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通羊一小二年级国学经典备课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30 23: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通羊一小二年级国学经典

1 / 39

集 体 备 课

2015-2016第二学期

主 备 人: 焦联群

备课人员:邓牡丹、朱细艳

二年级2班国学经典诵读计划(朝读经典)

焦联群

一 、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是古老的礼仪之邦,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下很多文化遗产和教育经典,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绝佳教材。传承中华民族的国学经典是我们每一所学校的神圣使命,实现民族振兴,培养一代新人,必须对儿童施以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熏陶,进行经典诵读和国学启蒙教育,使他们能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扩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知识面,力求对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高尚的道德和正确的人生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尤其在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背景下,小学阶段显得更为重要。 二、创建目的

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在人的一生中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儿童在这样的时期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国学经典,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可以培养儿童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会开启儿童未来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奠定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基础,使儿童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 三、创建实施步骤

1、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国学班级理念。

每一课都附上了相关经典原文,并配以图画,分册学习,由浅入深,突出鲜明的主题:国学经典。让国学经典深入学生的心灵,师生形成共识,启迪学生心智,增强学生的诵读兴趣,形成鲜明的班级特色,为这个特色而努力奋斗。

2、营造浓厚的国学经典环境。

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班里的一墙一角,晨读和上课预备,都突显一个鲜明的特征:国学经典。让国学经典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既有无声地熏陶和感染,更有有形地引导和教育,处处凸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班级书香盎然,国蕴飘香。

2 / 39

3、每学期有计划有选择地完成国学经典诵读任务。

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增强语感,感受国学经典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强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厚实功底。本期在内容的选择上进行了认真拣择,使入选的典籍和诗文都含有积极意义,除了儒家典籍,也包括道家和释家的部分论述。经、史、子、集也都有涉及。

4、每天晨读抽出二十分钟背诵国学经典,定期进行经典解读,每天中午课前预备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将背诵国学经典规定为学生作业的一项,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把活动落到实处。

5、适时举行国学经典特色班级的少先队主题活动、国学经典特色班级升旗仪式汇报表演等等活动。

3 / 39

二年级2班经典诵读计划表

通羊一小 时间: 晨读时间8:15—8:35 年级: 二年级2班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诵 读 内 容 导言----第一单元:博物多识篇 第一课:高天厚地 载德生物 第二课:学知不足 教而知困 第三课:泉石成韵 诗画相融 第四课:春日 导言----第二单元:孝亲爱人篇 第一课:孝悌谨信 爱众亲仁 第二课:小雅?蓼莪 第三课:关爱他人 尊重自己 第四课:秋思 导言----第三单元:知礼习仪篇 第一课:礼讲孝敬 学知道理 第二课:君子之容 舒缓温恭 第三课:尊重长者 讲究礼容 第四课:渡荆门送别 完成情况

4 / 39

课题:1、高天厚地 载德生物

年级: 二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 一 任课教师:焦联群 授课时间 9月 5日— 9月 9日 教学目标: 1.理解“高天厚地 载德生物”的意思,懂得古人对天文气象、地产名物理解。 2.理解天地宇宙的起源、日月星辰的运行,春夏秋冬的交替,云雨霜露的变化。 3.知道热爱和保护大自然,要懂得勇于创造,并懂得珍惜。 教学重难点:热爱和保护大自然,勇于创造,懂得珍惜。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营造氛围,导入课题 国学文化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组成部分,《千字文》,《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字文》,从中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二、理解“高天厚地 载德生物”的意思。 (一)观看视频,释义,引出经典原文。 (二)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天地宇宙的起源、日月星辰的运行,春夏秋冬的交替,云雨霜露的变化。 (三)读经典原文。 (四)联系生活实际解读经典原文,播放视频。 三、讲解经典原文中的词语注释 (一)师配乐解说,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二)出示课件:(因为大自然 ,所以我要热爱他们)。 (三)创设情境,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感受大自然的伟大。 四、畅谈“怎样保护大自然”。 (一)学生对照生活,畅谈自己的不足。 (二)学生在卡片上写话。 (三)学生读自己写下的话,粘贴卡片。 (四)保护大自然可以这样做,出示经典原文中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多种形式诵读,牢记心间。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高天厚地 载德生物 天地宇宙的起源 日月星辰的运行 春夏秋冬的交替 云雨霜露的变化 5 / 39

