF为等腰三角形,那么得到x=y;一段是计算,化简消去m,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x的值;第三段是把前两段结合,代入求出对应的m的值.

满分解答

(1)因为∠EDC与∠FEB都是∠DEC的余角,所以∠EDC=∠FEB.又因为∠C=∠B=90°,所以△DCE∽△EBF.因此

DCCE?EBBF,即

mx?8?xy182.整理,得y关于x的函数关系为y??1mx?28mx.

(2)如图2,当m=8时,y??(3) 若y12mx?x??8m218(x?4)?2.因此当x=4时,y取得最大值为2.

2?,那么

12m??1mx?x.整理,得x?8x?12?0.解得x=2或x=6.要使△DEF为等腰三

12m2角形,只存在ED=EF的情况.因为△DCE∽△EBF,所以CE=BF,即x=y.将x=y =2代入y=6(如图3);将x=y =6代入y?12m?,得m

,得m=2(如图4).

图2 图3 图4

考点伸展

本题中蕴涵着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例如: 由第(1)题得到y??1mx?28mx??1m(x?8x)??21m(x?4)?216m,

那么不论m为何值,当x=4时,y都取得最大值.对应的几何意义是,不论AB边为多长,当E是BC的中点时,BF都取得最大值.第(2)题m=8是第(1)题一般性结论的一个特殊性.

再如,不论m为小于8的任何值,△DEF都可以成为等腰三角形,这是因为方程

x??1mx?28mx总有一个根x?8?m的.第(3)题是这个一般性结论的一个特殊性.

2012中考数学压轴题函数相似等腰三角形问题(三)

例5 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ABC的边OA在y轴的正半轴上,OC在x轴的正半轴上,

OA=2,OC=3,过原点O作∠AOC的平分线交AB于点D,连接DC,过点D作DE⊥DC,交OA于点E.

(1)求过点E、D、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将∠EDC绕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角的一边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F,另一边与线段OC交于点G.如果DF与(1)中的抛物线交于另一点M,点M的横坐标为,那么EF=2GO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

56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对于(2)中的点G,在位于第一象限内的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直线GQ与AB的交点P与点C、G构成的△PCG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成立,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1.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这个解析式在第(2)、(3)题的计算中要用到. 2.过点M作MN⊥AB,根据对应线段成比例可以求FA的长. 3.将∠EDC绕点D旋转的过程中,△DCG与△DEF保持全等.

4.第(3)题反客为主,分三种情况讨论△PCG为等腰三角形,根据点P的位置确定点Q的位置,再计算点Q的坐标.

满分解答

(1)由于OD平分∠AOC,所以点D的坐标为(2,2),因此BC=AD=1. 由于△BCD≌△ADE,所以BD=AE=1,因此点E的坐标为(0,1).

?c?1,5??bx?c,那么?4a?2b?c?2, 解得a??,

6?9a?3b?c?0.?56x?2设过E、D、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136c?1.因此过E、D、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36x?1.

(2)把x?65代入y??56x?2136x?1,求得y?125.所以点M的坐标为?,?612??. 55??12如图2,过点M作MN⊥AB,垂足为N,那么

MNFA?DNDA,即5?2?2?265.解得FA?1.

FA因为∠EDC绕点D旋转的过程中,△DCG≌△DEF,所以CG=EF=2.因此GO=1,EF=2GO.

??5613?x?1?. 6?(3)在第(2)中,GC=2.设点Q的坐标为?x,?x?2①如图3,当CP=CG=2时,点P与点B(3,2)重合,△PC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yQ?xQ?xG,因此?56x?213?127?x?1?x?1。由此得到点Q的坐标为?,?. 6?55?图2

②如图4,当GP=GC=2时,点P的坐标为(1,2).此时点Q的横坐标为1,点Q的坐标为?1,?13??. 6??③如图5,当PG=PC时,点P在GC的垂直平分线上,点P、Q与点D重合.此时点Q的坐标为(2,2).

图3 图4 图5

考点伸展

在第(2)题情景下,∠EDC绕点D旋转的过程中,FG的长怎样变化? 设AF的长为m,那么FG?(2?m)?(2?m)22?2m?8.

2点F由E开始沿射线EA运动的过程中,FG先是越来越小,F与A重合时,FG达到最小值22;F经过点A以后,FG越来越大,当C与O重合时,FG达到最大值4.

例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1,0),点C的坐标为(0,4),直线CM//x轴(如图

1所示).点B与点A关于原点对称,直线y=x+b(b为常数)经过点B,且与直线CM相交于点D,联结OD.

(1)求b的值和点D的坐标;

(2)设点P在x轴的正半轴上,若△POD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如果以PD为半径的圆与圆O外切,求圆O的半径.

思路点拨

1.第(1)题情景简单,内容丰富,考查了对称点的坐标特征、待定系数法、代入求值、数形结合. 2.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POD的存在性,三个等腰三角形的求解各具特殊性.

3.圆O与圆P的半径、圆心距都是随点P而改变,但是两圆外切,圆心距等于半径和的性质不变.

满分解答

(1)因为点A的坐标为(1,0),点B与点A关于原点对称,所以点B的坐标为(-1,0).将B(-1,0)代入y=x+b,得b=1.将y=4代入y=x+1,得x=3.所以点D的坐标为(3,4).

(2)因为D(3,4),所以OD=5,cos?DOP?35.

OEOP3552256cos?DOP?①如图2,当PD=PO时,作PE⊥OD于E.在Rt△OPE中,?OE?,,所以OO?.此

时点P的坐标为(256,0).

②如图3,当OP=OD=5时,点P的坐标为(5,0).

③如图4,当DO=DP时,点D在OP的垂直平分线上,此时点P的坐标为(6,0).

图2 图3 图4

(3)圆P的半径rP?PD,两圆的圆心距为OP.当两圆外切时,圆O的半径rO?OP?PD. ①如图2,当PD=PO时,rO?0,此时圆O不存在.

②如图3,当OP=OD=5时,作DH⊥OP于H.在Rt△DHP中,DH=4,HP=2,所以DP?25.此时

rO?OP?PD?5?25.

③如图4,当DO=DP时,rO?OP?PD?6?5?1.

考点伸展

如图5,在本题情景下,如果圆P与圆C外切,那么点P的变化范围是什么? 如图6,当圆P经过点C时,点P在CD的垂直平分线上,点P的坐标为(,0).

2323因此当点P在x轴上点(,0)的右边时,圆P与圆C外切.

图5 图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ra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