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一生的心理学效应 - 心理学让你的人生更成功

更新时间:2024-07-12 00: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改变一生的心理学效应——心理学让你的人生更成功

1.蘑菇原理:没有茧中的蜇伏,哪来羽化成蝶的美丽

蘑菇定律的说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国外的一批年轻电脑程序员总结出来的。它的原意是:长在阴暗角落的蘑菇因为得不到阳光又没有肥料,常面临着自生自灭的状况,只有长到足够高、足够壮的时候,才被人们关注,可事实上,此时它们已经能够独自接受阳光雨露了。 后来心理学家将其纳为心理学范畴,总结为:

任何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注定会经历不同的苦难、荆棘,被苦难、荆棘击倒的人,就必须忍受生活的平庸,战胜苦难、荆棘的人,则能突出重围,拥抱卓越。

蘑菇原理被提出的时候,正处在电脑行业的开端,所以从事电脑程序研发的人员并不被人们理解和重视,甚至被其他行业的人质疑他们工作的认真度。于是,这些年轻的电脑程序员这样激励自己:要像蘑菇一样生活。言外之意,即是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他们相信自己终究有一天会像蘑菇一样,出人头地,拥有鲜花和掌声。充满自嘲意味的蘑菇方法,其实是任何一个行走在人生这条大路上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

通过这个原理的来历,我们会洞察出这样的现实:人们在刚开始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由于是没有任何辉煌成绩的新手,经常得不到周围人的重视,多半会干些打杂跑腿的小事情,有时还会接受各种无端的批评和指责,处于得不到必要指导和提携甚至自生自灭的状态。

惠普公司前CEO卡莉?费奥瑞娜从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做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地产公司的电话接线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打字、复印、收发文件、整理文件等杂活。虽然父母和亲戚朋友对她的工作感到不满,认为一个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不应该做这些,但她没有任何怨言,继续边努力工作边学习。一天,公司的经纪人问她能否帮忙写点文稿,她点了点头。正是这次撰写文稿的机会,改变了她的一生,她后来发展成为惠普公司的CEO。

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如沐春风、如鱼得水;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老板、领导的赏识和重用;每个人都向往事业高升、飞黄腾达但没有谁会白白的送给你这一切,只有用你的忍辱负重和坚韧不屈去赢取。 这段忍辱负重的经历就像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也只有那些能够忍受这一切的人才能得到阳光普照的机会。就拿模特这个职业而言,当她们光鲜亮丽、璀璨夺目地站在T型舞台上时,人们赞赏她们的美丽,但她们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又有谁知道。

在开始的时候,经历蘑菇般的艰难并不是什么坏事,这会锻炼你的意志、增强你的承受能力、打消你心中不切实际的想法、锻炼你在现实生活中摸爬滚打的能力,也能够让你在获得成就的时候倍加珍惜,不会迷失在自我膨胀的歧路中。

每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都要从最简单的做起,进而才能承担更重要的使命。这是一条必经之路,谁想逾越这一步,都将会栽跟头。就像新生儿一样,在没有学会走路前,如果让她跑,势必会摔跤。 工作中,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有很大的能力,应该得到重用,总是认为

公司应该给自己的工资更丰厚一点。一旦得不到重用,工资达不到预期,便会萌生辞职或者跳槽的想法,但是到另外的一个公司后,发现自己又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此时,你是否就要反省一下:你能为公司创造多少利润价值?能为公司拉来多大的客户?如果你给不出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就不要奢望太多。

正确认识自己,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是你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必须拥有的品质,也是一条重要的准则。生活就是这样,上到公司的总裁、CEO,下到普通的职员,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初次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有蘑菇般的经历,不同的只是经历的时间不一样。经历时间长的人,可能暂时性的会被人认为是无能者,经历时间短的人,则往往会被冠以成功者的头衔。

怎样才能让自己经历的蘑菇期缩短呢?这就要求你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要口若悬河、狂妄自傲、目中无人,也不要自我膨胀、心高气傲,你要准确地定位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善于表现自己,寻找脱颖而出的机会。 生活感悟

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初次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有蘑菇般的经历。不同的是经历的时间不一样。经历时间长的人,可能暂时性的会被人认为是无能者,经历时间短的人,则往往会被冠以成功者的头衔。

