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基础理论和技巧

更新时间:2024-07-11 19: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部分 口译基础理论和技巧 Basic Theories and Skills of Interpretation

第一章 口译基础知识 Basic Knowledge

一、口译与笔译

口译(interpretation)与笔译(translation)作为翻译活动的两种实践形式,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在寻求原语(source language)与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意义对等。翻译行为旨在“理解”一“话语篇章”,然后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这一“话语篇章”。“话语篇章”从根本上来讲是语言知识同语言外知识结合的产物,是翻译的对象。“理解”离不开语言外知识,“重新表达”的质量也和译者的主题知识息息相关。口译和笔译的最终目的在于保证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顺利交际(交流),因此,翻译的重点应当着眼于原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意义上对等,而并非是其语言形式上的机械对应。

口译和笔译都有很长的历史。口译活动是随着人类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可以上溯到人类各种语言逐渐形成后的时期。在这个意义上讲,口译的历史比笔译的历史久远得多。口译活动在历史上的记载甚少。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曾将大量印第安人运到西班牙学习西班牙语,并将他们培养成口译译员。明清时期中国的一些小说中对口译译员有了正式的称呼“通事”。直到20世纪初,口译活动的开展仍以粗放式为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口译译员的需求急剧增加。1919年,“巴黎和会”首次借助英法两种语言的翻译进行谈判,当时的口译方式主要是发言人讲一段,译员翻译一段,即交替传译,也可称连续口译或接续口译。这是口译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第一次正式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口译技术,即口译的记忆、笔记、复述等基本技术。此后,美国发明了一种让译员使用耳机听辨原语,同时使用话筒传送译语的“共时翻译”设备,这种设备在当时并没有获得口译界的认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纽伦堡战犯审判中,人们正式启用了同声传译,以保证在大量繁杂的听证、辩护、审判工作中能在原语话语结束时立即“同时”结束译语,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同声传译”因此大出风头,很快在大多数国家普及,并且代表着口译工作的一种发展方向。一批专门为国际会议培养高级译员的翻译学院在德国、瑞士、法国和美国应运而生。1953年“国际会议译员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口译人员社会地位的确立。口译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开始兴旺起来,并

2

新编实用英语口译教程

成为一个令人羡慕和追求的高尚职业。

口译与笔译的质量标准上也基本相同,都要强调“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切”(closeness)。

“信”就是忠实于原语的内容,口译译员要听懂讲话人的意旨,捕捉讲话人的意思。准确是口译的最基本标准,准确就是“信”。在口译中,“信”就是忠实地传达说话人的原意,就是口译的信度。具体地说,在内容上,译员要全面完整、准确无误地传达谈话的议题、观点,涉及的事实、细节、数字、时间、地点等,不能有任何的疏漏和差错。准确是口译的生命线,是译员工作责任心和业务能力的集中表现。因为口译内容的范围很广,有涉及立场、观点的政治会谈,有包括各种数字的经贸谈判。即使是日常生活翻译,也常常涉及具体的时间、地点或细节。口译内容上的任何差错或失真,都可能造成政治上的原则性错误,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或工作上的严重失误。口译中,译员不可只顾速度而忽视口译的准确性。任何粗心大意、马虎从事的作风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口译的准确性也表现在语言表达方面。

在语言表达上译员要做到语音、语调正确,准确掌握词义、词性、词的变化与搭配,正确运用句型、时态、语气和衔接,做到语音、语调、词法、语法准确无误。译员语言表达上的任何错误都可能造成交际双方谈话内容上的含糊其词,似是而非,甚至引起严重误解。这样的口译不可能真实地传达说话人的意愿,也不符合口译的准确原则。

“达”是指用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的语言形式“重新表达”原语内容。在口译中,“达”是指语言通达、通顺、流畅。口译要做到流利,一要“快”,二要“畅”。译员必须迅速、及时地把一方的话语信息传达给另一方,做到语速流畅、节奏适当、反应敏捷、出口利落,不能吞吞吐吐,慢条斯理。

“切”是指尽可能贴近原语的风格,正确运用语态、语气、情态等,再现说话人的情感、情绪和口气,真正做到传情达意,再现说话人“原汁原味”的谈话风格。当然由于口语和书面语各自的特点必然导致口译和笔译的质量标准有差异。例如,口笔译中都要求译语的经济性,口译中还要求译语的表述时长最好不超过原语的表述时长。口译时,译员必须集中精力抓住说话人的中心意思,把话语所含信息完整、准确、及时地表达出来。译员不可能也不必把原话的每个词语和句子逐一不漏地译出,那样做反而会影响下一步的听译。因此,口译最重要的是传情达意,把说话人的意思和话语的效果表达出来。

