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23-10-19 17: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昭通疫情最新情况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昭通市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
编制昭通市“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根据全市城镇化发展现状,阐明“十二五”期间全市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和引导调控机制,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
前 言
城镇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地域景
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反映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快速推进城镇化是加快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
第一章 “十一五”全市城镇化发展的基本估价
一、城镇化发展成效显著
全市辖
10县1区,有143个乡(镇、办事处),其中:建制镇
54个(县城所在地10个),办事处3个,乡86个,1178个村委会,96个居委会,国土总面积2.3万平方千米。到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574.24万人,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全市常住人口为568.33万人,城镇常住人口为119.21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1%。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达到379.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4.2%。第一产业增加值74.11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74.82亿元,增长19.9%(其中:工业增加值132.63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增加值130.7亿元,增长12.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075元,同比增长13.2%;三次产业比例为19.5:46.1:34.4,继续呈现“二、三、一”格局;2010年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71.26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2%,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6.6亿元,增长31.5%;国税收入达48.756亿元,增长30.7%;地税收入达19.68亿元,增长23.9%(其中:税收收入21.2亿元,增长24.1%,非税收入4.42亿元,增长19.4%)。
随着对外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全市国民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地方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各地对城乡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城乡建设事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一)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发展势头良好。
2005年至201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由17%上升到21%,平均每年增加0.8个百分点;建制镇数量由原来48个(含县城所在地)增加到54个(含县城所在地),增加了11.1%;城镇(含乡)建成区面积由113.4平方公里增加到161.2平方公里,增加了47.8平方公里;
(二)城镇规划编制进程加快,实施管理得到加强。
“十一五”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各级建设(规划)部门切实推进规划编制,强化规划实施管理。规划编制经费投入加大,城市规划编制进程加快,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基本结束,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有序进行。乡镇规划稳步推进,完成102个乡镇规划编制;组织开展了旅游小镇规划和沿江精品集镇规划编制。规划实施管理
日趋规范,进一步精简规划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程序,通过减少审批环节,办事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认真开展规划效能监察和规划容积率调整专项整治,规划秩序逐步好转,规划对城镇建设与管理的指导和规范约束作用有效发挥。
(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市政设施显著改善。
“十一五”以来,一是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设施水平大幅提升。2010年末与“十五”末相比,全市县城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由58.77平方公里增加到78.85平方公里,增加了20.08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长度由232.51公里增加到399.6公里,增加了167.09公里,道路总面积由312.55万平方米增加到639.9万平方米,增加了325.35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由4.68平方米增加到7.68平方米,增长了 3平方米;道路路灯由8913盏增加到20169盏,增加了11256盏;城市供水能力17.10万吨/日,增加了3.3万吨/日,城市供水普及率由86.47%提高到95.97%,提高了9.5个百分点;燃气普及率由31.56%提高到43.41%,提高了11.85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由1.53%提高到7.22%,提高了5.63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51%提高到16.47%,提高了12.96个百分点;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营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10座,日处理能力达775吨,生活垃圾处理率由7.1%提高到91.73%(10个县城卫生填埋,昭阳区简易处理);已建成并投入营运的污水处理厂5座(处理能力11万吨/日),正在建设的污水处理厂6座(处理能力6.65万吨/日),计划扩建污水处理厂1座(2万吨/日),污水排放量2798万立方米,污水处理从零提高到率35.2%。
其中,市政府驻地昭阳区建成区面积由16.5平方公里增加到26.48平方公里,增加了9.98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长度由66.75公里增加到119.2公里,增加了52.45公里,道路总面积由73.25万平方米增加到335.9万平方米,增加了262.65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由3.88平方米增加到12.94平方米,增加了9.06平方米;道路路灯由3711盏增加到8026盏,增加了4315盏;城市供水普及率由89.95%提高到96.3%,提高了6.35个百分点;燃气普及率由54.18%提高到59.71%,提高了5.53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由4.12%提高到11.33%,提高了7.71个百分
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9.7%提高到31%,提高了21.3个百分点;已建成并投入营运的污水处理厂1座(处理能力6万吨/日),污水处理率从零提升到78.67%。
二是建制镇市政基础设施水平逐步提高。2005年至2010年,全市县以下建制镇由38个增加到44个,建制镇设施水平稳步提高,用水普及率由74%增加到77.63%,人均道路面积由6.13平方米增加到7.48平方米,建成区面积由24.93平方公里增加到46.22平方公里。
