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探究试题汇编100题及答案(人教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4 16: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化学探究试题汇编100题及答案(人教版)

24、30、34、42、(氯水使氢氧化钠的酚酞试液褪色)、36(氯水中褪色粒子探究)、44(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对反应的催化或是抑制作用)

编者按: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应试能力,适应高中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我们组织全区高三化学教师选编了100道探究性试题,称之为“探究性试题百题大战”。我们相信,经过这100道探究性试题的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欢迎各位老师多多提供探究性原创题。

1、(10分)科学家对H2O2结构的认识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最初,科学家提出了两种观点:①HHOO、②H-O-O-H。式中O→O表示配位键,即共用电子对由某原子单方面提供(在化学反应

中氧氧键遇到还原剂时易断裂)。

化学家Baeyer和Villiyer为研究H2O2的结构,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a、将C2H5OH与浓H2SO4反应,生成(C2H5)2SO4和水; b、将制得的(C2H5)2SO4与H2O2反应,只生成A和H2SO4; c、将生成的A与H2反应(已知该反应中H2作还原剂)。

?用电子式表示①、②两种结构: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如果H2O2的结构如①所示,实验c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写结构简式,下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H2O2的结构如②所示,实验c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进一步确定H2O2的结构,还需要在实验c后添加一步实验d,请设计d的实验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分) Ca3(PO4)2、CaHPO4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某同学向Na2HPO4溶液中滴加

CaCl2溶液至恰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证明所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2?(已知:HPO4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Ca3(PO4)2还是CaHPO4.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品及试剂: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石蕊试液、酚酞、pH试纸 - 1 -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可以不填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题共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Cu与浓H2SO4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

实验选用细铜丝、98.3% H2SO4、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CCl4、NaOH溶液等药品,铜丝被卷成螺旋状,一端没入浓H2SO4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

材料一:小组交流摘录

学生1:加热前,无现象发生;加热后,液面下铜丝变黑,产生气泡,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从铜丝表面进入浓硫酸中,黑色物质是什么?值得探究!

学生2:,我也观察到黑色颗粒状物质,后来逐渐转变为灰白色固体,我想该灰白色固体极有可能是未溶于浓硫酸的CuSO4。

学生3:你们是否注意到液面以上的铜丝也发黑,而且试管上部内壁有少量淡黄色S固体凝聚,

会不会液面以上的铜丝与硫发生了反应,我查资料发现:2Cu+S=Cu2S(黑色)。

材料二:探究实验剪辑

实验1 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铜丝重新变得光亮,溶液呈蓝绿色;将光亮的铜丝置入加热的硫蒸气中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

实验2 截取浓硫酸液面上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将浓硫酸液面下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黑色明显变浅,溶液呈蓝绿色。

实验3 将溶液中的黑色颗粒状物质,经过滤、稀硫酸洗、蒸馏水洗、干燥后放入氧气流中加热,然后冷却,用电子天平称重发现质量减少10%左右。 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上方的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D、E两支试管中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加热过程中,观察到A试管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起初部分烟雾在试管上部内壁析出淡黄色固体物质,在持续加热浓硫酸(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消失。写出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3)对A试管中的浓H2SO4和铜丝进行加热,很快发现C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但始终未见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你的猜想是:________ ___ 。

- 2 -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 。

(4)根据上述研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液面下方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成分是_____。(写化学式)

4.(9分)茶是我国人民喜爱的饮品,其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据测定茶叶中含有450种以上的有机成分与15种以上的元素。某化学研究小组欲探究茶叶中钙元素的含量,设计了探究实验方案如下:(已知茶叶中的铝、铁元素对钙离子的测定有影响)

步骤1:称取500克干燥的茶叶,置于通风橱中,充分灼烧使茶叶灰化,再用研钵磨细后移入烧杯中,然后将200mL 1 mol·L-1盐酸加入灰中搅拌、过滤、洗涤。

步骤2:向步骤1所得滤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为6~7左右,使铝、铁的氢氧化物完全沉淀,再加热煮沸30 min,加入7.95 g无水碳酸钠,充分搅拌,待沉淀完全后,过滤,洗涤,过滤后得到滤液和沉淀。

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滤液稀释至500 mL,取其中的20.00 mL溶液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 0.1000mol·L-1的HCl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0.00 mL,计算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 1中,使茶叶灰化需要三角架、泥三角、酒精喷灯、 、 等仪器。

步骤2中,改用试剂________________来调节pH将更为方便;判断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 步骤3中,滴定操作时,眼睛注视

。被滴定的20 mL滤液

中 CO3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mol,原茶叶中钙离子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若碳酸钠试剂不纯,且所含杂质不与Ca2+反应,则测得的钙离子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_______(填下列序号之一: ①偏小 ②偏大 ③不偏 ④偏小或偏大或不偏)

5.(11分)某化学研究小组以铜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1】:如右下图装置,电源接通后,与电池负极相连的铜丝上有大量气泡产生;与电池正极相连的铜丝由粗变细。电解开始30s内,阳极附近出现白色浑浊,然后开始出现橙黄色浑浊,此时测定溶液的pH约为10。随着沉淀量的逐渐增加,橙黄色沉淀慢慢聚集在试管底部,溶液始终未出现蓝色。

【实验2】:将实验1中试管底部的橙黄色沉淀取出,分装在两支小试管中,以后的操作和现象如下: 序号 ① 操作 滴入稀硝酸溶液 现象 沉淀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最终得到蓝色溶液。 橙黄色沉淀转变为紫红色不溶物,溶液呈现蓝色 ②

滴入稀硫酸溶液 阅读资料:常见铜的化合物颜色如下:

物质 颜色 物质 颜色 - 3 -

氯化铜 碱式氯化铜 氧化亚铜 固体呈棕色,浓溶液呈绿色,稀溶液呈蓝色 绿色 砖红色或橙黄色 氢氧化亚铜 (不稳定) 氢氧化铜 氯化亚铜 橙黄色 蓝色 白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的常见正化合价为___ _、_______,最终试管底部橙黄色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阴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阳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3)写出实验2中①、②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2分)下列是某兴趣小组研究浓硫酸的氧化性的结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①一般认为1:1的硫酸浓度大于60%,就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越浓氧化性越强,60%以下的H2SO4

氧化性就不怎么强了。

②温度也影响氧化性,如铜放于冷的浓硫酸中反应不明显,如果加热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现象。 ③98%的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密度为1.84g·cm3

据以上信息回答:

(1)如图装置,同学甲先向带支管的试管中放入铜粉和3mL水,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98%的浓硫酸10—15滴(约0.5mL),加热至沸腾,该试管中液体是否有有明显变化______

___。试用数据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再用分液漏斗加浓硫酸

10mL

再加热至沸腾,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利用所示装置直接从分液漏斗中加浓硫酸10mL与铜片反应。所观察到与甲不同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最终看到与甲类似的现象,乙同学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进行加热,还在带支管的试管中观察到有黑色物质出现,大胆假设此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以上试题由宝安中学江和平老师供稿)

7、农民使用的氮肥主要是“氢铵”和尿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氢铵”化肥进行了专项研究: (1)预测:根据已有知识和“氢铵”的名称,该小组预测该“氢铵”是碳酸或亚硫酸或硫酸的铵盐。

- 4 -

(2)验证和探究:①NH4+的验证: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 。

②阴离子的探究: a.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列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溴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再向滴加稀盐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 初步结论:“氢铵”是 的铵盐。

b.要进一步确定“氢铵”的成分还需要补做如下实验:取适量“氢铵”配制成溶液,取试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

(3)该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二个实验方案测定该化肥的含氮量,请你阅读后解释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评价:

A

方案(一):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上图方案(一)的烧瓶中,滴加过量NaOH浓溶液,充分微热,按如图装置,通过实验测定烧杯增加的质量(忽略漏斗中附着溶液的质量)。然后进行计算,可得化肥的含氮量。 方案(二):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上图方案(二)的烧瓶中,滴加过量NaOH浓溶液,充分微热,按如图装置(A管可以上下移动),测量生成的氨气体积(设所测体积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然后进行计算,可得化肥的含氮量。

方案(二)图中导管a的作用是

请你评价上述两套方案是否合理。若合理只需要说明结论;若不合理,请简要说明原因,并指出修改方案(若要添加仪器、药品,请说明添加的位置、名称) 方案(一): 方案(二): 8、某省2005年工业(主要是热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24×106 t,全省酸雨污染比较严重。分

- 5 -

析降雨成分发现,雨水中阴离子仍以硫酸根离子为主,约占阴离子总量的61.9%,阳离子以铵根离子为主,约占阳离子总量的84.1%。阴离子中SO42和NO3的质量比为4.13∶1,NO3的比例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回答下列问题:

? 该省大气污染特征是

A.煤烟型 B.机动车尾气型

C.由煤烟型向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转化 D.由机动车尾气型向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转化 ? 请你提出该省防治酸雨的两条主要措施 ..

; 。 ?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选择―不同地点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分析‖的课题进行探究。 ....

