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09 10: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世界当代史练习题

第一章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二战后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指的是( ) A 20世纪50至60年代 B 20世纪60至70年代 C 20世纪70至80年代 D 二战后初期至70年代初期

2.1959年至1974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欧洲国家是( ) A联邦德国 B西班牙 C法国 D 英国 3.二战后,具有日本特色的发展战略是( )

A日本经营 B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C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D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轨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1945—1955年是恢复和调整 时期 B. 1955—1973年是高速发展时期 C. 1973—1980年是中速增长时期 D. 1980年以后是低迷与萧条时期 5.关于战后英国经济发展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战后以来一直患有“英国病” B. 战后初期出现第一次国有化高潮 C 六七十年代出现第二次国有化高潮 D.国有化加重了“英国病” 6.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之初,不包括下列哪个国家( ) A比利时

B英国

C联邦德国 D法国

7.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遇到了有利的机遇,它是指( ) A新中国建立,市场广阔 B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军需订货 C 越南战争爆发 D中东战争爆发

8.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滞胀”态势的基本特征是( ) A经济发展缓慢 B 通货膨胀

C失业人数猛增,生产大幅下降 D经济缓慢发展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 9.二战后西欧经济的“黄金时代”指的是( ) A、20世纪50至60年代 B、20世纪60至70年代 C、20世纪70至80年代 D、20世纪80至90年代

1

10 .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后,法国外长舒曼说:“(欧洲煤钢联不仅使(法德)战争是不可能想像的,而且在物质上是不可能。”为什么说“战争是不可能想像的” ( )

A、第二次世界大战争刚结束不久 B、西欧国家由此开始一体化进程 C、为欧共体的形成打下基础 D、建立共同的安全政策

11 .1959年至1974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欧洲国家是( ) A、英国 B、西班牙 C、法国 D、联邦德国

13.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滞胀”态势的基本特征是( ) A、经济发展缓慢 B、通货膨胀

C、经济缓慢发展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 D、失业人数猛增,生产大幅下降 14.欧洲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开始于(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15.欧洲共同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是在( )

A.1991年12月9日 B.1992年2月7日 C.1993年11月1日 16.90年代以来,日本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速走向( ) A.经济大国 B.政治大国 C.军事大国 D .文化大国 17.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是在( )

A.1949年-1956年 B.1956年-1973年 C.1993年-2000年 D . 2000年后 18.日本首相中曾根1982年11月27日就任首相后,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 A.战后政治总决算 B.战后经济总动员 C.战后军事大调整 D . 科技大发展 19.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确立基础是( )

A.军事大国 B.实现和平 C.经济大国 D . 教育大国 20.日本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1990年提出了( ) A. 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 B.增加对外贸易的要求 C.增加对外政治交往的要求 D . 增加军事预算的要求

二、列举题

1.列举1945-1968年美国民主党政府对内施政纲领

2

2.列举欧洲联盟的主要经济成就

5.列举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6.列举战后美国四位总统的施政纲领 7.列举战后美国三种经济模式及其特点 8.列举战后英国衰落的表现及原因 9.列举战后日本政治民主化改革内容

10.列举1949——1973西德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四、名词解释题 1.公平施政 2.新边疆政策 3.尼克松 4.里根革命 5.伟大社会 6.欧洲经济共同体 7.撒切尔革命

五、简答题

1.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张有何不同? 2.英国的国有化浪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战后日本政治民主化和经济民主化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4.战后初期日本恢复和调整经济的主要措施

5.结合史实分析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因素。我国可从中借鉴哪些经验? 6.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西欧国有化有何不同?对美国经济有何影响? 7 英国撒切尔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战后初期工党的政策有何不同?

七、论述题

1.1945---1972年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2.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的思想主张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3.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历届民主党政府在社会政策上对“新政”传统的发展。 4. 结合史实分析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因素。我国可从中借鉴哪些经验?

3

第一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4:DAAD 5-8:ABBD 9-12:DDDB 13-16:AACB 17-20:BACA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956年至1973年,是日本经济恢复时期。( × )

2.战后,日本历届政府都大力推行\贸易立国\和\技术立国\战略。(3.日本的日元还没有成为国际货币。( √ )

4. 战后美国经济属于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 5.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发展符合罗斯福模式。( √ ) 6.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是主张相近的经济理论。( × ) 7.货币主义与供应学派是主张相近的经济理论。( √ )

8.撒切尔革命的成功表明了货币主义与供应学派理论的成功。( √9.英国国有化运动和福利化政策加重了英国病。( √ )

10.德国的分裂反应了冷战的加剧,德国的统一反应了冷战的结束。(

三、列举题

1.列举1945-1968年美国民主党政府对内施政纲领 杜鲁门的“公平施政”; 肯尼迪的“新边疆”; 约翰逊的“伟大社会”

2.列举欧洲联盟的主要经济成就 建立了关税同盟; 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实现货币一体化

3.列举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 4.列举美国的国家特点

年轻、快速、富有活力的资本主义强国;

