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更新时间:2023-12-21 05: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背景 1、时代的需要。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人类社会正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因此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学校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革和挑战。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思考,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数学练习设计就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一个方面。 2、改革的需要。

(1)是一场以教育价值观转换为特征的教育改革,其核心理念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在教育中共同成长”;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三维整合”的“学科素养”教学目标。对传统意义上“以知识技能掌握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呼唤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练习设计的创新。

(2)练习设计的应用理论和操作有待探索。关于练习设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新学习理论”、“学科素养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过程三合一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为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提供了研究基础。另一方面,现代教学设计论流派纷呈,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相当丰富和系统的成果,而这些成果由于种种原因都很少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因此,本课题研究也是基于发展练习设计理论和操作的需要。 3、数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内容已基本适应现代教学理念,新一轮数学学科课程与传统的数学教材内容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理念、形式、内容与时俱进,那么我们的练习设计也必须适应之,并要跟上数学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时,数学学科本身也应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为适应现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必须主动改革。

4、提高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需要。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实施需要教师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创新设计者”。因此,创造性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目前,在教师专业培训中较为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或某些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在练习设计方面的培训十分忽视。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缺乏练习设计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因而,多数教师的练习设计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学科本位”的教“课本知识”的设计层面上,缺乏对学习者建构过程、课程资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习群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

虑,导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三维教学目标难以整合,教学质量和效益难以提高,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学生学习主动性未能有效激发等。为此,本课题研究也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效益的需要,更是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5、当前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练习设计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目前,从练习设计的现状来看,存在着理念和教学行为相脱节、课程改革与抓教学质量“两张皮”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教师压力过大、教育教学效益不高、课程改革难以深化的瓶颈。究其原因,固然是多层面和复杂的,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在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由于缺乏在具体教学技术层面的帮助指导,致使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学效益和质量难以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练习设计作用发挥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练习设计只光应付例后的巩固练习,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有些练习设计难度偏大,又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造成课堂教学冷场,达不到预期效果。如练习设计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有些练习设计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练习的精心设计和组织,练习设计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练习设计的开放性,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练习设计的无效现象,甚至出现不良和失误练习设计。为此,研究和探索练习设计是推进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

关于练习设计,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我们这所农村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数学练习设计,使有效的数学练习设计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课题界定

“背景下”,这里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在理念、理论的指导和引领下;其二,是指基于实践的现实、动态背景中。

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科学。所谓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练习设计,在这里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练习所进行的设计。一堂课的练习设计,也包括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情境的练习设计。从设计范围来看,它包括新授课导入练习设计(直观导入、从生活引入、从旧知识引入、计算引入等)、新授练习设计、巩固练习设计、拓展练习设计,以及练习课、复习课的练习设计等。从练习设计的特点来看既包括课堂导入、新授、巩固、拓展的预设性练习设计,也包括课堂进行中的生成性练习设计。

基于实际的行动研究,根据农村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现状和呈现的的特征进行思考、实践、研究。本课题旨在综合运用和借鉴现代课程教学论、心理科学、系统论、教学设计理论、学习理论等,并以教育理念为导向,以中小学教学实践为基础,探索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基本理念和一般操作方式、方法。

三、理论依据 1、研究的先进性。

本课题的研究切合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练习设计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练习设计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促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设计好练习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情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练习设计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2)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主动的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毫无疑问,练习设计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行为。 2、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1、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练习设计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但缺乏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即一线教师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练习设计的经验。

2、练习设计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练习设计必须以课堂及课堂论为基础,以理念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进行更好的练习设计。

3、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有效性练习设计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练习设计会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练习设计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练习设计的研究理论多,基于实践的研究少。特别是基于农村小学练习设计的研究就更少。

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能丰富学校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 四、理论假说

1、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的系统,系统的要素和结构将决定其功能和效益。决定课堂教学活动系统的基本要素为:教学任务及目标、学生学习经验和需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顺序、教师教学方式和角色、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教学情境和集体的气氛态度等,它们在活动中相互联系、形成结构,并随着学习目标任务和学习者的变化而动态变化。

2、由于倡导学习者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的定位,这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系统的结构性的变革。因而,练习设计必须在教学设计理念、思路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策略、学习情境、教学评价等设计上进行创新。

本课题假设,如果以理念为导向,以现代课程教学论、教学设计理论、系统理论和有效学习理论等为指导;改革和创新课堂设计的理念、思路、模式、方法,能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和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研究,旨在理念指导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采用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系统操作方式和策略,精心进行练习设计,使学生掌握获得终身受用的知识、经验及情感体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五、研究目标

通过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研究,期望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并初步构建出一套背景下适合本校数学教学的行之有效的练习设计、练习方式、题库建设。促进并形成背景下学生有效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研究,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变化,培养一批数学教学骨干,使之成为科研型教师,为我校的数学教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通过研究,探索练习设计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练习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