①如果你参加该课题的探究,在小组讨论测定地点时,你建议选择的测定地点分别 是 。

②通过查阅资料后发现,1994年以前,人们常采用HgCl2、NaCl的混合溶液吸收二氧化硫,1994年国家颁布标准(GB/T15262-94)规定用甲醛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变更吸收剂的原因除了用甲醛溶液的吸收效果比较好外,另一个原因可能是 。 ③甲醛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以后发生了如下反应,生成稳定的羟基甲磺酸:

HCHO+H2SO3→

1.0 0.8 0.6 A 该反应类型属于 。测定时,只需向吸 收空气的甲醛吸收液中加入适量NaOH和指示剂,SO2 与指示剂、甲醛反应生成可溶性紫红色化合物,根据 溶液颜色深浅(用吸光度A表示,可由仪器进行测量), 就能确定二氧化硫的含量。实验测得SO2含量与溶液 的吸光度A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欲测定某地空气中 m二氧化硫的含量(mg·

0.4 0.2 0 5.0 10.0 15.0

SO2(μg)

20.0

3

),除需要测定吸光度A外还需要记录的数据

为 。

9、某教科书对“铝热反应”实验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已知:Al、Fe的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物质 熔点(℃) 沸点(℃) Al 660 2467 Fe 1535 2750 (1)某同学猜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是铁铝合金。理由是:该反应放热能使铁熔化,而铝的熔

点比铁低,所以铁和铝能形成合金。你认为他的解释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

- 6 -

(2)根据已有知识找出一种验证产物中有Fe的最简单方法: .. 。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请填写下列表格:

所用试剂 实验操作及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一月初党中央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胡锦涛在大会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庄严宣告,利用十五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同学们,请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将来挤身科研前沿做准备。

以下素材是某课外实验小组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内容:铜与硝酸反应有关问题的探讨。

实验器材:电线细铜丝,1mol?L-1HNO3,14mol?L-1HNO3,碱石灰,Cu(NO3)2晶体,

玻璃丝,酒精灯,试管,夹持器械,火柴。 实验记录如下。

步骤 1 实验操作 将1g细铜丝放入盛有10mL1mol?L-1 HNO3的试管中加热 将1g细铜丝放入盛有10mL的2 3 4 14mol?L-1HNO3的试管中 将硝酸铜晶体配成饱和溶液 向饱和的硝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加14mol?LHNO3 +

现象记录 铜丝表面有无色气体逸出,溶液变成天蓝色 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绿色由深到浅,未见到蓝色。 深蓝色溶液 溶液仍呈深蓝色 +

-1已知:Cu2可以和NH3形成类似[Ag(NH3)2]的复杂离子[Cu(NH3)4]2,NH3分子也可以换成其他分子或离子。

请回答:

?稀硝酸与铜丝反应后,所得溶液呈天蓝色的化学粒子符号是 (写化学式)。 ?使饱和硝酸铜溶液呈深蓝色的化学粒子符号可能是 。

?有资料上介绍浓硝酸与铜丝反应后所得溶液颜色显蓝色,实验中得到却是绿色

溶液,试写出显绿色的可能原因 ,设计两种不同的简单的实验方法证明你的解释:

方案① ; 方案② 。

(选自山西《学习方法报》)

11、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

- 7 -

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过滤强酸性液体的耐酸过滤器)

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2、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后,同学们对第四周期过渡元素氧化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否只有二氧化锰能催化氯酸钾受热分解?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铬等对氯酸钾的受热分解有没有催化作用?对此他们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部分实验报告。

I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实验仪器及试剂:

实验仪器:带铁夹的铁架台、带橡皮塞的导管、量气装置、过滤装置、电子天平、药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实验试剂:二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铬和氯酸钾 III 实验步骤:略 IV 实验数据: 实验 编号 1 2 3 4 5 KClO3(g) 0.60 0.60 0.60 0.60 0.60 氧化物 化学式 - MnO2 CuO Fe2O3 Cr2O3 质量(g) - 0.20 0.20 0.20 0.20 - 90% 90% 90% 异常 产生气体(mL) 回收 (已折算到标况) 10 67.2 67.2 67.2 67.2 耗时(s) 480 36.5 79.5 34.7 188.3 实验步骤 溶解 检验沉淀 是否洗净 简述实验操作 (不必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H2SO4,充分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 V 实验讨论:

(1)在氧化物的回收过程中,要进行过滤操作,所用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编号3的实验中KClO3的分解率为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在用Cr2O3 做研究实验时,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同时绿色的混合物变成了橘黄色。该刺激性

气体是________(填分子式),可用______________试纸检验。上述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I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

13、工业制纯碱时,第一步通过饱和食盐水、氨和二氧化碳反应,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它的反应原理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饱和)=NaHCO3↓+NH4Cl。以上反应的总结果是放热反应。请设计一个实验:用最简单的实验装置模拟实现这一过程,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有:6mol/L的盐酸、6mol/L的硫酸、浓氨水、氢氧化钠、消石灰、石灰石、氯化氨、食盐蒸馏水和冰,以及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包括反应时容器中的物质),并在图中玻璃容器旁自左至右分别用A,B,C等符号标明(请见题后说明)。

(2)请写出上图中A,B,C等各玻璃容器中盛放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3)利用在本题所提供的实验用品,如何判断得到的产品是碳酸氢钠的结晶,而不是碳酸氢铵或食盐结晶。

说明:本题装置示意图中的仪器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表示。

敞口玻璃容器 有塞玻璃容器 玻璃漏斗 分液漏斗 玻璃导管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玻璃导管之间的连接胶管等,在示意图中不必画出,如需要加热,在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标以“Δ”表示。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二氧化硫的制备实验探究。

?当用过量的铁粉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时,发现生成的气体冷却后体积比理论计算所得二氧化硫的体积要多。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并说明验证的方法:

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时发现,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后没有得到预期的蓝色溶液,而是得到白色沉淀。请你预测可能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白色沉淀主要成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同学为研究硝酸与镁的反应,进行图示实验,实验现象及相关数据如下:(a)A中为一定浓度的硝酸与Mg片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B后,在B中只生成一种盐,剩余气体遇空气不变色,其体积为原体积的一半。(b)从C进入D中的气体有两种,且体积比为1∶1。(c)将D加热一段时间后,E中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逐渐恋蓝。(设实验前,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气体的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 9 -

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且水蒸气的体积忽略不计,实验中的液体药品均过量。请回答:

?硝酸与Mg片反应生成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硝酸在装置A的反应中所表现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向反应后的A中加入足量的NaOH固体,使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其体积为硝酸与Mg片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的1/4(同温同压),写出符合上述实验事实的硝酸与Mg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试题由松岗中学何建文老师供稿)

16、某化学学习小组欲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来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测量电解产生的氢气的体积(预计H2的

体积6ml左右)同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现有以下的仪器可供选择:

(1)若要完成以上的实验,将所给仪器连成一整套装置,各种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填编号)是:A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接 ; (2)炭棒接直流电源的 极;

(3)能说明氯气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假定装入的饱和食盐水为50mL(电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当测得的氢气为5.6mL(标准状况)时停止通电。摇匀U形管内的溶液后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__。

17、已知SiO2、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Mg和Na的化学性质也具有

一定相似性。

Ⅰ.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Mg与SO2反应的实验。

(1)选择制取SO2的合适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

①10%的H2SO4溶液 ②80%的H2SO4溶液 ③Na2SO3固体 ④ CaSO3固体 (2)写出装置B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装置C中NaOH溶液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有不足之处?______。如果有,请一一说明__________。

Ⅱ.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实验室制Si”的研究,它们以课本为基础,查阅资料得到以下可供参考的信息:

①业上在高温时用C还原SiO2可制得Si ②Mg在点燃的条件下即可与SiO2反应

③金属硅化物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盐与SiH4 ④Si和SiO2均不与稀H2SO4反应 ⑤SiH4在空气中自然

他们在研究报告中记载着“??选用合适的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再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然后过滤、洗涤、干燥;最后称量??在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其产率也只有预期值的63%左右”。

(1)该小组“实验室制Si”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你估计“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的原因是 。

18、硫酸铁(PFS)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广泛用于水的处理。用铁的氧化物为原料来制取聚合硫酸铁,为控制水解时Fe3+的浓度,防止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原料中的Fe3+必须先还原为Fe2+。实验步骤如下:

28%H2SO4 FeO Fe2O3 Fe3O4 II 取样分析 Fe NaClO3 H2SO4 产品 红褐色溶液

I 酸溶 III 还原 IV 氧化、水解、聚合

(1)用98%的硫酸配制28%的硫酸,所需的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 。 (a) 容量瓶 (b) 烧杯 (c) 烧瓶 (2)步骤II取样分析溶液中的Fe2+、Fe3+的含量,目的是 。 (a) 控制溶液中Fe2+与Fe3+含量比 (b) 确定下一步还原所需铁的量

(c) 确定氧化Fe2+所需NaClO3的量 (d) 确保铁的氧化物酸溶完全 (3)用NaClO3氧化时反应方程式如下: 6FeSO4 + NaClO3 + 3H2SO4 → 3Fe2(SO4)3 + NaCl + 3H2O 若改用HNO3氧化,则反应方程式如下 6FeSO4 + 2HNO3 + 3H2SO4 → 3Fe2(SO4)3 + NO↑ + 4H2O

已知1mol HNO3价格0.16元、1mol NaClO3价格0.45元,评价用HNO3代替NaClO3作氧化剂的得弊,利是 ,弊是 。

聚合硫酸铁溶液中SO42ˉ与Fe3+物质的量之比不是3:2。根据下列供选择的试剂和基本操作,测定聚合硫酸铁产品溶液中SO42ˉ与Fe3+物质的量之比。 (4)测定时所需的试剂 。 (a) NaOH (b) FeSO4 (c) BaCl2 (d) NaClO3 (5)需要测定 和 的质量(填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6)选出测定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操作 (按操作先后顺序列出)。 (a) 萃取、分液 (b) 过滤、洗涤 (c) 蒸发、结晶 (d) 冷却、称量 (e)烘干或灼烧

- 11 -

19、从含银、铜、金和铂的金属废料中提取金、银、铂的一种工艺如下:

