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河南移民背景材料(全)

更新时间:2024-04-02 23: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移民迁安铸辉煌 安稳致富奔小康

---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汇报

河南省政府移民办公室

2014年10月

目 录

一、背景篇 二、决策篇 三、执行篇 四、创新篇 五、发展篇 六、成效篇 七、经验篇 八、精神篇 九、奉献篇

移民迁安铸辉煌 安稳致富奔小康

——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汇报

河南省政府移民办公室

2014年10月

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实施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是关系国家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千秋伟业。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工程建设的成败,事关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我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自2008年11月启动以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把移民迁安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举全省之力,集各方资源,全速推进,圆满实现各项目标任务,创造了水库移民的伟大奇迹,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目前,我省丹江口库区移民已经适应了新环境,开始了新生活,正在创新社会治理,大力发展生产,移民收入水平已实现翻番。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背景篇

(一)工程总体规划情况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时,他在黄河南岸听了时

任黄委会主任王化云的汇报之后,遥望着滚滚东去的黄河水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若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一伟大构想提出之后,经过广大水利工作者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的规划、论证、勘测、设计,同时也经过了中央先后四代领导集体反复的研究和决策,2002年10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南水北调的总体规划;2002年12月2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郑重地向国人和世人宣布: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从毛主席1952年提出这个伟大的构想,到2002年正式开工建设,南水北调的伟大构想到变成现实,整整经历了半个世纪。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

1、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穿过黄河北送至天津,输水主干渠全长1156公里;另一路不过黄河向东经济南、淄博、潍坊输水到烟台、威海,全长701公里。东线工程分3期实施,总调水量148亿立方米,主要解决黄淮海流域津浦铁路沿线和胶东地区严重缺水问题。东线一期工程2002年开工,2013年11月正式通水。

2、中线工程:从我省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至北京市团城湖,沿线以开挖渠道为主,全长1277公里。天津干渠自

河北省徐水县总干渠上分水向东至天津外环河,全长155公里。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调水量95亿立方米,二期工程建成后调水量增加至130亿立方米,目前建设的为一期工程。中线工程主要解决京、津、冀、豫四省(市)的严重缺水问题。

中线工程主要分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和汉江治理工程三部分:

水源工程:包括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即将大坝由162米加高到176.6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相应库容由174.5亿立方米增加到290.5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淹没影响涉及河南、湖北两省22.3万人,规划搬迁安臵移民34.5万人,其中河南省16.4万人(农村移民16.2万人);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位于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村,主要建筑物有挡水重力坝、引水闸、电站建筑物等,电站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

输水工程:总干渠跨越江、淮、黄、海四大流域,沿线经过豫、冀、京、津四省(市),全长1432公里(其中天津干渠长155 公里)。河南省境内长731公里,占57.2%,途经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8个省辖市的21个县(市)。

汉江下游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汉江中下游兴建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工程、改扩建沿岸部分引水闸站、整治局部航道四项工程,以减少或消除因调水产生的不利影响。

搬迁后的生产生活环境将大大改善。因此,库区移民群众盼望早搬迁、早安定、早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

二是移民工作性质决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具有非自愿性、依赖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性,搬迁安臵涉及移民群众的世世代代居住地的改变,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政府行动、群众性工作,情况复杂、任务艰巨、矛盾较多,这就决定了移民搬迁必须形成强力的舆论氛围,必须有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必须形成合力,越是难度大,越要大干快干。大干问题不大,小干问题不小,晚干不如早干,慢干不如快干。

三是拉动内需的有效手段。2008年11月,丹江口库区移民安臵工作开始实施后,正处于世界金融危机阶段。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减少,实体经济受到较大影响。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出台了许多扩大内需的政策,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减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我省南水北调共搬迁16.2万移民,规划建设208个移民新村,加上库区城集镇、企事业单位迁建、专业项目恢复改建等,移民投资达200多亿元。及早实施移民迁安,尽快完成这数额巨大的投资,对拉动中原地区内需、促进河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是工程建设的内在要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实施的重大战略性的基础设施项目,是缓解华北水资源

短缺的重要工程,是关系国家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千秋伟业。按时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也是工程沿线和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民迁安工作进度直接影响着水库蓄水和通水。因此,加快移民迁安进度,尽快完成迁安任务,是工程建设的内在需要,也是支持工程建设的自觉行动。同时,提前完成移民迁安,缩短移民迁安时间,可以避免因物价上涨而增加移民迁安成本,避免因此对移民迁安造成的不利影响。

2009年3月,河南省省委、省政府就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问题进行了研究,考虑到上述背景和原因,决定将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安臵完成时间由原来的四年调整为两年。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指示,省政府移民办立即起草了《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臵工作实施方案》,对移民搬迁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并就思想认识、总体要求、目标任务、落实政策、规划建设、宣传发动、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实施方案》经过反复讨论,数易其稿,最后分别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并于2009年7月24日,以中共河南省委豫文?2009?114号文印发执行。

三、执行篇

我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淹没区和水源地。我省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自2008年11月启动以来,全省上下紧紧

围绕“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把移民迁安工作当作特别紧迫、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政治体制优势、政策集成优势和党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动员各方力量、汇集八方资源,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强化督查奖惩,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实施,克服种种困难、化解重重矛盾,全力推进移民迁安工作,圆满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移民搬迁后,及时跟进各项后续工作,扎实开展后期帮扶,大力推进生产发展,创新村级社会管理,社会大局总体和谐稳定。 (一)移民迁安圆满完成

我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分试点、第一批、第二批三期实施。试点移民,涉及迁出地淅川县10个村、69个村民小组、26处村组副业、9家单位、1家工业企业。涉及安臵地6个省辖市10个县(市),建设移民安臵点12个。2008年11月7日启动,2009年 8月28日搬迁结束;第一批移民,涉及迁出地淅川县57个移民村、483个村民小组、192处村组副业、65家村属单位和4家工业企业,涉及安臵地6个省辖市的25个县(市、区),建设移民安臵点81个。2009年10月20日启动,2010年9月4日搬迁结束;第二批移民,涉及迁出地淅川县101个移民村、703个村民小组、167处村组副业、27家村属单位和10家工业企业。涉及安臵区6个省辖市的20个县(市、区),建设移民安臵点115个。2010年6月12日压茬启动,2011年8月25日完成外迁移民集中搬迁,年底前完成收尾。

我省实际搬迁安臵农村移民16.54万人;建设移民新村208

个,建设房屋39697户,总建筑面积571万平方米,户均144平方米;调整土地23.43万亩,其中征收新村建设用地2.75万亩,生产用地20.68万亩。移民搬迁实现了“平安搬迁、文明搬迁、和谐搬迁”,“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圆满完成。移民搬迁后,为使移民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实现平稳过渡,我们及时跟进房屋修缮、移民人口公示复核、过渡期生活费发放、各种手续接转、县乡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生产用地划拨、整理和分地到户等各项后续工作,安排解决移民搬迁后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大移民培训力度,举办了种植、养殖、务工等生产技能培训班,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移民就业。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举办培训班741期,培训移民7.4万人次,移民劳动力转移就业3.8万人。

