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4-01-27 05: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2015-2016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期末生物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60分,共40题,每题1.5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有血糖、生长激素、抗体等
B.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C.糖尿病患者尿多,是因为代谢旺盛,产生的水比正常人多
D.血浆中的每一对缓冲物质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
2.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⑤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A.①②③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表示细胞内液
B.甲渗入乙中的量少于渗入丙中的量 C.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丙进入乙 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4.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网络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下丘脑不仅能分泌激素还能产生冷觉
D.分析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5.以下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体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后者含蛋白质较多 C.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尿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6.如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1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 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 7.下丘脑对高等哺乳动物稳态的维持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如果切断小白鼠的下丘脑与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小白鼠还能保持体温的基本恒定(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8.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的调节结果,既影响靶细胞的代谢又影响胰岛素自身的分泌 B.寒冷刺激时,对体内细胞起动员作用的是神经冲动和激素
C.叩击膝盖下韧带致小腿前踢的过程中,相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D.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各种激素含量都能保持动态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9.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图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 )
A.咀嚼食物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方式属于条件反射 B.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 C.激素A能作用于胰腺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 D.激素B作用于胰腺后很快被灭活导致激素的作用时间短
2
10.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等内环境中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11.现有一组对胰岛素不敏感的高血糖小鼠X.为验证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小鼠X的血糖浓度恢复正常.现将小鼠X随机均分成若干组,下表表示各组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组别
+ + 处理 胰岛素 ﹣ ﹣
+ + 方法 阿司匹林 ﹣ ﹣
+ 生理盐水 ﹣ ﹣ ﹣
实验结果(血糖浓度) 高于正常 高于正常
注:对胰岛素不敏感是指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表示有添加,“﹣”表示无添加,胰岛素和阿司匹林均用生理盐水配制成( )21教育网 A.第l、3组的实验结果应分别为:高于正常、正常
B.第4组为对照组,该组实验小鼠应选择血糖浓度正常的个体 C.为了控制无关变量,三种试剂都应通过饲喂的方式添加 D.该实验可以同时证明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12.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3
A.图中①②③三种物质既体现了激素间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
B.图中A器官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参与体液调节,是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C.C细胞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C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 D.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D细胞活性下降使淋巴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
13.为验证胰岛素具降血糖的作用,设计方案时,若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下列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生理盐水,后胰岛素溶液 B.先葡萄糖溶液,后胰岛素溶液 C.先胰岛素溶液,后生理盐水 D.先胰岛素溶液,后葡萄糖溶液 14.如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⑥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①②③ B.图甲②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 C.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
15.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健康眼睛也将失明,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其主要致病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4
A.①代表过敏原 B.②代表溶酶体酶
C.③保留了对抗原的记忆
D.③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可合成并分泌抗体
16.从H1N1到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出现,威胁着人类健康.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H7N9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起作用
B.淋巴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C.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都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D.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可了解H7N9的分子结构,加快病毒疫苗的研发进程
17.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只有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 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 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免疫反应
18.如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物质”可能是淋巴因子
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能增殖分化成E细胞 C.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D.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该免疫过程
19.下列有关参与免疫过程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是一种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都发挥作用的琳巴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C.淋巴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一定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D.人体内T细胞和浆细胞核内DNA分子数量相同,细胞器的数量不一定相同
5
20.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其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加强 B.一个人在静脉注射青霉素过程中出现了休克,很可能是过敏反应 C.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D.浆细胞可来源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21.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体对花粉或某些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B.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细胞免疫 C.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D.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22.某生物技术公司发明一种生物打印机,可利用患者自身细胞“打印”出“静脉”等器官,这为解决器官移植面临的供体不足、免疫排异等问题提供了美好前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1cnjy.com
A.异体间的器官排异反应是生殖隔离现象的体现
B.排异反应主要是浆细胞识别特异抗原后分泌的抗体的作用结果 C.用细胞“打印”出器官的过程中,细胞的DNA和mRNA均发生变化 D.免疫抑制剂可用于对供体器官免疫排异的患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
23.我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顺利完成临床试验,49位受试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受试者体内产生了针对HI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艾滋病疫苗可以消灭侵入人体内的HIV病毒 B.在HIV感染的个体内只会发生细胞免疫 C.HIV能攻击人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细胞 D.免疫缺陷病就是艾滋病 24.某患者因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而患重症肌无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正常情况基本相同 B.神经﹣﹣肌肉突触前膜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注射药物抑制抗体产生可以缓解症状
D.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对某些物质反应过度引起的
25.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6
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 B.①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
C.c细胞和e细胞,都能增殖分化形成d细胞,d细胞分泌的物质Y为淋巴因子
D.Y主要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与Y合成和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26.如图表示一棵植株被不透光的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如果固定幼苗,旋转纸盒;或固定纸盒,旋转幼苗;或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
A.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27.下列与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感光部位在幼苗尖端,弯曲部位在幼苗尖端下面 B.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幼苗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 C.单侧光会引起幼苗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色氨酸
28.如图甲是一盆栽植物,图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图甲植物①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B,则图甲植物②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D B.将图甲中植物置于右侧光照射下,③侧生长素浓度用图乙中C表示,则④侧生长素浓度小于C
C.若将图甲中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则⑤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⑥处,植物的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经浓度大于10mol?L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的某植物器官,因受到抑制而不再生长
29.有关胚芽鞘的实验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
﹣6
﹣1
7
A.图1中A、B都可发生向右弯曲生长 B.图2中放M、N的胚芽鞘生长速度相同 C.图1中C、D都不弯曲,其原理不同 D.图2中放M、N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30.下面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请分析图中a至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 )
A.a<b、c=d、e=f
31.荷兰学者Frits.Went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h~2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
B.a<b、c=d、e<f C.a<b、c<d、e=f D.a>b、c=d、e<f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32.科学家为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
A.浓度高于10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6
8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同步的
33.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
