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粮安工程建设规划

更新时间:2023-08-13 16:28: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县粮安工程建设规划

前言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部署,这是对粮食流通工作的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保障粮食供应能力牢靠地建立在我们自己身上,把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中;李克强总理视察粮食工作时又重点强调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这是对十八大战略部署的深刻阐述,也是关于粮食安全和粮食工作的具体要求,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行动纲领。

人口多、耕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尽管我国已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九连增”,但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粮食“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基本面将长期存在,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粮食部门肩负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有效供给的使命,国家粮食局坚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理念,提出建设“粮安工程”,这是打基础、立长远、惠民生的大事,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项系统工程。

我县是农业大县、商品粮主产区,全县人口**万人,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万亩。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近年达**万亩,年总产量达**万吨(其中:小麦**万吨、玉米**万吨,商品粮可达**万吨),人平均粮食自给量达**公斤;到2020年全县耕地面积保有量稳定在**万亩,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万亩,全县人口**

万人,年总产量突破**万吨(其中:小麦**万吨、玉米**万吨,商品粮可达**万吨),人平均粮食自给量达**公斤。我县粮食生产的发展和持续增加的粮食需求,给粮食流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粮安工程”符合我县粮食流通现代化的需要,有利于保障军需民食,有利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有利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粮食工作迫切需要抓好的大事。

按照《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做好“粮安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粮办展 2013 127号)和省、市粮食局的要求,根据省、市“粮安工程” 建设规划方案,结合本县实际,编制《县“粮安工程”建设规划(2016年-2020年)》。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的总体要求,以“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为底线目标,深入落实粮食安全政府首长负责制,进一步夯实粮食宏观调控基础,加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逐步建立起“收购便利、储存安全、供给稳定、价格平稳、质量可靠、调控有力”的现代粮食流通体系,全面提升我县粮食收储和供应保障能力。

基本原则。以“统一规划、分级实施,优先应急、突出重点,政策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投入、政府补助”为总原则,

以“全面推进、统筹运作,系统整合、重点突破,长期目标、阶段成果,主体明确、责任到人”为实施原则,统筹考虑县情和粮情,把促增收和保供给作为两大战略重点,逐步实现仓储物流、应急供应、质量安全、监测预警、节约减损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全面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第二节 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全县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粮食仓储设施及粮食流通设施更加趋于完善,技术装备水平更加先进,危仓老库全面消除,物流模式和业态结构更加趋于现代化,服务“三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粮食经营企业的专业化、规范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企业竞争力、流通效率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行业发展更趋和谐稳健,初步形成高效、科学、完整、覆盖全社会的粮食流通公共服务网络系统以及适应现代发展水平的粮食行业。通过“粮安工程”建设,全面提升粮食收储和供应保障能力,切实做到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保障严重自然灾害和紧急状态下的粮食正常供应,保障全县粮食有效供给和县内粮食安全。

第一阶段(2016年-2018年)。以县粮库为载体实行退城进郊工程,在县城二环路西侧建设一处粮食现代物流仓储中心园区。项目占地260亩,投资1.2亿元,建设国家标准仓房15万吨,周转仓房5万吨。一期工程建设占地140亩,投资7000万元,建设国家标准仓房10万吨,周转仓房2万吨,食用油脂储油罐500吨;使直属粮库(地方储备库)

仓房规模由现在的1.8万吨扩建到12万吨,食用油脂储油罐达到500吨,并搭建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维修改造升级下属收储所仓房6万吨,报废重建4万吨,使仓房规模由现在的9万吨扩建到10万吨,全县消除“危仓老库”。建设信息化管理粮库1家;创建40个应急供应网点;建设1个“县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1个大型粮食购销储运企业检验室—县粮库化验室;建设2个“放心粮油食品”批发配送中心;农村科学储粮示范户发展到4万户。

第二阶段(2018年-2020年)。在主要粮食仓储和加工企业散粮装卸、散粮流通比例达到70%,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全面覆盖。粮食现代物流仓储中心园区二期工程建设占地120亩,投资5000万元,建设国家标准仓房5万吨,周转仓房3万吨,使其仓房规模扩建到20万吨,食用油脂储油罐规模达到1000吨,并搭建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下属收储所仓房规模扩建到15万吨。指导培植县内非国有企业储粮仓房逐步进行维修改造升级15万吨,使50%的仓房达到国标安全储粮标准,全县消除“危仓老库”,都能达到储存粮食安全。建设信息化管理粮库2家,数字粮库1家;创建70个应急供应网点;建设居民厨房工程主食加工生产配送项目1个;农村科学储粮示范户发展到8万户。

