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网络存储整合方案v2.0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7 22:35:02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1.SAN网络整合需求分析 ................................................................................................................ 3

1.1 SAN网络整合方案背景 ................................................. 3 1.2 辽宁移动网管SAN网络现状 ............................................. 3 1.3 SAN网络整合需求 ..................................................... 5 2.SAN网络方案设计 ...................................................................................................................... 5

2.1 SAN网络整体架构设计 ................................................. 5 2.2 SAN网络分级架构设计 ................................................. 7

2.2.1 Back Bone to Edge Routing ...................................... 7 2.2.2 Inter-Switch Link .............................................. 8 2.3 SAN网络连接原则 ..................................................... 9 2.4 SAN网络安全划分 .................................................... 10 2.5 SAN网络路由设计 .................................................... 12 2.5 SAN网络NPIV设计 ................................................... 12 2.6 Virtual Fabric网络设计 ............................................. 14

2.6.1 VF0路由区域划分 .............................................. 14 2.6.2 VF1核心数据库区域划分 ........................................ 14 2.6.3 VF2 OA财务区域划分 ........................................... 15 2.6.4 VF3应用服务区域划分 .......................................... 16 2.6.5 VF4备份资源区域划分 .......................................... 16 2.6.6 VF5存储资源区域划分 .......................................... 17 2.6.7 Edge Fabric区域划分 .......................................... 17 2.7 SAN网络扩展设计 .................................................... 18

2.7.1导向器端口板扩展 .............................................. 18 2.7.2导向器串接扩展 ................................................ 19 2.7.2 SAN边缘扩展 .................................................. 20 2.8 SAN远距离扩展容灾设计 .............................................. 21

2.8.1业务连续性解决方案 ............................................ 21 2.8.2光纤线路 ...................................................... 21 2.8.3远程连接选择 .................................................. 22 2.8.4线路冗余 ...................................................... 23 2.9 FCIP远距离容灾扩展设计 ............................................. 24 2.10 SAN网络优化管理设计 ............................................... 24 2.11 iSCSI网络设计 ..................................................... 26 3.存储资源池需求分析 ............................................................................................................... 27

3.1 辽宁移动网管存储设备现状 ............................................ 27 3.2 辽宁移动网管存储资源池需求 .......................................... 28 4.存储资源池架构方案设计 ....................................................................................................... 28

4.1 存储资源池基础架构 .................................................. 28

4.1.1物理层面 ...................................................... 29 4.1.2逻辑层面 ...................................................... 29 4.2 存储资源池分级设计 .................................................. 31

4.2.1数据等级分级设计 .............................................. 31

4.2.2数据生命周期设计 .............................................. 32 4.2.3数据备份分级设计 .............................................. 33 4.3 存储资源动态扩展设计 ................................................ 34

4.3.1 Volume Manager扩展 ........................................... 35 4.3.2 Virtual Provisioning扩展 ..................................... 35 4.4 存储资源快速部署设计 ................................................ 35 4.5 存储资源实时保护设计 ................................................ 36 4.6 测试区存储架构设计 .................................................. 38 5.附件........................................................................................................................................... 39

5.1 附件1 存储资源池测试说明 ........................................... 39

5.1.1测试目的 ...................................................... 39 5.1.2测试案例 ...................................................... 39 5.2 附件2 存储资源池验收说明 ........................................... 40

5.2.1验收标准 ...................................................... 40 5.2.2验收内容 ...................................................... 41 5.2.3交付文档 ...................................................... 41 5.3 附件3 存储资源池培训建议课程 ....................................... 42

5.3.1 Brocade Certified Fabric Professional ......................... 42 5.3.2 Exchange 和 SQL Server 在 CLARiiON的集成 ..................... 43 5.3.2 CALRiiON性能工作室 ........................................... 45

1.SAN网络整合需求分析

1.1 SAN网络整合方案背景

实用计算的出现,即以“按需使用”为基础配置信息系统和服务,要求数据中心及其存储联网基础设施进行相应的改进,以实现实用计算的优势。对于SAN, 这就意味着进行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整合,并通过存储及网络虚拟化方面的改进提高可管理性。