B.实验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吲哚乙酸 34.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图中虚线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可表示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B.该图可表示水平放置的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该图可表示正常放置的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D.该图可表示去掉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35.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图乙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c、d四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a>c、d>b
B.若图甲中a点的生长素浓度为10mol/L,则c点所对应的浓度介于10~10mol/L之间
C.若图甲中b点的生长素浓度与图乙中E点对应的浓度相同,则d点的生长素浓度在E~B对应的浓度区间
D.生长素在F~A对应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在A~D对应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10
﹣10
﹣8
9
36.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选用生长素类似物NAA进行如下实验: 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枝条 10个,带芽 10个,带芽 10个,带芽 10个,无芽
﹣5﹣1
浸泡 清水10min 清水10min 5×10g/mL的 5×10g/mL的 下端 NAA溶液10min NAA溶液10min 扦插 扦插于潮湿的沙土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结果 生根较多 几乎不生根 生根较少 几乎不生根 下列所做出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丙组的芽能产生NAA促进扦插枝条生少量的根 B.丁组由于缺少激素来源,故扦插枝条几乎不生根 C.由本实验可看出高浓度的NAA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D.由本实验不能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的NAA浓度
3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啤酒时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降低成本
B.具顶端优势的枝条,其侧芽部位因生长素浓度过低而不生长 C.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衰老,乙烯促进果实生长 D.植物激素的合成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8.植物激素的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细胞的伸长,高浓度处理都会导致“恶苗病” B.脱落酸由生长旺盛的部位合成,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 C.乙烯利处理青色的香蕉可加速其转变为黄香蕉
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会导致其染色体联会紊乱,出现无子果实 39.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伸长,两者促进植物生长及关系可用如图表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1·cn·jy·com
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B.图中赤霉素对①过程起促进作用,对②过程也应该是促进作用 C.赤霉素促进茎秆伸长是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而实现的 D.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不同的
40.赤霉素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而脱落酸加快植物衰老,对α淀粉酶的合成起抑制作用,两者在α淀粉酶的合成中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6﹣甲基嘌呤是mRNA合成的抑制剂,抑制剂在第11小时加入,见图中“↓”.请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1·c·n·j·y
10
A.6﹣甲基嘌呤是mRNA合成的抑制剂,抑制α淀粉酶的产生 B.在α淀粉酶合成中,脱落酸与赤霉素是拮抗关系
C.脱落酸加快植物衰老,其作用机理是促进mRNA的合成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二.简答题(40分) 41.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 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 .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 ,不能识别抗原的是 ,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 .(填下列代号)【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E.浆细胞 F.效应T细胞
(4)效应T细胞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某物质”,并通过它们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二是与靶细胞紧密接触,最终导致 .
(5)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 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 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 吞噬消化.
(6)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通过 免疫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 免疫将SARS病毒彻底消灭.
42.回答下列有关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
11
(1)若在图1中C和D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刺激B点,B点膜电位变为 ,而记录仪检测到的结果是图2中的 . (2)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变化)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图3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①如果图3中的免疫细胞代表T细胞,则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是 .精神因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从而导致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降低的原因是 . ②由图3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 ,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这充分说明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某同学认为一种植物(N植物)的提取液对SARS病毒有抑制作用,他以小白鼠为研究材料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证明.实验步骤:
①选择一只健康的小白鼠,让小白鼠感染SARS病毒.
②在喂养小白鼠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N植物提取液,观察小白鼠是否出现患病症状. 我们认为该同学的实验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请指出两点:ⅰ ;ⅱ .
43.对燕麦胚芽鞘做如图所示处理:
①放在暗盒里;
②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箔遮住; 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 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 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⑥切去胚芽鞘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长素的琼脂小块;
12
⑦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暗盒里; ⑧切去胚芽鞘尖端,放在暗盒里.都用单侧光照射. 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单侧光照射时,仍直立生长的有 . (2)弯向光源生长的有 . (3)不生长不弯曲的有 .
(4)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它的生长情况是 . (5)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 .
(6)以上实验说明,植物的茎具有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 ,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 .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 ,从尖端运输到下部,能 .
13
2015-2016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期
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60分,共40题,每题1.5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有血糖、生长激素、抗体等
B.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C.糖尿病患者尿多,是因为代谢旺盛,产生的水比正常人多
D.血浆中的每一对缓冲物质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2、人体体温调节:
(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3、糖尿病患者多饮、多食、多尿,但体重减少.
4、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血浆中的每一对缓冲物质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
【解答】解:A、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生长激素需通过体液运输、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因此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有血糖、生长激素、抗体等,A正确;
B、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产热,表现为协同作用,B正确;
C、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为原尿中含有大量的糖,原尿浓度升高,使得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导致尿液增多,C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D、血浆中的每一对缓冲物质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某种成分是否属于内环境;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⑤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A.①②③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
14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解答】解:①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使组织中代谢废物的累积,直接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把血浆中的水分吸了过来导致水肿,①正确;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②正确;
③寄生虫阻塞淋巴管,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③正确;
④肾炎导致蛋白尿,使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④正确;
⑤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⑤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是渗透压,能对合理解释各种现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
3.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表示细胞内液
B.甲渗入乙中的量少于渗入丙中的量 C.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丙进入乙
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所以图中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
【解答】解:A、据图分析,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A错误; B、组织液渗入血浆的量多余渗入淋巴的量,B错误;
15
C、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C正确;
D、组织液的O2浓度比细胞内液高,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理解内环境在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媒介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与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4.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网络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下丘脑不仅能分泌激素还能产生冷觉
D.分析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错误;
B、人体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时,可能会导致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B错误;
C、冷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C错误;
D、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能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分析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明确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识记稳态的调节机制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以下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体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后者含蛋白质较多 C.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尿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解答】解: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错误;
B、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血浆含蛋白质较多,B错误; C、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正确.