译语要口语化,简短明了、通俗易懂、准确、及时、通顺。笔译的成果是永久性的作品,有广泛的读者。笔译要求忠于原文、语言规范、行文流畅、再现原文的风格和艺术魅力。为此,笔译工作者必须遵循书面语言规范和句法规则,选择确切的词语和表达方法,忠实、流畅、艺术地再现原作的内容、信息和风格。

口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过程,首先是速度快。口译的全过程,从语言信息的接收、解码、记忆、编码到输出只在短短的瞬间进行。译员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像一台自动运转的机器,必须全神贯注、连续不断地进行语言信息的处理和转换工作。即使译员对前面口译的效果不够满意,也难以返工或更改。

口译是一项艰巨而紧张的脑力劳动。译员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承受很大的思

第一章 口译基础知识

3

想压力。首先是无法完全预测交际双方的谈话内容,因而无从事先对谈话细节内容做充分的准备。其次,口译过程中译员随时可能遇到语言、知识、文化等方面的困难和障碍。另外,他们可能在各种气氛紧张的现场进行口译。因此,译员工作时必须精力充沛,思想高度集中,做到耳、眼、手、脑、口同时并用,既要迅速高效,又要准确无误,既要忠于原意,又要灵活应变。口译的确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 方面。

1. 工作方式不同

口译是从口头语言到口头语言的翻译。口头语言转瞬即逝,从听入信息到译出信息,译员只有短短几秒钟时间。特别是同声传译,口译和讲话几乎是同时进行的,真可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旦出错,很难补救。口译中译员要在瞬息之间把获得的语言信息输入大脑,经过判断、处理,迅速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再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使交谈双方达到沟通、交流之目的。译员必须独立地完成这一切,不可能参考任何文件、资料,也不可能求教于任何专家、学者。

然而,笔译则不同,笔译人员面对的是书面语言。他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反复阅读,从容思考,充分理解原文,必要时还可借助各种工具书,反复推敲,仔细琢磨。同时,笔译人员可以使用各种修辞手段,对译文进行修改、润色;还可以请教别人或与同行切磋,或请专家审校。总之,笔译工作者有较充分的时间对译文进行加工,使其精益求精,达到最佳境界。

2. 工作环境不同

口译人员直接面对各类听众。他们可能是国家元首,政府要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或者是从事各种职业的各行各业的人。译员要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工作:礼节性的接见或宴请、气氛比较宽松的观光旅游、严肃正规的政治会晤、针锋相对的外交谈判,甚至无法预料讲话人要说什么的即兴发言、辩论、记者招待会,或者是有数百听众的大会演说。口译是异常复杂而紧张的脑力劳动,口译人员特别是同声译员工作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难怪有的联合国会议译员把他们翻译时所在的玻璃小间叫做“恐怖的密室”。因此,口译人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相比之下,笔译人员却是在另一种环境中工作。他们的工作对象是看不见的广大读者,可以任意选择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专心致志、从容不迫地工作。

口译的这些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口译与笔译有很大的区别,二者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两

二、口译的分类

口译按其翻译形式可分为以下四类。 1. 交替翻译

交替翻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是指译员在说话人每讲完几句或一段话后自然停顿时,当即译给听众的翻译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用于交际一方单向连续讲话的情况,也可以

4

新编实用英语口译教程

用于交际双方连续交替式的谈话,因此也叫连续翻译或即席翻译。交替翻译是最常用的一种口译形式,口译人员的业务训练一般都是从交替翻译开始的。交替翻译主要用于交谈和演讲时的双语交际场合,如日常接见、宴请、会晤、谈判、讲座、演讲、记者招待会、旅游观光等活动。

2. 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是指译员在说话人讲话的同时边听边译的口译方式。使用这种方式,翻译和讲话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同声传译是一种高效率、高难度的口译形式,是在熟练掌握交替翻译技巧的基础上经过特殊强化训练后才能达到的境界。同声传译主要用于各种国际会议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翻译,因此也叫会议翻译(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目前,世界上80%~90%的国际会议都使用同声传译。这种翻译需要一定的设备。通常是发言人对着一个与传译室相连接的话筒讲话,译员在传译室里对着第二个话筒把听到的讲话内容译成另一种语言,与会者通过耳机接收到译入语。如果听众是讲多种语言的,为使大家都跟上会议的进程,需要为每种语言各配备1~2名译员,增添传译室的传送线路,并在每个听众座位上都安上相应的可以选择不同语言的接收装置。

