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献策

更新时间:2024-03-17 03: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言献策”

围绕娄底市“科学发展,加速转型”的战略目标,娄底市气象局提出如下意见:扩大气象减灾防灾影响、城市气象灾害防治的信息员整合、气象为农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发展关系到民生的问题。

1. 扩大气象减灾防灾影响

我市是气象灾害多发的地区之一,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防御气象灾害已经成为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强化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扩大气象工作在减灾防灾方面的影响,提升民众在面对气象灾害时的预防和应对能力,应加大气象减灾防灾的知识普及范围。重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不断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建议积极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形成常态化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格局,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作为群测群防体系的重要内容,提高基层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让更多的民众了解气象服务的工作,在发生气象灾害时能更好的预知、应对和配合、推进各部门的工作。我单位届时可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去讲课交流,也可组织民众到气象局基地参观了解气象服务方面的工作。

2. 城市气象灾害防治的信息员整合

面对气象灾害加剧频发易发的趋势,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御和应急救援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气象灾害防御的形势更加严峻。要求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尤其是如何科学防灾、依法防灾,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程度地减轻防灾的经济成本和社会负担,成为气象灾害防御亟待解决的问题。气象灾害对农业、林业、水利、环境、能源、交通运输、电力、通讯等高敏感行业的影响度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重,严重威胁着这些国民经济关键行业的安全运行。

应创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在政府主导方面,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作为目标,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行政组织协调、发展规划制定、政策法规建设、公共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减灾队伍建设,确保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在部门联动方面,充分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部

门联动协调委员会、联络员会议制度、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消息树”,实现部门间的灾害应急响应联动、信息通报共享联动、灾害预报会商联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整合国土资源部、气象局、交通运输部、农业部、林业局、旅游局等部门建立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灾害防治的信息团队,将多部门整合到一起,明确职责,分级管理,高效的预防和应对各类气象灾害,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在城市社区、街道、企事业、学校、车站、码头、港口、医院、大型商场等重点单位建立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联系人以及信息员队伍,加强气象预警信息的传播和灾情收集工作,着力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应对准备、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全面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3. 气象为农服务

娄底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我市深受不稳定的季风气候影响,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危害大。在农业自然灾害中,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70%以上,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气象为农服务是支撑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发展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为了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娄底市气象为农服务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设。因此,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是我市的一项重要任务。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危害程度,不仅与农业结构、种植制度、作物品种的生长状况、土壤结构、排灌能力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且还与灾害发生前后所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有很大关系。

建议以农委牵头整合农业资源,大力开发和完善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一体化的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统一开发气象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监控等,努力推进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化,建立“直通式”农业气象防灾救灾、技术服务和重要农时季节等方面信息的有效传播平台。组建一支高素质农业气象信息员队伍,建立一个综合为农服务的业务平台和更有针对性的数据库。以文化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着力提升基层气象为农服务能力,通过“统一机构人员、统一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科研带动、统一机制创新、统一规范标准”来规范农业气象服务,使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有统一的标准,形成针对性更强的“直通式”服务,选取试点,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专业的技术和气象灾害防治方面的信息。

4. 新型城镇化建设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城市对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有“放大”作用。灾害性天气影响城市时,由于城

市的特殊作用对灾害性天气具有明显的加重作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改变了地貌原形、小气候、水文和生态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普通天气现象在城市特殊背景下可能会造成严重灾害。如2001年12月7日,北京城区出现小雪天气,降雪量不足2毫米,在乡村本不足为奇的降水,而在城市却导致全市交通瘫痪,尤其是立交桥因上下坡路滑,成为堵塞最为严重。再如,由于城市建筑物密集、路面硬化、温室气体的排放、人口热源增加、空气污染等因素导致的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气温、降水和大气环境均造成影响,引发各种异常天气现象出现,加剧了对城市运行和群众生活的不利影响。城市中建筑物密集的高层建筑之间形成风的“狭管效应”,气流因进入狭窄通道导致风速剧增,产生局地狂风,破坏力巨大。由于地面硬化阻碍地面雨水的自然下渗,短时雨强大时加重城市内涝。

城市灾害性天气具有连锁效应和累积效应。现代城市的正常运行高度依赖于良好的交通秩序、稳定的生活必需品供给以及供电、供水、能源、信息畅通作保障,这些都对气象条件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其中任一环节受到灾害性天气的影响,都有可能导致其他环节出现问题,从而造成严重后果。城市发展越快,气象灾害连锁效应造成的影响越大。另外,当多种灾害性天气同时或者连续出现时,往往会产生远远超过单次天气造成的影响,体现出明显的累积效应。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推进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评估、规避新农村城镇化规划建设过程中气象灾害的发生和气象方面专业的保障措施。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nh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