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管理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1-26 13: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地方驻军是政府管理吗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一、 选择题
1、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均衡型、地方型下政府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配置的适度性与选择性,即通过法律的形式对二者之间的权限进行明确的
界定,从而保证中央政府与地方权力的有效均衡的模式是( 均衡型)。 3、当代西方国家地方行政体改革的特点:市场化、服务化、分权化 4、地方政府设置的目的是:帮助中央政府分担相应的社会公共管理(服务) 5、 世界各国地方政府管理模式趋同的变化主要表现:大政府、小社会 6、管理学家法约尔提出管理五大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7、.财政 行政 立法
8、我国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有:界定和保护各类产权;规范市场秩序;建设和保护市场环境。
9、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
10、省级人民政府的具体形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二、 填空
1、 职能:指人、事物、机构所应有的作用。从人的职能角度讲,是指一定职位的人完成其职务的能力;指事物的职能,一般等同于事物的功能;机构的职能一般包括机构所承担的职权、作用等内容。
2、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政府行政效率的重要指标
3、公共政策的构成包括: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内容、政策程序、政策结果。
4、公共政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不同群体间的利益矛盾。 5、社会公平包括:生存公平、产权公平和发展公平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人大的:执行机关 7、省人民政府从属于:国务院 省人大
8、发改委: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
9、新疆兵团属于国务院计划单列的省(部)级单位
10、地方政府横向关系:相互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的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三、 判断
1、F鲜有绝对的公共利益
2、准公共产品又称为混合产品 T 3、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包括
①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公共政策提供了一种准则、规范,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公共政策主体将哪些问题列入到公共政策议程,直接决定了对公众观念和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引导。
③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公共政策是公共政策主体为了实现有效管理选择一种主观满意的方案的动态过程。
④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对社会资源的公权配置。 ⑤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本质上是博弈 T
5、政策目标群体:公共政策客体中人的方面的因素构成了政策目标群体,是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与影响的公众群体。 6、听证会制度允许辩论 T
7、自治区最高行政首长是:自治区主席
8、目前我国已经推行省直管县 F试点 没有最终实现 9、县级政府可以设区 T
四、 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ppt上是:基本特征是消费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一个消费者对一种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影响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和使用;非排他性是指公众的任何一员都不能被排除在对该公共产品的消费之外,都可以享受这种产品 2、直辖市:即直接由所管辖的建制城市。
3、政府职能:也叫行政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体现这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质的反应。
4、公共利益: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或特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主体利益相一致的方面 5、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整个公共政策的运行周期中,在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估等阶段上对政策问题、政策过程、政策目标群体施加影响的人员
五、 简答
1、西方国家的当代地方治理运动主要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实践变革。
(1)分权化改革。西方国家的分权化改革的形式主要有:政府向行政咨询部门的分权;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分权以及地方政府向基层政府分权;地方政府向社会组织分权;地方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分权
(2)企业化运作。以政府“企业化”思想为背景的管理模式即商业模式。企业型政府是与官僚政府相对应的,它强调政府应是一个非官僚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有活力的、以满足民众的需求为导向的政府。
(3)市场化服务。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西方国家推行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通过采取民营化、合同出租、公私合作、用者付费和凭单制度等形式,引入竞争机制,让私营部门、非营利部门参与到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生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来。
(4)网络化管理。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政府服务,不断发展的远程民主,借助不同层级的电子链接方式,正在改善着政府与公民信息往来通道,使得公民在家里直接参与社区决策过程成为可能
(5)区域化合作。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公共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公共问题的区域化、区域间的竞争以及全球化的冲击与挑战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不是某一区域内的一个地方政府靠自身力量所能解决的。如何增强地方政府对全球化冲击与区域竞争的应对能力,降低管理成本以及应对地方财政危机,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区域化合作与构建伙伴关系,进而提升整
体区域的竞争力等问题,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再造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简述地方立法体制的类型:单一 复合 制衡
1)单一立法体制:立法权由一个政权机关行使的立法体制。
1单一的一级立法体制:是指立法权由中央一级的一个政权机关行使。实行国家:欧洲的○
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英国,中美洲的多米尼加、海地、牙买加,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加纳、利比亚及大洋洲的新西兰等。
2单一的两级立法体制:主要指中央和地方两级立法权各由一个而不是由两个或几个机关○
行使 。实行国家:欧洲的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美洲的加拿大、委内瑞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非洲的尼日利亚。
2)复合立法体制:指立法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权机关共同行使的立法体制。 一般在单一制国家实行,立法权由中央政权机关行使。
实行国家:比利时、冰岛、丹麦、芬兰、荷兰等。
3)制衡立法体制:建立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原则基础上的立法体制。立法职能原则上属于议会。
地方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的运作模式基本上与中央的权力制衡模式一致。 实行国家:美国、奥地利等
3、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有?
