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比较教育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3 04: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1、 比较学前教育发展历程。P29

比较教育的史前时代,比较教育的借鉴时代(比较教育时代的开始是以1871年《关于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为标志的),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时代(以1900年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发表的论文《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为标志;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尔德于1933年发表了《比较教育》提出了比较教育的三种目的:报道—描述,历史—功能,借鉴—改善;1947年,汉斯在《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中提出影响教育制度的三个因素:自然、宗教和世俗因素;施耐德因素分析法 。)和比较教育的社会科学方法时代(诺亚与埃克斯坦的代表作: 《比较教育的科学探索》)。 2、朱利安(P30):法国教育家,比较教育学的创始人,1817年出版《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首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他认为比较教育首先应该研究各国兴办教育和公共教育所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3、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P32 比较学前教育是对当代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探索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改进本国、本地区学前教育的一门科学。 4、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P32

(1)从研究领域来看,比较学前教育学科研究 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 ,包括学前教育制度、学前教育行政、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学前教育目的、学前教育课程、学前教育方法、幼小衔接等,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包括宏观问题与微观问题 、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是比较教育的研究重点。

(2)从研究时间来看,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以当代为中心。比较学前教育主要是为了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解决本国存在的问题。

(3)从研究范围来看,比较学前教育既包括对世界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的研究,还包括对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

(4)从研究深度来看,比较学前教育既包括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客观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的经验研究,还包括进一步分析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的本质,研究其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的因素,判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对学前教育的制约关系,以及学前教育对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揭示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共同规律,探索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1、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P34

借鉴国际学前教育经验;探讨学前教育发展规律;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2、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P35

(1)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a通过对各国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了解各国学前教育的现状、特点、问题和趋势,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加深对各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b通过探讨教深层次的学前教育规律等问题,掌握了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加深对本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2)推动本国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作为改革学前教育的工具,学前比较教育向人们提供一种可优化的理想的教育选择。改革和创新是学前比较教育的永恒理念,通过比较作出选择,是学前比较教育的当然职能。 (3)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 (4)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如今比较教育的研究已经超越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一己之利,很多比较教育学者对国际社会问题和教育方面

国际关系研究,都以促进世界和平谋求人类未来福祉为主要目的。在现代性和国际化的全球背景下,比较教育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比较教育学科存在的生命力就在于:通过教育的比较研究,为人类的教育活动提供另类思想。

第三节 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与方法

1、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P36

(1)从比较的时间看,分为横向、纵向、综合比较研究;

(2)从比较对象相互影响的程度看,分为平行和影响比较研究; (3)从比较研究的内容来看,分为专题和总体比较研究; (4)从比较方法的性质来看,分为定性和定量比较研究;

(5)从比较的整体性和局部性来看,分为宏观和微观比较研究; (6)从比较的范围来看,分为区域和问题比较研究。 2、横向比较研究(36):是指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3、纵向比较研究(37):是指同一国家、同一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4、综合比较研究(37):综合了横向和纵向比较研究,一般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5、平行比较研究(37):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假设维护无影响的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比较的研究。 6、影响比较研究(37):是指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相互影响较大的国家、带去的学前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 7、专题比较研究(37):是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 8、总体比较研究(37):是对国际学前教育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施的总特征发展趋势,研究学前教育与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9、定性比较研究(37):指从各方面揭示和把握学前教育的本质,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阐述学前教育现象、问题的性质的和程度的研究。 10、定量比较研究(38):指运用量化理论,着重利用统计测量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对学前教育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此推断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 11、宏观比较研究(38):是指对学前教育系统或其与外部关系的整体研究。 12、围观比较研究(38):是指对学前教育系统内部具体的、局部的研究。 13、区域比较研究(38):是指按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分成不同的国家群、区域群,然后再对它们之间的学前教育进行总体比较的研究。 14、问题比较研究(38):也称个案研究或命题比较研究,主要是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理论或实践按问题分类,进行相应比较分析的研究 15、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P38 调查法(参观访问、问卷)、文献法、比较法、分析法。 16、调查法(38):是指通过交谈、答卷等形式获得原始资料,并对所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17、文献法(39):也称历史文献法,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18、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19、分析法:是通过运用因素分析、质量分析、数量统计等方法,对比较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和概括,达到对所研究问题的实质性认识,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的方法。

第二章 美国学前教育 第一节 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

1、在美国,学前教育专指婴幼儿在入学前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教育)指的是所有针对从出生到8岁儿童(即小学三年级)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从范围上来说,学前教育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P43 2、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P44

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和20世纪下半叶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阶段。

19世纪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阶段:

3、美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学校是欧文1816年在苏格兰的纽兰纳克创办的。1826年引入美国。P44 4、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创办了一所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将其命名为“幼儿园”。

5、1856年,福禄贝尔的学生,德国玛格丽特·迈耶·舒尔茨在威斯康星洲的沃克顿的家中开办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幼儿园。教学语言是 德语。

6、1860年,伊丽莎白·皮博迪与妹妹玛丽·皮博迪在波士顿创办了美国第一所 英语幼儿园 。1868年她又创办了美国第一所幼儿教师培训机构。1873年创办杂志《幼儿园使者》。1877年,负责组建美国福禄贝尔协会,后更名为美国福禄贝尔联合会p44

7、1870年,美国第一所慈善幼儿园在纽约建立。广泛建立慈善幼儿园的作用表现在贫民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保护,犯罪率下降,社会治安转好;推动了美国幼儿园的发展,奠定了美国公立幼儿园系统的基础;为福禄贝尔教育方法的宣传与应用提供了实践基地。P45 8、1879年昆西·肖夫人创建了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P45

9、1873年哈里斯和布洛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德斯皮尔斯学校创建了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1878 年,已有53所;1903年增加到125所。p45

公立幼儿园的创立与发展在美国教育史上具整个公立学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促使人们从理论与实践上开始更为重视学前教育的作用,进而促进了学前教育在美国的普及。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0、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主义幼儿教育运动在美国蓬勃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尔领导的儿童研究运动为其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代表人物是安娜·布莱恩、爱丽丝·坦普尔和帕蒂·希尔(反对福禄贝尔的呆板式教学,设计了“希尔积木”)。P45 11、进步主义幼儿教育运动的特点?P45

(1)主张幼儿教育不能脱离儿童生活,教育方法应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通过各种活动累计直接的生活经验,教育活动应建立在儿童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运用直观教学法,促进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12、1912年,安妮·乔治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蒙台梭利学校并翻译出版了美国版的《蒙台梭利方法》。1916年以后降温。P46

13、1915年美国第一所保育学校由芝加哥大学教授夫人团体以集体经营的形式开办,1919年美国第一所公立常设保育学校诞生。1929年阿比盖尔·埃利奥特和帕蒂·希尔一起创办了“美国全国保育协会”,到1933年已有300多所,到1945年2月底,已有1481所。P46

14、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美国爆发经济危机,1933年为了稳定证据和缓和矛盾,决定建立“应急托儿所”,儿童看护运动由此展开。P46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5、“开端计划”是美国政府从1965年开始在全国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学前教育计划,目的是对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打破贫困循环,实现教育公平。P47 名词解释

16、开端计划的背景?P4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贫困差距日益加大,贫困群体子女没有机会接受教育,这些孩子进入小学后处于不利地位,为改变现状,签署《经济机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开端计划的教育方案。 17、开端计划的内容?P47

(1)开端计划是一项旨在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及其家长提供全面的幼儿早期教育、健康、营养和父母培训的早期教育方案。开端计划具有明确的目标、服务项目和实施办法。 (2)总体目标是:提高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学习认知能力和社会性。