外来移民持续不断、居民流动性大、社会文化呈多元发展的国家;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强权政治的典型国家,

4

√ )) ) √ 认识美国的独特性。

5.列举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1)1945—1972: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繁荣 (2)1973—1983:经济危机和经济滞胀 (3)1983—1993:经济复苏、财政赤字严重

(4)1993以后:经济繁荣,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6.列举战后美国四位总统的施政纲领 杜鲁门及其公平施政 肯尼迪及其新边疆政策 约翰逊及其伟大社会 尼克松及其新联邦主义

7.列举战后美国三种经济模式及其特点

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模式(大干预、小市场、高税收、高福利、高赤字、高增长) 货币主义理论---里根模式(小干预、大市场、低税收、低福利、高赤字、高增长) 新经济理论---克林顿模式(干预与市场结合、税收与福利兼顾、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 8.列举战后英国衰落的原因 1.二战的巨大破坏 2.广大殖民地的丧失 3.经济上长期患有英国病 4.美、苏的崛起

9.列举战后日本政治民主化改革内容 (1)取消了天皇专制制度 (2)确立了三权分立制度 (3)确立选举制(参众两院) (4)实行了政党制

10.1949——1973西德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第一,工业基础较好。

第二,政策适当 。适当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第三,重视发展、引进和利用先进科技 ,大力培养人才。 第四,充分利用外国资本。 第五,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六,战后实行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设。 第七,劳动力素质较高,有奉献精神 。 第八,加入欧共体。 第九,美国扶植。

5

约翰逊的“伟大社会”(1分):继承肯尼迪的“新边疆”,推行向贫困宣战、保障民权、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立法,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高峰。(1分)

4.结合史实分析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因素。我国可从中借鉴哪些经验?

(1)内因:战后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的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1分);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1分);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1分);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1分)。

(2)外因:随着“冷战”的加剧,特别是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美国开始扶植日本(1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爆发,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1分)。

(3)借鉴的经验:①要适时进行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分);②发展经济要面向国际市场(1分);③要重视教育和科技,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1分);④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1分)。

第二章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将拖拉机站改为技术修理站 B 缩小集体农庄规模和数量 C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D扶植家庭副业经济 2.不属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措施的是( )

A. 变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为收购制 B. 扩大农庄的自主权 C. 推行集约化战略,成立各种联合公司 D.扶植家庭副业经济 3.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大国的苏联解体的原因不包括( ) A. 斯大林体制长期占统治地位 B.民族分离主义思潮泛滥 C.二战对苏联的巨大破坏 D.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4.戈尔巴乔夫宣扬的“民主社会主义”,实质是 ( )

A.完善社会主义 B.修正社会主义 C.背离社会主义 D.发展社会主义 5.导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共同原因有 ( )

①苏联模式的严重弊端 ②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不大 ③西方势力的影响 ④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下列国家政权改变方式显著不同的是 ( )

11

A.波兰 B.民主德国 C.罗马尼亚 D.苏联 7.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得逞的根本原因是 ( ) A.苏联模式的弊端 B.社会主义没有优越性 C.西方国家策略得当 D.西方经济实力雄厚 8.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

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外交领域 D.思想领域 9.导致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的直接原因是( ) A.苏联政治危机加剧 B.国际形势日趋紧张 C.加盟共和国的分离 D.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10.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最根本的错误在于( )

A.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 B.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C.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 D.实行多党制,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11.戈尔巴乔夫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 A.引起苏联人民思想混乱 B.党内斗争日趋尖锐 C.苏联经济大滑坡 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1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比( )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13.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存在了( ) A.83年 B.84年 C.69年 D.67年 14.苏联解体过程中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八·一九”事件②实行多党制③独联体成立④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 ③①②④ 15.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12

A.体制上、政策上的弊端和错误的积累 B.民族矛盾尖锐

C. 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的路线方针政策 D.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16.苏联解体的“催化剂”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C.“八·一九”事件 D.独联体的成立 17.苏联“八·一九”事件反映的是( )

A.民族矛盾 B.阶级矛盾 C.党内矛盾 D.加盟共和国间的矛盾 18.1991年12月成立的“独联体” ( )

A.是原苏联的别称 B.是一个原苏联所有加盟共和国参加的国际组织C.是一个主权国家联合组织 D.继承原苏联的主权国家 19.苏联解体表明( )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列宁主义的失败 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

20.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 B、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C、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D、斯大林的逝世

21、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中最具深远意义的是( ) A、平反冤假错案 B、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 C、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D、精简机构 22、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 ①推广小组包工奖励制 ②实行按劳分配制

③大规模开垦荒地 ④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主要是指( ①加强集体领导原则 ②扩大党内外民主

13

) ③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④扩大企业自主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经济发展日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 A、过高估计苏联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 B、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D、对市场机制的排斥 25、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A、不注重农业问题 B、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 D、没有加大农业改革

