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概述和第一章的笔记

更新时间:2024-04-06 06: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定义: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

从侠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2)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具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具有自觉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鲜明的阶级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1、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2、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3、是否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物质世界和实践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市主观的)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暂时中发现永恒,这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试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试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而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

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存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 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 空间是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实在性,

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因而又是相对的。)

时间空间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含义

? 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持续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宇宙的持续性是无始无终、无尽无休的。 ? 时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有尽有休的。

? 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广延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 ? 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广延性是有穷有尽、有边有际的。 (4)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3、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1)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

#1、联系具有客观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果关系)

发展是标志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哲学范畴,是物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的内部,它在未分化为一个独立的事物以前存在于旧事物之中。 #2、新事物比旧事物有更多的优越性和更大的生命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

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

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37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性又称同一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P38

¥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P39 ¥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P40~45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1、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 #2、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到规律的支配)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

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作用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nw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