课时安排 2 第 1 课时 修改批注

课题:1、高天厚地 载德生物

年级: 二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 一 任课教师:焦联群 授课时间 9月 5日— 9月 9日 教学目标: 1.理解“高天厚地 载德生物”的意思,懂得古人对天文气象、地产名物理解。 2.理解天地宇宙的起源、日月星辰的运行,春夏秋冬的交替,云雨霜露的变化。 3.知道热爱和保护大自然,要懂得勇于创造,并懂得珍惜。 教学重难点:热爱和保护大自然,勇于创造,懂得珍惜。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说说你对“千字文”的理解。千字文里有1000个不重 复的常用字,结合日常生活与历史常识,编成四字一句的韵语,又取对仗的形式,好读易记,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童蒙读物之一。 二、说说你对经典原文的理解。阅读相关经典原文。 三、完成阅读练习《隋侯之珠》,并说说你有怎样的体会。 四、读懂并熟练背诵经典原文。 五、总结。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高天厚地 载德生物 天地宇宙的起源 日月星辰的运行 春夏秋冬的交替 云雨霜露的变化 教学后记

6 / 39

课时安排 2 第 2 课时 修改批注 课题:2、学知不足 教而知困

年级: 二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 一 任课教师:焦联群 授课时间 9月12日— 9月16日 教学目标: 1、熟读经典原文,熟背经典原文,读出经典原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经典原文的含义,着重理解“教学相长”这句话所蕴涵的深义。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体会经典原文蕴含的情感。学习,不局限于听从,经常和同学、老师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以致用,其意义是非常大的。 教学重难点:理解“教学相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 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经典原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生读: 经典原文 师述: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它,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经典原文。 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5分) 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激动学生的情感) (1)请学生来朗诵。 (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 (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 三、尝试实践,延续情感——(6分) 7 / 39

课时安排 2 第 1 课时 修改批注 在父母面前朗读这段文字,问问他们,这些字,你读对了吗?你打算怎么实践? 读了相关故事,说一说小蛇为什么要送宝珠给隋侯? 板书设计 学知不足 教而知困 教学相长 相互促进 共同进步 教学后记

8 / 39

课题:2、学知不足 教而知困

年级: 二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 一 任课教师:焦联群 授课时间 9月12日— 9月16日 教学目标: 1、熟背经典原文,读出经典原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经典原文的含义,着重理解“教学相长”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教学相长”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说说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二、说说你对经典原文的理解。①本节选自《学礼》。②肴:带骨头 的肉。(3)旨:甘美的味道。④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5)困:不通。 (6)自反:反躬自省。(7)强(qiang):勉励。(8)学(xiao)学半:意思是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课时安排 2 第 2 课时 修改批注 三、阅读《谢道蕴咏雪》,简要评述,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谢安为什么更欣赏谢道韫的比喻?和父母一起讨论,并把你的意见写出来。 四、熟练背诵经典原文。 五、总结,完成课后习题。 争取一次机会,在课堂上发表你学习经典原文之后的体会。 板书设计 学知不足 教而知困 教学相长 相互促进 共同进步 教学后记

9 / 39

课题:3、泉石成韵 诗画相融

年级: 二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 一 任课教师:焦联群 授课时间 9月19日— 9月23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背诵经典原文。 2、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故事导入 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二、师生朗读经典原文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 鹦鹉对鸬鹚。 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三、解读经典原文 泉水与山石相对,树干与枝条相对,吹奏笛箫与弹奏琴瑟相对。山上的亭子对水边的楼台,会学舌的鹦鹉对能捕鱼的鸬鹚。据说南朝江淹梦见东晋郭璞赠他五色笔,从此才思敏捷。传闻写有《十香词》的萧后被人诬陷,无奈含恨而终。绘画时泼墨渲染,作诗时传杯助兴。韩干绘画神奇的马,李陵擅长写雄浑的诗。街上繁华似锦,有文人争相吟诗做对子;院里小径弯曲,有少女独自敷粉画秀眉。烽烟吹万里,是战士们在边境守卫要塞;春雨一把犁,是农夫在村外耕种粮食。 教师小结 四、指导诵读。 1、指名理解:五色笔 十香词 泼墨 传卮 夺锦 认识“李陵”、“韩干” 2、全班交流,评议。熟练朗读和背诵经典原文,理解文章内涵。 五、笠翁对韵(或声律启蒙等对仗范文)的出现,只是让孩子 10 / 39

