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五年下册数学6单元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06 13: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海区西樵镇第四小学“三步五环导学案”

第 6 单元

教研组长审核签名: 教导处审核签名:

课题:众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22——123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教学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前提测评:口算 二、自主学习(7分钟) (一)情景引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出示导学提纲,自主学习。 看书第122——123页。

1、哪个身高的人数最多?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2、这样的数叫什么数? 三、合作探究(5分钟) 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四、汇报点拨(10分钟) (一)展示汇报

1、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结果?你们是怎样想的? 2、学生质疑:(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二)点拨提升,梳理完善

- 1 -

南海区西樵镇第四小学“三步五环导学案”

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五、有效训练(15分钟)

(一)基础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二)深化巩固:

1.在一次投篮训练中,8名同学投中的个数如下: 4个、5个、4个、6个、10个、9个、8个、10个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众数是( ),中位数是( )。

2、在17、33、64、81、50、64、13、这组数据中,中位数是( ),众数是(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要使17成为众数,就把( )改为( )。 3. 10、15、18、25、32、25、48、2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 4.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住户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6 号 7 号 8 号 数量/个 l5 29 l6 2O 22 16 18 16 ( 1 )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 2 )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六.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小状元》P62 1-4

板书: 众数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众数。

教学反思:

- 2 -

南海区西樵镇第四小学“三步五环导学案”

课题:众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6 题。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教学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一个小组的身高数据。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看书第124——125页。

1、该公司领多少工资的人数最多? 2、该公司的月总工资怎样算?

二、基础训练

(一)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4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说一说用哪个数代表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三、综合训练

小明对本班15 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2 本的有1 人,拥有3 本的有2 人,拥有4 本的有4 人,拥有5 本的有3 人,拥有6 本的有5 人。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

2006 年9 月人数

人数 平均每人拥有本数 么?

( 2 )估算出这15 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 3 -

( 1 )估算一下,这15 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有几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

南海区西樵镇第四小学“三步五环导学案”

四、拓展训练

小力对本单元10 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刊的有2 户,订1 份的有3 户,订2 份的有4 户,订3 份的有1 户。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2006 年5 月

户数 每户订报刊份数 ( 1 )想一想,平均每户订报份数是在1 至2 之间吗?为什么? ( 2 )计算出这10 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用众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六.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小状元》P62 5 教学反思:

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书第126——127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 前提测评(3分钟)

- 4 -

南海区西樵镇第四小学“三步五环导学案”

1、口算

2、看书第126——127页。

什么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什么是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自主学习(7分钟) (一)情景引入:

出示第9—14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出示导学提纲,自主学习。

看书回答:1、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2、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三、合作探究(5分钟) 出示教材第126 页的例2 。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四、汇报点拨(10分钟)

从例2 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数量呈上升趋势、趋于平稳、还是下降趋势。

五、有效训练(15分钟) (一)基础练习:书本128页做一做。 (二)深化巩固

完成教材第129 、130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2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六.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小状元》P63 1-2

板书: 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教学反思:

- 5 -

南海区西樵镇第四小学“三步五环导学案”

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课

教学内容:书本第130页第3、4、5 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难点: 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一)完成教材第130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 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完成教材第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5 题。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二、基础训练:第130-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3、4、5 题

三、综合训练:

1、医院要反映出一个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好用( )统计图。

2、下面是航模小组制作的两架航模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甲飞机

乙飞机

- 6 -

南海区西樵镇第四小学“三步五环导学案”

(1)、这甲飞机飞行了( )秒,乙飞机飞行了( )秒,甲飞机的飞行时间比

乙飞机长

???。 ?(2)、从图上看,起飞后第10秒乙飞机的高度是( )米,起飞后第( )秒两

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 起飞后大约( )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 (3)、说说从起飞后第15秒至20秒乙飞机的飞行状态。

四、拓展训练:

下面是王强收集的2005 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 2005 年2 — 15 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

??厂甸庙会

??龙潭湖庙会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 l )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 2 )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 3 )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 4 )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 7 -

南海区西樵镇第四小学“三步五环导学案”

六、布置作业:完成《小状元》P63 3 教学反思:

课题:打电话

教学内容:看书第132——133页。

教学目标: 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应用规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打电话连线图。 教学过程:

一、 前提测评:口算 二、自主学习(7分钟) (一)情景引入:

看书第132——133页。 1、用什么方法通知队员最快?

2、你能用式子表示在一定的时间内通知的队员人数吗?

(二)出示导学提纲,自主学习。 根据题意,小组合作填写下面的表格。

- 8 -

南海区西樵镇第四小学“三步五环导学案”

时间(分) 1 2 3 4 5 老师(人) 学生(人) 师生(人) 从表格中找出相应时间可通知学生人数的式子 。

三、合作探究(5分钟) 出示教材第132 页的例题。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四、汇报点拨(10分钟)

发现规律: 第n分钟接到电话的人数是前n-1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加1(老师),前n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是2的n次方减1。 五、有效训练(15分钟)

1、如果一个合唱团有50人,最小要花多少时间才能通知到每一个人?如果64人呢? 2、如果一个合唱团有60人,最小要花多少时间才能通知到每一个人?如果127人呢? 3、如果一个合唱团有32人,最小要花多少时间才能通知到每一个人?如果63人呢?

六.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小状元》P64

板书: 打电话

发现规律: 第n分钟接到电话的人数是前n-1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加1(老师),前n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是2的n次方减1。

教学反思:

- 9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na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