三是集镇市政基础设施稳步改善。2005年至2010年,86个乡集镇规模逐步扩大,设施水平稳步提升。用水普及率由76%增加到76.21%,人均道路面积由5.78平方米增加8.25平方米,建成区面积由29.7平方公里增加到41.69平方公里。
(四)城市管理体制逐步理顺,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近年来,各县区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坚持把城市管理与规划、
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改革管理手段,加大管理力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昭阳、巧家、镇雄等县区分别组建了城市管理局,专门负责城市管理工作,其余各县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了由政府总揽全局、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分级负责的城镇管理网络。各地在城市管理实践中,推行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属地管理,增强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城市管理职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系统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是完善城市管理规章制度。各地根据新时期城市管理的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有关城市规划、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房地产、物业服务、建筑施工、公共交通、市场秩序、环境保护等方面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城市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强化城市综合执法。各地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积极整合管理资源,大力开展城市综合执法,进一步完善和理顺城市管理职能,初步
解决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重复管理的问题,持续开展城市秩序综合整治,加强校园、医院周边环境整治,城市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四是依法推进城市管理。各地进一步加强了城市管理执法、环卫保洁、绿化管养等队伍建设,定期进行城市管理人员业务和法律知识的培训考核,建立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城市管理目标考核管理制度,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做到持证上岗,规范执法行为,严格依法监管。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性化管理融入到严肃的执法行为中去,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和温情,又体现了法规的严肃性。
(五)城镇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凸现。
“十一五”以来,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城镇规模不断拓展,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城镇的集聚功能得到强化。随着全市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有效带动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全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27.8∶38.7∶33.5调整为2010年的19.5:46.1:34.4,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城镇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得以凸现。
(六)城镇化带动了投资,促进就业和消费。
2005年至201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由93.4亿元增加到356.13亿元,年均增长30.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00元增加到2768元,年均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569元增加到12295元,年均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44.69亿元增加到105.67亿元,年均增长15.3%。城镇化发展进一步拉动了投资和消费,带动了工业和建筑、建材、房地产、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相关行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城镇的健康发展。城镇化也带动了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投资环境,从而吸引了国内外客商来昭通投资置业,促进了一大批工业项目落户,推动了工业快速持续发展。城镇化也扩大了城乡就业,使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大批转移,吸引更多产业向城镇集聚,增加了就业机会。
(七)城镇建设促进了人居环境改善和城乡文明程度的提升。 “十一五”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综合整治、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整治、小街小巷的改造整治活动,全面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加大城市园林绿化投入,提高了城市绿化水平,城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2005年至2010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26.8平方米提高到30.6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19.5平方米提高到23.92平方米。2006年,中心城市和水富县城获“省甲级卫生城市”称号,鲁甸、彝良、威信、镇雄4个县城获“省乙级卫生城市”称号。2008年,中心城市获“国家甲级卫生城市”提名,鲁甸、水富2县获“省甲级卫生城市”称号;巧家、镇雄、彝良、威信4县获“省乙级卫生县城”称号。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面貌有所改善,市民素质明显提高,城市秩序逐步好转。
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城镇文化、娱乐、卫生、体育、教育等事业同步发展,建成了一批文化休憩广场、园林绿化广场和“安居工程”,“文明城镇”、“文明社区”、“文明街道”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城镇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二、主要经验
“十一五”时期,全市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有以下经验: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前提。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发展,把加快城镇化进程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对城镇建设的领导,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城镇建设的相关工作,不断完善城镇建设的工作思路,细化目标任务。实践证明,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越高,城镇化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越明显。