根据以上工艺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时,以金属废料为阳极,纯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液,写出电解方程式: 阳极: 阴极: ;

(2)AgCl溶于氨水后所得的溶液含有的一种阳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也可用葡萄糖将其还原为银,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步骤(4)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4)金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u + 6HNO3(浓)= Au(NO3)3 + 3NO2↑+ 3H2O

但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所以金和浓硝酸几乎不反应,但金却可以溶于王水,试简要解释之: 。

20、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和 C、B和D分别位于同主族,且B、D质子数之和是A、C质子数之和的2倍;E在同周期 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

(1)A2B和A2D的沸点较高者是 (填化学式),其原因是 ; (2)B形成的双原子分子里,从轨道重叠的角度来看共价键的类型有 ; (3)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3)用多孔的石墨电极电解滴有酚酞的C和E形成的化合物的饱和溶液。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

极(填电极名称)附近出现红色;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可用 检验该极所得产物。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

21、研究表明,火灾中绝大多数人的第一死因并非高温烘烤或火烧,而是慌乱奔跑时吸入烟雾中毒。且起火的建筑装修越豪华,这一点越明显。聚氯乙烯是制作装修材料的最常用原料,失火时聚氯乙烯在不同的温度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其过程大体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火灾中由聚氯乙烯产生的有害气体,其化学成分主要是 ,你认为其中含量最大的为 ,在火灾现场,为防止气体中毒的防护措施是 ;

(2)工业上用乙烯和氯气为原料经下列各步合成PVC:

一定条件 一定条件 一定条件

乙烯 甲 乙 PVC

① ② ③

乙是PVC的单体,其结构简式为 ,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12 -

(3)聚氯乙烯可以制成保鲜膜,化学工作者十分关注聚氯乙烯(PVC)保鲜膜的安全问题。PVC保鲜膜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塑料中残留的PVC单体以及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增塑剂DEHA。

邻苯二甲酸辛酯(DOP)是国家标准中允许使用的增塑剂之一,邻苯二甲酸酐( )

是制造DOP的原料,它跟过量的甲醇反应能得到另一种增塑剂DMP(分子式为C10H10O4),DMP属于芳香酸酯,写出制取DMP的反应方程式:

22、有机物A(C10H20O2)具有兰花香味,可用作香皂、洗发香波的芳香赋予剂。已知:

①B分子中没有支链。

②D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③D、E互为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E分子烃基上的氢若被Cl取代,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④F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B可以发生的反应有 (选填序号)。 ①取代反应 ②消去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氧化反应

(2)D、F分子所含的官能团的名称依次是 、 。 (3)写出与D、E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可能结构简式:

(4)E可用于生产氨苄青霉素等。已知E的制备方法不同于其常见的同系物,据报道,可由2—甲基—1

—丙醇和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制取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以上试题由富源学校黄蒲生老师供稿)

23.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研究课题】: 探究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

【查阅资料】: 该小组同学通过查询,获得草酸及草酸晶体的相关知识:

名称 草酸 化学式 H2C2O4 颜色、状态 — 无色晶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 — 熔点(℃) 密度(g/cm) 189.5 101.5 1.900 1.650 3草酸晶体 H2C2O4·2H2O 备注:草酸晶体175℃以上开始分解。

【提出猜想】:请根据草酸晶体的组成对分解可能生成的产物进行猜想。 ? ; ?分解产物中的气体可能是CO、CO2或它们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①为验证“猜想?”,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设计装置图,并标明所需药品:

- 13 -

②该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继续进行“猜想?”的探究。A、C、F中盛澄清石灰水,B中盛浓NaOH溶液,D中装碱石灰(CaO、NaOH固体混合物),E中装CuO粉末。

①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2的现象: ; 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 。 ②若未连接G,要达到同样目的,可采取的措施: 。

【交流讨论】:小李同学查阅资料发现:草酸是二元弱酸,但比碳酸强,受热分解时有少量升华,草酸钙和草酸氢钙均为白色不溶物,因此对实验中CO2的检验提出质疑,试根据信息,指出原设计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

24.(10分)某学习小组做以下实验:在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充分反应,溴水褪色;为探究褪色的原因,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溴水中的Br2可能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产生HBr;

②乙醛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溴水可能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③乙醛具有还原性,溴水可能将乙醛氧化为乙酸,Br2转化为HBr 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 Br的物质的量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 (1)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 mol,

若测得反应后n(Br-)= 0 mol, 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 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 = a mol,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 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 2a mol,说明溴水乙乙醛发生了 反应。

(2)向含Br2 0.005mol的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使其褪色,然后加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

燥、称量,得到固体1.88克。已知CH3COOAg易溶于水,通过计算,判断溴水与乙醛发生的反应为 (填序号): ①氧化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加成反应

[反思与评价]:方案(一)是否可行?______ , 是: 。 A.NaOH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Na2SO3溶液 D.BaCl2溶液

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忽略N2O4的存在,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Ⅰ.实验装置如下图1所示

-

- 14 -

带火星的木条硝酸铜带火星的木条65%的硝酸 图1 图2 (1)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

一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Ⅱ.实验装置如上图2所示

(1)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

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Ⅲ.为了更直接说明“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这一问题,请你重新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

26. 某学生取纯净的Na2SO3·7H2O 50.00g,在密闭容器中经6000C以上的强热至恒重,分析及计算表明,恒重后的样品质量相当于无水亚硫酸钠的计算值,而且各元素的组成也符合计算值,但将它溶于水,却发现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同时配制的亚酸钠溶液。经过他的实验和思考,这位同学解释了这种反常现象。

(1)他将恒重后的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为加速溶解,可采取 的措施,观察发现样品全部溶解,溶液澄清。

(2)取少量(1)中所配溶液,加入足量的用 (填一种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产物中含有 (填离子符号)。

(3)另取少量(1)中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盐酸,看到气泡产生,通过 方法闻到臭鸡蛋气味,说明生成 气体,写出生成该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同时发现溶液变浑浊,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4)根据以上实验,该同学经分析解释了以上实验中的反常现象,请你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这一反应在上述实验中 (填―是‖或―否‖)能确定反应完全。

27.三农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化肥是土地的营养品。某农资商店出售一种化肥,其有效成分为氯化铵,现欲测定该种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设计实验步骤如下(杂质中不含氮元素,且杂质均不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①配制1.00mol/L的HCl溶液和1.00mol/L的NaOH溶液; ②每次取1.00g此化肥样品,溶于20mL蒸馏水中;

③加入30.00mL1.00mol/L的NaOH溶液,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煮沸约1分钟,冷却至常温; ④????????; ⑤重复②③④步操作1-2次;

- 15 -

⑥记录整理实验所得数据,计算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④中的实验内容 ,写出实验步骤④中的离子方程式: 。

(2)下列仪器中,配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能用到的是( ) A.玻璃棒 B.托盘天平 C.烧杯 D.漏斗 (3)步骤⑤的实验目的是 。

(4)配制本实验所需的1.00mol/L的盐酸和1.00mol/L的NaOH溶液从节约化学药品的角度出发,最好应选用的容量瓶规格分别为 (填字母选项)。

A.50mL,50mL B. 150mL,100mL C. 100mL,150mL D. 250mL,500mL

(5)若以Vx(mL)表示实验所测定消耗盐酸数据的平均值,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表达式为 。(不需要化简)

28.?高中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分别装有0.3g NaHCO3、0.3g 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HCO3、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填产生沉淀或气体及反应速率等相关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试管中气球大小(包含试管) 体积之比约为(填最简单整数比)(盐酸均足量)_________; ③甲同学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粉末的试管变冷,而盛Na2CO3的试管温度有升高。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状态如何,NaHCO3和HCl反应为吸热反应,而Na2CO3和HCl反应为放热反应。类似如中和热,甲同学写出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其中“aq”代表水合或无限稀释的含义):

HCO3(aq)+ H(aq) =H2O(l)+ CO2(g) ;△H>0

2-+

CO3(aq)+ 2H(aq)= H2O(l) + CO2(g); △H<0

甲下结论的方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__ (填正确或不正确)

? 为研究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每次实验各做3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 序号 试剂1 试剂2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最高或最低温度 ① 50mL水 2.5g NaHCO3固体 20℃ 18.5℃ ② 50mL水 3.2g Na2CO3固体 20℃ 23.0 ℃ 含2.5g NaHCO3的饱和③ 35mL稀盐酸 20℃ 18.8℃ 溶液15mL 含3.2g Na2CO3的饱和溶④ 35mL稀盐酸 20℃ 20.6℃ 液15ml水 ⑤ 50mL稀盐酸 2.5gNaHCO3固体 20℃ 17.4℃ ⑥ 50mL稀盐酸 3.2g Na2CO3固体 20℃ 23.5℃ 请你帮助填写相关内容: ①该研究报告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除试管、药匙(或V型纸槽)、气球、玻璃棒、烧杯、量筒、保温瓶外,还需要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多条结论,如: a:NaHCO3的溶解是_______(吸热或放热)过程;

- 16 -

-+

b:Na2CO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____(吸热或放热)反应; c: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热约是______的热效应之和。

2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HNO3的氧化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盛有新制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滴入几滴浓HNO3,溶液的颜色变红,但是将红色溶液放置一会儿则发现溶液由红色快速变为蓝色,并产生红棕色气体,这一奇特现象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对此现象设计了探究性实验。