3. 耳语传译

耳语传译(whispering interpretation)简称耳译,是指译员把听到的讲话内容连续不断地小声传译给身边听众的翻译方式。耳译也属于同声传译,不同的是同声传译用于国际会议和国际学术会议的大会发言,而耳译则多用于小组讨论、观看文艺演出等场合。耳译往往只针对一两名听众。

4. 视阅传译

视阅传译(sight interpretation)简称视译,是指译员看着事先准备好的原文讲稿或文件,用另一种语言直接连续不断地把讲稿译给听众的翻译方式。视译也属同声传译,是一种边看边译的特殊口译形式。

口译按其内容和文体也可分为以下几种。

(1) 交谈式口译,包括一般性交谈、访谈、谈判等口译。

(2) 礼仪式口译,包括礼宾迎送、欢迎词、告别词、宴会祝酒词、开幕词等口译。 (3) 介绍式口译,包括观光、导游、演讲等口译。 (4) 会议口译,包括各种国际会议、学术交流会等口译。

三、口译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口译和笔译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很多差异,但是从整体运作层次上来说,其关键之处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从表面上来讲,口、笔译都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主要环节。问题是理解和表达这两个程序如何关联并顺利进行的呢?或者说译员的智力机制内部是如何进行信息代码的转换的呢?确切地说,在翻译中从原语理解到译语理解的过程中,人的智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基于这种考虑,巴黎释意派翻译理论指出,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存在

第一章 口译基础知识

5

三大主要环节:原语理解、脱离原语词语外壳和译语表达。这三大主要环节都涉及译员的心智活动过程。“原语理解”涉及译员对原语的感知、辨析和综合理解,包括词义检查、意义单位的构建与组织、语篇层次意义的建立等。“脱离原语词语外壳”涉及从原语信息储存到译语表达过渡的某种中间状态,包括依据内部言语等信息载体实施“不完全脱离”,依据抽象符号和概念、意象、情感等信息载体实施“完全脱离”等。“译语表达”涉及译员的译语言语准备、译语内部言语组织和译语产出,包括对要点信息的加工、对隐性关键信息等重要信息的加工、句法组织和语音发布等。各个主要环节内部所包含的分程序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口译中连续不断的工作链。

巴黎释意派翻译理论的创始人D.塞莱科斯维奇曾使用口译“三角模式”简单、明确地阐释了口译工作过程,该三角模式如图1.1所示。

意义(译员:语言到意义) Sense 释意(Interpretation) 代码转换 (Transcodage) 原语(信息发布) Language 1 图1.1 口译工作过程的“三角模式”

译入语(听众) Language 2

如图1.1所示,原语至译入语的转换过程可以有直接的代码转换形式(例如术语、数字、专有名词等语言信息的代码转换现象),也可以有从原语直达三角模式顶端的“意义”以传至译入语的“释意”形式;而意义是从三角模式的顶端开始发送的,因为原语一旦还原成原始信息,原语的词语外壳就被“脱离”,那么线性的语言外在形式对译员来说便不应再有影响。据D.塞莱科斯维奇所述:“??口译过程假设为一个三角模式。从三角形的顶端开始传送自发表达的思想,因为变成意思的原语形式已不再有约束力。底部表示未经语境或情景更改的概念从语言到语言的直接翻译,这些概念只是知识的目标而不是理解的目标”,这就是说,口译的过程不仅是简单的双语互换,三角顶端的“意义”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而这一作用在多数情况下是决定性的。“意义”反映着口译实践的本质,“脱离语言形式并释出其中的含义”这一“释意”过程就是口译工作的根本之所在。简而言之,口译工作的关键在于“得意忘言”或“得意忘形”,这样的口译才能出“神”入“化”。

具体实践过程中,口译过程可以分为听清——理解——记忆——表达这四个环节,但这四个环节紧密衔接,彼此不可分割,有些环节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对中国译员来说,英

6

新编实用英语口译教程

译汉和汉译英时,各个环节的难度和侧重会有所不同。

第一章 口译基础知识

7

1. 听清

口译的运作过程是从语言信息的输入开始的。除视译是通过视觉接收信息外,绝大多数情况下,译员通过听觉从说话人那里接收语言信息。因此,译员的听觉和对听入信息的理解是口译的第一道关口。对中国译员来说,英译汉时尤其如此,因为我们对英语的掌握远不如母语那样熟练。英译汉时听力理解始终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不难想象,如果译员没有听清或听懂说话人讲的英语,那么译成汉语将无从谈起;如果没有完全听懂或听错了,也不可能准确、完整地传达说话人的原意,甚至会造成误解,导致双方交际的失败或更严重的后果。因此,译员必须有敏锐的听觉、很好的语感和善于区分不同语音、语调、词汇和句法的能力。

