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宁波市江东区

更新时间:2024-03-17 14: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年宁波市江东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波市江东区统计局 2012年2月23日

2011年,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宏观环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开展“三思三创”活动,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六个加快”战略,大力实施服务强区主战略,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发展速度稳中有升、发展活力逐步增强的积极态势,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36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9.4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工业增加值1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扣除烟厂后, 实现生产总值278.6亿元,比上年增长9.3%,三次产业的比重为0.2:18.5:81.3。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1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中央财政收入17.6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地方财政收入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9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教育、科学技术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59.1%、

1

52.3%、37.8%、35.0%和27.9%。

经济主体平稳增长。全年新设企业2585家,比上年增长8.9%。其中内资企业2496家,注册资本(金)44.7亿元;外资企业89家,注册资本(金)4.1亿美元。新设个体工商户3729家,资金数额2.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0.0%和42.9%。本年末全区共有企业13782家,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11家,第二产业2210家,第三产业11561家。企业法人总计9702家,占企业总数的70.4%,注册资本(金)约569亿元,比上年增长5.8%。本年末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17090家,资金数额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2%和20.6%。

价格上涨有所遏制。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3%,涨幅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在6月份达到高点之后,涨幅呈现逐月回落态势;八大类价格呈“七升一降”格局,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最高,上涨12.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2.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6%,出厂价格上涨5.9%。房价回落态势明显,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逐月回落,10月份起出现负增长,12月同比下降1.3%。

二、农 业

农业产值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6574万元,比上年增加2158万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合作社经济平稳发展。年末拥有股份经济合作社27个,集体资产总量达到了71.9亿元,比2010年底的69.3亿元增加了2.6亿元,增幅为3.8%,社均总资产2.66亿元;净资产达57.1亿元,比2010

2

年增加了0.1亿元,增幅为0.2%,社均净资产达到了2.11亿元。合作社经常性收入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产销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5.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5.6%。产销率达到99.7%。扣除烟厂后,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达到119.1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02.9亿元,比上年增长43.5%。

工业结构继续调整。扣除烟厂后,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总产值22.7亿元,比上年增长5.7%;重工业实现总产值80.2亿元,比上年增长59.7%,增速比轻工业快54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1∶2.34变化为1∶3.53。

工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认定1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6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不含烟厂)的比重达到36.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1.0亿元,比上年增长81.6%。

工业效益持续提升。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7.7亿元、利税总额10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1%和25.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考核得分为833.7分,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达到24.2%。

建筑业发展较为平稳。全年85家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共完成建筑

3

业总产值196.3亿元,比上年增长39.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2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0%。竣工产值118.0亿元,比上年增长5.3%。实现利润总额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5.2亿元,比上年下降12.4%。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但增幅与上年相比回落18.5个百分点。其中完成服务业投资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98.9%。完成民间投资49.2亿元,比上年增长32.5%,与国有控股投资下降7.8个百分点相比实现了较快增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上升至33.2%,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9.5亿元,比上年增长60.6%。房屋施工面积37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9%;房屋竣工面积101.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商品房销售面积3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7%。东部新城完成投资8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启动背街小巷综合整治五年计划,完成9条背街小巷综合改造。完成百丈路等“三横三纵”街景整治。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工程加快实施,陆家和泰雅苑经济适用房共顺利交付房屋702套,完成率99.85%;陈婆渡一期完成桩基总量87%。老小区整治危房解危稳步推进,老小区专项整治工程共计总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受益住户达6269户。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开展打通“断头路”专项行动,计划完成的4条道理全面贯通,轨道交通1号

4

线一期江东区域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全面完成卡口改造和停车场建设。

五、国内贸易、六大经济、旅游

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受政策、油价、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与往年相比,本年汽车类商品的销售增长较为平稳,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50.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增幅比上年回落14.5个百分点,占全区批发零售业零售额的比重超过32%。限上批发零售业其他商品种类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9.9亿元、9.3亿元、5.4亿元和5.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3%、20.0%、14.3%和58.9%。全面启动专业市场改造,完成水产市场搬迁。全年商品市场交易共实现成交额2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亿元市场实现成交额2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开业,神化亚太金属网上商城加快建设。

楼宇经济效益提升明显。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商务楼宇面积近250万平方米,税收亿元楼宇达到7幢,超千万楼宇达到45幢。全面完成“重点楼宇三年行动计划”,楼宇单位产出达到3.2元/天/平方米,税收超百万楼宇企业达到294家。在全市率先发布了《楼宇经济发展指数》。总部经济规模壮大,新增总部企业27家,累计142家,韵升集团等11家企业获得首批市级优势总部企业称号。成功承办中国总部经济发展先行区战略联盟第一次会议。