二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广大干部职工和市民对城镇建设发展产生了新的期望,市委、市政府对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对以城镇建设发展来带动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改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思想认识上产生了质的飞跃,全市上下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坚持走符合市情的城镇化道路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方向。坚持科学发展,遵循客观规律;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以城镇聚集产业,以产业支撑城镇,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
走适合市情,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是城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四是科学规划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基础和龙头。为进一步发挥好规划对城镇建设发展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近年来,全市各级围绕“城镇化发展战略”和城镇建设的中长期发展目标,逐步开展了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县城以上城市第二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基本完成,乡集镇的规划修编正有序推进,规划编制水平稳步提高,规划覆盖率大幅提升,规划对城镇建设发展的指导、规范作用和基础作用充分发挥,龙头作用日益显现。
五是多方筹集城镇建设资金,加大建设投入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关键。近年来,随着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各地对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政府投入对外来资本和民间资金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有效拓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增加、设施水平稳步提高、功能日趋完善,城镇的吸纳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六是严管理,有效提升城镇形象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保障。城镇建设与城镇管理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两翼,有“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甚至“一分建设,九分管理”之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城镇管理水平决定着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如果一个城镇规划、建设都不错,但管理水平不高,交通混乱,治安不好,到处脏乱差,这个城镇就没有吸引力,一个没有吸引力的城镇就没有活力,就会造成资源、资产的极大浪费。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城镇管理工作,坚持把城镇管理与规划、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改革管理手段,加大管理力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形象有效改善,品位显著提升。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对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化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不透,执行不力。
二是规划滞后,缺乏特色。规划修编不及时、不配套,缺乏对城镇个性的研究,千城一面、“克隆”街道、景观的现象较为突出,品位不高。
三是合力不够,管理不力。在城镇建设管理中,一些部门和市民大局意识不强,参与配合的主动性不够。城镇管理缺乏治本之策和长效机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整体上存在脏乱差现象。个别地方审批程序不规范,把关不严,监管不力,无序建设情况时有发生。
四是城镇功能不全,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城镇道路、给排水、绿化、公厕、广场、市场、停车场、环卫等公用设施普遍偏少,城镇承载能力不强,产业支撑乏力,功能缺失的问题突出,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
五是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将先进的经营城镇理念贯穿于城镇建设,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外来资金参与城镇建设、经营和管理,增强城镇自我发展能力的意识不强,在城镇建设投入方面缺乏创新意识,“等、靠、要”思想还较为严重。县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重城市、轻乡村”的观念还未改变。
六是土地储备制度和储备体系不完善,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经营机制不完善,土地收益金依然存在流失现象。
七是户籍制度改革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尚未突破,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有序转移。
八是乡镇一级尚未建立健全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因管理职能缺失,管理不到位,无序建设现象突出。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全市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高度重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第二章 “十二五”全市城镇化发展的形式分析
一、面临的有利形势
随着国家、省、市对城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和对外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将对全市城镇化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机遇。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市委二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把城镇建设作为实现昭通跨越式发展的三大基础之一。国家、省、市对城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是国家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及云南建设桥头堡战略,为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采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大对城镇治污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力度,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及云南建设桥头堡战略,全省、全市在“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将获得持续的政策支持,面
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加快全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城乡统筹新型关系的构建,为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持续动力。近年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快速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是促进生产要素和人口向城镇聚集,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动力。
四是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已就节能减排问题向全世界做出了庄严承诺。可以看出,国家已把节能减排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采取从未有过的举措来推进这项工作。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全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积极推进治污设施建设和生态小区、园林城市创建,为人民群众创造优质的人居环境。