在拥有权力的性质上,在权限行使的范围上,在所承担的职责上,地方政府具有权力的非主权性,权限的局部性,职责的社会性。
(1)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不具有主权性。 是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中央政府可以依法对其予以变更或撤销。
(2)地方政府的权限是局部的。第一,权限所及的地域范围是局部的。第二,权限所及的事务是局部的。
(3)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完成地方社会管理。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环境,生产环境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事务是基层地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主要职责。
六、 论述
1、试论述什么是职责同构,其必要性与问题。
职责同构是指不同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上的高度统一、一致。这不仅是对中国纵向政府间关系总特征的一个理论概括,而且在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基础、政府经济与社会管理体制等领域有着多方面的表现,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条块矛盾突出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难以解决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打破职责同构,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1)“职责同构”模式的局限性
1、使政府间职责边界不清,容易引发政府职能的错位或缺位。“职责同构”的产生,主要源自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既要集中掌握社会资源,又要支持地方自主发展来限制部门集权。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管理方式来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发展,这不仅使经济社会发展中条块矛盾突出,也使政府内部工作难以协调。
2、增加政府运行成本,降低政府信誉。由于实行简单的归口管理,政府间权限、职能划分缺乏科学的界定,再加上法律保障机制的缺位,使得政府管理的体制不顺畅,导致同一件事情不同层级政府共同管理,而所有的事情在所有的政府层级都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同时,管理相同事务的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还要协调上下级关系,这就在无形中加大了政府管理的成本。
3、导致“全能地方”、“无能地方”两大困境的出现,衍生了隐性存在的“政绩”指挥体系。由于每一级政府都管理大体相同的事情,致使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的运行陷入了两大困境:一方面是“地方全能”,另一方面是“地方无能”,即地方政府要管理所有的事情,但限于所掌握资源和权力的有限性,又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由于单向支配性权力的存在,上级政府又常会以行政性分权与行政性激励相结合的“政绩”指挥棒来约束下级政府,自上而下的权力链条便将不同层级的官员捆绑在一起,造就了自下而上的责任格局。 因此,只有打破职责同构,合理调整纵向政府间职责配置,才有可能使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机构改革和理顺条块关系等工作同步推进,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包括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在内的一系列政治生活中的重大课题。
(造成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问题;是我国机构膨胀和臃肿的主要原因;阻碍了行政体制改革) 第一,政府职能转变的细节性内容还不是很清晰。
政府应有的基本职能目前在总体上已经明确。2004年,中央再次强调,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括。然而,对于每一项具体的政府职能的具体执行主体、监督主体、执行程序、职能边界等还是缺乏比较具体的规定和细节性的研究,许多涉及政府职能的制度规定过于原则,弹性有余而刚性不足。 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在纵向间的职能配置尤其不清晰。目前,执政党、立法、行政、司法之
间,行政机关内部的机构、部门之间横向职能配置都已基本明确,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进展不大,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能基本相同,它们之间的事权的具体划分不仅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甚至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大而化之的议论还是偏多。
第二,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未能有效结合,致使机构改革长期停留在“精简”的水平。建国以来,从最初的“精兵简政”到1998年的“第七次革命”,政府机构的增设和精简长期处于循环往复之中。精简,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课题是职能的合理配备与机构的合理组织。简单地就机构、人员进行加减运算,是低层次的改革,会造成人力、财政等政府资源的浪费。必须正视,各级政府之间职能的重叠,是政府机构上下同一和归口管理体制长期效 益并不明显的基础,是政府机构尾大甩不掉乃至政府效率不高的真正原因。 第三,“条块矛盾”的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的迹象。
在西方典型的单一制国家也存在“条块关系”,也有不同表现形式的条块矛盾,但为什么不象在中国那么突出?原因很简单,这就是在这些国家政府纵向间职能划分明晰,又实行成熟的市场经济,所以一般的条块矛盾大多可在既定的制度框架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化解。但是,中国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条块矛盾反而愈加突出,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在经济调控、社会管理等职能交错并行,如何既能加强中央调控,又可以加快地方发展,成为条块关系中难以并举的“两难困境”。实践表明,在条块分割的政府体系中寻求不同政府主体之间合理关系的难度相当大,甚至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能跳出“条块关系”的框框去思考问题,恐怕相关研究和具体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会困难重重。 从政府职责与政府层级结构、政府机构的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中国政府职能在纵向上的配置的总体特点可以概括为“职责同构”。只有打破“职责同构”,在纵向上合理配置政府职能,才有可能真正解决上述提到的三个问题,也才有可能使中国政府职能的调整、行政机构改革和理顺条块关系的工作同步推进。否则,如果仍然遵循旧的彼此孤立的改革思路,不仅行政体制改革将会继续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而且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将受此限制。 2)必要性
1、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集中表现。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管理模式,既不同于市场经济下西方发达国家的“职责异构”,又不同于前苏联遏制地方发展的高度中央集权。在毛泽东时代形成的具有辩证思想的“职责同构”的关系模式,既为计划经济下地方政府对抗中央高度集权的制约提供了合法性。
2、是我国政府体制的构成原则与操作规范。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能够比较平稳地走向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体制原因。与苏联相比,“职责同构”框架中的地方性分权,有助于在一
定程度上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减少计划体制的效率损失,也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制度变迁,避免了地方和部门的过度分散。
正在阅读:
地方政府管理复习资料01-26
中医药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研究进展05-15
幕墙工程分包合同20110112-23
最简单的c语言迷宫游戏实验报告01-27
共青团建团100周年征文精选10篇04-04
我的教育叙事04-02
教师招聘结构化面试试题全集90页04-29
健康评估题12-0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多音字复习资料05-25
亲情安全寄语手册10-12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复习资料
- 政府管理
- 地方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材料(全)
- 药剂说明
- 2013年专利代理人考试相关法律知识真题
- 韶钢提高转炉煤气吨钢回收量实践
-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数学周考2
- 常见食物热量及蛋白质含量表
- 七年级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山东教育出版社
- 张家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施工组织
- 概率论答案- 李贤平版- 第一章
- 苏教版七下地理复习提纲
- 种兔场管理办法
- 关于食堂全面实行饭卡就餐制度的通知
- 2014年湘潭市国产汽车保有量排名分析报告 - 图文
- 育龙庄园人防施工方案
- VRAY快速入门渲染教程 - 图文
- 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章节测试含解析
- 地图学试题
-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管理工作论文
- 湖北省高考物理一轮复习29《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试题
- 第七章 Internet的应用习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