5

“六大经济”主体地位基本确立。“六大经济”实现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0%。金融、会展发展位居全市前列,形成了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等三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8.6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34.7%。限额以上金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0.8亿元,利润总额8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0%和37.2%。会展水平日趋提升,展会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集聚了全市70%的会展企业,荣获了2010年度宁波市会展业发展综合奖唯一金奖,服博会和家居博览会、汽车博览会、机械工业展等展会分别获得优秀展会项目金奖、银奖。圆满举办第五届宁波美食节,15万人次进驻世纪东方广场,美食节期间我区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近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5%。航运物流核心功能日益增强,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大通关和航运物流服务功能全面发挥,宁波航运交易所注册成立,船员及劳务交易市场加快建设。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增速高出服务业5个百分点。专业服务业加快提升。全区人力资源机构达到60多家,占全市的近三成,其中杰艾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在全国已设立29家分支机构。高端中介机构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金穗税务师事务所、中冠造价、工正监理、浙江之海律师事务所等高端业务量增幅超过50%。住宿餐饮品牌化发展,香格里拉大酒店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魅力酒店”;向阳渔港等3家企业获2010年度全国餐饮百强企业称号;“文鼎壹号”在香港、南京相继开业;俏江南等高端餐饮相继在国际金融中心集聚。

旅游业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接待入境旅游者4.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实现

6

旅游外汇收入1825.9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3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六、对外经济、合作交流

进出口总额进一步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出口总额4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9%;进口总额17.3亿元,比上年下降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4%;机电产品出口额为2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0%。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出口额为47.2亿美元、1.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5%、18.5%。

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全年完成对外承包劳务合作额28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7%。新批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10家,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893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11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1.8%。

服务外包发展加快。全年完成服务外包业务额15.5亿元,居全市第二位。其中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额7187.9万美元,居全市第一位。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额10.6亿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额5359.3万美元。服务外包企业共59家,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

利用外资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实现合同利用外资3.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3.2%;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0.6%。全年共引进2家世界500强分支机构。连续5年被评为全市“外商投资环境优秀区域”。

内资引进平稳增长。全年共引进内资企业2154家,比上年增长14.3%;实收资本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引进第三产

7

业企业2137家,比上年增长14.9%;实收资本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七、科技、教育、人才

创新型城区建设成效明显。创新指数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前列,再次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积极搭建创新服务平台,举办科技人才周、中国专利周宁波周等活动,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9个。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达到23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16件,占专利总量的10.1%。发明专利授权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宁波韵升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神化化学等企业的18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5件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区已有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9家。企业上市步伐加快,宁波建工成功上市,轿辰集团完成股改并申请上会,企业上市梯队基本形成。

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年末全区共有27所幼儿园,在园幼儿9394人,教职工1225人;小学21所,在校学生20804人,教职工1141人;中学7所,在校学生8056人,教职工728人。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加固工程,两校两中心、福明家园三期配套园和锦绣东城配套园等项目建成投用。深化共同发展学区管理模式,强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特色教育的中小衔接。全面实施电子学籍系统。一所学校获“全国中小学校百家优秀网站”荣誉,一名教师获“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决赛一等奖”。20项课题成果在省、市获奖。举办第三届中国?宁波?江东教育论坛。大力推进“德育品牌学校”建设,评选出4所

8

德育品牌学校。2所学校成为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4所学校获得市第四届中小学德育成果奖,2所学校分别被授予“省红旗大队”和“省红旗中队”荣誉称号。7所学校成为市首批中小学艺术特色学校,1所学校成为省艺术特色学校。新增省级书法实验学校1所,市级书法实验学校1所,7名学生在省第二届“兰亭奖”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中获奖。我区成为全省首个“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区”。

人才强区战略积极推进。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5950名,高层次人才205名(含柔性),其中院士5名、博士4名、硕士49 名;具有正高职称资格5名、具有副高职称资格152名。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签约人数3204名。成功举办江东区现代服务业人才招聘大会。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出台了宁波市首个人才住房保障专项政策。

八、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省级街道综合文化站达标建设实现全覆盖,福明、百丈2个街道创建成为市级文化示范街道,明一等6个社区创建成为市级文化示范社区。图书馆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成立了全市首个楼宇“一卡通”分馆,新建“一卡通”分馆10个、图书流动站5个。共开展“百场文化进社区”套餐服务和“百姓身边的图书馆”便民服务活动736场,参与群众达15万余人次。成立民星艺术团,积极组织开展“文艺八进”活动。在文化服务生活需求及满意度调查中,以85.9分继续列全市第一名。第八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100余场次,参与群众3万余人次。阿拉宁波摄影节开展了摄影作品展、摄影大赛、讲座、论坛等活动,吸引了5万左右人次参观。区第三届“书香江东”读书节共开展系列读书活动60场次。创作了群舞《痴绣》、独唱《小

9

巷总理》、甬剧小戏《社区的早晨》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宁波文化广场、东外滩文化走廊被列入“十二五”时期宁波市文化发展“1235”工程集聚区项目,和丰创意广场被列入重点文化项目。完成《江东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江东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以及辖区不可移动文物分布电子地图。常青藤社区成立江东区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