?甲同学认为是溶液中的Fe2+的干扰造成的,大家经过理性分析,认为可以排除Fe2+的干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红色消失,说明Fe(SCN)3被破坏,红棕色NO2说明了某些离子与HNO3发生了氧化还原,推测可能是KSCN与HNO3作用。KSCN溶液是一种无色液体,根据C、S、N的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的相关知识推测SCN-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根据乙同学的观点,设计了实验方案1,往浓HNO3中逐滴加入KSCN溶液,实验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红色至深红色,突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而溶液红色消失变为浅绿色,溶液温度升高;继续滴入KSCN,溶液变为浅蓝色,最后变成无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过量的Ba(OH)2溶液,产生浑浊,并剩余一种非极性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向浓HNO3中滴入KSCN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认为SCN-的性质还可进一步探究,设计了方案2,向Fe(SCN)3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氯水、溴水,溶液的红色均消失变为黄色,而加入碘水时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丙同学的设计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本次探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用SCN-间接检验Fe2+时应注意___________;b、与SCN-反应使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Fe3+。

(以上试题由观澜中学何贵明老师供稿)

30、现行高一教材中有一个演示实验: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 由实验现象所得到的有关Na2O2和H2O反应的结论是:

a. 有氧气生成;

b. (2) 写出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

(3) 某学校拟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1用以验证结论a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 ○

2用以验证结论b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 ○

- 17 -

粉末,置

(4) 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Na2O2和H2O反应可生成H2O2,现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证明

Na2O2和足量的H2O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有H2O2存在。(只要求列出实验所用的试剂及观察到的现象)。

试剂:

现象: 。

(5) 进一步猜想滴入的酚酞先变红后褪色的原理是什么:

c.酚酞被过氧化氢氧化而褪色;

d. 生成的氢氧化钠被H2O2(查资料:H2O2显弱酸性,是比水稍强的弱酸)中和,碱性减弱而褪色。 (6) 用以验证结论c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 用以验证结论d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

31.(10分)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变为黄色。 (1) 甲同学认为是Br2溶于水变成黄色溶液 ; 乙认为是Fe被氧化成Fe使溶液变成黄色。 (2)现提供试剂: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四氯化碳 D.硫氰化钾溶液

请判断 (填“甲”或“乙”)的推断正确,并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写出选用的试剂编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2+

3+

(3)①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正确,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理由: ; ②向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32、下面是关于硫化氢的部分文献资料:

资料:常温常压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饱和硫化氢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硫化氢有剧毒,经黏膜吸收后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脏等多种器官造成损害。硫化氢的水溶液称氢硫酸(弱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硫化氢及氢硫酸能发生的反应主要有: 2H2S+O2=2H2O+2S 2H2S+3O2=2H2O+2SO2 2H2S+SO2=2H2O+3S H2S+Cl2=2HCl+3S H2S=H2+S H2S+CuSO4=CuS↓+H2SO4 H2S+2NaOH=Na2S+2H2O H2S+NaOH=NaHS+H2O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资料中“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这一记载十分感兴趣,为了探究其原因,他们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H2S气体溶于蒸馏水制成氢硫酸饱和溶液,在空气中放置1-2天未见浑浊现象。用相同浓度的碘水去滴定氢硫酸溶液测其浓度。图一所示为两只烧杯中氢硫酸浓度

- 18 -

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情况。

实验二:密闭存放的氢硫酸,每天定时取1mL氢硫酸,用相同浓度的碘水滴定,图二所示为氢硫酸浓度随放置天数变化的情况。

实验三:在饱和氢硫酸溶液中以极慢的速度通入空气(1-2个气泡/min),数小时未见变浑浊的现象,如图三。

实验四:盛满试剂瓶,密闭存放的饱和氢硫酸溶液隔2-3天观察,直到略显浑浊。当把满瓶的氢硫酸倒扣在培养皿中观察2-3天,在溶液略显浑浊的同时,瓶底仅聚集有少量的气泡,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气泡也略有增多(大),浑浊也更明显些,如图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见图一)中,氢硫酸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碘水与氢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两个实验中准确判断碘水与氢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请设计实验方案,使实验者准确掌握所加碘水恰好与氢硫酸完全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中,出现浑浊现象是由于生成了____的缘故。

(4)该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三说明他们认为“氢硫酸长期存放会浑浊”的假设原因之一是(用文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中通入空气的速度很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四的实验现象说明“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证实上述原因的准确性,你认为还应做哪些实验(只需用文字简单说明实验设想,不需要回答实际步骤和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

33.下面是某同学研究过氧化钠(Na2O2)性质过程中的一个片断。 (1)请你帮助他完成部分实验并补全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

观察: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 色; 态。

预测:从组成上分析,过氧化钠为金属氧化物,可能会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 实验内容 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实验现象 解释及结论 过氧化钠固体,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反应后再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应怎样继续试验?

- 19 -

结论: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 。 ○

2通过比较过氧化钠与其他曾经学习过的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发现: ○

。 (2)这位同学是按照怎样的程序研究物质的?

(3)在上述过程中,他用到了哪些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34.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直至红色褪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新制的饱和氯水中含有哪些物质? ; (2)实验室保存新制的饱和氯水的方法是 ;

1是由于 ;○2是(3)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简要文字说明):○

由于 ;

1或者○2 (4)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以上试题由石岩公学张文灿老师供稿)

35、在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请设计实验,证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能够发生反应。

(1)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证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的方法是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帮助该同学完成设计,用下列简图画出未完成的实 验装置示意图(铁架台可省略,导气管的形状可根据需要选择)

(4)停止反应,待装置冷却后,取出反应过的还原铁粉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过滤。简述检

验所得滤液中Fe3+的操作方法:

- 20 -

① 华素片中含有的活性成份是 (写分子式); ② 请推断华素片 (“是”或“不是”)白色的。

?某学生为验证华素片中确实含有上述成份,设计完成如下实验。请填空:

① 取一粒药片放入研钵中研碎,再将药粉装入试管中并加入约2mL蒸馏水;向试管中加入约0.5mL

(填字母),并用力振荡;

A.酒精 B.热裂汽油 C.四氯化碳 D.甘油 ② 描述加入该液体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请再设计另一种方法,验证华素片中的成份(注意叙述实验操作方法、现象和实验结论)

44.某同学发现,纯度、质量、表面积都相同的两铝片与c(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在同温同压下反应时产

生氢气的速率差别很大,铝与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他决定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该同学认为:由于预先控制了反应的其它条件,那么,两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不一样的原因,只有以

下五种可能:

原因①: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2- 4对反应没有影响; 原因②: ; 原因③: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2- 4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 原因④:Cl、SO2- 4均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但Cl影响更大; 原因⑤: ; ?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即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他取了两片等质量、外形和组成相同、表面积经过砂纸充分打磨的铝片,分别放入到盛有同体积、c(H+)相同的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中(两试管的规格完全相同)。

① 在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Cl或KCl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② 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2SO4或K2SO4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或观察到实验①中 ,而实验②中 ,则说明原因③是正确的。依次类推,该同学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了结论: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 ?为了使实验“定量化”、使结果更精确,可以对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① 配制c(H+)相同的盐酸和稀硫酸:现有浓度为1mol/L的盐酸和密度为1.225g/mL、质量分数为20%

的硫酸,若要准确量取该硫酸20.00mL,需要用 (填仪器名称)量取;将量取的硫酸配成c(H+)=1mol/L的溶液,计算可知溶液的体积应为 ;配制溶液时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胶头滴管和量筒等。

② 比较反应速率:反应时间可以用秒表测定。如果要对上述实验中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可以通过测

定哪些物理量来确定?(要求回答一种即可) 。 (以上试题由宝安高级中学王彦策老师提供)

45.I 实验室中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立即产生大量的白雾:把盛有浓氨水的

- 26 -

-----

试剂瓶打开,在瓶口却看不到白雾。对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提出了如下假设:

甲:NH3与水蒸气的结台能力不如HCl强,瓶口附近形成的氨水小液滴少,达不到肉眼可见的程度。

乙:浓氨水的挥发性不如浓盐酸强.瓶口附近空气中的NH3少.形成的氨水小液滴少. 产生的白雾达不到能被肉眼观察的程度。

丙:NH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HCl小,NH3的扩散速率比HCl快,由于挥发出的NH3快速地向四周扩散,形成的氨水小液滴不易集中.所以看不到白雾。

为了验证假设的正确性,三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下列实验:

如下图所示-取—根长50cm直径约2cm的玻璃管,水平放置,在其两端分别同时塞入蘸有浓盐酸与浓氨水的棉球,立即用橡皮塞塞紧两端。数分钟后,玻璃管中在距离浓盐酸一端约18cm处开始产生白烟。

(1)在进行上述实验之前,甲同学就发现自己假设中的错误,确定甲假设中错误的理由是: 。

(2)上述实验中白烟产生在离浓盐酸一端约18cm处的事实.说明 。所以,关于浓氨水试剂瓶口看不到白雾的原因 的假设是正确的。

Ⅱ 氯化铵除了用作为肥料以外.也用在金属的焊接上,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层。最近,我国又有学者将氯化铵用于制备无水氯化镁,其流程为:

氯化铵的这两项用途也与上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密切相关。试同答下列问题: (3)氯化铵的电子式为: 。

(4)在加热条什卜氯化铵能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的原因: (5)在制备无水氯化镁的过程中如果不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铵可能造成的结果:

46.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2005年的《化学教育》报道了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一、定性研究:

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 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

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 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 27 -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 请回答:

(1)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依据上述实验可推知,②的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HCIO外,还含有______ ___; 实验二、定量研究:

在圆底烧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网包住的过量块状碳酸钙和150mL饱和氯水,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待不再产生气泡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石灰石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热、煮沸烧瓶中的液体,直到量筒中的气体不再增加。请回答:

