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3-05-05 01:0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版)作者:未知????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6731????更新时间:9/23/2005

一、前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五、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五年制小学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制小学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附录

关于教学要求用语的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一、前言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

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

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

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和儿

童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学校条件的不同,在确定必须教学的最基础的内容的同时,适当安排一些选学内容。

?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

算。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

?在中、高年级可以介绍和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算盘只

作为计算工具介绍。

?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

?分数四则计算(不包括带分数)以分子、分母比较简单的和大部分可以口算的为

主。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各年级应适当加强估算。

?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

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反叙”应用题只作为思考题。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超过两步。

?量与计量,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几何初步知识的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按照立

体——平面——立体的顺序安排,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活动,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据

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解释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

?学一些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有利于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也可以为进一步学

习中学数学作一些必要的准备。简易方程的内容只讲到ax±b=c,ax±bx=c。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直接设未知数。

?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适当渗透集合、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安排教学内容要注意留有余地,增加灵活性。在编排时要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

系,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处理好数和形的关系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建立合理的教材结构。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方

法等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以及习题的弹性处理。

对于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要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切实掌握。对于难点,可以采取适当分散,预作准备,多举实例等办法,加以解决。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法则等,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

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开展教学活动。要运用实物、教具、学具或者实际事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模拟、画图、讨论等形式,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分析数量关系,了解数据

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意义。

?2.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

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

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逐步达到教学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计算能力上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要过分追求计算速度和加大计算的繁杂程度,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和检验。

?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演示

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在解题和计算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简便解法或算法,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

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掌握形体的基本特征和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实际中应用,以利于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

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

力,如数和简单的计算,图形的认识,简单的测量和数据统计等。为此,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中高年级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简单事物的性质,以及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数学

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学

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探索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

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

难的勇气和毅力。

?5.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要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结合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要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以及一些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通过数和形的产生和发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6.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教学评估要以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为依据。评估的目的不仅在于

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能力,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教学评估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要承认学生学习数学的个别差异,用正面的方

法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考查,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评估的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除笔试外,要注意运用口试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考

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数学能力的发展。要注意通过课堂提问、观察、讨论、谈话、学生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按照课程计划和本大纲的要求,控制考试次数,命题要难易适度、题量适当,不出偏题、怪题和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

?评估中所反馈的信息,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查,也是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依

据。要及时做好试卷分析和教学评估工作,针对发现的问题改进教学。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补救。要改进考查结果的报告形式,正确选择描述学习结果的方法,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五、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注: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是按知识归类排列的,不完全是教材的编排顺序。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原则上应安排在本年级内完成。编写不同风格的教材时,允许适当变动。

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是就一学年而言的,应该使学生在该学年内逐步达到,不要急于在学生初次学习有关内容时就完全达到要求。没有列入教学要求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五年制小学

一年级

(每周5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小括号。

?(3)乘法的初步认识。2~5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

?厘米和米的认识。用厘米作单位度量。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和乘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注:编写教材和教学时,可不受本大纲所举实践活动课题的限制。]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

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

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认识小括号。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5的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注:例如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

6.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7.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8.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9.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10.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

(每周6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6~9的乘法和表内除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6~9的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求商。乘法、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3)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4)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

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分米、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注: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3.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会计算四位数加减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整十的数。会用

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4.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口算简单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

除法)。

5.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式题。

6.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进行长

度的简单计算。

7.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公斤)、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 000

克。会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

8.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

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9.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10.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1.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会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2.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年级

(每周6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

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积的变化。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大数目估算。算盘或计算器的介绍。

[注:例如:估计一个剧场有多少坐位,一块地有多少禾苗。]

(5)四则混合运算。

三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6)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和吨的认识。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

角的度量。

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

面积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

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

[注:标有“*”的内容为选学内容(下同)。这些内容不作为共同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四)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

?(五)应用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六)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根据要求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

2.会口算整万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会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3.掌握两位数乘、除法的笔算法则,会笔算乘、除法。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知道商不变的性质。会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或整百的乘、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初步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4.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

5.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6.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知道1千米=1 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 000千克。

7.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8.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顷、平方千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9.初步学会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的距离。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和按照指定的度数画角。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

10.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通过统计材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1.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2.结合解题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认真负责的态度。

?13.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感受数据搜集和整理的意义。

四年级

(每周5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2)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四则计算。

[注: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

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

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积和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3)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中括号。四则混合运算。

*(4)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

(5)数的整除。

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100以内质数表。分解质因数。约数和倍数。公约数和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

(6)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代数初步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ax±b=c, ax±bx=c)。列方程解应用题。

(三)量与计量

体积单位。

单名数和复名数(计算面积或体积一般不使用复名数)。

(四)几何初步知识

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

(五)统计初步知识

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简单的统计表。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

(六)应用题

相遇问题。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七)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假期里,学生小组组织一次考察活动,根据预算,每人需交纳活动费多少元。

教学要求

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会进行带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

3.知道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不要求综合运用以上概念。)

4.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笔算(对位数个数的限制与整数四则运算相同)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5.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7.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互化。

8.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掌握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9.初步学会收集数据和分类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10.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五年级

(每周6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分数加、减法运算(不含带分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

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含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四)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五)应用题

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率、税率等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六)实践活动

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调查某月10家住户水、电、燃气费和房租分别交纳的钱数或10家农户各种农作物的年产量,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就家中的卧室,画一个平面图。

(七)整理和复习

教学要求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加、减法。会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乘、除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会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

4.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5.?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知道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6.认识圆。会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7.认识圆柱和圆锥。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8.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利用作图纸绘制简单的统计图。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绘制统计图表要注意整洁、美观。

9.会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两步)。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会看地图上的比例尺。

10.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

11.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比较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n1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