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之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20

更新时间:2024-03-08 07:09:01 阅读量:1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2016考研之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20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的兴起是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理论领域正在发生的一场革命。 建构主义学习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客观主义--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环境主义--环境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强化--人们行为的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反映在教学上,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及形成连锁,教育者的目标就是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学习者的目标就是在这个传递过程中达到教育者所确定的目标,得到与教育者相同的理解。他们忽视了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及心理过程。 认知主义者,如信息加工论,基本上还是采用了客观主义传统,认为世界是由客观实体、客观实体的特征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与行为主义不同之处在于强调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这些事物及其特征,使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皮亚杰和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 皮亚杰在讨论认识发生、发展时就曾提到建构问题,他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和重新组织的过程,而人的认知结构始终处于变化与建构之中,环境和个体特征是影响它的两个决定性因素,而建构的基本心理机制就是同化和顺应(或称双重建构)。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纳入到头脑的认知结构中,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所谓顺应就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布鲁纳的建构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对客观世界表征形式的不同,讨论了不同时期的儿童如何对客观世界进行建构。布鲁纳认为,儿童表征系统的发展依次为动作表征、意象表征和符号表征,它们顺序发展,相互作用,但彼此不能替代;二是通过讨论学科结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阐明了认知结构的来源和知识建构的问题。 以皮亚杰和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主义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主体的认知结构,这和建构主义更加强调知识的主观性的观点还是有区别的。

20世纪70年代,维果斯基的理论介绍到美国以后,对现代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知识观

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理解,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着出现新的假设。

对知识的意义,认知心理学强调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具有客观性,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人类知识有着高度的不确定性、相对性。学生的书本知识就是一种对现实世界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最可靠的解释。

对知识的应用,认知心理学强调的是应用的普遍性,而建构主义则强调应用的情境性,人面临现实问题时,不可能仅靠提取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好问题,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组、重组甚至创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尽管不免过于激进,但它向传统的教学和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值得我们深思。按照这种观点,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答案,它只是对现实

第 1 页 共 1 页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前,对个体而言毫无权威可言,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 2.学习观

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有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则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或传递,而是在师生共同的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 3.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简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需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教学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他所知道的信息告诉学生,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呈现,而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第 2 页 共 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j7a.html

《2016考研之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2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