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前复习--近代经济学说史

更新时间:2024-05-30 06: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年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前复习

《近代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

1.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的共同点?

答:①都将金银货币视为财富的唯一形态;②都认为外贸是财富增长的源泉。③主张发展对外贸易以增加、积累财富。 2.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不同点?(简或辨)(辨析点:重商主义早期主张绝对多卖少买;晚期主张又卖又买。)

答:正确。①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绝对地多卖少买,严禁金银货币输出国外,鼓励出口,严格限制进口,这一时期的理论被称为“重金主义”“货币主义”或“货币差额论”。 ②晚期重商主义同意早期重商主义“多卖”的主张,但反对绝对地“少买”,认为可以在保持进出口顺差的情况下购买外国商品,这一时期的理论又被称为“真正的重商主义”“重工主义”或“贸易差额论” 3.简述重商主义学说的理论贡献和缺陷?

答:理论贡献:①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②突出了中央政府在管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③论证了现代公司的前身,即拥有特权的贸易公司,对经济生活的积极作用及其影响渠道;④重商主义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准备了前提。 主要缺陷:①只把研究对象局限于流通领域;②不理解货币的起源和本质;③不了解财富的真正来源;④把作为交换价值的财富和作为使用价值的财富相对立,把流通领域当做财富的源泉。

4.重商主义强调政府对经济的控制与管理,自由放任并非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辨)

答:正确。重商主义主张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强调中央政府在管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自由放任是重农学派的主要观点。

5. 重农学派(考点 辨析:重农学派的观点是自由放任、自由流通。)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弗朗斯瓦〃魁奈 主要观点:

第一,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一种永恒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社会经济受着一定客观规律的制约,经济范畴间存在着相互的内在联系,事物的发展具有理论上的可预测性 第二,自由放任、自由流通。反对一切封建主义、重商主义和各种政府管制,支持国内工商业和国际贸易自由化

第三,重视农业。农业是生产性的,生产了超过资源耗费的价值的净产品。工业、贸易和各种职业都是有用的,但不是生产性的,仅仅是再生产出消耗掉的原材料的价值和工人们的生存手段 第四,对土地所有者征税。因为只有农业才产生剩余,并且土地所有者以地租的形式获得了剩余,多以应该只对土地所有者征税 第五,经济的内部相关性。重农学派从总体上分析了经济体系中商品和货币的循环流动。

6. 什么是“斯密教条”?它错在哪里?

答:“斯密教条”,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马克思

称之为“斯密教条”。该教条错误在于把价值决定的关系弄颠倒了,丢掉了社会总产品和总价值中的不变资本C。 7. 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的贡献?

答:①区分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认为二者“会在市场上得到十分准确的调整”; ②认为商品价值中不仅包括生产中直接耗费掉的劳动(活劳动),还包括生产生产资料所耗费的劳动(物化劳动);

③看到了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个别劳动,而是社会必要劳动; ④在事实上对价值和交换价值作了区分。

8.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中存在的两大矛盾?

答: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中确实存在两个不可克服的矛盾。①第一个矛盾是价值规律与资本和劳动相交换的矛盾,即价值规律和利润存在的矛盾。这个矛盾是斯密发现的。这一矛盾的关键是:没能区分劳动和劳动力,以致无法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说明资本和劳动力的交换产生利润。

②第二个矛盾是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即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这个矛盾是李嘉图发现的。 9. 对比李嘉图和斯密价值理论的继承和贡献.(论)

答: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考察价值的问题时,最先区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他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现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现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他也进一步分析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交换

价值的大小不决定于使用价值,但却错误的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会有交换价值。亚当〃斯密并不理解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在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并不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重属性。

李嘉图接受了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分,但比斯密又前进了一大步,他明确指出使用价值时交换价值的前提。他指出,“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或者说,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无益于我们欲望的满足,那就无论怎么样稀少也无论获得时需要耗费多少劳动,总不会具有交换价值。”事实上,他把使用价值看成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李嘉图还大体上区别了价值和交换价值。他认为,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而交换价值则是两种商品的交换关系,即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关系。但李嘉图仍然没有考察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看到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态。