(二)农村外项目全面完成。我省丹江口库区农村外项目涉及南阳市淅川县3个集镇迁建,36家工业企业和177家单位淹没处理,大量专业项目恢复改建,以及库底清理、文物保护等,涉及面广,任务繁重。为按时完成农村外项目实施工作,根据省移民安臵指挥部安排,部分需先期实施的项目经报请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同意,先期启动实施;其他农村外项目在大规模移民搬迁安臵的同时,同步实施。截至2013年上半年,库区城集镇迁建、企事业单位淹没处理和专业项目恢复改建等农村外项目,已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

(三)库底清理如期完成。库底清理工作是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水库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是保证水库按期蓄水,确保“一渠清水送北京”的关键环节。

为切实做好丹江口水库库底清理工作,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总体部署,我省丹江口水库库底清理工作,从2009年试点移民搬迁后就分批次陆续展开。在清理任务重、难度大、时间跨度长的情况下,严格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印发的丹江口水库库底清理技术要求,通过分批次清理、集中清理、扫尾清理、问题整改等四个阶段,按时完成了库底清理工作,并于2013年6月和8月顺利通过了省级初验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终验,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14年汛后通水创造了条件。

(四)顺利通过蓄水前验收。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统一部署,蓄水前终验要在2013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为全力做好蓄水前移民安臵验收工作,我省组织制定了移民安臵验收工作大纲、细则和实施方案,成立了省级初验委员会和技术验收组。在完成县级自验的基础上,2013年5至6月,省移民安臵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相关省直单位、省辖市及有关专家,分别对农村移民安臵、农村外项目和库底清理进行了省级初验技术验收。6月28日,我省召开了省级初验委员会会议,听取了省级初验工作情况汇报,审议通过了省级初验工作报告,并及时申请了国家终验。7-8月,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组织对我省移民搬迁安臵、库底清理进行了国家终验技术性验收。8月21-22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湖北丹江口市召开了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臵蓄水前验收委员会会议,顺利通过国家终验,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具备蓄水条件。

四、创新篇

为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丹江口库区移民“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我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丹江口库区移民实际,积极探讨移民迁安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中央和地方政策集成创新、移民建房“双委托”等实施管理创新、移民安臵对接创新、移民迁安组织全程参与创新、移民信访稳定等创新,为各阶段移民迁安任务的顺利完成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特别是移民村社会治理创新,贯彻落实了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符合移民村实际,解决了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各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也深受基层和广大移民群众欢迎。我省移民村创新社会治理的具体情况如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逐步提高我省水库移民村(社区)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移民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我省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于2012年12月初启动了加强和创新移民村社会管理18个试点工作,并于今年初在全省384个移民村全面推广,其中包括丹江口库区所有移民村。目前总体进展顺利,“三会”组织已经建立,规章制度日臻完善,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公共服务初见成效,为移民安稳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实施背景。丹江口水库移民搬迁后,移民群众居住集中,新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完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能力,具备城镇化的条件和社会管理的基础,可以说,丹江口库区移民是共和国水利移民史上政策最

优、安臵最好的移民,移民分享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受益者。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移民经济特别是集体经济还很薄弱,社会管理比较滞后,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仍较多,移民安稳致富奔小康任重而道远。具体表现为:一是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移民村经济发展滞后的矛盾。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但搬迁之后,移民生产生活方式需要转变,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移民致富能力还有待提高,可以说,一定时期内收入水平可能暂时下降,但水电气等刚性支出却明显增加,移民收入水平与当地群众还有不小差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繁重。二是群众日益增强的自我管理意识、维权意识与村级民主管理滞后的矛盾。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维护个人权益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一些村存在村干部“一言堂”、少数人说了算、决策不透明、群众的意见和呼声难以采纳,造成群众对村干部不信任、不拥护、干群关系恶化,或是在重大事务面前群众各执己见、意见难统一、工作难推动,或是权力过分集中、监管缺失、政务不透明滋生贪污腐败等问题。三是城镇化进程加快与村级社会管理滞后的矛盾。由于移民新村是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新型农村社区标准建设的,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房屋美观,基础设施配套,公益设施完善,加上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倾力帮扶,城镇化进程在加快。但与此同时,移民村管

理不善,公共设施无人维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排污水等现象比较突出,影响了新村形象。

因此,加强和创新移民村社会管理,通过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让移民群众在民主管理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为移民村和谐稳定和生产发展创造良好地环境,十分必要,非常紧迫。

(二)主要内容。加强和创新移民村社会管理,核心是构建村“两委”(村支部和村委会)主导、“三会”(民主议事会、民主监事会、民事调解委员会)协调、社会组织(经济管理组织、社会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村务民主管理创新。推行村“两委”领导下的民主议事会+民主监事会+民事调解委员会的移民村民主管理模式。民主议事会是受村民会议委托,在其授权范围内行使村级自治事务议事权、决策权,讨论决定村级日常事务的常设议事机构。它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采取“一户一票”的方式选举适量代表和县乡驻(包)村干部、“两委”班子、组长、党员代表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民主议事会制度坚持依法办事、民主讨论、公开表决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通过代表的参政议政,实现村“两委”班子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民主监事会,主要是监督村务管理、决策执行和财务收支等重大情况。民主监事会一般设监事5名,由村民会议在村“两委”干部及其近亲属、报账员以外村民中选举产生。县乡驻(包)村干部进入民主监事会,对民主监事会自身工作进行监督。民事调解

委员会,主要任务是调解民间纠纷,防止纠纷激化,并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公德,预防民间纠纷发生。民事调解委员会成员由村委会主任、治保主任、组长及移民家族中德高望重者组成,这些人有威信、有办法、有工作经验,能够更好地处理移民矛盾和问题,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二是经济组织管理创新。实践证明,经济实力的增强是移民村发展和稳定的关键和保障,只有壮大移民村经济,才能增强移民村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才能提高“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因此,我省整合移民后期项目扶持资金、生产发展奖补资金和各种支农惠农资金,本着一村一品、注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大多数群众受益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批种、养、加等发展项目;同时鼓励各移民村因地制宜成立工业公司、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经济组织,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依法开展经营服务活动,在移民的产、供、销方面发挥龙头作用。三是公共服务管理创新。按照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在各移民村级物业管理公司基础上,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妥善解决公益事业、和谐维稳、群众事务、村民创业等问题,为移民提供便捷式、一条龙服务,方便移民生产生活。鼓励成立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妇联会、文体协会等群众组织,移风易俗、倡导节约、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文明和谐新风。公共服务费用前期省办给予适当补助,以后从村集体收益支出,以从根本上解决移民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的养护、公共卫生保洁、垃圾清运、污水处理、水费收缴、村容村貌整治、安全保卫、政策

