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发行史知识

更新时间:2024-03-12 12: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清代邮票

1、1877年5月,赫德批准德璀琳的建议,开始筹备印制大清海关邮局需用的邮票。

2、清代邮票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1878年至1896年为海关邮政时期,邮票由海关总税务司署;共发行了3套邮票;1897年至1911年为大清邮政时期。 3、我国从第一套邮票发行,至今已百余年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即清代邮票、民国邮票、解放区邮票、新中国邮票。

4、早期各国发行的邮票,多半是以帝王君主的肖像作为图案,帮俗称邮票为“人头”。我国早期邮票一直沿用蟠龙图样,人们俗称“龙头”。

5、“大龙”邮票的图案是一条龙,衬以云彩水浪,被称为神龙戏珠图,全套3枚邮票中,面值1分银为绿色,3分银为暗红色,5分银为桔黄。

6、目前发现最早的贴有“大龙”邮票实寄封,邮戳的日期为1878年10月5日。

7、清代海关邮政时期,邮票由海关总税务司署发行,从1878至1896年,历时19年,共发行了“大龙”、“小龙”和“万寿”等三套邮票。

8、清代“小龙”邮票全套共3套,面值1分银为绿色,3分银为紫色,5分银为橄黄色;先后共发行过两期,

第一期于1885年发行,为毛齿;第二于1888年发行为光齿。

9、我国最早发行的有水印邮票是“小龙”邮票,其水印图案为太极图。

10、清代“小龙”邮票,曾经在朝鲜的仁川和汉城两地使用过未加盖字样,用的均为圆形海关。

11、1894年11月,清代国家邮政发行我国第一套纪念邮——“慈禧寿辰”,又称“万寿票”全套9枚,此套邮票是为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而发行的,这套票由德国人费拉尔设计。

12、清政府于1894年发行的“万寿”邮票的版别有初版、再版、和莫伦道夫版三种,另有用香烟纸印制的试印票

13、清代上海海关造册处处长莫伦道夫曾呈准印制了一批无水印“万寿”,专为赠送清朝官员和各国驻华使节使用,俗称“莫伦道夫”版;这种无水印的“万寿”邮票,因印量极少,所以十分珍贵。

14、“万寿”初版,再版九分银票,均被集邮界列为国邮珍品,初版票其中九分银,每25枚为一格,每格左下角的一枚,印模倒置,与上边一枚和旁边一枚形成对倒,是我国第一枚形成对倒票。该票对倒连流传极少,极为珍品。

15、在同一枚邮票上出现两种变体现象,称双重变体,如我国珍邮“前四宝”中的“红印花”倒盖兼复盖“暂作洋银二分”邮票。

16、我国早期邮票中,最为名贵的是“红印花”小字 “当壹圆”邮票,到今为止只发现存世31枚,其中新票30枚,旧票1枚。

17、被称为“绿衣红娘”的邮票是“红印花”小二分加盖绿色“暂作洋银贰分”字样的试盖样票。

18、红印花原票图幅为 18.5*22.5毫米,齿孔度12.5~16,全张100枚,雕刻凹版印刷,较为精美细腻。

19、大清邮政发行的普通邮票,一般以蟠龙、鲤鱼、飞雁为主要图案。

20、“鱼”、“雁”象征邮政,1897年和1898年,清代国家邮政正式发行第一次和第二次“蟠龙”邮票,每套共12枚,其中面值2角、3角和5角的三枚邮票以鲤鱼作图案,而1元、2元和5元3枚高面值的邮票则以飞雁作图案。

21、世界上最长的邮票是1905年由中国发行的快信邮票长度为247毫米。

22、清代邮政脱离海关后,于1897年8月16日发行国家邮政第一套正式“一次蟠龙”邮票。

23、1909年,清代国家邮政为清宣统皇帝登基发行纪念邮票,全套共3枚,主图为天坛祈年殿,由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承印。