4、通过研究,揭示教学活动过程及诸因素与学生学科素养形成之间具体的关系和规律,以丰富对练习设计的认识。

5、通过研究,形成系列化的练习设计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进行练习设计的参照。在教师中普及练习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练习设计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创造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知识经验和方法能力的迁移,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2、主体性原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主体个性差异,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营造良好的环境。

3、实践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脑、口、手并用,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勇于实践。

4、课堂中心性原则:不管哪一教学层面的研究,都要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练习设计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发展。 5、求异择优性原则: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尽可能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择“优”。 6、评价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七、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以2010年秋季的一(2)班、二(3)班、三(3)班、四(2)班、五(1)班学生为实验班级,其他平行班为对照班级。

研究方法:

1、个案法:对典型个案进行研究,分析农村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基本规律,逐步改变研究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实现练习设计的最优化,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完成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现状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收集整理练习设计案例,加以剖析、反思,形成教学个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实施依据。

3、文献法:通过文献检索,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特别是恰合本课题研究的先进理论和经验。比较全面地了解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的基础研究,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八、研究内容及其操作策略 研究内容:

1、练习设计的应用性理论研究。

收集有关练习设计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理念和有关理论对练习设计的涵义、特点、理念、思路、内容、一般过程、与传统练习设计的区别与联系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归纳,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并在指导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2、背景下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

进行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收集和积累典型的练习设计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揭示练习设计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探索练习设计的具体方式方法;形成可供教师练习设计参考的系列化案例,进而形成练习设计的指导手册。

《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研究》是在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回绕整个课堂教学,采取的一种随机的、动态的练习设计而进行研究。

策略简说:

(1)激趣策略: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练习设计,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具体操作:①变部分为全部。所有激趣形式不是单单用在开头或某个部分,而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在开头、中间、结尾都能根据具体情境设置相应的激趣性练习设计,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到数学知识。

②变无趣为有趣。本来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学加进一些设计好的有趣性练习,让本来无趣的东西变得有趣,让学生在实验、比赛等形式中学到新的数学知识,并留下深刻印象。

③变有机为随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运用好预先设计激趣练习的同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临床发挥,随机设计激趣的生成性练习,让学生产生灵感,达到思维的升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2)、数学化策略:根据编写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把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生活的数学内涵,能把所学知识更好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具体操作:①与生活有机结合。根据教材特点,设计学生身边的事物,联系生活情景,让学生感觉不是在学数学,而是经历一种生活体验,在体验中学到数学知识。

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和研究,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习数学,进而对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类比、推理,达到思维的升华。

③让知识走进生活。通过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并能在实际操作、交流中产生新的问题。

(3)、因材施教策略:通过辨认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其“最近发展区”,针对不同智能水平、认知方式、学习风格等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练习设计,达到各自尽能发展的目的。

具体操作:①突现差异。承认他们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差异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鼓励、表扬等手段,让学生提出不同观点、不同问题。

②推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差异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让他们相互讨论,形成差异的撞击,产生思维的火花,并在讨论中形成新的差异,促进进一步探究。

(4)、校本化评价策略:改革课堂活动评价,自觉更新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改革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突出学生创新意识、情感态度、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等体系,注重素质评价、活动过程评价、指导性评价、学生主体自我评价和综合评价。

具体操作:①用评价激发学生。通过评价,激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主地去解决问题。

②用评价促进学生。通过评价,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相互探讨,形成共识性问题,采用集体智慧解决问题。

③用评价激励学生。通过评价,使学生具备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学习方式产生根本性变化,达到学会学习。 3、练习设计的操作方法研究。

练习设计的操作方法研究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充分运用现有的数学教学资源,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现有课堂教学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归纳。形成背景下练习设计的基本操作方法;指导教师练习设计的实践和研究,并在课堂实践中不断验证、调整、丰富和发展。 4、练习评价方式的研究。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课堂教学练习应该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练习设计中练习评价方式尤为重要。第一学段观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学段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评价,对数学技能掌握的评价,以及学生对有关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不同的解题策略的运用。科学有效的数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使数学活动的开展,更能促使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九、课题的研究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将进行为期2年的实验研究。 1、准备阶段:2011年8月~2011年9月 主要工作:

(1)向专家请教课题研究的有关情况,组建实验班。

(2)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教师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现状并进行分析。

(3)学习研究材料,组织预备性研究,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4)撰写课题研究方案,修改课题方案。

阶段成果:形成方案,申报论证。 2、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3年6月 主要工作:

(1)统筹规划,安排好每学期的的实验活动,按计划认真开展课题研究。 (2)进行理论学习,逐力推进课堂实践。

(3)围绕课题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多式、一课多上等课堂教学练习设计活动。

阶段成果:课题小结,中期报告。 3、总结阶段:2013年7月 主要工作:

(1)撰写研究报告。

(2)完成课题实验及各项成果资料工作收集整理,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3)形成小学数学学科《练习设计案例集》。

阶段成果:研究报告,结题论证。 十、成果形成

1、阶段性报告。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3、练习设计精编。4、论文。5、教案。6、个案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ma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