五是全市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为深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委提出的“12346”发展思路,围绕打造“四基地、一屏障、一走廊”的发展定位,奋力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全市经济结构的逐步改善和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为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投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六是产业发展为增强城镇活力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全市资源优势进一步显现,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煤炭资源、生物资源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在资源优势的带动下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传统产业得到巩固和提升,房地产、建筑建材、物业服务、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等新型产业快速发展,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推进城镇化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线布局。重点发展中小水电、矿冶、化工、载能、建筑建材、生物资源创新、文化旅游、农特产品加工、烟草及配套产业等产业。
沿金沙江绿色产业开发带。包括金沙江右岸的水富、绥江、永善、巧家。依托金沙江三大水电站,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打造沿江山水、园林、湖滨特色旅游集镇,发展库区生态观光旅游业;大力开发魔芋、花椒、砂仁等优势农特产品;发展以羊、猪为主的畜牧业;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和生态涵养基地。
四、重点城镇开发轴
一级重点开发轴:GZ40线、内昆铁路、沿江公路(金沙江航道)、巧威公路作为昭通市城镇体系布局的一级重点发展轴。把这“三纵一横”四条“一级重点发展轴”建设成为云南省对外开放的“大通道”,成为昭通市开发生物、矿产、水能、载能、旅游等资源的“经济主干道”,成为昭通市生产力布局的“主框架”,成为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动力线”,也将成为昭通城镇空间布局的主要“轴、带”。
二级重点开发轴:①昭通中心城市--彝良--威信--四川叙永;②昭通中心城市--洒渔--茂林—莲峰--永善--四川雷波;③威信--镇雄--泼机--贵州毕节市。
三级重点开发轴:①四川宁南县城--巧家--蒙姑--会泽;②镇雄--塘房--林口--以勒--大湾--果珠--芒部--赤水源--镇雄;③镇雄--雨河--牛街镇--小草坝--彝良--天星--大关。
五、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形态
--“简单点轴开发”空间结构形态。强化昭通中心城市和水富两个“点”,把GZ40线和内昆铁路沿线作为近期主要开发“轴”,加快开发建设,尽快形成昭通市“二轴二点”的“简单点轴开发”空间结构形态。
--“过渡阶段的点轴开发”空间结构形态。结合巧威公路的建设,重点开发建设巧威公路沿线城镇发展轴、带。把昭通中心城市、水富、镇雄和巧家的开发建设作为增长点,加以重点开发建设。把水富和镇雄分别建设成为昭通市北部和东部经济片区的经济、文化、信息、交通和物资转运、集散和加工中心,市域次中心城市。同时重点建设8个县城
和66个小城镇。以形成GZ40线和内昆铁路、巧威公路“三轴”,昭通中心城市、水富、镇雄和巧家“四点”为主要标志,是“简单点轴开发”空间结构形态向“发育比较完善点轴开发”空间结构形态的过渡阶段。
--“发育比较完善的点轴开发”空间结构形态。随着一、二、三级城镇发展主轴,特别是随着沿江公路沿线城镇的不断发展,到规划期(2030年)末,全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将由现在的“弱核单心体系结构”向“强核三心体系结构”发展,形成“发育比较完善的点轴开发”形态。远期(2030年)将形成“一个核心(中心城市)、二个次中心(水富、镇雄)、三个城镇密集区(昭鲁一体化城镇密集区、镇威片区城镇密集区、水绥沿江密集区)、四条城镇重点发展轴(GZ40线、内昆铁路、巧威公路、沿江公路)、五个县级设市城市(昭通中心城市、镇雄、水富、永善、巧家)、六个县城(鲁甸、绥江、威信、彝良、大关、盐津)、八十六个建制镇、四十四个乡”所构成城镇网络体系。
六、主要城镇的城镇性质
昭通中心城市:雄踞滇东北,影响滇、川、黔,具有浓郁本土风情文化,集工业、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水富县城:昭通市次中心城市,国家水电基地和云南省重要的化工基地之一,川滇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商贸旅游业为主体的现代化滨江小城市。
镇雄县城:昭通市次中心城市,滇东北集商贸重工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鲁甸县城:以发展水果、烤烟、蔬菜等农林产品加工业为主;冶炼、化工、建材等工业为辅的昭通卫星城镇。
巧家县城:金沙江畔明珠。金沙江下游经济圈及市域金沙江流域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以发展旅游、生物制药为主,农副产品加工为辅的湖滨旅游山地园林生态城市。
彝良县城:以发展能源冶金化工为支柱产业,旅游业为特色产业的山水园林城市。
威信县城:是云、贵、川三省交汇区的重要城市,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是以发展旅游业、绿色农产品加工业、煤炭能源服务业为主,具有红色历史文化底蕴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盐津县城:以旅游业、新型工业和绿色产业为主导业,以丰富而神秘的古滇川文化为特色的生态峡谷城市。
大关县城:黄连河生态旅游休闲服务基地,昭水经济走廊上的重要发展结点,以发展旅游业及其配套产业为主的山水绿城。
永善县城:中国大型水电能源基地之一。川滇两省边区商贸重镇,发展以居住、商业、金融等第三产业为主的山水园林生态型城市。
绥江县城: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通往四川北部主要通道之一,以向家坝库区绿色经济产业开发为主,以山水结合为特色的湖滨生态园林和旅游城市。
七、县区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强化中心城市的窗口示范作用。昭阳区要按照省域二级中心城市和“一山两河三片区”的总体布局,紧紧围绕“到2015年,将中心城市建设成为人口在5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功能完善、经济繁荣、全方位开放的生态型旅游城市,经济实力、社会发展水平、现代化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进入省域二级中心城市的先进行列,市域中心城市的窗口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发展目标。全力加快北部新区和昭鲁一体化建设步伐,有序推进古城恢复和旧城改造建设,完成新区骨干路网、城区河道整治、市级行政中心、省耕塘公园及片区房地产、昭通大道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大新区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抓好旧圃与箐门工业园区建设,通过努力使中心城市功能全面完善,设施水平大幅提高,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窗口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在抓好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推进旧圃、大山包、永丰镇、靖安乡、守望乡等5个市级特色和重点集镇及洒渔乡等区级重点集镇建设和村庄整治,指导好其他一般集镇建设和村庄整治,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
(二)水富县要按照市域次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紧紧围绕“到2015年将县城建设成为人口在7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达10.3平方公