第二章 粮油仓储设施建设

第一节 建设目标

在现有仓储设施的基础上,以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为

主,到2020年,全县彻底消除“危仓老库”,地方储备粮实现集中管理,全县粮食仓储设施规模适当、布局合理、仓房完好、设施配套,绿色储粮技术和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到规划期末,将国有粮食企业和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骨干粮库等具备散化作业条件的提升为“四散”化作业,构建粮食商品现代物流平台和批发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现代粮食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先进经营业态,基本建成从生产、运输、仓储、加工、销售全过程无污染的“放心粮油”工程。

(一)建设县粮食现代物流仓储中心园区

规划期内,以县粮库为载体实行退城进郊工程,在县城二环路西侧建设一个占地260亩,投资1.2亿元,国家标准仓房15万吨,周转仓房5万吨。设有物流交易区、商品展厅、电子商务平台、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停车区、办公区、生活区等配套设施,配备120吨和60吨电子地磅各一台,配齐散粮入库出库、散粮装卸、大型振动筛等粮食机械设备,“三项技术’(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微机测温)科学保粮。并配置保温密闭系统、粮情自动检测系统、自动环流熏蒸系统、电子眼监控系统等先进设施。

一期工程(2016年-2018年)。建设占地140亩,投资7000万元,建设国家标准仓房10万吨,周转仓房2万吨,食用油脂储油罐500吨;使其仓房规模扩建到12万吨,食用油脂储油罐扩建到500吨。并使其达到信息化管理粮库。

资金来源,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地方财政资金配套和企业自筹(含银行贷款),预计投资按3:3:4的比例等筹措。

二期工程(2018年-2020年)。建设占地120亩,投资5000万元,建设国家标准仓房5万吨,周转仓房3万吨,食用油脂储油罐1000吨;使其仓房规模扩建到20万吨,食用油脂储油罐规模达到1500吨;并使其达到信息化管理粮库和数字化粮库,搭建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二)加快仓储设施维修建设

规划期(2016年-2018年)。对收储所现有的仓房(老、旧、病)全部进行维修改造升级,使其基本达到国家储粮标准仓房,维修改造升级仓房6万吨。选择4处交通便利、区位合理的院址进行整合规划提升成4个收纳库,规划一期在每个收纳库(老仓报废重建)新标准仓房1万吨,使仓房规模由现在的9万吨扩建到10万吨,全县国有企业消除“危仓老库”。全部配齐粮仓机械设备,“三项技术”(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微机测温)科学储粮。

规划期内(2018年-2020年)。在下属的4个收纳库再新建标准仓房6万吨,使其仓房规模达到15万吨。全部配齐粮仓机械设备,“三项技术”(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微机测温)科学储粮;并使其60%收储所库点达到信息化管理粮库标准。资金来源,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地方财政资金配套和企业自筹(含银行贷款)等方式筹措。

(三)指导县内非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维修建设

目前,全县已办理粮食收购许可并纳入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管理的非国有粮食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家,现有规格标准各不相同的储存粮仓房、仓棚货位11万吨,其中60%的仓房均达不到安全储粮标准,存在较多的隐患。规划期内(2016年-2020年)指导他们逐步地对临时、简易、病危等非标准仓房、仓棚货位进行维修改造升级11万吨,使其50%的仓房逐步达到使用安全、储存粮食安全。并指导他们逐步地开展科学储粮,安全生产提高效益。

规划期内,非国有粮食企业新建储粮仓房要基本达到国标安全储粮标准,预计新建仓房4万吨;全县非国有企业仓房规模由现在的11万吨发展到15万吨,使其50%的仓房达到国标安全储粮标准。全县消除“危仓老库”, 并指导他们配齐粮仓机械设备,逐步开展科学储粮,推广“三项技术”科学储粮,达到储存粮食安全。指导他们重视安全生产,使企业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双提高。资金来源,有条件的部分非国有粮食龙头企业,可以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地方财政资金配套、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方式筹措。

第二节 提升仓储设施技术水平

(一)四合一储粮新技术改造专项

推广应用粮情计算机测控、智能机械通风、低剂量环流熏蒸和高效谷物冷却低温储粮等四合一储粮新技术,解决粮食储备特有的“仓容大、粮堆高、储期长”等难题,减少粮食损失损耗、改善出库粮食品质、降低能耗和储粮费用。按照

