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免疫学作业题(有答案的)
更新时间:2024-04-18 05: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兽医免疫学试题及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兽医免疫学网上作业题
作业题一
一、选择题
1.免疫的概念是( D )
A. 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的功能 B. 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C. 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 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D )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 3.免疫原性较好的物质其分子量一般大于 ( B ) A.5Ku B. 10Ku C. 20Ku D. 50Ku 4.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强( B ) A.蛋白质B.多糖 C.染色质D.DNA
5.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是 ( A )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6.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 C)
A.半抗原 B.抗体 C.抗原 D.既是抗原又是抗体 E.超抗原 7.IgG的重链类型是( B ) A.α B.γ C.δ D.ε E.μ 8.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 E )
A.VH B. VL C. CH D.CL E. VH 和 VL
9.能与肥大细胞表面FcR结合,并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Ig是( E )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10.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 C )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11.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最早合成的Ig是( B )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12.下面哪一类Ig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 A )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13.SIgA为( D )
A.由二个IgA单体与J链组成 B. 由一个IgA单体与J链组成 C. 由二个IgA单体与J链和分泌片组成 D. 由一个IgA单体与J链和分泌片组成 E. 由五个IgA单体与J链组成 14.介导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发挥ADCC效应的Ig主要是( C )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15.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成分激活顺序是( D )
A.C123456789 B. C145236789 C. C124536789 D.C142356789 E. C132456789 16.不参与C5转化酶形成的补体成分是( B ) A. C4 B. C5 C. C3 D.C2 E.B因子
17.能抵抗病毒的感染、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称为( C );能刺激不同的造血干细胞,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称为( B );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称为( D );能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称为( A );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统称为( E )。 A.IL B.CSF C.IFN D.TNF E.单核因子
18.下列不是T淋巴细胞主要分布的区域是( C )
A.淋巴结的副皮质区 B.淋巴鞘 C.外周血 D.生发中心 19.T淋巴细胞表面负责识别抗原的是( E ),负责传递抗原识别信息的是( B ),绵羊红细胞受体是( A ),MHCI类分子限制识别的是(D ),MHCII类分子限制识别的是(C )。 A.CD2 B.CD3 C.CD4 D.CD8 E.TCR
20. B细胞定主要居于淋巴结的哪个区域( E )
A.生发中心 B.副皮质区 C.深皮质区 D.浅皮质区 E.髓窦
1
21.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是( C )
A.TCR B.CD3 C.FcR D.CR2 E.smIg
22.机体内最先发挥非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细胞是(B ),能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A ) A.Tc细胞 B.NK细胞 C.浆细胞 D.单核/巨噬细胞 E.中性粒细胞 23.关于B1细胞描述错误的是(C)
A.是一类未发育成熟的B细胞 B.不产生免疫记忆 C.容易形成免疫耐受 D.针对TD抗原进行应答 24.下列不具有呈递外源性抗原功能的细胞是(B ) A.B细胞 B.MΦ C.DC D.中性粒细胞 25.外源性抗原有下列哪一分子提呈(B ),内源性抗原由下列哪一分子提呈(A ) A MHC-I类分子 B. MHC-II类分子 C.FcR D.C3bR 26.属于动物体中枢免疫器官的有(B )
A.淋巴结和脾脏B.胸腺、骨髓和禽类特有的法氏囊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27.细胞免疫可以通过下列物质被动转移( C )
A胸腺细胞 B.效应T细胞 C.致敏B细胞 D.激活的巨噬细胞 E.白细胞介素 28.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不包括(E )
A.防御素 B.补体系统 C.细胞因子 D.溶菌酶 E.外毒素 29.下列哪种受体属于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识别受体(D )
A.细胞因子受体 B.补体受体 C.TCR D. Toll样受体 E.BCR 30.禽类的母源抗体来自于(A ) A.卵清 B.卵黄 C. 初乳D. 常乳 二、名词解释 1.TD抗原:指需要T细胞辅助和巨噬细胞参与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如细胞、病毒及各种蛋白质均为 TD 抗原。
2.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与成熟的场所;同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亦起主导作用。
3.ADCC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4.IFN: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分裂、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其本质是蛋白质,类型可分为α、β、γ、ω等几种。
5.CD8分子:CD8是T淋巴细胞的一个亚群,在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及肿瘤细胞的重要作用,CD8和其他类的T细胞一样起源与骨髓,在胸腺内成熟,成熟后在随着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相当一些CD8储存于脾脏、扁桃体和淋巴结等器官内。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抗原的基本条件?
(一) 大分子的胶体物质(二) 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三) 异物性(四) 完整性 2.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
补体旁路途径(AP)活化时,C1、C2、C4不参与,而C3、C5~C9及B、D、P、H、I因子参与。用EGTA(乙二醇双α-氨基乙基醚四乙酸)螯合样品中的Ca2+,可起封闭C1作用而阻断传统补体途径激活。加入可使B因子活化的兔红细胞(RE),激活补体旁路途径,即导致RE溶血。补体活性与溶血程度呈正比关系,也以50%溶血(AP-H50)作为检测终点。 3.T淋巴细胞表面的主要表面标志及其作用?
一、T细胞抗原受体:成熟T细胞表面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与之结合的分子结构,称为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TCR)。TCR是一种双肽链分子,按肽链编码基因不同可分为两类:1、在外周淋巴器官中大多数成熟T细胞(95%)的TCR分子,由α链和β链经二硫键连接的异二聚体分子,也称TCR-2。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是这一类T细胞完成。2、少数成熟T细胞的TCR分子是由γ链和δ链组成的异二聚体分子,结构与TCRαβ相似,也称TCR-1。它可直接识别抗原(多肽、类脂分子),不必与MHC结合,也不需要抗原提呈分子。TCRγδ主要存在于小肠粘膜上皮和表皮,而外周血中仅占成熟T细胞的0.5%—10%。TCRγδ识别病原体表面抗原分子后,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发挥杀伤作用,同时他对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活性。二、T细胞分化抗原:1982年以来,国际有关专门会议把多数学者所制备的多种白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了分类整理,并以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统一命名。应用分化群抗体所鉴定的抗原,称为分化群抗原(CD抗原)。现在已经命名了CD1—CD166共180个分化抗原群,其中CD4和CD8是区分成熟T细胞亚群的主
2
要表面标志。
4.动物机体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规律:1、初次免疫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5-10d,抗体生成量少,抗体类别IgM>IgG抗体维持时间短,抗体亲和力低。再次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1-3d,抗体生成量多,抗体类别IgG>IgM,IgA,IgE,抗体维持时间长,抗体亲和力高。2、顺序:IgM-IgG-IgA
意义:1、接种疫苗需多次接种2、诊断意义3、制备动物血清多次疫苗5.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四、试论述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发展的基础。从种系发育来看 ,无脊椎动物的免疫都是非特异性的,脊椎动物除非特异性免疫外,还发展了特异性免疫,两者紧密结合,不能截然分开。从个体发育来看,当抗原物质入侵机体以后,首先发挥作用的是非特异性免疫,而后产生特异性免疫。因此,非特异性免疫是一切免疫防护能力的基础。
作业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 免疫的本质是(C )
A. 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 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C.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 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 动物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D )
A. 淋巴结和脾脏 B. 胸腺、骨髓和禽类的法氏囊 C. 淋巴结和胸腺 D. 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3. 动物体内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是(D )
A. 扁桃体 B. 胸腺 C. 哈德尔氏腺 D. 脾脏 4. 仅具有抗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可被称为(B )
A. 抗原 B. 半抗原 C. 丝裂原 D. 致热原 5.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是 (A )
A. 抗原决定簇 B. 抗原的大小 C. 抗原的电性 D. 抗原的物理性状 6. B细胞表位可以是(A )