2.二八法则:找到并充分利用最关键的资源

二八定律,在国际上是一种公认的企业定律,又被称作帕累托定律。该定律发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他曾指出,无论什么样的事情,重要的一方面因素往往只占约20%,是其中的小部分;而其余多数的80%常是次要的,只要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便能控制全局。它的基本内容如下: 无论人们做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先抓好20%的主要方面,再以20%的骨干力量带动其余的80%,这能够提高效率。

巴莱多定律经过多年的演化,已经成为当今管理学界所熟知的二八法则80%的公司利润来自20%的重要客户,其余20%的利润则来自80%的普通客户,之所以这样讲,要追溯到它的起因上: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在调查取样中发现了一个现象:英国人财富和收益的大部分都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同时他还发现:任何其他时期,其他国度,某一个群体中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和他们所享有的总收入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关系。甚至早期的资料或者世界上的许多事物,都会有这种微妙关系。例如,人体中的水分子占80%,其他的为20%;玩电子游戏,80%的时间花费在20%的游戏种类上;阅读书籍,80%的阅读,真正需要的则是20%;空气中氮气占80%,氧气等其他元素则占20%;80%的交通事故是由20%的汽车狂人引起......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特殊关系。

于是,帕累托经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社会上20%的人占有着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

二八法则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应有主次、轻重、前后之分,做到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找到并充分利用为自己服务的关键资源,然后才能获得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所有实际的目标,我们80%的努力也就是付出的大部分努力,只与成果有一点点的关系。这种情况看似有违常理,却非常普遍: 美国企业家威廉穆尔,在他做销售员的时候,曾为美国的格利登公司销售油漆。第一个月,他仅挣了160美元,后来他在犹太人的经商智慧中发现了二八法则。他仔细地观察自己的销售图表,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他发现自己80%的收入,来自于20%的客户,但是他对他们当中的所有人,花费的时间都是一样的,这正是他仅赚160美元的主要原因。于是在后来的销售过程中,他把犹豫不决的36个客户分配给了其他的销售人员,自己的主要精力则放在那些最有可能购买该产品的客户身上。这种政策实施不久后,他便轻而易举地挣到了1000美元,接下来的9年中,他都没有放弃该原则,销售业绩一直在公司中排在前几位,最后他成为凯利-穆尔公司的董事长。

在传统的智慧和教育中,人们经常会被要求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可是二八定律却要你找到最关键的资源,并能够充分地发挥所长,为己所用,然后以一种蓄势待发的姿态死死地盯紧它,努力地实现它。 二八法则不仅在经济学、管理学或者事物的状态上应用广泛,它对我们自身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生活中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总会陷入这样的误区:认为什么事情,只有付出多,收益便会多。但事实上,只讲究付出的量是不够的,还要选择正确的努力方向,讲究效率,

这样才会获得更多的收获。举个例子来说,当人们知道身体缺少营养的时候,为了增加营养就会拼命地吃各种各样的东西,甚至认为吃得越多营养就越丰富,但却以营养不均衡告终。这就是没有抓住身体中最需要的营养因素乱吃一起而导致的后果。

生活中,如果人们能够清楚、透彻地知道那80%的收获究竟来自哪些付出,他们就会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上,而不是用在获利较少的多数上。这一点,往往是杰出、伟大与平庸、平凡的巨大鸿沟。

这就要求人们要学会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这是工作和生活中重要的杠杆。利用好能够给人们带来很多方便,能够让人们通过播种小的诱因、耕耘、投入,来收获硕果。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没有人能把所有的事都做好。要想有效地做好一件事情,做精一件事情,就要学会合理的分配时间,找到并充分利用对自己有利的最关键的资源,进行有效地重点出击、重点突破。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做事思维正是二八法则的精髓,这能够帮助人们以最少的投入收获较大的利益。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将时间和经历花费在琐事、次要的事情上,要学会抓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采取有效地倾斜性措施。这样才能以四两拔千斤的优势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做好、做大、做强。 生活感悟

如果人们能够清楚、透彻地知道那80%收获,究竟来自哪20%的付出,那么他们就会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该重