当今的数据中心SAN可将存储资源整合并分配给一系列运行着高级应用的服务器。 SAN 也可以部署为组织机构的共享基础设施,如业务部、部门或园区。在数据中心, 采用 SAN 的用户正在向一种新的存储模式移植,利用这种实用模式,存储资源也可以像电力、网络服务和冷气一样以“按需使用”的方式供应和使用。

但是,许多大型数据中心通常有几个SAN,每个用于支持不同的应用或机构需求。在这些环境中,SAN一般在彼此之间或与企业中的工作组和中型系统并不集成,主要原因是,并非企业中的所有部门或工作组均需要共享所有的数据,因此,尽管 SAN 从理论上能够扩展到几千个节点,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少发生。拥有大量节点的数据中心通常包含多个相互独立的SAN。鉴于上述原因,存储管理对当今的 SAN 管理员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将多个SAN孤岛连接到一起进行数据互通,如何保障连接在一起的交换机不受到广播风暴的影响,如何对众多的交换机进行统一的管理,在今后的业务发展中如何对SAN网络进行快速的扩展部署,如何实现SAN架构的容灾模式,成为当前SAN网络整合中所面临的几大重要问题。

1.2 辽宁移动网管SAN网络现状

在辽宁移动网管中心中已经存在了完整的SAN架构网络,其由1台Brocade 4900B 64口交换机和2台Brocade 4100B 32口交换机组成端口冗余的网络架构。2台32端口交换机相当于1台64口交换机,所有的服务器与存储设备能够通过这3台交换机设备实现线路的冗余。

其上连接了大约30套应用系统,以及DMX3、CX500、EVA4000等存储设备,端口占用情况比较紧张,目前大约占用94端口,剩余34端口左右。 光纤交换交换机概况: 光纤交换交换机 博科64PORT 博科32PORT(up) 提供厂商 已使用端口 速率 EMC HP 50 4GB/S 21 4GB/S 23 4GB/S 0 4GB/S 表1.2-1

另外还有1台新到货Brocade 4900B 64口交换机总共是2台64口,2台32口交换机。 以上现状表明辽宁移动网管系统的SAN网络现状目前面临着几个待解决问题: 1、端口不足,目前剩余34端口,无法满足今后GEDC项目中大量新增业务系统的接入需求。

2、在今后的扩展中只能以添加边缘交换机的方式扩展,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只能采用交换机自身的端口设置为Eport端口连接,在数据交换需要跨交换机访问时造成带宽资源紧张。

3、SAN网络已经部署为端口冗余方式,端口数量大约在64个,但无法对SAN网络进行逻辑隔离,当某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如果触发广播风暴将影响整个SAN网络的运行性能与状态。

DOMAIN ID 备注 1 3 2 新到货 博科32PORT(down) HP 博科64PORT 4、交换设备过多而没有统一的管理,为管理者带来管理效率问题。 5、数据中心机房存在单点故障,当机房故障没有容灾SAN架构接管业务。

1.3 SAN网络整合需求

通过对辽宁移动网管SAN网络架构的现状分析,以及其目前所面临的几个问题得出用户需求,用户需要对现有的SAN架构进行改造。

1、需要实现SAN架构系统的全面整合,实现系统的虚拟化要求。

2、能够在统一的架构下分离不同的业务系统,使各业务系统独立自制并且隔离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广播干扰。

3、能够按业务系统对存储系统进行访问,不同的业务系统访问相应的存储。 4、在业务量剧增时可以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对现有SAN网络快速扩展。 5、在未来本机房可能会作为沈北数据中心的容灾机房,SAN架构需要具备扩展容灾能力。

2.SAN网络方案设计

2.1 SAN网络整体架构设计

在辽宁移动GEDC项目中SAN架构设计方面,我方建议采用core-edge 核心-边缘的架构设计方式。采用2台导向器级别的SAN交换机替换现有的1台64口与2台32口交换机组成的冗余模式架构,作为整个网管系统的核心,整合所有的业务主机、存储系统及带库。整合后的系统结构简单,集中度更高,可减少管理的复杂度并提升业务的运行水平。在架构设计方面要求所有的部件都是冗余的,包括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端口卡、核心交换机内的Virtual Fabric,边缘交换机、存储阵列的前后端控制器、磁盘、磁带库驱动器、服务器HBA卡、光纤链路。以达到整个SAN网络架构99.999%的高可用性。在本次项目中使用中高端存储、交换、备份设备,要求每台设备自身的高可用性可达到99.999%。