24、我国早期珍邮“红印花”和后期珍邮“绿色无面值“飞雁图”原票,被集邮界并称为“红花绿叶”。 25、我国第一次欠资邮票,是1904年发行的,中华邮政时期第一套欠资邮票是1913年发行的;中国人民邮政第一套欠资邮票是1950年9月发行的,之后,于1954年8月又发行了第二套。

26、大清邮票是指“大清邮政”自1878年海关邮政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大龙票”起,于1911年辛亥革命前发行的最后一套邮票止,这33年间发行的全部邮票,计30套186枚。

27、清代国家邮政邮票,指1897年——1911年间邮政脱离海关建立国家邮政时期所发行的邮票。这段时期共发行加盖暂作邮票、正式邮票24种,面值单位银两改为洋银(银元)。

28、我国清代的普通邮票图案以龙、鱼和雁为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帆船和农耕、宫门为主;国民党统治时期以孙中山像和烈士像为主;全国解放以后则以天安门建筑物、景物和各行各业人物形象为主。 29、大清邮政第一次正式发行的邮票是在1897年,

即在日本印刷的“蟠龙”邮票,全套12枚。直到1914年,中国才开始自己印制邮票。.

30、1903年10月22日至24日,面值1分邮票在福州邮局临时售缺,该局为应急需,将伦敦版“蟠龙”红2分邮票斜角对剖一分为二,分别暂作1分邮票售用,俗称“福州对剖票”这是我国邮政史上首次使用对剖邮票。

31、我国清代的“对剖邮票”除在福州使用外,重庆也曾于1904年8月将“蟠龙”2分邮票斜角对剖,每片作1分使用。

32、1904年4月1日,清政府官局将伦敦版“蟠龙”邮票加盖中文“欠资”和英文“POST AGEDUE”字样后,暂作欠资邮票发售使用,成为我国最早发行的欠资邮票。

33、我国于1905年发行的“加紧信件”票(即快信邮票)分为四联,从右到左分别是发信收单、邮资凭证、收信凭单、存根。

34、我国最早由地方邮政发行的地方性邮票是在1888年,由台湾邮政总局和台湾邮票(公用)两种地方邮票。

35、1889年,在台湾出现了一种以新式的有面值的邮票,上半部分是龙,代表中国,下半部分是马,代

表邮递,但未正式发行使用。

36、世界上第一套义军发行的邮票是中国黑旗军1895年在台湾发行的“独虎图”。

37、“士担纸”这个名称出现在我国台湾于1895年发行的“独虎图”邮票上。

38、1912年我国西藏当局自行发行了“狮子图”地方邮票。

39、大清邮政1911年发行的“蟠龙”票加盖改值西藏专用邮票,加盖面值为中文、藏文、英文三种文字和币值。

40、“站票”是1888年至1894年间由台湾邮政总局发行的双联式“木板”票,其中免费用于官方邮件上的军政公文贴票又称“站票”。

41、1842年我,英国在香港开办“香港英国邮局”,随后又在广州、上海、厦门、福州、宁波、琼州(今海口)等地开办“英国邮局”,这些邮局自1863年开始贴用香港邮票,1917年正式发行加盖“CHINA”在华邮局邮票。

42、1866年,上海工部书信馆发行的“上海小龙”邮票,如从面值上来分有银元、银两和制钱三种。 43、1894年,法国在华邮局开始使用在法国邮票上加盖“CHINA”字样的邮票。

44、我国清代“商埠邮票”图案大多取材于当地特产,名胜古迹,但也有个别除外,如上海票以龙国图案,而宜昌则曾用钱币为图案。

45、在我国邮票史上,值得记住的邮票尾日有:1914年3月31日为清代邮票尾日;1914年8月31日为民国宋楷字邮票尾日;1936年12月31日为民国帆船票尾日;1950年8月31日为中国解放区票尾日;1956年3月31日为中国人民邮政旧人民币面值邮票尾日。

