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视角下的神性与人伦——论拉辛《费德尔》开放性戏剧改编

更新时间:2023-09-07 05: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作欣赏?/?戏剧天地 >人文视角下的神性与人伦

——论拉辛《费德尔》开放性戏剧改编

⊙王思元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 210046]

摘 要:拉辛用“亚历山大诗体”写成的《费德尔》,以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心理冲突的深刻性具有较高的文艺研究价值。它主要体现在:以时序改编表达人文主义的忏悔与慰藉,《费德尔》中人的犹豫、不忍、惊恐、忏悔彻底取代神的意志,决定了悲剧的情绪走向和情感态度;以重构人文力陈主体的发现与反思,《费德尔》相比于《希波吕托斯》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角度重构,而这种角度重构反映了人文主义对于人本身的本体意识的唤醒;以结构更新凸显隐喻式的讽刺与批判,以人的情感(偶然性)为主线而不是神的意志(必然性)为主线,增强其情节戏剧性和戏剧表演的艺术张力。通过这种人的情感和欲望下主导的戏剧的自然流动,表达了对于路易十四王朝保守权贵轻视人的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讽刺和批判,也是对于戏剧开放性改编的历史探索。

关键词:《费德尔》 戏剧改编 神性与人伦 新维特根斯坦主义

古希腊悲剧时代的优秀作品,例如《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等,在十几个世纪中常常受到戏剧剧作家的批评与解构,古希腊神话也成为戏剧剧本经典而丰富的素材。拉辛作为17世纪著名的戏剧剧作家,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其悲剧作品中,这部用“亚历山大诗体”写成的《费德尔》改编自古希腊神话戏剧《希波吕托斯》,《费德尔》以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心理冲突的深刻性具有较高的文艺研究价值。本文将从人文主义的视角出发探讨其中对于古希腊悲剧开放性改编的艺术价值。

一、时序改编——人文主义的忏悔与慰藉

时序改编即在人文主义倡导人自我发现的文学创作背景下,通过对于神话、戏剧中人物命运转折事件时间顺序的改编,从而使人而不是神主导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走向。拉辛对古希腊神话戏剧《希波吕托斯》即以时序改编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忏悔与慰藉。忏悔与慰藉即主人公费德尔体现出的对于伤害所爱之人的忏悔和恻隐:“在您的面前,我申述我的悔怨,我将踽踽独行进入阴曹冥间”,希波吕托斯弥留之际得到真相的慰藉和忒休斯国王最终的幡然悔悟。这种时序改编是引发人文主义情感“忏悔与慰藉”的直接动因,没有这种改编也没有费德尔最后的犹豫和挣扎(《在希波吕托斯》中费德尔以死诬陷),也没有理性与欲望最后的争执。

特伦斯﹒霍克斯在《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中谈到“神话的意义及其内容的一致也可能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序列”(一以贯之的话语)。在这种人文主义的视角下,通过“言语”形式的叙述事件中的时序改编,对神话戏剧的“语言”表达产生了直接影响。结合具体戏剧文本,在《希波吕托斯》中,因为费德尔的死亡使得忒休斯的愤怒和希波吕托斯的惨死成为一种逻辑必然,把人伦崩塌下的悲剧带往一个无法挽回的结局,一切的真相只能由神祇告诉忒休斯。而《费德尔》中,费德尔本身的不伦爱恋(神祇间的排他性带来的诅咒)本身带有某种不可抗力的悲剧因素,但是作者通过对于这些“神话素”时序的切换,费德尔本身带有了懦弱、善良等等的复杂人格,使其难以做出保全自己,既未摧毁希波吕托斯的污蔑,也未曾用死亡来完成对于希波吕托斯命运的绝对的、不可抗的终结。费德尔必然地活到了希波吕托斯惨遭神罚的时刻,在忏悔和煎熬中吐露真相,服毒死去。死亡时序的改编,宣示了人的意义和价值在人文主义时代被充分肯定,也决定了悲剧的情绪走向和情感态度的,不是神带给希波吕托斯的慰藉或是神带来的凌厉裁决,而是《费德尔》中人的犹豫、不忍、惊恐、忏悔,这些人性因素彻底取代神的意志。

二、重构人文——主体的发现与反思

主体意识即人类在发现自我的人文主义阶段,对于人的自身的肯定和价值判断,在这种思想中,人不再是神的臣民或者是附庸,而是具有个体情感和生命意识的“本体的人”,《费德尔》的这种戏剧改编正是对于人本体性的情感、欲望的赞美和歌颂。对于费德尔炙热爱恋欲望的刻画,和希波吕托斯置于陷害中的犹豫不决以及国王的冲动与武断,体现了这种改编既是对人情感欲望的理性发现,又饱含对于人性弱点的反思。古希腊人信仰泛神思想,在他们的眼中,世界万物都有各自的神祇,人的一切由神支配和主宰。在这种精神气候和文化土壤中创作出来的《希波吕托斯》,在剧本构思和人物塑造方面不免受泛神崇拜思想的影响。因而在重要人物的命运转折部分都用神祇降临的方式呈现,尽管作者对神也是人本身的信仰投射,但是这种神罚决定的必然性的开场和神祇化解误解的

15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n9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