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1)

更新时间:2023-10-18 19: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课程内容学习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 数与代数: (三)常见的量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图形与几何: (二)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知道分米和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综合与实践:

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 4.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二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三是认识线段;四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例8 认识线段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例3 例4 例5 统一单位长度 例1 认识厘米 例2 长度单位 认识米 认识米 厘米和米的关系 认识线段 画线段 例6 例7 ●本单元的知识点: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0刻度画起,画到4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1刻度画起,画到5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7. 课桌宽60厘米 黑板长4米 教室长8米 跑道长400米 铅笔长20厘米 跳绳长2米 字典厚4厘米 大树高8米 旗杆高15米 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四、分课巩固训练点 1.填一填,你能行!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来量。

(2)量一个物体长度,一般把尺的( )刻度对准物体左端。 (3)1米=( )厘米

(4)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5)

,铅笔长( )厘米。

(6)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身高120( )。 黑板长4

数学书长26厘米 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米

( )。

操场跑道400( )。 手指宽1( )。

(7)下图中( )和( )是线段。

(8)在( )里填上“>”、“<”或“=”。

3米( )3厘米 30厘米( )29厘米

1米( )100厘米 3米( )2米75厘米

(9)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5米-8米=( )米 40厘米+26厘米=( )厘米

30米+15米=( )米 60厘米-16厘米=( )厘米

90厘米+10厘米=( )厘米 =( )米 (10)

2.判一判,你最棒! (1)1( )

(2)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 ( ) ((

34

))

爸5

厘的

身米

高比

有2

178米

米长

( )

米的绳子比

100

厘米的绳子长。

( )

(5)一本书厚3米。 ( ) 3.做一做。

(1)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 )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 )厘米。

(2)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3)画一条比2厘米长比9厘米短的线段。 4.动脑筋。

(1)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长2厘米,这根绳子全长( )厘米。 (2)用一把25厘米长的直尺量1米长的纸条,需要量( )次。 (3)游泳池长50米,小明游了一个来回,一共游了( )米。 (4)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① 2个点可以画( )条线段。

· ·

② 3个点可以画( )条线段。

· ··

5.解决问题。

(1)爸爸今年42岁,小红今年比爸爸小24岁,20年以后爸爸比小红大多少岁?

(2)红红拿12元钱买乒乓球和小皮球,如果两种球都要买到最多买几个球?最少买几个球?

五、相应的教学注意点和策略

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如只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但不论哪一种情况,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每个1元

每个3元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mx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