咨询、代办服务等瓶颈制约,促进移民村和谐发展。

(三)主要措施。为确保移民村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快速、有序推进,我办把移民村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纳入整体工作布局,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中之重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集中优势资源,强力推进,确保取得实效。突出以下几点:一是试点引路。本着“稳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2012年选定18个村(其中丹江口库区移民村17个)作为试点,省移民办班子成员、有关处(组)和省辖市移民部门联系移民村,加强对试点村的协调、督导和帮扶。先后召开移民村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动员会、中牟现场观摩会、南阳推进会、郑州座谈会等7个会议,促进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明确各级移民部门主要领导是移民村社会治理创新的第一责任人,负总责、亲自抓,加强创新实践,加大支持力度,推进移民村治理水平不断上水平、上台阶。各相关责任人自觉承担起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职责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2013年初,在试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又适时启动了全省384个重点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二是制度规范。为规范管理,我们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结合移民村实际,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和创新我省移民村(社区)社会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创新我省移民村(社区)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创新移民村(社区)社会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以及《河南省移民村(社区)民主议事会议事导则》、《河南省移民村(社区)民主监事会监督导则》、《河南省移民村(社区)民事调解委员会调

解导则》等有关制度,印发了会议、监督、公示等运作过程一系列记录表格,指导创新活动的开展;各地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工作规范,做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推进工作。三是重点帮扶。为帮助丹江口库区移民村发展生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我办在国家规划之外,筹措近2亿元,按农业移民人均0.05亩的标准,为每个移民村征用了产业园区用地;筹措资金2.7亿元,对移民生产发展实施奖补;同时,后期扶持资金也向丹江口库区移民村倾斜,全省共选出384个重点村,给予重点扶持,丹江口库区208个移民村全部在列。2009年至2012年,我办已重点倾斜2亿多元。各有关市县产业资金也向移民村倾斜。四是政策引导。对移民村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实行“三挂钩”,即与生产发展奖补资金和后扶项目资金挂钩,与试点村创新社会治理奖补资金挂钩,与移民系统评先评优挂钩。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各地实施移民村社会治理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四)实施成效。全省移民村社会治理创新工作自2012年实施以来,各地按照省移民办的部署和要求,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社会治理水平得到提升。各地按照村民自治法和有关规定,通过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组建了各类经济管理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通过层层推选,村民会议通过,产生了村级民主议事会、民主监事会、民事调解委员会;移民村的物业管理,有的直接委托物业公司管理,有的成立物业公司自己管理,

有的拓展社会化服务链条,成立便民服务中心;结合生产发展实际,制定了“强村富民”7年规划,成立了各类经济组织400多个;根据我办制定的“三会”议事导则,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村务民主管理、经济组织管理和社会服务管理的章程和制度,为规范管理奠定了基础,确保了公开、公正、公平开展工作。特别是“三会”制度的实施,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移民村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实施的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各移民村生产项目、招商引资、集体资产和收益管理、农村低保及春节慰问等重大事项的确定都是通过村民主议事会决定的。二是经济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各移民村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本村实际,分村制定发展规划,以种养加短平快项目为重点,大多村都明确了一个明晰的主导产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实施好的移民村,群众的收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整体上移民人均收入与搬迁前相比已基本实现翻番,发展好的村已翻两番多。三是干群关系日益密切。移民群众广泛参与村务决策、管理与监督,成为移民村管理的主人、发展的主人、监督的主任,涉及广大移民群众利益的事项得以顺利决策实施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公权在阳光下运行,使得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日益密切。四是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由于民主化运作,移民村“两委”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各种不和谐因素逐步减少,加上民事调解委员会的有效调解,“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特别是我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的“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活动,使一些长期困扰

移民村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我省移民村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兴趣和关注。人民日报2013年2月25日发表了《移民有了新奔头》,光明日报2月19日发表了《一搬就成小康之家》,新华社内参清样也对我省移民村再造集体经济给予关注,中央电视台4套5月23日中国新闻播发了《河南创新管理模式促移民村发展》;河南日报2013年4月2日发表了《移民村社会管理的“河南探索”》、2014年10月8日头版头条发表了《“河南经验”破解移民稳定发展难题》等,河南卫视2013年2月22日新闻联播头条播出“河南一村一品助水库移民增收致富”,省电视台法制频道播出三个专题片,全面介绍了我省加强和创新移民村社会治理取得的成就。同时,我省移民村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得到了中央农办、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水利部移民局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在南水北调工作会议上对我省移民村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大加赞赏,号召其它省份学习借鉴河南的经验。省政府副省长李亚批示:“移民村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眼前看很迫切,长远看有意义,应给予关注、指导”。

(五)总结提升。移民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和探索,既没有一套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又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在完善中提升。为确保这项工作取得成效,我们专门请国家水电中心和省社会科学院等部门作课题研究,请有关专家作技术指导,同时,积极与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等有关部门沟通衔接,探索将这项工作与基层

党建、基层民主管理结合起来,发挥综合效应。下一步,各地要积极借鉴其他地方先进经验,进一步发展、完善移民村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特别是要在与党建的结合、与党建综合服务中心的衔接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力争尽快形成一套更加完善、更加规范的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指导和推动我省的创新社会治理工作。

五、发展篇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移民后期帮扶和生产发展工作,省政府专门出台了移民后期帮扶工作意见,对移民后期帮扶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省移民安臵指挥部印发了通知,要求省直25个包县工作组实行联络员制度,继续对口帮扶丹江口库区移民所分包县和全省面上帮扶工作。各有关市县和省直包县联络组按照省政府要求,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狠抓帮扶政策落实,在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向移民村倾斜。

省政府移民办根据省政府要求,结合水库移民实际,2013年提出了移民“强村富民”战略,并确立了“一村一品”、普惠制帮扶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扶持资金项目化”、“项目资产集体化”、“资产收益全民化”的思路,积极筹措资金,扎实推进移民“强村富民”战略的实施。截止目前,全省共规划温室大棚种植、养殖、林果种植、庭院餐饮等生产发展项目868个,总投资达16.5亿元,预期年利润6.3亿元,安臵移民劳动力3.2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移民收入大幅提升。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形成了

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中牟县北沟石井村、淅川县柴沟村、社旗县淅丹等村的规模化养殖,辉县市仓房村、邓州市和谐社区等村的香菇种植,延津县杨山、襄城县张庄等村无公害蔬菜大棚种植,辉县市侯家坡村的食品加工、南阳市卧龙区的厨房电器等加工业,以及特色林果、丝毯加工、丹江鱼特色餐饮、休闲观光农业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福及广大移民群众。丹江口库区移民人均收入已由搬迁前的4200元达到7500多元,高的已经突破万元,最高的村过2万元。二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招商力度,促进移民项目借力发展。省政府移民办筹措移民生产发展奖补资金近3亿元,移民后期帮扶项目资金向移民村倾斜2亿多元,各有关市县加整合支农惠农资金向移民村倾斜,郑州市等地还建立了移民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移民“强村富民”战略实施。部分移民村依托区位、交通、土地等各自不同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力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邓州市郭家渠和北王营村、卧龙区杨营等村的奶牛养殖、中牟县全店村的饲料加工、社旗县高庄村的标准化养鸡场等均为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多,规模大,效益好,既解决了移民土地流转的稳定收益,又解决了移民劳动力就近就业,还可通过集体生产设施投资,增加集体收益。三是集体经济日益壮大,公共积累明显增加。目前全省已有50多个移民村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30多个移民村超50万元,个别移民村已突破100万元,最高的达2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主要用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公益事业支出等,条件好的村年终已经开始向群众分红,让每个移民都能享受到“强村富民”带来的成果。

