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更新时间:2023-05-23 19:5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习题

一.文学常识

孟子名 轲 字 子舆 , 战国 时期 思想家 家 教育家 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 儒 家学派代表人物,被推崇为“ 亚圣 ”孟子主张“ 仁政 ”,有 民本 主义思想。《孟子》一书,现存 7 篇,是 儒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 二.加点字解释

共同特点,出身卑微,他们经历了苦难的磨练,最终被任用提拔,做出了一番作为。 启发:逆境出人才 作者想说明:虽然他们出身卑微,但他们经历了苦难的磨练,最终被重要,做出了一番作为。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人”指什么人?

(这样的人)像文章里这六个人一样的人 1.发: 被启用 2.举: 举用,选举 4.孟子认为,一个人想要成才客观上必须经历哪几方面的磨练?这对人的成长有什么益处?

3.士: 狱官 4.市: 市场 5.大任: 重大的责任 6.是人: 这样的人 7.苦: 使......苦恼 8.劳: 使......劳累

9.饿: 使......饥饿 10.空乏: 资财缺乏,即贫困 11.行: 行为 12.拂乱: 违背,使......受到扰乱 13.所为: 所做的事 14.所以: 用来

15.动心: 使......惊动 16.忍性: 通“韧”,使......坚韧 17.曾益: 通“增”增加 18.人恒过: 常,过失,此处指有过失的人 19.困于心: 困扰 20.衡于虑: 通“衡”梗塞,指不顺 21.而后作: 作为,奋起 22.征于色: 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面色 23.而后喻: 明白,知晓 24.入: 这里面,指国内 25.出: 在外面,指国外 26.发家: 懂法度的大臣

27.拂士: 辅佐君主的贤士 28.生于忧患: 忧患磨难使人发展 29.死于安乐: 安乐享受使人委靡死亡 30.板筑: 指筑墙 三.用原文诗句回答

1.本文的中心论点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孟子认为成为人才必须经历哪些磨练?成才的客观因素是什么? 思想(苦其心志)

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动(行拂乱其所为)

3.经历磨难的好处是什么?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孟子认为成才的主观因素是什么?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作者由个人成才推及到治理国家所得出的判断是?从反面论述点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四.问答题

1.本文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

一个人如何治理国家。一个人如何成才。

2.第一段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说明什么?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思想(苦其心志) 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动(行拂乱其所为) 益处: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1.客观 思想,生活,行动上经过艰苦磨难,逆境能使人磨练意志,增加能力。 2.主观 奋发努力,勇于战胜人才

6.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过”,但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本文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总结错误教训,有积极进取,不断改正之心。 7.孟子认为,“法家拂士”,“敌国外患”是一个国家的福分,福从何来?

有法家拂士时刻提醒国君,使其改正错误,有敌国外患可以增长国民斗志,增强国力,使国家长治久安。 8.是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就一定能成才?

不是,艰苦环境的磨练只是成长的客观条件,如果主观努力不够,也不行。 9.文章既强调了艰苦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也强调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你是怎样看待主,客在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个人能否成长,客观因素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取决于主观因素,取决于自身努力程度。

10.本文除了例证外,还用了什么方法论证这一道理?怎样论证?

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第二段在第一段举例的基础上,从个别事例,推论出一般性的道理,是道理论证。

第三段是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练的益处,是对比论证,最后水到渠成。 11.请结合切身体会,谈谈何为“忧患”? 忧患实际是一种挫折与磨练,适当的磨练对学生的心里成长是有利的;现实生活中,如考试失利,被别人误解,需要以积极解决的心态去面对,把它当作一次人生考验。

1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是否有必要提倡“忧患”意义?

物质生活优越,不等于精神的懈怠,现代生活竞争日益激烈,在实现个人价值完成民族大业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lf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