(3)为减少用装置Ⅲ收集气体过程中CO2因溶解而损失,且水槽中仍然为水,请你对装置Ⅲ进行改进,

最简单的方法是 (4)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塑料网内

钙质量减少A g,总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BL,发现

的碳酸造成的

AgBL明显小于。若不考

100g/mol22.4L/mol虑实验操作和CO2的溶解等因素造成的误差,从化学反应原理来看,导致这一大小关系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

(5)实验后发现,装置Ⅱ中的液体增多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47.(Ⅰ)已知常温下苯酚微溶于水,溶解度为8.2g/100g水,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8mol/L。为了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注入0.8mol/L的乙醇和苯酚溶液3mL,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反应产生H2的速率。

乙: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放入1 g乙醇和苯酚晶体,各注入3mL蒸馏水,振荡,得到乙醇溶液和苯酚浊液,再向两试管中逐滴加入5molL的NaOH溶液,观察其中的变化。

(1)苯酚溶液与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甲、乙两个实验方案,他们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理由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分析甲、乙两同学实验方案的基础上,丙同学进行了下列对比实验:

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放入2 g无水乙醇和苯酚晶体,用约60℃的水浴加热,待苯酚熔成液态后,再向两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在乙醇中,钠块能与乙醇反应产生气体,约3min后钠块消失,溶液保持澄清;在苯酚中,钠块表面有少量气泡,约2min后出现少量白色悬浮物,10min后白色悬浮物充满苯酚熔融液,振荡后发现钠块尚未完全消失。

(3)丙同学的实验表明,苯酚熔融液与钠的反应速率不如无水乙醇与钠的反应快,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苯酚熔融液和无水乙醇

- 28 -

与钠反应的有关事实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判断分子里羟基上氢原子哪个更活泼的依据。

(4)请你设计一个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活泼性的实验方案:

48、〔I〕在75℃左右,实验室用HgSO4做催化剂,可使乙炔与水反应生成乙醛,资料提示HgSO4遇到H2S等物质会发生催化剂中毒而失去活性。

供选用试剂:块状电石、HgO粉末、浓H2SO4、NaOH蒸馏水

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和热源均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药品前,检验装置A气密性的简单操作方法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烧瓶C中应分别直接加入三种试剂,操作方法是 。

(4)E装置的作用是 ,尚需添加的仪器名称及位置 。

(5)该方法制乙醛纯度较高,但在操作中易发生汞中毒,不安全。再设计一种实验室制乙醛的方法,写出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II〕若用A、B、D装置相连(导管长短、数量可调整)进行苯与溴反应的实验。为验证反应产物,B装置中盛放的试剂为 。

反应后得到的粗溴苯中溶有少量的苯、溴、三溴苯、溴化铁和溴化氢,下列是三个提纯方案: 甲 :①水洗 ②碱洗 ③水洗 ④干燥 乙:①碱洗 ②水洗 ③干燥 ④蒸馏 丙: ①水洗 ②碱洗 ③水洗 ④干燥 ⑤蒸馏

三者中最合理的方案是 。其它方案的不足是 。

49、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乙醇氧化的实验并验证其产物,设计了甲、乙、丙三套装置(图中的夹持仪器均未画出,“△”表示酒精灯热源),每套装置又可划分为①、②、③三部分。仪器中盛放的试剂为:a-无水乙醇(沸点:78 ℃);b-铜丝;c-无水硫酸铜;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 29 -

溶液、

(1)简述三套方案各自的优点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中三套方案的优点,组成一套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装置,可按气流由左至右的顺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甲①,乙②,丙③)

(3)若要保证此实验有较高的效率,还需补充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能验证乙醇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中,若撤去第①部分,其它操作不变,则无水硫酸铜无明显变化,其余现象与(4)相同,推断

燃烧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从化学手册上查得硫酸铜在500 ℃以上按下式分解:CuSO4

△ CuO+SO2

↑+SO3↑+O2↑,便决定设计一验证性实验探索测定反应产生的SO2、SO3和O2的物质的量,并经计算以此确定该条件下CuSO4分解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实验可能用到的仪器如下图所示:

实验测得数据及有关结果如下:

①准确称取6.0 g无水CuSO4;②干燥管总质量在实验结束时增加了2.4 g;③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排水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80 mL;④实验结束时,装置F中的溶液变为NaHSO4溶液(不含其他杂质)。 试回答下列问题:

- 30 -

(1)按装置从左至右的方向,各仪器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确定装置E的进、出口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

(5)首先应计算的是物质__________的体积;通过计算,推断出该条件下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设计中,可能给测定带来误差最大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51.某同学用如图一所示的装置来探究CO2、S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结果通入CO2可以看到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SO2没有能看到浑浊现象。经过思考分析后,该同学改用图二的装置,将气体收集在注射器,缓慢地将气体一个气泡一个气泡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能看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且通入SO2产生现象明显比通入CO2快。

?对比分析两组实验,你认为用图一装置实验时,通入SO2不浑

稀硫酸 能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图二装置实验时,以相同速率通入CO2或SO2,SO2 产生浑浊、澄清的现象比CO2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图一进行SO2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时,从安全角度考虑装何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Fe和

3+

亚硫酸钠 或碳酸钠 澄清 石灰水

图一

置应做

SO2或 CO2 澄清 石灰水 图二

SO32-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

提出了

两种可能:一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SO32-+H2O=2Fe2++SO42-+2H+;二是发生双水解反应:2Fe3++3 SO32-+6H2O=2Fe(OH)3(胶体)+3H2SO3。为了证明是哪一种反应发生,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下列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Ⅰ:学生选择的实验用品:Na2SO3浓溶液、BaCl2稀溶液、稀盐酸;试管若干、胶头滴管若干。从选择的药品分析,实验作者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取5mLFeCl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浓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2SO3浓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这种红褐色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向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份加入BaCl2稀溶液,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产生该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Ⅲ:换用稀释的FeCl3和Na2SO3溶液重复实验Ⅱ。实验Ⅱ、Ⅲ产生的现象完全相同。由上述实验

- 31 -

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FeCl3浓溶液中加入Na2CO3浓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形式上看,Na2CO3和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二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试题由沙井中学刘培荣老师供稿)

53、某实验小组欲制取氧化铜并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制取氧化铜

①称取2 gCuSO4·5H2O研细后倒入烧杯,加10 mL蒸馏水溶解;

②向上述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然后将所得混合物转移到蒸发皿,加热至沉淀全部变为黑色;

③将步骤②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晾干后研细备用。 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步骤①、③中研磨固体所用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③中洗涤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 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25 mL气体为准,其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④ ⑤ ⑥ 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_____________;

?本实验装置图中量气装置B由干燥管、乳胶管和50 mL滴定管改造后组装而成,此处所用滴定管是__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

?若要证明实验⑤中干燥管内收集的气体是O2,可待气体收集结束后,用弹簧夹夹住B中乳胶管,拔去干燥管上单孔橡皮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为探究CuO在实验⑤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需补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

54、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微量元素的摄入。碘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预防碘

- 32 -

它可能影响实

KClO3质量 1.2 g 1.2 g 1.2 g 其它物质质量 无其他物质 CuO 0.5 g MnO2 0.5 g 待测数据 A

B

缺乏病,我国卫生部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50 mg KIO3。回答下列问题: (1)加碘食盐的包装袋上通常标有如下食用建议:勿长时间炖炒。其包含的原理是 (2)KIO3可用电解的方法制得,原理是:以石墨为阳极,以不锈钢为阴极,在一定温度和电流下电解KI溶液。总反应方程式为KI+3H2O===KIO3+3H2↑,则两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检验某食盐中是否含有KIO3,某同学取食盐样品428 g完全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用盐酸酸化的淀粉-KI溶液,结果溶液呈蓝色,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确证样品是否为合格产品,该同学又用0.030 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当用去18.00 mL时蓝色刚好褪去(反应方程式为

2?2?I2+2S2O3===2I+S4O6),由此可判定该加碘食盐为 _______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产品。

-1

55、下图是某药物中间体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上面的结构式与立体模型,通过对比指出结构式中的“Et”表示 ;该药物中间体分子的化学式为 。

?请你根据结构示意图,推测该化合物所能发生的反应及所需反应条件 。

?解决有机分子结构问题的最强有力手段是核磁共振氢谱(PMR)。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几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在PMR中就有几个不同的吸收峰

现有一种芳香族化合物与该药物中间体互为同分异构体,其模拟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上图所示,试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

56.(14分)常温下甲醛是一种无色、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致癌物和致畸形物之一。我国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8mg/m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用如下方法测定某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含量(假设空气中无其它还原性气体): ? 测定原理: KMnO4(H+)溶液为强氧化剂,可氧化甲醛和草酸,

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4MnO4—+ 5HCHO + 12H+ == 4Mn2+ + 5CO2↑+ 11H2O

2MnO4—+ 5H2C2O4 + 6H+ == 2Mn2++10CO2↑+ 8H2O

- 33 -

? 测定装置:部分装置如图所示(a、b为止水夹) ? 实验步骤:

① 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② 用 (填仪器名称)准确移取25.00 mL 1.00×103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过

a b 量)于广口瓶中并滴入3滴6mol·L—1H2SO4 溶液备用。

100mL注射器 用H2SO4酸化的 KMnO4溶液

③ 将2.00×10—3mol·L—1的草酸标准溶液置于 (填仪器名称)中备用。

④ 打开a,关闭b,用注射器抽取100mL新装修的

室内空气。关闭a,打开b,再缓缓推动注射器,将气体全部推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再如此重复次(共5次)。如果压送气体时速度过快,可能会产生什么不利后果?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将广口瓶中的溶液转入锥形瓶中(润洗广口瓶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入锥形瓶)。 如果没有润洗,所测甲醛的含量将 (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⑥ 用标准草酸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记录滴定所消耗的草酸溶液体积。本实验是否需