具体目标是:提高来自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和机体能力;通过鼓励儿童的自信心、好奇心、自发性和自律行为来促进他们在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通过关注儿童的概念和语言技能来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和技能进步;提高儿童与他人积极进行沟通的能力;通过培训家长,推动家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儿童的教育活动中来;鼓励贫困者于社会共同解决贫困问题。

(3)开端计划的服务项目具有多样性,包括教育服务、健康服务、社会服务及家长参与。

A、开端计划的教育服务,是指开端计划要符合儿童的个别需要及其不同种族与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同时还要满足社区需要。另外,开端计划针对残疾儿童特殊需要提供必要的调整性服务,为残疾儿童提供特殊教育与相关服务及技术援助。

B、开端计划的健康服务包括营养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牙齿保健、医疗检查、早期测查等。 C、开端计划还帮助家庭获得重要的社区服务,如咨询、经济资助、工作培训、职业教育等。

D、家长参与及服务体现了开端计划重视家长作为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18、1981年,美国出台了《开端计划法案》,使“开端计划”得到了法律的保障。P48 19、开端计划的作用?P48―49

(1)开端计划以贫困儿童、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处境不利家庭的儿童,残疾儿童为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学前教育的机会,改变了以往只有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才能接受学前教育状况,扩大了学前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的儿童能够在平等的教育中得到发展。

(2)开端计划也促进了少数民族多远文化的发展。开端计划的重点服务项目之一是为少数民族的贫困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

(3)开端计划还促进了儿童及家长素质的提高。开端计划为贫困儿童的家长提供大量的参与儿童生长、健康、认知能力发展的机会,也为家长提供再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4)开端计划对儿童的影响也是长久的。

19、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开始大力进行教育改革运动,皮亚杰的认知发现理论和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都对这场教育改革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p49 20、1963年,美国出版了《科学教育见闻》。

21、20世纪50年代后期,蒙台梭利教育法在美国又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

1958年,在康涅狄克州克林威治城,南希·兰布什创办了重新恢复的第一所蒙台梭利学校―菲特比学校。

1960年,美国蒙台梭利协会建立。到1972年美国蒙台梭利学校已经达到762所。1989年蒙台梭利教育法被60个地区的110所公立学校采用。到2000年,美国已有245所公立学校和大约50所特许学校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22、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学前教育界人士开始反思过于注重儿童智力开发的教育实践,开始了一场遍及全国的教育整体改革运动。p50

23、1987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出版了休·布里德坎普所著的《0-8岁儿童早期教育项目中的发展适宜性实践》一书。书中指出“发展适宜性”包括“年龄的适宜性”和“个体的适宜性”两个维度。被称为“绿色圣经”。 1991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又与美国教育部早期专家协会共同发表了《3-8岁儿童教育方案的适宜课程内容与评价指南》。

1996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出版了布里德坎普和科普尔合著的《0-8岁儿童早期教育项目中的发展适宜性实践》(修订版)。此次修订版将幼儿年龄阶段划分为婴儿和学步儿(0-3岁)、学龄前儿童和学前班儿童(3-5岁)、小学低年级儿童(5-8岁)三个阶段,讲“发展适宜性”的维度增加为三个:“年龄的适宜性”、“个体的适宜性”和

“文化适宜性”。

2009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出版了布里德坎普和科普尔合著的《0-8岁儿童早期教育项目中的发展适宜性实践》(第三版),新版本除了重申“年龄的适宜性”、“个体的适宜性”和“文化适宜性”外,还重点提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第三版特别强调,教师知识的核心应该是关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知识、儿童个体的知识、儿童社会文化北京的知识等。

24、发展适宜性的内涵?(p51)

(1)年龄适宜性,即早期教育必须要考虑儿童自身发展的年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针对儿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对儿童进行因势利导;

(2)个体适宜性,既强调适宜的教育方案必须要考虑儿童个人的发展速度、认知方式、学习风格等个性特征; (3)文化适宜性,既强调有效的早期教育需将教育对象的独有文化背景考虑进来,并使之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 25、1990年美国政府颁布了由布什总统及一批州长构想的面向21世纪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提出了6项教育目标;1994年美国出台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将内容扩展为8条。 26、0-5岁教育计划具体内容?(p51)

(1)全面提升“开端计划”和“早期开端计划”;(2)设立幼儿早期教育挑战经费; (3)支持亲子计划;(4)调整儿童保育发展拨款计划;(5)实施幼儿园普及计划; (6)实施子女和抚养人照管税收优惠政策;(7)设立“总统早期学习咨询委员会”。

名词解释:

1、开端计划(p47):是美国政府为实现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1965年秋实施。至少以90%以上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的3-5岁儿童为对象。“开端计划”目标:帮助儿童及其家庭发展社会有责任的态度,鼓励帮助穷人;增进儿童和家庭的自尊和尊严等7条。这一计划的实施大大促进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对欧美许多国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2、幼儿智力开发运动(p49):是美国以科学教育改革为核心,旨在加强早期教育在儿童智力开发中的作用的教育改革运动。

3、芝麻街(p49):是美国幼儿智力开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专门针对儿童智力开发而设计的一档具有教育性的电视节目,1969年10月,在美国电视台播出。此节目的内容结合了教育和娱乐,首创了木偶和真人同台表演的形式,融合了动画,喜剧,纪录片等多种风格,也加入了很多流行的文化元素。 4、《发展适宜性实践》(p50):是全美幼儿教育协会于1987年针对早期教育质量提升而颁布的一个文件。是啊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一套教育哲学、理论框架、行动指南和评估标准,发展适宜性实践活动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学前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5、早期学习标准(p51):是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从幼儿园到12年级(k-12)各科课程标准,它规定了从学前班到12年级的学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 6、0-5岁教育计划(p52):是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为使弱势儿童做好入学准备而提出的教育计划。该项计划将重点放在幼儿的早期保育和教育方面,强调为儿童进入机构接受教育做好相应的准备。

第二节 教育现状

1、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三个系统p52

开端计划系统,主要招收因家庭贫困而处境不利的儿童;以市场为导向的私立系统,招收0岁至义务教育前接受幼教机构和家庭服务的儿童;公立学校系统,招收5岁儿童。

2、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是 保育学校、幼儿园和 日托中心。

3、保育学校:主要招收2.5-5岁儿童,一般以3-4岁儿童为主,目的是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活动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以半日制为主,任务不仅是保证儿童的生命安全,而且是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但是不进行正规的教学活动。

4、幼儿园:是为进入一年级之前的4-5岁儿童设立的教育机构,以半日制为主,具有小学预备教育的性质。幼儿园多附设于公立小学,虽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但是实行免费制。

5、日托中心:是一种全日制或半日制的幼教机构,设在私人家庭、大学校园或各类社会机构中,招收0-6岁的

婴幼儿,目的是使每个儿童在体力、情绪、社会性及智力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6、学前教育课程:是指所有帮助学前儿童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7、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p57) 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营造学习的关爱社区;保证时间,运用不同教学方式实现学习目标;使儿童的学习有意义;运用策略以发展儿童的理解、知识和技能。 8、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

银行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发展互动教育方案)、直接教学模式、发展适宜性课程、高瞻课程和光谱方案。 9、1916年,米切尔创办了教育实验局。1919年,约翰森建立银行街学校。 10、银行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

心理动力学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杜威、约翰森、艾萨克斯和米切尔、维果茨基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教师在儿童认知和情感发展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1、高瞻课程:又称海伊斯科普课程,是由韦卡特和他的同事在1962年创建的课程,是美国开端计划中第一批通过的帮助处境不利儿童摆脱贫困的早期教育方案。内容来源于儿童的兴趣和关键经验两种资源,实施是由“计划-工作-回顾”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

12、直接教学模式:市委5-8岁(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设计的课程方案。由贝瑞特和恩格尔曼在1966年为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在学业上能够赶上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儿童所涉及的教育方案。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目标是帮助进入小学所需要的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学业上的成就,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增强自尊心

13、直接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时的特征?