六、成效篇

我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强度空前。我省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经过全体移民工作者和广大移民群众的不懈努力,充分发挥政治、体制和政策优势,动员各方力量,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实施,强化督查奖惩,圆满完成了各阶段移民工作任务,移民搬迁实现了“四年任务、两年完成”和“平安搬迁、文明搬迁、和谐搬迁”的目标,创造了水库移民奇迹;移民搬迁安臵后,及时开展后期帮扶,实施“强村富民”战略,大力发展移民生产,实现移民增收致富;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移民自我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我省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开展以来,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五个工程”(一流工程、廉政工程、生态工程、利民工程、和谐工程)为目标,以“三个一切”(一切为了移民,一切依靠移民,一切服务移民)为指针,以服从国家大局、服务河南发展、维护移民利益为原则,大力弘扬“三种精神”(战天斗地的红旗渠精神,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鞠躬尽瘁的焦裕禄精神),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谐的移民环境,推动了移民迁安工作快速有序进行,圆满完成了各阶段移民任务。

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工作的圆满完成,不仅得到了移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也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专程到我省视察并亲自主持召开了

南水北调工作座谈会,对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移民征迁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中纪委监察部稽查组对我省南水北调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后,在向我省正式反馈意见时指出:“河南不仅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主战场、大舞台,也是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宗旨、感恩人民的生动课堂”。国务院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稽察组在向我省反馈意见时指出:“河南省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成功经验,不仅是我国水库移民迁安史上的创新,也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宝贵财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我省召开观摩会,并专门印发通知,号召东、中线其他六省(市)学习河南经验,切实推进工作。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鄂竟平主任来我省调研视察后向省政府反馈意见时指出:“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上下同心,合力攻坚,扎实细致,令我“感动”和“震撼”,河南省的经验对全国南水北调各项工作,对中国的水利建设,乃至对中国的所有移民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2012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五次全体成员会议,专门安排河南省政府郭庚茂省长在会上做了重点发言,系统介绍了我省移民征迁工作的主要做法。世界银行原社会政策与社会学高级顾问、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迈克尔 M.塞尼博士考察河南省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后,评价说:“中国有世界上最优的移民政策,收到了最好的效果,丹江口库区移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项奇迹只有在中国能够完成,其他国家都应向中国学习!”

我省移民村社会治理创新工作,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大精

神,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移民群众的愿望,解决了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得到了中央农办、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水利部移民局、国家水电中心、省社科院、省委组织部等单位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媒体更是以极大的兴趣,纷纷到移民村采访报道。

七、经验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重在工程,成在水质,难在移民。移民安臵工作的成效,事关中线工程建设成败,事关库区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在移民人数多、安臵任务重、搬迁时间紧、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我省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认真落实丹江口库区“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重大决策,把做好移民工作作为检验执行力的标准,全党动员、全社会参与、全力推进,加强组织领导,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后续帮扶,做到平安搬迁、和谐移民、稳定发展。我们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是:

(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决策提出后,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移民迁安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阶段性中心工作,作为向河南人民承诺的十件大事之一提上重要日程。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站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高度,把移民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检验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重要标

准,集中优势资源,采取得力措施,坚决打赢打好这场硬仗。省委、省政府迅速成立了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臵指挥部,省委副书记任政委、分管副省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从省直13个部门抽调30多名得力人员,脱离原工作岗位,实行集中办公。省委书记、省长和省委副书记、主管副省长等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移民迁安有关事宜,并亲临移民迁安一线检查指导,对移民工作及时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寄予殷切期望。省人大、省政协、省军区主要领导对移民迁安工作也高度重视,倾注真情,从环境营造、监督检查、合力攻坚等方面对移民工作给予了极大支持。各有关市、县也都效仿成立了高规格的指挥部或领导小组,实行准战时体制,并把移民工作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重要平台,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现场指挥、亲力亲为,形成了全省上下目标一致、高效运转的指挥体系,为移民迁安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使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在我省成了各地积极主动、倾力参与的“一号工程”,成了各级主要领导普遍关心、时刻关注的“一把手工程”,成了一些地方政府严明纪律、严格奖惩的“一票否决工程”。

(二)大力实施帮扶,放大政策效应。为了加快移民安臵进度、把移民新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我们在用足用够国家有关政策、力争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协调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资金,优先倾斜于库区移民,放大移民安臵政策效应。省委、省政府专门印发了《河

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臵工作实施方案》(省委豫政文【2009】114号),制定出台了一揽子支持移民安臵的优惠政策。省直36个部门都根据要求制定了具体细化措施,向移民安臵市、县倾斜支持50余亿元,直接帮扶移民资金20.92亿元。如:财政厅为每个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50万元,并按迁安移民人数每人200元的标准在迁安两地分别计列工作经费;农业厅一次拿出农业结构调整资金750万元,并将移民沼气池全部纳入补助;国土厅把移民生产用地纳入土地整理范围;教育厅把移民学校建设全部纳入校安工程和维修工程补助范围;交通厅为移民村对外连接路每公里补助10-15万元,并免除移民搬迁路桥通行费;水利厅把移民村纳入安全用水和农田水利配套范围;卫生厅为每个移民村卫生室建设补助5万元;林业厅为每个移民村安排绿化资金5万元;体育局为每个移民村安排体育设施资金5万元;人社厅统筹安排移民就业培训等。各地为做好移民搬迁安臵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也积极出台优惠政策,整合支农惠农资金,倾力支持移民。如:平顶山、郑州、南阳等市对建设二层房屋的移民户每户最多奖励8000元;郑州市拿出2亿元,对每亩土地另外奖补7000元,地面附属物每亩奖补1500元。省政府移民办在用好移民项目资金的同时,筹措10余亿元资金用于移民搬迁和生产发展。如:我省从丹江口库区耕地占用税中拿出3.3亿元,按照每人2000元的标准用于移民建房搬迁奖励;筹措8000万元,按照每户2000元的标准用于移民院墙门楼建设奖补;筹措2.6亿元,对移民生

产发展实施奖补;筹措1.6亿元,对移民个人生产生活给予补助;从全省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中拿出约2亿多元,对移民生产发展项目给予扶持等。

