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练习册》主题3练习册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23 08:31: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主题3

探寻1

一、 1. 心理

2. 环境因素、主观因素 3. 物质基础 4. 生理成熟

5.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6. 环境 7. 根本动力 8. 遗传 9. 遗传 10. 顺序性 11. 1——3 12. 阶段性 13. 关键期 二、 1. C 2. C 3. C 4. A 5. D 6. B 7. B 8. D 9. B 三、

判断 单项选择 填空

1.× 2.√3.× 4.√5.× 6.√7.× 四、名词解释(见教材)

五、简答

1.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遗传。遗传素质为儿童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和教育。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学前教育也是一种环境,但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前教育有专职教师,而且有明确的目标。

环境和教育,不仅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儿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2.(1)遗传素质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着儿童的个体差异。

(3)遗传素质并不会直接转变为知识、才能、道德品质等。离开了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便不能成为现实,遗传素质只是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能直接造成儿童的发展。 3.(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个别差异性 六、论述题

1.根据顺序性规律,要求要按照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顺序进行幼儿教育,不能随意跨越。

2.根据阶段性规律,要求在幼儿某一阶段的发展特点开展教育,依照幼儿的年龄特征开展教育,抓住关键期。

3.根据不平衡性规律,要求幼儿教育要不急不躁,要认识到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同的,在某一时间段内,必然有优势的发展方面和弱势的方面。

4.根据个别差异性规律,要求幼儿教育要因材施教。

七、材料分析题

(1)对元元情况的分析: ①心理脆弱

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奶奶不来接他,他也哭。

②自理能力差

老师让小朋友学着穿衣服,他不会就哭。 ③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2)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①遗传因素。

据元元的奶奶讲他的妈妈小时侯也是这样胆小,很怕羞,长大后就该掉了原来的毛病。 ②后天的教育环境。 (3)矫正措施 ①做好家长工作

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②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他心理比较脆弱,老师在班中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孩子们都和他一起玩,争做好朋友。 ③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他的记忆力好,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老师可以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他大胆的表现。 ④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他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穿衣服、洗手、大小便等,使元元的自理进一步提高。

探寻2

一、

填空

1. 夸美纽斯 2. 杜威 3. 白板、自然论 4. 《爱弥儿》 5. 育人为本

6. 主动性 7. 独立性/自主性 二、 1. A 2. B 3. A 4. D 5. D 三、

判断 单项选择

1. √2.× 3.√4.√ 5.× 四、

名词解释

1. 儿童观:指成人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的总和,实质上就是成

人如何看待、对待儿童。

2. 育人为本: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

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被育之人、育人之人,还要关注所服务之对象--国家和人民,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3. 自觉性:可称为主动性,它是儿童主观能动性的最基本表现。 五、

简答

1.①幼儿是发展中的人;②幼儿是独特的人;③幼儿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 ①自觉性也可称为主动性,它是儿童主观能动性的最基本表现; ②独立性也可称为自主性,它是儿童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③创造性是儿童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3.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 第三,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 第四,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 六、

案例分析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3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探寻3

一、

填空

1.《儿童权利公约》、发展权、参与权、受保护权 2. 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

3.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 4.生存权、基础 5.发展/受教育 6.家庭 二、

单项选择

1. B 2. A 3. D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m9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