里以上,集化工能源基地、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窗口城市”的目标定位,优化旧城功能,快速推进高滩行政办公区、坝尾槽生活区和楼坝工业园区建设;要完善城市绿地规划,加大绿化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完成园林城市申报,发挥好窗口示范作用;完成县城治污设施建设并投入规范运行,加快县城供排水管网改造建设,积极做好省级甲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努力使城市功能逐步完善,设施水平有效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在抓好县城的同时,要积极推进太平、两碗集镇建设,做好昆水路沿线村庄整治,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
(三)镇雄县要按照市域次中心城市、滇东北集商贸重工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的目标定位,紧紧围绕“把镇雄建设成为人口在18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达18平方公里以上,工业发达、经济繁荣、特色明显、文明程度高、竞争能力强的次区域中心城市,东部片区的窗口示范作用充分展现”的发展目标,加快新区开发,有序推进旧城改造,完成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规范治污设施运营管理;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供水管网和供水能力改造建设,全面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加大城市道路、园林绿化、供排水、城市灯光工程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市政设施水平;突出“大雄古邦”、“峡谷绿城”、“五星印象”等三大城镇特色主题,构建镇雄特色文化,打造独特的城市名片;要积极推进塘房、林口等8个市级特色和重点集镇建设,积极培育泼机、塘房、五德、芒部、以勒作为镇雄县经济发展的次中心,将中心集镇建成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作为区域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做好沿路沿边重点集镇建设和村庄整治,指导好一般集镇建设和村庄整治;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0%以上。
(四)鲁甸县要按照昭通卫星城和“朱提银都、乌蒙江南”的总体定位,以创建精品县城为出发点,在满足城镇未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加快湖滨小区建设进度,启动文屏山森林公园建设,完成县城治污设施建设并投入规范运行,加快县城供排水管网改造建设,完成县城渔洞饮水工程建设,全面解决县城饮水困难问题,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积极做好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通过努力使城市功能逐步完善,设施
水平有效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在抓好县城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推进小寨、新街、龙树、茨院、江底等5个市级特色和重点集镇及桃源乡、龙头山镇等沿路重点乡镇建设和村庄整治,指导好其他一般乡镇建设和村庄整治,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0%以上。
(五)巧家县要按照亚热带湖滨生态园林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做好园林城市创建的各项工作,完成园林城市创建申报;完成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规范治污设施运营管理。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供水管网和供水能力改造建设,全面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加大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提高市政设施水平。要积极推进沿江、沿路、沿边重点乡镇建设和村庄整治,指导好一般乡镇建设和村庄整治,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0%以上。
(六)彝良县要按照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定位,快速推进渔湖小区、堰坝塘片区、工业园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和垃圾处理场工程建设,规范治污设施运营管理,加大城市道路、园林绿化、供排水等市政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设施水平。积极推进牛街、小草坝、洛泽河大寨新区等重点集镇建设和沿路沿边的村庄整治,指导好一般集镇建设和村庄整治,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5%以上。
(七)威信县要按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及红色旅游的目标定位,加快新区市政道路和片区开发建设进度,结合“森林威信”建设,做好园林城市创建的基础工作,加大市场、停车场、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垃圾处理厂功能、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增加环卫设施、人员投入,大力改善县城环境,使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稳步提高,做好省甲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步伐,积极打造4A级旅游景区。改进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力争使麟凤乡实现撤乡建镇。做好沿路沿边重点集镇建设和村庄整治,指导好一般集镇建设和村庄整治,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5%以上。
(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 加快落实放宽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六)强化产业培育,为城镇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要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要根据《云南省加快县域工业特色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决定》,立足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建立具有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业支撑体系。积极发展工业园区,加快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逐步引导中小企业向工业园区和小城镇适当集中,连片发展;培植壮大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培育新型产业,积极促进城乡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配套关系,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为城镇化提供稳固的产业支撑。
--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着力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档次,巩固提升商贸、饮食服务等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发展仓储、物流、旅游、信息、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和完善资本、劳动、技术、产权等要素市场,吸引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向城镇聚集,以增强城镇的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作用。