总体架构图如下:

NMCA3D10SVR1/NMCA3D10SVR2

SQL SERVER 2005 OLAP 由此表可见大约在OA系统与财务系统中存在20台左右服务器需要连接存储LUN,占用端口大约20个,这样VF-2区内共占用端口大约20个,剩余4个左右端口供用户扩展。

2.6.4 VF3应用服务区域划分

VF3区域为应用服务区,此区域划分1块端口卡中的32个端口中的24端口,此区域连接应用服务区的3组刀片机笼48台刀片服务器,由于刀片机笼中配置SAN交换机,SAN导向器可以将刀片机笼中的SAN交换机加入到VF3区内成为VF3区内的一部分,因此不需要为其配置过多的端口,每台机笼内SAN交换机可通过8条8GB光纤通过ISL协议连接到SAN导向器中的VF3区内,自动实现链路聚合。(如需要实现负载均衡则需要添加Trunking License)。3组机笼占用VF3 24个端口,每组机笼可具备64Gb带宽,每台服务器4Gb带宽,如果每台刀片服务器虚拟5台虚机则每台虚机可分配80MB带宽,基本满足业务需要。VF3中共占用大约24端口,目前没有扩展能力,但可通过增加端口板或者添加边缘交换机扩展VF3。如果刀片机笼没有配置SAN交换机,则需要利旧原有的3台32端口交换机,刀片服务器连接32口Brocade 4100B交换机,在通过4100B中8条4GB光纤通过ISL协议连接到SAN导向器中的连接到VF3中。在VF3中大量应用服务器以虚拟机的形式存在,因此要求涉及连接的所有交换机都支持NPIV的划分方式。在虚拟机不存在大数据量时采用传统的LUN映射、Zone划分方式将LUN分配给EXSserver,EXSserver将虚拟机的映像文件VMDK存储在LUN中。当虚拟机需要的存储空间大于75GB时,建议直接将LUN映射给虚拟机采用LDM的方式,利用交换机NPIV技术使虚拟端口和LUN仍然实现单个启动程序分区SIZ的方式。

2.6.5 VF4备份资源区域划分

VF4区为备份区,此区域内划分2台备份服务器,1台VTL虚拟带库设备,以及1台利旧8驱动器的HP EML245E磁带库,其中备份服务器每台需占用1个FC端口,EML245可以将8个驱动器分别连接到2台SAN导向器中的VF4区中,因此每台SAN导向器占用4端口,机械手占用1端口,虚拟带库按每交换机4端口计算,则备份区VF4区内占用大约11端口。

VF1-VF3生产环境的Virtual Fabric通过VF0 Base Virtual Fabric Rounting功能与备份区互通,设置交换机的LSAN,将相关的设备分配到相应的LSAN Zone中。

以Brocade交换机为例,执行以下命令:

zonecreate \。 然后将它们加入到config中。

cfgAdd “config1”, “lsan_stn#_w2k_hdsB; ??”

将生成的config激活并保存。 cfgEanble “config1”

2.6.6 VF5存储资源区域划分

VF5区划分为存储资源池,VF5划分原则为横跨所有会与存储资源池有数据交互的VF计算资源区所存在的端口板上。保证相关的业务计算区主机与存储资源池中分配的LUN影射端口处于同一块端口板上。VF1-VF3计算资源区的VF同样通过VF0 Base Virtual Fabric Rounting功能与存储资源区互通,设置交换机的LSAN,将相关的设备分配到相应的LSAN Zone中。本项目中计划为VF5分配端口板1中的16端口,端口板2中的8端口,端口板3中的8端口。总共32端口。

在本项目中核心生产区的存储设备DMX3配置2个控制器,每控制器8个前端端口,设计连接到VF5区中的端口卡1上。TIMP系统所使用的EVA4000磁盘阵列配置2个控制器,每控制器4个前端端口,设计连接到VF5区中的端口卡1上。存储资源区占用端口板1 12端口。新增的CX4磁盘阵列建议配置2个控制器,每控制器8个前端端口,设计连接到VF5区中的端口卡2和3上。为OA、财务、应用服务系统的服务器提供存储空间。将占用2和3端口板各4个端口。存储资源区共占用20端口,剩余12端口。