A. 线性表位 B. 构象表位 C. 即可以是线性表位也可以构象表位 D. 不可以是线性表位和构象表位 7. 导致输血反应的抗原属于(D )
A. 异嗜性抗原 B. 异种抗原 C. 同种异型抗原 D. 自身抗原 E. 独特型抗原 8. CDR位于抗体的哪个区域(C )
A. VH和CH1 B. VL和CL C. VH和VL D. CH2和CH3 9. IgM、IgG、IgA、IgE和IgD的重链分别是(B )链
A. α、γ、δ、ε、μ B. μ、γ、α、ε、δ C. μ、γ、α、δ、ε D. μ、γ、ε、α、δ 10. 下列含有CH4结构域的抗体是(C )
A. IgA B. IgM C. IgG D. IgD 11. 连接SIgA二聚体的结构是(A )
A.二硫键 B.共价键 C.分泌片 D.J链 E.铰链区 12. 能够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的Ig是(D )
A. IgE和IgD B. IgA和IgG C. IgM和IgA D. IgG和IgM E. IgM和IgE 13. 直接发挥溶菌作用的补体组分是(B )
A. C5b6789n B. C4b2b3b C. C4b2b D. C3bBb E. C5b678 14. 下列不属于细胞因子的是(C )
A. 白细胞介素 B. 干扰素 C. 选择素 D. 肿瘤坏死因子 E. 集落刺激因子 15. 下列CD分子中属于HIV受体的是(A )
A. CD4 B. CD21 C. CD8 D. CD3 16. 主要参与提呈内源性蛋白质类抗原的分子是(A )
A. MHCⅠ分子 B. MHCⅡ分子 C. CD1 D. HLA-E 17. 专职APC细胞(A )
A. 只表达MHC Ⅰ类分子 B. 只表达MHC Ⅱ类分子 C. 同时表达MHC Ⅰ、Ⅱ类分子 D. 不表达MHC Ⅰ和Ⅱ类分子 18. B淋巴细胞表面负责将mIg识别抗原后产生的信号向胞内传递的分子是(D )
3
A. CD81 B. CD79a和CD79b C. CD21 D. CD19 19. 能够有效激活naive T细胞的APC是(C )
A. 巨噬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树突状细胞 D. 所有有核细胞 20. IgE主要介导的是(A )
A. Ⅰ型超敏反应 B. Ⅱ型超敏反应 C. Ⅲ型超敏反应 D. Ⅳ型超敏反应 二、名词解释
1. 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
2. PAMP:病原微生物表面存在一些人体宿主所没有的,但可为许多相关微生物所共享,结构恒定且进化保守的分子结构,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3. ADCC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4.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5. 抗原提呈细胞:又称为辅佐细胞。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 MHC分子复合物,而后将抗原肽呈递给T细胞,使其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 三、简答题
1. 简述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过程及其意义。
T细胞阳性选择:90%以上的t细胞自杀,排除了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 产生自身难受 T细胞阴性选择:小部分识别异己抗原并受自身mhc分子限制的T细胞克隆存活迁移至外周组织 T细胞基本成熟 意义 阳性选择:识别具备mhc限制 阴性选择:产生自身耐受 具备区分敌我的能力
2. 以流程图的形式描述补体系统的激活的途径。
3. 简述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加工、处理及提呈的过程。
内源性蛋白抗原—蛋白酶体降解—TAP转运至ER内—在内质网内与抗原肽形成MHC-抗原肽复合物—经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表面—提成给CD8阳性T细胞。 4. 简述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双重性。 四、论述题
假设机体首次接触一种蛋白质抗原(以“X蛋白”表示),试述其激活免疫系统并最终被清除的基本过程。
4
细胞免疫的全过程 抗原或带有不同I类MHC分子的外源细胞,在进入机体后,体内带有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分裂产生大量新的T细胞,其中Tc有杀伤力,使外源细胞破裂而死亡。Th细胞分泌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使Tc、 M以及各种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集中于外来细胞周围,将外来细胞彻底消灭。 在这一反应即将结束时,Ts开始发挥作用,抑制其他淋巴细胞的作用,终止免疫反应, 每次特异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 细胞免疫和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在同卵双胞胎之间进行较易成功,这是因为两者的基因组是一样的,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也是一样的,2个个体都不排斥对方的器官。 免疫抑制:激素、放射线照射、药物(6-巯基嘌呤)等 环孢素(cyclosporin) 3、补体反应 补体(complement):存在于血清、体液中的蛋白质,分子量在24000~400000,包括C1~C9、B因子、D因子,还有许多调节蛋白分子。 抗原抗体复合物激发的级链反应,最终产物是攻膜复合体,使细菌等抗原外膜穿孔而死。 (1)经典途径:经C1、C4、C2而激活C3的活化方式。抗原-抗体复合物 (2)替代途径:绕过C1、C4、C2而直接激活C3的活化方式。酵母多糖。 补体反应过程 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和攻膜阶段。 1、识别阶段:Ab-Ag结合后,Ig构型改变暴露其Fc上的补体结合部位,与C1q结合导致C1构型改变,生成C1脂酶。C1q可以识别IgM、IgG 2、活化阶段:C1—C4—C2—C3—C5 (C3b—BD—C3—C5) 3、攻膜阶段: C5—C6—C7—C8—C9 C56789—攻膜复合物,附着在靶细胞膜上,一方面使靶细胞膜裂解,另一方面,C9分子还形成一些横穿膜的水溶性小管道,水进入细胞,使细胞涨落死亡 生物学功能 (1)溶解靶细胞,C1~C9 抗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患 (2)促进吞噬过程 C3b、C4b (3)中和病毒和溶解病毒作用 C1、C2、C3、C4 .微生物侵入机体----> 生物雷达发现并锁定目标----> 计算机进行身份核实---->自体目标锁定结束 OR 异体目标----> 首轮发射T细胞歼灭异体目标----> 派遣白细胞打扫战场 ---->打完收工
作业题三
一 单项选择题
1.免疫的概念是(D )
A. 机体排除病原 微生物的的功能 B. 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C. 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 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 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的有(B )
A.淋巴结和脾脏 B.胸腺、骨髓和禽类特有的法氏囊 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3.从理论上讲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强( A ) A.蛋白质 B.多糖 C.DNA D.脂类
4.IgM、IgG、IgA、IgE和IgD的重链类型分别是(B )
A.α、γ、δ、ε、μ B.μ、γ、α、ε、δ C.μ、γ、α、δ、ε D.μ、γ、ε、α、δ 5.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E )
A.VH B. VL C. CH D.CL E. VH 和 VL
6.能抵抗病毒的感染、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称为(C ) A.IL B.CSF C.IFN D.TNF E.chemokine F.GF 7.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C )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8.T淋巴细胞表面负责识别抗原的是(E ) A.CD2 B.CD3 C.CD4 D.CD8 E.TCR 9.牛IgG对兔子而言是(C )
A.半抗原 B.抗体 C.抗原 D.超抗原 10.下面哪一类Ig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A )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二、多项选择题
1.Tc细胞活化过程中,第一信号涉及的分子对包括(B )
A.TCR与MHCⅠ类分子-抗原肽的复合物结合 B.TCR与MHCⅡ类分子-抗原肽的复合物结合 C.TCR与MHCⅢ类分子-抗原肽的复合物结合 D.CD8与MHCⅡ类分子分子的结合 E.CD8与MHCⅠ类分子分子的结合
2.抗原的免疫原性与何相关(ABCDE )
A.抗原的分子大小 B.抗原的异己性程度 C.抗原的化学组成 D.抗原的分子构象 E.抗原的进入机体的途径
5
3.T淋巴细胞根据其TCR分子的组成不同可分为哪些亚群(AB ) A.CD4+T细胞 B.CD8+T细胞 C.αβT细胞 D. γδT细胞 4.某些免疫球蛋白所含有的特殊辅助成分包括(AD ) A.J链 B.二硫键 C.绞链区 D.分泌片 5.Ig C区的功能包括(ABD )
A.激活补体 B.结合Fc受体 C.穿过胎盘和黏膜 D.结合抗原 6.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包括(BCDF )
A.防御素 B.补体 C.细胞因子 D.溶菌酶 E.外毒素 F.抗体分子 7.构成C3转化酶的补体成分是(ABCDE )
A. C4 B. C5 C. C3 D.C2 E.B因子 8.下列哪些细胞属于专职APC(ABC )
A.并指状树突细胞 B.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Tc细胞 E.红细胞 9.下列哪些免疫球蛋白通常以多聚体形式存在(AC ) A.IgM B.IgG C.IgA D.IgE E.IgD
10.下列哪种受体属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模式识别受体(DF )
A.细胞因子受体 B.补体受体 C.TCR D.Toll样受体 E.BCR F.甘露糖受体 三、名词解释
1.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 2. MHC-I类分子:由一条MHCI类基因编码的重链(α链)和一条非MHCI类基因编码的轻链(β2微球蛋白)通过二硫键形成的异源二聚体分子。
3.ADCC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4. C4b2b3b:C3被C4b2b裂解在C3a和C3b两个片段,C3b与C4b2b相结合产生的C423(C4b2b3b)为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酶。 5. TD抗原:指需要T细胞辅助和巨噬细胞参与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如细胞、病毒及各种蛋白质均为 TD 抗原。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抗原提呈细胞对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提呈方式
内源性蛋白抗原—蛋白酶体降解—TAP转运至ER内—在内质网内与抗原肽形成MHC-抗原肽复合物—经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表面—提成给CD8阳性T细胞 2.简述补体激活的各种途径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 3.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原理
基本原理:小鼠骨髓瘤细胞在体外适当条件下可无限增殖,但不能分泌抗体,
而抗原免疫小鼠的脾细胞(B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在体外无限增值。将两种细胞融合和就同时具有了无限增殖和分泌抗体的功能。
过程:将上述骨髓瘤细胞与免疫的B细胞融合后,用含HAT(黄嘌呤(H)、氨基蝶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T))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未融合的脾细胞因不能在体外无限增值而死亡,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因缺乏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不能利用此黄嘌呤而死亡。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经筛选和克隆化建株,可获得能够产生某种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五、试论述Th细胞的产生、发育、激活以及发挥效应各阶段发生的主要事件、分子机制及事件发生位置