46、我国集邮界把1878年——1911年期间发行的邮票,统称为“早期国邮”。

47、清代第一套邮票发行于1878年,其铭记为“大清邮政总局”。

48、我国在发行“大龙”邮票时,并没有正式的命名,直到大约三十年代才通行“大龙”邮票这个名称。 49、集邮界公认的最珍贵的华邮是阔边“大龙”五分银全张。

50、我国大清邮政正式使用“邮票”这个名词,是在1899年。

51、中国最早的过桥邮票出现在“小龙”邮票全张上。 52、现在证实,清代发行的“小龙”邮票曾加盖后准备在台湾使用。

53、我国第一套纪念邮票——“万寿”邮票曾分为三次发行。

54、清代“红印花”改作邮票发行于1897年。 55、我国著名的珍邮“绿衣红娘”(红印花加盖绿字)为试盖样票,因其绿字不够醒目而未被采用。 56、1904年,我国首资历用欠资使用欠资邮票,它是在伦敦版“蟠龙”邮票上进行加盖,然后暂作欠资邮票使用,其加盖字样为中、英文“欠资”。

57、大清邮政共发行正式欠资邮票(不包括加盖)二套。

58、我国清代发行的快信邮票,总共有7枚。 59、我国清代最早在福州使用了对剖邮票。 60、在台湾,“龙马”邮票曾被当作火车票使用。 61、上海工部局书信馆于1865年8月发行的邮票是以龙为图案。

62、清代商埠邮票的面值是以银元来计算的。 63、清代“商埠”邮票在中国的最后使用年份是1897年。

64、在华邮局邮票,即习称“客邮”邮票,是帝国主义侵犯我国邮政主权,擅自在我国领土上设立在华邮局而发行的邮票,外国在华邮局共发行“客邮”邮票89套,1001种。

65、1897年,由邮商和集邮家组成的“英国防止投机邮票会”曾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商埠”邮票的发行目的纯属投机性质。

*“海关大龙”的邮票特征:

第一期发行于1878年通称“薄纸在大龙”邮票。邮票纸质薄,半透明,色白,图幅22.5*25.5毫米,齿孔121 /2度,全张横、直各五枚,两图间距2.5毫米。第二期发行于1882年初,通称“阔边大龙”邮票。邮票面值1分银与3分银的纸质和第一期相同,但面值5分银纸质软且薄。全张中两图间距离4.5毫米,“阔边”同此得名。第三期发行于1883年3月,通称“厚纸大龙”邮票。邮票纸质较厚且不透明,齿孔有光齿与毛齿两种,均为121 /2度。 *中国早期邮票中的两大孤品:

阔边“大龙”面值5分银的二十五枚全张邮票,据闻存世数量只有一个全张,原为美国集邮家施塔所藏,曾被我国早期著名集邮家周今觉为“西半球最罕见之华邮”,它与红印花“小壹圆”新四方连(现为香港集邮家林文琰所藏)并列为中国早期邮票的两大孤品。 *清代“大龙”邮票与“小龙”邮票的区别:

“大龙”邮票先后发行三次,但仍不够使用,要继续印制,但版模因大量印刷已损坏,不能再用,于是照其

图案,又重新绘图、设计、雕刻出新的印版,但印出的邮票票幅比“大龙”邮票小些,俗称“小龙”邮票,其三枚为绿色1分银、紫色3分银和黄色5分银。两套邮票的另一区别是“小龙”票纸质白而薄,且有水印,图案为太极图,迎光一照即显出,这也是我国第一套有水印邮票;水印的位置有正有倒。 *清代“小龙”邮票:

分别是1885年发行的121 /2度毛齿3枚一套和光齿3枚一套,1888年又发行了111 /2度光齿3枚一套。

*清代“小龙”邮票印刷特点:

“小龙”邮票曾用粉纸印刷,这种纸脆而薄,表面略带粉状物质,遇水后图案就会褪色。使用这种纸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邮票两次使用。用过的邮票如再使用必须用水洗下来,但粉纸经水便会褪色,故不易做手脚。 *我国第一套加盖改值邮票:

1897年因币制改革,由银两制改为银元制,当时用“小龙”邮票加盖“暂作洋银”使用,成为我国第一套加盖改值邮票。

*我国发行过的过桥票:

在我国发行的邮票中,清代发行的“小龙”、“蟠龙”邮票,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邮票,整版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ps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