一个称职的译员不仅能听懂英美国家人士讲的标准英语,而且能听懂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士所讲的各种不同的英语变体,如爱尔兰英语、苏格兰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新西兰英语、南非英语等。他们还必须能听懂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官方语言使用的人所讲的英语,如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菲律宾英语、西非国家讲的英语等,还必须能听懂把英语作为外语使用的非英语国家人士讲的英语。与标准英语相比,以上国家的人士讲的英语可能发音不准,用词不当,甚至还有语法错误。对中国译员来说,能够听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英语十分重要,尤其是现在,我国实行的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我们不仅要同英语国家打交道,而且要同全世界各国人民发展交流与合作。英语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并不多。大多数国家是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官方语言或者外语来使用的。不同国家的人讲的英语各有特点,与标准英语在发音、词汇、语法上都有一定的区别。因此,译员平时要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自己适应各种不同英语变体的语音、语调、词汇、句法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这是提高口译质量的重要环节。

汉译英时情况有所不同,除了浓重的地方口音、方言土语、习语、俚语或专业术语外,对中国译员来说,听懂汉语一般不成问题,其中重要的环节是理解,关键是语码转换和英语表达。

2. 理解

理解是译员对接收的语言信息进行分析、解意、综合等加工处理而后做出正确判断和理解的过程。说话人传递的信息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有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译员对接收信息的理解包括下述几个层面的内容。

(1) 语言性的理解。语言是信息的主要载体。口译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信息的传递主要靠译员对原语的理解,包括对说话人的语音、语调、语法、词汇、词义及语篇等语言因素的理解。因此,译员必须有扎实的语言知识、丰富的词汇,不但要熟练掌握两种交际语的常用语、成语、谚语、俗语等,而且要善于捕捉“言外之音”、“话外之意”,从说话人的语气、语调、隐语和语境中体会其话语的真正含义。由此可见,语言层面的理解根本在于译员对参与交际的两种语言掌握的娴熟程度。译员应该精通两种语言,尤其是外语水平应接近母语水平。

8

新编实用英语口译教程

另外,语言性的理解与文化背景知识密切相关。由于交际双方使用的两种语言各有其社会意识和文化内涵,如果不了解一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和掌握这种语言,当然也就无从翻译。因此,译员要有良好的双语文化修养,既了解原语文化又熟悉本民族的文化,只有这样,口译时才能从两种文化的对比中找出相互“对等”的概念和词语,进行语义转换。译员对两种文化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深刻理解说话人的原意。

(2) 知识性的理解。口译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当今世界,各种国际交流活动非常频繁。除了经常性的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体育等交流外,各种专业性、学术性的会议和交流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双方谈话的内容可能涉及许多方面。译员如果掌握了足够的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就能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谈话内容。反之,如果译员缺乏有关谈话主题的专业知识,即使外语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充分理解谈话的内容。由此可见,知识与理解密切相关。译员的知识越丰富,对谈话的理解就越深刻,口译也就越顺利。

成功的译员应是多面手,具有丰富的基础知识。当然,这不是要求译员事事通,样样懂,是全才,是专家,但译员必须掌握起码的国际知识,具有政治、经济、商贸、法律、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原语国的政治、经济、史地、社会等基本概况,熟悉我国的国情,尤其是我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及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译员要事先有所准备,尽量熟悉交际双方将要讨论的主题及可能涉及的知识范围。

译员的知识获取主要靠平时坚持不懈的努力。自觉的译员善于抓住每次实践机会,不断积累和扩充知识,丰富词汇,提高口译水平。

(3) 逻辑性的理解。译员除靠说话人发出的语言信息和对谈话主题的了解来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外,还可以借助对谈话内容的分析和逻辑推理加深理解。交际中双方各以不同的身份、地位参与谈话,双方谈话时都有各自的思路、方式和目的,谈话内容有内在的逻辑和联系。译员要了解说话人的身份、地位、职业等情况,尽快理解其谈话的意图,抓住其谈话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其谈话的分析和逻辑推理,确切理解说话人的真正含义,这样就不会因为偶尔没有完全听清说话人的谈话而中断思维和理解。译员可通过逻辑推理,跟上说话人的思路,理解其本意。即使在说话人发生口误或谈话前后颠倒的情况下,译员也能正确推导出他的意思,并将其正确口译出来。