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胚胎期则来源于卵黄囊和肝)。在人体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或前T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
成熟的T细胞经血流分布至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并可经淋巴管、外周血和组织液等进行再循环,发挥细胞免疫及免疫调节等功能。T细胞的再循环有利于广泛接触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加强免疫应答,较长期保持免疫记忆。T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许多不同的标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T细胞产生的免疫应答是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的效应形式主要有两种: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破坏靶细胞膜,直接杀伤靶细
6
____________
胞;另一种是释放淋巴因子,最终使免疫效应扩大和增强。
1)CTL杀伤靶细胞的过程: 特异性识别与结合阶段、致死性打击阶段、靶细胞的裂解。
2)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对靶细胞的杀伤受MHC-Ⅰ类分子的限制、在短时间具有连续杀伤靶细胞的功能。
3)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穿孔素、颗粒酶系统、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
作业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 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A ) A. 抗原 B. 半抗原 C. 丝裂原 D. 致热原 2. 直接发挥溶菌作用的补体组分是(B )
A. C5b6789n B. C4b2b3b C. C4b2b D. C3bBb E. C5b678 3. 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的有(B )
A. 淋巴结和脾脏 B. 胸腺、骨髓和禽类的法氏囊 C. 淋巴结和胸腺 D. 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4. IgM、IgG、IgA、IgE和IgD的重链类型分别是(B )
A. α、γ、δ、ε、μ B. μ、γ、α、ε、δ C. μ、γ、α、δ、ε D. μ、γ、ε、α、δ 5. 具有补体C1q结合点的Ig是(D )
A. IgE和IgD B. IgA和IgG C. IgM和IgA D. IgG和IgM E. IgM和IgE 6.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E )
A. VH B. VL C. CH D. CL E. VH和VL 7.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C )
A. IgA B. IgM C. IgG D. IgD E. IgE 8. T淋巴细胞表面负责识别抗原的是(E )
A. CD2 B. CD3 C. CD4 D. CD8 E. TCR 9. 下列哪种免疫作用在无抗体存在时仍可发生(C )
A.ADCC作用 B.补体经典途径激活时对靶细胞的溶解 C.Tc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D.毒素中和作用 10. 活化T细胞(C )
A. 只表达MHC Ⅰ类分子 B. 只表达MHC Ⅱ类分子 C. 同时表达MHC Ⅰ、Ⅱ类分子 D. 不表达MHC Ⅰ和Ⅱ类分子 二、多项选择题
1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ABCD )
A. 免疫防御 B. 免疫监视 C. 免疫耐受 D. 免疫调节 2.Tc细胞活化过程中,第一信号涉及的分子对包括(AE )
A. TCR与MHCⅠ类分子-抗原肽的复合物结合 B. TCR与MHCⅡ类分子-抗原肽的复合物结合 C. TCR与MHC Ⅲ类分子-抗原肽的复合物结合 D. CD8与MHCⅡ类分子分子的结合 E. CD8与MHCⅠ类分子分子的结合
3. T淋巴细胞根据其TCR分子的组成不同可分为哪些亚群(AB )
A. CD4+T细胞 B. CD8+T细胞 C. αβT细胞 D. γδT细胞 4. 具有免疫记忆的细胞有(CD )
A. APC B. NK细胞 C. B细胞 D. T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5. Ig C区的功能包括( ABD )
A. 激活补体 B. 结合Fc受体 C. 穿过胎盘和黏膜 D. 结合抗原 6. 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包括(BCDF )
A. 防御素 B. 补体 C. 细胞因子 D. 溶菌酶 E. 外毒素 F. 抗体分子 7. 构成C3转化酶的补体成分是(ABCDE )
A. C4 B. C5 C. C3 D. C2 E. B因子 8. 下列哪些细胞属于专职APC(ABC )
A. 并指状树突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巨噬细胞 D. Tc细胞 E. 红细胞 9.内源性抗原包括(ABCE )
7
A. 病毒感染细胞表达的病毒抗原 B. 肿瘤细胞表达的肿瘤抗原 C. 吞噬的细菌抗原 D. 吞噬的肿瘤细胞 E. 摄取的蛋白质抗原 10. 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ACDE )
A. ADCC B. 补体溶破作用 C. 释放穿孔素 D. 颗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 E. 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 三、名词解释
1. 单克隆抗体:单克隆细胞将合成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2. ADCC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3. 半抗原:半抗原能与对应抗体结合出现抗原-抗体反应、又不能单独激发人或动物体产生抗体的抗原。它只有免疫反应性,不具免疫原性,又称不完全抗原。
4. 抗原决定簇:它可以是由连续序列(蛋白质一级结构)组成或由不连续的蛋白质三维结构组成,决定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5.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四、简答题
1. 简述抗原提呈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提呈方式 外源性抗原是指APC从细胞外部摄取的,存在于细胞囊膜系统内的蛋白质抗原。此类抗原在被溶酶体降解成短肽后,通过MHCⅡ类分子提呈给CD4+T细胞识别,诱导CD4+T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经专职APC摄取,加工,处理,提呈的外源蛋白质均属于此类,抗原识别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2. 简述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
经典途径是IC激活C1q,进而使C1r构象改变而活化。活化的C1r使C1s裂解,形成活化的C1复合物。该复合物使C4裂解成C4a和C4b,C4b使得C2裂解为C2a和C2b,并与C2a结合为C4b2a,就是CP的C3转化酶。C4b2a使C3裂解为C3a和C3b,并结合为C4b2a3b,形成CP的C5转化酶。该酶裂解C5,生成C5a和C5b,C5b和C6、C7生成C5b67,再和C8结合生成C5b678并嵌入靶细胞的细胞膜,继而C9插入生成环形孔道就是所谓的攻膜复合物MAC,使靶细胞破裂死亡。 3. 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
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能够分化、增殖形成具有针对这种抗原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B细胞的这种能力和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持续分化增殖下去,因此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也是极其微小的。将这种B细胞与非分泌型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再进一步克隆化,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是既具有瘤的无限生长的能力,又具有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的能力,将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或注入小鼠体内即可获得大量的高效价、单一的特异性抗体。这种技术即称为单克隆抗体技术。 4. 简述B细胞活化的条件
B细胞活化的条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单识别:BCR识别并结合游离的抗原或存在与APC细胞表面的抗原(TD-Ag),BCR识别和结合的是抗原分子中的构象决定基(或称为B细胞决定基)。(2)双信号:B细胞活化也需要双信号刺激。第一信号是B细胞的BCR识别并结合抗原肽,其抗原刺激信号由Igα/Igβ传导入细胞内;第二信号即协同刺激信号:B细胞活化需Th细胞的辅助。活化的T细胞表面表达CD40L、B细胞表面的CD40结合,从而激活B细胞,还有其它的协同刺激分子参与,如T细胞表面的CD2、LFA-1等与B细胞表面的相应的配体LFA-3、ICAM-1等结合增强B细胞与T细胞之间的作用,共同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3)细胞因子:B细胞活化还有耐于活化的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如IL-2、IL-4、IL-5、IL-6等的作用。B细胞在这三种信号的刺激下才能充分活化、增殖和分化为奖细胞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效应。 5. 以TD抗原为例,试述CD8+Tc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基本过程 CD8+Tc细胞对TD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基本过程:(1)TD抗原的提呈:诱导CD8+Tc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TD抗原主要是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二者为广义的APC,也是靶细胞)内产生,这些病毒TD抗原或肿瘤TD抗原产生后被细胞内蛋白酶体LMP降解成为小分子抗原肽,经TAP转运至内质网,并与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表达在APC的表面,供CD8+Tc的TCR识别。(2)CD8+Tc细胞的活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Th细胞非依赖性,如病毒感染的DC,由于其高表达共刺激分子,可直接刺激CD8+T细胞合成IL-2,促使CD8+T细胞自身增殖并分化为细胞毒T细胞(Tc细胞),无需Th细胞辅助;另一种方式为Th细胞依赖性,如病毒抗原、肿瘤抗原、同种异体MHC抗原从宿主细胞表面脱落,以可溶性抗原形式被APC摄取,并在胞内分别与MHC-I类或MHC-II类分子复合物,表达于APC表面。CD4+T和CD8+T细胞识别同一APC所提呈的特异性抗原,此时,CD4+T被激活后可产生并分泌IL-2,辅助CD8+T活化、增殖和分化,或者,活化的CD4+T细胞表达CD40L,可促进APC细胞表达B7等共刺激分子,促进CD8+T完全活化,使之产生IL-2,引起自身增殖分化。(3)CD8+Tc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是细胞毒作用。其基本过程:首先是效-靶细胞结合,效应细胞(CD8+Tc)在与靶细胞接触面形成免疫突
8
触,进而导致效应细胞内细胞骨架系统、高尔基复合体及胞浆颗粒等极化,均向效-靶接触面重新排列和分布,然后,进行致死性攻击。CD8+Tc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一方面活化的CTL脱颗粒,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靶细胞坏死或凋亡另一方面活化的CTL细胞高表达FasL,通过Fas-Fasl途径引起靶细胞凋亡。
作业题五
一 单项选择题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 2.人类T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C )
A.E受体 B.IgG Fc受体 C.C3b受体 D.DHA受体 E.IL—2受体 3.关于IgA下述哪项是正确的(E )
