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训练:散文阅读1

更新时间:2024-05-28 04: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散文阅读之一

[阅读点拨]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题材,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初中阶段常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这种文体的最大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一种阅读散文的方法:透“形”抓“神”法。

一、 透?形?

理出作品选取的材料,概括文章的要点。做这类题目,可抓住文章的写作对象,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内容相近的段落进行合并概括。

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理好“形”和“神”的结合点——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常见的散文线索类型有: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某一具体事物。考题常以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文章选择材料的依据来出现。

把握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散文通常以抒情为主,往往是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形成夹叙夹议的笔法,考试有时会让考生来体会其作用,尤其是景物描写的作用,这就必须在了解表达方式各自的前提条件下,联系文章的具体进行分析。

二、抓?神?

品味语言。这是散文的一大考点,可从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句式的整齐变化,修辞的灵活运用等角度来分析。散文的语言不是一般意义上语言文字的精炼和优美,更在于作者的个性同语言美所共同融合的独特美感,所以品味散文语言还需从情韵上去推敲,体会其深层含义,抓中心词分析其比喻义或引申义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关注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及穿透的人生哲理。在了解散文的写作背景及中心内容的基础之上,注意把握文中关键语句:注意那些抒情的句子和发表议论的语句;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体味作者透过字里行间所持的对人生对世事的认识和情感,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了解表现手法。感情、人生哲理须有所寄托,或借景以抒情,或托物以言志,这是写抒情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另外针对诸如渲染、衬托、铺垫、象征、对比、以小见大、侧面暗示、卒章显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先抑后扬、借物喻人、前后照应等,考前必须要有与此相关的知识和理解,否则很可能会连题目都看不懂。

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谈感受。在对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有了宏观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揣

摩咀嚼出文章的一二处精妙之笔,才算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鉴赏。这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答题的关键是,一要能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打开思路,从多角度去思考:从描写对象上;从对人物的情感上;从阅读内容和表达技巧上;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等等。二无论从哪方面,都必须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和态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真题详析] (记叙散文)

1

美丽乌龟

我见过一只非常美丽的乌龟。它的壳和头都是翠绿色的,翠绿色的壳上有着咖啡色的花纹。它的背高高地隆起,就好像是一个篮球的半圆,弧线优美光滑,一点也不像一般的乌龟那样扁平。最奇特的是乌龟的嘴很大,两边的线条翘起,像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直直地对人注视,一眨不眨。

是在一位朋友的画室里看见那美丽的乌龟的。我对朋友说:

“这辈子没见过如此美丽的乌龟,可惜没带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相。”

朋友向我谈起这只乌龟的来历。他在巴西旅游时,第一眼看见就爱不忍释;他没想到世界上竟有这样美的乌龟,于是百般恳请,出了高价才从原主人处购得。

但是,这用双手才能环抱的大乌龟,重达30公斤,怎么带回来呢?通过了动物出口的种种检验,才从海运将它用货箱托运了回来。

“巴西到台湾的货轮开了三个月才到,我心想,万一它死掉了,就留着做标本。没想到开箱的时候,它好端端的,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张开,吓了我一大跳。”朋友说。

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美丽的乌龟。万万没想到的是,朋友说:“乌龟死了,这是它的壳,我留下来作纪念。”

航行超过万里、在木箱里靠着一息都能存活的乌龟,怎么会死呢?

朋友说:“我到南部去开展览,离开一个星期,想想不能每天喂它,离开的时候放了三把熟透的香蕉,回来后少了一把,乌龟却死了。后来找了一位兽医来看,他说乌龟是撑死的,它把一大把香蕉一口气吃了。”

我和朋友抚摸着巴西乌龟留下的壳,内心感慨不已。在极度的黑暗中在饥寒交迫中还能存活的乌龟,在翠绿的花园的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了。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哪!