(三)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为了加快移民迁安工作进度,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从2009年7月开始,我省实行了库区移民迁安包县工作责任制,省直25个厅局,均由一名副厅级实职领导干部带队,由5到7人组成工作组,分别驻扎在有移民迁安任务的25个县(市、区),驻村蹲点,一包到底。各市、县实行了市包县、县包乡、县乡干部包村包户的逐级分包制度。在移民迁安过程中,各个工作组都充分发挥了督促检查、协调迁安、政策帮扶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移民集中搬迁过程中,省里明确了各市县和省直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每批次都有各级移民安臵指挥部的精心部署、统筹安排,都有各级移民干部和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现场协调和跟踪保障。卫生部门专门组织医疗救护车队和医护人员,携带救急药品和器械,为移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公安、交警人员坚守岗位,日夜保障移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交通通畅;电力部门组建移民搬迁服务队,投入应急发电设备,确保移民搬迁用电安全;交通运输部门为移民开辟“绿色通道”,免除移民搬迁路桥通行费,同时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在搬迁车队休息的服务区,为每个移民免费分送面包、茶水、火腿肠等食品。气象部门随时发布天气预报。教育、民政、林业等部门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各级各部门都做到了一切为了移民、一切依靠移民、一切服务移民,提供周到服务,特事

特办,急事急办,不讲价钱。目前,我省已经形成纵向一致、横向同心、合力攻坚的浓厚氛围和锐气、正气。搞好移民迁安、服务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已经成为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群众的共识和大局。

(四)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设计。为了满足移民实施工作的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国家批复规划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努力把移民新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在安臵方案确定上,突出以土为本,全部实行有土安臵,确保移民长治久安;在居民点选择上,提前开展优化整合,由562个居民点整合为208个,且使居民点尽量靠近“三边”,即靠近主要道路边、城集镇边和产业集聚区边,方便移民生产生活,为致富发展创造条件;在生产用地规划上,严格执行人均水地1.05亩或旱地1.4亩的标准,开展土地整理,兴修农田水利,改善生产条件,增加耕地产量和收益;在公共设施建设上,对交通、供电、供排水、电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村部、学校、超市、卫生室等公益设施建设,反复论证,详细勘察,科学设计,保证方案最优。特别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对移民土地补偿补助费不足以在安臵区按规划标准征地的,国家增列生产安臵增补费,予以弥补;二是对移民人均房屋补偿费不足24平方米砖混结构补偿费的,国家负责补足,保证移民的基本居住条件;三是增列移民公益设施补助费,加上地方帮扶,移民新村移民公益设施完善;

四是高标准规划基础设施,做到基础设施配套;五是移民村率先实行了雨污分流,并在末端进行污水处理,做到达标排放;六是移民土地全部纳入土地整理,耕种条件大大改善。从全省规划的208个移民安臵点看,不但土地条件、交通条件、水利条件,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好,外迁移民安臵区土地大多都是吨粮田,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优势,而且每个移民新村都规划的比较到位、标准较高。

(五)强化督促检查,严格实行奖惩。我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臵时间紧、任务重,在全面安排好移民安臵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把督导检查、奖优罚劣作为搞好移民安臵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制定完善了有关督促督查办法和奖惩办法,为督查和奖惩提供政策依据,使督促检查和奖惩措施规范化、制度化。根据督查办法和奖惩办法,省移民安臵指挥部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定期不定期地对全省移民安臵工作进度、建房质量、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优惠政策落实等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逐项打分,排定名次,印发通报,对先进单位大张旗鼓地实行重奖,对落后单位不留情面地点名批评。通过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评比,省各地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良好局面。

(六)加强质量监管,确保建设质量。移民新村建设是移民迁安工作的关键环节,在新村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但高起点规划,而且高标准建设,争取做到一次规划、一步到位,把每个新居率先建成当地新农村的示范村。在户型选择方面,我们从

社会上广泛征集美观实用的230户型设计方案,经专家论证后精选出了46个获奖设计方案编印成册,发放到每个市县和移民村,让移民群众精挑细选、优中选优。在新村布局、户型选择、房屋造价、施工队伍招标等方面充分征求移民群众意见,积极组织移民代表全程监督,并始终坚持“六个统一”、严把“五道关口”、 实行“四位一体”、落实“三项机制”、做到“两个满意”、实现“一个目标”。坚持“六个统一”,即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搬迁、统一发展;严格“五道关口”,即严把招标投标关、市场准入关、材料进场关、监测检验关、竣工验收关;实行“四位一体”,即政府监督、中介监理、企业自控、移民参与的质量监督体系;落实“三项机制”,即每月一次互督互查、关键时间节点(如三通一平、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基础设施等)评比奖惩、搬迁前省、市、县三级验收;做到“两个满意”,即政府满意,移民满意;实现“一个目标”,即和谐移民的目标。通过以上措施,使移民新村建设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尤其是把督导检查、奖优罚劣作为促进移民新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制定和完善了有关督促检查、奖惩办法,在重要时间节点进行互督互查和明察暗访,根据督查情况,下发有棱有角的通报,对先进单位大张旗鼓地实行重奖,对落后单位不留情面地点名批评,营造争先创优、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确保把移民新村建成移民群众放心满意的精品工程。移民新村建成后,房屋美观漂亮,街道宽敞明亮,基础设施配套,公益设施完善,各个移民新村都做到了绿化、亮化、美化,已经成为当

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可以说,每个移民新村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整体水平超过了当地群众十余年,真正实现了移民群众一代人建设三代人居住的愿望。

(七)坚持亲情操作,平安和谐搬迁。水库移民为国家工程建设被动搬迁。在搬迁过程中,既要服从政府安排,又留恋家乡的一草一木,心情复杂、心理脆弱,工作如果不细、不实,极易引发矛盾和纠纷,产生不稳定因素。在搬迁安臵过程中,我们坚持尊重移民的意愿、尊重移民的知情权,坚持刚性政策、亲情操作,让移民参与搬迁安臵的全过程,既消除了移民群众的种种顾虑,又促进了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搬迁前,我们广泛深入宣传移民政策、搬迁安排、奖励制度及各地对移民群众的支持和厚爱,形成积极搬迁、支持搬迁的浓厚氛围。同时,根据移民新村建设进展情况和库区移民的生活习惯,提前制订了详细的工作预案和操作流程,对待年老体弱、临产孕妇、高危病人等特殊群体,逐一进行登记造册,使移民群众时时刻刻感受到各级各部门饱含深情、细致入微的人性化安排。在搬迁中,我们一方面严格按照预定的工作预案和操作流程,统一组织车辆,统一装车卸车,统一停车看护,统一行车线路,移民统一佩戴标牌。迁安两地每车安排人员一路跟踪护送,交警、医疗人员全程跟踪,特别是对年老体弱、临产孕妇、高危病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对移民心里脆弱者,实施心里抚慰和干预,保证不出意外;另一方面,采取得力措施,免除路桥通行费,免费提供午餐,提供周到细致服务,确保平安、顺利、和谐搬迁。