所以,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斯密价值理论中的科学成份,抛弃其中某些错误,建立起了古典经济学中最成熟的劳动价值论,并把它作为理论基础贯穿于整个经济理论体系中。 10. 边沁的主要经济思想。

答:①功利主义,这是边沁思想的核心;②效用理论。以功利主义为基础,边沁罚站了效用理论;③边际效用递减。财富是幸福的尺度,但随着财富的正佳,财富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④经济自由放任。

11.功利主义就是自私自利?(辨)

答:错误的。在我们的习惯性思维里,认为功利就是个人的世俗利益,它往往与自私自利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对西方现代社会功利主义 思想的误解,也是对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误解。什么叫“功利”?功利就是避苦求乐。强调和宣扬功利,就是唤醒人们对本性的意识回归与强化。不管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管我们身处什么地位、环境,担当什么样的社会角色,都会避免痛苦追求快乐。即使那种刻 意避乐求苦的行为,究其因也是为了避免更多的人生痛苦,追求更大的人生快乐和幸福。 所以边沁的功利主义是在宣扬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12、论述边沁的功利主义与效用论。(论或辩)

答:边沁对经济学说的贡献主要在于他提出的功利主义理论和效用理论。 边沁的主要经济思想:

(1)功利主义,这是边沁思想的核心。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若导致产生与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幸福不仅涉及行为的当事人,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

(2)效用理论。①效用含义。效用是任何事物所具有的特性,它可以对当事人产生利益、好处、欢乐或幸福。效用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对整体的;行动的目的在于增加幸福;个人效用的总和就是集体的效用。所以,抛开个人利益谈论集体的利益是徒劳无益的。②效用的特性:边际效用递减。财富是幸福的尺度,但随着财富的增加,财富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政策主张:经济自由放任。他认为,大多数政府控制和管

理对于以私人为主体的经济活动而言是有害的,所以政府对经济活动应自由放任。

13.什么是“三位一体公式”

答:萨伊认为,工人、资本家和地主分别从产品的价值中得到相应的报酬;分配给工人的部分叫做工资,分配给资本家的部分称为利润,分配给地主的部分则是地租。这就是“三位一体公式”。

14、什么是折衷主义理论体系

答:穆勒的经济学说具有典型的折衷主义特征,是西方经济学的第一个综合性的折衷主义理论体系。说它“折衷”是因为它一方面为资产阶级服务,另一方面也顾及到无产阶级的要求。 15、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具有不同性质。(辨)

答:是错误的。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属于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它们的性质是一致的。穆勒这种理论割裂了生产和分配,颠倒了包括分配关系在内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法律和习惯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而不是相反)。幻想通过改善分配方式来调整资本主义的矛盾,为他的社会改良主义政策纲领提供理论依据。 16、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

答:西斯蒙第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他分析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第一个论证了经济危机的必然性。他的这些贡献对古典经济学作了重要补充。

经济危机:消费不足是经济危机的前提,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 ;存在生产无限盲目扩大和消费却在不断缩小的矛盾。 西斯蒙第认为,消费总是先于生产并决定生产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利润,生产者之间受自由竞争的支配,工业运用机器生产,企业不断集中,这一切都造成生产无限扩大。但资本主义不合理的财产分配制度,又使财产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占国民大多数的劳动者收入不足,从而使国内市场日益缩小,产品的实现受到严重阻碍,最终必然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爆发。

17、西斯蒙第创立了科学的经济危机理论。 (辨)

答:是错误的。因为,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过剩的危机的必然性,是西斯蒙弟的巨大功绩。但他用消费不足来解释危机,而不是从生产关系中寻找危机的根源,不可能揭示危机的真正原因,从而不可能创立科学的经济危机理论。 18、什么是时差利息论

答:时差利息论是由奥地利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庞巴维克提出的关于利息来自于价值时差的一种理论。时差利息论将物品分为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将物品利息分为借贷利息,企业利息和租金。

19、论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论)

答:(1)庞巴维克在边际效用价值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分配论,分配论的中心是“时差利息论”。

(2)庞巴维克将物品分为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由于所处时间不同,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的价值便有差别,“现在物品通常比