快步前进;任务无关的行为被最小化;非常强调言语反应;对那些精心安排的、小步伐的教学单元进行持续的反馈;课称需要儿童肩负沉重的学业负担。 14、直接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幼儿行为的训练者和强化者,教师是主动的教育影响的施予者,儿童是被动的接受者。 光谱方案:是由加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佛大学的零点方案工作组和塔伏茨大学合作完成的,是一种课程和评估相结合的方案,目的是使每一个儿童的能力与长处在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与教育机会中得到发展。理论基础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费尔德曼的非普遍性理论。 15、光谱方案的目标:

(1)让儿童见识或接触广泛的学习领域;(2)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发现儿童的强项; (3)发展儿童的强项;(4)把强项迁移到其他领域和学业表现中去。

16、光谱方案中教师的作用:教师的职责是深入细致观察儿童的学习,并通过提供各种活动材料发现儿童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发现儿童的强项,最终促成儿童以各种方式尤其是自己所擅长的方式去学习,从而发展儿童的强项。

12、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知识和能力核心标准;普通指示标准;道德行为标准 13、幼儿教师的资格证书制度包括:证书的管理制度、鉴定制度和发放制度。

14、美国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包括:学位课程(学士学位课程、大专学历课程、副学士学位课程和硕士学位课程)、儿童发展助理(CDA)国家证书课程(是一个国家级的教育项目,,主要是为评估和提高在中心幼儿园、中心托儿所、家庭日间保育、家庭访问者环境下工作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技能)和儿童发展助理职业预备课程(需要学习者从事相关研究,亚麻就有实地调查、课程学习和最后鉴定三个阶段组成)。

第三节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美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过于强调学业技能学习(2)教师资历和待遇差异显著(3)早期学习标准与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冲突 2、美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1)政府加大投入,满足不同教育需求;(2)立足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增强课程的综合性; (3)早期学习标准与“发展适宜性”教育的有效融合;(4)提升教师资质,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第三章 日本学前教育 第一节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1、日本学前教育沿革的阶段?

(一)初创和起步阶段(明治初期-20世纪40年代初) (1)创立学前教育机构

1、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学制令》,这是日本近代学校制度的发端,标志着日本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是日本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教育改革。

2、1876年,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所公共学前教育机构—京女子师范附属幼儿园正式开办。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实际教育工作完全受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德观点的影响,以“恩物”为教材进行教育,按科目分类教学,开设的科目有:生活、美感和知识等。 3、京东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p74):1876年,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所公共学前教育机构—京女子师范附属幼儿园正式开办。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实际教育工作完全受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德观点的影响,以“恩物”为教材进行教育,按科目分类教学,开设的科目有:生活、美感和知识等。 4、1890年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间托儿所在新泻市成立。 5、1896年,福冈县成立了利用民宅建起的邻里托儿所。 6、1896年,日本的福禄贝尔学会在东京成立。 (2)颁布《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

1、1899年颁布了《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这是日本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有关幼儿园的法令,详细规定了幼儿园的保育目的、编制、保育内容、设施设备等。保育内容为游嬉、唱歌、谈话和手技。

2、在日本学前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奠定了日本学前教育的体制,推进了日本学前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 (3)颁布《幼儿园令》

1、1926年4月颁布《幼儿园令》及其实施规则。

2、幼儿园令规定幼儿园是为父母都从事生产劳动,无暇进行家庭教育的3岁以上幼儿设立的保育机构。幼儿园以保育幼儿,促进其身心健全发展,涵养良好的情操,以及辅助家庭教育为目的 ,旨在更加全面地奠定人格发展的基础。

3、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二)战后恢复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80年代)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6年,日本颁布了新的《日本国宪法》。 (1)颁布《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1、1947年3月,日本政府颁布了颁布《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其基本精神是彻底清除日本在教育中的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思想,普及民主教育,改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基本法》是提出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和平国家与社会的建设者”。

2、《学校教育法》是日本政府遵循《教育基本法》而制定的一部法律。《学校教育法》明确幼儿园是学校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规定幼儿园是受文部省管辖的正规“学校”,幼儿园以保育幼儿,赋予幼儿以适宜的环境,促进其身心发展为目的。

(2)制定与修订《保育大纲》

1、1948年,日本文省部遵循《学校教育法》精神,颁布了日本《保育大纲》,《保育大纲》的指导思想来自美国流行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由教育思想,注重幼儿的本能需要,肯定直接经验在幼儿成长中的价值。《保育大纲》在教育方法上主张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要求教师必须细心观察每个儿童,给以必要的启发和适当指导,保证儿童在身体、情感、社会等方面得到合理的发展。 2,、《保育大纲》总结了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学前教育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战后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3、文部省于1956年将《保育大纲》作了修改,并改称为《幼儿园教育大纲》。推行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于是日本文省部自1961年开始重新修订《幼儿园教育大纲》,并于1964年颁布了新的《幼儿园教育

大纲》,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偏差。 (3)实施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1、1964年日本开始实行第一个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也称七年计划),旨在提高5岁幼儿入园率,明确要求使一万人以上的市、镇、存幼儿人员园率达到60%。1971年的幼儿入园率达到了63.5%,第一个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完全实现。

2、197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向文部大臣提交了《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备的基本政策》,提出了“政府基本政策实施计划”,要求从1972年开始实行第二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旨在提高4-5岁幼儿的入园率,要求到1982年实现4-5岁幼儿全部入幼儿园或保育所的目标。 (4)颁布《儿童福利法》,制定《保育所保育指南》 1、1947年12月,日本厚生省颁布《儿童福利法》,对保育所保育提出了新的规范和要求,该法被誉为是尊重儿童权利和国家负有养育儿童责任的宣言。将战前的各种不同称呼统称为保育所。 2、1956年8月,厚生省以《幼儿园教育大纲》为范本制定了《保育所保育指南》。指出,由于所接纳的婴幼儿年龄不同,保育所的教育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对2岁以下的幼儿注重生活和游戏,2岁增加社会教育内容,3岁增加语言教育内容,4岁以上的教育内容与幼儿园相同。《保育所保育指南》的颁布,标志着日本的保育所制度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对促进日本保育所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p78) (三)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1)两次修订《幼儿园教育大纲》 1、日本文省部于1999年对《幼儿园教育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并于2000年开始正式实施。《幼儿园教育大纲》的修订是日本20世纪末中、小、幼教育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本学前教育改革迈向21世纪的重大举措。 2、《幼儿园教育大纲》将幼儿园教育内容改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五个领域。 3、2008年3月,日本文省部科学省修订了2000年实施的《幼儿园教育大纲》 (2)制定“天使计划”

1、1994年,日本文部省、厚生省、劳动省和建设省联合制定并颁布了《关于今后为了支援育子而进行施策的基本方向》(即“天使计划”),旨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建构起对育子进行全面支援的社会。 2、“天使计划”的基本方向及其施策重点(p79-80) (1)提供支援以缓解家长育子与工作之间的矛盾;

施策重点:改善雇佣环境,使养育者既能安心的养育子女,又能安心的参加工作;发展低龄儿保育事业;发展延长保育事业;完善保育所的多功能化;充实放学后儿童教育的设施。 (2)支援家庭育子;

施策重点:强化支援家庭育子的政策,完善能使母亲安心生育子女的母子保健医疗体制;推进地区乳儿健康支援服务事业的发展;完善育子支援基础的建设。 (3)改善育子家庭的住宅以及生活环境;