(八)加强后续帮扶,促进生产发展。为了促进移民搬迁后,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在移民搬迁结束后,各市、县及时开展了各项后续帮扶工作,安排解决移民搬迁后的生产生活问题。积极安排房屋修缮;组织移民人口公示复核;按月发放了生活补助;及时办理各种手续接转;普遍发放了粮、面油、蔬菜、炊具等物品,保证了一周的生活必需;实行县乡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联系移民户制度,千方百计帮助移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就医就学都作了比较详细周到的安排,军烈属、五保户、鳏寡孤独、贫困户等脆弱群体得到了妥善安臵;加快生产用地划拨、移交和分地到户,确保按时种上了小麦;举办了种植、养殖、务工等生产技能培训班,为移民“能发展,快致富”打下基础;开展劳务输出活动,增加了移民收入;积极谋划和实施生产开发项目,帮助移民群众增收。

面对“天下第一难”的移民迁安工作,我们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了党的核心领导优势、现行体制机制优势、中央和地方政策集成优势、党善于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挑战困难考验,成功破解难题,圆满实现了“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广大移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二是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三是得益于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有机集成。四是得益于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五是得益于

广大干部的务实重干、吃苦耐劳。六是得益于广大移民群众大爱报国、无私奉献。其核心是移民工作实现两个转变:即由部门工作转变为政府行为,进而转变为全社会的行动。

八、精神篇

伟大的事业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以往的历史中,河南干部和河南人民用艰苦奋斗和扎实奉献创造了被世人称道的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三平”精神,这是我省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期波澜壮阔的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安臵工作中,广大移民干部和移民群众更是报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民族的责任、对移民的深深热爱,积极发扬中原儿女的优秀品质,抢机遇,谋发展,战天地,破难关,在中原热土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孕育产生了以“顾全大局、克难攻坚、团结拼搏、无私奉献”为核心的南水北调移民精神。顾全大局,就是广大移民干部把移民迁安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胸怀祖国,心系移民,不讲条件,不讲代价,全力以赴做好移民工作;广大移民群众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舍小家,顾大家,隔离亲情,抛家舍业,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克难攻坚。就是在艰巨而繁重的移民搬迁工作中,广大移民干部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不怕吃苦,连续作战,忍受了一次又一次误解和委曲,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为移民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团结拼搏。就是围绕移民工作,全省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合力攻坚,以高

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推动移民迁安工作顺利进行。无私奉献。就是移民干部为迁安大计日夜奋战,呕心沥血,一切为了移民,一切围绕移民,一切服务移民,“五加二、白加黑”成为工作常态,坚守岗位、履职尽责成为自觉行动,一些干部长年累月不进家门,一些干部带病坚持一线指挥,一些干部为移民大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移民迁安史上的奉献之歌。

这种精神,是普普通通、踏踏实实河南人的群体展示,让全世界看到了河南人积淀深厚、传承久远的历史形象;是不畏艰险、侠肝义胆河南人的华美奉献,向全世界展示了河南人昂扬向上、敢为人先的奋斗形象;是包容宽厚、忍辱负重河南人的艰辛付出,让全世界认识了河南人心怀天下、负重奋进的务实形象;是自尊自强、能拼会赢河南人的倾情演绎,让全世界了解了河南人锐意进取、发愤图强的发展形象。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新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践行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时代要求的新贡献,是我们推进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动力,是支撑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基石,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力量源泉。 九、奉献篇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是一项伟业工程,移民迁安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广大移民干部不怕吃苦,不怕疲劳,不怕困难,不计个人得失,“五加二,白加黑”忘我工作。有的,

家在眼前,却翻山越岭,走村串户,长年累月难进家门;有的,天天忙于搞宣传,作动员,解纠纷,排疑难,喉咙发炎,嗓子哑了,就依靠手势指挥,依靠手机短信进行交谈;有的,累倒在迁安一线,紧急救治后,挂着输液瓶继续工作;有的,面对群众的一时误会和不冷静,受到围攻谩骂和殴打,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甚至被围困在瓢泼大雨之下,全身被雨水淋得透湿,仍然耐心细致地给群众作解释工作;有的,儿女生病无法照看,父母去世无法尽孝,甚至妻子重病去世还丝毫不知;还有的,累倒在自己为之奋斗的岗位上,再也没有醒来……。我们经常听到移民干部在移民工作结束后的“三大愿望”:即“大喝一场、大哭一场、大睡一场”,这是移民干部真实的心声,也充分说明了他们工作的艰辛、压力的沉重、奉献的巨大,但是全省各级移民干部在工作中毫无怨言,他们已经把移民迁安作为一种事业的选择、人生的追求、价值的体现和神圣的使命来对待,全心投入,务实重干,默默奉献,涌现出了像徐虎、安建成、董金虎、向小丽等一大批优秀干部,先后有马有志、王玉敏、赵竹林等13位同志牺牲在移民工作第一线,仅南阳市就有12位同志牺牲。在这场战役中,有多少移民为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背井离乡,离开了世世代代耕耘的故土和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他们无怨无悔,作出了奉献和牺牲。下面介绍的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些代表。

(一)移民干部典型

1、九重镇党委书记徐虎

南水北调,难也在移民。特别是第一批移民,香花镇刘楼村搬迁,几乎把移民搬迁工作推向了绝境。该村临街边、库边、景区边,群众收入水平、经济条件远远高于邓州裴营乡,干部群众都拒绝在搬迁确认书签字。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时任香化镇党委书记的徐虎亲自带队,吃住村里18天,与拒迁户交心谈心,做思想工作。从刘楼村到镇上虽然只有几分钟车程,他不回;衣服常常被汗水浸湿,鞋底也磨出两个洞他不换;当时他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生病,也只在电话中问候。白天,他深入农户家里了解情况、宣讲移民政策,晚上,主持会议研究政策,动员全体参战人员“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要做好对接100次的准备,要做好打一场恶仗的准备!”最终从五个层面,先易后难,层层推进,实现了全村647户,户户签订了搬迁确认书,与邓州实现顺利对接,圆满完成了各批次移民搬迁安臵任务。

2010年9月,徐虎调到了九重镇,该镇既有移民自安,还有干渠征迁,也有高速征迁,任务十分繁重。在干线征迁迁坟工作中,他时常带着党员干部和百姓一起上香、烧纸、放炮,在坟前三鞠躬。这决不是作秀,是对死者灵魂的超度,是对家属最崇高的敬意。在他的带领下,九重镇移民迁安、干线征迁和水质保护等工作都顺利完成。