以上Virtual Fabric的划分建议仅仅根据我方对现有设备架构理解制定,在实际实施环境中可以按照Virtual Fabric网络中端口扩展灵活性,动态的添加端口。可以按照现有实际端口使用数量划分每一个VF的端口数量,剩余端口可以在今后的扩展中按需求随用随加。

2.6.7 Edge Fabric区域划分

Edge Fabric区域主要是用于核心交换机连接边缘交换机用于扩展核心交换机的端口扩展能力。

由于本期SAN导向器配置128端口,通过以上划分的6个VFabric剩余16个端口,如果采用随用随加的方式,SAN导向器大约剩余30-40端口,但建议这些端口为系统升级保留。因此其他区域需要以边缘的模式,通过Routing连接到SAN导向器中。

本期计划利旧2台32口4100交换机连接安全管理区自盘阵列与服务器设备,同过Routing功能使其能够识别VF4区内的VTL与磁带库进行LANFree备份。由于仅仅通过Rounting功能进行数据备份,因此32口4100B交换机不需要太多端口连接到SAN导向器,建议采用2-4条链路。由于安全管理区内服务器与存储设备数量不多,这部分空余的交换机端口可作为近期内新增的其他系统使用。

由于测试区要求存储、备份设备要与生产区物理分开,因此在测试区我方建议利旧传输网管下线的1台HP EVA4000作为主存储设备,利旧ADIC i500磁带库作为备份设备。利旧

2台4900B 64口交换机作为测试区的核心交换机通过Rounting功能连接到SAN导向器中。

在测试区交换机与核心SAN导向器间的路由原则为,通过LSAN的划分,使测试区与VF4备份区互通,这样可以保证备份服务器可以将核心区备份的数据恢复到测试区进行测试、开发。使VF1、VF2、VF3中的EMC存储设备可以与测试区的存储HP EVA4000互通,这样可以利用Open Replicater与SANcopy功能将数据发送到测试区阵列进行测试。在必要时可以使生产端主机看到测试区存储,但不允许测试区主机与生产端存储互通。严格符合SAN网络路由设计中所提要求。

2.7 SAN网络扩展设计

为了保证在今后的业务发展GEDC数据中心要求SAN网络可以实现基本无限制的扩展延伸,以达到更多服务器与存储设备的接入,适应GEDC机房的健康成长与快速部署。SAN网络的扩展方式基于其扩展环境的不同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主要可分为交换机内部扩展、交换机互联扩展、数据中心互联扩展等。

2.7.1导向器端口板扩展

导向器端口板扩展是在用户在业务发展初期为了在现有的SAN架构中联入更多的系统,而在初期阶段SAN导向器内部具备空余的扩展插槽。端口板扩展在近期内最适用于本项目为了联入更多系统而采用的SAN扩展方式。本次项目中采购的导向器端口为128端口,4块32口端口板,还应剩余4个左右的端口板,可以扩展为32端口或者48端口从而达到128或者192端口的扩展能力。在VF网络设计部分我方建议将Core Fabric分为0-4,5个Virtual Fabric,新增的端口板可以加入原有的VF内,也可以单独组建VF。通过添加板卡的方式是SAN网络扩展中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如下图所示,在现有环境下右边部分配置添加端口卡。

图2.3.1-1

2.7.2导向器串接扩展

导向器串接扩展是在用户的业务系统在短期内急速扩展,1台数百端口的导向器也不能满足其SAN网络扩展的要求时使用。导向器之间的互联可以采用Core板上的核心互联端口ICL进行互联。要求SAN导向器具备足够的互连带宽,满足串接后的两端业务互通访问。

以Brocade DCX为例:双机箱串联配置可以达到13 Tbit/sec 聚合带宽,768个通用FC端口,2 个domain;每个机箱4 个特殊的ICL 端口 (铜针) 来进行机箱的互连,每个ICL端口包含16个8G FC连接,总共1.1 Tbit/sec集合带宽,ICL保留128个8G E_port来连接两个机箱。如下图所示:

图2.3.2-1

2台DCX串接后,通过Virtual Fabric互通。实现步骤如下:

