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学视角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更新时间:2024-07-11 01: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人类学视角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摘要:文章探讨了人类学与民族体育文化特征的关系,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现代世界竞技体育项目的主要来源,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丰富和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铸型作用,表现为探索人类育文化形成发展的真谛,形成与丰富世界体育运动的内容手段与形式,完善世界体育科学的思想体系,拓展人类体育功能结构的外延,推动人类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关键词:人类学;视野;探索;民族体育

人类学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重要基础学科 ,目前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中 ,很多学者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些原始资源、 素材、 现象进行表面化的描述 ,很少从人类学理论的原理与视觉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探究 ,很难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与本质特征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与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在此 ,本文试对人类学与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以对该领域研究进行初浅的尝试。 一、 人类学与民族体育文化特征

从人类学的视角来考察人类体育文化的各种现象和发展规律具有特殊意义。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民族性、 地域性浓郁特征的亚文化形态 ,由于它与现代体育在形态特征、 规则制度、 功能结构、 组织方式、 传播范围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 ,具有与现代体育迥异的地域性文化符号与标记。要将民族传统体育的个别现象与人类体育的普遍规律结合起来 ,从人类体育的一般规律来考察、 揭示民族传统体育形成、 演变、 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结构 ,以探寻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特殊规律。因此 ,在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过程中 ,必须借助人类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人类学研究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 ,由于不同人种、 不同民族生活在不同的人文与自然环境中 ,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也呈现出千姿百态、 风格迥异的特色。因此 ,借助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和阐释各民族的体育现象与发展规律就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意义。民族传统体育的人类文化特征与人种概念不同的是民族并不仅以体质特征来区分 ,而是根据人们的语言、生活的地域、 经济生活的方式和心理素质等共同特征来划分。我国民族学界对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 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社会共同体。 ”[1]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 ,形成了相应的民族市场和世界市场 ,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联系与文化交往 ,使人们的共同语言与共同文化迅速发展 ,出现了现代民族。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人类经济全球化、 信息网络化及交通通信的快速发展 ,使各民族经济、 文化的交往更加密切 ,使各国、 各民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更为加剧 ,将会使民族之间的界限更为模糊 ,民族间的差异也将越来越淡化 ,世界各民族将成为一个共同的整体。

从体育人类学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 ,除了对人种特殊运动能力天赋形成的生物学、 遗传学研究外 ,还要探索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形成的自然、历史、文化和社会原因。并从体育人类学的综合视角中去探寻民族体育的历史源流、 本质特征、文化内涵、 价值功能、 形态结构与社会组织形式。作为体育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还可以通过对恩格斯称之为 “活的社会化石” 的现存民族和部落的实地考察 ,对其民间传承和流传的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实际研究 ,为考察体育在人类各历史阶段的文化态与发展规律 ,探究人类体育与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 宗教、 艺术、 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

系 ,为体育史的研究提供更为全面、 系统、 客观的佐证和依据。 二、 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体育与国际现代体育

从世界体育的发展看 ,当今流行的世界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大多数都来自于各国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 ,例如:现代奥运会中的正式比赛项目拳击、 摔跤、 掷铁饼、 标枪、 短跑、 马拉松跑都是来自古希腊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田径运动中的跨栏项目就是来自于英格兰早期牧羊人中流行的一种障碍游戏。而皮划艇运动则来自北美洲北部爱斯基摩人用于捕鱼的水上交通工具。在亚洲 ,流传于日本的柔道与韩国、 朝鲜的跆拳道运动现已成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可见 ,民族传统体育是现代世界竞技体育项目的主要来源 ,民族传统体育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丰富和发展 ,具有不可磨灭的铸型作用。从体育人类学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深层的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探析 ,研究民族体育在全人类体育中的共同文化要素 ,探寻民族体育的发生、 演进、 发展、 传播的原因与方式 ,对探索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的文化动因、 演进机制与发展途径都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当今世界 ,虽然以竞技体育为主体的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人类体育的主流文化 ,但它毕竟不是人类体育文化的全部。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之外还存在着一个更为庞大的体育文化体系—世界各国富有地域性、 民族性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系统。

目前 ,世界上共有 2000 多个大小不同的民族 ,在各个民族中都流传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其中的绝大多数体育活动都未进入奥林匹克文化体系 ,尤其是东方国家的传统体育项目尤其如此。[4]