16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6.如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 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由题中的图形信息可得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下丘脑对血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分泌激素,所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解答】解:A、由图分析,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故A正确.
B、血糖浓度升高,则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低时,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故B正确.
C、下丘脑对血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分泌激素;故C正确.
D、血糖升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7.下丘脑对高等哺乳动物稳态的维持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如果切断小白鼠的下丘脑与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小白鼠还能保持体温的基本恒定(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考查的是下丘脑作为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与神经调节、动物节律行为、体温调节的关系,分析具体描述对其进行判断.
17
【解答】解:A①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性有关.所以①描述正确.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的活动来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进而调节体温.所以②描述错误.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产生冷觉和热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所以③描述错误. ④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与大脑皮层无关.所以④描述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中描述正确的有①④. 故应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下丘脑的作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8.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的调节结果,既影响靶细胞的代谢又影响胰岛素自身的分泌 B.寒冷刺激时,对体内细胞起动员作用的是神经冲动和激素
C.叩击膝盖下韧带致小腿前踢的过程中,相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D.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各种激素含量都能保持动态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PH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反射:在中枢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和传递有两种形式:(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的传递方向具有单向性,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www-2-1-cnjy-com
【解答】解:A、血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靶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代谢;当血糖浓度降低后,胰岛素分泌量又减少.所以胰岛素的调节结果,既影响靶细胞的代谢又影响胰岛素自身的分泌,A正确;
B、寒冷刺激时,对体内细胞起动员作用的是神经冲动和激素,即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B正确;
C、叩击膝盖下的韧带,会产生膝跳反射.该过程中,神经冲动沿着整个反射弧传导、传递,当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进行传递时,只能单向传递,因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也是单向传导,C错误;
D、激素分布在人体血液中,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各种激素含量都能保持动态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8
9.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图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 )
A.咀嚼食物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方式属于条件反射 B.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 C.激素A能作用于胰腺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 D.激素B作用于胰腺后很快被灭活导致激素的作用时间短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人或其他动物生来就具有的比较简单的反射活动,如手碰着火,就立刻缩回去.图示过程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www.21-cn-jy.com
【解答】解:A、咀嚼食物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方式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B、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非条件反射,B错误; C、激素传递信息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C正确; D、体液调节的时间与神经调节相比,时间较长,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综合考查了非条件反射、信息传递、体液调节内容.
10.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等内环境中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19
【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
【分析】根据图解可知,Ⅰ呼吸系统、Ⅱ消化系统、Ⅲ泌尿系统(肾脏)、Ⅳ皮肤,①消化吸收,②重吸收.
【解答】解:Ⅰ是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Ⅱ表示体外的物质进入体内的结构,Ⅱ表示消化系统;III表示泌尿系统,②表示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应为皮肤.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胞血管壁,A正确;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消化吸收进入血浆和淋巴等内环境中,血液不是内环境,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B错误;
C、②表示在尿液形成过程中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 D、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该器官应为皮肤,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意在考查知识的理解应用及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1.现有一组对胰岛素不敏感的高血糖小鼠X.为验证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小鼠X的血糖浓度恢复正常.现将小鼠X随机均分成若干组,下表表示各组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组别
+ + 处理 胰岛素 ﹣ ﹣
+ + 方法 阿司匹林 ﹣ ﹣
+ 生理盐水 ﹣ ﹣ ﹣
实验结果(血糖浓度) 高于正常 高于正常
注:对胰岛素不敏感是指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表示有添加,“﹣”表示无添加,胰岛素和阿司匹林均用生理盐水配制成( )【出处:21教育名师】 A.第l、3组的实验结果应分别为:高于正常、正常
B.第4组为对照组,该组实验小鼠应选择血糖浓度正常的个体 C.为了控制无关变量,三种试剂都应通过饲喂的方式添加 D.该实验可以同时证明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和单一变量原则,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促进血糖转化为糖原,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高血糖小鼠X对胰岛素不敏感,则第1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小鼠X的血糖浓度恢复正常,则第3组血糖浓度正常,A正确;2-1-c-n-j-y
B、第4组为对照组,该组实验小鼠应选择血糖浓度高于正常的个体,B错误; 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通过饲喂添加,应注射,C错误;
D、该实验的激素只能证明胰岛素能降血糖,但不能证明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0
12.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③三种物质既体现了激素间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
B.图中A器官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参与体液调节,是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C.C细胞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C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 D.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D细胞活性下降使淋巴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据图分析:该图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图.其中,A为下丘脑,B为甲状腺,C为浆细胞,D为T细胞.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甲状腺激素.
【解答】解:A、图中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②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③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反过来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功能体现了激素的负反馈调节,A正确;
B、A为下丘脑,下丘脑的内分泌细胞参与体液调节,神经部参与神经调节,是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B正确;
C、C为浆细胞,其来源于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的增殖分化,C错误;
D、据图分析,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D细胞活性下降使淋巴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使机体免疫力下降,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的理解与运用.
13.为验证胰岛素具降血糖的作用,设计方案时,若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下列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生理盐水,后胰岛素溶液 B.先葡萄糖溶液,后胰岛素溶液 C.先胰岛素溶液,后生理盐水 D.先胰岛素溶液,后葡萄糖溶液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21
【分析】给正常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会使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而出现休克等症状,而此症状可通过补充血糖来恢复.注射胰岛素出现症状只能说明胰岛素与症状的相关性;用注射葡萄糖溶液使症状消失说明了此症状与葡萄糖浓度的相关性.