施策重点:尽可能为养育子女的家庭提供优良的住宅条件,进一步完善与儿童成长有关的各种社会设施 (4)实现宽松式的教育,促使人才的健全育成; 施策重点:推进宽松式的学校教育;完善家庭教育。 (5)减轻育子的费用

施策重点:推进入园奖励事业的发展;适当减轻乳儿保育费和多子女家庭的保育费;在学校中发展育英奖学事业等。

(3)修改《教育基本法》

1、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是日本的教育宪法,这部法律确立了以自由、民主、平等、和平为核心的民主主义的教育基本理念。

2、2000年以来,日本开始实质性地修改《教育基本法》,2006年,新《教育基本法》正式公布,首次专列了“幼儿期的教育”这一条款,这些规定把幼儿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了完善的法律环境。新《教育基本法》就其精神实质而言,是试图修正旧《基本教育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个人主义倾向,其根本目的是在日益深化的全球化背景下,谋求重新确立日本教育的国家主义路线。 (4)继续实施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1、1991年文部省又策划、制定和公布实施战后第三个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要求到2001年,让所有希望入园的3-5岁的幼儿园都能入园。计划提出,国家应尽力对学前教育提供有效的帮助,主要包括:(一)扩大幼儿园入园奖励补助费得适用范围,(二)增加幼儿园入园奖励补助费得数额,(三)划拨专款确保公立幼儿园园舍设施建设补助费。

2、幼儿园振兴计划的意义?(p81) 以提高幼儿园入园率为落脚点,彻底改变了以往家庭和社会不重视学前教育的传统观念,有力地促进了日本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日本学前教育现状

1、日本学前教育机构类型?

一类是是根据文部省颁布的《学校教育法》设立的幼儿园,另一类是是根据厚生省颁布的《儿童福利法》设立的保育所。2006年6月,为了推行幼保一元化,设立了认定儿童园。

2、 认定儿童园:是集幼儿园和和保育所功能于一体的教育机构,对0-6岁儿童实施教育和保育,同时为家庭提供教育支援。是在现有幼儿园和保育所的基础上创立的,认定标准是文部科学省与厚生劳动省共同协商制定的。包括四种类型:幼保合作型、幼儿园型、保育所型、地方酌情裁定型。

3、日本学前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和保育所。幼儿园归文部省,是根据文部省颁布的《学校教育法》设立的,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按照《幼儿园教育纲要》进行教育,保育所则隶属厚生省,是根据厚生省颁布的《儿童福利法》设立的。

4、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形式主要是集体活动(包括行事活动和有计划的日常教学活动两类)和自由活动。 5、行事活动(p86):是指日本幼儿园、保育所长年例行的较大规模的庆祝活动,是取材于社会生活或幼儿园生活重大事件的综合主题活动。

6、2000年《教育职员许可法》将教师资格证书分为普通资格证书(专修资格证书、一种资格证书、二种资格证书)、临时资格证书和特别资格证书三类。

7、2007年6月,日本参议院通过《教员许可法》规定教师资格证书有效期为10年。2009年9月开始实施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

8、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除了一般教育课程外,还有“教科(指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包括国语、算术、音乐、美工、体育等科目)”和“教职(指取得教师许可证的重点专业科目,包括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内容、教学法、教育咨询和教育实习等科目)”课程。 9、日本保育士职前培养课程的四个领域?

(1)有关学前教育的本质、目的的科目,如学前教育原理等;(2)有关学前教育对象的科目,如发展心理学等; (3)有关学前教育内容与方法的科目,入学前教育内容等;

(4)有关基础技能、学前教育实习、综合讨论的科目,如钢琴等。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日本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少子化给学前教育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学前教育机构二元化体制的弊端凸显 2、日本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1)积极推进幼保一元化改革(2)加强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的合作(3)重视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力量 3、幼儿园和保育所的区别?

(1)幼儿园属于文部省管理,为正规学校教育机构之一,偏重教育的功能;保育所属于厚生省管理,为社会福利机构之一,偏重保育的功能

(2)由此造成了在幼儿园进行的幼儿教育难免偏向教育,而忽视保育;在保育所进行的幼儿教育难免偏向保育,忽视教育。

名词解释

1、幼保一元化:是将幼儿园和保育所两种机构改为一元性的幼儿教育机构,以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

第四章 俄罗斯学前教育

第一节 教育沿革

1、1763年,莫斯科开办了俄国第一所教养院和产科医院。P97 2、1860年俄国第一所幼儿园出现。

3、1869年,圣彼得堡发行了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刊物 《幼儿园》。

4、1871年,圣彼得堡创立了福禄贝尔学院,成为俄国最早的学前师资培训机构。

5、19世纪末,俄国政府开始推广孤儿院。1891年开设农村孤儿院。1901年,全俄共有80所孤儿院。

6、1845年,圣彼得堡开办了第一个乳婴期儿童托儿所。1880年,莫斯科纳门纺织厂附设了第一个工厂托儿所。1894年,圣彼得堡开设了最早的免费平民幼儿园。

7、十月革命以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时期学前教育

(1)1918年,在圣彼得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 高等学府—学前教育学院,以代替原有的福禄贝尔学院。 (2)1932年,苏联颁布了最初的《幼儿园教学大纲》草案,第一一次明文规定了幼儿园的工作任务与内容。 (3)1938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并颁布了《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幼儿园规程》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目的、任务、组织、幼儿园的基本类型、儿童的营养和幼儿园环境要求,《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基于《幼儿园规程》,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方式等具体化。 (4)1944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了新的《幼儿园规程》及《幼儿园教养样员工作指南》,《幼儿园规程》表明苏联学前教育制度基本确立,苏联特色学前教育制度基本形成。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时期学前教育的改革及发展 (1)第一次学前教育改革:托儿所和幼儿园一体化

1)1959年5月21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学前儿童教育机构和改善学前儿童的教育及医疗服务措施》决议文件,这是学前教育制度改革的决定。

2)1959年《关于进一步发展学前儿童教育机构和改善学前儿童的教育及医疗服务措施》颁布,制定了与托儿所—幼儿园联合体配套的统一的教育大纲,并于1962年《幼儿园教育大纲》公布。原来的《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使用到1963年9月1日作废。此后,《幼儿园教育大纲》就作为苏联所有幼教机构的教育大纲施行。 3)《幼儿园教育大纲》的特点

将原来婴幼儿和学前儿童互相分离的教育内容系统化、一元化;更注重游戏的作用,对于游戏的指导及其组织形式都作了具体指示和规定;将教育方法从教育内容中分离出来,专门规定了教育方法。 (2)二次学前教育改革:《幼儿园教育大纲》的修订 1)苏联第二次学前教育改革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 2)1970年修订《幼儿园教育大纲》,加强了婴儿期的护理和教育的有关内容,把幼儿园6至7岁年龄班改为入学预备班。

2)1978年,对《幼儿园教育大纲》进行第8次修订,重新划分了学前期儿童的年龄阶段:学前早期(0-2岁)、学前初期(2-4岁)、学前中期(4-5岁)、学前晚期(5-7岁)。

3)1984年,苏联颁布了《幼儿园教育与教学大纲》这是苏联《幼儿园教育大纲》得第9次修订。大纲增加了体智德美劳等各项任务的难度,提高了为小学做准备的要求。 (3)三次学前教育改革:《学前教育构想》的颁布

1) 1989年6月16日,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和公布《学前教育构想》,以此为标志,苏联开始了第三次学前教育改革。

2)《学前教育构想》提出的学前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原则?P101 运用关于学前期在个性形成中的意义的现代科研成果,是教育工作人道主义化,改善儿童的生活条件和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工作条件,保证儿童各个领域的协调性,彻底改变培训教育干部工作的性质及学前教育机构的财政条件。 9、苏联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

(1)克鲁普斯卡娅的学前教育思想

1)克鲁普斯卡娅:是苏联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活动家。她论证了对无产阶级子

白皮书》和1988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法》《健康、福利部手册》保育和教育的权利。 4、学前教育管理的现状?