2、时任淅川县大石桥乡乡长向晓丽

在进村入户做移民群众的思想工作时,多次遭到围堵,但她

都用耐心和克制化解了矛盾,顺利完成了劝迁工作。

2009年1月31日(正月初六),向晓丽一行3人来到该乡移民试点村——张湾村老党员张丰歧家慰问。张湾村地处丹江流域平原地段,靠山面水,土地肥沃,素有 “九顷八十亩,不靠老天爷”之说,旱涝保丰收。听说要搬迁,村里人谁也不愿意!“乡里来抓人了——”不知谁喊了起来,村里百姓“呼啦啦”地围了过来,屋内、院里、大门口密密麻麻站满了人,至少200余。“我是来看望咱移民的,给大家拜个年!”向晓丽高兴地说。“你们夜里来干啥,来抓人?”人群中不知谁撂出一个“冷弹”。“你还有脸喝茶?看给我们安臵的啥地方?”一位老人上前一步摔碎了桌上的茶杯。电灯被人拉灭,屋里顿时一片漆黑,还有不堪想象的混乱,一个酒瓶在向晓丽脚前落地开了花。一会儿灯亮了。“都是一家人,你们说啥、骂啥都没关系,咱们有啥只管说啥好吗……”向晓丽以惯常的微笑,融化着移民群众不愿离开故土的情绪。直至子时,向晓丽以超越常人的镇定和女性特有的细腻,解答群众问题,并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一记在心头。

3、淅川县城关镇包村干部安建成

移民工作难,当移民干部更难。为了移民顺利搬迁,作为一个男人,他委曲求全,下跪磕头。

2010年6月26日下午2点,安建成引领推土机进入安洼村,对货车进户道路进行整修疏通。安建成指挥着推土机,小心翼翼

地向前推进。十米、一百米……一个小时后,新修的搬迁道路已延伸到安洼三组可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村民全寿山夫妻俩大声叫嚷着径直朝安建成走来,怒气冲冲地吵着:“你真不长眼,竟敢把俺家的祖坟给挖了!”说着说着,对方就顺手拿起石头要砸推土机上的玻璃。情急之下,安建成冲上去慌忙用双手进行阻拦。突如其来发生的事情,让安建成一时摸不着头脑。而此时,全寿山的两个儿子、儿媳也赶了过来,在双方的撕扯中,安建成的上衣被撕开一道口子,脊背上还抓出了血印。在几位领导和群众的劝说下,全寿山一家人的情绪才稍微平静下来,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全寿山家的老坟位于路边,由于不太明显,加之荒草的遮掩,导致推土机在作业时蹭到了他家的坟边。按当地习俗,挖祖坟可是一大禁忌。“一定要让安建成给我祖坟磕头祭拜!”对方毫无商量余地地提出了要求。一听这话,全场立刻鸦雀无声。在场的乡镇干部和村民们都呆住了。时间在这一刻,也仿佛凝固了。在农村,谁都知道,男儿膝下有黄金,上跪天地,下跪父母,哪有给他人下跪的道理。这简直是对人的侮辱啊!安建成黑红色的脸也沉了下去,眉头拧在了一起。他的嘴里一根烟不离一根烟。他抬起头,看到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足有上百号人……上百双眼睛都盯在安建成身上,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只见安建成把烟轻轻地按熄在地上,站起身,大声说:“好!我给他老人家磕头

谢罪!”他拿着买来的烧纸和鞭炮,恭恭敬敬地跪在全家的坟前,一张纸一张纸地烧着,最后又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他有些激动地说:“老人家,乡亲们要搬迁了,今天惊动了您,我安建成给您老磕头谢罪!”在噼噼叭叭地鞭炮声里,他起身拿起铁锹小心地给坟边添了些土……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对方已无话可说。事情总算平息下来。

4、淅川县机关党委副书记、包村干部马有志

新时期移民干部的楷模,把毕生心血和智慧投入到促进库区发展、服务移民亲人的伟大事业当中。

2009年11月丹江口库区第一批移民刚启动,马有志主动请缨成为县委办驻马蹬镇向阳村工作队队长。这一次驻进向阳村,马有志让司机把他送到村口,自个儿走进移民村,吃住都在这里,刷写标语宣传移民政策,甚至徒步到距村部13里的羊角洼走访老党员。最忙的一天,他召开了8次党员小组会进行移民动员。对于有情绪的移民,马有志显得非常有耐心。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他认这个理儿! 4月15日,向阳移民在社旗的新房建设快结束了。马有志与在社旗督工的村支部书记通了最后一次话,两人商定,马有志第二天回向阳村就搬迁方案再征求一下乡亲意见。谁料,第二天在赶往向阳村途中,马有志突然倒下,再也没有醒来。2010年4月16日,怀着对党和国家的无限热爱、对移民乡亲的深深眷恋,52岁的马有志倒在赶往移民村

的路上,如歌的乐章戛然而止。

5、淅川县上集司法所副所长、包村干部王玉敏

2011年6月16日,是淅川县上集镇白石崖村移民搬迁装车的日子,凌晨三点多,王玉敏骑着自行车,赶到了20公里外的移民现场。中午,气温高达40度,患有严重肺气肿、浑身浮肿的他全然不顾医生的嘱托,拖着病体,流着汗水,帮助移民群众抬家具、搬木头、扛粮食,一直忙到下午三点才吃上饭,他的手抖得连菜都夹不住。第二天早上四点多,他又骑着自行车来到移民搬迁现场。同事心疼他说:“王玉敏,你不要命了”。可他还是那句话:“没事儿!”。第三天,如何也想不到,他仰面躺在地上,身体已经僵硬,他56岁的生命戛然而止。大家都说。“老王是为移民累死的!”

为了移民,病危的妻子他顾不上。

2008年7月,王玉敏的妻子已是肺癌晚期。她多么希望丈夫呆在家里陪陪她啊!可是王玉敏却还在骑着他那个破旧的自行车,没日没夜地往移民村跑。

有一天,妻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埋怨说:“你还管不管我死活?”看着瘦弱的妻子,王玉敏确实内疚,自己实在对不起这个家。可是想到移民,想到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要抛家舍业,远走他乡,自己的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2008年7月20日,王玉敏正在上集镇魏营村解决移民纠纷,突然接到了亲戚打来的电话:“玉敏,赶紧回来吧!你爱人不中

了”。当他拖着疲倦的身子从移民村赶到家中时,爱人已经永远的离他而去了。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坎坎坷坷,陪伴了他一生的爱人,与他阴阳相隔。

为了移民,病重的身体他顾不上。

他身上经常装着一毛钱一包的止疼粉,疼了就吃一包。2010年8月的一天,在移民村忙碌了半天的王玉敏,刚坐到树下想喘口气,拧一拧汗水浸透的衣服,这时,所里同志说有户移民嫌搬迁车辆小,正在闹情绪,影响了整体搬迁。他不顾头晕脑胀、疲惫不堪,当即赶到这户移民家中,了解情况,协调车辆。问题解决了,移民车队顺利出发了,王玉敏却累的歪倒在了凳子上。

为了移民,穷的叮当响的家他顾不上。

妻子去世后,为了还债,他把家里唯一的房子卖了,借住在表侄女家,他的全部家当,除了一张老式木床,一台不能转圈的旧电扇,一辆破旧自行车,一双穿得没了色的皮鞋之外,一无所有。去世时,他衣袋里只有30元钱,外面却欠着10万元的债。尽管生活如此艰难,但他从来没有伸手向单位要过一分钱,从来没有向大家诉过一句苦。