【解答】解:在本实验中,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是否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因而有无胰岛素应该是本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也就是说,对照组中没有胰岛素,而实验组中应该有胰岛素,且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应该与实验前发生变化,其一般做法是:给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给实验组注射等量的用生理盐水溶解的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症状表现,可见对照组小鼠正常,而实验组小鼠出现血糖降低的症状,再给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可见实验鼠的症状得以恢复.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身对照的运用,意在考查学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14.如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⑥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①②③ B.图甲②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 C.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据图甲分析,①②③表示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④⑤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⑥表示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 2、分析图乙,注射疫苗,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大量抗体.
【解答】解:A、据图甲,图甲不需要抗原刺激也能进行①②③过程,分化形成吞噬细胞,淋巴细胞,A正确;
B、图甲②过程增殖分化形成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②过程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体液免疫功能降低,并不会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B错误;
C、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分化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错误; 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机体的第二次免疫,不属于过敏反应,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图,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15.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健康眼睛也将失明,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其主要致病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22
A.①代表过敏原 B.②代表溶酶体酶
C.③保留了对抗原的记忆
D.③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可合成并分泌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抗原,②表示淋巴因子,③表示记忆细胞,④表示浆细胞. 【解答】解:A、受伤眼球流出的晶状体蛋白成为抗原,引起免疫反应,A错误; B、②表示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B错误;
C、③表示记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C正确;
D、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6.从H1N1到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出现,威胁着人类健康.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H7N9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起作用
B.淋巴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C.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都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D.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可了解H7N9的分子结构,加快病毒疫苗的研发进程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效应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 【解答】解:A、H7N9侵入人体后,在内环境中体液免疫发挥作用,进入宿主细胞细胞免疫发挥作用;故A正确.
B、淋巴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故B正确. C、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而记忆细胞不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故C错误.
D、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可了解H7N9的分子结构,可通过基因工程加快病毒疫苗的研发等;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流感病毒为素材,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3
17.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只有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 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 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免疫反应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
【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
2、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解答】解: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所以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但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过敏反应的概念及机理,能对抗原和过敏原进行比较,明确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会引起过敏反应,而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免疫反应.
18.如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物质”可能是淋巴因子
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能增殖分化成E细胞 C.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D.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该免疫过程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首先吞噬细胞识别、吞噬和处理抗原,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呈递给T细胞,T细胞再呈递给B细胞;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因此图中M细胞为记忆细胞,E细胞为浆细胞.
【解答】解:A、图示为体液免疫过程,T细胞的作用是呈递抗原,同时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与分化,因此“某物质”可能是淋巴因子,A正确;
B、M细胞为记忆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成E细胞(浆细胞),B正确; C、E为浆细胞,能分泌抗体,但不能导致靶细胞裂解,导致靶细胞裂解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C错误;
D、侵入到人体内的病毒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病毒的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予以消灭,因此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该免疫过程,D正确. 故选:C.
24
【点评】本题结合人体体液免疫部分过程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首先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调节的过程,能正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其次还要求考生掌握各细胞的作用,能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下列有关参与免疫过程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是一种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都发挥作用的琳巴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C.淋巴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一定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D.人体内T细胞和浆细胞核内DNA分子数量相同,细胞器的数量不一定相同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是对免疫细胞的分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的特点、体液免疫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的综合性考查,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综合进行判断.
【解答】解:A、吞噬细胞不是淋巴细胞,A错误;
B、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识别抗原不具有特异性,B错误;
C、有的抗原可以不经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呈递,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错误;
D、人体T细胞和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T细胞和浆细胞核内DNA分子数量相同,细胞器的数量不一定相同,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不同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特点,细胞分化的实质,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0.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其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加强 B.一个人在静脉注射青霉素过程中出现了休克,很可能是过敏反应 C.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D.浆细胞可来源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解:A、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其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加强,A错误; B、一个人在静脉注射青霉素过程中出现了休克,很可能是过敏反应,B正确; C、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 D、浆细胞可来源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 故选:A.
25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类型,能准确判断各叙说所属疾病的类型.
21.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体对花粉或某些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B.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细胞免疫 C.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D.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过敏反应:过敏原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解答】解:A、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防卫不足,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不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故A错误;
B、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体液免疫,故B错误;
C、体液免疫中,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故C错误;
D、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能识别、呈递抗原,在细胞免疫中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切除胸腺后,不能合成T细胞,则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D选项中T细胞的作用: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识别、呈递抗原,在细胞免疫中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并产生淋巴因子.
22.某生物技术公司发明一种生物打印机,可利用患者自身细胞“打印”出“静脉”等器官,这为解决器官移植面临的供体不足、免疫排异等问题提供了美好前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异体间的器官排异反应是生殖隔离现象的体现
B.排异反应主要是浆细胞识别特异抗原后分泌的抗体的作用结果 C.用细胞“打印”出器官的过程中,细胞的DNA和mRNA均发生变化 D.免疫抑制剂可用于对供体器官免疫排异的患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6
【分析】进行器官移植的不同个体仍属于同一物种是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而生殖隔离则是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的现象.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主要依赖细胞免疫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患者自身细胞“打印”静脉过程中涉及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在对异体组织起免疫作用的过程中主要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但也会发生体液免疫所以异体组织也能够诱导移植受体合成并分泌抗体.