A.二聚体IgA结合抗原的亲合力,高于单体IgA B.IgA1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C.sIgA是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 D.sIg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 E.以上均正确 4.惟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A )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5.决定Ig的类和亚类的部位是(D )
A.VL十VH B.VL十CL C.铰链区 D.DH E.CL 6.关于ADCC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 )
A. IgM可介导ADCC B. Mφ不具有ADCC C. CTL可通过ADCC杀伤靶细胞 D. ADCC的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的 E. ADCC需要补体参与 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E )
A. 免疫监视 B. 免疫自稳 C. 免疫耐受 D. 免疫防御 E. 免疫识别 8. 既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又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成分有(A )
A. 巨噬细胞 B. B 细胞 C. T 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E. 浆细胞 9. 有的抗原称为 TI-Ag ,这是因为(A )
A.抗原来源于非胸腺组织 B.它诱生的抗体是在骨髓中产生的 C.它诱生的抗体属于 IgG 类抗体 D.抗原往往具有复杂和不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E.它能直接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无需 T 细胞辅助 10. 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D )
A. 异种抗原 B. 交叉抗原 C. 超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E. 类属抗原 二、多项选择题
1. 再次应答具有下列特点(AE )
A.潜伏期较短 B.维持时间短 C.抗体效价高 D.抗体种类以IgM为主 E.抗体种类以IgG为主 2. 能产生免疫记忆的细胞有(AC )
A.B细胞 B.Mφ细胞 C.T细胞 D.NK细胞 E.中性粒细胞 3. 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AC )
A.ADCC作用 B.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C.释放穿孔素 D.分泌细胞毒素 E.分泌溶菌酶 4. 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的有(CDE )
A.淋巴结 B.脾脏 C.胸腺 D.骨髓 E.禽类法氏囊 F.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5. 下列哪些作用特点是细胞因子所具备的(ACDE )
A.高效性 B.特异性 C.多效性 D.重叠性 E.分泌性 7.属于固有免疫细胞的是(ABD )
A.B1细胞 B.γδT细胞 C.αβT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8. 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包括 (ABC )
A. 吞噬杀伤病原微生物 B. 分泌促炎症细胞因子引起发热和急性期反应
C. 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D. 活化后可通过释放穿孔素非特异杀伤肿瘤细胞 E. 活化后可通过表达Fas诱导靶细胞调亡
9.在抗体形成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E )
A. 浆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 B. 所有B细胞的活化都必须有双信号刺激
C. B细胞对TD-Ag的应答需要Th细胞的参与 D. B细胞和TH细胞的作用受MHC-Ⅰ类分子限制
9
E. DC和Th细胞的作用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10.T细胞表面参与第一信号产生的分子包括(ABCD ) A. TCR B. CD4 C. CD8 D. CD3 E. CD28 三、名词解释 1.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由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组成,定位于动物或人某对染色体的特定区域,呈高度多态性。
2.APC:又称为辅佐细胞。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 MHC分子复合物,而后将抗原肽呈递给T细胞,使其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
3.ADCC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4.构象表位:抗原分子中由分子基团间特定的空间构象形成的表位。 5. Fab:免疫球蛋白(Ig)的抗原结合片断(Fab)。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抗体具哪些生物活性?举例说明不同类的Ig与不同细胞(Fc受体)结合所产生不同的效应?
抗体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它是由于受到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能与抗原上的特殊物质结合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杀死并从体内清除抗原体。达到免疫效果。
在人和动物体内,由于抗原或半抗原入侵刺激机体而在细胞中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能可逆、非共价、特异地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体。作用:(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本身不能直接溶解或杀伤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细胞,通常需要补体或吞噬细胞等共同发挥效应以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导致病理损伤。然而,抗体可通过与病毒或毒素的特异性结合,直接发挥中和病毒的作用。(2)激活补体:IgM、IgG1、IgG2和IgG3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凝聚的IgA、IgG4和IgE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3)结合细胞:不同类别
2.简述Th细胞如何辅助B细胞的免疫应答
Th细胞至少以两种方式,与B细胞直接接触和产生细胞因子,辅助B细胞。(1) Th细胞借其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与B细胞表面相应分子结合介导直接接触,向B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代表是CD40L-CD40。活化T细胞表达CD154(CD40L),与B细胞表面组成性表达的CD40结合,向B细胞传递重要的活化信号。在淋巴滤泡生发中心中的暗区形成、B细胞克隆性扩增、B细胞分化成生发中心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等,Th2细胞分泌IL-4和IL-5及IL-6等。主要是Th2细胞辅助B细胞激活、增殖与抗体产生?(2)活化的Th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如Th1细胞分泌IL-2和IFN- 3.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相关原理
基本原理:小鼠骨髓瘤细胞在体外适当条件下可无限增殖,但不能分泌抗体,而抗原免疫小鼠的脾细胞(B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在体外无限增值。将两种细胞融合和就同时具有了无限增殖和分泌抗体的功能。 过程:将上述骨髓瘤细胞与免疫的B细胞融合后,用含HAT(黄嘌呤(H)、氨基蝶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T))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未融合的脾细胞因不能在体外无限增值而死亡,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因缺乏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不能利用此黄嘌呤而死亡。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经筛选和克隆化建株,可获得能够产生某种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补体的激活途径及补体系统的主要功能
激活途径 1、经典途径 2、替代途径 3、MBL激活途径
功能(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i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可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炎症介质C3a、C4a、C5a。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C5a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与Ig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Fc段之间的作用,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解离。②循环IC可激活补体,产生的C3b与抗体共价结合。IC借助C3b与表达CR1和CR3的细胞结合而被肝细胞清除。(5)免疫调节作用:①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5.简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意义
规律:1、初次免疫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5-10d,抗体生成量少,抗体类别IgM>IgG
10
抗体维持时间短,抗体亲和力低。再次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1-3d,抗体生成量多,抗体类别IgG>IgM,IgA,IgE, 抗体维持时间长,抗体亲和力高。2、顺序:IgM-IgG-IgA
意义:1、接种疫苗需多次接种2、诊断意义3、制备动物血清多次疫苗
作业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
1. 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不包括(A )
A. 淋巴结和脾脏 B. 胸腺和骨髓 C. 骨髓和法氏囊 D. 胸腺和法氏囊 2. 兼具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功能的是(D )
A. 淋巴结 B. 胸腺 C. 脾脏 D. 骨髓 E. 黏膜免疫系统 3. 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C )
A. 抗原 B. TI抗原 C. 半抗原/不完全抗原 D. 丝裂原 4. IgM、IgG、IgA、IgE和IgD的重链类别分别是( B )
A. α、γ、δ、ε、μ B. μ、γ、α、ε、δ C. μ、γ、α、δ、ε D. μ、γ、ε、α、δ 5.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 E )
A. VH B. VL C. CH D. CL E. VH和VL 6.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 C )
A. IgA B. IgM C. IgG D. IgD E. IgE 7. 能够穿过母体胎盘的Ig是( C )
A. IgA B. IgM C. IgG D. IgD E. IgE 8. 成熟B细胞表面BCR是( C )
A. mIgM B. mIg D C. mIgM和mIgD D. mIgM和IgE E. mIgD和IgG 9. 承担黏膜局部特异性免疫的Ig是( B )
A. IgA B. sIgA C. IgM D. mIgM E. mIgD 10. 具有补体C1q结合点的Ig是( D )
A. IgE和IgD B. IgA和IgG C. IgM和IgA D. IgG和IgM E. IgM和IgE 11. 直接发挥溶菌作用的补体组分是( B )