1、第一台DCX上线时已经配置了Default Switch包括所有的端口,Default Switch自动分配1个保留的FabricID FID为128。

2、根据VF配置划分已经配置VF1-VF4,4个Virtual Fabric,并且将所需要的端口分别分配给每一个VF。分配好的端口将从Default Switch中移出。

3、将Core板中的核心互联端口ICL配置为Base Switch,FID为1,将ICL协议分配给前端互联端口。

4、将扩展DCX启动。

5、在扩展DCX配置Default Switch、Base Switch, 将ICL协议分配给前端互联端口。两台DCX物理链路互通。当2台DCX距离大约10公里的长距离连接需要激活Brocade Extended Fabric功能,采用eXtended ISL协议连接。Brocade Extended Fabric功能支持

在2Gbit/sec速率下连接60公里、在1Gbit/sec速率下连接100公里的ISL,同时保证满带宽传输。这是通过优化Brocade交换机内部缓冲区,为长距离连接的E_port提供最大的buffer。我们会在后面SAN Distance extended中详细描述。

6、在扩展DCX中创建VF,然后将相应得VF通过创建ISL协议与主DCX中的VF连通,通过LSAN配置使其相应端口互通。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2台DCX之间的扩展。

2.7.2 SAN边缘扩展

SAN边缘化扩展是在现有核心交换机上通过挂接其他小型交换机达到端口扩展或者SAN网络互通的方式。具体可分为2种方式,一种是采用光纤通道路由FCR的方式将多个SAN孤岛连接扩展。一种是采用ISL协议在现有SAN网络中扩展端口。2种方式虽然都能起到SAN网络扩展的效果,但所采用的技术不同,所以应根据实际环境分别设计。

在SAN网络分级架构中我们已经详细介绍了2种分级架构方式Fabric Channel Routing和Inter-Switch Link。这2种方式同样构成SAN边缘扩展方式。

Fabric Channel Routing主要用于连接多个SAN孤岛,可以做到不需要更改接入交换机的DomainID与Zoning配置,SAN网络间相对独立。而且SAN网络间逻辑隔离,当一个SAN网络中发生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SAN网络。劣势是交换机之间的跳数只能1跳,并且通过FCR做数据交互会带来一定的性能影响。

ISL扩展模式称为Cascading,主要作用是将现有SAN网或者Virtual Fabric中的交换机端口扩展,需要将新的交换机加入原有SAN中成为原有SAN网中的组组成部分,受Primary SAN交换机控制,分配zoning信息配置。其优势是可以将现有的SAN网络扩展,在一个Fabric网络中最多可以连接239台交换机,最大跳数为7跳。劣势是一个SAN网络端口过多带来的管理难度与故障率增高,并且在连接新的SAN交换机时需要配置其DomainID与Zoning信息不能与核心交换机冲突。

在SAN扩展实际环境中需要分析用户需求从而结合2种扩展方式,实现SAN的最佳扩展架构。

使用环境拓扑如下: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员应能够:

? 用Navisphere Analyzer和其他性能工具从CLARiiON存储系统收集性能相关信息 ? 解释性能相关信息

? 为存储环境做正确的数据布局提出建议

? 配置CLARiiON 存储系统以支持层次化应用的使用 为存储环境的大小作出建议 主要章节

支持学习目标的课程章节有:

? Module 1 –CLARiiON 性能监视 ? Module 2 – 环境相关的性能问题 ? Module 3 – CLARiiON相关性能问题 ? Module 4 – CLARiiON 层次应用和性能 Module 5 – 在CLARiiON环境中备份到磁盘(B2D) 实验

实验可加深所学内容,实验包括:

? 配置和使用Navisphere Analyzer ? 进行FC驱动器各种RAID类型的比较测试 ? 进行ATA驱动器各种RAID类型的比较测试 ? 确定SnapView 对应用性能的效果 ? 确定MirrorView 对应用性能的效果 ? 用ATA 驱动器做SnapView 和MirrorView/A ? 配置和测试模拟客户环境 评估

评估确认你已经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成功独立完成所有实验

图2.72-1

2.8 SAN远距离扩展容灾设计

根据本次GEDC项目要求,需要考虑未来本中心将会作为沈北数据中心的灾备中心的需求,我方在本节阐述SAN网络在同城远距离扩展容灾方案。

2.8.1业务连续性解决方案

跨地域延伸存储网络的最通常的理由是为了万一发生本地灾难时保护关键业务数据1并提供对应用于服务的近连续性的访问。设计一个远程连接解决方案涉及很多考虑因素。企业必须对数据进行分类以便于用来决定各业务操作的重要性,备份频率及发生故障时的恢复时间。