课时安排 2 第 1 课时 修改批注

形成一些对仗的基本感觉,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现在让小孩学习这个,也只是让孩子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六、“咏絮才”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华出众的女子。) 板书设计 泉石成韵 诗画相融 五色笔 十香词 李陵诗 韩干画 教学后记

11 / 39

课题:3、泉石成韵 诗画相融

年级: 二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 一 任课教师:焦联群 授课时间 9月19日— 9月23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背诵经典原文。 2、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简要评述。这是一本帮助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 平水韵分为106部。全部文字都编写成对仗而押韵的句式。每部之下既有单字、双字、三字的短对句,又有五字、七字到十一字的长对句。长短参差,声韵协调,读起来如同唱歌一样,音律悠扬。书中的对句,既包括了天文地理、花木鸟兽的知识,也有人物器具之名和历史典故,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训练语感的同时增长知识。 二、初读经典,说说你对经典原文的理解。重点讲解:五色笔和十香词,韩干画和李陵诗,都是古代的经典故事,可以让我们体味古代文人生活的典雅意韵。 三、学习《韩干画马》,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熟练背诵经典原文。 五、总结,完成课后习题“ 1、朗读经典原文,看看你用多长时间能把它背诵下来? 2、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也见过不少对联吧?抄写三副你喜欢的对联,和同学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泉石成韵 诗画相融 五色笔 十香词 李陵诗 韩干画 教学后记

12 / 39

课时安排 2 第 2 课时 修改批注 课题:4、春日

年级: 二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 一 任课教师:焦联群 授课时间 9月26日— 9月30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背诵经典原文。 2、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感悟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培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思想感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 再读经典,读通经典。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二、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品味经典。注意把握节奏。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再读经典,读懂意思。 1.作者胜日寻芳泗水滨,看到了“无边光景一时新”,他看到了什么?(自由说) 2.出示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小结反复朗读“无边光景一时新”。 四、说理: 1.面对如此美丽的春天,作者陶醉了,我们也陶醉了,一阵微风拂面而来,作者灵感一动,涌出了一句千古佳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为什么会“等闲识得东风面”? 3.反复朗读“万紫千红总是春”。 4.“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姑娘翩翩而来,挥舞剪刀,裁剪出了“千万条绿丝绦”,裁剪出了“千万朵鲜艳的红花、紫花、白花、黄花”,裁剪出了“万象更新”的春天,裁剪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因此,“万紫千红”这个词语就有了新的含义。 5.出示各类报刊出现的与“万紫千红”有关的标题。读中感受理解“万紫千红总是出春”的另一意义。 6.除了这些,还有哪里也是万紫千红的? 13 / 39

课时安排 2 第 1 课时 修改批注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7.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暗含的“孔子”儒家思想“万紫千红”,书本的知识“万紫千红”,懂得诗句中“劝学”道理。 五、诵读经典,记忆比赛。 六、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4、春日 万紫千红总是春,等闲识得唐宋诗!

14 / 39

课题:4、春日

年级: 二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 一 任课教师:焦联群 授课时间 10月8日— 10月14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背诵经典原文。 2、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阅读经典原文,复习检查交流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原文意译,交流理解经典意思。 2、师生合作古今对译复习,检查学情,相机释疑。 二、阅读简要评述,讨论:阅读这篇经典原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1、生交流,汇报感受。 2、师总结: 三、说说你对经典原文的理解。 四、阅读《沂水春风》,拓展交流,说说有什么寓意。 人们常用“沂水春风”代表师生和谐、教学相长的教育情境。 五、熟练背诵经典原文。 六、总结,完成课后习题: 1、先读三遍,看看能否很快背下来。 2、用你的春游经历来造句,用上“东风”或者“春风”。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5 / 39

课时安排 2 第 2 课时 修改批注 4、春日 万紫千红总是春,等闲识得唐宋诗!