当前地方储备粮规模测算,兼顾未来发展,预计到2020年,全县需国家和地方储备仓容约20万吨,除20万吨新扩建仓容外,力争到2020年使四合一储粮新技术基本覆盖现有25万吨储备仓容。

(二)建设信息化管理粮库2家

在省、市、县各级地方储备粮库全面推行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先进适用的软、硬件系统以及局域网和监控系统,实现储备粮计划、购销、出入库、仓储、质量、资材、药剂等各环节管理信息化,同时确保储备粮库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网,实现储备粮远程实时监管。到2018年,全县建设1家信息化管理粮库,到2020年,再建设1家信息化管理粮库;到2020年,全县2家承储国家和地方储备的粮库全面实现业务管理信息化,并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网互通。

(三)建设数字粮库1家

依托“地方储备粮信息化管理”等省、市信息化建设专项项目形成的技术成果,在全县逐步推广基于网络的计算机粮情自动测控系统、自动通风控制系统、新能源利用和能耗监控系统等,推进储备粮库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试点建设数字粮库。到2020年,在信息化管理粮库建设基础上,建设数字粮库1家。

第三节 建设项目、布局和资金测算

按照《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十二五”建设规划》中的投资测算内容,结合2012年第三季度全国粮食仓储设施工程造

价水平及我省地方实际,规划期内各类建设项目总投资约为

2.71亿元,平均每年0.34亿元;需中央补助和地方财政配套1.37亿元,平均每年0.17亿元,具体如下:

(一)扩建粮食现代物流仓储中心园区(地方储备粮库)(1.2亿元)

储备库扩建以24米跨、6米堆粮线、双T板架组合柱体系高大平房仓为主,在高标准建设仓房及配套设施的同时,同步建设四合一储粮新技术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不考虑建设用地成本的情况下,每万吨仓容至少需要投资600万元,扩建20万吨仓容需投资1.2亿元。

(二)危仓老库维修改造(1690万元)

在规定的支持范围内,企业自行确定维修改造项目,按照全国平均测算数每万吨投资132万元计算,10万吨仓容需投资1320万元;老旧仓房装备三项储粮技术需投资370万元。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共需投资约1690万元。考虑到基层国有粮食企业的困难实际,建议按照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企业自筹3:3:4的比例筹集,需中央财政补助507万元,如能列入第一批重点支持省份,全部维修改造任务可确保2016年秋粮上市前完成。

(三)建设收纳库(1亿元)

报废原址建设基层收纳库20万吨。考虑收纳库特点及传统收粮习惯,建设4-5米堆粮线、18-21米跨的平房仓,并配套建设进出仓工艺设备、通风熏蒸、粮情测控、配电系

统及道路、地坪、给排水、消防设施等,不考虑建设用地成本的情况下,每万吨投资至少需500万元(低于全国平均估算值10%),建设20万吨仓容需投资1亿元。

(四)粮食仓储设施功能提升(3400万元)

四合一储粮新技术改造专项:按照600万元/5万吨计算,25万吨仓容约需投资3000万元;信息化管理粮库建设专项:按照每个粮库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分别投资15万元、20万元和15万元计算,每个粮库需投资50万元,建设2家信息化管理粮库,共需投资100万元;数字粮库试点:按照全部实现数字粮库建设目标估算,每个粮库约需投资300万元,建设1家数字粮库,需投资300万元。以上共需投资3400万元。

第三章 完善应急供应体系

第一节 建设目标

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成品粮油应急配送中心为龙头,以县城和乡镇驻地粮食应急供应网点为骨干,以覆盖村庄和社区的粮食应急供应网点为基础,以全县应急供应网络信息平台为支撑,粮食应急加工、储运、供应各环节协调配套,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

到2018年,按照“合理布点、全面覆盖、平时自营、急时应急”的要求,全县供应网点达到40个,实现应急供应网点全面覆盖。到2020年,全县供应网点达到70个,完成县

域成品粮油应急配送中心和骨干加工企业认定,实现粮食应急加工、储运、供应各环节协调配套,确保应急状态下的粮食供应。

主食产业化率由目前的15%,分别提高到2018年的30%和2020年的50%以上,逐步实现传统主食生产工业化、产品标准化和配送社区化,提高主食质量安全水平。

第二节 健全粮食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措施

(一)健全完善粮食应急预案体系

规划期内,进一步健全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工作管理机制,全县粮食应急工作实行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分级、分部门负责制。并成立有分管县长为总指挥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粮食应急工作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粮食局,县粮食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使粮食应急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达到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长效机制。