(荆州市2006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1.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洁说明本文的写法。(10字以内)

解析:这是属于对散文?形?的考查,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表达方式,然后才能答题。?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书面或口头的?写作?方式。这条题目启示我们,散文阅读必须掌握一些与散文阅读有关的文体知识。

参考答案: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

2. 从情节梳理的角度,概括本文中的故事。(20字以内)

解析:这是对概括散文要点的考查。答题时紧紧抓住?乌龟?这个材料和线索梳理情节,很快就可以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一只乌龟,经远洋来而无羌,后来却吃香蕉撑死了。

或购得乌龟,运回乌龟,乌龟撑死。

也可以这样概括:买乌龟,运乌龟,喂乌龟,乌龟撑死。

3.从表达目的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评析。

本文以小见大,通过一只巴西乌龟的故事来表达作者对____________的感悟。 解析:此题?关注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及穿透的人生哲理?,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做这条题目要善于注意那些发表议论、揭示文章主旨的关键语句,如?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

2

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哪!?这句话饱含着作者对人类选取生活方式的感悟。 参考答案:人生或生命

4.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说本文中的“对比”。

解析:本题是对文章表现手法的考查,属于欣赏层次的检测。题目中要求说说?对比?,但没有要求我们说出与什么有关的对比。文章以乌龟为中心材料和线索,这?对比?一定与乌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可以围绕这一点来发现?对比?。

参考答案:先写乌龟经三个月的远洋而来,以为它死了,没想到它居然好端端的,写了它不畏恶劣环境的

顽强的生命力,后来写它出人意料地被香蕉撑死了。这样,强烈地对比,突出了“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呀”这一主题。

5. 从“忧患与安乐”的角度,写一句话表达你读了乌龟的故事之后的感悟。

解析:本题要求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谈感受,为探究类的题型。近几年中考中这类考题日渐增多,且有继续加大的趋势。

参考答案:生命在困苦中坚韧,在安逸中委靡。

[现场练习] (抒情散文)

溪流

贾平凹

我愈来愈爱着生我养我的土地了。 就像山地里纵纵横横的沟岔一样,就像山地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也活了。

甚至觉得,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山溪哩。虽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里,它只是那么柔得可怜,细得伤感的一股儿水流。

我常常这么想:天上的雨落在地上,或许会成洪波,但它来自云里;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峰之下。人都说山是庄严的,几乎是死寂的,其实这是错了。它最有着内涵,最有着活力;那山下一定是有着很大很大的海的,永远在蕴涵的感情,永远是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

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出来的;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但是,太阳晒不干、黄风刮不跑的。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的韵味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测的深沉。

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要拜访所有的山岭,叩问每一次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A于是,轻风给了它的柔情,鲜花给了它的芬芳,竹林给了它的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它在流着,流着。它要流到哪里去呢?我想,山既然给了它的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B或许,它是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从腐根呢。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我是这么想的,C我提醒着我,我鼓励着我,我便将它写成了淡淡的文字,聊作这本小书的小序了。 (选自《贾平凹小说新作集》)

⒈试理出文中对于山溪描写的顺序。

3

⒉谈一谈溪流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 ⒊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地描写溪流? ⒋文章最显著的特色是什么?

5. 品析语言:请从文章A、B、C三处中任选一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 我来赏析(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句子仿写:生命像奔流的溪水,由孱弱到强大,把甘露奉献给大自然。

7.“读了《溪流》一文后,你想说些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或社会实际,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领悟。(30字以内)

参考答案:

⒈以时间为序,从小溪的过去写起,写小溪的现在,再想象它的未来。

⒉溪流最初是孱弱的、细柔的,但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停地向前奔流着,在它艰辛的行进途中,有一中让人感受到不可阻挡的生命的力量。后来,它慢慢地大起来了,收获了许多。最后又无私地奉献自己,但它仍不停地探索。概括起来就是,不怕艰辛,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

⒊作者如此详细地描写溪流,是给读者展示溪流的品质,展示溪流强大的生命力,借溪流来象征人生的意义,让人们感受溪流不断奋进,勇于探索的精神。

或:作者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溪流的描绘,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奉献的一般规律,歌颂了溪流不怕艰辛、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⒋物我两融,处处写山溪,处处写?我?,把?我?和山溪联结在一起。山溪的成长,也是?我?的成长,?我?在文学道路上的成长。山溪与?我?以及我的写作道路在生命的姿态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⒌A生命还在于不断汲取,不断进步,不断壮大。 B从两方面谈了生命的意义还在于奉献:扬善除恶。

C我已经和溪流融为一体,处处写山溪,处处写?我?,把?我?和山溪联结在一起。山溪的成长,也是?我?的成长,?我?在文学道路上的成长。山溪与?我?以及?我?的创作道路在生命的姿态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⒍生命像茁壮的树苗,由瘦小到挺拔,把身躯奉献给人类。

老师像燃烧的蜡烛,由青春到苍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学生。

⒎溪流的历程告诉我们:生命始于卑微、渺小,继而生长、强健,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无数的坎坷和磨难,但人生的历程始终是丰富多彩的。生命的本质就是进取、奋斗,就是拼搏,就是奉献!

