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之一场由金牌引起的辩论

更新时间:2023-04-11 08:4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场由金牌引起的辩论

金牌强国还是体育强国?

金牌战略与群众体育矛盾吗?中国一骑绝尘与对手的热情减退,两者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亚运会期间,新华社记者杨明的一篇评论《一骑绝尘引发的思考》,无意间竟引发了赛场之外范围甚广的一场大讨论。这边说,淡化金牌,提升体质;那边讲,竞技体育,何错之有?一时间,或贬抑,或褒扬,这场激辩,终于发展到各执一词,万家争鸣。

是嘴上风暴,还是中国体育深层次的思想碰撞?我们只知道,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口水仗

正方

一辩:杨明(新华社记者)

金牌不能等同于体育

一家独大看似可以独领风骚,但会导致亚洲体育失衡,使其他参与者感到成为陪衬。多年来,我们一直把体育等同于金牌,把体育当作强国符号,这其实是扭曲了真正的体育精神和本质。金牌拿太多并非好事,会带来负作用。

下面是一组官方数据:目前,中国有1.6亿人高血压,1.6亿人高血脂,有2亿人超重或肥胖;我们参加运动的体育人口只有28%……然而,我们的金牌总数世界第一,亚洲

绝对第一,这难道不是讽刺吗?

最后,提个建议:是否可以从下届亚运开始,淡化金牌,从大学或体协中选拔真正的业余选手参赛,这样就可以和多数亚洲国家选手处于同一选拔背景,在相近的水平上,实现真正的公平参赛。

二辩:颜强(体坛周报社副社长)

“金牌风潮”下难转型

杨明的观点不是亚运会金牌拿多了是坏事,他所忧虑的,是这种过于偏重竞技体育而导致的一种精英体育模式,在金牌风潮之下,转型为“体育强国”的难度会更大。

法国人会以顾拜旦振兴奥林匹克运动永远自豪,英国人则对奥运会上绝大多数项目起源于英国而骄傲,即便他们从来都没有在奖牌榜上垄断过这个体育盛会。哪怕是日韩,两个在奥运亚运竞技成绩上远远落后中国的近邻,至少在奥运会上,让自己的柔道、跆拳道成为了正式比赛项目,在全球强势推广。

竞技成绩并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如何利用竞技优势,通过强化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来将具备中国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推向亚洲,最终推向世界,那才是中国体育在文化高度上,对亚运甚至奥运作出的贡献。

三辩:徐济成(著名篮球评论员)

半边强那是偏瘫

不同意杨明观点的朋友,大可不必怒发冲冠、义愤填膺。

据媒体报道说,中国国奥队的小伙子们,哭着要给全国球迷下跪“谢罪”!何罪之有啊,可怜的孩子们!韩国首都首尔的汉江两岸,有超过100块开放的足球场,而偌大的中国首都北京,三环路内不一定有100个小学有标准的400米跑道。过去我会觉得这是讽刺,但现在我觉得这是一种无奈。从汉城奥运的5枚金牌,到北京奥运的51枚金牌,20年的精雕细刻,我们的金牌总数上去了,但三大球中的两大球彻底下来了。

中国体育要想由体育大国变为体育强国,首先要解决平衡、全面发展的问题。总体强才是真强,半边强那是偏瘫。

反方

一辩:殷宝林(中国代表团官员)

多拿金牌能推动群众体育

作为竞技体育,就是要拿金牌,这个目的很单一!不仅中国这样,外国也是这样。美国不重视金牌吗?你看北京奥运会金牌输给我们后,他们硬是给自己找了个台阶,称他们奖牌数第一!韩国、日本不重视金牌吗?你看他们亚运会上打得多厉害!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日本根据国内舆论调整了策略,开始淡化金牌。但是这些年,他们开始反思当年的决策,他们开始后悔了,他们又重新开始重视金牌了。

此外,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并不矛盾。竞技体育上去了,就会带动很多喜欢体育的人群,对群众体育的发展肯定有好处,竞技体育运动员退役之后,也可为更多的体育爱好者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二辩:魏纪中(中国体育界泰斗)

中国健儿强,群众也乐意

我觉得新华社的这篇文章是有片面性的。他(杨明)说亚运会我们中国派业余运动员参加,这一点是错的!你要求别人派好的来,你自己却不派好的参加,这其实是个大国主义的思想。

淡化金牌的意义,主要是对政府体育机构而言,但对运动员不存在淡化金牌的意义。运动员还是要争第一,要不然他当运动员干嘛?对于群众来讲,也不存在淡化金牌的概念。他看中国运动员比赛,当然希望中国运动员赢,他难道希望中国运动员输?对于体育行政当局来讲,竞技金牌和群众体育这两者不是对立的。新华社这篇文章就把两者对立起来,认为此长彼消。严格来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两个来源:竞技体育是政府直接投入;而大众体育投入,政府没给钱,给的是政策,比如彩票。

三辩:毛晓刚(《北京日报》评论员)

中国体育的成就不容否定

以反对“唯金牌论”为借口来否定中国体育这么多年奋斗的成果,忽略中国体育成长对亚洲体育甚至世界体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显然有失公允。

新中国成立后,集中力量发展竞技体育,以争夺金牌彰显国力、振奋民心,成为国家共识。正是在这种机制下经过不懈努力,我们才能成为如今的体育大国,才能独霸亚洲、称雄世界,才可能向体育强国的方向迈进。脱离了时代累积的背景和条件,去空谈如今我们金牌多了、竞技体育成绩好了是畸形发展,说什么“一家独大会导致亚洲体育失衡”,虽不至于颠倒黑白但也是无稽之谈,纯属危言耸听、哗众取宠。

总结陈词

关于金牌是否至上以及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与“全民健身”之争成为场外激烈争锋的一个话题。

当广州亚运会落幕时,我们有必要重申这个话题——金牌应该至上吗?这个问题如果退回到北京亚运会或是更早时间来问,答案是肯定的。那时候,中国人需要金牌,因为那是在综合国力并不强盛时人们的一个精神寄托。正因为如此,举国体制显出了其独特性及优越性,整个国家是运动员的后盾和动力,民众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可以让运动员撇下一切专心训练。在这种背景下,数十年间中国体育人才辈出。许海峰、李宁、邓亚萍、高敏……他们成为激励国人奋发图强的旗臶人物,他们的每一枚金牌都会让我们热泪盈眶。

北京亚运会后,当中国代表团以巨大金牌优势在亚洲老

大的位臵上坐得稳当当时,不得不说,关注亚运的人少了。毕竟竞技体育需要竞争和刺激,当我们可以以巨大优势夺冠时,审美疲劳感来了,尤其当我们的运动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巨大成功后,我们欣赏的眼界越来越广,境界越来越高,这时,金牌的吸引力必然下降。当然,我们也并不是对金牌完全无动于衷,至少当劳义以逆转的姿态夺得亚运会男子百米冠军时,我们同样热血沸腾。

从这点足以说明,民众需要金牌,更需要诸如田径、三大球这种主流项目的金牌。

广州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的一枝独秀确实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中国体育。时代变了,中国可以通过世博会来展示经济繁荣,可以通过“嫦娥奔月”来展示科技进步,金牌的象征意义越来越小,体育正在逐渐回归本质,那就是增强人民体质。

社会在变,时代在变,我们的观念在变,相信中国体育的体制也会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np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