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用圆铸锭检验规程1

更新时间:2023-06-02 15:5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最新制作的铝合金圆铸锭检验规程。

挤压用圆铸锭检验规程

一、 目的

规定挤压用圆铸锭抽样规则、检验频次、检验方法、使用仪器和判定原则等,确保投入使用的圆铸锭符合内控标准,满足使用要求。

二、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或外购挤压用圆铸棒的检验。

三、 职责

质检部——按照本检验规程的内容对公司生产或外购的圆铸锭进行严格检验。

熔铸车间——按照圆铸锭内控标准的要求和本规程严格控制铸锭质量,并做好自检工作。

四、 定义

无。

五、 检验规程

5.1 化学成分分析

5.1.1检测设备: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

5.1.2抽样规则:每批次产品中随机抽二根铸锭,除头、尾外,在每根铸锭的任意部位切取长度20~30㎜样块一个,在样块的任一端面,过中心作垂线,沿两条直径各钻三处,一处在中心,另两处在离边缘20~30㎜处,钻孔深度不小于样块的2/3。取样前必须除去表面层,用乙醇作润滑剂。钻取的铝屑应混匀,如果试样过多,可用四分法缩分。

5.1.3检验方法:采用化学法分析,具体分析方法参见《铝及铝合金成分化学分析作业指导书》。

5.1.4判定原则:全部成分符合《铝合金挤压圆铸锭内控标准》4.1 的规定,判为合格;有任意一项不符合,判定为不合格。

5.1.5检验频次:1次/批。

5.1.6责任人:化验员。

5.1.7控制方法:将结果记录在《合金成分分析报告单》上。

5.2表面质量检验

5.2.1检测设备:无。

5.2.2抽样规则:逐支全检。

5.2.3检验方法:目视检查,不使用放大镜,必要时可借用尺寸测量工具界定大小;当缺陷深度不能确定时,可采用打磨方法测量。

铸锭表面质量缺陷一般是拉裂、腐蚀斑点、拉痕、成层、缩孔、机械碰伤、金属瘤、油污、飞边、毛刺等,在实际操作中多半还是凭经验判断。

5.2.4判定原则: 表面质量符合《铝合金挤压圆铸锭内控标准》4.3 的规定,判定该铸锭为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将不合格铸锭标记并挑出。

5.2.5检验频次:1次/批。

5.2.6责任人:检验员。

5.2.7控制方法:将结果记录在《原辅材料检验记录》上。

5.3 尺寸检验

5.3.1检测设备:钢卷尺、精度0.02mm的游标卡尺、钢直尺。

5.3.2抽样规则:逐支全检。

最新制作的铝合金圆铸锭检验规程。

5.3.3检验方法:

A. 铸锭直径用精度0.02mm的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B. 铸锭长度用相应规格的钢卷尺进行测量;

C. 铸锭全长弯曲度的测量:用钢卷尺沿铸锭的长度方向拉伸、拉直,使铸锭与卷尺成一弓弦状,用钢直尺测量“弓”到“弦”的最大距离,即为铸锭全长上的弯曲度。

D. 铸锭每米弯曲度的测量:用1m钢直尺侧面,靠在铸锭的某一弯曲部位,形成一个直尺为“弦”,铸锭为“弓”的形状,用直尺测量“弓”到“弦”的最大距离,即为铸锭每米上的弯曲度。

E. 端面切斜度的测量 :用直角尺的一个直角边平靠铸锭的纵向面,使直角边与铸锭的纵向平,让另一直角边与椭圆切斜面长轴的一个焦点相接,用钢直尺测量切斜面长轴另一焦点到另一直角边的距离,即为切斜度。

5.3.4判定原则: 符合《铝合金挤压圆铸锭内控标准》4.2 的规定,判定该铸锭为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将不合格铸锭标记并挑出。

5.3.5检验频次:1次/批。

5.3.6责任人:检验员。

5.3.7控制方法:将结果记录在《原辅材料检验记录》上。

5.4 低倍组织检验

5.4.1 检测设备:托盘天平、车床。

5.4.2抽样规则:每铸次至少取一根铸锭(每熔次至少取二根铸锭),去掉铸造开头部分50mm和收尾100mm后,从每根铸锭切取首尾各一片(20—30mm 厚)。

5.4.3检验方法:按照GB/T3246.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5.4.4判定原则:将检测结果与《铝合金挤压圆铸锭内控标准》中4.4进行对照,然后按照如下规则判定:

A. 因氧化膜不合格时,能区分熔次的判定该熔次不合格,其他熔次依次检验,合格交货;不能区分熔次的判定该批圆铸锭不合格。

B. 因其他缺陷不合格时,从该试样代表的圆铸锭头、尾两端各切掉400mm后,再重新取样进行重复试验。重复试验结果全部合格时,该批中的其他圆铸锭均应从头尾两端各切掉400mm后交货。重复试验结果有试样不合格时,允许供方逐根检验,合格者交货。

5.4.5检验频次:1次/批。

5.3.6责任人:化验员。

5.3.7控制方法:将结果记录在《低倍组织检验报告单》上。

六、相关文件

1. 《铝合金挤压圆铸锭内控标准》

2. 《原辅材料检验记录》

3. 《合金成分分析报告单》

4. 《低倍组织检查报告单》

七、附件

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l0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