课题:5、孝悌谨信 爱众亲仁

年级: 二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 二 任课教师:焦联群 授课时间 10月8日— 10月14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背诵经典原文。 2、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引导学生懂得每个人都要从关爱他人、孝敬父母做起,能从中感受到孝敬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课前导入: 孝敬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于我们生命,辛勤抚养我们长大,这份无法报答的恩情,必须时刻放在心上。社会为我们提供生活的环境,帮助我们去实现人生的目标,必须以十倍的努力来回报。 二、《孝悌谨信 爱众亲仁》 1、出示经典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交流,词语释义。 仁:儒学所标举的道德范畴。其基本内涵是人要爱人。 文:世传的文献,文字的记载。 4、教师解读经典原文意思。 规矩,要从小养成.孩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爱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去努力实践.如果有多余的体力、能力、时间的话,再去读其他的书,讲求其他学问。 三、学生诵读经典原文。 板书设计 5、孝悌谨信 爱众亲仁 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教学后记 修改批注 课时安排 2 第 1 课时 16 / 39

课题:5、孝悌谨信 爱众亲仁

年级: 二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 二 任课教师:焦联群 授课时间 10月8日— 10月14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背诵经典原文。 2、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说说你对本篇经典原文的理解。 学习从来就包括两个方面:知识的学习与德行的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这两个方面的学习是我们一生的任务。德行的学习重要性更胜于知识的学习。 仁者爱人,不仅要爱自己,还要爱自己以外的人。 思考:孔子的这段话中,“仁”包含了哪些具体的行为要求? 三、 阅读相关故事,《陈尧咨卖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讨论:陈尧咨的父亲为什么要责怪他呢? 三、说说你打算怎样实践。 四、熟练背诵经典原文。 五、总结。 板书设计 5、孝悌谨信 爱众亲仁 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 / 39

课时安排 2 第 2 课时 修改批注 课题:6、小雅?蓼莪

年级: 二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二 任课教师:焦联群 授课时间 10月17日—10月21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熟读经典原文,熟背经典原文,读出经典原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经典原文的含义。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古典故事 晋国的国君平公有一天对一个名叫师旷的著名乐师说:“我已经是七十岁的人了,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 师旷说:“那(君王)为什么不赶快把蜡烛点起来?”晋平公认为师旷很不礼貌,生气地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就认真地对他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 二、《小雅?蓼莪》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1、师解读:这节叙述了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诵读。 4、记忆比赛。 18 / 39

课时安排 2 第 1 课时 修改批注 三、品读经典原文,理解这首“孝子”之诗。 板书设计 小雅?蓼莪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教学后记

19 / 39

课题:6、小雅?蓼莪

年级: 二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二 任课教师:焦联群 授课时间 10月17日—10月21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熟读经典原文,熟背经典原文,读出经典原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经典原文的含义。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 通过阅读,说说你对诗经的了解。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305首诗。因其音乐的不同而分为风、雅、颂三类。后来音乐失传,就成了文本的分类。汉代以后,《诗经》是读书人的必读,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影响极为深远。 二、阅读相关故事,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古代故事你读了多少,说说有哪些值得你钦佩的人。 四、你在读书中有哪些收获。 五、熟练背诵经典原文。 六、总结,完成课后习题。找出《诗经?小雅?蓼莪》的全文,和同伴一起读读。 板书设计 小雅?蓼莪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教学后记

20 / 39

课时安排 2 第 2 课时 修改批注

课题:7、关爱他人 尊重自己

年级:二(1)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二 任课教师:邓牡丹 授课时间 10月24日—10月28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熟读经典原文,熟背经典原文,读出经典原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经典原文的含义。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名人故事 韩愈(768~824)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终年五十七岁。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 韩愈训诲他的学生说:“你们要勤奋努力的学习,才能有成就。学问和品德都好,未来也不怕被埋没。”话都还没说完,就有一位学生质疑的说:“老师,您不要骗我们了!这么久以来,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艺,每天仍是手不释卷,连夜晚都点灯接着白天来读书。结果呢?只因思想不符合当政者,便遭当权者排挤,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您自己有这样的遭遇,居然还要我们专心做学问!” 韩愈藉老师与学生之口,一方面讥讽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 二、《关爱他人 尊重自己》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21 / 39