26、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最大的不同点( ) A、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B、对价格、信贷、税收等体制进行改革 C、对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 D、与外国合资建企业 27、苏共二十八大关于党的政策中影响最大的是( )

A、以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目标 B、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 C、党要起议会党的作用 D、放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28、戈尔巴乔夫宣扬“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化”、“公开性”的直接后果是( ) A、引起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 B、社会斗争日趋激烈 C、民族主义势力泛滥 D、反对党派不断涌现

二、列举题

1列举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 2列举出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三大支柱 3列举出社会主义阵营分化的主要表现 4列举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

三、名词解释题 1.经济互助委员会 2.三和路线 3.勃列日涅夫 4.斯大林体制

四、材料分析题

14

1. 阅读材料:1989年5月13日,布什在德克萨斯农业和机械大学发表了他的第一次对苏政策讲话,提出美国根据苏联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要实施“超越遏制”战略,以取代战后美国推行40多年的遏制战略。其基本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⑴明确肯定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公开性方针符合美国和西方的利益,“西方的政策必须鼓励苏联朝着开放社会演进”;⑵在坚持足够的军事实力……同苏联继续对话与合作;⑶在以往遏制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文化、书刊和思想自由交流等途径,“努力谋求把苏联融和到国际社会来”。——齐涛、曹胜强著《世界通史教程》 请回答:

① 布什所说的“开放社会、国际社会”指什么?“超越遏制”的实质是什么? ② 根据材料归纳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在修建中的柏林墙 柏林墙的倒塌

材料二 : 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国本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问题时的发言 请回答:

⑴柏林墙从修建到拆除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的变化趋势?德国是怎样实现统一的? ⑵根据材料二分析东欧剧变的实质。

⑶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多极化格局中,我们可以得出那些认识?

五、简答题

1简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由盛而衰的原因 2简要评价战后苏联经济改革

3简述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直接引发的三种后果和影响 4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 5简述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性质 六、论述题

1.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与苏联剧变、解体的关系

15

2.苏联解体与剧变是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

3.结合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历程,宏观说明如何认识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第二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4:CCCC 5-8:ACAA 9—12:DBBA 13---16 :CAAB 17---20:CCBA 21—24: BCCC 25---28: CABD

二、列举题

1列举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

农业上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取消义务交售制和拖拉机站的实物报酬制,实行统一的农产品采购制度;(1分)放宽对个人经营副业的限制,扩大集体农庄的生产自主权;大力提倡垦荒运动,推广玉米种植;(1分)

工业上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改部门管理为行政区管理;部分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和物资供应体制(1分)

2列举出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三大支柱

社会自治;(1分)联合自治;(1分)议会代表团制(1分) 3列举出社会主义阵营分化的主要表现

苏南冲突和分裂;(1分)苏阿冲突和分裂;(1分)中苏关系的破裂(1分) 4列举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

拖拉机站—技术修理站; 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收购制 ;扩大农庄自主权;开垦荒地 合并农庄,部分农庄—国营农场 ;扶植家庭副业经济

三、名词解释题

1经济互助委员会

在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影响下,为加强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合作,(1分)1949年1月,由苏联、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在莫斯科成立(简称“经互会”),后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加入。(1分)经互会的宗旨是,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进行经济互助、技术合作、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2分)它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但也在苏联控制下形成封闭市场,脱离世界市场。(1分)

16

2三和路线

1956年2月由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提出,(1分)指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和平过渡。(1分)它提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和平共处,在共处中进行和平竞赛,社会主义会在竞赛中战胜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通过和平过渡的方式发展成社会主义,而不必一定通过战争方式。(1分)他提出社会主义过渡和发展的多样化观点,改变了斯大林时代的政策。(1分)它的提出虽有利于苏联和西方国家间关系的缓和,但却加剧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分歧,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1分)

3勃列日涅夫:

苏联1964-1982年在位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1分);当政时继续推行赫鲁晓夫时开始的苏联改革(1分),对内推行新经济政策等改革措施(1分),对外加强和美国的争夺,追求苏联霸权(1分);其执政虽促进苏联经济、政治的发展,但没有突破原有的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近一部僵化(1分)。

4.斯大林体制

四、材料分析题

1. ⑴布什所说的“开放社会、国际社会”指什么?“超越遏制”的实质是什么?