(二)扩大粮油储备规模,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规划期内,健全完善储备粮监管制度,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地方储备粮数量按国家规定“产区保持3个月销量、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的要求,目前我县城镇居民人口已达33.5万(其中:县城居民人口16万,13处乡镇驻地及新农村社区人口12万,煤铁矿区和工业园区人口4.5万,外来流动人口1万),按照每人每月18公斤粮食测算,我县地储粮规模应为**万吨,在现有**吨县级地方储备小麦的基础上,力争2018年达到**万吨,到2020年达到**万吨

县级地方储备小麦规模。

我县目前地储食用植物油(国标四级大豆油)规模为**吨。规划期内,预计到2018年地储食用植物油规模达到**吨;到2020年地储食用植物油(国标四级大豆油)规模达到**吨。

通过以上工作,形成在关键时刻政令畅通、调控有力、反应及时的保障体系,确保在大的疫情灾情和紧急突发事件来临时市场稳定,军需民食有效供应,确保我县粮食安全。

(三)健全完善成品粮应急加工保障体系

规划期内,根据粮油应急加工需要,以现有粮油应急加工企业为基础,统筹考虑粮油应急加工、储运、供应各环节的协调配套,合理调整确定应急加工企业。按照“每人每天1斤粮、1两油”的标准,全县需认定应急加工企业的日加工面粉能力要达到500吨,日加工生产油脂能力达到50吨。根据应急需要,到2018年全县认定4个成品粮(面粉)应急加工企业,日加工生产面粉能力预计800吨,年加工生产面粉能力预计16万吨;认定1个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日加工生产油脂能力预计80吨,年加工生产油脂能力预计1.6万吨。到2020年全县认定4个成品粮(面粉)应急加工企业,日加工面粉能力预计1000吨,年加工生产面粉能力预计20万吨;认定1个食用植物油加工生产企业,日加工生产油脂能力预计100吨,年加工生产油脂能力预计2万吨;逐步完善粮油应急加工责任制,确保我县成品粮油应急加工

供应的需要。

(四)健全完善应急供应网点体系

按照“合理布点、全面覆盖、平时自营、急时应急”的原则,根据国家粮食局“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应急供应网点、人口集中的社区每3万人至少有1个应急供应点”的要求,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以现有粮食应急供应点、军粮供应站(点)、成品粮批发市场、放心粮油示范店为重点,以多元主体为补充。规划期内,到2018年创建选定40个粮油应急供应网点和放心粮油示范店,并完善设施,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提高应急功能,实现应急供应网点城乡基本覆盖;到2020年应创建选定70个粮油应急供应网点和放心粮油示范店,并实现应急供应网点城乡全面覆盖,辐射所有社区和村庄。对灾害易发地区及人口密度小的丘陵山区,重点搞好成品粮油储备和乡镇应急供应网点的布局,确保在道路、电力中断情况下乡村受灾群众的粮食应急供应。

健全完善应急供应责任制,加强对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的管理,明确其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网点档案和数据库,随时掌握应急网点动态。制定相关制度措施,实施准入退出机制,确保应急网点正常运行,发挥应急保障作用。

(五)提高粮油应急配送能力

规划期内,以现有成品粮油批发市场、粮油物流配送中心、国有粮食储备库、重点骨干应急加工企业等为依托,结合粮油物流园区,建设2个县级粮油食品应急配送中心,增

加必要的应急运输等保障设施,提高粮食应急配送能力;建设2家储运、加工、配送一体化的应急配送示范企业,实现应急工作的有效衔接,提高应急工作效率。积极探索建立网上信息平台,与销售网点互联互通,及时掌握销售和库存的动态数据,降低运行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提升配送能力。

(六)建立粮情监测预警的分析和发布机制

以“数字粮食”行政管理系统为依托,通过政府内网和互联网两个渠道,建立粮食警情分析、监测预警和政府调控三个系统和县级、市级预警体系,完善粮情监测预警的分析和发布机制,实现粮情数据的及时分析整理和警情发布的规范科学。

(七)增强粮油应急加工及运输能力

规划期内,完善粮食应急运输网络,粮油应急加工企业要具备必要的叉车和输送机械等运输保障设施,实现粮食应急的及时响应。根据需要确定1家运输企业,承担应急状态下的粮食运输工作。鼓励应急加工企业和应急配送中心开展合作,发挥粮源优势和配送优势,提升应急服务能力。引导应急加工企业与物流企业开展日常协作,在粮食应急时优先保证应急粮油运输。政府在粮食定向销售、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主食产业化等方面优先考虑粮食应急加工企业。