同一种和同一数量的未来物品更有价值”。

(3)庞巴维克认为,现在物品的价值大于未来物品,原因有三:一是人们对现在物品的评价必然高于未来物品;二是人们在习惯上会低估未来物品;三是现在物品比未来物品具有更高的边际效用。人们对现在物品和同类同量未来物品主观评价的差额就是利息,即人们一切收入的来源。

(4)时差利息分为三种主要形态,第一种形态是利息,第二种形态是企业利润,第三种形态是租金。

(5)庞巴维克把时差利息论看作是自己在科学上完全独立的发现,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是时差利息论否定了劳动价值论,无疑是荒谬的。

19、时差利息论是一种谬论。(辨)

答:是正确的。庞巴维克把时差利息论看作是自己在科学上完全独立的发现,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是时差利息论否定了劳动价值论,无疑是荒谬的。

20、时差利息论和马克思主义不是对立的。(辨)

答:是错误的。庞巴维克系统地阐述了他自己的经济理论,建立了一个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以“时差利息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他全面攻击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宣称马克思主义体系陷于“崩溃”。

21、时差利息论是交换理论中心。(辨)

答:是错误的。时差利息论是庞巴维克分配论的中心。 22、克拉克怎样给政治经济学分类。

答:克拉克首先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一种新的分类法,用来代替传统的“三分法”和“四分法”。他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般经济学,它研究财富的一般现象,揭示适用于一切社会的一般规律;

第二部分是静态经济学,它研究社会经济在各种经济因素没有的变化的所谓静态条件下,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第三部分是动态经济学,它研究社会经济在不断变动的条件下,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23、克拉克政治经济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辨)

答:是正确的。克拉克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的分类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一是在经济研究中,把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社会生产的前提独立出来进行研究是必要的;二是在对动态社会及其经济规律的研究中,采取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克拉克所运用的上述方法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因而不可能科学揭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4、庇古是福利经济学创始人。(辨)

答:是正确的。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庇古的著述很多,其中《福利经济学》是庇古最著名的代表作,这部书对福利经济学的解释一直被视为“经典性”的,并形成为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庇古是福利经济学创始人,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25、什么是美国制度学派。

答:制度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一个经济学派,是德国历史学派在美国的变种。其代表人物都用制度分析或结构分析方法来说明社会经济的现实及其发展趋势,因而被统称为制度学派。

26、早期制度学派有哪三个分支和代表人物。

答:(1)以凡勃伦为代表的社会心理派。主张制度分析的文化心理分析,其理论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庸俗进化论基础上。 (2)以康蒙斯为代表的社会法律派。认为法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主张依靠法律来管理经济。

(3)以密契尔为代表的经验统计派。认为制度因素的作用对任何一个经济现象中经济过程的重要性,都是以经验统计的分析为依据,因此,理论的研究是次要的,应当先对事实进行经济统计的分析,然后才能得出理论。

27、制度学派和我们所说的制度完全相同。(辨)

答:是错误的。制度学派所说的制度与我们所说的社会经济制度毫无共同之处。他们不分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把私有财产、国家法律、继承权、家庭等统统称为制度,并将其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另外,他们还以加强结构分析或制度分析而闻名。

28、什么是赫克歇尔和俄林的对外贸易理论。

答:赫克歇尔和俄林的对外贸易理论都是以现代比较优势原理为基础,观点十分一致,被合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它是资产阶级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方面最有影响的学说之一。

29、评述赫克歇尔和俄林的对外贸易理论。

答:①赫克歇尔和俄林的对外贸易理论都是以现代比较优势原理为基础,观点十分一致,被合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它是资产阶级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方面最有影响的学说之一。 ②该理论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比例和生产要素密度的原理作为出发点。生产要素比例,就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土地、劳动、资本三者的构成情况;生产要素密度,就是特定商品中所使用的土地、劳动、资本三者的比重(组合状况)。 ③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每一个国家都应当谋求生产要素比例和生产要素密度的一致性,即应发展自己生产要素相对充裕的那一种商品的生产,这样比较成本就低,就可以在国际贸易中拥有对该种商品的优势。 俄林还单独提出和论证了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认为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将趋于均等化。

30、赫克歇尔提出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辨)

答:是错误的。生产要素均等化原理是俄林提出和论证的。 31、什么是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

