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精华版)含答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26 13: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外力作用与地貌

1.下图各景观示意图中,属于流水侵蚀地貌的是

A B C D

海岸是海陆相互作用地带,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它是古海岸的遗迹。读图回答23-25题。

7.图中①→④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A.海退海进海进 B.海进海进海退 C.海进海退海退 D.海退海退海进 8.与③→④时期海岸线的变化一致的现象有 A.沿海陆地被淹没 B.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C.河口区土地盐碱化减轻 D.咸潮危害减轻

右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0~11题。 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10.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读我国某区域地貌演变过程,完成14~15题。

1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年 15 2 m 距起始点距离/km 9.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 20

2.距今6000年以来,渤海湾海岸线的变迁特点及主要原因是

A.陆进海退 河流泥沙沉积 B.陆进海退 海潮、海浪沉积 C.陆退海进 河流冲刷 D.陆退海进 海潮、海浪冲刷 3.贝壳堤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冲刷 B.海浪侵蚀 C.海浪堆积 D.流水堆积 4.距今2500年以来形成的两条贝壳堤在图幅南部地区合二为一,是因为

A.贝壳堤必须与海岸线平行 B.南部海平面比北部海平面高

C.南部河流入海泥沙比北部少 D.南部地壳下沉与外力堆积速度相当

在风力大、沙源供给相对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 的条件下,易形成流动沙丘。读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完成10~11题。

5.图中最有可能是流动沙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 主要原因是

A.岩石风化增强,沙源供给量增加 B.冬季风势力增强

C.植被覆盖率降低 D.降水减少,雪线升高

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砂砾岩则是陆相碎屑沉积岩。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图为某海域地质剖面图,①-④为不

同地质时期的岩层。据此回答3~4题。

11.下列省区中,该地貌分布范围较广的是

A.新疆 B.西藏 C.浙江 D.贵州 12.该地貌的形成过程中,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A.海浪侵蚀 B.流水溶蚀 C.流水沉积 D.风力侵蚀

在干旱地区大山的山麓,某些风蚀洼地或干河洼地的底部,在岩石裸露的平坦地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其岩性与基岩一致,此称为岩漠。读岩漠的地貌结构示意图,完成12~13题。 13.岩漠地貌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堆积作用 B、风化、侵蚀作用 C、搬运、堆积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 14.图中干盐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地势低洼,酸雨严重 B、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 C、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D、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量大

第 1 页,共 3页

右图是我国西北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9~10题。 15.该地地貌类型是

A.河口三角洲 B.冲积扇 C.河漫滩 D.风蚀地貌 16.当地人可在该地貌上

A.寻找水源 B.发展水运 C.勘探油气 D.开发水田

17.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步骤的探究实验: 步骤一: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

步骤二: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在桌面上;

步骤三:将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步骤四: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如图所示。 该实验模拟的是

A.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B.海滩的形成过程 C.沙丘的形成过程 D.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在尼罗河河口三角洲,河道不断改道分岔,形成放射状的多条分支注入大海。在地中海海水的强烈冲刷下,三角洲两侧受到的侵蚀远大于中央,形成弧形岸线。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后,原本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消失了,尼罗河三角洲渐渐停止了生长。请回答7~9题

18.据研究河流入海(湖)口形成的三角洲,在海浪和河水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常形成多种形状,下列形状三角洲受海水影响由弱到强的排序是

A.扇形、鸟爪、尖头、岛屿 B.鸟爪、扇形、尖头、岛屿

C.岛屿、扇形、尖头、鸟爪 D.鸟爪、尖头、扇形、岛屿

19.尼罗河三角洲在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发生三角洲河口位置的沙滩沉积物向远离河口的位置移动,推测其原因 A.河流流水搬运 B.海水搬运 C.海浪侵蚀 D.河流流水沉积

20.在阿斯旺大坝建成后,河口地区的变化是

A.鱼类资源增加 B.航道淤积变浅 C.海岸线向海洋延伸 D.岛屿数量增加 下图为“某水库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24—25题。

C. 水库周围地下水位上升 D. 下游侵蚀作用减弱

黄河入海水量l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l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0~11题。 23.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24.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25.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26.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27.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下图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下游城陵矶至武汉河段累计冲淤状况预测图(冲刷大于淤 积为负值,冲刷小于淤积为正值),据此回答7~8题。

28.图示时段内城陵矶至武汉河段

A.一直以淤积作用为主 B.一直以冲刷作用为主 C.先冲刷为主后淤积为主 D.先淤积为主后冲刷为主

29.针对0~50年之间累计冲淤状况,该河段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加固河堤 B.疏浚河道C.植树造林 D.修筑大坝

图3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图4是图3中40°纬线穿越的河流的剖面图。读图完成4~6题。

21.仅考虑输沙量,1992—2002年间该水库库容量

A. 变化不大 B. 一直增大 C. 不断减小 D. 93、94年最小 22.该水库建成后

A. 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B. 河口三角洲不断扩大

3 图4 30.图3中⑤地与②地相比

第 2 页,共 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qc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