3. 记忆

译员在对接收的语言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把获取的信息暂时留存在记忆里,以防在转换和表达时信息流失或漏译、误译。因此,译员要有较强的记忆力,特别是交替翻译时记忆力尤其重要。因为交替翻译时说话人常常是讲2~3分钟甚至4~5分钟才停下来。译员对说话人的谈话内容不能随意增减,更不能违背其原意进行编造,必须把说话人的原意忠实、完整、及时地表达出来。

因此,译员必须在理解的瞬间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记忆力,把谈话的意思记下来,再选择恰当的措辞和句子表达出来。可见,记忆和理解是紧密相连的,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也是相辅相成的。理解了的东西最易记忆,记忆又能影响理解和表达。实际上,口译过程

第一章 口译基础知识

9

中译员是边听、边记、边理解。

记忆有两种形式:心记和笔记。同声传译时讲话和翻译几乎同时进行,来不及做笔记;笔记会分散精力,影响下一句的听和译。一般情况下,译员全凭心记。交替翻译则不同,译员要等说话人讲完一段停下来再翻译;译员需要借助笔记来帮助记忆,但是不要过度依赖笔记,否则容易本末倒置,影响翻译的效果。不管是同声传译还是交替翻译,都要求译员有出众的记忆力。因此,译员要通过实践锻炼强化自己的记忆力。记笔记是一项专门的口译技巧,将在第三章专门讨论。

4. 表达

表达是译员在充分理解原语的基础上,用译入语表达说话人原意的过程。听清、理解、记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表达的过程中,译员要对理解的信息和概念进行语码转换,重新编码,综合概括,选择适当的词语,最后将其及时准确地译出。表达时译员要做到发音清晰、语调准确、措辞得当、语句通顺、自然流畅。这些是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口译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成功的表达既能完整、准确、流利地传达说话人的信息,又能保持说话人的风格和特点。出色的口译能使双方的交谈“水乳交融”,没有任何语言障碍。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常常会看到这种现象:与会者在聆听一位代表慷慨激昂的发言时,会发现传译室里的译员以同样的激情,一边口译,一边情不自禁地挥动手臂。译员如此传情达意、完美理想的表达效果取决于译员的语言功底和演讲才能。译员不仅要有纯正的母语和熟练的外语,而且要有一定的演讲技巧,表达时口齿伶俐、声音洪亮、音色优美、节奏适宜,选词造句要有一定的功力,这样的口译才能吸引和打动听众。

四、译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口译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崇高而令人向往的工作,同时也是一种入门门槛很高、很难进入的职业。口译人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工作艰辛,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很难胜任的。

(1) 一名合格的译员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严格的组织纪律。在涉外工作中,译员的工作和表现代表国家的形象、民族的精神、国家或集团的利益。译员对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负责精神。在对外交往中要忠于祖国,正确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严守国家机密,严格遵守外事纪律和涉外人员守则,忠于职守,洁身自爱,不谋私利,不自行其是,不做任何有损国格和人格的事。

(2) 一名合格的译员必须有过硬的语言能力,其中包括扎实的母语和外语功底,不仅要对两种语言有扎实的语音、语调、词法、句法、语法等基本知识,而且要有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有敏锐的听力和丰富的词汇,翻译时口齿清晰、语调自然、措辞得当,表达准确、流畅。同时,译员要熟练掌握一定数量的习语、谚语、略语、委婉语、诙谐语、专业术语、诗句、名言、警句的译法,灵活运用各种口译的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口译场合左右逢源,运用自如,从容不迫,闯过一道道难关,达到传情达意的效果。

10

新编实用英语口译教程

(3) 译员的业务素质还包括知识的储备。口译过程中,译员会遇到各类题材的谈话,其内容几乎包罗万象,无所不及。因此,一个称职的译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百科知识,能够迅速适应不同专业的翻译任务,同时还必须比较深入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例如国际事务、经贸、金融、电信、化工、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更好、更稳定地为某些机构提供原意。

(4) 译员还必须有敏锐的头脑,快速的反应,出众的记忆,高度的判断能力,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场合的口译中立于不败之地。

(5) 译员还必须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在涉外活动中要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大方、彬彬有礼、态度谦和、风度文雅,既要热情友好,又要不卑不亢,在工作实践中,译员要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

服务。译员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充分理解谈话的内容和含义,越能确切表达说话人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j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