南非的学前教育存在种族歧视问题

1994年新政府的成立是种族主义教育成为历史,教育部门的变革和重建随即展开。

1996年颁布的南非共和国新宪法第2章“权利法案”第29条规定:人人享有接受基本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权利 5、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

(1)学前班(2)小学预备学校(3)社区保育中心(4)母亲日托

(5)游戏小组: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机构,经费来源于社会发展部,一般招收3-5岁的儿童,不提供食物和休息场所。

(6)家庭拓展机构:是南非一种新型的幼教机构,该组织的教育工作者一般收到非营利性教育组织或者政府部门的培训。该机构的经费主要来源与社会发展部的支持,资金低于政府对固定注册幼教机构的资助。该机构的活动实质是教育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增强家长的教育能力,提高孩子的受教育机会。 6、《2005课程》:南非教育部原规划从1995年开始实行新课程,在2000年在所有年级全部实施新课程。但是由于准备不足和资源、师资等问题,将时间推迟至2005年,因此又称为《2005年课程》。主要目的是奠定国家核心课程的基础,使南非中、小学课程走向规范化。基础阶段的课程内容有:语言、数学和生活相关课程。 7、南非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大学、教师培训学院和技术学院。 8、南非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幼教机构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2)学前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3)贫穷、饥饿、健康等问题制约学前教育发展

第五节 新西兰学前教育

1、19世纪末新西兰建立起第一所免费性质的幼儿园。

2、20世纪80年代之前,新西兰幼儿保育和教育是分开的,保教分离造成了新西兰学前教育的双轨制。1976年,通过议案,幼儿保育中心和幼儿园处于同等地位,学前教育机构雇佣受过训练的教师。1977年底成立了幼儿教育和保育国家机构委员会工作组。1986年开始,学前教育由社会福利部划归教育部单独管理,实现了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整合。

3、1987年,工党上台,开始关注健康、社会福利、教育等社会事务,这一时期,新政府针对教育问题先后出台了《皮克报告》《米德报告》和题为《5岁之前》的学前教育报告。

《皮克报告》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教育管理中的中央集权问题,强调要增强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中的控制和选择。 《米德报告》提出学前教育服务的目的是为了给家长和家庭提供教育帮助,建议政府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在学前教育中的相对作用。 《5岁之前》:受到《米德报告》深刻影响,提出政府必须为所有的学前教育服务机构提供资助,关注特殊儿童教育等。

4、自1988年以来,新西兰先后制定和实施了《明日学校》《教育法案》《教师聘用条例》《新西兰中小学教学大纲》《教职员公约》等法规,以保证教育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2002年颁布了《十年战略计划-未来之路》的早期教育十年战略计划

5、新西兰教育氛围三个层次:3-5岁为幼儿教育;6-16岁为强制性中小学义务教育;17岁后为理工学院或大学教育(包括大学预科)、大学后教育。 6、新西兰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

(1)儿童保育中心(2)幼儿园(3)家庭日托(4)游戏小组

(5)毛利语幼儿园(语言所);1982年成立,聘请年长者或各民族长老每天抽出4-8小时照顾儿童,用毛利语跟儿童说话、讲故事、做游戏,提供儿童学习毛利语和文化价值的机会。

(6)函授学校:是为偏远地区的儿童以及患有疾病、行动不便的儿童或遇到特殊情况而不能离家外出受教的儿童服务的,由各州的函授学校提供。

(7)医院日托:是新西兰后兴起的以医院为基础的早期服务,对医院内的患病儿童提供保教服务。 7、新西兰课程需遵循的原则?

(1)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原则(2)全面发展原则(3)家庭与社区原则(4)相互关系原则 8、新西兰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1)加大学前教育资金投入,提高幼儿入园率(2)严格幼教机构开办标准,提高办园水准 (3)出台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4)加强家园共育,提升教育合力

第六节 澳大利亚学前教育

1、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发展阶段:自由发展期、联邦和各辖区政府分别干预期以及联邦各辖区政府加强监管学前教育期。

2、1895年,慈善幼儿园运动兴起。

3、1938年3月,澳大利亚幼儿协会成立。1972年,颁布《儿童保育法案》 4、《家庭帮助法案》:2007年联邦政府颁布,从此,儿童保育补助取代了儿童保育帮助和儿童保育费减免,旨在帮助低、中等收入的家庭,具体补助金额由家庭的收入水平、儿童的数量、学时数、选择的保育机构的性质等因素决定。

5、《国家质量框架》:2012年1月1日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教育和保育法》和《国家教育和保育条例》;《国家质量标准》;评估和评价系统;各州、领地的监管机构,依照国家立法框架和《国家质量标准》,对本地区的早期教育和保育服务机构进行审批、监督和质量评估;全国性监管机构,即澳大利亚幼儿教育和保育质量管理局。

6、澳大利亚学前教育机构类型

幼儿中心、社区幼儿园、学前班、家庭日托中心、临时托幼服务中心 7、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课程的原则

与儿童建立安全、尊重、互惠的关系;与儿童的家庭建立合作关系;高期望与水平;尊重多样性; 不断学习与反思性实践

8、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方法 (1)采用系统的方法;(2)及时回应儿童;(3)通过游戏计划进行学习;(4)计划教学; (5)创造一种对儿童学习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物质和精神环境;(6)尊重儿童及其家庭的文化与社会背景; (7)提供连续的经验,确保儿童在不同环境间顺利过渡;(8)评估儿童的学习 9、澳大利亚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保育机构的质量有待提高(2)学前教育普及情况不理想 10、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1)普及学前一年教育(2)促进保教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3)加强对学前保教质量的监管(4)加强学前教育的师资培训和改革

第七章 学前教育机构及其管理比较

第一节 学前教育机构比较

1、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比较 国别 美国 俄罗斯 机构类型 保育学校3-4岁 幼儿园4-5岁 托儿所0-3岁 幼儿园3-7岁 托儿所-幼儿园联合体0-7岁 母育学校2-6岁 幼儿班3-5岁 保育所0-6岁 幼儿园3-6岁 保育学校2-5岁 保育班3-4岁 托儿所0-3岁 幼儿园3-6岁 年限 1-2年 2年 3年 4年 7年 4年 3年 6年 3年 3年 1-2年 3年 法国 日本 英国 德国 2、各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功能?

(1)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功能(2)服务家庭和社区的功能(3)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 3、各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趋势?

(1)凸显公益性(2)多样化机构满足多样化需求

第二节 学前教育机构管理比较

1、世界学前教育管理模式的主要类型?

以法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中央主导管理模式,以美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地方自主管理模式和以英国、日本为主要代表的中央与地方均权管理模式。

2、世界学前教育机构管理部门职权的模式?

(1)单一部门主管、多个部门合作的管理模式,以英国、法国和印度为主要代表; (2)两个部门主管模式,以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南非为代表; (3)单轨衔接模式,以英国为主要代表。 3、世界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势?

