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中的心理战

更新时间:2023-10-27 21: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科索沃危机看现代战争心理战的运用

举世关注的北约空袭南联盟之战,已持续70余天,尽管战争还在继续,但就双方心理战对抗而言,已引发我们许多思考。

一、心理战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心理战的行动直接与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紧密相关

这次科索沃危机,美国等西方军事强国高度重视心理战的作用,并始终把心理战摆在十分突出的战略地位。有三个特点很明显,1、层次越来越高,北约领导人和其主要成员国首脑、要员频繁上阵。如:空袭前的1月19日,美国驻北约大使弗什博首先表示,如果南联盟不立即停止在科索沃境内的武装行动,北约将在几天内对其实施空中打击。接着美国国防部长科恩20日声明,北约去年10月作出的对南联盟空中打击的命令仍然有效。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21日直接威胁说,如果南联盟不满足联合国和北约的要求,美国及西方盟国将动用武力解决科索沃危机,因为武力是南联盟领导人“能够听懂的唯一语言”。同时,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也发出警告,一旦欧安组织驻科索沃观察团人员被迫离开科索沃,只能用军事力量解决科索沃危机。这些重要人物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武力胁迫的信号,无疑加大了以实力为后盾的威慑力度。说明心理战已直接反映联盟和国家的战略利益,已成为战争策划者主导和控制战争的一种重要手段。2、范围越来越广,不仅针对敌对国,同时还针对同盟国、中立国、反对国,直至整

1

个国际社会。对敌对国即南联盟,北约采取了以武力威慑为主,以分化瓦解为辅,最终达到控制并纳入北约的势力范围。对同盟国、尤其是心存疑虑的同盟国,北约主要以外交手段为主,配合以安抚、利诱和劝导,最终达到巩固联盟,一致对外的目的。对中立国,北约是能拉就拉,拉不成则尽可能争取其同情和理解。对反对国,北约则采取最大限度地克制态度,尽可能软化其对立情绪并控制其不良影响。对国际社会则大肆宣传“人权大于主权”、“普遍管辖”、“人道主义干预”等,制造种种干涉主义,以掩示其强权政治、独霸世界的阴谋,最大限度地缓和国际社会包括同盟国国内的反战情绪。说明心理战已成为国际政治、外交斗争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巩固己方阵线,推进己方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3、领域不断扩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宗教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北约为了迅速达成战略目的,展开了全方位的心理战。政治上美国及西方国家竭力使科索沃问题国际化,肆意颠倒是非,混淆视听,用人权代替主权,掩示其独霸世界的急剧膨胀的野心。经济上通过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特别是石油禁运,加大对南联盟的心理压力。军事上大动干戈,企图凭借高精武器的绝对优势和不断升级的武力打击迫使南联盟屈服。外交上频繁活动,制南、抑欧、弱俄、教训“无赖国家”,争取、利诱、暗示、劝戒并举。文化上采取渗透与强制相结合,努力使其文化意识与格格不入的西方文化相溶。宗教上蓄意制造矛盾,使本来一触既发的民族矛盾更加白热化,进而达成其以“人权”为理由的干涉。说明现代战争的总体战思想通过战略心理战得到了充分体

2

现。战略心理战的进攻与防御将更复杂、更激烈,其作用和强度将愈来愈大。

由此可见,现代战争的战略心理战正以全新的概念呈现在世人面前。说明开展战略心理战必须以物质力量为基础,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并保证在战争的战略问题上达成一致为前提。它警示我们:战争并不遥远,建立多极世界格局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在筹划未来反侵略战争心理战时要准确把握国际斗争的总体形势,准确领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保证心理战行动始终体现并服务于国家的战略利益。

二、心理战的手段运用更具特色,心理战在现代战争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北约在凭借高精武器的绝对优势大肆进行武力胁迫的同时,又不得不利用各种时机和渠道展开宣传和欺骗心理战。具体说:1、威慑手段更具强制性。开战前北约公开调动集结兵力兵器的时间、地点和数量,公开在南联盟临国或边界地区举行演习,大力宣传高精武器的性能及打击力度,其目的是大肆炫耀武力,妄图以武力慑服对方。开战后几乎每次空袭都预先通报时间、目标和方式,同时频繁向南联盟及国际社会通告武器增调情况以表示战争决心,目的是警告南联盟如不让步将遭受进一步打击和损失。由此可见,高技术威慑具有突发性,可在任何时间和地区达成威慑;具有可控性,可根据不同目的,构成不同威慑效果;具有震撼性,凭借其高精度、高速度、高强度的打击可以达成超常的威慑效果,进而恰如其分地体现其战略意志。它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有实力,才有尊严,