答:开放社会、国际社会”指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超越遏制”的实质是“和平演变”政策。⑵根据材料归纳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2.⑴柏林墙从修建到拆除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的变化趋势?德国是怎样实现统一的? 答:反映了社会主义阵营从确立到瓦解的趋势。1990年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⑵根据材料二分析东欧剧变的实质。 答:实质:社会主义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⑶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多极化格局中,我们可以得出那些认识?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国力;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局势,抓住机遇,全力发展;抵制和反对西方势力的渗透,维护国家安全与独立。

五、简答题

1简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由盛而衰的原因

(1)没有对经济体制做根本改革,使苏联丧失了改革良机。苏联新旧问题与矛盾不断积累,“消耗了苏联积存的种种潜力”,使苏联“走向衰亡” 。

17

(2)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科技发明在生产中被利用的比例不断下降 .生产同样的产品,苏联的物质、资源消耗与发达国家差距进一步扩大 。 (3)领导干部利益集团对改革的干扰和抵制也是重要原因 .利益集团和特权阶层千方百计抵制或扼杀每一个改革举措 ,干部腐败成风,思想守旧。 (4)后期政治上个人崇拜、高度集权日益严重。 (5)对外大搞军备竞赛,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等。 2简要评价战后苏联经济改革

3简述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直接引发的三种后果和影响 (1) 群众思想混乱

(2) 反对党迅速增加,共产党丧失领导权 (3) 民族分离运动加剧 4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背景:国内经济的停滞,西方经济发展的压力; 改革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改革方向:政治多元化、经济市场化、外交新思维; 改革力量:中间派和激进派,出现反对派; 改革结果:加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改革影响:社会主义事业的严重挫折,但也促使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思考和改革 5简述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性质

性质:不是社会主义自身完善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演变 原因:

东欧各国共产党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存在着先天不足的弱点,是苏联帮助获得政权的;在其社会主义实践中,缺少一条独立自主和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路线;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对东欧政策的转变,推行新思维;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政策。 六、论述题

1.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与苏联剧变、解体的关系

改革的主要内容:

(1)理论上,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强调以人为本。 口号:政治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1分)

(2)体制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多党制” 、“总统 制”、“民主选举制”。 (1分)

(3)民族上,实行民族平等、自治。(1分)

(4)对外上,实行“新思维”外交,对外缓和战略 。(1分) 改革的结果:

(1)改革以多元性、公开性相号召,就给各种矛盾提供了释放的出口,同时也给各派势力提供了夺权的机会,导致政局混乱失控,最终失败。(1分)

18

(2)党内思想上、组织上发生分裂,戈改革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权,也消弱了自己的权力,导致党派林立,无政府状态蔓延。(1分)

改革与苏联剧变及解体的关系:

(1)这次旨在效法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政治改革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使原本潜藏的各种矛盾与危机突然爆发出来,客观上推动了苏联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发生。(1分) (2)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是苏联剧变及解体的直接原因,对苏联剧变只起了催化剂的作用。(1分)

2.苏联解体与剧变是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

(1)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长期存在,是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1分) (2)国民经济严重失调,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共产党的威信降低,是苏联剧变的重要原因。(1分)

(3)多年积累的民族矛盾的爆发是内部导火线(1分) (4)东欧剧变是外部导火线(1分)

(5)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是重要的外部原因(1分)

3.结合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历程,宏观说明如何认识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的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与可能。赫鲁晓夫上台稳固了自己在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地位后,尝试改革斯大林模式,由此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1分)。

赫鲁晓夫在从政治上破除个人崇拜的同时(1分),在经济上从农业和工业体制上进行改革(1分),虽取得部分成就,但改革最终归于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1分)。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大方向上继承了赫鲁晓夫的改革(1分),在政治上追求稳定的基础上,他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在国营企业中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同时在农业上也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1分)。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使苏联的国民经济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1分)。但改革仍然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不可能根除积存的弊病,尤其在他统治后期,苏联体制进一步僵化(1分)。

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继续推行改革。他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1分),但没有收到预期效果(1分),戈尔巴乔夫将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1分),根本动摇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引发了苏联的政治、思想和民族危机,导致苏联于1991年12月解体(1分)。

19

总评价: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对传统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但步履维艰,收效甚微,苏联的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发挥。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1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1991年苏联解体。说明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事业,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1分)。

第三章 战后亚非拉国家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战后战后殖民国家改变武力镇压独立运动的原因不包括( ) A二战使帝国主义整体力量被消弱 B二战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C 殖民地国家自身强大 D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取代了对殖民地的搜刮 2.与战后30年拉美经济发展不相符合的是 ( ) A. 大量出口初级农矿产品 B.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 实行高度保护民族经济的政策 D. 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 3.确定印巴分治的事件是 ( )

A. 水兵起义 B. 特仑甘纳起义 C. 蒙巴顿方案 D. 西姆拉圆桌会 4. 关于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老牌殖民国家在二战中被严重削弱 B. 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C. 各国采取和平斗争策略 D. 反法西斯战争促进了各国的民族觉醒 5.下列各项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席卷全球的民族独立浪潮无关的是( ) A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意识增强 B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C 各种民族主义政党纷纷建立 D殖民国家完全放弃了殖民政策 6.1947年“印巴分治”是( )。

①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教派矛盾的反映 ②长期武装斗争的结果③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 ④执行联合国“分治”决议的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下列各项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席卷全球的民族独立浪潮无关的是( )。 A、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 B、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C、殖民主义国家完全改变了殖民政策 D、亚非会议的召开和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20

8不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特点的是( )

A.殖民体系崩溃中成长起来的 B.民族解放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C.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中成长起来的 D.政治民主化道路艰难曲折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非洲是世界上中等发达的大陆。( )