要指示剂?(如果需要,请写出指示剂的名称;如果不需要,试说明终点时的实验现象)。 。 ⑦ 再重复实验2次。

? 数据处理:分别于装修完工后的第1天、第7天、第30天(室内始终保持通风换气状况) 对室内空气进行取样,通过实验测得以下三组数据(每次实验所取的KMnO4溶液均为 25.00mL):

装修后 第n天 1 7 30 1 15.86 26.17 30.90 草酸溶液(mL) 2 15.72 26.36 30.67 3 15.67 26.38 30.81 平均值 15.75 26.27 30.79 甲醛的浓度 mg/m3 设 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KMnO4溶液的体积为V1(mL);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草

酸溶液的平均体积为V2(mL)则:计算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mg/m3)的代数式为 (用c1、c2 、V1、 V2表示),计算第30天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为_____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并判断此时主人________(填―能‖或―否‖)入住。

[56B.](12分)甲醛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的致癌物和致畸物质之一。我国规定:室内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08 mg·m-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酸性KMnO4溶液测定空气中甲醛的含量,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测定原理】: KMnO4(H+)溶液为强氧化剂,可氧化甲醛和草酸

- 34 -

4MnO4-+5HCHO+12H+=4Mn2++5CO2↑+11H2O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测定装置】: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 【测定步骤】:

(1)用 量取5.00 mL 1.00×10-3 mol·L-1 KMnO4溶液于洗气瓶中,并滴入几滴稀H2SO4,加水20 mL稀释备用。

(2)将1.00×10-3 mol·L-1的草酸标准溶液置于酸式滴定管中备用;

(3)打开a,关闭b, 用注射器抽取100 mL新装修的房屋室内空气。关闭 ,打开 (填“a”或“b”),再推动注射器,将气体全部推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再重复4次;

(4)将洗气瓶中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包括洗涤液),再用标准草酸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滴定所消耗的草酸溶液的体积;

(5)再重复实验2次,(每次所取的高锰酸钾溶液均为5.00 mL)。3次实验所消耗草酸溶液的体积平均值为12.38 mL。 【交流讨论】:

(1)计算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为 mg ·m-3,该居室的甲醛 (填“是”或“否”)超标; (2)某同学用该方法测量空气中甲醛的含量时,所测得的数值比实际含量低,请你对其可能的原因(假设称量或量取、溶液配制及滴定实验均无错误)提出合理假设: 、 。 (至少答出2种可能性); (3)实验结束后,该小组成员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一致认为: ①实验原理可以简化

实验中无需用草酸标准液滴定,可多次直接抽取室内空气,再压送到洗气瓶中,直至 ; ②实验装置应加以改进

可将插入KMnO4溶液的导管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右图),有利于提高实 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

57.(14分)化学科研小组的同学在精确测试Na2SO3溶液的pH时,遇到了困惑。为此,他们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和准备,决心重新实验,揭开奥秘。请你了解情况,参与交流讨论。 [查阅资料]①常温下0.1mol·L-1的H2SO3溶液的pH约为2.1。

②通常情况下,H2S为无色,有腐蛋臭味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氢硫酸。常温下0.1mol·L-1的H2S溶液的pH约为4.5。

[实验操作]①准确称取纯净的Na2SO3·7H2O晶体25.20g,配成1L水溶液,测得其pH=7.8。

②以坩埚再次准确称取25.20g上述晶体,继而隔绝空气在600℃以上高温下强热至恒重,质量为12.60g。

- 35 -

③将②所得之12.60g固体进行元素定性定量分析,组成与Na2SO3无异。将其溶于水得250mL溶液,测得pH=10.3。

[分析猜想] Na2SO3·7H2O在强热下,失去结晶水,进而发生了分解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交流讨论]

(1)实验操作②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 次。

(2)给Na2SO3·7H2O加热时要隔绝空气,请以简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给以说明。 。 (3)猜想Na2SO3在高温强热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①和③中,两次测得的溶液pH相差明显,其合理的解释是

。实验③中溶液的pH=10.3的原理是(以相关的离子方程式表示) 。

(5)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给上述分析、猜想及解释以佐证。请简单叙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58. (9分)为了测量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小明按如图所示的装置, (其它夹持装置已略去)在锥形瓶内放入2g的锌,然后通过分液漏斗加入40mL 1mol/L的硫酸,测量收集10mL H2所用的时间为t分钟。他正准备做锌与4mol/L的硫酸反应的实验时,刚好下课了。在写实验报告时,他参考了另一组同学的数据,发现锌与4mol/L的硫酸反应,收集10mL H2所用的时间也为t分钟,于是他得出结论:浓度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影响不大。

(全班同学所用的仪器气密性良好,所用硫酸均为统一配制。) (1)结论是

A.可靠的 B。不可靠的

C。基本正确,有疑点 D。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请说出你做出此结论的理由:

(2)如果仍以测量H2的体积来测定该反应的速率,除了用注射器测量H2的体积外,还有别的方法测量H2的体积。请你在氢气的发生装置后画出其中的一种测量方法的装置图。

(3)你还能够通过测量哪些相关的量来测定该反应的速率?

- 36 -

59.(共17分)

(1)(4分)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S、H2S、HNO3、NO、H2O。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该反应中还原产物是______;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mol电子,则氧化产物的质量是______g。

(2).(2分)同一物质存在气态的熵值最大,液态的熵值次之,固态的熵值最小。若同温同压下一个化学反应生成物气体的体积等于反应物气体的体积就可粗略认为该反应的熵变为0。某化学兴趣小组,专门研究了氧族元素及其某些化合物的部分性质。所查资料如下:

a.碲(Te)为固体,H2Te为气体,Te和H2不能直接化合生成H2Te b.等物质的量氧气、硫、硒、碲与H2反应的焓变情况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H2与硫化合的反应 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请解释为什么Te和H2不能直接化合

。 (3)(4分)在复杂的反应中,要考虑反应的先后顺序。已知

NH4+AlO2+H2O=Al(OH)3↓+NH3·H2O,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H4、Al3、H混合溶液中,慢慢

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并不断搅拌,依次发生了数个离子反应;其中: 第二个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最后一个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7分)将1molI2(g)和2molH2(g) 置于某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H2(g) + I2(g) 2HI(g);

0.60 Ⅰ Ⅱ HI% △H<0。并达平衡。HI的体积分数HI%随 时间变化曲线如图Ⅱ所示:

①达到平衡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②保持加入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变,若改变

t(时间) 反应条件,在某一条件下HI%的变化如曲线I所示,则该条件可能是(写出所有的可能性)

在这种条件下,平衡常数K值 (填增大、变小、不变或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③若保持温度不变,在另一相同的2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H2(g)和2mol HI(g),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为

- 37 -

60.(15分)红矾钠(重铬酸钠:Na2Cr2O7·2H2O)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在印染工业、电镀工业和皮

革工业中作助剂,在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中也用作氧化剂,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1)实验室中红矾钠可用铬铁矿(主要成分:FeO·Cr2O3)利用以下过程来制取。

产品:Na2Cr2O7·2H2O Ⅱ浸取 Ⅲ 铬铁矿等原料 I氧化 Na 2CrO4溶液

Ⅵ加H2SO4酸化

铬渣(含硫酸钠)

①步骤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O?Cr2O3(s)?8Na2CO3(s)?7O2?8Na2CrO4(s)?2Fe2O3(s)?8CO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

常数的表达式为 ,在常温下该反应速度极慢,下列措施中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升高温度 B.通入过量的空气 C.将原料粉碎 D.增加纯碱的用量

②步骤Ⅱ中所得溶液显碱性,其中除含有Na2CrO4外还含有铝、硅元素的化合物,它们的化学式可能

是 、 。

③步骤Ⅲ需将溶液的pH调至7~8并煮沸,其目的是 。 ④步骤Ⅳ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将红矾钠与KCl固体1:2(物质的量比)混合溶于水后经适当操作可得到K2Cr2O7晶体。请填写

表中空格。完成上述过程。 序号 ① 实验步骤 溶解 简述实验操作(不必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水,充分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 ② ③ ④ ⑤

61.(10分)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的工业电石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和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发现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推测甲在制得的气体中还含有少量的还原性杂质气体,由此乙同学提出必先将其除去,再与溴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多选扣分)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 38 -

过滤、干燥 得到K2Cr2O7晶体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3)乙同学推测乙炔气体中必定含有一种杂质气体是(填化学式) ,它与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验证乙炔气体的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4)如果选用下列编号为A、B、C、D的四种装置(有的可重复使用)来实现乙同学的实验方案。

请你写出所选择装置编号(填在方框中)及装置中的化学药品名称(填在括号内)

62.(10分)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到自来水厂进行参观,了解到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源水 暴晒池 加入CaO A B C D

B ( )

( )

(电石、水) ( )

自来水 一级沉降池 加入凝聚剂 再通入CO2 二级沉降池 加入A 过滤池 (1)源水中含Ca2+、Mg2+、HCO3-、Cl-等,加入CaO后生成Ca(OH)2,进而发生若干个复分解反应,试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加入凝聚剂可以除去其中的悬浮固体颗粒,该过程是 (填写下列各项的序号); ①只有物理过程,无化学过程 ③既有化学过程又有物理过程

FeSO4·7H2O是常用的凝聚剂,加入后最终生成红褐色胶状沉淀,则这种沉淀是 ; (3)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和 ; (4)物质A的作用是 ; (5)A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填写序号) 。 ①ClO2