A. C5b6789n B. C4b2b3b C. C4b2b D. C3bBb E. C5b678 12. 下列补体成分中与其他二者不同的一项是( B) A. C4b2b3b B. C3bBb3b C. C4b2b 13. 具有干扰病毒复制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
A. interferon B. interleukin C. chemokine D.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14. 具有β2-微球蛋白的分子是( B )
A. MHC I分子 B. Ig C. CD D. CK 15. 提呈外源性抗原的分子是( B )
A. MHC I分子 B. MHC II分子 C. MHC I D. MHC II 16. 下列哪种免疫作用在无抗体存在时仍可发生( C )
A. ADCC作用 B. 补体经典途径激活时对靶细胞的溶解 C. 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D.毒素中和作用 17. 下列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细胞是( C )
A. 巨噬细胞 B. 树突状细胞 C. B细胞 D. 上皮细胞 18. T淋巴细胞表面负责向细胞内传递第一识别信号的分子是( E )
A. CD2 B. CD3 C. BCR D. CD79a/CD79b E. TCR 19. 下列细胞中高表达FcεR I的细胞是( D )
A. 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B. 肥大细胞和单核细胞
C. 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D. 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20. 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来源于( C )
A. 抗原 B. 树突状细胞 C. Th细胞 D. Tc细胞 二、名词解释
1. 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与成熟的场所;同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亦起主导作
11
用。
2. 抗原决定簇:它可以是由连续序列(蛋白质一级结构)组成或由不连续的蛋白质三维结构组成,决定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3. 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 4. ADCC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5. 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 三、简答题
1. 简述抗原提呈细胞对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并不成熟,这是适应抗原提呈细胞有效摄入抗原的需要。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具有有效的噬菌和溶菌作用。树突状细胞表达免疫球蛋白的Fc段受体和补体受体,这有助于对调解素微粒的摄入。它们仍旧表达特异性识别微生物类型的受体,这样它们就能大体上识别所有的抗原物质。这些受体包括识别甘露糖和含有原核DNA的其他碳水化合物或非甲醛化的CGP。由活化树突状细胞单细胞增殖抗体NLDC-145识别的DEC-205就是这种受体之一。树突状细胞还能有效捕获抗原,这就允许树突状细胞成为交叉刺激反应的中介。 2. 简述补体激活的途径
激活途径 1、经典途径 2、替代途径 3、MBL激活途径 3. 简述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
胸腺细胞(来自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从被膜下区、皮质区到髓质区的移行成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胸腺细胞受到胸腺不同区域微环境的作用,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不同细胞发育状态的变化和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 4. 简述不同类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分为速发型超敏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盖尔和库姆斯将超敏反应分为下述4种类型:Ⅰ型超敏反应 又称过敏性变态反应或速发型变态反应。由于抗原与抗体(通常是IgE类)在介质释放细胞上相互作用,使细胞上IgE的Fo受纤搭桥,引起细胞活化,细胞内颗粒的膜与胞膜融合形成管道,使一些活性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A(SPS-A)等释放。这些介质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腺体分泌增多。根据这些活性物质作用的靶细胞不同,可发生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有青霉素过敏反应,药物引起的药疹,食物引起的过敏性胃肠炎,花粉或尘埃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Ⅱ型超敏反应 又称细胞溶解型变态反应或细胞毒型变态反应。细胞上的抗原与抗体结合时,由于补体、吞噬细胞或 K细胞的作用、细胞被破坏。例如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反应和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都属于Ⅱ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 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它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到毛细血管壁或组织中,激活补体或进一步招引白细胞而造成的。属于Ⅲ型的疾病有链球菌感染后的部分肾小球肾炎,外源性哮喘等。阿尔图斯反应是一种局部的Ⅲ型超敏反应。在反复注射抗原(如狂犬病疫苗、胰岛素)后,局部可出现水肿、出血、坏死等炎症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 又称迟发性变态反应。为细胞介导免疫的一种病理表现。它是由 T细胞介导的。常见的类型是:化学药品(例如染料)与皮肤蛋白结合或改变其组成,成为抗原,能使 T细胞致敏。再次接触该抗原后,T 细胞便成为杀伤细胞或释放淋巴因子引起接触性皮炎。另一个类型称为传染性变态反应,是由某些病原体作为抗原性刺激引起的,见于结核病、梅毒等。此外,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接种疫苗后的脑脊髓炎、某些自身免疫病等都属于此型(见图)。除上述 4种类型外,还有些学者提出Ⅴ型超敏反应(又称刺激型变态反应)。Ⅵ型超敏反应(又称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反应),甚至更多的类型。有些变应原(如青霉毒)也可在同一个体引起不同型的超敏反应同时出现。 四、论述题
假设机体首次接触一种蛋白质抗原(以“X蛋白”表示),试述其激活免疫系统并最终被清除的基本过程。
细胞免疫的全过程 抗原或带有不同I类MHC分子的外源细胞,在进入机体后,体内带有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分裂产生大量新的T细胞,其中Tc有杀伤力,使外源细胞破裂而死亡。Th细胞分泌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使Tc、 M以及各种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集中于外来细胞周围,将外来细胞彻底消灭。 在这一反应即将结束时,Ts开始发挥作用,抑制其他淋巴细胞的作用,终止免疫反应, 每次特异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 细胞免疫和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在同卵双胞胎之间进行较易成功,这是因为两者的基因组是一样的,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也是一样的,2个个体都不排斥对方的器官。 免疫抑制:激素、放射线照射、药物(6-巯基嘌呤)等 环孢素(cyclosporin) 3、补体反应 补体(complement):存在于血清、体液中的蛋白质,分子量在24000~400000,包括C1~C9、B因子、D因子,还有许多调节蛋白分子。 抗原抗体复合物激发的级链反应,最终产物是攻膜复合体,使细菌等抗原外膜穿孔而死。 (1)经典途径:经C1、C4、C2而激活C3的活化方式。抗原-抗体复合物 (2)
12
替代途径:绕过C1、C4、C2而直接激活C3的活化方式。酵母多糖。 补体反应过程 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和攻膜阶段。 1、识别阶段:Ab-Ag结合后,Ig构型改变暴露其Fc上的补体结合部位,与C1q结合导致C1构型改变,生成C1脂酶。C1q可以识别IgM、IgG 2、活化阶段:C1—C4—C2—C3—C5 (C3b—BD—C3—C5) 3、攻膜阶段: C5—C6—C7—C8—C9 C56789—攻膜复合物,附着在靶细胞膜上,一方面使靶细胞膜裂解,另一方面,C9分子还形成一些横穿膜的水溶性小管道,水进入细胞,使细胞涨落死亡 生物学功能 (1)溶解靶细胞,C1~C9 抗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患 (2)促进吞噬过程 C3b、C4b (3)中和病毒和溶解病毒作用 C1、C2、C3、C4 .微生物侵入机体----> 生物雷达发现并锁定目标----> 计算机进行身份核实---->自体目标锁定结束 OR 异体目标----> 首轮发射T细胞歼灭异体目标----> 派遣白细胞打扫战场 ---->打完收工
作业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
1. 动物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D )
A. 淋巴结和脾脏 B. 胸腺、骨髓和禽类的法氏囊 C. 淋巴结和胸腺 D. 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2. 下列细胞中主要介导获得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B )
A. 中性粒细胞 B. T淋巴细胞 C. 自然杀伤细胞 D. 嗜碱性粒细胞
3. 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A ) A. 抗原 B. 半抗原 C. 丝裂原 D. 致热原 4. 导致输血反应的抗原属于( D )
A. 异嗜性抗原 B. 异种抗原 C. 同种异型抗原 D. 自身抗原 E. 独特型抗原 5. IgM、IgG、IgA、IgE和IgD的重链分别是(B )链
A. α、γ、δ、ε、μ B. μ、γ、α、ε、δ C. μ、γ、α、δ、ε D. μ、γ、ε、α、δ 6. Fab片段包括( C )
A. CH1、CH2、VL和CL B. VL、VH、CH2和CL C. CH1、VH、VL和CL D. VH、CL、CH3和CH1 7.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 C );以五聚体形式存在的Ig是( B );分泌到黏膜表面的Ig是( A );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Ig是(E );作为成熟B细胞表面标志的Ig是( D )。
A. IgA B. IgM C. IgG D. IgD E. IgE 8. 具有补体C1q结合位点的Ig是( D )
A. IgE和IgD B. IgA和IgG C. IgM和IgA D. IgG和IgM E. IgM和IgE 9. 直接发挥溶菌作用的补体组分是(B )
A. C5b6789n B. C4b2b3b C. C4b2b D. C3bBb E. C5b678 10. 下列不属于细胞因子的是( C )
A. 白细胞介素 B. 干扰素 C. 选择素 D. 肿瘤坏死因子 E. 集落刺激因子 11. 能够提呈外源性蛋白质类抗原的分子是( A )
A. MHCⅠ分子 B. MHCⅡ分子 C. CD1 D. HLA-E 12. 活化的T细胞(C )
A. 只表达MHC Ⅰ类分子 B. 只表达MHC Ⅱ类分子 C. 同时表达MHC Ⅰ、Ⅱ类分子 D. 不表达MHC Ⅰ和Ⅱ类分子
13. T淋巴细胞表面负责将TCR识别抗原信号传递到胞内的分子是( B )
A. CD2 B. CD3 C. CD4 D. CD8 14. 按照TCR的构成不同,可以将T细胞分为(B )
A. αβ T细胞和γδ T细胞 B. CD4+T细胞和CD8+T细胞 C. Th细胞和Tc细胞 D. Th1和Th2细胞 15. 能够激活naive T细胞的APC是(C )
A. 巨噬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树突状细胞 D. 所有有核细胞 16. 利用结核菌素检测结合菌感染利用的原理是(D )
A. Ⅰ型超敏反应 B. Ⅱ型超敏反应 C. Ⅲ型超敏反应 D. Ⅳ型超敏反应 三、名词解释
1. 淋巴细胞归巢:是淋巴细胞的定向游动,包括淋巴干细胞向中枢淋巴器官归巢,成熟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以及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如皮肤,肠道粘膜和关节滑膜等炎症部位)迁移.