点上,而不是用在获利较少的多数上。这就要求:找到并充分利用对自己有利的最关键资源,进行有效地重点出击,重点突破。

3.比伦定律:失败也是一种机会

比伦定律的由美国考皮尔公司前总裁F?比伦提出,他曾说过: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过失败的记载,你就未曾勇于尝试各种应该把握的机会。这一定律后来被心理学家引申为:

无论是谁,做什么工作,都是在尝试错误中学会进步的,经历的错误越多,人越能进步,这是因为他能从中学到许多经验,即失败也是一种机会。

比伦定律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任何一个人,无论他在哪个领域,如果他获得了成功,那么他必定大大小小不同程度地经历过比伦定律。 世界上最大的日用品消费公司宝洁曾流传着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宝洁公司的员工如果在三个月内没有出现任何错误,公司不会因为你自认为的完美表现而奖励你,相反,还会被视为不合格的员工。对于这个让常人无法理解的规定,宝洁公司全球董事长白波先生解释说:这证明在这三个月内,他什么也没做。宝洁公司的规章制度遵循的正是比伦定律。

宝洁公司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地告诉人们: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追寻成功与完美的愿望,但在追寻成功的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把失败当成机会的人才能获得完美,取得成功。

阿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51岁的时候竞选成功。可在他竞选总统成功之前,却有着这样的人生经历:22岁时,他失业了。于是他决定做生意,但不幸的是他在生意场上同样以失败告终。后来,他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他开始为竞选州议员准备着,糟糕的是,他竞选州员再一次失败。

24岁的时候,他终于开办了一家自己的企业,可由于经营不善,不到一年的时间,企业濒临倒闭的窘境,他不得不宣布企业破产,为了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他四处奔波,历尽磨难。

25岁的生活,他再一次参加州议员竞选,这次他终于成功了,并有了一个未婚妻。不幸的事情再一次发生,在离结婚还不到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让他心力交瘁,精神世界一度崩溃。 29岁到31岁的几年内,他调整好身心状况,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国会议员等,但全部以失败告终。

37岁的时候他幸运地当选为美国国会议员,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的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支持他,所以在两年任期满时他决定争取连任,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

47岁到49岁期间,他曾两次尝试着竞选美国副总统一职,但仍然失败,直到他51岁的时候,才成功地当选为美国总统。

比伦定律告诉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风顺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成功是由无数次的失败汇聚成的。正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创始人沃特说:通向成功的路就是把你失败的次数增加一倍。

纵观那些成功人士,我们会发现他们每个人的背景都不同。那些地位

显赫的高级官员、钱财万贯的富豪、甚至大公司的高级领导人几乎每一行业的顶尖人士都曾有过各不相同的人生坎坷,但是他们依然能够获得各自人生的高度,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能够坚持不懈地抓住失败的机会,为成功奠定基础。

日本企业家本田先生曾说:很多人都梦想成功。可是我认为,只有经过反复的失败和反思,才会达到成功。实际上,成功只代表你的努力的1%,它是另外99%的被称为失败的东西的结晶。例如,一家经历百年的企业而在进行某项创新的投资时,尽管经过了深思熟虑后但最终还是有失败的风险,但即使失败了也能让领导层得到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的价值也许远远大于其他的东西。

在人生的长河中,机会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同时也如流星般转瞬即逝。很多机会都是在你还没有做足准备的时候悄悄来临,这就要求你具备试错的勇气,即使最后发现这个选择是错的也不能后悔。 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了成功的机遇,同时也充满了失败的可能。只有在每一次失败后都有所领悟、有所提高,失败才能够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人们才能够化消极为积极、从自卑过度到自信、从失意走向如意。

失败是一种负面情绪,每个人在经历失败时都会产生失意、沮丧、自卑的心理。而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这才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面对失败时,人们首先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积极乐观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个沟沟坎坎。其次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注重调整和改

变策略,具备坚忍不拔的精神。第三,每个阶段都要有详尽的计划,用实现局部成功的办法不停激励自己。最后,要告诉大家的是,那些成功者之所以把失败当成财富,是因为失败能够证明通向成功的道路中有些路走不通,从中总结出教训后就可以避免以后再犯同样错误。 生活感悟