第三节 完善放心粮油供应网络

“放心粮油工程”建设是国家粮食局和省政府确定实施的重点惠民工程,被市政府列为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之首的民生

工程,我县作为放心粮油食品示范县区,2015年被县政府列为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之一的惠民工程。规划期内,在全县构建放心粮油工程,在粮油加工企业强制执行“放心粮油”生产标准;对粮食运输执行“放心粮油”运输标准;在城区、各乡镇所在地、集贸市场推广“放心粮油店”,确保群众粮油消费安全。

发展目标。到2018年,在县城、乡镇驻地、新农村社区大型超市等发展“放心粮油食品”示范店40家,50个连锁经销店;到2020年,发展“放心粮油食品”示范店70家,80个连锁经销店。受益人群达70余万,全县粮油经营企业(个体)经营的粮油商品量80%以上达到放心粮油标准,放心粮油覆盖率城区达90%以上,农村达70%以上。初步形成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的“放心粮油”经营网络,基本覆盖全县城乡。

(一)培植发展放心粮油加工企业

规划期内,全县投入500万元,扶持、培植5家放心粮油生产加工企业,使全县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生产的粮油产品全部达到国家放心粮油标准,争创国优部优省优名牌产品;

(二)建设放心粮油批发配送中心

规划期内,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承办、财政扶持”的模式,到2018年,在全县投资300万元,建设县级粮油配送中心2家。其中:第一配送中心正在积极地进行筹

建,预计2017年度建成投入使用;第二配送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按照“统一采购配送、统一店名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质量承诺”的标准要求,让“放心粮油店”进农村、进社区、进超市,努力建成广大居民“家门口的放心厨柜”。

(三)完善放心粮油零售市场

根据城乡不同的消费环境和消费层次,以“吃粮买得到”为底线目标,在完善覆盖城乡的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的基础上,以健全供应网络和规范市场交易为重点,以深入开展“放心粮油”工程为载体,推动连锁配送与传统零售、集市贸易相结合,大力发展以超市、粮油经营店和便民连锁店为主要形式的城乡粮油供应网点,积极发挥城镇集贸市场在粮食供应中的作用,构建网点方便、质量安全、环境良好、诚信规范的零售市场体系,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

第四节 推进主食产业化

(一)建设优质粮源基地

发挥政策服务和市场信息优势,引导主食企业与农户、合作社有效对接,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在种植前为农民提供市场行情信息,通过订单收购等方式,引导农民种植优质品种,实现优质优价,形成种植、收储、加工和市场营销一条龙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二)发展主食工业化生产

按照“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要求,促进传统米面

和杂粮主食的工业化、方便化、大众化;加快系列化、多元化、营养化、专用化的主食原料产品开发,大力发展各种馒头、面条、饺子等面制主食品,提升产品档次;积极开发多种规格和风味的速冻、即食米面及杂粮主食制品。建设和改造一批规范化、机械化、规模化的大型主食生产加工中心,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增强加工及质量保障能力。

(三)完善主食供应体系

鼓励主食产业化企业与放心粮油店、军粮供应站、粮油应急供应点等相结合,增加经营业务,减少布点成本,实现互利互惠。鼓励现有主食加工企业,创新流通方式,建设新型物流配送网络,优化网点布局。鼓励发展连锁经营、配送中心、放心粮店、厂店对接、校企对接和电子商务,开展直营直供。

第五节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建立粮食应急供应网络信息平台,有效实现政府、成品粮油储备企业、应急加工企业、应急配送中心和应急供应网点的信息互联互通。在发生应急事件时,由政府根据需求及时安排部署,确保应急工作的需要。发挥省粮油交易中心的电子交易优势,构建全方位粮食物流交易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鼓励和支持粮食连锁经营企业在搞好实体门店经营的同时,积极探索网上销售模式,实现线下实体销售与线上虚拟销售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的粮油产品。

第六节 建设项目、布局和资金测算

(一)应急供应网点(35万元)

全县70个应急供应网点,每个网点给予资金补助0.5万元,共需35万元。资金按照中央、省级和地方4:3:3的比例,由中央补助14万元,省补助10.5万元,地方配套10.5万元。

(二)应急配送中心(820万元)