13
2. 抗原决定簇:它可以是由连续序列(蛋白质一级结构)组成或由不连续的蛋白质三维结构组成,决定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3. 抗原结合价: 是指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决定基的总数。半抗原为单价抗原,表面常有多个相同或不同的抗原决定基,能与多个抗体分子特异性结合。 4. ADCC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5. 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 四、简答题
1. 简述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并接受教育选择的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在胚胎早期发育成熟,自出生开始不断萎缩退化,老年人的胸腺充斥着脂肪组织,被认为没有活性,发育早期摘除胸腺会带来严重的免疫功能缺陷。胸腺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的成熟,其上皮细胞富含多种类型抗原,为T细胞的发育提供了重要的微环境。 进入胸腺的CD4ˉCD8ˉ双阴性T细胞(double negative T cell)发育为CD4+ CD8+ 双阳性T细胞(double positive T cell)时发生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基因的重排,T细胞与上皮细胞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抗原相遇,接受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识别能力,无MHC识别能力的的T细胞被清除,继而CD4或CD8单阳性T细胞(single positive T cell)与皮质髓质交界处的巨噬细胞(MΦ)和树突状细胞相遇,接受阴性选择,删除那些与自身抗原起反应的T细胞,获得免疫耐受性。上述过程可删除90%以上的胸腺细胞,保留下来的T细胞进入外周淋巴循环,称为初生T细胞(naive T cell),并在之后的免疫应答中进一步分化为效应T细胞(effect T cell)和记忆T细胞(memory T cell)。 2. 简述补体激活的途径
激活途径 1、经典途径 2、替代途径 3、MBL激活途径 3. 简述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双重性。 4. 简述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规律:1、初次免疫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5-10d,抗体生成量少,抗体类别IgM>IgG
抗体维持时间短,抗体亲和力低。再次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1-3d,抗体生成量多,抗体类别IgG>IgM,IgA,IgE, 抗体维持时间长,抗体亲和力高。2、顺序:IgM-IgG-IgA 五、论述题
以病毒感染为例,试述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基本过程。 抗病毒免疫
病毒在机体内增殖时,机体的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而当病毒从细胞内释放以及形成病毒血症时,则以体液免疫为主。 一、体液免疫的抗病毒作用:机体产生的抗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有两大类,补体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
补体结合抗体由病毒核蛋白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不能结合病毒表面抗原,无免疫保护作用。 中和抗体是由病毒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包括IgG、IgA和IgM,它们中和病毒的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抗体结合病毒并覆盖于病毒表面,阻止病毒对细胞的吸附;二是被特异性抗体封闭的病毒因不能吸附细胞而延长了在细胞外停留的时间,最终被吞噬细胞消化分解。中和抗体只能在细胞外的体液中发挥作用,故主要作用是防止病毒继续感染细胞而造成的蔓延扩散。二、细胞免疫的抗病毒作用:病毒侵入细胞后,病毒编码的抗原表达于受感染的宿主细胞表面,此抗原不仅出现在感染细胞上,也出现于病毒诱导产生的肿瘤细胞表面。这些细胞表面的抗原可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异己,而被消灭。抗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功能主要由致敏淋巴细胞(Tc和TD)来执行,Tc能特异性地识别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发挥其细胞毒作用,破坏靶细胞;TD则在受到特异性抗原刺激后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动员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消灭病毒及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三、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当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细胞可在24h左右产生干扰素,随即发挥抗病毒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作用无特异性,只要细胞内有干扰素的存在,任何病毒都会受到抑制。因此,干扰素对病毒传染起重要的防御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综上所述,在大多数情况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抵抗病毒感染均发挥作用,但有所侧重。故在进行人工主动免疫时,应采取同时提高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措施,通常用活疫苗作首次免疫可达到此目的。
作业题八
一、选择题
1.琼脂扩散试验属于(B )
14
A 凝集试验 B 沉淀试验 C 补体结合试验 D 中和试验 2.不构成非特异免疫的因素有(C )
A 皮肤屏障 B 吞噬作用 C 抗体 D 溶菌酶 3. ( B )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
A 骨髓 B 胸腺 C 淋巴结 D 脾脏 4.下列哪种不属于人工被动免疫(C )
A 注射免疫血清 B 注射康复动物血清 C 注射卵黄抗体 D 注射疫苗 5.中枢免疫器官包括(A )
A 骨髓 B 淋巴结 C 脾脏 D 扁桃体 6、下列哪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 C )
A 注射免疫血清 B 注射康复动物血清 C 注射卵黄抗体 D 注射疫苗 7、下列属于Ⅱ型变态反应的是( D )。
A 青霉素过敏 B荨麻疹 C 过敏性腹泻 D 输血反应 8、抗体上与Fc受体结合的部位在(B )。
A 恒定区 B可变区 C 细胞结合点 D 补体结合点 9、能单独破坏靶细胞的淋巴细胞为(B )。 A T细胞 B TH细胞 C K细胞 D B细胞 10、补体不具备(D )。
A 溶菌及溶细胞作用 B增强吞噬作用 C 促进炎症反应的作用 D 抗过敏作用 11、不属于体液免疫的变态反应是( A )。
A 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12、对动物注射免疫血清,属于(A )
A 人工被动免疫 B人工主动免疫 C 天然主动免疫 D 天然被动免疫 13、抗体上与抗原决定簇结合的部位在 (B )。 A 恒定区 B 可变区 C 细胞结合点 D 补体结合点 14、(A )是B细胞成熟的场所。
A 骨髓 B 胸腺 C 淋巴结 D 腔上囊 15、下列CD分子中属于HIV受体的是(A )
A. CD4 B. CD21 C. CD8 D. CD3 16、主要参与提呈内源性蛋白质类抗原的分子是(A )
A. MHCⅠ分子 B. MHCⅡ分子 C. CD1 D. HLA-E 17、专职APC细胞(A )
A. 只表达MHC Ⅰ类分子 B. 只表达MHC Ⅱ类分子 C. 同时表达MHC Ⅰ、Ⅱ类分子 D. 不表达MHC Ⅰ和Ⅱ类分子 18、参与Ⅰ型变态反应的抗体主要为(C )。 A IgG B IgM C IgE D IgA
19、与二型变态反应无关的成分是(C )
A 抗体 B 补体 C 效应T细胞 D 单核吞噬细胞
20、IgM、IgG、IgA、IgE和IgD的重链分别是( B )链
A. α、γ、δ、ε、μ B. μ、γ、α、ε、δ C. μ、γ、α、δ、ε D. μ、γ、ε、α、δ 二、名词解释
1、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与成熟的场所;同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亦起主导作用。
2、抗原提呈细胞(APC):又称为辅佐细胞。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 MHC分子复合物,而后将抗原肽呈递给T细胞,使其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
3、反应原性:人体免疫系统对于特定抗原能够产生免疫反应,则称其有反应原性。
4、内源性抗原:指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肿瘤抗原等。 5、抗体(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
15
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 三、简答题
1、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规律:1、初次免疫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5-10d,抗体生成量少,抗体类别IgM>IgG抗体维持时间短,抗体亲和力低。再次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1-3d,抗体生成量多,抗体类别IgG>IgM,IgA,IgE, 抗体维持时间长,抗体亲和力高。2、顺序:IgM-IgG-IgA 2、简述补体的经典和旁路激活途径。
经典途径是IC激活C1q,进而使C1r构象改变而活化。活化的C1r使C1s裂解,形成活化的C1复合物。该复合物使C4裂解成C4a和C4b,C4b使得C2裂解为C2a和C2b,并与C2a结合为C4b2a,就是CP的C3转化酶。C4b2a使C3裂解为C3a和C3b,并结合为C4b2a3b,形成CP的C5转化酶。该酶裂解C5,生成C5a和C5b,C5b和C6、C7生成C5b67,再和C8结合生成C5b678并嵌入靶细胞的细胞膜,继而C9插入生成环形孔道就是所谓的攻膜复合物MAC,使靶细胞破裂死亡。
补体旁路途径(AP)活化时,C1、C2、C4不参与,而C3、C5~C9及B、D、P、H、I因子参与。用EGTA(乙二醇双α-氨基乙基醚四乙酸)螯合样品中的Ca2+,可起封闭C1作用而阻断传统补体途径激活。加入可使B因子活化的兔红细胞(RE),激活补体旁路途径,即导致RE溶血。补体活性与溶血程度呈正比关系,也以50%溶血(AP-H50)作为检测终点。 3、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双重性。 4、简述外源性蛋白质抗原提呈过程。
APC摄取的外源性抗原在内体中降解成肽,与MHCⅡ类分子(在内质网合成)结合后表达于细胞表面,供CD8+T细胞识别。外源性抗原加工中需要Ii链和HLA-DM分子的参与。Ii链与MHCⅡ类分子的转运有关,并通过CLIP封闭MHCⅡ类分子的肽结合部位,阻止Ⅱ类分子在内质网中与内源性抗原肽结合。HLA-DM分子促使CLIP从MHCⅡ类分子肽结合区解离,有利抗原肽与MHCⅡ类分子结合。
5、I型超敏反应的组织损伤机制。
1.致敏阶段过敏原进入机体后,诱导B细胞产生IgE.IgE以其Fc段与靶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eR结合。IgE一旦与靶细胞结合,机体即呈致敏状态,所以致敏阶段即指自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发机体产生IgE并结合到靶细胞上的过程。2.激发阶段是指相应过敏原再次进入已致敏机体,与已经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gE发生特异性反应,促使靶细胞脱颗粒、合成或释放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过程。并由此启动超敏反应的发生。当特异性抗原与靶细胞上两个以上的IgE分子结合,即可能介导桥联反应。继而FcεR受体聚集,通过三种机制调控细胞脱颗粒过程:①FcεR聚集可激活甲基转移酶,使膜磷脂甲基化,从而激活钙通道。②FcεR聚集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减少,促进细胞内贮存Ca2+释放入胞浆。③FcεR聚集可通过G蛋白的作用激活磷脂酶C,后者水解二磷酸磷脂酰肌醇为三磷酸肌醇(IP3)和甘油二酯(DG),使细胞内贮存Ca2+释放。上述过程引起胞内游离Ca2+升高,促进细胞脱颗粒。靶细胞表面IgE“桥联”是导致细胞激活并最后释放介质的关键。凡能使IgE受体桥联的任何一种刺激,均可作为活性介质释放的信号。细胞膜表面FcεR发生桥联后聚集,激活磷酯酰肌醇代谢途径使胞浆内Ca2+浓度升高,这是细胞脱颗粒的必要条件。3.生物活性物质的效应作用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都是由介质的生理效应直接引起的。至今已知参与超敏反应的活性介质有50种以上。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的介质有两类,一类是在细胞颗粒内预先贮备的介质如组胺、激肽释放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另一类是细胞受刺激后新合成的介质如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这些介质共同作用可引起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血压降低及组织损伤等。 四、论述题
T细胞能直接识别完整的抗原吗,为什么?B细胞呢?