奥林匹克运动只是人类体育文化的一种发展模式 ,一种体育文化价值的评价标准 ,这一模式和标准并非适合于全人类体育项目的生存与发展 ,并非适合于各种体育活动模仿照搬。西方体育强调竞技对抗 ,追求更高、 更快、 更强 ,有明确的竞技规则与胜负评判尺度。而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则注重运动的民俗性、 趣味性、 自然性、和谐性 ,是社会人文性与自然生态性的有机结合。若以奥林匹克运动的标准衡量 ,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文化模式与奥林匹克的文化模式就会出现迥异相悖的状况。尽管如此 ,这些民族传统体育在奥林匹克运动一统天下的世界仍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 ,仍在它所适应的文化生态中生存、 发展得鲜活灿烂、 自由蓬勃。当然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今天世界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正面临着保护、 发掘、 继承、 弘扬的历史选择与发展困境 ,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已成为国际体育界日益关注的重大问题。[5]

利用文化人类学、 体育人类学、 民族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能更全面、 更科学、 更客观地探寻各国民族体育生存发展的自然、 社会、 习俗等特有的文化生态环境 ,更有效地探索民族民间体育发展、 保护、 弘扬、 传播的文化要素、 动因机制与有效途径 ,推进人类体育全球化进程中的体育文化多样性发展道路。对此 ,我国著名学者小明先生在论及体育人类学的学科特性时 ,着重指出: “民族体育是发掘和弘扬人类传统的特殊文化遗产 ,竞技人类学可以摆脱现代人类单纯追求人体极限的误区;体育人类学作为定位与标示 ,能够把握未来人类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轨迹。 ” [2]体育人类学正是要结合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民族学 ,探讨体育与人类其他人文社会实践活动的联系 ,纠偏现代体育中的异化现象 ,确立体育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定位与方向 ,更好地为人类健康 ,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贡献。[6]

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是人类体育发展的另一种选择模式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体育国际化浪潮的冲击下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为注重保护本国的民族传统体育 ,以更好地保持和推进世界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当今 ,在各国众多体育项目急于走进奥林匹克大家庭、 争过 “奥运独木桥” 的情况下 ,我们不妨换个视角 ,换种思路 ,我们不去做削足适履式的顺应奥运模式;同时 ,我们也反对不求进取、 不思创新的固守陈规和妄自尊大;而应在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基础上 ,吸收先进的体育文化发展思想与方式。[3]

我们也可以构建一个适应非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模式 ,让各国、 各地域、 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得以在更广泛的基础上进行比赛、 交流与融合 ,以适应现代体育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发展的综合趋势。[4]

例如:我国开始于1953年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即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体育发展模式。半个多世纪以来 ,这种体育模式使我国各地域、 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得以相聚、 荟萃一堂 ,并根据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特征 ,设置竞技项目和表演项目 ,使我国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都得到较好的交流、 弘扬与推广。如今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举办八届之多 ,并且将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的赛马、 摔跤、 秋千、 龙舟、 抢花炮、 射弩、 陀螺、 珍珠球、 木球、 毽球、 蹴球、 武术、 高脚竞速、 板鞋竞速等15个项目列为全国民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还有数百项表演项目参加了民运会的表演比赛。实践证明:这一方式对推动非奥运会体育项目的保护、 发展和推广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7]如果我们将我国民运会的竞赛模式推广为跨区域性的、 洲际的与国际性的民族传统运动会 ,就能更好地拓展各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 传播和弘扬的渠道 ,拓展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的文化生态空间与生存发展空间 ,这才是促进人类体育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最有力、最有效的道路和模式。 参考文献

[1]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2] 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3]袁大任.足球溯源定论记[J ] .体育文化导刊,2004 , (10) . [4]赵文,胡小明. 发展民族体育的思考[J ] . 体育与科学,2000 ,(3) .

[5]狐鸣,谭广鑫.当代中国体育人类学的发展与展望[J ] .体育文化导刊,2008 , (1) . [6]饶远.亚洲武技的文化特质与价值[J ]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 , (1) . [7]饶远,张云钢.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政策的特征与启示[J ] .体育科学,2007 , (11)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o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