散文阅读之二

【备考指导】

散文因其语言的优美、涵义的丰富、思想的真切、主题的深刻而成为近年来全国各地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头戏。同时,也正因为上述特点而成为阅读考查的一个难点,因为它的“散”,初中生有时候还难以迅速地把握。我们以为,对于散文阅读的备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首先要知道考什么。从考查的内容来看,近几年主要是考查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从材料的来源看,所选材料都来自课外,以整篇全选者居多;从测试的题型看:以理解分析、简述和富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主观题、表述题为主;从测试的形式看,又以整体阅读、鉴赏阅读为主。我们宜综合近两年来中考的散文阅读题,梳理出散文阅读的常规考点及创新题型,做到成竹在胸。

4

其次要知道怎样考。应明确知道考点,精心设计试题,抓住三“以”、一“规律”。“三以”是:一以课本为例,二以培养语感为切入点,三以揣摩语言为突破口,四以课外材料为检测点。一“规律”:即“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规律。 【妙题回放】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06安微课改区中考阅读题)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3分)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2分)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4分)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2分)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

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4分)

【试题解析】

第1题的解答要求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借百合花写人的特点(采用拟人的修辞,把花当作人来写,阅读时,可以把百合花当作某类人来理解)。

答案:“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

5

1、整体理解作品。辨清散文类型、写作的话题,理解作品的内容、主题。 2、抓线索、理思路。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的红线,理清线索,也就是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散文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或是作者的感情、文章的标题。

3、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从整篇文章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一定要注意文章结尾议论抒情的句子,它可能就是点明中心的句子。

4、揣摩词句、品味语言。一方面要从语言本身去揣摩,另一方面也要了解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感情。 四、实战演练

被遗忘的稻草

①那码得整整齐齐的一垛稻草被人遗忘了,堆在田埂上,像一只浇了冰后丢在堤岸上的桶。收完了谷,那堆在田里的捆捆稻草就被人们拖回家去,垫栏或者喂牛,灶里的湿柴燃不着时,也会抽一把塞进去,然后哄的一声蹿出火苗——但是这一垛稻草却被人们遗忘在田埂上了。或许是一板车拖不下了,那板车上的稻草已经装得像一座山。人们预备着过几日再来将这些稻草挑回去。 ②但是那块田已耕好,油菜也栽上了,人们该忙的已经忙完,那一垛稻草却仍然堆在田埂上。

③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也抹在这一垛稻草上,于是那枯黄的稻草透出一层明黄,像已经熟透了的季节。耕牛从田埂上一路啃食而来,

11

这一垛稻草就会兴奋地在微风中颤动她的枯草,似蜻蜓抖动金色的翅膀。然而那耕牛的嘴一路啃来,对着那颤栗的稻草望也不望,因为堤旁地上的黄草比她有汁浆。

④田里的油菜栽上了,又一天天地生长,枯瘦的油菜叶渐渐丰腴而肥硕,田里的草也长了出来。终于盼来人们到田里为油菜除草——说不定人们会发现这一垛被遗忘的稻草。人们歇息时,会从稻草堆上抽一把稻草垫在堤上,坐下来抽一根烟,或者吃着送到田里的午饭,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的说:?噢,还有一垛稻草!?稻草便会为人们记起她而高兴,垫在堤上的稻草会咔咔作响,让人们垫坐得更舒适一些。然而人们留下一些烟灰,撒下几粒米饭,散着一团稻草,走了就再也不见踪影。

⑤那一垛稻草已为人所遗忘。风吹,雨淋,金黄的稻草渐渐变得灰白。夜降的霜突然而至,那堆稻草仿佛一夜间白了须眉。

⑥无遮无拦的稻草,就在田埂上腐烂。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一场大雪,欲将大地履如平地。然而那一堆尚未被消磨尽的稻草,却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如一颗不屈的心,欲破雪而出。 ⑦冰雪消融,堤土长出了如针的新草。春天到了,田野还是一片淡青色,但在那堆着稻草的地方,腐草中已伸出了一朵油菜花,像一只金色的喇叭,高高地昂向天空,报晓这春天的到来。

1、文中的哪些具体内容可以说明稻草被人遗忘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2、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颤栗”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12

3、大雪之后,稻草“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说明了什么?