课时安排 2 第 1 课时 修改批注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1、译文: 无论什么人都必须互相关心和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一个行为高尚的人,他的名望自然会高,人们所重视的,并不是相貌的漂亮。一个才学丰富的人,他的名声自然会大。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自己有才能,不能自私自利只为自己谋利。别人有才能,不能轻易地诋毁别人。自己有才能,不能自私自利只为自己谋利。别人有才能,不能轻易地诋毁别人。不要曲意巴结有钱人,不要对穷人骄横无礼,不要厌弃故交老友,不要只喜欢新交的朋友。当别人很忙碌的时候,不要一有事就去打搅。当别人心情不安的时候,不要找他说话而打扰他。称道别人的善行,就等于做了一件好事。因为别人知道你在宣扬他的善行,就会更加勉励自己。宣扬别人的短处就是一种罪恶。宣扬别人的短处会招致别人的痛恨引来祸患。看到别人的长处要给予鼓励,这对双方在品德上都有益处。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加规劝,这对双方在道义上都是一种亏损。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诵读。 4、记忆比赛。 5、联系生活谈感受。 三、《司马光惜书》——司马光 板书设计 7、关爱他人 尊重自己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22 / 39

课题:7、关爱他人 尊重自己

年级:二(1)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二 任课教师:邓牡丹 授课时间 10月24日—10月28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熟读经典原文,熟背经典原文,读出经典原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经典原文的含义。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珍爱。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说说你读过那些书。 二、书中有哪些有趣的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林回的人,他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玉璧,却背负着婴儿逃难。 难民中有人不理解林回的选择:“你是为了金钱吗?如果是为了金钱,一个婴孩能值几个钱?”又有人问:“你不害怕受牵累吗?一个吃奶的婴儿在战难时,给人添的麻烦简直说不完。国难当头,真不明白你抛弃宝玉,背上婴儿这个包袱是为什么?” 林回背着孩子说:“那块宝玉是因为值钱才和我在一起。这孩子因为是我的亲生骨肉,和我的感情连在一起。” 和金钱利欲结合在一起,遇到天灾人祸,患难之时便会互相抛弃;和骨肉情义友谊结合在一起,遇到患难便会相依为命。互相抛弃与互相依存,实在是相去十万八千里啊! 三、书中有哪些值得你钦佩的人。 四、你在读书中有哪些收获。 五、熟练背诵课文。 六、总结。 板书设计 7、关爱他人 尊重自己 林回弃璧 林回——璧玉——弃婴

修改批注 课时安排 2 第 2 课时

23 / 39

课题:8、秋思

年级: 二(1)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二 任课教师:邓牡丹 授课时间 10月31日—11月4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熟读经典原文,熟背经典原文,读出经典原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经典原文的含义。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名人故事 《秋思》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二、《秋思》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译文:半亩大的池塘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天空的光彩和云朵的影子倒映在池塘里不停变动。要问池塘的水为何能这样清澈,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流进来。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诵读。 4、记忆比赛。 三、《朱熹读书法》——1、循序渐进;2、熟读精思;3、虚心涵泳;4、切己体察;5、着紧用力;6、居敬持志。 板书设计 秋思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修改批注 课时安排 2 第 1 课时

24 / 39

课题:8、秋思

年级:二(1)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二 任课教师:邓牡丹 授课时间 10月31日—11月4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熟读经典原文,熟背经典原文,读出经典原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经典原文的含义。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说说你读过那些书。 二、书中有哪些有趣的事。 三、书中有哪些值得你钦佩的人。 四、你在读书中有哪些收获。 五、熟练背诵课文。 六、总结。 板书设计 秋思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5 / 39

课时安排 2 第 2 课时 修改批注

课题:9、礼讲孝敬 学知道理

年级:二(1)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三 任课教师:邓牡丹 授课时间 11月7日—11月11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熟读经典原文,熟背经典原文,读出经典原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经典原文的含义。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文明礼仪的珍视。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名人故事 是东汉江夏人,他在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顺父母,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他就用扇子先将父母的床铺煽凉,再请父母就寝;冬天天冷的时候,他就先将父母亲的被子睡温暖,再请父母安睡。类似这种孝顺的行为,是每一个为人子女所应当尽的本分。 课时安排 2 第 1 课时 修改批注 二、《礼讲孝敬 学知道理》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1、译文: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 26 / 39