卫生服务有效提升。年末全区实有床位数904张,职工总人数2049人,卫生技术人员1703人,其中医师687人,护师309人,药师113人,技师82人,护士362人。全区共有5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药物制度初步确立。启动“智慧健康”工程,初步实现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建成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小屋,明楼中心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省卫生强区。全民健康促进行动积极推进,疾病防控能力有效提升。妇幼保健各项工作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卫生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有2573人次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达803.2升,献血量比去年增加5.1%;166人次捐献机采血小板。

体育事业日趋繁荣。深化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新增省阳光体育基地1个,省体育特色学校1所,市级训练点和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各1所。组织参加市运会青少年部比赛,与上届相比增加金牌10枚。建成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新建、更新体育健身路径25条,各街道均建立一个健身苑和一个社区体育特色站点。开展体育大讲堂进社区活动7次,培训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265名。建立区特色健身运动团队8支,街道特色健身运动团队26支。成功承办“江东杯”2011年全

10

国象棋少年锦标赛、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竞赛总决赛、全国大学生围棋比赛、“能士智能港杯”全国女子拳击冠军赛等活动。组织参加市运会大众体育部比赛,奖牌和总分均列全市第三名。参加市首届海洋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九、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形势平稳。年末全区总户数为10.2万户;总人口为26.6万人,比上年下降0.03%。其中,男性人口13.1万人,女性人口13.5万人;全年新出生人口2306人,出生率为8.68‰;死亡人口1112人,死亡率为4.19‰。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58元,比上年增长12.9%。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779元,比上年增长12.1%。

劳动者就业能力提升。积极开展劳动者就业能力提升工程,全年组织劳动者就业创业培训5527人,失业和被征地人员就业培训6264人,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5204人。全区新增就业人员11172个,总体就业率达到99.7%。失业人员再就业7915人,困难人员再就业3388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4%。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0424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2233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5437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8886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01158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5.4%、17.0%、9.6%、21.9%、22.9%。全区被征地人员养老参保人数10875人,比上年增长0.9%。开展职工社会保险扩面行动,进一步深化网上服务“e点通”,社会保险网上申报率

11

到76.6%。着力推进家院互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30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作正常,其中已有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家,2A级12家,1A级12家。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和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金950万余元,发放各类优抚、安置金950.4万元。全区现有福利企业17家,职工1176 人,其中残疾职工436 人。将社会散居孤儿纳入救助范围。开展“爱心江东,情暖万家”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全区共举办近20场爱心义演活动和“爱?相随”圆梦活动,帮助30余户困难家庭圆梦。成功创建“浙江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区”。“幸福老人”品牌进一步深化。慈善事业平稳发展,全年累计募集善款、物资收入1073.8万元,其中实物5.0万元。

十、生态建设、社会安全

生态区建设成效明显。实施游龙河等7条河道整治工程,完成长塘河沟通工程,内河整治三年计划全面完成。东柳坊河等8条河道水体水质明显好转。淘汰4台燃煤锅炉,在全市率先建成“禁燃区”。开展中心城区道路清洁深化行动,新增环卫作业车23辆,改造提升公厕10座,道路机扫覆盖率超过5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区餐厨垃圾清运协议签订率达93%,日平均清运量79吨,占产生量的90%。在全市率先启动中心城区建筑渣土海洋倾倒的试点运行工作。全区公共绿地社会认管认养面积达到38.68万平方米,小区绿地认管面积达24.15万平方米,市级园林式单位(居住区)达55家。新增绿地6.9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34.76%,绿化覆盖率39.1%,人均公绿9.18平方米。

平安建设不断深化。构筑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街道综治工作中

12

心、社区邻里纠纷调解中心三级矛盾动态调处平台,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全年共办结各类信访件232起,成功化解信访积案2起,积案化解率达100%。建成网络社会管理中心、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和“双联”中心,推行社区网络发言人制度。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加大严打专项整治力度,切实加强外来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公众安全感满意率稳步提高,连续6年被评为省平安区。

安全生产不断强化。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共发生安全事故160起,比上年下降8.1%;死亡人数15人,比上年下降31.8%;受伤人数146人,比上年下降11.0%;直接经济损失88.22万元,比上年下降10.9%。其中发生交通事故143起,比上年下降8.3%;死亡人数13人,比上年下降35.0%;直接经济损失19.64万元,比上年下降3.2%。没有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没有突破上级下达的控制界限。

说明:

1、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最终数据以年鉴数据为准。 2、公报中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各行业总产值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当年价格计算。 4、公报中所指的服务业均为广义服务业,即第三产业。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当年

投资额合计;

限额以上批发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

企业;

13

业;

业;

业。

限额以上零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

限额以上住宿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企

限额以上餐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餐饮企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ld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