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抗逆力研究 - 基于社会工作优势视角

更新时间:2024-03-02 19: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当前大学生抗逆力研究

——基于社会工作优势视角

摘 要:本文基于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从大学生个体和所在环境出发,挖掘潜藏于个体和其所在环境之中的丰富且不被发觉的优势和资源,以期帮助大学生拥有较强的抗逆力。

关键词:大学生;抗逆力;优势视角

随着我国大学的持续扩招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压力,大学生会选择各种方式去应对,或积极,或消极。目前,社会上对当前大学生抗逆力的研究和分析多从问题视角出发,这种方法不仅在大学生身上产生可标签效应,改变了大学生自己和周围人对他们的看法,还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一、大学生的抗逆力现状

(一)抗逆力

抗逆力,英文是“resilience”,其原意是弹性,弹力,即弯曲而不折断和被弯曲时可以反弹的能力。

抗逆力 ,被纳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大约始于50年前,诺曼加梅齐( Nrman Grameyz)是这一研究的先驱者,他研究了为何许多孩子不会因为同患精神分裂症的父母一起生活而患精神疾病,并得出结论:抗逆力的某种特性在心理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比人们以前想象的要大。[1]

比较有影响的是 Anthony在上世纪 70年代中期的调查发现: 某些来自父母精神异常家庭的儿童,虽然长期处于严重的社会心理逆境中,却能发展出健康的情绪和高度的能力,于是他把这些儿童称为“适应良好的儿童”。

后续的研究者认为, 有某些变量调节了高危环境与预期的适应不良之间的对应关系, 并致力于寻找那些成功应对的个体身上存在的保护因子或抗压力。心理学界后来将这些变量保护因子和抗压力统称为“抗逆力”。

近期的研究中比较重要的有:抗逆力是个体对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需要以及逆境进行调整和适应的能力(Joseph,1994);抗逆力是当个人处于不利情况下又迅速复原或

- 1 -

成功地适应的能力(Norman,2000);抗逆力是一种克服不利环境的能力,纵使每日在复杂的环境下面对一连串的挑战,仍能实际地做出有建设性的生活抉择(Noam,1999);[2]抗逆力是在明显逆境情况下的一种积极适应的动态过程(Luthar,2000);[3]抗逆力是一类现象,这些现象的特点是面对严重的威胁,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Masten,2001)。[4]

这些对抗逆力的界定有的将抗逆力作为个体的特质,有的将抗逆力作为一种适应过程,有的将抗逆力作为一种结果,也有很多研究将抗逆力你看成一个有多种因素组成的集合体。笔者更倾向于将抗逆力看作个体的一种内在特质:个体在面对逆境和困难等各种人生挑战时的一种具有自我纠正倾向的适应能力。抗逆力是与生俱来的,存在于每个人当中,在顺境中无法凸显,只有当机体遭遇困境和挫折时才被激活。

(二)大学生抗逆力现状

由于国内目前尚无关于大学生抗逆力现状的直接研究,而抗逆力有时又称耐挫力,与挫折感相对立,所以笔者对于大学生抗逆力现状的分析将借鉴唐书怡对四川省内5所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挫折感研究》和曹静梅对华南师范大学本科一至四年级650名学生的调查研究——《对大学生挫折感的调查研究》。挫折感愈强,抗逆力越弱,二者负相关。大学生的抗逆力会因人而异。即使同一人,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困难和情境时也会表现不同。

1.大学生抗逆力的总体状况

表1大学生挫折感总体特征表

[5]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挫折、学业挫折和感情挫折时,抗逆力变现为最弱,在面对其他挫折时皆表现良好。

- 2 -

2.大学生抗逆力的性别差异

表2大学生挫折感的性别差异

[6]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男女生的抗逆力有显著差异,总体上男生的抗逆力明显强于女生。在经济困难和感情挫折两方面,男生的抗逆力远远弱于女生,而在就业挫折和交际挫折两方面,女生的抗逆力又弱于男生。

3.大学生抗逆力的年级差异

图1大学生挫折感的总体发展趋势

[7]

如图1所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抗逆力对挫折感的体验有较大的区别。大一和大四学生对挫折感体验较多,大三学生体验最少,显示了大学生挫折感的总体发展趋势。这表明,相对大二和大三学生,大一和大四学生是抗逆力最弱的群体,更容易产生较多的心理问题。

- 3 -

二、 基于优势视角的问题解决探讨

(一)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是相对问题视角而言的。问题视角又称病理视角,它聚焦于案主的问题,认为“案主有已经命名的问题和病态”,“对案主问题的评估主要是个人的而非生态位的叙述”,[8]认为问题是案主本身的,忽略了案主存在于其中的环境因素,并坚信案主在面对自身问题时是“无能的”和“脆弱的”,需要社会工作者以专家的身份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帮助案主,为其提供专业服务,以使其恢复常态。简单来讲,问题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流程是: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寻找原因——做出解释或分析——提供建议或开处方。[9]

优势视角聚焦于案主拥有的资源和优势,认为“现实生活一方面是缺陷被明显地昭示出来的,而另一方面则是其中潜藏的优势也无处不在”,[10]认为案主在生活中虽然面临着危机和困难,但是本人和周围环境中也埋藏着巨大的能量和资源。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的步骤主要有三个:重新界定问题——挖掘案主的抗逆力——将优势应用于行动。