2.非洲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后,决心以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 ) 3.从50年代起,拉丁美洲开始实行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 )

4.中美洲动荡的根本原因是外部美国与前苏联在中美洲展开的激烈争夺。( 5.自70代起,中美洲地区处于长期稳定发展的状态。( ) 6中国国防政策始终是防御性的。( )

7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8.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9.1960年是“非洲独立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 )10.亚非拉各国在二战中,各种民族主义政党纷纷建立( )

三、名词解释题 1.尼赫鲁主义

2.1973年石油斗争风暴 3.蒙巴顿方案

4.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四、简答题

1简答第三世界兴起的表现和意义

2.简答第三世界具有的共同特征。 3.简答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

4. 简答亚洲“四小龙”腾飞的原因。

5.多数国家通过和平斗争方式取得独立的原因 6.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7.以色列建立(犹太复国)的条件

21

) ) 8.阿以冲突的表现和原因

9.战后拉美国家经济的发展特点

10.论述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

第三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4:CCCC 5-8:DBCC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非洲是世界上中等发达的大陆。( × )

2.非洲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后,决心以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 √ ) 3.从50年代起,拉丁美洲开始实行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 √ )

4.中美洲动荡的根本原因是外部美国与前苏联在中美洲展开的激烈争夺。( × ) 5.自70代起,中美洲地区处于长期稳定发展的状态。( × ) 6中国国防政策始终是防御性的。( √ )

7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 ) 8.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

9.1960年是“非洲独立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 ) 10.亚非拉各国在二战中,各种民族主义政党纷纷建立( )

三、名词解释题

1.尼赫鲁主义

由印度国大党主席尼赫鲁的思想组成。(1分)包括民族主义,追求印度的民族独立和主张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1分)民主社会主义,利用社会主义发展自己,但主张社会主义应和民主相结合;(1分)反对霸权主义,是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发起国和参加国之一。(1分)印度独立后,成为首任总理,在印度推行反霸反殖、发展民族经济的政策。 2.1973年石油斗争风暴:

1973年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1分)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1分)以减产、提价、禁运和国有化等措施配合军事斗争,掀起了一场震撼世界的石油斗争风暴,(1分)沉重打击了以色列及其支持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1分)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斗争不仅是反以色列侵略史上的创举,还是整个第三世界在政治、经济领域内反殖反霸斗争史上的崭新篇章。(1分)

22

3.蒙巴顿方案

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1947年6月由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提出而得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此告终。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基本未受影响,而印度独立法规定的内容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形成了一些争端,其中最严重的是克什米尔问题,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

4.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 。随着成员的增加(1986年有13国) ,它成为亚、非、拉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总部设在维也纳,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 。其成立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维护成员国经济利益和调整国际油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简答题

1.第三世界兴起的表现和意义

万隆会议标志第三世界国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次大战后,亚非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1分),1955年4月18日,亚非新独立的国家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亚非会议,也称万隆会议(1分)。这是亚非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的国际会议,反映亚非人民团结反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和合作的精神(1分)。

不结盟运动标志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1961年9月,不结盟运动在贝尔格莱德诞生(1分),提倡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增强了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了各国人民日益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独立、和平和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1分),它标志第三世界的形成(1分);

七十七国集团标志第三世界国家建立新的国际经济关系。 1964年6月,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七十七国集团‘正式形成(1分)。其代表第三世界要求改变旧的国际经济关系,建立新的国际经济关系,为推进改革不公正、不平等的旧国际关系,推动南北对话和建立新的国际关系等作出贡献(1分)。

从此后,第三世界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1分)

2.简答第三世界具有的共同特征。

①从历史上看,它们有着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奴役和掠夺,他们反对奴役、压迫,谋求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也特别强烈。为了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本国的独立和解放,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②从面临的任务看,它们在取得政治独立,建立了民族独立国家之后,都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

③从经济上看,当前绝大多数国家仍是不发达或欠发达,表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生

23

活十分困苦,人均年收入低;劳动生产率低下,人口增长率高,负担沉重;在经济发展中缺乏资金和技术,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④从外交上看,它们都执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反对外来干涉和强权政治,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不主张诉诸武力以和武力相威胁,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它们主张推进南北对话,发展南南合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它们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主力军。

3.简答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

有三大标志,即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兴起、七十七国集团建立。

4. 简答亚洲“四小龙”腾飞的原因。

战后初期,“四小龙”的经济都存在经济基础薄弱的问题,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的国家或地区虽获得美援,但经济状况变化不大。从60年代开始,四小龙经济腾飞,实现了工业化,国际上称它们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四小龙”成功的原因: ①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利用面向海洋、拥有较长海岸线与良好的海港等条件; ②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教育投入,劳动力的素质较高;

③50年代普遍推行“进口替代”战略,着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60年代先后完成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的战略转换,一直到70年代。