【解答】解:A、异体间的器官属于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器官,而不同物种之间才存在生殖隔离,故A错误;
B、排异反应主要由效应T细胞进行识别和攻击,进而出现免疫排斥反应,故B错误; C、由题干信息:“生物打印机”可利用患者自身细胞“打印”静脉推知,“打印”过程需要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细胞的DNA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
D、免疫抑制剂可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弱免疫排斥反应,故可用于对供体器官免疫排异的患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和器官移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3.我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顺利完成临床试验,49位受试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受试者体内产生了针对HI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艾滋病疫苗可以消灭侵入人体内的HIV病毒 B.在HIV感染的个体内只会发生细胞免疫 C.HIV能攻击人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细胞 D.免疫缺陷病就是艾滋病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
【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解答】解:A、接种艾滋病疫苗不能消灭侵入人体内的HIV病毒,A错误;
B、感染初期病毒侵入体液,人体首先会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而扩散,病毒侵入细胞后则会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消灭已侵入细胞内部的病毒,B错误; C、HIV能攻击人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细胞,C正确; D、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一种,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HIV病毒的特点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21*cnjy*com 24.某患者因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而患重症肌无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27
( )
A.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正常情况基本相同 B.神经﹣﹣肌肉突触前膜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注射药物抑制抗体产生可以缓解症状
D.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对某些物质反应过度引起的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由题意可知,者因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而患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
【解答】解:A、突触后膜受体被破坏,不影响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所以神经递质量与正常情况基本相同,A正确;
B、突触前膜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错误;
C、由题意可知,抗体破坏了膜上的受体,抑制抗体的产生,膜上的受体可发挥正常作用,故可以缓解症状,C正确;
D、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免疫能力过强引起,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通过信息分析该病是自身免疫病,并理解发病的原理.
25.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 B.①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
C.c细胞和e细胞,都能增殖分化形成d细胞,d细胞分泌的物质Y为淋巴因子
D.Y主要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与Y合成和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其中a表示血细胞,b表示T细胞,c表示B细胞,d表示浆细胞,e表示记忆细胞,f表示吞噬细胞,X表示抗原,Y表示抗体. 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解答】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因此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a、b、c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A正确;
B、①是吞噬细胞识别和吞噬抗原,②是抗原呈递过程,这两个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B正确;
28
C、c细胞(B细胞)和e细胞(记忆细胞),都能增殖分化形成d细胞(浆细胞),d细胞(浆细胞)分泌的物质Y为抗体,C错误;
D、Y为抗体,抗体主要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其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是膜性细胞器,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免疫过程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或细胞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6.如图表示一棵植株被不透光的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如果固定幼苗,旋转纸盒;或固定纸盒,旋转幼苗;或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
A.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单侧光照射使植物幼苗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使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造成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生长现象,显示出向光性.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1)如果固定幼苗,旋转纸盒,由于右侧照光,所以只有当纸盒的开口旋转右侧时,才有光照射到植物幼苗,因此植物幼苗感受的是右侧照射的单侧光,但幼苗固定,故幼苗向右弯曲生长.
(2)如果固定纸盒,旋转幼苗,由于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且旋转幼苗,所以幼苗没有感受到单侧光,故幼苗直立生长.
(3)如果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由于右侧照光,所以只有当纸盒的开口旋转右侧时,才有光照射到植物幼苗,因此植物幼苗感受的是右侧照射的单侧光,但幼苗和纸盒一起旋转,故幼苗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向光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7.下列与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感光部位在幼苗尖端,弯曲部位在幼苗尖端下面 B.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幼苗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 C.单侧光会引起幼苗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色氨酸 【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9
【分析】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篇传递给下部.
(3)拜尔试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的试验:
试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5)郭葛的试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5个试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版权所有:21教育】
【解答】解:A、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A正确;
B、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有光和无光条件下都可以产生生长素,B正确; C、单侧光会引起幼苗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测比向光侧多,C正确;
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的,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实验中生长素的发现历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28.如图甲是一盆栽植物,图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图甲植物①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B,则图甲植物②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D B.将图甲中植物置于右侧光照射下,③侧生长素浓度用图乙中C表示,则④侧生长素浓度小于C
C.若将图甲中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则⑤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⑥处,植物的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经浓度大于10mol?L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的某植物器官,因受到抑制而不再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6
﹣1
30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①表示顶芽,②表示侧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抑制了侧芽是生长,表现出顶端优势;植物水平放置时,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而根对生长素最敏感,所以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背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体现两重性.
【解答】解:A、根据图1所示,①表示顶芽,②表示侧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若图甲植物①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B,则图甲植物②处的生长素浓度为抑制作用,故大于D,A正确;
B、给予该植物右侧光照 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引起顶芽产生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运输,造成向光侧浓度低于背光侧浓度,所以③侧生长素浓度高于④侧,促进程度大,③侧生长素浓度用图乙中C表示,则④侧生长素浓度小于C,B正确;
C、当植物水平放置时,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生长,抑制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生长,但促进程度小,同时也促进根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正确;
D、经浓度大于10mol?L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的某植物器官,因受到抑制而生长变慢,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及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曲线的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29.有关胚芽鞘的实验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
﹣6
﹣1
A.图1中A、B都可发生向右弯曲生长 B.图2中放M、N的胚芽鞘生长速度相同 C.图1中C、D都不弯曲,其原理不同 D.图2中放M、N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分析图解:图1中A插入的琼脂片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故A向右弯曲生长;B插入的为玻璃片,能阻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因此B不弯曲也不生长;C中插入玻璃片后,阻断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因此胚芽鞘C不弯曲也不生长;D胚芽鞘尖端遮光后,胚芽鞘直立生长.
图2中胚芽鞘的尖端由于受到单侧光照射,琼脂块M中含有的生长素多,因此当把M、N都置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正中间时,胚芽鞘直立生长,放置M的胚芽鞘生长速度快. 【解答】解:A、由于图1中A插入的琼脂片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故A向右弯曲生长,而B插入的为玻璃片,能阻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因此B不弯曲也不生长,A错误;
B、图2中胚芽鞘的尖端由于受到单侧光照射,琼脂块M中含有的生长素多,因此当把M、N都置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正中间时,放置M的胚芽鞘生长速度快,B错误;
C、图1中C中两侧插入玻璃片后,阻断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胚芽鞘不弯曲也不生长,而D胚芽鞘尖端遮光后,胚芽鞘直立生长,C正确;
D、图2中胚芽鞘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并且琼脂块放在胚芽鞘的中间,因此胚芽鞘将直立生长,D错误.