优势视角并不是要求社工去挖掘案主身上的优势,而是让案主相信自己拥有优势和资源,并帮助他们自己去挖掘这些优势和资源。

(二)大学生抗逆力问题解决探讨 1.重新界定问题

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才是问题。大学生的“问题”是他们个体与周围环境互动的结果。大学生之所以被认为有问题,是因为他们的逃课,成绩不好,迷恋游戏,与同学关系不好等行为表现被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认为都是问题。对于大学生的“问题”,首先需要进行澄清,使大学生认识到,他们本人并没有问题,只是他们的言行与众不同,打破了常规,特别是违背了身边人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他们的问题是一种被外界强加的问题,是一种被压迫了的追求自我的表现。他们之所以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许是因为他们不能面对及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这才是他们的问题之所在。

2.挖掘大学生的抗逆力

大学生往往会通过不良表现来做出抵抗,坚持自我,捍卫自己的尊严。例如为了摆脱成绩不好,被人嘲笑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而选择逃避,不再上课,不再学习。

- 4 -

家长和老师不要在纠缠于问题本身,而要更多地关注问题背后的个体,他们才是真正应该关注的对象。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不相同,有些人可能一生都比较顺利,较易成功,而有些人则可能磨难重重,人生道路与弯曲坎坷,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前进,这就是生命的动力。生活在逆境中的大学生就像长在石缝里的树苗,遭受挤压,没有长成参天大树,但并不代表生命及其存在没有意义。大学生的很多行为在常人看来很不合适,但它也是抗逆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有它的功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学生在不利的情境下回避压力和痛苦。

3.将优势应用于行动

作为身处学校文化社区的青少年的大学生,他们拥有着其它任何群体都不曾拥有的优势和资源。大学生要时刻意识到自己身边的资源,特别是遭受一些自己无力解决的问题时,要充分地利用这些优势,并将它们都应用于行动中。

相信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作为大学生的他们,正风华正茂,充满青春活力,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拥有较高的知识,而且还没有成家后的压力。在日常生活中要无条件的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拥有能够解决所面对的困难的能力,生活中没有过不了的坎。眼前的挫折困难中也潜藏这巨大资源,它们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只要克服了,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骄傲。无论今天多么的糟糕,明天又会是新的一天,明天总会比今天好。

给自己找一个生活中值得学习的榜样。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只要去发现,身边永远不缺值得学习的人。而对于以模仿为天性的青少年来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的感染下, 青少年能加深对挫折的理解和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 并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

善用校园资源。身处学校这个文化社区,外部的丰富资源到处闪闪发光,如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活动,真心愿意帮助自己的辅导员和老师,能够作为倾述对象并能够给予自己的支持的同辈群体。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参加校园活动,在玩乐中缓解压力,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请求帮助,给同学述说。这都将有助于大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增加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自信心,提升他们的抗逆力。

三、总结

- 5 -

本文从优势视角这一全新模式对大学生的抗逆力进行了“优势”分析,既有助于大学生发现和利用自身和周围环境中的那些潜在资源,又能改变周围人对他们的悲观和怀疑的看法。这对以后学者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由于目前国内有关抗逆力的量表几乎没有,所以文中笔者引用的表格数据皆非直接研究大学生抗逆力的,其效度是否理想则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希望以后学者能继续完善抗逆力研究,并制定出抗逆力测量量表。

参考文献

[l][美]黛安娜·库图.有一种力量叫复原力[ J],商业评论, 2003(7)

[2]Walsh.F. Strengthening family resilience [M]. New York:Guilford Press.1998 [3]Luthar.SS.Cicchetti D.Becker B. The constract of resilience:A critiv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 [J]. Child Development 2000.7(3) [4]Master.A.S.Ordinary magic:Resilience Process in development [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

[5][6]唐书怡.大学生挫折感研究[J],佳木期教育学报,2011(1)

[7]曹静梅.对大学生挫折感的调查研究[R],1994-2012.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ionic Publishing House

[8][10][美] Dennis Saleeby.《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译者:李亚文,杜立婕,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7

[9]田国秀.从“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挖掘学生抗逆力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模式浅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7(1)

- 6 -

本文从优势视角这一全新模式对大学生的抗逆力进行了“优势”分析,既有助于大学生发现和利用自身和周围环境中的那些潜在资源,又能改变周围人对他们的悲观和怀疑的看法。这对以后学者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由于目前国内有关抗逆力的量表几乎没有,所以文中笔者引用的表格数据皆非直接研究大学生抗逆力的,其效度是否理想则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希望以后学者能继续完善抗逆力研究,并制定出抗逆力测量量表。

参考文献

[l][美]黛安娜·库图.有一种力量叫复原力[ J],商业评论, 2003(7)

[2]Walsh.F. Strengthening family resilience [M]. New York:Guilford Press.1998 [3]Luthar.SS.Cicchetti D.Becker B. The constract of resilience:A critiv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 [J]. Child Development 2000.7(3) [4]Master.A.S.Ordinary magic:Resilience Process in development [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

[5][6]唐书怡.大学生挫折感研究[J],佳木期教育学报,2011(1)

[7]曹静梅.对大学生挫折感的调查研究[R],1994-2012.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ionic Publishing House

[8][10][美] Dennis Saleeby.《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译者:李亚文,杜立婕,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7

[9]田国秀.从“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挖掘学生抗逆力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模式浅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7(1)

- 6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pf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