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风顺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成功是由无数次的失败汇聚成的。只有在每一次失败后都有所领悟和提高,失败才能够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人们才能够化消极为积极,从自卑过度到自信,从失意走向如意。

4.鲶鱼效应:让自己保持适度的紧张

鲶鱼效应最大的影响力是能够引发人们的应激心理,应激心理是由塞莱氏根据机体遭到侵害而产生紧张的反应状态。后来心理学家将该效应引起的应激心理总结为:

人们在受到外界的巨大压力时,精神会处在高度紧张、亢奋的状态中,这能够激发内在的无限潜能,迸发出超常的能量。

鲶鱼效应能够刺激心理,左右行为的这一道理来自于挪威人吃沙丁鱼的习惯:挪威人在饮食上有个习惯,喜欢吃活着的沙丁鱼,因此,市面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的沙丁鱼高出几倍。但由于沙丁鱼是一种不宜活的鱼类,尽管鱼贩们想方设法地想让沙丁鱼活着,但是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窒息死亡。

可是有一个船长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方法,他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这时沙丁鱼见到鲶鱼后十分紧张,在鱼槽里面不停地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而这正是沙丁鱼能够存活的秘密。

鲶鱼效应让人们知道:虽然生活中人们一直提倡面临至关重要的事情前,应该让自己处在放松的心理状态中,但是放松状态不等于毫不在乎,放松过了头便会产生负面影响。也就是说人们在重大事情前需要适度的紧张,这样大脑能够在紧张的情绪中,保持机体的生机与活力,才能更好地做该事情。

张淼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推销员,刚做推销行业时并没有出色的成绩,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够自己的生活费。为了将自己的推销业绩做的更好,他每天虚心的向那些出色的推销员学习,后来他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推销秘诀并连续三年拿到了推销业绩的第一名。以下是他推销前、推销中、推销后的行为:

无论在向什么样的客户推销,推销前他都会准备好推销时可能用到的一切用具并提前预测客户可能提出的问题,然后他将这些问题的答案一一列出,防患于未然。

见到客户后,他在认真介绍自己的产品时,还会仔细且认真地倾听客户的问题、意见、观点等,并时刻注意客户言谈举止中的每一个细节。 推销结束后,无论此次推销是否成功,她都会总结推销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然后把推销过程中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客户拒绝自己的原因纷纷列出来,并一一地寻找最佳答案,这样在下次推销的时候就

会避免同样的事情发生。而张淼在销售领域的成功正是源于这种时刻让自己处在紧张中的努力。

医学界认为,如果人们时刻处在一个适度的忙碌、紧张状态中,他对外来各种信息的刺激,会产生高度的敏感性,肾上腺会因此分泌出大量的激素,使人产生前所为有的能量和生存力。

中国有句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获得成功与辉煌的比例都是相等的。而绝大部分人之所以平庸,最主要的原因是周围的环境给人们带去太多的安逸感觉,使其放松自己、满足现状、固守平庸;相反,那些有着杰出贡献的人,他们每天、每时、每刻都会使自己处在一个适度的忙碌状态中,忙碌中带着固有的紧迫感、危机感,而正是这些特有的紧张、压力,激发出内在的无限能量,助其获得成功。

虽然每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能量和无限潜力,但人们也有着天性的弱点即惰性,当人们每天使自己处在一个相对宽松、安逸的环境中,他的潜意识中会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惰性,在这种状体中出现贪图享受也便不奇为怪了,这种状态也适用于动物群体中。就拿羊群而言,在澳大利亚的牧场草原上,经常会出现野狼吞噬羔羊的情况,为此,牧民在政府和军队的多方帮助下将狼群赶尽杀绝。但是狼虽然没了,羊群的数量依然逐年下降,因为随着狼的消失,羊群的紧迫感、危机感也消失了,它们失去了激发内在繁殖、生活的动力。

鲶鱼效应告诉人们:随着竞争日益激烈,人的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加大,易出现各种精神紧张状况,但这种紧张并非完全有害无益,因为人们

在生活中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不仅能够增添生活的情趣,还能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