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诵读。 4、记忆比赛。 三、总结,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礼讲孝敬 学知道理 三字经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27 / 39

课题:9、礼讲孝敬 学知道理

年级:二(1) 科目: 经典诵读 单元:三 任课教师:邓牡丹 授课时间 11月7日—11月11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熟读经典原文,熟背经典原文,读出经典原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经典原文的含义。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说说你读过那些书。 二、书中有哪些有趣的事。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三、书中有哪些值得你钦佩的人。 四、你在读书中有哪些收获。 五、熟练背诵课文。 六、总结。 板书设计 礼讲孝敬 学知道理 三字经 孔融让梨 大的——哥哥、弟弟 小的——留给自己吃

28 / 39

课时安排 2 第 2课时 修改批注 课题:10、君子之容 舒缓温恭

年级:二(1)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三 任课教师:邓牡丹 授课时间 11月14日—11月18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熟读经典原文,熟背经典原文,读出经典原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经典原文的含义。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礼记简介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得名原因: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其中四十九篇,称为《小戴礼记》。 二、《礼记 玉藻》 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遫,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燕居告温温。 三、译文 君子的一举一动,都要娴雅而从容,见到自己尊敬的长辈,更要谨慎而谦恭。走路时举足落脚要稳重,没事时双手不要随意晃动。眼睛看人要专注,不要四下里张望。嘴巴的动作要轻要慢,不要着急慌乱。说话的声音要柔和,不要高声喧哗。脑袋不要东 29 / 39

课时安排 2 第 1 课时 修改批注 倚西靠,而要端正举好。呼吸不要粗声乱喘,应该均匀舒缓。站立的时候身体要直,就像德行高尚的君子。脸上的更深庄重,不要嬉皮笑脸。坐下的时候姿态要端庄,就像接受祭礼的人一样。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又应该懂得温柔和善,不要冷如冰霜。 四、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五、学生诵读。 六、记忆比赛。 七、总结,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君子之容 舒缓温恭 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遫,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燕居告温温。

30 / 39

课题:10、君子之容 舒缓温恭

年级:二(1) 学科:经典诵读 单元:三 任课教师:邓牡丹 授课时间 11月14日—11月18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熟读经典原文,熟背经典原文,读出经典原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经典原文的含义。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师长的尊敬。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说说你读过那些书。 二、书中有哪些有趣的事。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常言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往今来,尊师重道的故事比比皆是,汉明帝做了皇帝后仍对自己的老师以礼相待。 三、从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四、你在读书中有哪些收获。 五、熟练背诵课文。 六、总结。 修改批注 课时安排 2 第 2 课时 31 / 39

板书设计 君子之容 舒缓温恭 汉明帝尊师 作业: 1、对照课文中所说的十三种“礼容”,想一想你做到了哪一些? 2、读了汉明帝尊师的故事,说说你的想法。

32 / 39

课题:11、尊重长者 讲究礼容

年级:二(1)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三 任课教师:邓牡丹 授课时间 11月21日—11月25日 课时安排 2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熟读经典原文,熟背经典原文,读出经典原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经典原文的含义。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儿童的教导。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修改批注 一、简介 《童蒙须知韵语》这样的古代儿童教科书,不用说现在的少年儿童,就是在四五十岁的家长眼里,也是很陌生的。没有一种“活泼泼的”形式吸引人,恐怕很难打开市场销路,当然也就不会有太好的传播效果。青岛出版社既重视经济效益,又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努力探索一种以国画艺术再现传统文化精神的形式,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和欢迎。这其中,关先生精美的艺术配画,在开辟市场和增强传播效果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精华之处对少年儿童的行为规范、品格教育等的确是十分有益的,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相信聪明的当代少年儿童们是会扬弃的,也相信家长们是会作必要的说明的。 二、诗文 一出一入间,必向长者揖。 为时虽暂尔,礼莫厌重习。 凡侍长者侧,拱手立正方。 问则诚实对,所言不可忘。 凡从长者行,步履须安妥。 行居路之右,住则必居左。 33 / 39