4、文章第⑥段写道:“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稻草都在盼望些什么。

5、作者在文章结尾写“腐草中己种出了一朵油菜花”的目的是什么?

西风胡杨

①胡杨生于西域。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②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脑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

13

奋力撑出。它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它们为理念而慷慨就死。虽断臂折腰,仍死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痕伤累累,仍显现着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它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它们不在乎,它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它们,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它们让战友落泪,它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幅悲天悯人的冬天童话。 ⑤然而,它们身后的人们却将这些真正神圣的勇士砍下来烧柴。短短几十年,因滥砍滥伐,中国4.2万公顷的胡杨林已变成1.4万公顷。

⑥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林外,滚滚的黄沙埋下了无数辉煌的古国,埋下了无数铁马冰河的好汉,埋下了无数富丽奢华的商旅,埋下了无知与浅薄,埋下了骄傲与自尊,埋下了伴它们一起倒下的枯杨。让胡杨不倒,其实并不需要人类付出什么。胡杨的生命本来就比人类早很多年。这凄然无语的树,只想求人类将上苍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仍然留给它们。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入地即干的沙土上,就能化出漫天

14

的甘露,就能化出沸腾的热血,就能化出清白的正气,就能让这批战士前赴后继地奔向前方。

⑦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想哭,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我想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我想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我想让更多的人在这片胡杨林中都好好地哭上一哭,也许这些苦涩的泪水能化成濛濛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然而我不会哭。因为这不是英雄末路的悲怆,更不是传教士的无奈,因为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鼓励。

⑧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1、文章以“西风胡杨”为题,联系全文,说说“西风”的具体含义。

2、文章第①段运用排比手法,将西域昔日的繁华与今天的滚滚黄沙进行对比,请简要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也许这苦涩的泪水能化成濛濛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胡杨的精神还在”,联系全文,分条概述胡杨精神的具体内涵。

15

2.文章第④段中说:“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不是寂寞的。”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答: 3.文章第⑦段写到了蜀汉历史,这一内容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 4.请从表达和内容两个方面鉴赏文章的最后一段。

答: 参考答案:

1.①孟春黄昏后听山,以为山孤独、寂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②雨中听山,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2.不矛盾。山没有城市和海的热闹与喧嚣,需要静坐聆听,因而“听山是寂寞的”;听山能听出自然美的旋

律,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所以“听山又不是寂寞的”。

3.是作者听山的进一步拓展,由上文到了山的美的旋律延伸到听到历史的鼓声,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也为引出时代潮音作铺垫。

4.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语言形象生动而有力。赞颂了蜀川人民的创造精神,他们创造的

社会文明、明代精神汇成了时代的潮音,这一潮音远远胜过山的旋律、历史的鼓声。

?

?

散文阅读专练(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乡居闲情

门前一片草坪,人们日间因为火伞高张,晚上嫌它冷冷清清,除了路过,从来不愿也不屑在那儿留连;唯其如此,这才成了真正是?属于我?的一块儿地方,它在任何时候,静静地等候着我的光临。

站在这草坪上,当晨曦在云端若隐若现之际,可以看见远处银灰色的海面上,泛着渔人的归帆。早风穿过树梢,簌簌地像昨宵枕畔的絮语,几声清脆的鸟叫,荡漾在含着泥土香味的空气之中,只有火车的汽笛,偶然划破这无边的寂静。

骄阳如炙的下午,我常喜欢倚在树荫下,凝望着碧蓝如黛的海水,静听近处人家养的小火鸡的?软语呢喃?。实在的,我深信无论谁听了小火鸡的声音,一定不会怪我多事——把燕子的歌喉,让小火鸡掠美。那有如小儿女向母亲撒娇的情调,是这么微细、婉转,轻轻地开始第一个音,慢慢地拖长着第二个音,短促地结束了第三个音,而且有着高低抑扬,似乎在向它们的妈妈诉说什么。