5.多数国家通过和平斗争方式取得独立的原因

第一,二战使帝国主义整体力量被消弱,无力再战; 第二,二战使和平、民主、独立的进步思想深入人心。

第三,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战败,英法美等忙于自身的恢复和发展,忙于对法西斯的清算和改造,忙于冷战。

第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殖民国家发展经济提供了新的途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取代了对殖民地的搜刮。

第五,亚非拉民族独立意识和力量空前提高,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势不可挡,承认殖民地的独立是大势所趋。

6.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第一,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成历史之最。 亚、非、拉各族人民和各爱国阶层都卷入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洪流。

第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 。经营几个世纪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第三,独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类国家体系 。 第四,大多数国家通过和平斗争方式取得了独立 。

7.以色列的建立(犹太复国)条件 (1)犹太人掀起复国运动;

(2)一战后英国的支持; 在巴勒斯坦地区实行扶犹排阿政策 (3)二战后美国的支持; (4)犹太复国问题国际化。

8.阿以冲突的表现和原因

表现:四次中东战争、石油斗争风暴、无休止的巴以冲突

24

原因:

(1) 地位重要,大国插手 (2)种族冲突 (3)教派冲突 (4)领土冲突 (5)仇恨加深

9.战后拉美国家经济的发展特点

传统经济:农业矿业占主导,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品进口 发展战略:工业化:进口替代工业化内向型发展战略 发展特点:国家大力干预经济;高度保护民族企业 发展成就:保持了连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存在问题:80年代初爆发了严重的外债危机

一体化发展:1960揭开序幕;70年代广泛建立经济一体化组织;80年代向综合一体化发展。

10.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

(1)有利的国际条件 : 二战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空前有利的外部条件(1分) 其一,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1分)

其二,老牌殖民国家在二战中被严重削弱 ,德意日战败。(1分) (2)有利的内部因素 :

其一,反法西斯战争提高了各国的民族觉悟 ,壮大了民族革命的力量 ;(1分) 其二,二战进一步促进了亚非拉新型阶级力量的壮大。(1分) 其三,各种民族主义政党纷纷建立。(1分) (3)西方殖民主义政策的转变 :(1分)

由战前对民族独立运动进行武力镇压转变为战后采取承认其政治独立、侧重于经济渗透的策略。(1分) (4)第三世界崛起:

亚非拉国家团结起来,互相支持 ,第三世界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在战后崛起。(1分)

第四章 战后世界科技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5

请将所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 )

A核反应堆 B电子计算机 C半导体晶体管 D集成电路 2.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B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C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D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对战后世界和平运动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B. 1955年联合国确立国际和平年 C. 第一次高潮的中心在西欧 D. 第二次高潮的中心在美国 4.战后人权思想在世界得到重大发展的显著标志是( ) A. 西方国家对“人权外交”的推行 B.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成立

C. 《世界人权宣言》的颁布 D. 西方各国新宪法对人权较详尽的规定 5.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是( )。

A、一个国家工业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 B、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 C、一个国家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 D、一个国家工农业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 6.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之初,不包括下列哪个国家( )。 A、英国

B、法国

C、联邦德国 D、意大利

7.二战后,日本为发展现代经济奠定基础的措施是( )。 A、进行社会改革 B、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C、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D、重视发展教育

8.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其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第三产业的产值急剧上升 B、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C、政府加强对新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 D、新兴工业区按人才环境要求进行建设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是环境的优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发现。( )

2.随着经济运行的日益信用化、信息化,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 ) 3.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经济管理实现了现代化( )

4.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范围广、转化快、结合紧、影响大的特点( ) 5.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成立标志人权思想在战后有重大发展( )

26

6.《世界人权宣言》的颁布是人权思想在战后得到重大发展的标志。( ) 7.起草《世界人权宣言》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主席是罗斯福夫人( ) 8.战后世界和平运动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 9.世界和平运动出现三次高潮( )

10.世界和平运动在六七十年代形成第二次高潮,中心在美国。( ) 11《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发表推动世界和平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 )

三、列举题

1.列举战后人权思想在西方有重大发展的表现 2.列举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3.列举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三次高潮。 四、问答题

1.简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影响 2. 知识经济的内涵和影响 3.战后世界和平运动高涨的表现

4. 世界和平运动第二次高潮出现在美国的原因。 5.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

6.战后人权思想在西方有重大发展的表现

第四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4:BBBB 5-8:CACA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知识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开始替代工业经济。( √ )

2.随着经济运行的日益信用化、信息化,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3.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经济管理实现了现代化( √ )

4.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范围广、转化快、结合紧、影响大的特点( √ ) 5.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成立标志人权思想在战后有重大发展( √ ) 6.《世界人权宣言》的颁布是人权思想在战后得到重大发展的标志。( √ 7.起草《世界人权宣言》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主席是罗斯福夫人( √ )

27

√ )) 8.战后世界和平运动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 ) 9.世界和平运动出现三次高潮( √ )