3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强国随时可能以向我示威,甚至是武装干涉和挑衅,对此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2、宣传手段更具影响力。第一,具有压制性。北约利用联盟的势力,始终把持着宣传强度的优势,因为塞尔维亚广播电视台不播放图像和科索沃没有外国记者,尤其是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遭到摧毁后,使北约的宣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由于北约的宣传攻势无论是强度还是范围均对南联构成绝对压制,所以公众能经常感到北约宣传心理战的刺激和影响。第二,具有煽动性。克林顿在空袭的第3天,在通过卫星向塞尔维亚人传送的录像讲话中,直接呼吁塞尔维亚人支持北约对南斯拉夫总统米络舍维奇采取的军事行动,告诉他们:米络舍维奇破坏了你们的前途,迫使“你们的儿子打一场你们不希望看到、他本来也可以阻止的无谓的战争”。由于西方“媒体的谎言”和大肆炒作南所谓“种族清洗”,并用夸张、渲染的手法大量报道科索沃平民“惨遭杀害”的场面,致使西方民意主流仍对北约的空袭行为抱有“理解”和“支持”的态度。第三,具有规劝性。北约在东正教复活节期间投下了250万份传单,这些用塞文和克罗地亚文印制的传单向塞族人解释他们的国家为什么受到打击。传单还说,如果南斯拉夫从科索沃撤出他们的部队,并接受派往这个省的国际维和部队,就允许难民返回家园,并停止空袭。目的是消减南军民复仇心理,动摇南军民的抵抗意志。第四,具有攻击性。北约在设法为野蛮侵略辩护的同时,对塞族及米洛舍维奇本人进行了疯狂攻击。指责塞族对阿族从“野蛮镇压”到“种族灭绝”,是“暴行”,是对“人类犯罪”。说米络舍维奇是

4

“魔鬼”、“军阀”,“贝尔格莱德的屠夫”、“自希特勒以来欧洲出现的最邪恶的独裁者”、“塞族暴君”等。目的是贬低塞族和米络舍维奇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诱导公众对塞族和米络舍维奇的愤恨心理。说明在未来战争中敌方将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手段和一切可能利用的口实大力进行宣传心理战。它警示我们要充分做好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反宣传的准备,尤其要加强战时广播宣传体制的构建和战时广播宣传设备的高技术含量,保证战时始终把握宣传心理战的主动权。3、欺骗手段更具诡诈性。北约为了达成不同时期的政治、军事目的,导演了不同目的的欺骗。一是旨在迷惑人心。北约在正式的声明中说“消弱它在科索沃实行镇压的军事能力”。但事实很快证明这是欺骗。空袭第二天南联盟驻华公使加伊奇在驻华使馆举行的第二次记者招待会上揭露说,北约口口声声说只打击军事目标,但从实际情况看,这完全是骗人的鬼话。除贝尔格菜德遭到轰炸外,黑山共和国的首都也遭到打击,南联盟两个自治省的省府也未能幸免,一些名胜古迹被严重破坏。北约明目张胆的欺骗其用意就是迷惑人心,为野蛮侵略掩护,争取政治上的主动性。二是旨在离间人心。空袭第5天,北约发布了一则关于米洛舍维奇的儿女逃往国外的消息。说就在北约空袭开始之前数小时,一架私人飞机载着米洛舍维奇的儿子旅科和女儿玛丽亚,从塞尔维亚的一个机场起飞前往雅典。北约这样做的目的是企图动摇米络舍维奇的统治,破坏南联盟的上下关系,制造恐慌心理。三是旨在打击精神。当塞尔维亚电视台遭到摧毁后,北约发言人谢伊奇称,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是战争的工具,那里没有任何与新闻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nq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