答:凯恩斯经济学说的重点是研究就业问题。有效需求原理是他就业理论的基础。所谓有效需求,就是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欲望。“有效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是: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价格和总供给价格相均衡时的)总需求,即决定于“有效需求”。他认为失业产生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32、什么是凯恩斯说的三个基本心理规律。

答: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是凯恩斯对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原因的解释。他认为,“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又主要是由三个“基本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决定的。 33、为什么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解释是不科学的。 答:原因在于:①三个“基本心理规律”贯串着心理因素,进一步说明了他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②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消费的阶级性。 ③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造成“投资需求”不足,造成危机,是一种颠倒因果关系的观点(投资减少是危机的结果,而不是危机的原因)。 ④凯恩斯的流动偏好规律歪曲了利息的本质和来源。

34、凯恩斯“充分就业”概念与传统有何区别。

答: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是和“非自愿失业”相联系的。他指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除了传统中“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还一种“非自愿失业”。即劳动者虽然愿意接受现行工资率,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从而产品销售困难,厂商不愿再增雇工人而造成的失业。他认为,只要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35、概述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及其主张。(论)

答:经济理论:(1)凯恩斯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有效需求原理”是他就业理论的基础。所谓有效需求,就

是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欲望。“有效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是: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价格和总供给价格相均衡时的总需求,即决定于“有效需求”。(2)他认为失业产生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又主要是由三个“基本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决定的。即消费倾向偏低,造成消费不足;资本边际效率偏低,造成投资不足;流动偏好偏高,造成利息率上升,阻碍投资。凯恩斯用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来说明“有效需求”不足,是不科学的。(3)凯恩斯认为提高就业、减少失业的对策就是提高消费倾向和扩大投资,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扩大投资。他还主张扩大国家干预经济的权力,通过财政和货币金融政策来增加公共支出,以刺激消费需求;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需求。如此,充分就业可望实现。

经济主张:根据有效需求原理,凯恩斯主张国家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宏观需求管理,刺激有效需求,以消灭失业和经济危机。 凯恩斯有四项政策主张:

一是提倡奢侈消费,实行高额累进税政策,以提高私人消费; 二是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以刺激私人投资; 三是实行赤字财政政策,进行公共投资;

四是实行对外经济扩张政策。该四项政策具体化为:赋税政策、赤字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政策、对外扩张政策。

这些政策强调国家宏观调控,比传统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主张

前进了一大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

36、“有效需求”是失业的原因。(辨)

答:是错误的。凯恩斯用“有效需求”不足解释失业是不科学的。因为第一,他的“有效需求”是建立在庸俗的供求均衡论基础上的;第二,对商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只是一种现象,不是失业和危机的根本原因。 37、什么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答: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主要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他所提出的“创新”是指“创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五种情况:

一是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新产品的新质量; 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技术); 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

五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因此,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是指经济上引入某种“新”东西,与技术上的新发明不是一回事。 38、简述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

答: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以他的“创新”理论为基础,在“创新”出现之前,经济处于静态均衡中,生产者既无利润,也无损失;由于“创新”能给企业家带来盈利机会,于是企业家

进行“创新”活动,“创新”使企业家获得了利润,其他企业就会纷纷效仿,形成“创新”浪潮;“创新”浪潮的出现造成对银行信贷和生产资料的需求扩大,引起经济高涨;当“创新”扩展到较多企业,盈利机会趋于消失之后,对银行信贷和生产资料的需求便减少,于是经济收缩;这样,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便出现“繁荣”和“衰退”的交替,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这就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长、中、短三种周期理论。 熊彼特单纯从生产技术上的创新来说明经济周期的原因,认为由于“创新”时高时低,时密时疏,从而造成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和“衰退”的交替,这是完全错误的。显然他是把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混为一谈了。危机产生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熊彼特抹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而他就不能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 39、熊彼特如何论述资本主义特征。

答:熊彼特认为,在静态均衡状态下,企业总收入等于总支出,不存在资本和利息,不产生利润;然而,经济本身存在着某种破坏均衡而又恢复均衡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创新”活动,“创新”引起了经济发展;“创新”包括五种情况:一是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五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在实现“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才存在企业家,才产生利润,存在资本和

利息;所以,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新组合”、“经济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pc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