10.世界和平运动在六七十年代形成第二次高潮,中心在美国。( √ ) 11《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发表推动世界和平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 √ )

三、列举题

1.列举战后人权思想在西方有重大发展的表现 (1)西方各国新宪法对人权较详尽的规定(1分) (2)西方国家对“人权外交”的推行(1分) (3)《世界人权宣言》的颁布(1948年12月)(1分) (4)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等各种人权组织的成立(1分) 2.列举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 电子计算的发明和应用; 空间技术的发展;

新能源,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 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3.列举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三次高潮。 四五十年代形成第一个高潮(中心在西欧) 六七十年代形成第二次高潮(中心在美国) 八十年代形成第三次高潮(由西欧到世界

四、简答题

1.简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影响 对经济的巨大影响:

(1)它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大了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降低了第一产业的比重;

(2) 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生力军;

(3)使经济管理实现了现代化,并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4)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

(5)推动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6)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8

对科技教育的影响:

2.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 二战劫难使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 核武器阴影,严重威胁人类和平;

美苏“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军备竞赛的升级,造成世界不安宁; .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威胁世界和平; .西方众多文化名人与媒体的推动;

.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 3. 世界和平运动三次高潮出现的背景、表现。 第一次:第1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49,巴黎和布拉格 呼吁和平合作;要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第二次:美国深陷越南战争。

由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抵制征兵,反对发动越南战争开始。

多种多样的反战形式—游行示威、拒缴战争税,召开宣讲会,极端自焚。特点是 阶层多,时间长,规模大。

第三次:北约准备在西欧部署导弹以对抗苏联

1983年,欧洲上千万人的反核和平运动,强调欧洲建立“无核区” 。 4. 知识经济的内涵和影响

含义:知识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当今知识经济正开始替代工业经济。 软件产业的勃兴是知识经济的标志;知识作为资本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软件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大大增加,制造业也注入越来越多的新科技知识。知识经济时代 ,教育溶于经济活动之中,终生学习成为必要。

影响: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经营管理、投资模式、增长方式、产业结构、教育职能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5.战后人权思想在西方有重大发展的表现

.西方各国新宪法对人权较详尽的规定 .西方国家对“人权外交”的推行

.《世界人权宣言》的颁布(1948年12月) .各种人权组织的成立(联合国人权委员会) .人权问题成为许多学科中的研究主题 .人权问题深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

第五章 战后国际关系

29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二战后,美国对欧洲和日本进行经济援助,其实质是为了( )

A遏制共产主义 B美国的对外扩张 C进行国家资本输出 D进行冷战

2.二战后西方阵营中不属于摆脱美国控制的外交政策是( ) A. 戴高乐主义 B. 新东方政策

C. 三环外交 D. 日本提出与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 3.确定印巴分治的事件是 ( )

A. 水兵起义 B. 特仑甘纳起义 C. 蒙巴顿方案 D. 西姆拉圆桌会 4.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之初,不包括下列哪个国家( )

A比利时

B法国

C联邦德国 D英国

5. 关于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经济全球化 B. 经济区域化

C. 知识经济兴起 D. 各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 6. 关于东欧剧变的过程,下列事件的正确顺序是( )

①执政党内出现了反对派②反对派向执政党夺权③执政党面临经济和政治困难④执政党不断向反对派妥协退让⑤执政党丧失政权

A ③①④②⑤ B ③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③ 7.战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原因不包括( )

A 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B军事力量出现多极化 C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D 第三世界的崛起

8.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10+3”会议机制,“3”指 ( )

A英法美 B英日美 C中日韩 D 中日美 9.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不包括( )

A 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B 推行杜鲁门主义 C 成立军事集团——北约组织 D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 10.二战后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是 ( )

A.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双挂钩”原则

30

C.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双挂钩”原则 D. 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双挂钩”原则 11. 二战后初期世界政治的最显著特征是 ( )

A. 殖民体系瓦解 B. 冷战 C. 第三世界崛起 D. 英法衰落 12.犹太复国梦想变成现实的表现是 ( ) A. 英国的支持 B. 美国的支持

C. 犹太复国运动 D. 联合国做出“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13.下列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的是 ( )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D 欧洲共同体

14.二战后,美国对欧洲和日本进行经济援助,其实质是为了( ) A、美国的对外扩张 B、抵制社会主义 C、进行国家资本输出 D、进行冷战 15.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

A、格局瓦解 B、军事力量出现多极化 C、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D、经济出现多极化 16.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不包括( )

A、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B、支持联邦德国的崛起 C、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 D、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17.下列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的是 ( )

A、欧洲共同体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8.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万隆会议发言中提出的著名原则是( ) A.\求同存异\原则 B.\团结协作\原则 C.共同反霸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中国主张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是( )

A.独立自主原则 B.自力更生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共同反霸原则 21.国际旧秩序的特征不包括( )

A.经济发展缓慢 B.政治集团化 C.霸权主义 D.强权政治 22.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不包括( )