中央系统整合趋势、地方分权管理趋势和国家干预调控趋势。

第八章 学前教育课程比较 第一节 学前教育课程比较

1、各国学前教育课程管理状况p212 洲别 美洲 欧洲 国别 美国 加拿大 英国 法国 瑞典 挪威 葡萄牙 大洋洲 亚洲 澳大利亚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非洲 南非 管理机构 联邦政府、州和学区 各省和行政区 中央的教育和科学部、地方政府 教育部学校司 有无国家课程 无 无 有 有 管理类型 地方分权 地方分权 中央与地方合作 中央集权 地方分权 地方分权 中央与地方合作 地方分权 中央与地方合作 中央集权 地方分权 中央与地方合作 中央的教育和科学部、地方政府、幼儿园 有 原由儿童与家庭事务部管理;从2005年有 开始,由教育科研部管理 中央的教育部、地方社会安全中心 州及地方政府、幼儿园 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 中央性别平等和家庭部、教育和人力资源部;地方性别平等部门、初等教育部 教育部、社会与青年发展部 有 有 有 有 有 中央的众议院、参议院、教育和培训部;无 各省地方政府 2、学前教育课程管理的发展趋势?(p213-217)

(1)教育部门的管理主体地位日益凸显(2)积极颁布国家学前教育课程 (3)学前教育课程管理类型逐渐趋同发展

1)集权型学前教育课程管理:强调中央政府对学前教育课程的统一管理,由国家颁布国家学前教育课程纲要,以此统一规范、指导、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2)分权型学前教育课程管理:强调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课程因地制宜的灵活管理,由地方政府对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等作出具体规定,中央不作统一要求。

3)中央与地方合作的学前教育课程管理:主要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学前教育,但中央的责任主要是制定政策和法令法规,而各地方政府则需要按照中央的方针并结合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课程目标和纲要,作为各地方学前教育机构设计课程的依据。

3、各国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 洲际 国别 美洲 美国 墨西哥 文件名称 2005年4月《幼儿教育方案标准和认定指标》 学前教育课程目标 发展儿童在审美、认知、情感、语言、体能和社会等方面的能力。 2003年新的《幼儿园课程标准》 发展儿童六大领域的能力,即个人和社会发展、语言和交流、数学思想、探险和世界中的知识、艺术表达和欣赏、身体发展和健康 2000年9月《基础阶段课程指南》 为全体儿童提供能发挥他们最大潜能的环境,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独立性及社会技能,发展儿童聆听、观察、讨论、实验的能力,为儿童提供广泛的、平衡的、连贯的和相关的课程,以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发展幼儿的各种可能性,形成幼儿自己的人格,并且为幼儿提供在学校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机会 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社会性、情感、体力、语言、智力的发展;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使幼儿了解、热爱本民族文化,并能尊重和接受外国的文化;使幼儿学会理解自己及周围的环境,培训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幼儿的民主精神、乐于助人的品质、与人合作的能力和责任感 欧洲 英国 法国 瑞典 1995年《幼儿学校大纲》 1998年《幼儿园课程》 澳大利亚 2009年7月2日《早期学习大纲》 儿童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感;与外部世界想联系并有所贡献;儿童拥有强烈的幸福安康感;儿童成为一名自信的参与式学习者;儿童成为有效的沟通者 新西兰 1996年国家课程《新西兰幼儿教育课程》 2000年《幼儿园教育要领》 使儿童成长为有能力和自信的学习者;成长为思想、身体、精神都健康的公民;成长为具有牢固的归属感和获得为了社会做贡献所需要的知识的人 培养健康、安全的幸福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各种机能的协调发展;通过集体生活培养快乐的参加集体活动的态度,加深对家人和周围的人的信赖感,培养自主、自律与协作精神以及规范意识的萌芽;培养对周围的社会生活、生命和自然的兴趣、理解、态度和思考力;通过日常会话、图书、童话等喜好的活动,培养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愿意理解他人语言的态度;通过音乐、身体表现和造型等喜好的活动,培养丰富的感受性和表现力的萌芽 日本 韩国 2000年修订《全国幼儿园课程》 获得身心健康成长的经验;养成基本生活习惯和与他人共同生活的态度;获得创造性的表现想法和感受的能力;获得正确使用语言的经验;培养对日常生活问题的独立态度 2003年《幼儿园课程框架》 培养儿童对周围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家庭观、社会观;掌握基本的数概念和简易的科学知识;形成基本的识字能力和熟练实用英语和母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音乐欣赏和艺术创作的能力;培养自我调控身体的技能;形成对环境的初步认识;培养合作意识和基本的社交技能;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新加坡 4、各国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发展趋势?

(1)注重“完整儿童”的培养(2)注重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3)注重儿童主动性的培养

5、各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 洲际 美洲 国别 美国 文件名称 2005年《幼儿教育方案标准和认定指标》 学前课程内容 八个方面:社会情感发展;语言发展;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早期数学能力的发展;获得有关技术和科学的初步知识;理解自身、社区和世界;对艺术的创造性表达和欣赏;体能和技能发展。 六个方面:语言和交流;数学思想;探险和世界中的知识;艺术表达和欣赏;身体发展和健康 六个领域:个人、社会和情感的发展;交流、语言和读写;数学发展;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身体发展;创造性发展 五个领域:共同生活;语言学习;行动世界;发现世界;想象、感知和创造 六个领域:身体和运动;语言和词汇;空间、顺序和测量;物体、时间和自然;信息、表达和创造力;自我和他人 六个方面:体育、智育、德育、劳动教育、文学、艺术审美教育 健康、归属感、贡献、交往、探索 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 健康、社会交往、表现、语言、探究 语言;数学;生活相关课程(包括健康促进、社会发展、个人发展、身体发展与运动、职业倾向性) 墨西哥 欧洲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俄罗斯 大洋洲 亚洲 新西兰 日本 韩国 非洲 南非 2003年新的《幼儿园课程标准》 2000年9月《基础阶段课程指南》 1995年《幼儿学校大纲》 1991年《国家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南》 2006年《幼儿园与教育教学大纲》 1996年《新西兰幼儿教育课程》 1998年《幼儿园教育要领》 1999年《全国幼儿园课程》 2005年《2005年课程》 6、各国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发展趋势? (1)注重课程内容的全面性(2)注重课程内容的本土性(3)注重课程内容的现代性 7、各国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方法与途径 洲际 美洲 欧洲 国别 美国 英国 德国 意大利 俄罗斯 大洋洲 亚洲 非洲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南非 课程实施的方法与途径 一日活动、区角活动、游戏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一日活动、区角活动、游览活动、大型专题活动 游戏、唱歌、听故事、户外活动 环境、日常生活、活动 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特殊活动、交往活动、自由活动 活动、游戏、环境 行事活动、日常教学、室内活动、户外活动 主题活动、区角活动、自发活动、参观活动 户外活动、游戏 8、各国学前教育课程组织与实施的发展趋势?