--要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农业产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科技、信息、文化等政策支持,引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注重对各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科技水平;坚持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育小、扶优”和引进与农民形成紧密利益关系的农产品加工型、市场流通型、技术服务型、中介组织型等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优势企业,促进农民增收;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创造有利于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环境,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
(七)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确保城镇化持续发展。 实施好“长治”、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大山包、药山等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大力开展封山育
林、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快实施昭通市已列入国家《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的6大生态治理与保护工程,抓好地质灾害治理。
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开发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环境保护,落实《云南省昭通渔洞水库保护条例》,切实加强渔洞水库环境治理与保护;加强对金沙江“三站”建设、镇威火电建设、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建设、“三江三河”水电开发等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矿山开采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实施排污许可、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新污染源,支持和鼓励工业企业推进技术升级改造,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实现清洁生产;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保护包饮用水源。搞好水源涵养林建设;建立地震、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积极配合做好三站库区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完善环保管理、执法机构,建立环境应急监控预警系统,提高全市环境监测和管理能力。
五、加强领导,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城镇化战略的实施。
要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实施城镇化战略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加强对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领导,及时研究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政策,协调解决发展进程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形成推进城镇化的强大合力。
(二)建立完善市级领导挂钩联系县区制度。
建立市级领导挂钩联系县区指导城镇化战略实施制度,市级领导要亲自到各县区检查指导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帮助研究解决在城镇化战略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为适应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需要,进一步理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高效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特别是乡镇一级的规划、建设、管理机构。
(四)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经费的预算保障机制。
市、县(区)要根据城乡规划和建设发展的实际,每年预算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城镇基设建设和规划管理。
(五)抓好目标任务落实。
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快扶持全市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技术衡量标准、产业布局调整意见,以及土地、投融资、教育、户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的实施意见。各县(区)要根据市域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抓好目标任务落实,关键在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各级干部的素质。要加快职能转变步伐,加强勤政建设,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确保市委、市政府的各项部署和重大决策落到实处。
(六)严格考核,落实责任。进一步完善全市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把推进城镇化进程纳入各级各部门党政工作的年度考核内容,在市委、市政府每年对各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的考核中一并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负责督促检查。
正在阅读:
昭通市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10-19
法家经典10-12
201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12-13
分专题整理2010---2014年中考题07-19
关于唐僧的歇后语02-07
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新高三数学起点调研考试试题文03-13
中考英语词法复习07-18
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同步课时作业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答案)05-11
华西口腔历年真题回忆版10-20
湖南大学程控交换期末试卷st2007a06-0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昭通市
- 城镇化
- 发展规划
- 十二
- 旅游概论第四章试卷
-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要点
-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 一分钟爱情
- 新审定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 对建筑工程保险的思考
- JSP复习题与答案
- 关于购置苹果平板电脑的请示
- 脱硫风门说明书 - 图文
- 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高三三模(最后一卷)英语试卷 - 图文
- 2017-2018学年山东省邹城二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许克祥回忆录:马日事变》
- 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 七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有代表性测试题)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应用题2
- 入行论释第三品受持菩提心第三十五讲
- 计算机组成原理练习五(含答案)
- 插花学复习题库20111031 - 图文
-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分包、劳务分包及临时用工管理规定(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