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缺血预处理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更新时间:2023-09-27 18: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远程缺血预处理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倪莹莹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第16期

【摘要】目的 通过右上肢反复缺血/再灌注(I/R)做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观察RIPC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OPCAB患者将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组1)和右上肢I/R3次(组2)、I/R 6次(组3)。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第1天清晨6点分别取静脉血检测CK、CK-MB、TnT值。结果 各组患者围术期CK、CK-MB、Tn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程缺血预处理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不存在心肌保护作用。 【关键词】远程缺血预处理;非体外循环;心肌保护

【中图分类号】R645.2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16..02 RIPC诱导器官保护作用在大量动物实验和有限的临床试验中被研究,并取得有价值的成果。我们通过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右上肢反复缺血/再灌注,做远程缺血预处理,观察RIPC在非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心肌保护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OPCAB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组1)和右上肢I/R 3次(组2)、I/R 6次(组3),男42人,女10人。(1)纳入标准:术前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且有外科手术指征;(2)单纯行OPCAB。排除标准:年龄>80岁、左室射血分数 1.2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所有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情况,选择旁路移植血管的位置和数目。取完桥血管后,对患者行全身肝素化,采用心脏固定器(Octopus Ⅱ-Ⅲ Medtronic)辅助远端吻合,升主动脉放置侧壁钳或近端吻合器完成近端吻合。桥血管吻合完毕采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术中常规使用血液回收装置(Cellsaver,Fresenius Kabi),常规放置心包、纵隔引流管,止血关胸,术毕患者返回重症监护室。 1.3 远程缺血预处理方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q1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