3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植物的向光性方面的实验,考生要能够根据图中胚芽鞘不同的处理判断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并能够明确琼脂快和玻璃片对生长素阻断作用的区别;识记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并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30.下面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请分析图中a至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 )
A.a<b、c=d、e=f B.a<b、c=d、e<f C.a<b、c<d、e=f D.a>b、c=d、e<f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云母片可以阻挡生长素的运输.在受单侧光的影响,生长素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并且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
【解答】解:受单侧光的影响,b侧的生长素>a侧的生长素;中间的图由于云母片的作用,导致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以至c侧的生长素=d侧的生长素;单侧光不会影响琼脂块上的生长素的分布,所以e侧的生长素=f侧的生长素.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生长素的运输,解题关键是理解植物激素调节的特点、运输方向以及云母片的作用.
31.荷兰学者Frits.Went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h~2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分析实验: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发现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
【解答】解:A、在去掉尖端的左侧放被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A正确;
B、图中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且这些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B正确;
32
C、图中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且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生长,C正确;
D、该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对该物质的影响,因为实验中无光照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考查生长素的发现历程,重点考查考生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要求学生能识记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部位,能理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32.科学家为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
A.浓度高于10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同步的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是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与对照组相比可知,生长素浓度高于10mol/L时,仍能促进茎段的生长,只是促进作用减弱,但不是抑制生长,A错误;
B、由曲线图可知看出,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B正确;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C错误;
D、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但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生长素的含量逐渐下降,可见乙烯含量的增加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且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33.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6
﹣6
33
A.实验一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
B.实验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吲哚乙酸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1、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尖端也是感光部位;而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同时也是弯曲部位.
2、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生长素会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在极性运输的作用下,生长素向伸长区运输,使得背光侧伸长区生长的快,向光侧生长地慢,植物就弯向光源生长.
【解答】解:A、据图分析:图一对照实验自变量为尖端是否感光,感光向光弯曲生长,否则直立生长,A正确;
B、实验二中,无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尖端与下部隔断的胚芽鞘可以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
C、实验三对照实验自变量为尖端所放置的位置,结果胚芽鞘向对侧生长,C正确;
D、实验四缺少空白对照,应设置一组不放置琼脂块的胚芽鞘作为对照,因此不能得出该结论,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析图能力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34.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图中虚线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可表示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B.该图可表示水平放置的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该图可表示正常放置的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D.该图可表示去掉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分析题图和题干可知,虚线表示对植物牛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曲线上方是抑制植物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虚线下方是促进植物生长的生长素浓度.
【解答】解:A、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升高,不是下降,A错误;
34
B、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升高,不是下降,B错误;
C、正常放置的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但是开始时生长素是促进植物生长,因此曲线应全部在虚线之下,C错误;
D、没去掉顶芽之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发育,在虚线之上,去掉顶芽后,生长素浓度逐渐降低,抑制作用解除,进而促进生长,D正确. 故选:D. 【点评】分析题图明确曲线的含义是解题的突破口,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5.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图乙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c、d四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a>c、d>b
B.若图甲中a点的生长素浓度为10mol/L,则c点所对应的浓度介于10~10mol/L之间
C.若图甲中b点的生长素浓度与图乙中E点对应的浓度相同,则d点的生长素浓度在E~B对应的浓度区间
D.生长素在F~A对应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在A~D对应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抑制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从而使根表现出向地性;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弱,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使该侧细胞生长较慢,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使细胞生长较快,从而表现出茎的背地性. 【解答】解:A、由于重力的作用,使得a、b、c、d四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c>a,d>b,A错误;
B、c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应抑制根的生长,应大于10 mol/L,B错误;
C、若图甲中b点的生长素浓度与图乙中E点对应的浓度相同,而d点浓度高于b点,并且促进作用更强,因此d点的生长素浓度在E~B对应的浓度区间,C正确;
D、图中生长素在F~C对应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在C~D对应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两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明确重力会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识记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能够通过图解分析获得解题相关信息.
36.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选用生长素类似物NAA进行如下实验:
﹣8
﹣10
﹣10
﹣8
35
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枝条 10个,带芽 10个,带芽 10个,带芽 10个,无芽
﹣5﹣1
浸泡 清水10min 清水10min 5×10g/mL的 5×10g/mL的 下端 NAA溶液10min NAA溶液10min 扦插 扦插于潮湿的沙土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结果 生根较多 几乎不生根 生根较少 几乎不生根 下列所做出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丙组的芽能产生NAA促进扦插枝条生少量的根 B.丁组由于缺少激素来源,故扦插枝条几乎不生根 C.由本实验可看出高浓度的NAA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D.由本实验不能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的NAA浓度 【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分析】1、NAA是生长素类似物,芽不能产生,只能人工合成. 2、丁组无芽,由于缺少激素来源,故扦插枝条几乎不生根. 3、看图可知,乙组高浓度的NAA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4、本实验分组太少,浓度梯度过大,不能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的NAA浓度. 【解答】解:A、因为NAA是生长素类似物,芽不能产生,只能人工合成,A错误; B、芽能产生生长素,丁组无芽,由于缺少激素来源,故扦插枝条几乎不生根,B正确; C、由本实验,由乙组可看出高浓度的NAA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C正确;
D、本实验分组太少,浓度梯度过大,不能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的NAA浓度,D正确. 故选:A.
【点评】生长素类似物,植物不能产生,只能人工合成;要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的NAA浓度,需多设置几组实验,减小浓度梯度.