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 近前即趋揖,俟过然后走 三、译文 进进出出的时候,遇见长辈一定要作揖行礼。尽管行礼的时候非常短暂,但是也不要觉得麻烦,就不肯重复去做。 四、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五、学生诵读。 六、记忆比赛。 七、从文中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1、尊重长者 讲究礼容 一出一入间,必向长者揖。 为时虽暂尔,礼莫厌重习。 凡侍长者侧,拱手立正方。 问则诚实对,所言不可忘。 凡从长者行,步履须安妥。 行居路之右,住则必居左。 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 近前即趋揖,俟过然后走

34 / 39

课题:11、尊重长者 讲究礼容

年级:二(1)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三 任课教师:邓牡丹 授课时间 11月21日—11月25日 课时安排 2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熟读经典原文,熟背经典原文,读出经典原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经典原文的含义。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修改批注 一、总结上课所学。 二、分享本课故事。 一天,张良路过一座桥,看到桥上有一位白头发、长胡须、手持拐杖、衣衫破旧的老头坐在桥头。当张良走过他的身边时,老头故意将一只脚一缩,把鞋扔到了桥下,然后,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小子,下去帮我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心想:奇怪了,我又不认识你,凭什么让我去给你捡呀?可是他见老头年纪大了,便勉强忍了下来,下桥帮老头捡回了鞋子。一上来,老头伸出脚,对他说:“给我穿上!”张良一听,鼻子都气歪了,真想破口大骂,可是转念又想:.好人还是做到底吧!捡都捡回来了,帮忙穿上也没什么嘛。于是就默不作声地蹲下身来,帮老头将鞋子穿上。老头穿好鞋,头也不回,连一声谢谢都没说,就转身走了。张良还在原地没回过神来呢。老头又哈哈大笑地回来了,他说:“你真是个不错的孩子,是个可造之材啊,这样吧,五天后天刚亮时,到这儿来等我。” 张良觉得这事奇怪,就答应了下来。 五天后的早上,天一亮,张良就早早地赶去那里。谁知,老头早就在那里等得不耐烦了,特生气地说:“你跟老人家约好的,竟然迟到,太不像话了!”说完就气呼呼地走了,边走边说:“你再过五天再来吧!” 张良白等了五天,心里可不是滋味。又过了五天,天还没亮,张良就去了,谁知老头还是早到一步,生气地说:“你怎么又迟到了!再过五天,你再来吧!” 第三次,半夜时分,张良就趁着月光赶到了桥头。过了一 35 / 39

会儿,老头也来了,见张良这么早就来了,非常高兴,笑着说:“这才是年轻人的样子嘛!”说完,从怀中拿出一本《太公兵法》交给张良,说:“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兵书,你拿回去好好研究吧,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当帝王的老师了。”说完,老头就走了。 三、从故事中你学到什么? 四、你喜欢课文中的人物吗?为什么? 五、熟练背诵课文。 六、总结。 板书设计 张良拾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没来 没来 来了 11、礼讲孝敬 学知道理

36 / 39

课题:12、渡荆门送别

年级:二(1)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三 任课教师:邓牡丹 授课时间 11月28日—12月2日 课时安排 2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熟读经典原文,熟背经典原文,读出经典原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经典原文的含义。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心情。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修改批注 一、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二、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三、译文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四、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五、学生诵读。 六、记忆比赛。 37 / 39

板书设计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8 / 39

课题:12、渡荆门送别

年级:二(1) 学科: 经典诵读 单元:三 任课教师:邓牡丹 授课时间 12月5日—12月9日 课时安排 2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熟读经典原文,熟背经典原文,读出经典原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经典原文的含义。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亲人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品味经典、学经典、用经典。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修改批注 一、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二、故事赏析 《李勣熬粥》 唐朝宰相是李绩,但他的姐姐病了,他必定亲自为姐姐烧火煮粥,锅底下的火往往烧了他的胡须。姐姐劝他说:“你的仆人那么多,你自己为何要这样自讨苦吃?”李勣回答说:“难道真的因为没有人去做吗?只不过姐姐现在年纪大了,我也老了,即使想长久地为姐姐烧火煮粥,又怎么可能呢?” 三、看了故事你学到什么?有何感受? 四、复习背诵古诗。 五、总结。

39 /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mz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