- 39 -

②只有化学过程,无物理过程

②SO2 ③浓氨水 ④Ca(ClO)2 ⑤浓硫酸

63、(8分)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 , 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 。 (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 + H2O(g)

CO2(g) + H2 (g) △H1 <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mol/(L?min)

(3) 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 状态;

C1数值 0.08 mol/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之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

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64.(14分)为测定碳酸钙的纯度(设含杂质SiO2),有学生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请回答每个方案中的问题。 方案一:

(1)称取碳酸钙样品Mg;

(2)用cmol·L-1的盐酸VmL(过量)溶解样品;

(3)取溶解后的溶液的十分之一,用c′mol·L-1NaOH溶液滴定,恰好用去V′mL。

问题①:列出本实验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②:加盐酸后是否需要滤出SiO2后再用NaOH溶液滴定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需要 B.不需要 C.均可

问题③:碳酸钙纯度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

(1)称取碳酸钙样品Mg;

(2)高温烧煅到1 000℃直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称量,质量为M′g。

- 40 -

问题①:为什么要煅烧至1 000℃且―直至质量不再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②:本方案中的―冷却‖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三:

(1)称取碳酸钙样品Mg;

(2)加入足量cmol·L-1盐酸VmL使之完全溶解; (3)过滤并取滤液;

(4)在滤液中加入过量c′mol·L-1Na2CO3溶液V′mL; (5)将步骤(4)中的沉淀滤出洗涤,干燥、称重为M′g。

问题①:此方案中可以不需要的数据是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c、V B.c′、V′ C.M′ D.M

问题②:步骤(5)中要将沉淀进行洗涤,如果未经洗涤,则测定结果:碳酸钙纯度将_________(偏高、偏低、无影响)

综上所述,你认为三个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__________。其他方案的缺点分别是:方案三:沉淀的洗涤、干燥、称量操作过程复杂,容易造成较大误差。方案_________,_________。

65.(10分)铝的阳极氧化,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它能使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该氧化膜不溶于稀硫酸。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按下列步骤模拟该生产过程。填写下列空白: (1)配制实验用的溶液。要配制200mL密度为1.2g·cm-3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的NaOH溶液,需要称取 gNaOH固体。

(2)把铝片浸入热的16%NaOH溶液中约半分钟左右洗去油污,除去表面的氧化 膜,取出用水冲洗。写出除去氧化膜的离子方程式 。 (3)如图,组装好仪器,接通开关K,通电约 25min。在阳极生成氧化铝,阴极产生气体。写出 该过程中的电极反应式:

阳极 阴极 (4)断开电路,取出铝片,用1%稀氨水中和表面 的酸液,再用水冲洗干净。写出该过程发生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

66.(9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2)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

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 41 -

(3)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

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3.20g氧化铁2.00g碳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

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加热前,选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③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待反应结束,再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

(5)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g,氧元素质量为0.96g。得出原假设不成立,

理由是

。 (6)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判断,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实验优化: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应对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你认为应作如何改进? 。 67.(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专门研究了氧族元素及其某些化合物的部分性质。查得的资料如下:

①常温下硒(Se)和碲(Te)为固体,H2Se和H2Te为气体; ②Te和H2不能直接化合生成H2Te;

③氧气、硫、硒、碲与1 molH2反应的焓变情况如下表所示。

物质 △H(kJ·mol1) -O2 -242 S -20 Se 81 Te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氧族元素中含有18个电子的两种氢化物的化学式 、 。 (2)写出硒化氢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3)已知298K时,H2Te分解反应的?S?0,?H??154kJ?mol.请解释Te和H2不能直接化合的

原因

- 42 -

?1

。 (4)H2S的水溶液显弱酸性,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它的第一级电离常数可用Kal来表示.当温度升高时,Kal的值

(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不能确定”)。

(5)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均为1L(容器容积不可变)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SO2、1 mol

O2和4 mol SO2、2 mol O2,在相同条件下使其反应。最终达到平衡后,甲、乙两容器中SO2转化率分别为50%和a(乙),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2= L·mol1

(填写

具体数据),此时a(乙) 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8.(8分)科学探究是非常注意方法和原则的。往往采用控制条件不变、每次只有一个变量

的方式来探究事物变化的规律。

已知气体X2和气体Y2在一定条件下能化合生成气体C,并知C的化学式只有三种可能:分别为XY、

YC

X2Y或X3Y。请设计实验(实验装置任选)来确定C的化学式,简述实验过程,分析说明结论。

①若实验结果是: ,则生成物C的化学式为XY。

判断的依据是: 结论及分析: 实验过程:

②若实验结果是: ,则生成物C的化学式为X2Y。

判断的依据是:

69.(11分)已知氨水的电离度与醋酸的电离度在同温同浓度下相等,溶有一定量氨的氯化铵溶液呈碱性。

现向少量的Mg(OH)2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铵溶液,固体完全溶解。甲同学的解释是. Mg(OH)2(固) NH4++H2O H++OH-

Mg2++2OH-??① NH3·H2O+H+??② H2O??③

由于NH4+水解显酸性,H+与OH-反应生成水,导致反应①平衡右移,沉淀溶解;乙同学的解释是. Mg(OH)2(固) NH4++OH-

Mg2++2OH-??① NH3·H2O??②

由于NH4Cl电离出的NH4+与Mg(OH)2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了弱的电解质NH3·H2O,导致反应①的平衡右移,Mg(OH)2沉淀溶解。

(1)丙同学不能肯定哪位同学的解释合理,于是选用下列的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释

- 43 -

只有一种正确,他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写编号)。

A.NH4NO3 B.CH3COONH4 C.Na2CO3 D.NH3·H2O

(2)请你说明丙同学作出该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将所选试剂滴入Mg(OH)2的浊液中,Mg(OH)2溶解;由此推知,甲和乙哪位同学的解释更

合理___________(填“甲”或“乙”);完成NH4Cl饱和溶液使Mg(OH)2悬浊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14分)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见方法是服用补铁药物。“速力

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

某同学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Fe2+的存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1是 ,试剂2是 ,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 ;

(2)加入试剂2后溶液中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淡红色是因为 ,写出 +2价Fe在空气中转化为+3价Fe的化学方程式 ; (3)该同学猜想血红色溶液变为无色溶液的原因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还原为+2价铁, 你认为该同学的猜想合理吗? 。若你认为合理,请说明理由(若你认为不 合理,该空不要作答) ;若你认为不合理请提出你的猜想并设计一个简单的 实验加以验证(若你认为合理,该空不要作答) 。 71.(15分)

亚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起着向人体组织传送O2的作用,人如果缺铁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但是摄入过量的铁也有害。下面是一种补铁药品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该药品为无水碱式盐,含Fe2+ 34%~36% ,是薄衣片,……,与VC(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

某同学设计实验对其中的铁成分进行了验证。请一起完成该实验:

第一步: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可以氧化SCN- 生成N2、CO2和SO42-,也可以将Fe2+氧化成Fe3+。 第二步:向去掉糖衣、研磨好的药品中加稀盐酸,出现淡绿色浑浊液,说明有 离子存在(填离子符号);

第三步:往上述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出现浅红色,说明溶液中有少量Fe3+离子存在。该离子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①药品中的铁本来就是以三价铁的形式存在;②在制药过程中生成少量三价铁;③本实验过程中有少量三价铁生成。

第四步:将第三步所得溶液分成2份,分别装在A、B两个试管中。

- 44 -

第五步:向A试管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再慢慢滴入过量的H2O2溶液,溶液的红色先变深,之后红色逐渐褪去。

红色变深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溶液红色又褪去的原因可能是: ; 请自选中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药品,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

第六步:向B试管的溶液中加入一片VC片,片刻后溶液红色也褪去,说明VC有 性;怎样理解药品说明中所述―与V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这句话?

72. (12分)空气中的SO2含量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可用g/cm3表示)都是重要的空气质量指标。在工业生产上规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不得超过0.02mg/L。

?为测定某地方的空气中SO2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颗粒吸附剂

气体流速管 棉花 50mL5×10-4mol/L碘溶液(滴有2~3滴淀粉试液)

①应用上述装

注:气体流速管是用来测量单位时间内 通过气体的体积的装置 置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除测定气体流速(单位:cm3/min)外,还需要测定 。

②已知:碘单质微溶于水,KI可以增大碘在水中的溶解度。 请你协助甲同学完成100mL5×10-4mol/L碘溶液的配制:

第一步:准确称取1.27g碘单质加入烧杯中, ; 第二步: ; 第三步:从第二步所得溶液中,取出10.00mL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 ?乙同学拟用下列简易装置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准确50mL5×10-4mol/L的碘溶液,注入右图所示广口瓶中,加2~3剂,此时溶液呈蓝色。在指定的测定地点抽气,每次抽气溶液的蓝色全部褪尽为止,记录抽气次数(n)。

①假设乙同学的测量是准确的,乙同学抽气的次数至少为 次,方可说明该地空气中的SO2含

- 45 -

移取

滴淀粉指示100mL,直到

量符合排放标准。

②如果乙同学用该方法测量空气中SO2的含量时,所测得的数值比实际含量低,请你对其可能的原因(假设溶液配制、称量或量取及各种读数均无错误)提出两种合理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需要抽气的次数太多,操作麻烦。与乙讨论后,决定将抽气次数降到100次以下,请你设计合理的改进方案: 。 73.(10分) 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环境监测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的主要任 务。

请回答下列问题:

? SO2的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某 地区酸雨pH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请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地区酸雨pH随时间增 加而减小的原因 。