3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啤酒时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降低成本
B.具顶端优势的枝条,其侧芽部位因生长素浓度过低而不生长 C.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衰老,乙烯促进果实生长 D.植物激素的合成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解答】解:A、生产啤酒时,利用的原料是大麦芽,特别是其中的α﹣淀粉酶,赤霉素能促进茎的生长,A正确;
36
B、顶端优势的原因是侧芽浓度过高抑制生长,B错误;
C、细胞分裂素能延缓细胞衰老,乙烯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
D、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控制,但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能引起植物激素的合成,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8.植物激素的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细胞的伸长,高浓度处理都会导致“恶苗病” B.脱落酸由生长旺盛的部位合成,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 C.乙烯利处理青色的香蕉可加速其转变为黄香蕉
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会导致其染色体联会紊乱,出现无子果实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专题】正推法;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生长素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
赤霉素有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 脱落酸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花、果实、叶的脱落; 乙烯能增强细胞膜的透性和酶的活性,加强果实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果实中有机物的转化,从而促进果实的成熟,还能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
【解答】解:A、赤霉素最突出的作用是加速细胞的伸长,高浓度处理会导致“恶苗病”,高浓度生长素处理植株会抑制植物生长,A错误;
B、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B错误;
C、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故用乙烯利处理青色的香蕉可加速其转变为黄香蕉,C正确;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得到无籽番茄,而生长素不改变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的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39.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伸长,两者促进植物生长及关系可用如图表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B.图中赤霉素对①过程起促进作用,对②过程也应该是促进作用 C.赤霉素促进茎秆伸长是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而实现的 D.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不同的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37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前提物质色氨酸能转化成生长素从而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素被氧化形成氧化产物后不再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赤霉素通过促进色氨酸能转化成生长素和抑制生长素的氧化过程促进细胞生长.由图示可知,赤霉素促进①生长素的合成.②为生长素转化为氧化产物,赤霉素对②起抑制作用. 21*cnjy*com
【解答】解:A、赤霉素与生长素均为植物激素,是植物的一定部位产生的微量有机物,能协同促进植物生长,A正确;
B、图中中赤霉素对①过程起促进作用,对②过程起抑制作用,B错误;
C、由题图可知,赤霉素通过促进色氨酸能转化成生长素和抑制生长素的氧化过程从而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而促进细胞生长,C正确;
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及其衍生物,赤霉素的化学本质是二萜类酸,由四环骨架衍生而得,二者本质不同,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生长素与赤霉素的协同作用的机理和化学本质,正确分析题图理解生长素与赤霉素协同作用的机理是解题的关键,考查考生分析题图、回答问题的能力.
40.赤霉素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而脱落酸加快植物衰老,对α淀粉酶的合成起抑制作用,两者在α淀粉酶的合成中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6﹣甲基嘌呤是mRNA合成的抑制剂,抑制剂在第11小时加入,见图中“↓”.请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6﹣甲基嘌呤是mRNA合成的抑制剂,抑制α淀粉酶的产生 B.在α淀粉酶合成中,脱落酸与赤霉素是拮抗关系
C.脱落酸加快植物衰老,其作用机理是促进mRNA的合成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信息可知,6﹣甲基嘌呤能抑制mRNA合成,图中曲线显示赤霉素和脱落酸处理种子中淀粉酶含量与用赤霉素和6﹣甲基嘌呤处理种子淀粉酶含量,都远低于单独用赤霉素处理的对照组,说明脱落酸与6﹣甲基嘌呤的作用可能相同,都能抑制α淀粉酶的合成.
【解答】解:A、α淀粉酶的合成经过转录和翻译,6﹣甲基嘌呤通过抑制mRNA合成而抑制α淀粉酶的产生,A正确;
B、在在α淀粉酶合成中,脱落酸与赤霉素是共同作用的,且作用相反,B正确;
C、由图示可知脱落酸的作用结果和6﹣甲基嘌呤类似,作用机理是抑制了mRNA的合成,C错误;
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D正确.
38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识图、析图的能力.
二.简答题(40分) 41.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 同一种抗原二次侵入机体 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 淋巴因子 .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 A ,不能识别抗原的是 E ,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 BCDF .(填下列代号)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E.浆细胞 F.效应T细胞
(4)效应T细胞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某物质”,并通过它们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二是与靶细胞紧密接触,最终导致 靶细胞裂解死亡 .
(5)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 血清(或血浆) 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 抗原 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 吞噬细胞 吞噬消化.
(6)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通过 体液 免疫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 细胞 免疫将SARS病毒彻底消灭.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来源:21cnj*y.co*m】
3、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解答】解:(1)虚线抗原直接指向记忆细胞,应该是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所引起的主要免疫反应.
(2)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增强B细胞的免疫功能.
39
(3)吞噬细胞可以处理并呈递抗原;效应B细胞能分泌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其余所有的细胞都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
(4)效应T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活性,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
(5)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主要是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6)病毒一般寄生在活细胞内.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通过体液免疫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细胞免疫将SARS病毒彻底消灭. 故答案为:
(1)同一种抗原二次侵入机体 (2)淋巴因子
(3)A E BCDF (4)靶细胞裂解死亡
(5)血清(或血浆) 抗原 吞噬细胞 (6)体液 细胞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42.回答下列有关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
(1)若在图1中C和D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刺激B点,B点膜电位变为 外负内正 ,而记录仪检测到的结果是图2中的 D . (2)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变化)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图3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①如果图3中的免疫细胞代表T细胞,则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是 淋巴因子 .精神因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从而导致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降低的原因是 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使抗体的生成量减少 .
40
②由图3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 神经递质 ,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这充分说明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某同学认为一种植物(N植物)的提取液对SARS病毒有抑制作用,他以小白鼠为研究材料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证明.实验步骤:
①选择一只健康的小白鼠,让小白鼠感染SARS病毒.