T细胞可以(它可以被抗原刺激,把信息传递给B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 。效应T细胞可以(它可以感应到抗原是否进入靶细胞,从而去激活靶细胞的溶酶体酶) 。B细胞可以(它可以直接被抗原刺激,直接分化成效应B细胞) 。效应B细胞不可以(只能分泌抗体,只针对一种抗原,不能识别抗原) 。吞噬细胞不可以。B细胞、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这是体液免疫的基础。B细胞、T细胞都能直接和抗原结合,经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也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直接杀死抗原,必须使靶细胞裂解,再通过体液免疫杀死抗原。
作业题九
一、选择题
1.最早用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B )
A.英国 B.中国 C.美国 D.土耳其 2.下列哪一个是中枢淋巴器官( B )
A.扁桃体 B.法氏囊 C.哈德氏腺 D.脾脏
16
3.关于细胞因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C )
A.一种细胞因子可由不同类型细胞产生 B.细胞因子具有激素样活性作用
C.细胞因子的作用专一型很强 D.多数细胞因子以自分泌和旁分泌形式发挥效应 4.抗体中与抗原结合有关的部位是(C )
A.重链的V区 B.轻链的V区 C.重链和轻链的V区 D.重链和轻链的C区 5.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D )
A.IgE B.IgD C.IgM D.IgG 6、能通过人和兔胎盘的Ig是( A )。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7、下列物质中抗原性最强的是(C )。 A 、多糖 B、脂类 C、蛋白质 D、多肽
8、动物机体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最早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是(C )。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9、在局部黏膜抗感染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Ig是(D )。 A、IgG B、血清型IgA C、IgM D、分泌型IgA 10.分子量最大的Ig是( C )
A.IgE B.IgD C.IgM D.IgG 11.抗体与补体结合的部位是(B )
A.重链和轻链的C区 B.重链和轻链的V区 C.轻链的V区 D.重链的C区 12.外源性抗原在抗原递呈细胞内消化降解的部位是(B ) A.蛋白酶体 B.吞噬溶酶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13.下列哪一种免疫作用在无抗体时仍可发生?(A )
A.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B.病毒中和作用 C.毒素中和作用 D.ADCC作用 14、关于初次应答的特点,正确的是(C )。
A 、潜伏期短 B、抗体滴度高 C、抗体维持时间长 D、最早产生的是IgM 15.新生畜溶血性贫血属于(B )
A.I型变态反应 B.II型变态反应 C.III型变态反应 D.IV型变态反应 16.下列对TC细胞特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
A.只能接受MHC II类分子递呈的抗原肽段 B.对靶细胞造成不可逆性损伤 C.杀伤作用具有记忆性和高度特异性 D.可以释放穿孔素 17.没有抗原递呈作用的细胞是( A )
A.中性粒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B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18.在补体的经典激活过程中,不被裂解的补体组分是(C ) A.C1 B.C2 C.C3 D.C4 19.免疫应答的过程应不包括(C )
A.抗原递呈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传递 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D.效应细胞产生效应分子 20.禽类的母源抗体来自于( A ) A.卵清 B.卵黄 C. 初乳D. 常乳 二、名词解释
1.ADCC: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2.补体系统:是存在于血清和组织液中的一类不耐热的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 3.反应原性:人体免疫系统对于特定抗原能够产生免疫反应,则称其有反应原性。
4.变态反应:也叫超敏反应。是指免疫系统对一些对机体无危害性的物质如花粉、动物皮毛等过于敏感,发生免疫应答,对机体造成伤害。人们日常遇到的皮肤过敏,皮肤骚痒、红肿,就是一种变态反应。
5.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
17
三、简答题
1. 免疫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 2. 抗体有哪些免疫学功能?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IgV区与抗原结合后,在体内可结合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具有中和毒素、阻断病原入侵,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免疫防御作用。 二、IgC区的功能 1.激活补体:IgG1~3以及IgM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因构型改变,CH2和CH3结构域内补体结合点暴露,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sIgA、IgE和IgG4形成聚合物后可旁路激活补体。IgD通常不能激活补体。 2.结合Fc段受体:IgG、IgA和IgE可通过Fc段与表面具有相应受体的细胞结合,产生各种生理学作用。①调理作用:抗体Fc段结合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Fc受体,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②ADCC:具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它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如细菌或肿瘤细胞)上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NK细胞为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③介导I型超敏反应:IgE为亲细胞抗体,通过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IgE的Fc受体结合,使其致敏,若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与致敏靶细胞表面特异性IgE结合,即可促使这些细胞合成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引起I型超敏反应。 3.穿过胎盘和黏膜:在人类,IgE是唯一可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对新生儿抗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Ig对免疫应答有调节作用。 3. 请简述补体的经典和旁路激活途径。
经典途径是IC激活C1q,进而使C1r构象改变而活化。活化的C1r使C1s裂解,形成活化的C1复合物。该复合物使C4裂解成C4a和C4b,C4b使得C2裂解为C2a和C2b,并与C2a结合为C4b2a,就是CP的C3转化酶。C4b2a使C3裂解为C3a和C3b,并结合为C4b2a3b,形成CP的C5转化酶。该酶裂解C5,生成C5a和C5b,C5b和C6、C7生成C5b67,再和C8结合生成C5b678并嵌入靶细胞的细胞膜,继而C9插入生成环形孔道就是所谓的攻膜复合物MAC,使靶细胞破裂死亡。
补体旁路途径(AP)活化时,C1、C2、C4不参与,而C3、C5~C9及B、D、P、H、I因子参与。用EGTA(乙二醇双α-氨基乙基醚四乙酸)螯合样品中的Ca2+,可起封闭C1作用而阻断传统补体途径激活。加入可使B因子活化的兔红细胞(RE),激活补体旁路途径,即导致RE溶血。补体活性与溶血程度呈正比关系,也以50%溶血(AP-H50)作为检测终点。 4. 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发生机理是什么? 即免疫复合物型(Ⅲ型变态反应),又称血管炎型超敏反应。其主要特点是:游离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IC),若IC不能被及时清除,即可在局部沉积,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细胞参与下,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致组织损伤。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是一种常见
现象,但大多数可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如果因为某些因素造成大量复合物沉积在组织中,则引起组织损伤和出现相关的免疫复合物病,中性粒细胞聚集释放溶酶体酶是造成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 四、论述题
以一种病毒感染为例,论述其激活免疫系统,并最终实现病毒清除的整个过程。
我就以流感病毒为例子吧。HIV病毒进入人体后,吞噬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就启动了。他们消灭在细胞外液中存在的病毒,尽量的进行清除。而且同时,淋巴B细胞也分化成效应B细胞然后分泌抗体进行清除流感病毒。但是难免有些病毒可以进入细胞。流感病毒进入了细胞后,那个细胞就成为了靶细胞。而淋巴T细胞分化而成的效应T细胞就对靶细胞进行裂解。使得流感病毒再次暴露出来,被血液中的抗体捕捉或被吞噬细胞吞噬。这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过程。
作业题十
一、单项选择
1.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E )
A. 免疫监视 B. 免疫自稳 C. 免疫耐受 D. 免疫防御 E. 免疫识别 2. 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D )
A. 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B. 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黏膜免疫系统 C.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D.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E. 胸腺和骨髓 3.淋巴结的功能不包括:( B )
A. T细胞进行阴性选择的场所 B. 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C. 产生初次免疫应答的场所 D. 清除异物 E. 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
4.交叉反应是由于二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D )
18
A. 构象决定簇 B. 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C. 功能性决定簇 D. 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 E. 连续性决定簇 5.有的抗原称为TI-Ag,这是因为( A )