新雨之后,苍翠如濯的山岗,云气弥漫,仿佛罩着轻纱的少妇,显得那么忧郁、沉默;潮声澎湃犹如万马奔腾,遥望波涛汹涌,好像是无数条白龙起伏追逐于海面群峰之间。

我更爱在天边残留着一抹桃色的晚霞,暮霭已经笼罩大地的时候,等着鸭宝宝的归来。差不多像时钟一般准确——当上学的和办公的都陆续回到家之后,你可以看见小溪的那一头,远远地有一个白点出现了,这就是我们唯一的?披着白斗篷的队长?,领着它的队伍正在向归途行进。渐渐地越游越近,一批穿着背上印满黑斑的浅褐制服的小兵,跟着它们的队长,开始登陆,然后一个个吃力地拔动着两片脚掌,摇晃着臃肿的身子,傻头傻脑急急忙忙穿过阡陌,有时一不小心滑落到田里,立刻勇敢地又爬了起来继续往前赶,唯恐会落伍似的。好不容易绕道迂回跑上了草坪,看见有人站在门边,一个个便鬼鬼祟祟偏过头去,商量不定,直到你离开了所站的地方,走得远远的,它们这才认为威胁已经解除,可以安全通过,然后一窝蜂地涌进了大门。

柔和似絮、轻匀如绡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皓月从海面冉冉上升,清辉把周围映成二轮彩色的光晕,由深而浅,若有若无,不像晚霞那么浓艳,因而更显得素雅;没有夕照那么灿烂,只给你一点淡淡的喜悦和

36

一点淡淡的哀愁。海水中央,波光潋滟,跟着月亮的越升越高,渐渐地转暗,终至于静悄悄地整个隐入夜空,只仗着几处闪烁的渔火,依稀能够辨别它的存在。

你可曾看见过月亮从乌云里露出半个脸儿的情景?我仿佛在黄昏的花园里看见过,一朵掩藏在叶底的娇媚的白玫瑰,然而不及月的皎洁;又仿佛在古画里看见过,一个用团扇遮面的含羞的少女,可是不及月的潇洒;那么超然地、悠然地在银河里凌波微步。

海风吹拂着,溪流呜咽着,飞萤点点,轻烟缥缈,远山近树,都在幽幽的虫声里朦胧地睡去,等待着另一个黎明的到来。

即使天空黑沉沉地压了下来,仿佛画家泼翻了墨汁在宣纸上,骤雨夹着震撼宇宙的雷声以俱来的日子,从令人心悸的闪电里,隔窗开园窥见海水像死去了,一切、都在造化的盛怒之下屏住气息。然而我知道,这些都要过去的,代替而至的将是一片更美丽清新的画图。人们都太忙了,从忙着吃奶、长牙,到忙着学走路、学说话、学念书……以至于忙着魂牵梦萦地恋爱,气急败坏地赚钱,因此忘了他们的周遭,还有这么一个可爱的世界,而我,却从一般人以为枯燥贫乏的乡居生活里,认识了它们。 (选自《中国当代美文三百篇》,作者钟梅音) 1.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画线的第4段作简要赏析。

答:

2.根据你的体验,说说为什么皓月“只给你一点淡淡的喜悦和一点淡淡的哀愁”? 答: 3.对鸭宝宝归来的那一段内容,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

4.本文创作在5O年代的台湾,联系你身边的生活现象,阅读最后一段画线的语句,谈谈你对生活的“忙”与“闲”的认识。

答: 参考答案:

1.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从静与动两个角度分别写出了山岗的沉默和波涛的汹涌,表达了作者对这样的环境的喜爱,告诉人们乡居生活并不是枯燥贫乏的,它有动人心魄的男嚏样的美。

2.因为盈盈皓月的清辉映成的光晕由深而浅,若有若无,清新淡雅,给人一种朦胧之美,所以能使人感到吁一点淡淡的喜悦”。望月思乡、思人,所以又会有哀愁,而这种相思和哀愁可借月亮来传递给对方,所以哀愁又是淡淡的。

3.主要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和浓墨重彩的铺叙手法,作者不惜笔墨,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勾勒出了一幅夕阳晚归图,让读者看了之后忍俊不禁,这充分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发现了平凡的乡居生活中的美。 4.评分要点:不可脱离话题,不要偏激地褒“忙”抑“闲”或抑“忙”褒“闲”。

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l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