②在喂养小白鼠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N植物提取液,观察小白鼠是否出现患病症状. 我们认为该同学的实验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请指出两点:ⅰ 没有对照实验 ;ⅱ 用于实验的小白鼠数量太少 .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兴奋在突触上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即只能由C到D.图中的电位计检测的是两个神经元膜外的电位差;在静息状态下呈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因此电流表发生两次相反地转动,并且中间有突触,会产生突触延搁. 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方式有三种:
1、间接信息交流:通过激素传递信息,靶细胞表面或者细胞内有相关受体.大部分靶细胞的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对应的激素并不进入靶细胞内,但是脂质类激素是进入细胞内起作用的.
2、通过膜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特定的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细胞,如精卵结合前.
3、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特定的通道联系,例如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 【解答】解:(1)给予神经纤维一定刺激,导致膜内外的电位发生改变,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当兴奋传递到C点时,C点的膜外为负,与D点膜形成了电位差,导致出现局部电流,在坐标中呈现负电位;当传递到C点时,C点膜外恢复为正电位,D点膜外电位为负电位,形成局部电流,在坐标中呈现正电位;又由于两个神经元之间有突触,所有有一段时间是呈断路状态,故选D.
(2)①由题意可知,精神因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导致淋巴因子分泌减少,使识别呈递抗原的能力降低.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使抗体的生成量减少.
②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3)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注意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科学原则,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 故答案为:
(1)外负内正 D
(2)①淋巴因子 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使抗体的生成量减少
②神经递质 神经﹣体液﹣免疫 (3)ⅰ没有对照实验
ⅱ用于实验的小白鼠数量太少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意在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识图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得到相关信息.考生要明确突触处兴奋传递存在突触延搁;识记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方式;明确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注意点,并能够对实验进行修订和总结.
41
43.对燕麦胚芽鞘做如图所示处理:
①放在暗盒里;
②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箔遮住; 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 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 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⑥切去胚芽鞘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长素的琼脂小块;
⑦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暗盒里; ⑧切去胚芽鞘尖端,放在暗盒里.都用单侧光照射. 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单侧光照射时,仍直立生长的有 ①⑥⑦ . (2)弯向光源生长的有 ②④ . (3)不生长不弯曲的有 ③⑤⑧ .
(4)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它的生长情况是 直立生长 .
(5)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使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导致向光一侧生长慢,背光一侧生长快,因而向光弯曲生长 . (6)以上实验说明,植物的茎具有 向光性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 胚芽鞘尖端 ,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 尖端下面一段 .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 生长素 ,从尖端运输到下部,能 促进下部的生长 .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锡铂能遮住光,云母片能阻碍生长素的运输,琼脂片不阻碍生长素的运输.
由于①放在暗盒里,没有光照,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
②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铂遮住,而尖端部位是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所以在单侧光照射下能弯向光源生长;
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阻碍了生长素的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不能生长;
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而琼脂片不阻碍生长素的运输,所以在单侧光照射下能弯向光源生长;
⑤切去胚芽鞘的尖端,不能合成生长素,所以燕麦胚芽鞘不能生长;
⑥切去胚芽鞘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琼脂小块中的生长素能扩散到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但由于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21·世纪*教育网
⑦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并置于在暗盒里,琼脂小块中的生长素能扩散到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
⑧切去胚芽鞘尖端,放在暗盒里,由于不能合成生长素,所以燕麦胚芽鞘不能生长.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42
【解答】解:(1)根据题图分析:有单侧光照射时仍能直立生长的有①⑥⑦. (2)弯向光源生长的有②④.
(3)不生长、不弯曲的有③⑤⑧.
(4)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的中心,给予右侧光照,则胚芽鞘的尖端能均匀受光,因而它的生长情况是直立生长.
(5)由于单侧光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促进作用增大,结果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朝向光源一侧弯曲,而表现出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
(6)以上实验说明,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而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生长素,从尖端运输到下部,能促进下部的生长. 故答案为: (1)①⑥⑦ (2)②④ (3)③⑤⑧ (4)直立生长
(5)单侧光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结果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朝向光源一侧弯曲
(6)向光性 胚芽鞘尖端 尖端下面一段 生长素 促进下部的生长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运输与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3
44
正在阅读:
2015-2016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01-27
汉字练习题10-24
机械原理习题(参考)12-26
三环与四环立交桥监理细则07-03
中英合同金额数字的表达09-09
高中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本8篇04-03
海底捞福利计划书03-09
- 1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 2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 英语
- 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
- 42019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第八次模拟英语试题Word版含
- 5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 6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
- 72015-2016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 82015-2016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 9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参考答案
- 10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参考答案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育才
- 沈阳市
- 辽宁省
- 学年
- 高二
- 期末
- 试卷
- 解析
- 东北
- 生物
- 学校
- 2015
- 2016
- 数控铣床基础教案
- 诗歌鉴赏专题 - ca30
- DLT德力通产品推介说明
- 中级财务会计讲义(与林斌,刘斌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中级财务会计》教材配套,教学使用)
- 2011年辽宁专升本考试真题-C语言部分
- 《机场外来物管理规定》AP-140-CA-2011-2
- 词性转换
-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中国现存唯一科举状元卷《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
- FMEA
- 远期结售汇按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账务处理的方法
- 翻译技巧总结
- 二胡专业教案
- 豫农信贷11(五级分类)
- 3 效用理论练习题答案
- 支付宝钱包的商业模式分析与前景探究1040811179作者:lightning
- 《财务分析》期末试题及答案10套卷
- 南医考试外科题库第一卷
- 雅思考试听力讲义 - 图文
- 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陈会昌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