A.抗原来源于非胸腺组织 B.它诱生的抗体是在骨髓中产生的 C.它诱生的抗体属于IgG类抗体 D.抗原往往具有复杂和不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E.它能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 6.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B )
A.抗原的大小 B.抗原的物理性状 C.抗原结构的复杂性 D.抗原的种类 E.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 7.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特点分别是(E )
A. T细胞表位只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B.B细胞识别的表位往往是天然的
C.T细胞表位有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两种类型 D. B细胞表位有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两种类型 E.T细胞表位需MHC分子的递呈
8. 木瓜蛋白酶水解IgG所获片段中,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是(A ) A.Fab段 B.Fc段 C.F(ab)2 段 D.pFc’段 E.以上均不对 9. 能抵抗蛋白酶水解的Ig是(D )
A.IgG B.sIgA C.IgD D.IgE E.血清型IgA 10.机体初次受微生物感染时,血中最先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是(C ) A. IgA B. IgG C. IgM D. IgD E. IgE 11.结合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Ig是(C )
A. IgM B. IgG C. IgA D. IgD E. IgE 12.未成熟B淋巴细胞的mIg类别是(A )
A. mIgM B. mIgG C. mIgE D. mIgA E. mIgD 13.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形成的C3转化酶是(C )
A.C4b2a B.C3bBb C.C4b2a3b D.C3bnBb E.C3bBbp 14.细胞因子不包括(B )
A. 淋巴毒素 B. 过敏毒素 C. IL-2 D. 集落刺激因子 E. 干扰素 15.下列能直接杀伤靶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 )
A. IL-1 B. IL-2 C. IL-4 D. IFN-γ E. TNF-α 16、关于BCR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
A. 其化学本质是mIg B. 能有效地摄取可溶性抗原 C. 识别抗原有MHC限制性
D. 与抗原结合后产生B细胞活化信号1 E. B细胞活化信号1经Igα和Igβ传至胞内 17.全体T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是(E )
A.CD21 B.CD32 C.CD4/CD8 D.CD28 E.TCR
18. 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是通过T细胞与APC间的哪组分子的相互作用( A ) A. TCR-CD3复合物与抗原肽-MHC复合物 B. CD28与B7(CD80) C. LFA-1与ICAM-1 D. LFA-2(CD2)与LFA-3 E. CD40L与CD40 19. 与外源性抗原提呈密切相关的分子是 ( B)
A.MHC Ⅰ类分子 B.MHCⅡ类分子 C.FcγR D.mIg E.C3bR 20. 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D ):
A.抗原提呈细胞是巨噬细胞 B.抗体产生快,维持时间短C.抗体主要是IgM和IgG D.抗体为高亲和性抗体 E.TD抗原和TI抗原都可引起再次免疫应答 二、名词解释
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
2、反应原性:又称抗原性,是指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具备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两种能力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病原体、异种动物血清等。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19
4、抗原决定簇:它可以是由连续序列(蛋白质一级结构)组成或由不连续的蛋白质三维结构组成,决定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5、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的动物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也见于其他体液、组织和一些分泌液中。人血浆内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数存在于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中。免疫球蛋白可以分为IgG、IgA、IgM、IgD、IgE五类。 三、简答题
1、请简述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双重性。 2、请简述抗体单体的结构特点
抗体是具有4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其中2条较长、相对分子量较大的相同的重链(H链);2条较短、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相同的轻链(L链)。链间由二硫键和非共价键联结形成一个由4条多肽链构成的单体分子。轻链有κ和λ两种,重链有μ、δ、γ、ε和α五种。 整个抗体分子可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两部分。在给定的物种中,不同抗体分子的恒定区都具有相同的或几乎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可变区位于\的两臂末端。在可变区内有一小部分氨基酸残基变化特别强烈,这些氨基酸的残基组成和排列顺序更易发生变异区域称高变区。高变区位于分子表面,最多由17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少则只有2 ~ 3个。高变区氨基酸序列决定了该抗体结合抗原抗原的特异性。一个抗体分子上的两个抗原结合部位是相同的,位于两臂末端称抗原结合片段(antigen-binding fragment, Fab)。\的柄部称结晶片段(crystalline fragment,FC),糖结合在FC 上。 3、请简述内源性抗原与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过程。
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并不成熟,这是适应抗原提呈细胞有效摄入抗原的需要。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具有有效的噬菌和溶菌作用。树突状细胞表达免疫球蛋白的Fc段受体和补体受体,这有助于对调解素微粒的摄入。它们仍旧表达特异性识别微生物类型的受体,这样它们就能大体上识别所有的抗原物质。这些受体包括识别甘露糖和含有原核DNA的其他碳水化合物或非甲醛化的CGP。由活化树突状细胞单细胞增殖抗体NLDC-145识别的DEC-205就是这种受体之一。树突状细胞还能有效捕获抗原,这就允许树突状细胞成为交叉刺激反应的中介。 4、请简述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
补体旁路途径(AP)活化时,C1、C2、C4不参与,而C3、C5~C9及B、D、P、H、I因子参与。用EGTA(乙二醇双α-氨基乙基醚四乙酸)螯合样品中的Ca2+,可起封闭C1作用而阻断传统补体途径激活。加入可使B因子活化的兔红细胞(RE),激活补体旁路途径,即导致RE溶血。补体活性与溶血程度呈正比关系,也以50%溶血(AP-H50)作为检测终点。 5、请简述I型和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I型:1.机体致敏;2.IgE交叉连接引发细胞活化;3.释放生物活性物质。II型:1.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⑴正常存在于血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物质,如ABO血型抗原,Rh抗原和HLA抗原;⑵外源性抗原与正常组织细胞之间具有的共同抗原,如链球菌细胞壁的成分与心脏瓣膜、关节组织之间的共同抗原;⑶感染和理化因素所致改变的自身抗原;⑷结合在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药物抗原表位或抗原-抗体复合物。2.抗体、补体和效应细胞的作用:⑴IgG或IgM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通过激活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使靶细胞溶解,以及通过补体裂解产物C3b、C4b、iC3b介导的调理作用,使靶细胞溶解破坏。⑵IgG抗体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后,通过其Fc段与效应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调理吞噬作用,溶解破坏靶细胞。 四、论述题
以一种能产外毒素的细菌为例,论述其进入动物机体、激活免疫系统到被清除的整个过程。
我就以流感病毒为例子吧。HIV病毒进入人体后,吞噬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就启动了。他们消灭在细胞外液中存在的病毒,尽量的进行清除。而且同时,淋巴B细胞也分化成效应B细胞然后分泌抗体进行清除流感病毒。但是难免有些病毒可以进入细胞。流感病毒进入了细胞后,那个细胞就成为了靶细胞。而淋巴T细胞分化而成的效应T细胞就对靶细胞进行裂解。使得流感病毒再次暴露出来,被血液中的抗体捕捉或被吞噬细胞吞噬。这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过程。
20
正在阅读:
兽医免疫学作业题(有答案的)04-18
入党志愿书空白表格12-11
毕业设计(论文)模板10-29
退管科副科长试用期满工作总结(精选多篇)09-27
财务部工作职责及职权划分一览表10-19
西安自考采购与供应管理05-26
我与妈妈的对话作文400字06-23
新机场危险源辨识和控制措施 - 图文03-07
土木工程各章习题05-11
计算机例题 - 图文09-1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作业题
- 免疫学
- 兽医
- 答案
- 二氯甲烷的氯化吸收工艺设计 - 图文
- 《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
-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的意见
- 2011级期末测试题
- 高中数学评课稿范文(共9篇)
- 2016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word版)
- Solr总结-吐血总结
-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措施制度培训
- 格林GL5600-08P - V100R001B01D002P005SP2命令行参考手册(2)
- 2018高考数学(文)大一轮复习习题 冲刺985 压轴题命题区间(二
- 基本公共卫生知识竞赛题库
- 吴健安主编 市场营销学(第三版)习题集
- 在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 2013年春《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按朱老师原版资料整理-2
- 梅奥诊所常规手术及治疗项目医院收费
- 《建筑施工技术》试题及答案
- 郑日昌教授“压力应对与情绪管理”讲座主持词
- “礼尚国学,魅丽国韵”国学经典知识竞赛题库
- 第十四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 《智子疑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