(1)注重课程实施方法与途径的综合运用(2)注重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的积极转变 (3)注重发挥游戏作为课程实施基本途径的功能

第二节 当代西方著名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

1、蒙台梭利课程模式、高瞻课程模式、方案教学、瑞吉欧教育方案

蒙台梭利

2、蒙台梭利课程模式是闻名世界的幼儿教育课程模式之一,由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以生物学、近代西方哲学与心理学、伊塔和赛贡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方法、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日常生活

训练、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为基本内容,为儿童创设有规律与秩序、气氛自由、真实自然、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和兼具美感与安全性的“有准备的环境”。

3、蒙台梭利的儿童观: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存在着具有内在联系的几个显著特点,即儿童具有内在的潜能,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具有吸收力的心理,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敏感期和阶段性。

1)心理胚胎期:是指儿童出生以后三年间,在吸收外界的信息刺激、积累材料、形成感受点的基础上产生心理活动,形成最初心理萌芽的时期。

2)吸收力的心理:是指一种受潜在潜能驱动而产生的儿童所特有的无意识的记忆力、吸收环境并适应环境的能力,即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密切接触和情感的联系,获得各种印象和文化。

3)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在特定的时期因受到环境中的特定因素影响而对环境、秩序、感官、动作、社会规范等产生不可抑制的冲动的时期。 4、蒙台梭利教育观

蒙台梭利关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独到看法是他在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世人所谓的“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三根支柱。 (一) 教育目的

可以说,蒙台梭利教育的目的的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帮助儿童形成健全人格——创造新人类;其二是通过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儿童建设和平的理想社会。 (二) 教育内容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和区域教育活动内容两大方面。教育活动主要分为集体教育活动和个别教育活动两个组成部分,集体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主题教育的形成进行的,而个别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区域教育活动的形式进行的。

主题教育活动主要是指教师和幼儿一起在用红黄等色的标志线围成的圆圈上进行的团体教育活动。区域教育活动可以理解为分组教育活动—不同的区域自然地将儿童的活动分成了不同的活动小组,也可以理解为个别教育活动。

(三) 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实际上是以“有准备的环境“为核心”,由“有准备的环境”、作为“导师”的教师、作为活动对象的“工作材料”三个要素组成的。 (1)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有准备的环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必须是能够适合儿童发展的节奏和步调的环境;第二,必须是儿童能够自由操作各种活动材料的环境;第三,必须是对活动材料有所限制的环境;第四,必须是有秩序的环境;第五,必须是与成人环境有关联的环境;第六,必须是对儿童有吸引力的美的环境。 (2)作为“导师“的教师 导师的主要任务有三个方面;第一,为幼儿创设具有兴趣性和探索性的可供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活动环境。第二,在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以后,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环境、操作环境、发现环境中的问题并解决环境中的问题,让幼儿切实成为活动中的“主体“。第三,“导师”还应该在观察和了解儿童的基础上,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

(3)作为活动对象的“工作材料”

蒙台梭利特别指出作为儿童活动对象的“工作材料”和儿童的玩具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的出发点的教育,尽管它也能给儿童带来娱乐,而后者的出发点是娱乐,尽管它也有这样或那样的教育作用,蒙台梭利在设计儿童的“活动材料”时一般遵循着几个原则:其一是因难度孤立“原则,其二是“自动控制错误”原则,其三是“顺序操作”原则,其四是“内在奖惩”原则。 4、蒙台梭利课程的主要内容: (1)日常生活训练 (2)感觉教育

1)感觉教育的内容主要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这五个方面的内容 2)感觉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应该重视视、听、触觉特别是触觉的训练;第二,应该注意感觉教育的适宜时期

第三,应该使感觉教育的刺激孤立化

(3)语言教育:简单的书写活动和口头语言训练(4)数学教育 (5)科学文化教育:地理、历史、动物、植物、艺术

高瞻课程

1、高瞻课程: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又称海伊斯科普课程,以皮亚杰的认知和发展理论为基础,吸取了现代教育和心理的研究成果,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幼儿园认知发展课程,其主导思想就是让幼儿在主动的活动中学习并获得了发展。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围绕幼儿认知和发展应获得的58条关键发展性指标展开。这58条关键发展性指标包含了学前儿童在不同领域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包括10类:创造性的表征、语言和文字、主动性和社会性、运动、音乐、分类、序列、数、空间、时间。 2、高瞻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学习环境(主要考虑空间组织、学习中心区和活动区、材料的提供三个方面)、一日活动和成人支持三个方面。

3、高瞻课程的一日活动的四个时段及其活动内容? (1)“计划―工作―回顾”时间,这是高瞻课程活动组织形式的基础,在一日常规时间中占的比重最大。 (2)小组活动时间(3)集体活动时间(4)户外活动时间

方案教学

1、“方案教学”也称“项目课程”,方案教学是以某一主题为核心向四周扩散编制主题网络,制作主题网络程序,然后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让儿童对主题网络中的不同小子题进行探索、研究的教学活动。 2、方案教学的理论基础?

(1)杜威的儿童中心论(2)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3、方案教学的目标?

(1)丰富、挑战儿童的心灵生活(2)平衡课程活动(3)使儿童从学科的界限中解放出来 4、方案教学的步骤? (1)方案活动的起始阶段

方案主题的选择;方案主题网络的编制

(2)方案活动的展开阶段(3)方案活动的总结阶段

瑞吉欧

1、瑞吉欧的方案教学首次以“儿童的百种语言”展览的国家是 美国 2、瑞吉欧幼教体系的理论基础?

(1)进步主义教育。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应该鼓励民主与合作,做中学的教育思。

(2)建构主义。皮亚杰同化和顺应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影响。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影响。 (3)布朗芬·布伦纳的发展生态学观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3、瑞吉欧方案教育内容的来源?

(1)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建构(2)儿童的探索与合作学习(3)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4、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指儿童有权利而且也有能力运用除口头、文字语言外的多种方式,用各种材料去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鼓励儿童使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和表达,尤其是鼓励儿童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周围世界,儿童的兴趣往往就是课程的来源。

5、瑞吉欧课程的教育方法主要体现在空间设计、方案活动、教师角色三个方面。 6、瑞吉欧方案活动的特点?

(1)创造性表现和表达是知识建构的基本要素(2)共同建构在方案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 (3)记录既是学习过程,又是学习结果

7、瑞吉欧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教师是儿童的伙伴,儿童的合作者,儿童的指导者 8、瑞吉欧课程的评价是一种形成性的、动态的评价,是为“发展而评估”,即注重发现儿童正在发展的能力,并根据评估的结果而重新设计和安排的课程

第九章 学前教师教育比较 第一节 学前教师职前培养制度比较

1、学前教师的职前培养制度包括培养机构、培养层次和年限、培养课程体系以及培养方向等方面的内容。P259 2、各国学前教师职前培养机构以及学制 国家 美国 学前教师之前培养机构类型 课程培训机构、初等学院和大学三种类型。具体分为:专业认同评议会;二年制学院,社区学院、初级学院和技术学院;四年制的大学或学院 综合性大学、教育大学、短期大学以及文部大臣指定的教师培训机构 学制及培养方向 一般要求学前教师具有大学学历。两年制大学毕业后获得副学士学位,可担任日托中心、托儿所或幼儿园的助理教师职位;四年制大学提供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可担任幼儿园教师 研究生院(硕士学位)、四年制大学(学士学位)、二年制短期大学、幼儿园教师培养所(学制2年)等主要培养幼儿园教师;短期大学和保育专修学校培养保育士 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寄宿制和全日制学校的教养员及音体美教师,根据招生对象的不同,学制分四年和两年;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师范学院培养学前教育机构的领导者、高年级教师和中等师范学校教师 儿童、青少年及教育研究文学学士学位课程学时为4年,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幼儿园教师教育学士学位课程学时为4年 日本 俄罗斯 中等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 英国 大学教育系和高等教育学院 韩国 法国 德国 一年制儿童保育培训机构、二至三年制的学院、两年制学院文凭,成为二级教师;四年制大学文四年制的大学 凭,成为一级教师 教师培训学院 大学、技术学校和培训学校 招生对象为读完大学三年级,并获得学士学位者,学制2年 4年大学毕业,可在日间学前教育机构中担任领导工作;3年技术学院毕业,可成为学前教育教师;1-3年培训学院毕业,课程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助理员 一般需要在幼儿师范学院接受3年培训;另外的一些大学提供四年制课程,还有几所学校提供研究生课程。在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或高级学院获得资格证书和助教文凭的可担任儿童教养员,到家庭日托中心或课后班担任助教,或到幼儿园和幼儿学校担任助教 澳大利亚 大学及经认可的非政府所属的师范学院培养

3、各国学前教师职前培养制度的发展趋势?