在设计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为:恢复点目标(RPO)和恢复时间目标(RTO)。 ? 最高级别:要求最苛刻,要求最短的RTO和最小的RPO,需要在两站点或应用集群间做高

速同步或近同步的复制以便于服务在灾难发生后能立即恢复。

? 中等级别:RTO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之间,两站点间需要高速的数据复制,可以是同步,

也可以是异步。

? 较低级别:对于非关键应用的数据在灾难发生后可以通过磁带方式进行恢复,RTO最大。 ? 其他的一些技术如持续数据保护(CDP)能被用于适当的RPO及RTO的场景。

2.8.2光纤线路

有两种基本类型的光纤线:多模光纤(MMF)和单模光纤(SMF)。多模光纤直径较大,有50 μm 或 62.5μm(后者通常用于FDDI)并通过波导传载多种光的模式,多模光纤比单模的便宜得多,但它的特性决定了它不适合太远距离,也就能达到几百米远,因此多模光纤通常用于

短距离连接并且通常是在同一数据中心内部做SAN设备间的互联。单模光纤直径较小,为9μm,仅能通过波导传载单一模式的光,在远距离传输中更好的保持了每个光脉冲的精度并导致较低的衰减。单模光纤总是用于光网络的长距离延展甚至经常用于同一数据中心内部FICON的安装中。下表列出了不同类型光纤的可操作距离。

有多种类型的单模光纤,每一种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因此当部署一个SAN延展解决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非色散位移光纤(NDSF)是最老的光纤类型,在1310nm波长下被优化,但在1550nm波长范围的性能很差,限制了最大传输率及最大传输距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了色散位移光纤(DSF),DSF在1550nm波长得到优化,但当部署在密集波分复用(DWDM)环境时又引入了另外的问题。而最近的单模光纤类型----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SF),在新的部署环境中则解决了之前2类光纤的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应选择9um非零色散位移光纤作为DR实施时使用。

2.8.3远程连接选择

FC SANs能以不同方式在长距离光网络上延展。以下任一种技术都能提供切实可行的长距离连接解决方案,但要选择适合的方案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技术,成本或是可扩展性的需求。

暗光纤通常是指已经铺好但未被使用的光纤线,对于远距离延展SANs是最简单但并不是最节省成本或可扩展的方法。即用长波SFP光收发器将FC交换机之间用暗光纤直连。Brocade的Extended Fabrics选件的license能提供额外的buffer credits用于长距离E_Ports以保持远距离时FC性能。Brocade及其合作伙伴对于不同距离,已列出全部测试过合格的光收发器。

另外,一项更广泛的部件挑选已经通过Brocade Data Centre Ready Program被认证。

通过暗光纤直连FC交换机需要使用长波SFP的光收发器。也有必要在FOS中添加Extended Fabric的license以在远距离E_Ports端口上分配足量的buffers。另外在可能需要多个E_Ports的地方,有必要把他们分散到不同的port groups里以最大化可用的buffer credits数量。如果适当,为适当的距离配置Brocade Extended Fabrics.下面的例子显示交换机上的1/0端口是怎样配置作为LS Extended Fabrics模式和支持100km远的:

Switch> portCfgLongDistance 1/0 LS 1 100

密集波分复用(DWDM) 常用于要求高速大容量的网络及远距离传输。DWDM适用于大企业

及租借波长给客户的服务提供商。大多数DWDM设备厂商都支持32,64或更多的通道建立在同一对光纤上,当然这对光纤的每一条的速率都能达到10 Gbit/sec或更多。而节点之间的距离一般都能扩展到100km或更远。DWDM设备一般能配置用来提供一种路径保护方案以免链路失败或是用在一个同样能提供保护的环路拓扑当中。从运行路径到受保护路径之间的交换典型的要小于50ms.