? 新型氨法烟气脱硫技术采用氨吸收烟气中SO2生成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再用一定量的磷酸进行反应,

在反应回收SO2后的混合物中通入适量的氨气得到一种产品。该技术的优点是 。 ? 为进一步减少SO2的污染并变废为宝,人们正在探索用CO还原SO2得到单质硫的方法来除去SO2。该方法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为:SO2+2CO=2CO2+2COS+SO2=2CO2+

4.88 4.84 4.80 5 10 15 20 25 30 35 t(min) pH 4.96 4.92 公报”指出,减少SO2的排放和生活废水的处理3Sx 。其中COS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x11Sx 、CO+Sx=COS、 xx? 生活污水中含大量细小的悬浮物,可加入某些物质使之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淀。请你举一种常见的能使生活污水中悬浮物聚沉的物质,其化学式为 。若生活污水中含大量的氮化合物,通常用生物膜脱氮工艺进行处理:首先在消化细菌的作用下将NH4氧化为NO3:NH4+2O2=NO3

+2H+H2O,然后加入甲醇,NO3和甲醇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请写出加入甲醇后反应的离子方程

+-

式 。

74.⑴肼(N2H4)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101kPa时,32.0g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放出热量624kJ(25℃时),N2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⑵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肼—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⑶右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示意图。

- 46 -

A ○Cu ZnCuSO4溶液

①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 ②假设使用肼—空气燃料电池作为本过程中的电源,铜片的质量变化128g, 则肼一空气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空气 L(假设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为20%)

⑷传统制备肼的方法,是以NaClO氧化NH3,制得肼的稀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75.(12分)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Fe3+和SO32—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请你一起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实验。

?提出猜想:

甲同学认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

乙同学认为发生双水解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2Fe3++3SO32—+6H2O=2Fe(OH)3(胶体)+3H2SO3; ?? ?实验验证:

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来探究反应的可能性。

①为了检验所用Na2SO3是否变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

②取5mLFeCl3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溶液至过量,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也无沉淀生成)。

③将②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再加入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另一份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得出结论:

①根据丙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②实验③中溶液变成血红色的离子方程式为 。 ?拓展探究:

①丁同学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从形式上看,Na2CO3和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二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其可能的原因除SO32

水解能力较CO32

小外,还

有 。

76.(10分)近年来,镁在汽车、航天、航空、机械制造、军事等产业中应用迅猛发展。

?新型镁合金被大量应用于制成笔记本电脑外壳、竞赛自行是由于镁合金具有 等优异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以镁条、铝片为电极,以稀NaOH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如右图所示)时发现,刚开始,电右偏转,镁条做负极;但随后很快指针向左偏转,镁条表面的气泡产生。

- 47 -

Mg Al 车框架等,能。 溶液为电表指针向

1mol/LNaOH

有极少量

①开始阶段,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

②随后阶段,铝片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镁条表面只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其原因是:2H2O+2e=H2↑+2OH,试写出镁电极发生的主要反应的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研究测定,镁与不同浓度的硝酸反应,生成气体产物的含量随HNO3浓度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溶液中的产物有Mg(NO3)2,NH4NO3和H2O。某同学拟用1.2g镁与100mL硝酸反应制取二氧化氮,硝酸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 。

[76B.]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铝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材料,目前我国铝消费超过430万吨,在众多的金属中仅次于钢铁。 经查阅,铝及其氧化物的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铝 氧化铝 熔点/℃ 660 2050 沸点/℃ 2467 2980 60@ %0H2N2NO2NOmol/L-

246810?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它占地壳总质量的7.51%,比铁几乎多1倍,是铜的近千倍。但人类发现和利用铝比较迟,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 。

? 用坩埚夹住一小块铝箔(箔厚约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动,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膜

。铝

1mol/LNaOH Mg Al 化,轻轻晃好像有一层

为 。

?将铝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铝片表面灰暗,用湿布擦试后,铝片上附着了液态银白色的物质。将该铝片静置一段时间,铝片表面长出白色须状物,手持铝片时,白色须状物脱落,铝片发烫。经实验白色须状物能溶于稀盐酸且无气体放出。试写出直接导致铝片发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剪取大小、表面积相近的镁条和铝片,用砂纸打磨其表面,使镁条与铝片与电流计相连接后迅速插入盛有1mol/L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预期的实验现象是:铝片溶解,镁片上有大量气泡放出。然而实验事实是:开始,铝片表面有许多气泡,随后,铝片表面气泡减少,镁条表面只有少量气泡产生,电流计显示电流方向与开始时相反。请写出后一过程镁片上的电极反应式 。

?能源问题是人们关心的热点,有人提出用金属铝作燃料,这真是一种大胆而新颖的设想。对此,你的观点是 (填“A”或“B”),其理由是 。 A.可行

B.不可行

77.(10分)为了探究硫化钠晶体(Na2S?nH2O)在空气中的变化,某兴趣小组的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如下:①将少量硫化钠晶体置于表面皿上,暴露在空气中。②三天后将样品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搅拌后得无色澄清溶液。③取少量该溶液加入过量盐酸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保持澄清。 ?请你根据上述记录猜想所放出气体的成分可能是(至少写出三种)

- 48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所放出气体为两种气体的混合气体,请使用品红溶液、浓溴水、澄清石灰水三种试剂设计一个组合实验分析该混合气体的组成,简要写出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

实验方案 ?如果要检验硫化钠晶体是否被氧化生成了硫酸钠,请简要说明检验的方法、现象和结论(可在兴趣小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本题共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由Fe2+制备Fe(OH)2的过程中,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可能的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实验设计】

方法一:按照图1进行实验,容器A中的反应开始时,弹簧夹C处于打开状态,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C,容器A中的反应仍在进行。最终在_______容器中观察到白色沉淀,该实验中涉

图1 图2

有: 。

方法二:按图2进行实验,最终在两极间的溶液中首先观察到白色沉淀。请从所提供的试剂或电极材料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①纯水 ②NaCl溶液 ③NaOH溶液 ④四氯化碳 ⑤CuCl2溶液 ⑥乙醇 ⑦Fe棒 ⑧植物油 ⑨碳棒

a为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d为___________。(填序号)

【探究思考】实验表明上述实验中出现白色的沉淀会逐渐转变为灰绿色或绿色,那么如何解释出现灰绿

色或绿色的现象呢?

(1)甲同学查阅资料后,得到Fe(OH)2如下信息:

资料名称 《化学辞典》,顾翼东编,1989年版P637 《大学普通化学(下册)》傅鹰著P637 《普通化学教程》(下册)P788

白色

物理性质描述

白色无定形粉末或白色至淡绿色六方晶体 白色沉淀

化学性质描述

与空气接触易被氧化,将细粉喷于空气中,则立即燃烧出火花 此沉淀易被氧化成微绿色Fe3(OH)8

能强烈吸收O2,迅速变成棕色Fe(OH)3。这时作为氧化的中间产物为土绿色,其中含有Fe2+、Fe3+。

阅读该资料后,你对上述实验中出现灰绿色或绿色的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_ ;资料中提及的微绿色Fe3(OH)8,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可写成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依据配色原理:白色和棕色不可能调配成绿色或灰绿色的常识,认为绿色可能是形成

- 49 -

Fe(OH)2·nH2O所致。用热水浴的方式加热―方法一‖中生成的绿色沉淀,观察到沉淀由绿变白的趋势。

加热时,―方法一‖中弹簧夹C应处于__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状态,容器A中的反应须处于___________(填―停止‖或―发生‖)状态。写出该实验中支持乙同学观点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欢迎你参加该研究小组的讨论,请提出一种在研究由Fe2+制备Fe(OH)2的过程中,有助于对沉淀由―白‖变―绿‖的现象进行合理解释的实验设计新思路。 。 79.(11分)

I、下表是百姓超市出售的“粤牌”加碘精制盐的有关说明: 产 品 标 准 号 许 可 证 号 配 料 表 含 碘 量 卫生许可证号 分 装 日 期 储 藏 方 法 食 用 方 法 食品标签认可号 Q/320000JYJ03-2004 食盐批字第100070号 精制盐、碘酸钾 35±15mg/kg 粤食字(2005)第00015号 见封口 通风、防潮 根据烹调所需适量加入 粤食签(2002)007号 II、下面是某网站上刊出的有关碘及碘的化合物的有关信息:

自然界中碘主要以碘化物和碘酸盐的形式存在。碘在海水中的含量甚微(5×108%),但海洋中某些

生物如海带、海藻等具有选择性吸收和聚积碘的能力,因而干海藻是碘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世界上碘主要来自智利硝石,其中含碘0.02%~1%,智利硝石中碘主要以碘酸钠(NaIO3)的形式存在。通常情况下碘是一种紫黑色固体,易升华,只能少量溶于水得棕黄色的碘水溶液,但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紫色的碘蒸气有刺激性气味,能强烈刺激眼、耳、鼻、气管等粘膜,吸入较多的碘蒸气会发生中毒,甚至造成死亡。碘遇淀粉(面粉的主要成分)会出现明显的蓝色。碘离子(I)具有明显的还原性,而高价态的碘则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2NaI+3H2SO4+MnO2====2NaHSO4+MnSO4+2H2O+I2 …………(1) 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 …………(2)

反应(1)是从海藻灰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反应(2)是从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两个反应均在水溶液中进行。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1)、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是:

反应(1): ; 反应(2): ;

I2在反应(1)中是 (填―氧化‖或―还原‖,下同)产物,在反应(2)中是 产物; (2)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上述 ―粤牌‖精制盐中是否真的含有碘元素。 实验名称:探究―粤牌‖精制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 5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nl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