(1)培养机构层次多样(2)培养层次不断提升(3)课程设置重视实践能力

4、各国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国家 普通课程(公共基础、通识课程) 艺术、人文、社会、生物、自然、科学等 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早期儿童发展、早期儿童教育、学前儿童课程计划、早期儿童背景领域的管理和儿童、学前儿童健康、安全和营养、早期儿童阅读技巧、为儿童设计环境、观察记录和评价、特殊儿童的教育、家庭教育等 有计划地观察、参与活动、实际教学以及座谈讨论等,教育实践约占总课时数的30%,实习时间长,实践涉及面广 美国 法国 法语、数学、科技、地理、体育、绘画、音乐等 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社会第一年6周,第二年12周 学、学前教育学、学习理论、幼儿学校活动要求、调教移民儿童、研究方法、哲学;选修课程等 德国 体育、艺术、教育、技巧和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专业实习为一年,理论培训期间也进设计、音乐、运动、德育等 研究、生物/健康教育、矫正教育、行实习 儿童文学与媒体教育、法律、神学/忏悔教育/伦理学、群体管理/方法等 语言学、文学理论、文学史、儿童解剖生理学、普通心理学、连续性、阶段性实习 国语、外语等 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幼儿教育学、教育史、体育理论与方法、自然科学基础与科学教育方法、幼儿数学教育方法、语言教育方法、文学、教育技巧、韵律和舞蹈等 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等 关于教育基础性、理论性素养的,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史、教育制度及政策、教育与社会和文化的关系等,以及关于教育实践性的技术和方法的,旨在学科学习及学科外的教育活动中,把从一般教育及专业教育中学到的知识变成教材,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的方法和技术等 必修科目。新修定的《教员许可法》增加了教育实习的实践和学分。教育实习一般分为观摩教学、自我体验和上课实习三个阶段,还包括研究讲义、参加研究会和研究教材等 俄罗斯 日本

第二节 学前教师任用制度比较

1、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当前世界上一些国家所推行的一项针对幼儿教师行业的职业准入制度。这一制度对于规范幼儿教师的任用标准和学前教师教育的发展,加强幼儿教师职业专业化,提高学前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前教师任用制度的发展趋势?

(1)学前教师任用制度立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2)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知识能力与实践经验并重 (3)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具有法律效力(4)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日趋打破终身制 3、各国学前教师职业准入标准 国家 美国 日本 内容 1、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学习2、建立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3、观察、记录、评价及支持幼儿和家长4、利用有效的发展方法与儿童及其家庭进行沟通5、利用学科知识来建构有意义的课程6、成为专业人士 1、理解幼儿,具有综合的指导幼儿的能力2、制订和实施学前教育计划的能力 3、在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同时,具有和其他人合作的协调能力4、具有关照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能力 5、具有促进幼儿园与小学、幼儿园与保育所衔接的能力6、建立和家长、社区联系的能力 7、园长等管理者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8、对基本人权的理解力 1、专业品质:与儿童和青少年的关系;工作机制;与他人的沟通及合作;个体专业发展 2、专业知识和理解:教与学;评价与监控;科目与课程;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和信息通信能力;成就和多样性;健康和幸福感 3、专业技能:计划;教学;评价监控和反馈;反思教授和学习;学习环境;团队协作 1、学习与教学:突出了对新入职幼儿园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策略以及计划与评价方面的基本要求 2、学习环境:强调教师在建立良好学习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 3、沟通交流:掌握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与技巧 4、支持并与同事合作:学会与同事合作并在遇到困难时能寻求同事的帮助 5、对发展幼儿园业务的贡献:不仅要关心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也要关心所在幼儿园的各项事务,为园所业务的发展和扩大贡献力量 6、幼儿园管理:要求新教师学习与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1、专业知识:了解学生并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了解教学学科并了解如何教授 2、专业实践:计划并实施有效的教与学;创设和维持安全而富有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评估、反馈并报告学生的学习状况 3、专业发展:参加专业学习;为同事、家长或照料者及社区做出贡献 1、专业理念与师德: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 2、专业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 3、专业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 英国 新西兰 澳大利亚 中国

第三节 学前教师职后培训制度比较

1、职后培训主要包括:新教师入职培训与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 2、各国学前教师在职培训比较 国家 美国 背景 终身教育观念,改革师范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呼声的高涨 培训机构 幼教机构和社会各教育机构合作 培训形式 教育资源与咨询部门设立的教师专业发展小组提供的培训;学区根据不同主题设立不同小组开展培训;社区大学或四年制大学提供培训课程;观察与评价模式;探究培训模式 夏休研修(0-20天);冬休研修(0-4天);平时教学期间的研修(13-20天)。在职教师可长期进修,也可短期进修;可以脱产或不脱产;函授教育或学分认定测验等 日本 《教育公务员特例法》中规文部大臣委托的大学 定:对工作满10年的教师,根据其能力及经验状况提供适时的研修 进修体系向多元化和灵活化方向发展,并不断满足幼儿园所需标准和社会新的经济条件下对教师的要求 在职保教人员必须定期参加专业培训的决定 俄罗斯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层次的教师进修面授和函授进修班;群众性的教师进学院,师范大学(学院),区市的教修活动;自学和自我发展 研室 以大学教育学院为主向以所在幼儿园为主转变 每学期5天固定时间的在职进修,如参加专题讨论会、课程培训和座谈会;教师会由本园、大学或教育中心的教师,地方教育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共同讨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园际交流 轮训、脱产进修、现代化教学,即通过互联网、函授等方式交流、讨论 英国 德国 政府重视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以确保良好的启蒙教育 教育部规定:每个初等教育教师工作第5年起至退休前5年止,可以在其整个任教生涯中享受36周在职教育 大学、园与园之间 法国 本省示范学校和有关大学共同承担 培训以专题讲座、共同商讨、相互交流、强化训练为主 3、学前教师之后培训制度的发展趋势?

(1) 逐步完善之后培训的法律政策(2)逐渐加大之后培训的财政支出(3)逐步构建职后培训的专业化体系

第十章 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及趋势

1、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p271-274)

(1)政府承担更过的责任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主要体现在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和颁布教育立法两个方面。 (2)学前教育改革课程实施县学前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学前教育改革克城市学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能够为学前教育机构提供丰富的课程经验和课程资源,不断的提升学前教育经的教育质量,是实现学前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世界各国积极开展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满足社会法咋还能和儿童发展需求。

(3)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师资,提高教师的素质,各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包括注重学前师资职前培养和加强在职培训。

2、提供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的国家有:奥地利、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和美国;提供两年免费学前教育的国家是荷兰和爱尔兰;提供三年以上免费学前教育的国家是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墨西哥。 3、世界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前机构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有入园的需求的儿童人数随之不断增多,学前教育机构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2)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虽然世界各国在学前教育加大了投入,但是还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些国家的儿童保育和教育缺乏政府的资金支持,尤其是中央政府的投入。 (3)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不足 世界学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但学前教师队伍人员短缺的趋势日益严重,师资不足导致学前教育机构师幼比例较低,班级规模较大,制约了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4、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1)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

学前教育普及是衡量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已经成为国际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与核心目标。为有效促进学前教育普及,许多国家推出了国家学前教育普及行动计划。 (2)积极发挥学前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 世界各国大力推进面向处境不利幼儿、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国家早期教育行动,积极发挥学前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为弱势群体提供补偿性教育。 (3)促进学前教育一体化

建构一体化学前儿童服务体系成为各国政府的关注焦点。学前教育一体化主要表现是既“联纵”又“连横”,“联纵”是指托幼一体化,“连横”是指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化。 (4)注重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评价

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是学前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观念到行动转化的一座桥梁,关注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的评价,已成为当代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la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