从2008年移民开始,到2011年去世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王玉敏跑遍了13个移民村,行程1万多公里,进村入户宣传移民政策,化解矛盾纠纷,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一片丹心,

换来了移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他用一腔热血,化解了移民群众的矛盾纠纷;他用一身正气,筑起了社会稳定和谐的牢固防线。

6、时任淅川县移民局局长冀建成

移民工作的好参谋,移民迁安的“老黄牛”。“移民工作是使命,干好是责任,干不好是罪人。”冀建成总是以身作则,干在前头。

他患上糖尿病已十几年了,身边总是带着“三件宝”:胰岛素、小毛毯、文件袋。胰岛素每天注射两支,一年下来就是700多支,他的肚皮上满是针眼。长年累月的超负荷工作,冀建成抗拒着身体疲劳和精力不足带来的压力。2009年7月底,试点移民搬迁工作正在劲头上,一个深夜,在主持搬迁运输工作会时,他突然向后一歪晕了过去,持续了10多秒钟,后来医生说是劳累过度引发大脑供血不足。2009年8月份试点移民搬迁高峰,古稀之年的老母亲不小心摔伤腰椎住进了医院。“妈,你安心治病,我一有空就去看你。”电话里,冀建成哽咽着说。可是,20多天里,冀建成没有去医院照顾老母亲一次。

7、南阳市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移民局长王玉献

南阳市是丹江口库区移民唯一的迁出地和主要的安臵地,规划安臵移民近10万人,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移民任务十分繁重。身为南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移民局长的王玉献,可以说是南阳市移民的总参谋长和前线总指挥,他带着对移

民的深厚感情,心里始终装着移民,一门心思抓移民。他有句口头禅:“为了移民工作,死了去球”。

2011年8月2日零时35分,头部受伤还未拆线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移民局长王玉献,趁着妻子回家的空当,头戴草帽来到卧龙区蒲山镇帅庄移民新村提前搬迁现场。就在此时,他右手上留臵针开始回血,回到医院时,鲜血染红了右边裤兜。

(二)移民村干部群众典型

1、郑市新蛮子营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定

陈国定2012年3月任郑市新蛮子营村党支部书记,经两年多的工作,使该村由大乱到大治再到大发展,成为全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强村富民”示范村。他一是放弃高薪职位,勇挑为民重担。新蛮子营村刚搬迁时民心不稳,班子涣散,信访矛盾突出,多次发生进京赴省上访事件,围攻政府大院,严重影响了社会大局稳定。面对这个烂摊子,前两任支部书记相继辞职。为实现该村稳定发展,梨河镇党委政府领导相中了陈国定,多次交心动员,希望他能勇挑重担,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经过深思熟虑,陈国定不负众望,毅然放弃了年薪20万元的淅川县国有改制企业的总经理职位,回到新蛮子营村。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通过“五必访五必问”,即困难户必访,必问衣食冷暖; 发展户必访,必问致富经验; 返乡农民必访,必问就业现状; 老党员干部必访,必问发展良策; 上访户必访,必问事情原委。他带领村

两委干部及党员分包到组,深入到户,及时解决了人口、房屋、土地这三大突出问题,将各种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目前,全村信访案件数量基本为零,该村已成为新郑市最为稳定的移民村之一,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今年被省移民办评为“强村富民”第一批示范村。二是依靠移民群众,加强社会治理。陈国定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把群众当家人。看到老人们生活困难时,他主动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交合作医疗,村里每考上一个大学生他都会资助1000元。三年来,共为60岁以上老人交合作医疗520人次,资助大学生9人。新蛮子营村的长期稳定和发展,需要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谋发展。2013年3月,按照省《关于加强和创新移民村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成立了民主议事会、民主监事会、民事调解委员会。“三会”成立后,认真听取群众反映的各种意见,先后召开了20多次会议研究村内各类重大事项,增强村务监督的透明性和群众参与的广泛性。主要涉及村内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土地流转、移民村后扶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的选定、家庭邻里纠纷矛盾化解、评选低保户、模范户等日常事务,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三会”的规范运行,真正把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给了群众,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和高度赞扬。三是发动移民群众,凝聚发展合力。该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郑州国信农业科技有限

公司、河南君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一方面,移民群众不仅可以每年每亩收入1200斤小麦的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在国信公司、君丰公司基地务工,获取2000-3000元/月的“薪金”, 真正实现了从农民向产业化“工人”身份的转变,目前在打工的人员已达到了85人。另一方面,在申报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时,积极和企业沟通,通过科学论证,把企业的发展需求与省市后扶资金投入相结合,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了移民群众和合作企业的共利双赢,从根本上解决了后期扶持项目的思路窄、资金少、启动难的问题。目前,该村已实施西瓜大棚项目、蔬菜日光温室大棚项目、双孢菇生产项目、农田水利配套项目、河道护砌工程、葡萄采摘项目、梨树采摘项目和猕猴桃采摘项目等8个后扶项目,总投资达1278万元。通过近三年的强力发展,年人均收入由搬迁前的4300元提高到9000多元,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可达到60万元,到2016年村集体收入预计达到300多万元。

2、南阳市宛城区高庙乡东湾村支部书记赵竹林

在移民工作中,赵竹林时刻把移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移民迁安工作先进个人。

赵竹林于2009年12月,作为东湾村移民迁安委员会代表来到南阳市宛城区高庙乡,半年的时间里,他每天起早贪黑,从砖

灰沙的用料,到建筑钢筋的使用,对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他都严格把关,确保工程按时完工,让移民们住上放心的房屋。赵竹林所做的一切,群众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0年8月20日,经过移民群众推荐,东湾村全体移民党员选举,赵竹林被任命为高庙乡东湾村党支部书记,在接任移民村支部书记的短短四个半月时间里,他团结并带领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克服重重困难,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深入群众之中,处理偶发事件,上下协调,落实移民生产生活善后工作,夜宿田间地头,组织秋耕秋播,积极协调施工企业,落实房屋维修,作了很多工作。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却在2011年1月2日晚7时,因劳累过度引发脑溢血,不幸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3、原唐河县陈营村支部书记陈廷江

陈廷江同志生前任淅川县盛湾镇陈营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移民群众整体搬迁至唐河县湖阳镇陈营移民新村,2014年8月18日因病去世,年仅57岁。他在陈营村企稳求富的关键时刻,抛家弃业回村担任村支书,带领两委班子和群众让陈营村完成了从“乱”到“稳”,从“稳”到“富”的跃迁。他心中装着群众,善做农村工作,治乱有功夫,发展有能耐,服务有境界。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勤奋务实,无私奉献,即便身患癌症,仍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惊人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移民群众走上兴村富民之路。他被评为全省“最美村官”,并被南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pd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