全县需要建立2个应急粮油应急配送中心,按照县级20万元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共需资金40万元;按照中央和省级5:5的比例,由中央补助20万元,省补助20万元。放心粮油配送中心与应急配送中心兼顾建设,在此基础上再扶持建设70个放心粮油骨干示范店,每个投资10万元,共需投资700万元;建立80个连锁网点,每个投资1万元,共需投资80万元。以上共计总投资820万元。

(三)应急加工企业(1000万元)

规划期内,全县投入1000万元,扶持、培植5个粮油应急生产加工企业,使5个粮油应急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的粮油产品全部达到国家放心粮油标准,争创国优、部优、省优名牌产品。

(四)主食产业化(1900万元)

规划期内,在放心粮油批发配送中心—新建1个日加工30吨优质机制馒头、面条、饺子、油条等生产线,建立物流配送系统,项目预计投资1900万元。中央和地方财政采取

以奖代补的方式,每个项目各补助100万元,其余由企业自筹。

第四章 保证粮油质量安全

保证粮油质量安全是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爱健康的第一工程,意义重大。确保粮油质量安全是实施粮安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食品安全的基础性工作。确保粮油质量安全,既要从提升企业安全意识和安全监测能力方面入手,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还要从加强粮食行政部门的监管能力方面入手,切实履行监管职责,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第一节 建设目标

建成完善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粮油标准体系、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体系,进一步提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粮食质量安全的检验监测能力、风险监测能力、质量追溯能力和标准制修订能力,更好履行监管职能,实现“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系统无风险”目标任务,提升粮食质量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第二节 建设项目

2016年-2017年,在县城东一环路东占地12亩,建设“县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县放心粮油食品批发配送中心”;两个“中心项目”承载需建综合楼(化验室、办公、食堂、宿舍)、展厅、生产配送车间、仓库及添置先进的质检设备和仪器等,建筑面积预计5600平方米,总投资预计800万元。

第三节 运作方案

配备具有资质的专业质检人员5~8名,指导骨干粮食购销、仓储企业建立粮食检验检测室,培训企业质检人员,形成完整规范的粮食检验检测网络体系。搞好县级粮食风险监测网络体系测报工作,完成好粮食风险信息监测和样品抽检上报工作。面向全社会提供粮食、食用植物油、食品等产品品质检验检测服务,开展对各类有机、绿色原料及成品的营养成分、微生物、化学残留等进行检验检测,扩大粮食质量信息获取、传输、发布及数据处理功能。与省、市粮油检测中心和粮食质量监测站互通信息,及时了解粮油标准验证体系及粮食质量追溯网络体系。资金来源: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地方财政资金配套和企业自筹(含银行贷款)等方式筹措。

第四节 建设项目、布局和资金测算(800万元)

2016年-2017年,建设“县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县放心粮油食品批发配送中心”。两个“中心项目”总投资预计800万元。

第五章 大力发展粮食产业

第一节 建设目标

规划期内,按照高效、低耗、高附加值要求,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发展粮油精深加工和食品加工,延伸粮油产品产业链条;重点培育壮大粮油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创优粮油产品品牌,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一是在粮食现代物流园区新建一个等级面粉加工厂,日加工小麦能力500吨;

二是指导培植现有的非国有面粉加工企业3-5家,进行逐步的改造升级,所生产的面粉系列产品全部合格达标,在保证现有国优、部优、省优品牌的基数上,再多创国优、部优、省优系列产品;生产能力由现在的日加工小麦800吨,年生产能力16万吨,到2020年日加工小麦达1500吨,年生产能力30万吨。三是食用植物油脂和饲料加工业也有长足的发展。

第二节 建设项目

(一)新建一处等级面粉厂

规划期内,以县粮库新建的粮食现代物流仓储中心园区为载体,新建一个等级面粉加工厂,规模为日加工小麦500吨,年生产能力10万吨的等级粉面业公司。新建“等级面粉厂”项目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年可实现利税1000万元。

(二)建设县放心粮油食品批发大市场

规划期内,以县粮库仓房院落为载体,进行改造建设粮油商品批发展位货台200个,每个货位需投资5万元,改造建设的“批发大市场”项目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年经营粮油食品30万吨,销售收入可达5亿元,年利税可实现1000万元,并可解决400人余的就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均可观量。

(三)升级改造部分非国有面粉加工企业

规划期内,指导培植现有的非国有面粉加工企业3-5家,进行逐步的改造升级,所生产的面粉系列产品全部合格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mh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