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3-09-03 06:4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xx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

第二组制订

具体分工 领队及撰写人: 张彬

讲解员 : 冯敏

信息搜集员 : 贾荣耀 钱海丽 宋瑞栋 孟冬梅 冯甜甜

田崇林 魏晶晶 唐鹏 郭爽 聂萌萌 胡明菊 张静 李东

娄亚男

报告构成

一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07本二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二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07本二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相关说明及必要补充

三 《统计表》信息分析

四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的调查分析

一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07本二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二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07本二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相关说明及必要补充

本小组的调查对象是聊城大学东昌学院零七级本科二班,该班由35名学生组成。根据现有的调查人信息及联系资源,本组调查成功31人(其中直接联系到本人者28人,未联系到本人间接得到部分信息者3人),未成功4人,原因如下:

以上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根据要求,我们确定了一下几类调查内容,分别是 姓名 家乡 从业状态 从业单位 职务 工资状况 对现任工作看法 就业单位对学校看法 是否认为学校学习对现任工作有帮助。调查结果已经反映到了《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07本二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中。由于格式与页面限制,涉及到调查对象态度的调查结果我们只摘取了关词。

三 《统计表》信息分析

下面我们就按照调查内容的先后顺序展开分析:

(一) 从被调查者的家乡所在地与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地域联系来看,

28名成功调查到者当中工作单位远离家乡占极少说(读研的

除外),跨省的只有一人。在本省和本地择业者较多。这就说

明07本二的同学们对异地择业的难度有比较客观清醒的认

识,在职业规划中对自身层次的参考比较准确。地域的远近与

发展的空间大小之间没有成公式的必然联系,与收入的多少也

没有明显的关联,但是同学们没有走出去,没有进入更为广阔

的发展层面上,这确实也是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我认为

这和我们学校的层次状况是分不开的。作为全日制普通本科毕

业生,毕业后的就业层次很大层度上取决于毕业院校在教育系

统中的层次。

(二) 从毕业去向这一项调查内容的结果来看,28名成功调查到者

当中参加工作者21人,读研者5人,待业者2人。这一结果

是值得欣喜的,我们可以明显得感受到高考失利后经过本院的

培养07本二大多数同学毕业后都获得了自己的可接受的生

活。他们有机会工作,开始进入社会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他

们有机会继续深造,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展资源;就

算待业者也在学历上有所收获。所以对于母校的态度,大多说

人都是友善与感恩的。

(三) 从就业构成上来看,同学们的职业属性也是很能反映我们的专

业性质的。教师,公务员,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业职员以及自主创业者,其职业属性与我们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是基本一致的。所以认为所学专业对现任工作有帮助者占绝大多数。

(四) 从工资情况来看,各位同学的工资都是与就业单位所在地区的

经济发展层次想适应的,这是从地域上分析得出的结论。从职业属性与工资状况的关系来看,公有制企业职工工资较低,教师及公务员工资居中,非公有制企业及自主创业者工资较高。将教师及公务员作为工作类型选择优先项者所占比重最大,其他两项所占比重较小三种类型工作的从事者在人数构成上呈现出很有意思的纺锤状结构。看来同学们还是把稳定性放到了择业因素的首位。我认为这一点是务实的,也是可取的。

(五) 从工作单位对学校的态度来看,情况是不太理想的。大部分工

作单位认为学校不知名或者根本就没有概念,我认为学校的知名度在同学们择业过程中的帮助是不明显的。

(六) 从毕业学生对学校的态度看,认为所学专业对现任工作有帮助

的大概占到三分之二,没有回答意向与认为没有帮助的也不在少数。可见部分同学对学校是有成见的,说明学校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在人文与人性关怀上的工作还有待提高。

以上是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所得的结论。

四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的调查分析

(一)当今社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这毫无疑问的增加了人们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失衡,使大学生逐步呈现出“眼高手低”的就业心态与“驱东避西”的就业取向,由此相互交织而引发的失业现象以及相关社会问题也日益严峻。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数量与毕业生人数差值过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因为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有关资料表明,从2001年至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相信这也是社会公认的。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收入情况与自己心中预期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像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战;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

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经济全球化加速,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经济环境大不相同,各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自己的特色。在这样的大环境新形势下,各种处于不同地方,不同性质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差别是很大的,要求是很高的。那么,该如何应对新形势所带来的挑战,把自己培养成当今形势下企业炙手可热的人才,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

(二)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师范类大学要为中学语文教学培养教师开设本专业,综合类大学在中文系或文学院也普遍设有这一专业,即使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也设有中文系。一个多世纪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作家、记者、剧作家,对中国人文科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课程有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中国语言学史、计算语言学、汉语史、汉语方言调查、逻辑学、欧美语言学、实验语音学、中文信息处理等。就业前景主要是到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相关部门从事汉语言文字的教学科研、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语言应用方面的实际工作。

总体上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设立,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从现实意义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率之高,就业待遇之丰,足以让相当一部分人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同时,教育战线的工作者辛勤工作,这就为社会消除了一大部分社会

的不安定因素;从发展角度来看,由于中国文化的浓重氛围和民族精神的强烈吸引力的存在,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最初设立至今,它的逐步完善与飞跃发展我们有目共睹,并且因为这种影响力的存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必将在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为莘莘学子们营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情况

中文专业就业面较广是公认的。国家党政机关、科研部门、新闻媒体、出版机构、广播影视机构、地方高校、中小学、军队、企业等都是中文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优势在于,他们一般文笔较好,思维活跃,可以胜任很多部门和机构的工作。比较专业的部门可以是新闻出版系统,例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从事记者、编辑等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宣传部门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

据新浪教育相关信息显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有如下发展: 升学:考取研究生比例为20.14%

就业率:84.92%。

就业流向:国有企业就业为5.04%;中初级教学单位16.55%;其他企业就业为14.62%;三资企业为2.90%;其他灵活就业12.59%;机关为3.24%;其他事业单位2.10%;出国及退学1.68%;自由职业2.18%。如图所示:

国有企业

28%

另一方面,据腾讯教育相关信息显示,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最多五省市为广东、上海、北京、湖北、江苏。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27.63%;录取研究生21.12%;其它事业单位9.63%;国有企业9.56%;机关7.7%;部队2.86%;民营及私营企业2.83%;高等学校2.59%;出国2.23%;三资企业1.57%;金融单位1.44%;科研设计单位0.46%;医疗卫生单位0.05%;其它0.02%。如后图所显示:

由两组数据我们都可以看出,汉语言

3%9%学单位30%

11%

11%23%

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教育机构、国有企业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就业率是相对较高的,当然选择继续考研深造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但是,汉语言文学在就业方面也具有很多的劣势:首先,需求趋于饱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历年来招生人数有增无减,社会需求虽然也在不断增大,但总体来说是趋于饱和,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般人才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考验。其次,知识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多局限于文学类科目,比较单一。而市场需要的是综合汉语言文学及其他一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面宽所决定的。最后,国家教育体制落后,现今所采用的“应试教育”,只按分数说话,限制了学生个体的潜力的发展。

汉语言文学的性质决定了它将走几条相差很大的路。一条是从事文学的研究,这要求要具有很深的文化根底和很高的文化素养,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国家历

史文化的研究员、大学教授老师、作家等;一条是从事政府发面的工作,如文秘等政府工作人员;一条是新闻出版等宣传行业的工作,这是用汉语言文学为最为常用的工具作为宣传手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mr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