适当紧张是个人激发内在能量的有效措施,但是很多人往往不能够正确把握紧张的度,不是放松过头,便是紧张过度。人们究竟该如何让自己时刻处在适度的紧张状态中呢?在工作时要做到细心、精心,凡事多想一点,多做一点,感到累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松自己,但放松的时间要有个规定;也可以为自己找一个竞争对手,这样能够打破内心原本的安逸惰性,让自己立刻投入到竞争的残酷压力中,这能够将身体中的每一颗神经快速调整到紧张的状态中。 生活感悟

罗素?H?康威尔说:成功的秘诀无他,不过是凡事都自我要求达到极致的表现而已。事实上,让自己适度的紧张也是达到极致表现的方法之一,所以,那些在生活中保持适度紧张的人,可以在增添生活情趣的同时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使身心健康、事业辉煌。

5.甜柠檬心理:接纳自己,找到自身优势

柠檬属于柑橘类水果,闻之芳香扑鼻,食之味酸微苦,但如果必须吃的时候,可以做成味道鲜美的柠檬汁。心理学上将其引申为甜柠檬心理,现今人们将其总结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即便是一些看上去是劣势的东西人们也要学会接

纳,并努力找到其中的积极之处,做到扬长避短。

甜柠檬心理,是一种心理战术,也是人们获得成功的关键,对此,著名的心理学导师卡耐基曾做过这样的访问:

一次,卡耐基访问芝加哥大学的校长,是什么让他获得成功?校长微笑着说:我一直相信西尔斯总裁罗森华的观念,即如果你的手上有一个酸柠檬,不要立刻吃掉它,因为他是酸苦的,但是如果你将其做成柠檬汁,则是非常可口的。校长接着说,事实上,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非常少,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总是反其道而行。例如,如果有位朋友送给他们一个柠檬,面对朋友的好心人们必须吃下它,这时人们的心理通常会想:完了,我为什么要承受这种折磨。如果他是聪明的人,他不仅不会这样想,而且还会在内心深处,开始为自己寻找做柠檬汁的工具。

甜柠檬心理告诉人们:生活中,每个人都向往一帆风顺的美好生活,但现实往往很残酷,经常会有突如其来的所谓的坏事情发生,面对这些不可改变的残酷现实,人们能够做的最好选择,是勇敢的接纳事情的真相,找到自身的优势,珍爱自己,相信自己,乐观的面对生活,这样才能生活的更加从容。

段云球曾被誉为中国版的保尔,当他的著作《当身体还剩下四分之一时》在网上引起了很大轰动时,人们被他不屈不挠的意志所感动。 他出生两年后,父母离异,他随着母亲来到了黑龙江省鹤岗市,7岁那年他被火车夺取了双腿和右手,整个身体只剩下四分之一,当他被送到医院时,医生说;这孩子抢救过来的希望相当渺茫,就算治活了,

这一辈子咋过啊!经过医生们的奋力抢救,他与死亡线擦肩而过,从此,他的人生开始四分之一的生活。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他从没有动摇过要放弃生命,虽然车祸夺取了他的肢体,但并没夺去他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念,没有双腿,他用凳子做自己的腿,用凳子一步一步的走路;没有右手,他用左手吃饭、穿衣、自理。残酷的现实让他不得不上到小学四年级便退学,但他通过自学,将小学到中学的课程全部学完,用这样的毅力不断的充实自己,鼓励自己。

随着父母渐渐的老去,自己渐渐的长大,他知道为了生计,自己必须要挣钱,他擅长写作,所以他就是利用这个仅有的特长工作、挣钱,照顾年迈的母亲,养活自己;也正是利用这个特长不断地为自己创造辉煌,在随后的日子中,他用了仅仅5个月的时间,敲打出长达20万字的自传体小说《当身体还剩下四分之一时》,这本书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张海迪曾给其题词说愿你更加顽强勇敢,锻造更加坚韧的生命品质!

西方有这样的格言:全面的接受你自己这很重要,其原因之一是这可以使你更安心地对待自己,更具同情心,也更能实现完美的人生。 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缺点、弱点或者短处,有时表现在生理上,有时表现在心理上;有时出现在做事情上的失败、挫折、荆棘、坎坷上但无论是哪种不完美的表现,人们都要学会用积极的心态接纳它,用正确的态度正视它,并从中找到自身的优势克服它,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p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