依赖于WDM设备的光网需求。另外涉及FC over dark fiber,因为CWDM和DWDM设备对协议和比特率都是透明的,FOS配置同用暗光纤直连交换机完全一样。注意你应当“硬”设置FC端口速率到所期望的速率以确保WDM衰减器能锁定这个ISL的比特率。 1. 如果适当,为适当的距离配置Brocade Extended Fabrics. 2. 在长距离E_Ports上设置FC端口速度.

下面的例子展示了FC端口是怎样被设置成在通过CWDM设备上传递75km距离,并达到4 Gbit/sec的比特率:

Switch> portCfgLongDistance 1/0 LS 1 75 Switch> portCfgSpeed 1/0 4

2.8.4线路冗余

许多距离延展设备都能提供一些选择用于保持容错和跨光网传播时的ISL的可用性。不同的方法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可用性并且为了满足可用性的需求这些方法可能被单独使用或是一起使用。最简单的保护形式就是来自于交换机本身。多个ISLs通过网络互联以提供额外的带宽和冗余以防交换机上或距离延展设备上的端口失效。DWDM设备部署双环路设计,同步不同的电信运营商提供链路冗余。

图2.8.3-1

2.9 FCIP远距离容灾扩展设计

通过上节对SAN网络在同城内的几种扩展容灾方式的分析,可以解决GEDC相距在100MK左右时所要实现的数据同步,业务容灾模式。当GEDC的容灾需求达到数百直至上千公里时任何光纤技术都无法满足时,需要利用TCP/IP架构实现异地的数据复制。通过采用FCIP方式实现存储网络的远程扩展, FCIP功能可以直接由SAN导向器中的FCIP模块提供,这样利用SAN导向器的可靠容错机制,减少了外部设备和SAN交换机互连所产生的额外故障点,流量可以在SAN导向器交换机上的FCIP端口与其它存储端口之间任意交换。

以混南数据中心作为沈北数据中心的同城容灾中心,在北京搭建异地容灾中心为例: 建议每台SAN导向器配置四个FCIP端口,分别连接混南备份中心两台核心骨干路由器的千兆以太网端口,每台路由器各连一条ATM线路到北京,路由器采用当今最高端的企业级骨干路由器,高速处理能力,全容错配置,无任何单点故障。核心骨干路由器连接两台SAN导向器的千兆以太网端口和其ATM端口可以定义为一个Bridge Group,北京端也按同样的配置,这样核心骨干路由器上无需配置任何IP地址就可实现两边存储网络的互通,由于无IP地址,不参加核心骨干路由器内部的IP路由,存储网络流量和核心骨干路由器上现有数据网络流量完全隔离,互不影响。

2.10 SAN网络优化管理设计

在业务系统进行了全面整合和逻辑划分之后,系统需要对业务进行全面统一的管理。要

求为SAN网络配置一种功能全面的网络管理应用平台,可实现数据中心Fabric架构的端到端管理。主要功能如下:

? 自动发现所有可管理设备,包括SAN设备,主机及存储设备,并且进行视图化,并动态显示各设备之间连接的流量;

? 以不同的详细程度主动监控关键架构运行状态信息;

? 为在物理和虚拟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配置服务质量(QoS)优先级,优化高优先级应用的性能

? 实时收集并显示性能统计数据,显示历史视图来实现主动故障检测; ? 通过先进的克隆功能帮助企业捕获、备份并对比交换机配置文件;

? 完成自动数据收集,触发Call Home通知功能,简化故障隔离、诊断和远程支持; ? 利用实时日志、诊断和故障隔离功能来提供主动预警,在故障影响到服务水平协议之前予以排除;

要求管理优化平台提供数据流控制机制,实现I/O流量的控制管理: a. Ingress Rate Limiting:

可以限定设备连入交换机的端口流量,当某个业务主机端口流量过大影响其他业务主机的运行时,可以使用这个功能来限定这个设备端口的流量,从而达到保证其他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的目的。例如在核心业务系统繁忙的时刻突然邮件系统产生大量群发邮件造成SAN架构资源紧张时可以利用此功能将邮件系统联入端口的写入流量。从而保证其他系统的快速访问。

图2.11-1

b. Traffic isolation

指定特定设备使用特定的端口和路径。可以通过Traffic isolation功能为特定业务主机指定特定的传输路径而无须和其他业务共享传输通道,而保证业务核心业务的更高服务水准。例如备份网络与数据库、应用传输链路隔离从而保证各自的带宽需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qb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