31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加强南南合作

C.积极推动南北对话 D.使发展中国家更多地购买发达国家的商品 23.冷战时期多极化趋势启动的具体体现不包括( ) A.两大阵营的确立 B.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C.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D.第三世界的崛起

24.持续40多年的冷战格局的最终瓦解的标志是( ) A.美国霸权主义的衰落 B.日本和西欧的崛起 C.东欧的剧变 D.苏联的解体

25.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通常的形式不包括( )

A.给予经济援助 B.协调矛盾双方谈判 C.委派军事观察团 D.派遣维持和平部队 26.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全球战略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手段,不包括( A.军事遏制 B.政治对抗 C.经济封锁 D.贸易开放 27.克林顿政府对外政策的目标不包括( )

A.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B.维护和加强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 C.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D.遏制全球和地区性的竞争对手

28.1990年6月确定的欧共体要实现的几位一体的目标不包括( ) A.实现统一大市场 B.实现统一的军事组织

C.实现经济货币联盟 D.实现成员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世纪之交,\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 )

2.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资源在超级大国范围的流动和配置。( )3.21世纪,世界可能在无冲突的和平环境中顺利发展。( ) 4.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单极的世界。( ) 5.维护世界和平是时代的主流。( )

6.21世纪是国际政治经济多极鼎立、和平趋势进一步发展的世纪。( ) 8. 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 )

10.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必然为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奠定物质基础。( ) 11.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已成为外交战略的基本法则。( )

32

) 13.从19世纪70年代到一战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经济体系并存的时期。( ) 14.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 ) 15.战后至80年代末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以美苏争霸为基本特征的( ) 16.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是不断消弱的。( )

17.世界军事是世界政治的范畴,是世界政治的特殊表现形式。( ) 18.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威胁是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 )

19.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着紧密联系的国家实体( 20.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色列的最终地位问题。( )

三、列举题

1.列举战后成立的八个国际经济组织

2. 1955年成立的分别以英、美、苏为首的国际军事组织 3.造成巴以冲突的主要因素 4.战后美国发动冷战的表现 5.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6列举出戴高乐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实质 四、名词解释题 1冷战

2.戴高乐主义: 3. 杜鲁门主义 4.新东方政策 5.欧佩克

6.不结盟运动

7.布雷顿森林体系 8.马歇尔计划 9.关贸总协定

五、简答题

1. 简述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宗旨和主要作用 2.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美国、苏联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说明了什么问题? 3. 日内瓦协议的内容和影响 六、论述题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3

) 2.试分析雅尔塔体系与战后世界格局的关系。

3.评价雅尔塔体制。

4.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4 ACCD 5----8 9---12 13----16 17----20 21---24 25---28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世纪之交,\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 √ )

2.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资源在超级大国范围的流动和配置。( × 3.21世纪,世界可能在无冲突的和平环境中顺利发展。( × ) 4.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单极的世界。( × ) 5.维护世界和平是时代的主流。( √ )

6.21世纪是国际政治经济多极鼎立、和平趋势进一步发展的世纪。( √ 8. 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 √ )

10.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必然为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奠定物质基础。( √ )11.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已成为外交战略的基本法则。( √ )

13.一战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经济体系并存的时期。( × ) 14.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 √ )15.战后至80年代末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以美苏争霸为基本特征的( )16.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是不断消弱的。( × )

17.世界军事是世界政治的范畴,是世界政治的特殊表现形式。( √ )18.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威胁是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 √ )

19.东盟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着紧密联系的国家实体( ×20.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色列的最终地位问题。( ×

三、列举题

34

)) ) )1.列举战后成立的八个国际经济组织

(1)欧共体 (欧盟) (2).七国自由贸易区 ( 3).东 盟 (4.)亚太经合组织 (5).北美自由贸易区 ( 6).七十七国集团 ( 7).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 8).经济互助委员会

2. 1955年成立的分别以英、美、苏为首的国际军事组织 北约—美国对西欧控制,对东欧包围 华约—苏对东欧控制,与西方对抗

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1955(美国控制的军事同盟) 3. 美国发动冷战的表现:

序幕:1946,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政治上:1947,提出杜鲁门主义(美苏同盟破裂),在华扶蒋反共。 经济上:1948,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军事上:1949,建立北约组织(把西欧纳入了美国全球战略轨道) 4.战后美国发动冷战的表现

序幕:1946,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政治上:1947,提出杜鲁门主义(美苏同盟破裂),在华扶蒋反共。 经济上:1948,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军事上:1949,建立北约组织(把西欧纳入了美国全球战略轨道) 5.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处置战败国 :

对德:审判、占领、重建(建立东德、西德) 对日:审判、占领、改造(民主化、非军事化) .重划欧亚版图 :

美国—西欧 、中国本土、 日本 、朝鲜南部 苏联—东欧、蒙古、 中国东北 、南欧 、 朝鲜北部 .建立联合国

6列举出戴高乐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实质 内容:

政治上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反对美国提出的大西洋的欧洲的倡议;

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py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